隋唐时期的山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时期的山西

作者:李乡源

来源:《参花·下半月》2016年第04期

山西的鼎盛时期是在隋唐。隋炀帝少时曾封为晋王和并州总管,晋阳也是唐朝的龙兴之地,太原古时位于古唐国,因此李氏将其王朝命名为唐,山西在隋唐时期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在政治上,女皇武则天是山西文水人,名相狄仁杰是太原狄村人。除此之外,山西的士家大族也有很多,如河东郡著望姓四十三家和太原郡著望姓三十九家。这些士家大族中很多都是朝中重臣、军事将领,如闻喜裴姓在唐朝,官至宰相者达17人,河津薛氏则有很多重要的军事将领,如薛世雄、薛举。

在军事上,山西表里山河的地形可退可守,其东有固关,北有雁门,西有黄河,东南太行,可谓四塞之国,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隋朝建立后,突厥从漠北不断南侵,山西的军事地位更加重要,在抗击突厥南侵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山西各要塞中,太原的军事地位最为重要,从地理位置上看,太原位于长安、洛阳这两个当时最为重要的城市中间的轴心位置,而且又是边塞屏障,如果太原失守,则山西南部的大片疆土无关可守,直接危及潼关,从而危及长安,因此太原有着“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之称。李渊在太原起兵南下灭隋,建立唐朝,封太原为北都,唐前期扩建太原城,其规模仅次于长安城。

山西的经济水平也在这一时期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农业上,山西汾水流域是重要的产粮区,隋朝改定赋役,实行均田制,进行大索貌阅,由此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加之隋朝重视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如隋初蒲州刺史杨尚希“复引瀵水立堤阶,开稻田数千顷”和晋泽在晋阳县西南引晋水。这一时期山西粮食充盈,晋阳甚至可以“食之十年”,为李氏起兵提供了后勤保障。唐朝时更加重视山西的水利建设,多达32项,在全国占第三位。水利设施成功灌溉了农田几百万亩,有的地区亩产可以高达十石。

矿业上,唐设冶署令,并规定“天下诸州出铜铁之所,听人私采,官收其税”。即允许私人开矿冶铸,政府只收取税收。山西地下矿藏十分丰富,这一规定更是促进了矿冶业的发展。山西最为丰富的金属矿是铜矿和铁矿,分布也十分广泛。唐朝在绛州、蔚州、平阳设监铸钱,以铜铸钱,仅绛州有炉30座,占全国三分之一,其铜料大多来自中条山铜矿,这是当时最大的产铜地。铁的产量也很可观,唐开元十二年(724)所建的蒲津关浮桥,桥墩全部由铁铸而成。有八个铁牛,每个铁牛之下连铸铁山为基座,并用56根铁柱将它们连为一体,每一个铁牛各重数万斤,可见其耗铁之多。此外铁器的生产规模也相当可观并且质量优良,杜甫有诗云:“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说的便是并州产的由优质钢制成的剪刀。

商业上,随着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和交通的日趋完善,太原唐朝的商业贸易也变得十分活跃。《通典》云:唐朝“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州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此外在太原发现的隋斛律彻墓和金胜村唐墓出土的胡商俑和波斯银币都是太原和西域商人贸易的表现。

区域整体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政治和经济上的支撑。隋唐时期山西政治、军事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和士家大族的影响,一同带动了山西文化前进的步伐。在文化方面,山西涌现出很多杰出的文学家,如王勃、王维、王之涣、白居易、温庭筠和柳宗元。史学上,虽然隋唐已经开始禁私家而大规模官修史学,山西史学家裴矩仍著有《西域图记》。隋炀帝命裴矩主持隋与西域诸国在张掖互市,裴矩详细记载了西域中的44国的山川地形、人物族姓、风俗习惯、物产服章。《西域图记》是古代重要的历史地理文献,但现今原著不存,仅在《隋书·裴矩传》中存有其自序。

山西在隋唐时期的艺术成就也很高。唐代山西出产陶瓷。太原和浑源都是当时盛产瓷器的地方。如晋祠的唐三彩壶、赭色釉瓷壶等。中国仅存的四个唐朝木结构建筑都在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平顺县的天台庵和芮城县的广仁王庙,这些建筑精品的保留一方面和山西独特的地理条件及战乱较少有关,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山西整体具有很高的建筑技术水平。

这一时期山西的宗教占据着突出的地位。当时太原是唐统治者允许设立摩尼教寺的三个城市之一,现存的四个唐朝木结构建筑也都是宗教建筑,佛教净土宗大师道绰和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分别是山西文水和山西芮城人。炀帝为晋王和秦王杨俊、汉王杨谅守晋阳时都崇佛。唐时山西的佛教和道教因是在“龙兴之地”而得到了大力的扶持,李渊在太原建义兴寺和太原寺。唐尊文殊,佛教圣地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住所,唐初便在五台山修建和重建了很多寺庙,五台山鼎盛一时,现在莫高窟内仍保留着一幅《五台山图》的石刻,留存了唐朝五台山的繁荣。龙山石窟是我国现存道教石窟中最大的一处,始于唐太宗时期丘处机弟子宋德芳云游时发现太原龙山为风水宝地,便在龙山复修昊天观,在东侧开5个道窟。北武当山也是当时的道教圣地,其太和宫中的清乾隆十六年重修碑中记载:“州百里有武当山一座,乃为天下之神山也,创建于唐时,重修于明季。”唐朝北武当山鼎盛时期有住山道士80多人,在家居士1000多人。

山西这片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产资源和璀璨的文化,隋唐将其发挥到了极致,这个时期毋庸置疑地成为山西历史上最为耀眼的黄金时期。漫漫的岁月长河中,现在的山西虽不复当年的盛况,但遥想那时,心中还是会为生长在山西这片土地而感到骄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