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操作
局部解剖实验报告

局部解剖实验报告局部解剖实验报告一、引言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领域中的基础学科之一,通过解剖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构造和运作方式。
本次实验旨在对人体局部进行解剖,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和器官功能。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人体解剖模型、解剖刀、手术刀、解剖镊子、解剖剪等。
2. 实验方法:选择感兴趣的局部进行解剖,先使用手术刀切开皮肤,然后使用解剖刀、解剖镊子等工具进行组织和器官的分离和观察。
三、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1. 头部解剖:在头部解剖中,我们观察到头皮下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头骨保护着脑部,颅骨的结构坚固。
我们还观察到眼睛、鼻子、嘴巴等感官器官的位置和结构,这些器官起着重要的感知和交流功能。
2. 胸部解剖:在胸部解剖中,我们观察到胸腔内有心脏、肺部和其他重要器官。
心脏是人体的泵,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循环。
肺部则负责呼吸,将氧气吸入体内,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 腹部解剖:在腹部解剖中,我们观察到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包括胃、肝脏、胰腺、肾脏等。
这些器官共同协作,完成食物消化、营养吸收和废物排出等功能。
4. 四肢解剖:在四肢解剖中,我们观察到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的分布。
骨骼提供了身体的支撑和保护,肌肉则通过收缩和伸展来实现身体的运动。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局部解剖实验,我们对人体的解剖结构和器官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头部、胸部、腹部和四肢各部位的解剖结构和器官功能相互协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体系统。
同时,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人体的复杂性和精密性,每个器官和组织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还了解到解剖学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只有深入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才能更好地预防疾病、诊断病情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总而言之,本次局部解剖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人体解剖学的机会,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对人体的构造和功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这将对我们的医学学习和未来的临床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
局部解剖_实验报告_腿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腿部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结构的解剖位置和功能。
2. 了解腿部各层次结构的相互关系。
3. 提高解剖实验技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局部解剖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本次实验通过对腿部解剖结构的观察和操作,使学生了解腿部各层次结构的解剖特点,为临床医学实践打下基础。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新鲜人体下肢标本、解剖器械(刀、剪、镊子等)、解剖图谱、实验记录本。
2. 实验步骤:(1)观察腿部骨骼结构:首先观察股骨、胫骨、腓骨、髌骨、跖骨等骨骼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重点观察股骨、胫骨、腓骨的三个平面、髌骨的形态和位置。
(2)观察腿部肌肉结构:依次观察大腿肌肉(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小腿肌肉(小腿三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等)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重点观察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的起点、止点和功能。
(3)观察腿部血管结构:依次观察股动脉、股静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等血管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重点观察股动脉、股静脉的起始部位、走行方向和分支。
(4)观察腿部神经结构:依次观察坐骨神经、股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等神经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重点观察坐骨神经的起始部位、走行方向和分支。
(5)观察腿部淋巴结构:依次观察股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等淋巴结构的形态、位置和收集范围。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腿部骨骼结构:股骨、胫骨、腓骨等骨骼构成了腿部的基本支架,保证了腿部运动的功能。
2. 腿部肌肉结构:大腿肌肉和小腿肌肉共同构成了腿部肌肉群,承担着腿部运动、支撑和稳定的作用。
3. 腿部血管结构:股动脉、股静脉等血管负责腿部血液的供应和回流,保证了腿部组织的营养和代谢。
4. 腿部神经结构:坐骨神经、股神经等神经负责腿部的感觉和运动,调节腿部肌肉的活动。
5. 腿部淋巴结构:股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等淋巴结构负责收集腿部淋巴液,参与免疫反应。
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指南一、人体结构层次

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指南一、人体结构层次1.皮肤: 人体各部皮肤的厚薄很不一致,一般规律是腹侧(屈侧)面薄而背侧(伸侧)面厚。
但在手掌和足底恰相反,请在作皮肤切口时注意体会。
2.浅筋膜:也称皮下组织,配布全身。
在不同部位厚薄差异很大,除睑、乳头及男性外生殖器等处的筋膜不含脂肪外,其余各部都含有或多或少的脂肪。
浅筋膜内有皮神经和浅血管,较大的皮神经和浅血管通常在浅筋膜和深筋膜交界处。
在头颈、腋窝及腹股沟等部位的浅筋膜内有淋巴结存在。
3.深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又称固有筋膜,为包裹着肌肉的纤维组织膜,各部厚薄不一,其形成物有肌间隔、肌鞘、神经血管鞘、支持带以及筋膜间隙等,血管神经干沿筋膜间隙走行。
4.肌:由肌腹和肌腱构成,肌腹红褐色,由肌束组成。
肌束的粗细和排列方向随肌的形态而有所不同。
清理肌时应先使肌处于紧张状态,认清其边界(如使肘关节微屈以辨认肱二头肌),循肌束走行方向清除表面的纤维组织。
阔肌的起止部移行于腱膜,长肌的起止部移行于腱。
每块肌都各有自己的神经和血管,其出、入肌的部位称神经血管门。
5.血管:动脉呈圆管状。
壁厚而有弹性,管内空虚,无凝血块;静脉壁较薄、弹性差,外形略扁,腔内往往有凝血块。
静脉属支多,吻合多。
浅静脉多单独行走,深静脉常与动脉伴行,与中、小型动脉伴行的静脉常是两条,分别位于动脉的两侧。
6.淋巴管和淋巴结:淋巴管与静脉很相似,深筋膜浅面者为浅淋巴管,伴浅静脉走行;深筋膜深面者为深淋巴管,伴深部的血管神经束走行。
淋巴管都比较细小,不易辨认和解剖,故不需解剖分离,只在淋巴结附近提起淋巴结进行辨认即可。
淋巴结为圆形或椭圆形小体,呈灰红色,常聚集成群,因是实质性结构,故较坚硬可触及。
7.神经:呈白色条索状,除皮神经外,常与血管伴行并被结缔组织包裹形成神经血管束。
二、局部解剖操作须知局部解剖学进行实地解剖的目的在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人体各局部区域内结构和器官的位置、毗邻以及层次关系,为学习临床医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指导

.解剖操作简介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层次结构及各器官之间的位置与毗邻关系的科学。
它是临床医学课程尤其是外科学的重要基础课程。
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方法与系统解剖学不同,系统解剖学是通过理论大课的讲授和实验小课的示教见习进行学习;而局部解剖学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大量的实地解剖操作和少量的阶段总结性大课进行学习的。
因此,实地解剖操作学习局部解剖学的主要方法,是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的重要实践过程。
通过解剖、观察和辨认,不仅能巩固已获得的系统解剖学知识,而且将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人体各局部的层次结构和各器官之间的毗邻关系,为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实践,在实地解剖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尸体标本,在教员指导下,严格按照解剖操作步骤和要求,认真细致地进行解剖,细心观察和辨认各层次结构,并作阶段性的归纳总结,真正按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掌握局部解剖学知识。
为了更好地进行实地解剖操作,在解剖尸体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解剖操作的方法和要求。
一、解剖操作前准备1、每次课前应预习《局部解剖学》和《局部操作指导》,明确本次课的目的要求、解剖部位的层次结构和毗邻关系以及操作步骤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第一次进实验室前学员要进行分组,每个实验室分成若干个组,每组分成4个小组解剖1具标本,每个小组由3~5名学员组成。
3、小组成员要进行分工,要安排主刀、助手、阅读教材和指导者。
每个角色要定期交换,使每个学员都有解剖操作的机会。
4、准备好各种操作器械,如刀、镊、止血钳,此外还有咬骨钳、肋骨剪等。
5、放置好尸体的位置。
二、常用的解剖器械及其使用方法在实地解剖过程中,常用的器械有刀、剪、镊、止血钳和组织钳,此外还有咬骨钳、肋骨剪、锯子、骨凿和锤子等。
1、刀有解剖刀和手术刀两种,现一般使用手术刀。
通常用于切开皮肤、翻起皮瓣以及切割各种组织。
持刀的方式有执笔式持刀法和指压式持刀法之分。
前者与持钢笔的姿势相同,解剖操作时多用此法。
局部解剖操作指导12

全身皮肤切口图一、局部解剖操作指导解剖操作简介实地解剖尸体,是学习和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解剖观察,不但扩大和加深对人体构造的认识,又可熟悉解剖操作技术,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由于尸体来源困难,同学们要珍惜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在老师指导下,严格按照操作步骤,既大胆又认真、严肃、细致、耐心地进行解剖。
注意事项:1.解剖前一定要预习解剖操作指导和有关部分的理论知识,以便解剖时心中有数。
2.要爱惜尸体,不得乱割。
割下的皮肉,要收集于指定的容器内,不得丢在地上。
3.解剖过程中,可随意参看图谱和有关理论。
不要光顾解剖自已负责的部位,也要观察其他同学解剖出来的结构。
中间可交换1~2次解剖部位。
一些浅层有意义的结构,要让其他同学观看后才去掉。
4.解剖时,对于暂时未解剖的部位,不得裸露,要用塑料布包好;每次解剖完毕,同样要用塑料薄膜布盖好,以防干燥。
一、常用解剖器械的使用方法:1.刀:用于切口、翻皮或剖割组织。
笔式持刀法与拿钢笔的姿势相同,解剖操作时多用此法。
指压式持刀法为刀柄握于拇指与中指、无名指及小指之间,示指压在刀背上,此法仅用作较长的切口。
2.剪:用于剪断和分离各种组织结构。
持剪的方法是将剪刀柄的两圆圈分别套在拇指和无名指上,示指及中指向前伸直紧贴剪柄,起导向和稳定作用。
3.镊子:用于固定各种组织或器官,以免滑动;更多的情况下,用于剥除脂肪、结缔组织。
修洁血管、神经等结构时左手执钝镊子,右手执尖镊子,钝镊夹住血管、神经,尖镊撕去血管、神经和器官周围的结缔组织。
修洁神经时应由近端向远端进行。
持镊法与执拿钢笔一样。
4.止血钳:用于剥皮时夹持牵拉皮肤,也用于固定器官结构。
二、一般解剖操作程序:1.剥皮:皮肤切口可参照全身皮肤切口图,但要根据具体情况,以方便剥皮为原则。
切口一般切至表皮和真皮,皮下脂肪还留在尸体上。
2.解剖浅层结构:先找出浅层的皮神经和浅血管,然后清除浅筋膜。
在分离神经血管时,刀锋要沿血管神经的走行方向分离周围组织,不可作横行切割,以免切断血管、神经。
局部解剖操作指导-推荐下载

解剖操作简介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层次结构及各器之间的位置与毗邻关系的科学。
它是临床医学课程尤其是外科学的重要基础课程。
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方法与系统解剖学不同,系统解剖学是通过理论大课的讲授和实验小课的示教见习进行学习;而局部解剖学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大量的实地解剖操作和少量的阶段总结性大课进行学习的。
因此,实地解剖操作学习局部解剖学的主要方法,是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的重要实践过程。
通过解剖、观察和辨认,不仅能巩固已获得的系统解剖学知识,而且将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人体各局部的层次结构和各器之间的毗邻关系,为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实践,在实地解剖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尸体标本,在教员指导下,严格按照解剖操作步骤和要求,认真细致地进行解剖,细心观察和辨认各层次结构,并作阶段性的归纳总结,真正按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掌握局部解剖学知识。
为了更好地进行实地解剖操作,在解剖尸体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解剖操作的方法和要求。
一、解剖操作前准备1.每次课前应预习《局部解剖学》和《局部操作指导》,明确本次课的目的要求、解剖部位的层次结构和毗邻关系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第一次进实验室前学员要进行分组,每个实验室分成若干个组,每组分成4个小组解剖1具标本,每个小组由3~5名学员组成。
3.小组成员要进行分工,要安排主刀、助手、阅读教材和指导者。
每个角色要定期交换,使每个学员都有解剖操作的机会。
4.准备好各种操作器械,如刀、镊、止血钳,此外还有咬骨钳、肋骨剪等。
5.放置好尸体的位置。
二、常用的解剖器械及其使用方法在实地解剖过程中,常用的器械有刀、剪、镊、止血钳和组织钳,此外还有咬骨钳、肋骨剪、锯子、骨凿和锤子等。
1.刀有解剖刀和手术刀两种,通常用于切开皮肤、翻起皮瓣以及切割各种组织。
持刀的方式有执笔式持刀法和指压式持刀法之分。
前者与持拿钢笔的姿势相同,解剖操作时多用此法。
后者则将刀柄握于拇指与中指、环指及小指之间,食指压在刀背上,此法除用于作较长的皮肤切口外,一般均不采用。
局部解剖操作要点十二.

局部解剖操作要点十二操作要点结肠上区结构的解剖(一)解剖胃的血管、淋巴结及神经1.沿镰状韧带左侧切除肝左叶,尽量将肝向上拉以暴露小网膜,于胃小弯的中份剖开小网膜并清除少量脂肪组织后即可找到胃左动脉及伴行的胃冠状静脉。
继续沿胃小弯往左上方,追踪胃冠状静脉及胃左动脉直至胃贲门处,注意沿胃左动脉分布的淋巴结及贲门旁淋巴结。
2.沿胃小弯向右清理出胃右动、静脉及沿两者排列的胃右淋巴结,经过胃的幽门上缘追踪胃右动脉。
直至小网膜游离缘(即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肝固有动脉。
3.在食管下端、贲门前方的浆膜下,仔细分离迷走神经前干,找出由其发出的肝支与胃前支。
肝支向右横行加入肝丛,胃前支伴胃左动脉的分支分布于胃前壁。
4.尽量将胃小弯向下拉,自贲门处继续解剖胃左动脉,至网膜囊后壁,见其起自腹腔干,其周围有腹腔淋巴结环绕。
与此同时,小心追踪胃冠状静脉至腹腔干前方为止。
5.将胃小弯拉向前下方,在食管下端、贲门后方的浆膜下,分离出迷走神经后干及其发出的腹腔支与胃后支。
胃后支伴胃左动脉的分支分布于胃后壁,腹腔支到腹腔千周围的腹腔神经丛(暂不解剖)。
6.在腹腔干前方继续向下方追踪胃冠状静脉,见其与肝总动脉伴行,经网膜孔下方而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最终注入肝门静脉。
7.在距胃大弯中份的下方约1cm处,横行剖开大网膜,找出胃网膜左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二者互相吻合。
向右清理胃网膜右动脉直至幽门下方,证实它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该动脉在幽门下方可能已被渗出之胆汁染成绿色,因此要注意辨认。
在追踪该动脉的同时,注意其沿途及幽门下方可有淋巴结分布。
向左清理胃网膜左动脉至其发自脾动脉处,辨认其周围的胃网膜左淋巴结。
在脾门处解剖胃脾韧带寻认由脾动脉分出的2-4支胃短动脉行向胃底。
(二)解剖胰、十二指肠上半部和脾的动脉1.将胃翻起后,在胰的上缘清理出脾动脉,并追踪其至腹腔干。
腹腔干周围有一个神经丛,即腹腔神经丛。
尽量保留之,待以后解剖。
2.自腹腔干继续向左清理脾动脉。
局部解剖腘区实验报告

局部解剖腘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局部解剖腘区引言:腘区是人体后腿的背侧,包括腘窝和腘动脉、腘静脉、腘神经等重要结构。
局部解剖腘区是为了深入了解该区域的解剖结构,为相关手术、治疗和研究提供基础知识。
本实验旨在详细、精确地解剖腘区的结构。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器材:手术刀、解剖剪、解剖钳、解剖镊子、解剖刀等。
2. 实验标本:人体尸体或动物标本。
3. 实验操作:将标本放置在解剖台上,根据解剖学知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解剖。
实验步骤:1. 皮肤切口:在腘窝区域,用手术刀沿着腘窝的中线做一条纵向切口,直至达到皮下脂肪层。
2. 皮下组织清理:用解剖剪和解剖钳将皮下脂肪层和结缔组织清理,以暴露出深层结构。
3. 肌肉解剖:用解剖镊子和解剖刀沿着腘肌的纹理方向,逐层解剖腘肌,将其暴露出来。
4. 血管解剖:在腘肌解剖完成后,用解剖镊子和解剖刀逐层解剖腘动脉和腘静脉,注意保护血管的完整性。
5. 神经解剖:在血管解剖完成后,用解剖镊子和解剖刀逐层解剖腘神经,注意保护神经的完整性。
6. 结构观察:观察腘区的解剖结构,包括腘肌、腘动脉、腘静脉和腘神经的位置和走行路径。
结果与讨论:通过局部解剖腘区,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腘肌、腘动脉、腘静脉和腘神经的位置和走行路径。
腘肌位于腘窝区域,呈长梭形,由浅到深分别为腘外肌、腘内肌和腘长肌。
腘动脉和腘静脉位于腘肌的后方,与腘神经平行。
腘动脉供应腘区的血液,腘静脉则负责回收血液。
腘神经是腘区的主要神经,负责腘肌的运动和感觉。
结论:通过局部解剖腘区,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该区域的解剖结构,包括腘肌、腘动脉、腘静脉和腘神经的位置和走行路径。
这些知识对于相关手术、治疗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供基础知识支持。
实验中需要注意保护标本的完整性,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避免对自身和他人造成伤害。
局部解剖操作要点三.

局部解剖操作要点三操作要点臀区及股后区(一)切口尸体俯卧位。
作如下皮肤切口(图0-3)。
1.上切口从髂前上棘起沿髂嵴切到髂后上棘,再向内侧切至骶部正中。
2.正中切口由上切口内侧端沿骶部正中垂直向下切至尾骨尖。
3.下切口继续沿臀沟至臀部外侧作一弧形切口。
4.膝下切口过腘窝下方(相当胫骨粗隆水平)作一横切口。
5.股后纵切口由第3切口中点向下沿股后正中线纵切至膝下切口。
将臀区皮肤翻向外侧,将股后区皮肤向两侧翻开。
注意切口不宜过深,以免损伤浅筋膜中的血管、神经。
(二)层次解剖1.解剖浅筋膜及臀区皮神经臀区皮下组织纤维致密,充满脂肪。
于髂嵴上方、竖脊肌的外侧、皮下组织内寻找由第1-3腰神经发出的后支,即臀上皮神经。
在臀大肌下缘中点附近寻找从下向上的臀下皮神经2-3支(为股后皮神经的分支)。
有时这些神经不易找到,不必用过多的时间去解剖,股后部浅筋膜中无重要结构,可直接去除。
2.解剖深筋膜观察臀区深筋膜即臀筋膜,位于臀大肌表面,非常发达。
它发出纤维束深入到臀大肌肌束内,故不易清理。
追查臀筋膜的延续,可见其向上附于髂峭,向外下方移行于阔筋膜,向下移行于股后深筋膜。
观察后可沿肌纤维方向仔细剥离并除去深筋膜。
3.解剖深层结构(1)解剖臀大肌及股后皮神经:在臀大肌下缘中点,相当于臀大肌下缘与股二头肌相交之处,纵行切开深筋膜,一直到达腘窝。
在深筋膜的深面,可找到股后皮神经。
修洁臀大肌的上、下缘。
沿臀大肌起点约2cm处弧形切开臀大肌,将此肌分为内、外两份。
切开臀大肌时注意不要损伤其深面的血管、神经,最好在未切断该肌之前先用手指或刀柄伸人臀大肌的深面,作尽可能地分离,一边切断肌肉,一边注意其深面的血管、神经。
臀大肌切开后向两侧翻开,用镊子清理进入臀大肌上部的臀上动、静脉的浅支,以及进入臀大肌下部的臀下动、静脉和神经。
将臀大肌向外侧翻开,有时可见到此肌与股骨大转子之间有滑液囊,戳破此囊有粘液淌出。
(2)解剖出、入梨状肌上孔的血管、神经及臀部肌肉:首先清理梨状肌上缘,使之与臀中肌分离,然后切断臀中肌的中份,将此肌翻开即可见到臀小肌。
局部解剖操作

解剖及观察内容
9.解剖腋窝后壁及三边孔、四边孔结构:
• 穿三边孔结构:肩胛下动脉及其分支胸背动脉和旋肩胛 动脉(追踪至三边孔)
• 穿四边孔结构: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追踪至四边孔 • 解剖胸背神经:与胸背动脉伴行,追踪至背阔肌 • 解剖肩胛下神经上支和下支
10.解剖腋窝内侧壁胸大肌下缘结构:
• 清理前锯肌,找出胸外侧血管的分支与属支 • 腋中线附近剖出胸长神经
膜的结构 。
• 剥离胸外侧神经 • 剥离胸肩峰动脉及其各分支。 • 再详细解剖头静脉和锁骨下淋巴
解剖及观察内容
6.解剖胸小肌下缘的结构:
• 清除胸小肌筋膜 ,在胸小肌表面可见 自其内穿出的胸内侧神经进入胸大肌 。
• 在胸小肌下缘的下方,前锯肌的表面, 寻找胸外侧动脉及伴行静脉 ,注意观察 延胸外侧血管排列的淋巴结。
浅 层 解 剖
深 层 解 剖 ( 一 )
解剖及观察内容
4.观察锁胸筋膜及其穿行结构:锁骨下肌,
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筋膜为锁胸筋膜。 • 除去锁胸筋膜 • 解剖腋鞘:清除贴近腋静脉远侧段排列的腋淋
巴结外侧群,沿血管走行方向切开腋鞘。清除 腋鞘结缔组织,显露腋动、静脉及臂丛。
5.解剖胸小肌上缘的结构 :即穿行锁胸筋
局部解剖学
----解剖胸前区和腋窝
解剖操作步骤
(一)皮肤切口 将尸体按仰卧位摆正,在做切口之前先触摸一
些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标志为避免损伤深层结构,皮肤切口尽 量浅一些,做以下4个切口: 1.胸前正中切口 2.胸上界切口 3.胸下界切口 4.胸部斜切口 ,注意在乳晕周围作环形切口
4
(二)胸前区浅层的解剖
3.解剖肋间神经(第2-7)前皮支、伴行 的血管胸廓内动脉穿支及肋间神经外侧皮 支(第2肋间神经)
【课件-局部解剖学】_00 局部解剖学操作注意事项_

三、解剖操作基本技术
肌解剖法 去除不必保留的表面组织,修清边界 观察位置、形态、层次、起止、纤维方向、
肌腹、肌腱和血管神经 尽量不切断肌肉 必须切断时征得教师同意和指导 断端要整齐,彼此有梯次 保护深层结构
三、解剖操作基本技术
血管神经解剖法 • 暴露辨认 • 观察起始、层次、毗邻、路径、分支和分
损要赔偿(实物) l 每次操作后清洗、擦干器械 l 操作台有一人手无法深入的缝隙,勿将器
械掉入
三、解剖操作基本技术
皮肤解剖法 • 用刀尖背面画出切割线 • 从端点用刀尖垂直切透皮肤 • 刀刃倾斜45 °延长刀口 • 用齿镊或止血钳用力牵拉开皮肤 • 用刀尖在皮肤上切断浅筋膜 • 尽量保证皮片上没有脂肪或浅筋膜
布范围 • 钝性分离,从粗到细,从干到支 • 尽量保留
能保留不切断 能切断不切除
三、解剖操作基本技术
浆膜腔解剖法 胸膜腔、腹膜腔、心包腔都是浆膜腔 腔打开后立即探查 各个分部、各部之间的转折处 有粘连时用手指钝性分离 有液体积聚先排出
三、解剖操作基本技术
脏器解剖法 • 打开胸腹后,原位观察位置、形态、浆膜
解剖器械及其使用
止血钳 平镊 齿镊 手术剪 解剖刀 手术刀
其他器械:拉钩、肋骨剪、咬骨钳、椎管锯、 弓形锯、线锯
二、解剖器械及其使用
握持式 持弓式 执笔式
二、解剖器械及其使用
二、解剖器械及其使用
几点注意事项: l 第一次局解实习课前组长代表全组借器械 l 正确使用、爱护、保管解剖器械,发生缺
三、解剖操作基本技术
皮下组织解剖法 • 观察皮肌 • 显露浅静脉
用(钝头)剪刀沿静脉钝性分开,保留在 原位 • 显露皮神经 同上,可顺行或逆行 • 观察浅淋巴结 • 剔除其它浅膜解剖法
局部解剖学麻醉解剖学实际操作指导

清理并观察出入梨状肌下孔的血管神经,注 意其位置关系。 向下追踪坐骨神经至腘窝上角处,观察其走 行并复习坐骨神经的体表定位法。
股后皮N
坐骨N
阴部N 阴部内A、V
臀下A、V、N
解剖并辩认股后区的肌肉
股二头肌长头
半腱肌 半膜肌
四、腘窝与小腿后区、踝后区
尸体俯卧位,作如图切口,翻起皮肤。
在腘窝中线处剖开浅筋膜,寻找小隐静脉,向下追踪至足背。
①
②
沿前面已解剖出的大隐静脉继续向下追踪,直至足背静脉弓处。
注意与其伴行的隐神经,向下追至足背内侧缘。
在小腿前外侧面下份浅筋膜内找出腓浅神经皮支,向下追至足背外侧缘。
腓浅神经
足背静脉弓
大隐静脉
隐神经
保留已解剖出的血管神经,去除浅筋膜。 在踝关节前方找到深筋膜增厚形成的
伸肌上支持带和伸肌下支持带。
桡动、静脉
掌长肌和指浅屈肌
在桡侧腕屈肌和指浅屈肌之间寻找正中神经。
尺动、静脉
尺神经
尺侧腕屈肌
尺神经
在尺侧腕屈肌的外侧寻找尺动、静脉和尺神经。
六、臂后区,前臂后区,手背
解剖手背,寻找桡神经浅支 ,尺神经手背支,手背静脉 网。
桡神经浅支
在手背作如图所示切口 ,翻起皮肤。上肢后区 其余部分皮肤则整个翻 起。
尸体取仰卧位,肩部垫高。 摸认体表标志:乳突,枕外隆凸,翼点。 切皮:先去除头发。
自枕外隆凸切至前发际。 上起颅顶,下至耳廓上端作纵切口。 剥去皮肤,保留浅筋膜。
一、颅顶部的解剖
解剖额顶枕区层次:
皮肤
浅筋膜 帽状腱膜及枕额肌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颅骨外膜
一、颅顶部的解剖
寻认下列血管神经:
上肢后部局部解剖操作方法

上肢后部局部解剖操作方法
上肢后部局部的解剖操作方法如下:
1. 定位:根据解剖图谱或标志物(例如骨骼突起、关节)确定操作区域的准确位置。
2. 清洁:用消毒剂和无菌棉球清洁操作区域,确保其干净且无菌。
3. 麻醉: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疼痛感。
4. 切皮:用手术刀在麻醉后的区域进行切皮。
切口的大小和形状取决于具体的手术操作。
5. 暴露组织:用解剖器械,如手术钳、手术镊等,将皮肤和底层组织暴露出来,同时小心地分离、推移周围的组织,以获得清晰的视野。
6. 阐明结构:用解剖钩或骨鱼钩等解剖器械轻轻提起或牵引特定结构,使其更加明确可见。
7. 切断血管和神经:当需要切断血管或神经时,使用手术剪刀、电凝器等工具进行操作,同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以确保出血和神经损伤的最小化。
8. 关闭切口:手术结束后,使用外科缝线或其他闭合方法将切口缝合起来,并进行适当的包扎和固定,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请注意,上述操作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解剖操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示进行。
任何解剖操作都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医生或外科专家进行。
局部解剖学操作

8、观察腋淋巴结群:腋淋巴结位于腋窝内,约有15→20个,按其排列部位大约可分为五群:
(1)外侧群:在腋窝外侧壁,排到于腋动静脉周围,该群淋巴结收集整个游离上肢的淋巴。
(2)前群:在前锯肌表面,胸外侧动静脉周围,收纳胸侧壁及乳房的淋巴管。
2、观察和审度胸大肌之起止和功能之后,从起端处呈弧形切断胸大肌的肌纤维,然后向止点处翻起。在翻该肌的过程中,可见支配该肌的胸前外侧神经及营养该肌的血管一肩峰动脉的胸肌支,应将进入该肌的血管神经分离修剔清楚。
(1)胸前内外、侧神,穿喙锁胸筋膜及胸小肌而分布于胸大肌和胸小肌
第2切口:自颊部起(第一切口起点)沿下领骨下缘切至乳突。
第3切口:自胸骨柄上缘起,沿锁骨切至肩峰。
第4切口:自剑突尖端(即第一切口终点)起,沿肋弓下缘切向背侧至腋后线。
第5切口:自剑突尖端起、斜向外上方至乳头,并环切乳晕的周围,再继续斜行向上,并沿腋前皱襞而达臂部,然后沿臂的内侧向下切约5CM, 继则以直角急转而水平经臂的前面,切至臂的外侧。
胸骨甲状肌:在胸骨舌骨肌深面,起自胸骨柄后面,止于甲状软骨。
甲状舌骨肌:下接胸骨甲状肌,起自甲状软骨,止于舌骨。在
肩胛舌骨肌:分上、下二腹,下腹起自肩胛骨上缘,斜向前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附近止于中间腱,上腹起自中间腱,上行止于舌骨。
舌骨下肌群的作用,下拉舌骨,其中胸骨甲状肌可拉喉向下,如舌骨固定时,甲状舌骨肌可拉喉向上。
第二次课 胸部及腋窝结构的解剖
一、本次课内容提纲
胸大肌、喙锁胸筋膜、胸小肌、前锯肌、胸长神经、腋淋巴结、腋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胸背动脉、旋肩胛动脉、旋肱前动脉、旋肱后动脉、胸前内、外侧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桡神经,腋神经。
局部解剖程序

局部解剖学操作程序共分七个部分二十一次,可配合局部解剖操作录像进行学习。
解剖操作关键局部,其险要也只毫厘之间(1-2厘米之间),成也毫厘之间,败只毫厘之间。
实践非常重要,但总结出理论更重要,有扎实的实践过程及其总结出指导性理论。
应用这种理论于实践,证实自己的理论无误,这才算懂得解剖。
认识局部核心内容,就是认识和掌握其特殊与普遍,个别与一般,差异与同一。
首先,认知差异,突显人体所有器官形态同中有异,得知则获其特殊的本质与根据即个性,掌握人体器官形态内容特质,决定其方法策略,方有精雕细刻,各个击破,彰显其细致入微程度。
意义在于有根有据,有板有眼,牵一发而牵起动命运结局,即细节决定成败结果,可谓精髓也。
其次,认知同一,突显人体所有器官形态异中有同,得知则获其共同的本质与核心即共性,掌握人体器官形态内容实质,决定其方针政策,方有大刀阔斧,畅通无阻,彰显其速度效率程度。
意义在于杂而不乱,天下大治,牵一发而牵起动命运局势,即实质决定成败趋势,可谓精髓也。
如二者皆知,即亦差异亦同一,突显人体器官形态的异同对等或同一转换,得知则获其极致即共性个性,掌握人体器官形态内容全部实质和细节,运筹帷幄,决胜千理,方有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意义在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牵一发而牵起动命运全局,即掌控成败趋势或结果,可谓也精髓。
人体解剖学的理论根据及其原则即:肌肉、血管、神经均以其止点为依据,以分布定天下。
全身各局部险要局部及其内部关系如下:1、面神经下干,由矢状位急转冠状位,续为面神经总干前,过程也就是只毫厘之间(1-2厘米之间)。
其总干长度同样只毫厘之间(1-2厘米之间)。
返剖上干,也只毫厘之间(1-2厘米之间)。
前二个过程举步为艰,后一个过程势如破竹,一马平川。
2、腮腺导管在咬面前缘处直角穿入颊指体,被其包裹也就只毫厘之间(1-2厘米之间)。
3、喉上神经与甲状腺上极之间相贴,也只毫厘之间(1-2厘米之间)。
在环甲肌下方只毫厘之间(1-2厘米之间),剥离开甲状腺,也就只毫厘之间(1-2厘米之间)留下了一丝细细的喉上神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解剖踝管
•在内踝与跟骨结 节之间,切断屈 肌支持带,暴露 踝管; •清理穿过踝管的 结构,并注意其 排列关系。
• 深层结构 • 观察胸前筋 膜及腋筋膜, 并去除之; • 修洁胸大肌, 在距起点 2cm处弧形 切断该肌, 并向外上翻 至其止点。
• 观察锁胸筋膜及穿行的结构,并修洁之; • 修洁胸小肌;
5.解剖臀区深层结构 • 清除臀筋膜,暴露臀大肌 并修出其边界; • 将手插入臀大肌上、下缘 的深面,钝性分离臀大肌 与其深面的结构; • 在臀大肌的起点处切断臀 大肌,并将其翻向外下方 的止点处。 注意:①不要切断股后皮 神经和坐骨神经;②臀大 肌与深面的骶结节韧带紧 密结合,在向内翻转臀大 肌时,应沿该韧带浅面进 行分离,切勿伤及该韧带。
隐静脉裂孔
• 清除浅淋巴结和 筛筋膜,清理出 隐静脉裂孔的外 侧缘; • 用柄插入镰状缘 深面,向上下钝 性分离,使之与 股鞘前壁分开; • 察其上、下角的 附着情况。
解剖阔筋膜
• 保留浅血管和 皮神经,去除 浅筋膜。 • 观察阔筋膜 • 观察髂胫束 • 去除阔筋膜
操 作 步 骤
(一)股前内侧区解剖 1.去除浅筋膜,保留浅血管、 皮神经 2.去除阔筋膜,保留髂胫束。 3.修洁股前群肌:股四头肌、 缝匠肌 4.解剖股三角及其内容 (1)观察股三角的边界 (2)在股鞘前壁作三个纵行 切口,显露其腔内的股动脉、 股静脉和股管。探察股管内 容物和股环的边界。
解剖足背浅层结构
• 足背静脉弓 • 腓浅神经及其分支 (足背内侧神经和 足背外侧神经) • 腓肠神经
上肢前面浅层解剖
皮 肤 切 口
(一)上肢浅层结构 • 解剖头静脉及前 臂外侧皮神经 • 解剖贵要静脉及 前臂内侧皮神经 • 解剖肘正中静脉
注意皮肤切口应浅切。 翻皮要薄,尽可能少 带浅筋膜
5.解剖收肌管及其内容 在管内的隐神经、股动 脉、股静脉等。 6.解剖股动脉及其分支(股深 动脉、旋股内侧动脉和旋股 外侧动脉、穿动脉) 7.解剖股静脉及其属支 8.解剖股神经及其分支 9.解剖股内侧群肌:修洁耻骨 肌、长收肌、大收肌、股薄 肌;横断长收肌,暴露其深 面的短收肌;修洁短收肌浅 面的闭孔血管、神经前支; 横断短收肌,找到其深面的 闭孔血管、神经后支
1.寻找大隐静脉的方法 (1)在耻骨结节外下 方2~3cm处找到隐静 脉裂孔,在寻找穿此孔 的大隐静脉末端。由此 向下追踪大隐静脉及其 属支。 (2)在内踝前1cm处 找到大隐静脉,由此沿 小腿前内侧向上追踪至 膝关节后内侧及其伴行 的隐神经。
2.在腹股沟韧带
及大隐静脉根
部解剖腹股沟
浅淋巴结
3.解剖皮神经
(二)小腿前区
1.去除浅筋膜,保留浅血管、 皮神经。 2.去除小腿深筋膜,保留上、 下伸肌支持带。 3.解剖小腿前群肌:修洁胫 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 伸肌和第三腓骨肌。 4.解剖胫前血管和腓深神经: 在小腿上部,钝性分离胫 骨前肌与趾长伸肌,在两 肌之间、小腿骨间膜前方 寻找并清理胫前血管和腓 深神经;在小腿下部,钝 性分离胫骨前肌与拇长伸 肌,在两肌之间、小腿骨 间膜前方寻找并清理胫前 血管和腓深神经。
(二)胸前区和腋窝 • 浅层结构 解剖乳房 解剖肋间神经外 侧皮支、前皮支 及伴行的血管 解剖胸腹壁静脉 去除浅筋膜,保 留已解剖的浅血 管和皮神经
深层结构
• 阔筋膜 隐静脉裂孔 髂胫束
• 肌间隔
外侧肌间隔
• 股三角 界壁 :上、内侧、外侧界,顶,底 内容:股鞘 股管 股动、静脉 股神经 股深淋巴结 • 收肌管 界壁:前、后、外侧壁 内容:股动脉 股静脉 隐神经
解剖下肢前区的浅层结构
1. 注意股前内侧区近腹股沟处,浅筋膜分 为两层,即脂肪层和膜性层。 2. 在股前内侧区浅筋膜内解剖下列结构 • 大隐静脉及其属支(腹壁浅静脉、旋髂 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外侧浅静脉和 股内侧浅静脉) • 浅动脉,如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 阴部外动脉) • 腹股沟浅淋巴结 • 皮神经,如股外侧皮神经、股前皮神经 3. 在小腿前内侧区浅筋膜内解剖下列结构 • 隐神经、腓浅神经 • 大隐静脉 4. 在足背浅筋膜内解剖下列结构 • 足背静脉弓
《局部解剖学》
• 学习意义
• 学习方法
-与系解不同
• 常用器械及其使用
• 注意事项
学习要求及注意事项
• 课前预习,课堂提问
• 尊重标本,珍惜标本
• 听从教导,安全第一 • 分组分工,协调合作 • 遵守纪律,保持清洁
第一次课 四肢前面浅层解剖(一)
下肢前面浅层解剖
• 皮 肤 切 口
•翻 皮
6. 解剖股后区深层结构 • 清除深筋膜,保留股后皮神 经; • 修洁出半腱肌、半膜肌、股 二头肌长头、股二头肌短头; • 在股二头肌长头深面或切断 股二头肌长头,追踪并清理 出坐骨神经及其至股后群肌、 大收肌的肌支。 • 寻找并清理出股深动脉的穿 支。
6. 解剖过腘窝深层结构 • 沿腘窝中线纵行切开腘 筋膜,观察小隐静脉末 端及其周围的腘浅淋巴 结,去除腘筋膜; • 修洁并观察构成腘窝境 界的肌肉或肌腱; • 修洁腘窝内的胫神经、 腓总神经、腘静脉、腘 动脉及腘深淋巴结,注 意其排列关系。
1. 体位:仰卧位 2. 摸认骨性标志:髂嵴、 髂后上棘、 坐骨结节、 股骨大转子。 3. 皮肤切口:如图所示。
注意切口宜浅、勿深,
以免伤及浅筋膜内结构。
3. 翻皮,观察浅筋膜的特点。 4.解剖浅筋膜内结构 • 股后皮神经 • 小隐静脉 • 腓肠神经 • 腓肠内侧皮神经 • 腓肠外侧皮神经 5.保留已解剖出的皮神经和 浅静脉,清除浅筋膜,观 察深筋膜。 臀上皮神经、臀内侧皮神 经较细小,可不必寻找。
• 在胸小肌的 起点处切断, 并向外上翻; • 观察穿过胸 小肌的胸内 侧神经。 • 解剖腋淋巴 结,并去除 之。 • 观察腋鞘。 • 解剖腋鞘内 结构。
• 解剖腋动脉 及其分支 • 解剖臂丛及 其分支
• 解剖腋窝后 壁穿三边孔、 四边孔的结 构。 • 解剖胸长神 经及其伴行 的胸外侧血 管,修洁前 锯肌。 • 解剖胸背血 管神经束。
• 在髂前上棘下方5~10cm处 找出从深筋膜穿出的股前外 侧皮神经,并向上、向下追 踪,观察其分支分布。 • 表面穿出深筋膜的股神经前 皮支,并向上、向下追踪之。 • 在大腿下部找出从缝匠肌表 面穿出深筋膜的股神经内侧 皮支,并向上、向下追踪之
寻找腓浅神经方法
• 在下腿外侧中、 下1/3交界处找出 找出从深筋膜穿 出的腓浅神经的 皮支,并向远侧 追踪,观察其分 支分布情况。 • 用拇指从外踝循 腓骨向上至腓骨 短肌与趾长伸肌 之间夹角处,即 为腓浅神经浅出 深筋膜处;用剪 刀沿腓浅神经向 下剪开深筋膜。
7. 解剖过下腿后区深层结构 • 纵行切开小腿深筋膜,并去除之; • 在腓肠肌内侧头起点以下5cm处切 断,并向上、下翻,暴露其深面的 比目鱼肌,清理出该肌上缘的比目 鱼肌腱弓; • 切断比目鱼肌在胫骨部分的起点, 并将其翻向外侧; • 清理出比目鱼肌深面的胫神经、胫 后静脉、胫后动脉 • 修洁小腿后群肌深层各肌。 8.解剖踝管 • 在内踝与跟骨结节之间,切断屈肌 支持带,暴露踝管; • 清理穿过踝管的结构,并注意其排 列关系。
• 修洁臀中肌、梨 状肌 • 将手插入臀中肌 下缘(以臀上血 管分支为标志), 钝性分离与其深 面的臀小肌; • 在臀中肌的起点 处切断臀中肌, 并将其翻向下方, 显露其深面的臀 上血管神经;观 察臀大肌坐骨囊、 臀大肌转子囊和 臀肌间隙。
• 修洁从梨状肌上孔 穿出的臀上动脉、 臀上静脉和臀上神 经; • 修洁从梨状肌下孔 穿出的坐骨神经、 股后皮神经、臀下 动脉、臀下静脉、 臀下神经; • 切断骶结节韧带, 修洁从梨状肌下孔 穿出→穿坐骨小孔 →坐骨直肠窝内的 阴部内静脉、阴部 内动脉、阴部神经。
(三)小腿外侧区
1.去除浅筋膜,保留浅血管、皮神
经。 2.去除小腿深筋膜,保留腓骨上、 下支持带。 3.解剖小腿外侧群肌:修洁腓骨长、 短肌。 4.解剖腓总神经及其分支:在腓骨 颈外侧找出腓总神经;用止血钳 沿腓总神经方向向前插入腓骨长 肌内,沿腓总神经的走向,切断 该肌,显露腓总神经及其分支; 追踪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达足背。
(四)足 背
1.去除浅筋膜,保留浅血管、皮神经。 2.去除足背深筋膜,保留上、下伸肌支 持带。 3.显示骨纤维管:正对胫骨前肌腱、母 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分别纵行切 开伸肌上、下支持带,检查其骨纤维 管内肌腱及其腱鞘和血管神经束。 4.解剖足背的肌肉:清理母长伸肌腱、 趾长伸肌腱、母短伸肌和趾短伸肌。 5.解剖足背动脉、足背静脉和腓深神经: 在母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找到 血管神经,并追踪到第2跖间隙近侧 端,寻找足背动脉的分支——第1趾 背动脉和足底深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