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酶类和营养因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也能分泌脲酶。
胰蛋白抑制因子
•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是一类小分子量的蛋白质 或多肽,是大豆中的一种主要抗营养因子,其等 点ph值为4.5.分子质量为21500u。它可以抑制胰 蛋白酶的活性,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 其耐热性强,加热至80度残余活性达80%;
100度17分钟火星可下降80%;100度 30分钟酶 活性下降90%。 • 对胰蛋白酶活性有抑制作用,摄入过量可导致人 和动物患病。因此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被认为是大 豆食品和饲料的主要抗营养因子,它的失活能明 显提高大豆食品与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
豆乳 175.8 80.8 3.6
2.0
2.9
人乳 255.2 88.2 1.4
3.1 7.1
牛乳 246.9 88.6 2.9
3.3
4.5
表6-9 豆乳、牛乳和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必须的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 豆乳蛋白 牛乳蛋白 理想蛋白
异亮氨酸
5.3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
4.0
亮氨酸
8.8
10.0
7.0
赖氨酸
钙 水份 (mg) (g)
138 80 1019 61 308 65.2
铁 胆固 (mg) 醇
(mg)
2.5 0
23.3 0
4.9 0
加工干 22.7 26 酪
630 45
0.3 80
牛奶 3.0 3.2 100 89.8 0.1 16
• 油脂是另一主要的营养成分。与人如牛乳 相比,都如富含亚油酸、亚麻酸等营养价 值高的不饱和酸和具有保健作用用的卵磷 脂,不含胆固醇。
大豆的酶类和营养因子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大豆中的酶类
• 尿素酶 • 淀粉酶 • 抗坏血酸氧化酶 • 过氧化氢酶 • 辅酶Q • 细胞色素c • 葡基转移酶 • 糖苷酶 • 乙二醛酶
脂肪酶 过氧化物酶 蛋白酶 脲酶 转氨基酶 糖基转移酶 蔗糖酶 尿酸酶 黄烷酮异构酶
大豆抗营养因子
• 热不稳定的
6.5
8.1
5.5
蛋氨酸+胱氨酸
2.5
3.5
3.5
苯丙氨酸+酪氨酸 8.0
10.3
6.0
苏氨酸
4.5
4.9
4.0
色氨酸
1.3
1.4
1.0
缬氨酸
5.0
6.9
5.0
表1 豆腐、豆腐干、牛奶、干酪(同为100克)的 主要营养成分比较
摄取食 蛋白 脂肪

(g) (g)
北豆腐 12.2 4.8 小香干 17.9 9.1 豆腐干 16.2 3.6
• 豆乳也含有比较丰富的矿物质(6-10)。 与人乳相比,其钾、磷、铁的含量高而钙 含量不足,在豆质中强化钙,有利于提高 豆乳的营养价值。都入中的维生素主要是B 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而不含维生素A和维 生素C
• 表6-10每100g都入中矿物质、维生素含量
钾钠 钙 镁 铁 锰 锌 磷 92 3.2 23 7 0.6 0.11 0.24 35
凝血素
• 1951年人们发现了大豆中存在的凝血素, 它是一种糖蛋白,等电点在ph为6.1分子质 量韦89000~105000u,有凝固动物体红细 胞的作用,该物质在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 容易失活,在加热的条件下也容易受到破 坏。
豆皂甙
• 皂甙又名皂苷或皂素、皂草甙,皂甙用于 水后能生成胶体溶液,搅动时因其水溶液 能形成持久泡沫,象肥皂一样而得名。在 植物组分中分布很广,大豆中约占干基的2 %,脱脂大豆中的含量约为0.56%。
豆乳
豆乳是指整粒大豆经过加水、压榨、加热和过滤而 后得出来的一种饮料,其中大豆固形物应有8%以 上,但不得添加其它任何成分。
加工豆乳指的是使用整粒大豆成脱脂大豆,依上述 的制法而得到的液体,或使用粉末豆乳加水成为 液体再加植物油、糖、盐和乳化剂等的一种乳状 饮料,其大豆固形物应在6%以上。
表6-8 每100mL豆乳、人乳、牛乳主要成分 热量 (kJ) 水分 蛋白质 脂肪 总糖
两类
• 抗胰蛋白酶 • 凝血素 • 肌醇六磷酸 • 致甲状腺肿素 • 抗生素因子
热稳定的
雌激素 皂甙
脂肪氧化酶
• 脂肪氧化酶(LOX)是一种含非血红素铁的蛋白 质,常具有蛋白腥味,主要来自脂肪酸中,其中 正己醛、正己醇是造成豆腥味的主要原因。
• 脂肪氧化物可以催化顺-1,4-戊二烯结构的多元不 饱和脂肪酸加氧反应,氧化生成具有共轭双键的 过氧化氢物。它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与植 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衰老、脂质过氧化作用和 光合作用、伤反应及其他胁迫反应等有关。
硒 维生素B1 0.73 0.02
• 脂质
• ①大豆油脂的形成与积累
• 大豆油脂是体内的甘油和脂肪酸地脂肪酶的催化作用下形 成的。甘油和脂肪酸产生的途径有2条,一是光合产物葡 萄糖经过糖酵解等途径,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形成的;二是 在光合碳循环中1.5—二磷酸核酮酸(RuDP)固定CO2形 成的3—磷酸甘油酸(3—PGA)进一步转化而来的。因此, 油脂是由光合产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而来的。油脂形成 期间,大豆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因被转化消耗而逐渐减少, 使大豆体内的油脂形成和积累的过程与碳水化合物的消耗 密切相关。大豆种子内油脂含量是在结荚以后迅速增加的, 在乳熟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稳定,到成熟期,脂肪的绝 对重量最高。
新发现!
• 日本学者北川等人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皂 甙有溶血作用,能溶解人体的血栓可将其提取出 来用于治疗心血管病,而且对人体健康还有很多 好的作用。如大豆皂甙有降低过氧化脂类生成的 作用。临床应用结果,大豆皂甙对高血压和肥胖 病患者有显著的疗效,且有抗炎症、抗溃疡、抗 过敏等功效。可以认为,从食品营养学的角度重 新正确评价大豆皂甙的生理作用,对其在医药和 食品方面的开发和应用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脲酶
• 脲酶是催化分解酰胺和尿素,解释放出氨和二氧 化碳。 是大豆各种酶中,活跃性最高的酶,也是
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之一,但易于失活,由于脲 酶容易检测,因此常常用用尿酶作为检测抗营养 因子的一种酶,脲酶活性转阴则表述其他抗营养 因子均已失活。

广泛分布于植物的种子中,但以大豆、刀豆
中含量丰富。也存在于动物血液和尿中。某些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