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王毕 四海一》优质课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秦统一中国ppt课件

秦统一中国ppt课件

迁陵县
酉阳县
③转告
这是一组关于络裙(军服)价 格的简牍。御史下文询问络裙 的价格。洞庭郡向迁陵县下达 了关于裙子价格的文书。迁陵 县又向酉阳县转告情况。 ——摘自里耶秦简 博物馆 从中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二、百代皆行秦制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 3.郡县制: 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
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一、六王毕四海一·秦灭六国
2.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秦,灭建六立国起后我,国又历北史上进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直击中考
C D
C B
二、百代皆行秦制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指国家政权的决策方式,即皇权 至上,皇帝个人独裁,集国家最 高权力于一身。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 制地方,地方严格服从中央,地 方没有独立性。
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加强统治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沿用,影响深远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 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位世袭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子独以印称“玺”,命为“制”,令为 “诏”,天子自称“朕”。
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
二、百代皆行秦制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2.三公九卿:
皇帝 总揽 大权
君主专制
太尉
——摘编自徐卫民等《秦长城研究》
三、一统格局承后世·巩固统一的措施

《阿房宫赋》课件

《阿房宫赋》课件

文本审美
阿房宫赋
(3)语言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本文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如铺排、对偶、押韵等,但也大量使用单句散 行,增强表现力。如在用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 势,钩心斗角”六个四字句后,接以“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 万落”一个散行的长句。这样,句子骈散结合,长短不拘,节奏鲜明,更富有表现 力。 (4)结构十分严谨、巧妙。 先写阿房宫的排场建筑及如云美女,暗示着秦统治者的荒淫和奢侈,并暗示着他 们的前途。 再写秦的纷奢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称托出如火 山即将爆发的形势。 最后写秦不以六国为鉴,终于自食其果,那么当时统治者如不以秦为鉴,又会有 什么结果呢? 描写顺序井然,议论层层深入,全文前后呼应,环环相扣。
本小节的内部层次? 本段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
阿房宫赋
第四小节的内部层次? 本段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
总结教训 警示当世
一 下断语 自取灭 亡二 析原因 不爱 人三 示警戒 鉴重 于哀
卒章显

志借古讽 今
假设分

阿房宫赋
思考:三、四两段有怎样的逻辑关系呢?
提示 ①第三段的是夹叙夹议,以议论为框架、脉络,重点仍在 铺叙;内容侧重于揭示秦始皇的荒淫、奢靡和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宫 毁国灭历史;第四段侧重纯为议论;揭示秦与六国自取灭亡的教训, 讽谏“后人”要引以为鉴。
《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 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 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统一 兀:形容作动,变光秃 骊山、西:名作状,在骊山北面、向西 构 :架木做屋,引申为建筑、建造 走:跑,奔,此处释为趋向、通向 抱:适合,随着

初中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N001

初中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N001
初中历史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 国家的建立 《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 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讲课获奖课件 类型:省级获奖课件
第十三课 六王毕四海一
【自主学习】——独立感悟、发现疑难
依据学案,细读教材,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一.秦朝统一 二.秦巩固统一 的措施
三.秦朝疆域
一.秦朝统一(秦王扫六合) 1.时间: 公元前221年 2.人物: 嬴政 3.都城: 咸阳 4. 意义:
促进了各地经济交流,有利于 巩固国家的统一 促进了各地间的文化交流;加 强了思想控制, 也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 巨大损失。
长城一带
三.秦朝疆域
陇西
_____东 南______ 西_____
北_____
东 海
南海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探究一:秦统一天下是嬴政一个人的功劳吗? 1.人民渴望统一;
2.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统一;
3.各地联系的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社会基础;
4.商鞅变法使秦具备了统一的实力; 5.嬴政的雄才大略与决策适当。
探究二:请写出中国文字的发展过程。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小篆)

探究三:文化史上的浩劫—焚书坑儒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百家争鸣。
【巩固提升】——梳理总结、拓展深化
实现统一:(时间、人物、都城、意义) 巩固统一:(措施、作用) 世界强国:(疆域、科技文化)
【测评达标】——当堂测评、检查矫正
1.“六王毕,四海一”。灭掉六国,一统天下的古代帝王是 ( A.禹 B.秦始皇 C.汉武帝 D.成吉思汗 2.下图表示的是秦朝中央重要官职的分工,其中辅助皇帝处理国政的是( )

【初中历史】六王毕,四海一ppt1 岳麓版

【初中历史】六王毕,四海一ppt1 岳麓版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 (三)检测篇
–(四)综合思维导 航篇
• (五)拓展延伸篇
孟姜女 哭长城的传 说反映了当 时人们对秦 始皇修长城 的什么看法? 你的意见如 何?

再见
秦始皇采取的 “书同文,车同轨” 方面的措施,有何作 用?
1、秦统一全国是在( C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5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20年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 D ) ①推行郡县制 ②实行分封制 ③设立“三公” ④修驰道,统一车轨 ⑤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⑥焚书坑儒
A、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B、 ②③④⑤⑥ D、 ①③④⑤⑥
合作探究
• 秦灭六国后,在政治上釆取 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起 到了什么作用? • 大家动手设计一幅简易的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说一说焚书坑 秦始皇焚书坑 儒是怎么回事? 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给我国 儒的目的是什 古代思想文化造 么?
成了哪些损失?
畅想天地
• 我们的问題


“战国 七雄”是 指哪几个 诸侯国?
齐 魏 秦


(一)自主学习篇
秦为什么能够 统一全国?
1 诸侯纷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2 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有利于国家统一 3 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4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5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决策适当
秦始皇 灵渠 为什么 的开凿 要派人 有何作 开凿灵 用? 渠?
六、秦朝的疆域
你能在地图 上指出秦朝疆域 的四至吗?
三、书同文,车同轨

岳麓版七上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说课

岳麓版七上第13课《六王毕四海一》说课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2、秦统一以后,在中央设
合称
“三公”。
3、秦规定使用
为全国统一的文字,
规定
为全国统一通用的货币,
并把 国度量衡的标准器颁行天下。
4、秦长城西起
东到

怀化市洪江区第三中学 李辉桓
㈠、教材简析 ㈡、教学目标 ㈢、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㈣、教学方法 ㈤、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新知 课堂小结 知识运用 ㈥、特色简述 待思考的 教学问题
怀化市洪江区第三中学 李辉桓
㈠、教材简析 ㈡、教学目标 ㈢、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㈣、教学方法 ㈤、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新知 课堂小结 知识运用 ㈥、特色简述 待思考的 教学问题
四、教学方法简介
1、归纳总结法 2、问题导学法 3、对比教学法 4、讨论教学法
怀化市洪江区第三中学 李辉桓
㈠、教材简析 ㈡、教学目标 ㈢、教学重点
(小篆) (隶书)
怀化市洪江区第三中学 李辉桓
㈠、教材简析 ㈡、教学目标 ㈢、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㈣、教学方法 ㈤、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新知 课堂小结 知识运用 ㈥、特色简述 待思考的 教学问题
秦朝巩固统一大业的措施 (2)经济文化方面
怀化市洪江区第三中学 李辉桓
㈠、教材简析 ㈡、教学目标 ㈢、教学重点
1、有人说,秦 统一天下是赢政 一个人的功劳, 对吗? 2、秦的统一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 这观点对吗?为 什么?

3.13.2 六王毕 四海一 课件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

3.13.2 六王毕 四海一 课件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

请你来评理
都是你的错!
是我的错吗?
孟姜女 我有什么错? 秦始皇
怎样评价秦始皇?
功:①前221年灭六国统一中国;
②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轨; ④北击匈奴筑长城,开发南疆建灵渠。 过:“焚书坑儒”施暴政;滥用民力,人民 苦 不堪言。 总之,秦始皇功大于过,是千古一帝。
暴君? 千古一帝? 秦始皇

前228年灭赵
前222年灭燕

秦朝
魏齐
前225年灭魏
前230年灭韩
前223年灭楚
始 皇 官 制
皇帝
太 尉 丞 相 郡守
御 史 大 夫
中 央
县令
地 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协助皇帝处 理全国政务
中央 集权 皇帝 专制
掌管军事
负责监察 百官
畅想天地
公元前221,
秦灭六国来统一。
专制集权嬴政始,大权独揽称皇帝; 丞相太尉与御史,地方推行郡县制。 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暴政施。 北筑长城御匈奴,开发南疆修灵渠。
历史人物怎评价?一分为二看主流。
假如秦始皇没有统一文字、货币、 度量衡,秦朝会是怎样一种社会状况?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小篆) (隶书) 秦量(量的标准器)
秦权(衡的标准器)
度量衡 货币、 统一文字、
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辽东
临洮
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长城一带
陇西

南海
东海
秦始皇焚书坑 焚书坑儒 儒的目的是什 么?

第13课《六王毕 四海一》(岳麓版七年级上)PPT课件

第13课《六王毕 四海一》(岳麓版七年级上)PPT课件
3、秦规定使用小___篆_ 为全国统一的文字, 规定_圆__形___方__孔__铜__钱_ 为全国通用的货币, 并把__秦__ 国度量衡的标准器颁行天下。
4、秦长城西起__临__洮__ ,东到__辽__东_ 。
30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5

前222年灭燕
前228年灭赵

齐 前221年灭齐

魏 前225年灭魏
韩 前230年灭韩

前223年灭楚
6
秦统一全国是在哪一年?谁完成了 秦的统一?秦朝定都在哪里?
7
1 你能描述一 下嬴政(即秦始 皇)的画像吗?
2 统一天下是 嬴政一个人的功 劳吗?
8
秦的统 一有何重 要意义?
9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9
五、修筑万里长城
1、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2、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20
21
秦朝万里长城
辽东
临洮
22
孟姜女 哭长城的传 说反映了当 时人们对秦 始皇修长城 的什么看法? 你的意见如 何?
23
的有用秦为要开渠灵开何?始什派凿?渠凿作皇么人灵
24
六、秦朝的疆域
你能在地图 上指出秦朝疆域 的四至吗?
25
长城一带
陇西
东海 南海
26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27
练习
知识巩固
畅想天地
自己动手
28
一、选择题

六王毕、四海一历史课件

六王毕、四海一历史课件

七子之歌/台湾
闻一多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yīnyūn)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母亲,我要回来!
-
谢谢大家!
咏始皇
杨爱勇
始皇气概吞环宇,
一统江山小篆书。 万里长城今犹在, 千秋遗恨错坑儒!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中国,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秦始皇为了加强封建统治, 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3、同学们,在秦朝虽然六王已毕、四海归一,
但2200多年以后,我们的宝岛台湾由于种种原因 还没有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海峡两岸人民渴望 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就让我们一起来朗诵 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台湾》吧!
秦量(量的标准器)
秦权(衡的标准器)
4、思想方面: 焚书坑儒,加 强思想控制。
5、民族关系方面:
北击匈奴修长城
(1)北击匈奴:蒙恬
(2)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全长一万多华里。
秦朝万里长城
辽东
临洮
三、秦朝的疆域
同学们,你们 能在地图上指出 秦朝疆域的四至 吗?
长城一带
陇西

南海
东 海
协助皇 帝处理 全国政 务
掌管 军事
百官
郡守 县令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思考: 这套制 度有何 作用和 影响?
2、文化方面:统一文字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小篆) (隶书)
3、经济方面:A.统一货币
度 B.统一 量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 六王毕 四海一》PPT课件 (7)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 六王毕 四海一》PPT课件 (7)
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各种 活动,让学生尝试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解决 历史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 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 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学生 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第13课 六王毕 四海一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流 程
2019年初中PPT课件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第13课 六王毕 四海一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流 程
教法简介
教学设计
优化思考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讲述了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并采取一 系列措施来巩固统一的史实。各项措施对 后世均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秦朝是中国 历史上继往开来的朝代。本课在中国历史 上,尤其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 地位。
货币秦为统秦一半后两的、文度字量、衡货为币原、秦度国量的衡
标是合准什。作么这探?些统究措一:施后促有进何了历各史地意经义济?、
文化的同交学流们,有,利你于能国不家能的假统想一。出一个原秦国人 到原楚国人的米店买米的情景?
第二部分 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3.焚书坑儒
讨论: ①、说一说你们看到的是怎么一回事?②、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国家统 一的措施。 难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 与作用。
第13课 六王毕 四海一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流 程
教法简介
教学设计
优化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国 家统一的措施、秦朝疆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六王毕四海一课件

六王毕四海一课件

谢谢指导
教学过程
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导入
播放动画片《秦始皇》主题 曲,展示秦始皇头像(简 介秦始皇),导入新课。
欣赏动画《秦始皇》 ..\0001.优酷网-048 秦始
皇.mp4
合作研究
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再分组讨论,老师指导,合作解决以下三 个问题。
(一)秦为什么能统一中国?意义如何?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三)、焚书坑儒给中国古代思想文 化带来哪些巨大损失呢?
秦朝疆域
拓展升华
组织辩论赛:分组辩论秦始皇的功过,并且要 说明理由。
教师评判,让学生明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基 本方法;强调文学作品与历史事实是有区别 的。
巩固总结
当堂评价
练习题: 1、 年,秦王 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
,都城定在 。
2、秦长城西起 ,东到 ,全长一万多华里。
3、秦始皇把 国的 体定为全国通用的文字,同时允许民间可以通用 隶书字体。
课堂反思
1、利用数字化资源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 生自主探究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 优点。
2、知识得到了升华,比如让学生明白,由于历 史原因,目前台湾还暂时跟大陆分离,把这 个知识跟统一的主题结合起来了。
3、将多媒体教学和自主探究式教学结合起来, 效果很好。我将继续努力。还请多多指导。
第13课 六王毕 四海一
常宁市水口山中心学校 唐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时间原因以及 意义,秦朝为巩固统一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和民 族关系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了解秦朝的疆域。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有待深思的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现有教材内容形象化、直观化、简单化,体现了减 负原则,但在考试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实际并没 有减负。什么东西该讲?什么东西不讲?该讲的应讲到 什么深度?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恰当地把握好这个 度?如何平衡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
教学反思
决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 神和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评价历史人物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重点
秦始皇为巩固 统一采取的措 施。
教学难点
如何评价秦 始皇为巩固 统一采取的 措施。 如何评价秦 始皇本人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传授新知(过程)
长城一带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陇西 东海 教学过程 为便于记秦 朝的疆域, 你能设计、 制作一个简 便快捷易于 记忆的图表 吗?
教学反思
南海
传授新知(过程)
课堂小结
秦朝 咸阳
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年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秦 王 扫 六 合
巩固 统一 措施
政治上: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经济上: 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文化上: 统一文字
情感升华
好奇心
教法学法
归纳总结
实践探索
理性思维正在形成 有一定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
教学反思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1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
3
学习方法 提高能力
2
合作探究
教学反思
教学新课(导入)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1、左图女子
叫什么名字? 与什么历史 传说有关? 2、中国统一 多民族国家 的建立是从 什么朝代开 始的?
教材分析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引导学生看文字、图片、录像等 阅读、概况能力
教法学法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始皇是中国古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秦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培养学 统一的措施的史实,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思 教学过程
秦灭六国及其意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统一 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修筑万里长城 秦朝的疆域 资料,让学生感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和巩固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传授新知(过程)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1、孟姜女哭长城反映出人们对秦始皇修 建长城有什么看法? 2、长城在秦朝有何 作用?在现代社会有何地位?
教学反思
传授新知(过程)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1、为什么开灵 渠?有什么作 用?现在地位 如何? 2、开凿灵渠对 当时劳动人民 而言是好还是 坏?
思想上:焚书坑儒 军事民族 关系上 北击匈奴修长城 南征越族开灵渠
教学反思
秦朝疆域
传授新知(过程)
知识运用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一、选择题 1、秦统一全国是在(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5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20年 2、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大业采取的措施有 ( ) ①推行郡县制 ②实行分封制 ③设立“三公” ④修驰道、统一车轨 ⑤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⑥焚书坑儒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③④⑤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传授新知(过程)
一、秦王扫六合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前228年灭赵
前222 年灭燕
前22年 灭齐
赵 齐
教学过程

魏 前225年灭魏 韩 前230年灭韩

前223年灭楚
教学反思
1、有人说, 秦统一天下是 赢政一个人的 功劳,对吗? 2、秦的统一 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这观点 对吗?为什么?
传授新知(过程)
三、讨论(如时间允许就在课堂完成,如 来不及则课后完成)
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过大于功;有人说秦 始皇是我国古代非常有作为的封建帝王,功大于 过,我们应如何评价他?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女同学代表孟姜女持反方观点 老师引导、 组织、总结 男同学代表秦始皇 持正方观点
教学反思
走进历史
代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 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考和展开讨论,并设计或制作便于记忆的 ☆通过指导学生分析讨论秦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中的有关问题, 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以后的中国历 秦朝疆域口诀或图表。通过上述活动,让 综合分析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学生懂得,专制与 ☆通过指导学生自己设计或制作便于记忆的秦朝疆域的简便口诀 学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 民主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从而培养 或图表,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 动手创新能力 息,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历史问题和解 ☆通过指导学生评价秦始皇,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和能力。 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史观、积极进取的精
传授新知(过程)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1、这套制度在当时有何作用?产生了 什么影响?2、这套制度有何负面作用?
板书设计
传授新知(过程)
三、书同文,车同轨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想象一下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统一 以前人们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教学过程
(小篆)
教学反思
(隶书)
传授新知(过程)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传授新知(过程)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传授新知(过程)
四、焚书坑儒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1、焚书坑儒的 目的是什么? 对秦朝的统治 有什么作用? 2、焚书坑儒给 我国古代思想 文化造成了哪 些损失?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传授新知(过程)
五、修筑万里长城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全国初中历史优质课竞赛
让历史的课堂更精彩!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材地位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本课是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的 第一课,主要讲述了秦王赢政吞并六国,统一 天下和巩固秦朝统治的各项措施,秦朝辽阔的 疆域。秦的统一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 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 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对后世影响极 为深远,因此秦朝是历史上继往开来的朝代。 它一方面承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向统一方向发 展的趋势,另一方面又开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 建国家发展的文明历史。所以本课在中国历史 上,尤其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极为重要。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传授新知(过程)
二、填空题: 1、秦王 于公元前221年灭掉六国,建 立秦朝,定都 。 2、秦统一以后,在中央设 “三公”。 合称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3、秦规定使用 为全国统一的文字, 规定 为全国统一通用的货币,并把 国度量衡的标准器颁行天下。 4、秦长城西起 东到

教学反思
合作探究
1、特色简述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①整堂课加强了历史与政治、地理、艺术各学科的 有机渗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②教学过程中努力创造了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力 求改变学生对历史课枯燥、历史教师古板的固有印象。 ③抽象的理论以直观,形象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接受, 对比教学方法突出。 ④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知识检查运用紧密 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标要求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知道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 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 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材内容安排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秦王扫六合
中央集坑儒
教学反思
修筑万里长城
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