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导学案及答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导学案(含答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感知内容,画出精辟的语句;3.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3.概括文中典型事例,快速把握文意;边读边画出精辟语句,养成精读、细读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导语设计播放电视剧《热土》中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片断。
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闻一多!看了短片,你的心,你的血会有什么变化?(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
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来介绍一下闻一多?明确: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到牺牲生命。
你们见过真正的闻一多吗?想不想见?不过见到他是不可能了,因为他早在我们出生前就由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被国民党杀害了,幸运的是我们能看到他的画像?请大家看课本中的插图,看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把时间用到了研究上。
留了一把胡子。
抗战八年中,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目光坚毅,说明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为了祖国,他红烛一样燃烧自己)。
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写的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来进一步了解吧。
第1课时学习目标1.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重点)3.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附答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编制:杨梅三维目标:1、积累掌握双音节词和成语的读音与用法。
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理请文章的思路,精致严谨的结构,过渡语段的作用。
理解艰深语句的作用,赏析文章的语言美3、学习闻一多先生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精神实质,学习文章选材、组材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叙述中的描写的运用及作用、关键词语。
学法指导1.诵读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本,已领悟文意,受到熏陶,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激疑探究法抓住文章的线索:说和做,前后对比赏析,主动质疑问难,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掌握本文的选材角度。
作者链接:臧克家(1905-2004)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了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诗集《从军行》、《淮上令》、《春风集》等。
背景回望: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两人相知很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年2月又写了本篇叙事散文,介绍了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着和革命家的光荣是事迹。
相关常识:在西南联大期间,闻一多就一直埋头于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除了吃饭上课之外,难得下楼一次”。
郑天挺回忆说:“我和闻先生是邻居,闻先生十分用功,除上课外轻易不出门。
饭后大家去散步,闻先生总不去,我劝他说何妨一下楼呢,大家笑了起来,于是成了闻先生一个典故,一个雅号—‘何妨一下楼主人’,犹之古人不窥园一样,是形容他读书专精。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学案(2课时,含答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学案学习目标1.概括文中典型事例,快速把握文意;边读边画出精辟语句,养成精读、细读的习惯。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及其手法,探究语句的内涵,揣摩其表达效果。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品格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学习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边读边画出精辟语句,养成精读、细读的习惯。
学习难点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分析其运用的手法,并从中理解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学习资料1.作者简介本文作者臧克家,现代诗人。
1905年出生于山东诸城。
在大学读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受闻一多先生的影响很大。
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
有《从军行》《泥淖集》《淮上吟》《泥土的歌》《十年诗集》《古树的花朵》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华北大学三部研究员、人民出版社编审、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务。
2.背景资料(1)闻一多先生,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青岛大学、国立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加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下午,闻一多先生不顾劝阻,参加并主持了在云南大学召开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
会后他在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害。
(2)闻一多先生创作了《七子之歌》。
澳门回归之日,《七子之歌》中的第一首《澳门》传唱大江南北,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响。
独居异域他邦,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在西方的“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种族歧视的许多屈辱后,更激起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闻一多写下了《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思乡之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说和做》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说和做》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3.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学习重点】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做学案之前,读两遍课文。
完成以下任务:⑴标段落序号;⑵勾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⑶找出课文中描写精彩的句子进行圈点批注,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浏览学案内容,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再次认真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独立思考,认真完成导学案的题目。
【资料链接】1.作家作品1.关于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五四运动时在北京的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
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
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
诗集: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2.作者介绍。
臧克家,生于1905年的臧老,是对我国新诗做出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
他从1925年发表诗作,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
成果之富,影响之大,被认为“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
他本人也被誉为“农民诗人”。
《烙印》《老马》《罪恶的黑手》《春风集》《欢呼集》《今昔吟》《学诗断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二课时(导学案部编版)
第2课《说和做》导学案第二课时1.揣摩品析精彩词句,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闻一多先生崇高的品格和革命精神。
◆活动一:品析词句,感受学者形象1.提出学习要求:文章第3段对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时的情景进行了详细描述,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第3段,完成下列任务。
(1)圈画出让你感触最深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2)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学者形象。
2.圈画品析四字短语。
请同学们再次精读第3段,完成以下任务。
(1)圈画出第3段中富有表现力的四字短语,并在全班分享交流。
(2)细品这些四字短语,并揣摩其展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形象。
(3)说说四字短语的运用体现了本文怎样的语言风格。
3.创设情景,合理想象请同学们根据下列情景,发挥合理想象,还原一次闻一多先生做研究时的情景。
情景:夜,已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要求:尽量遵从原文,合理想象,并尝试运用文章中的四字短语来表达。
◆活动二:合作探究,感悟革命家形象1.归纳学习方法。
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感悟人物形象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运用学习方法。
要求: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所学方法来精读课文第15—18段,体会闻一多先生革命家的形象。
3.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4.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朗读提示:(1)注意停顿和轻重音。
(2)注意读出四字短语所包含的精神和气势。
(3)体会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不畏牺牲的革命家精神。
◆活动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朗读闻一多的《红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红烛逋唬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七年级说和做导学案
七年级说和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感知他的精神品质。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和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把握人物形象。
(2)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2)学习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并在生活中践行。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 年 10 月 8 日—2004 年 2 月 5 日),山东潍坊诸城人,现代诗人。
他自幼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
1925 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
1927 年,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曾参加北伐。
1930 年,考入国立山东大学,得到闻一多、王统照先生的热情教诲与精心帮助。
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
2、背景介绍本文选自 1980 年 2 月 12 日《人民日报》。
闻一多先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46 年 7 月 15 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为了纪念闻一多先生,臧克家写下了这篇文章。
四、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迭起()钻探()地壳()校补()赫然()潜心贯注()锲而不舍()兀兀穷年()2、解释下列词语。
(1)诗兴不作:(2)锲而不舍:(3)目不窥园:(4)兀兀穷年:(5)沥尽心血: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思考:(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在这两个方面中,闻一多先生分别是怎样做的?五、合作探究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闻一多先生说和做导学案(人教版含)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教案 ( 人教版-含答案)第 12 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教案(含答案)第一课时 文本感知诊疗性测试D .虚弱凝结赫然1. 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或 绝然不一样依据拼音写汉字。
5.指出下边各句所运用的qi án ()心贯注赫 修辞手法。
.()然(1) 他正向古代文籍钻探,锲()而不舍迭犹如向地壳追求宝藏。
..)()起((2)1930年到 1932 年,“望l ì()悉心血shu闻问切”也还不过在“望”āi ()微的初级阶段。
()迥()乎不一样k.(3)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āng ()慨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漂白气冲斗()牛兀)..了的四壁”。
(兀()穷年(4) 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2.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民众大会上,痛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坏蛋A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越持之以恒来!()B .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6.判断以下句子所运用的因它大开光明之路, “漂白 表达方式。
了的四壁”(1)饭几乎忘了吃,他贪C.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 的是精神的粮食;夜间睡得郝但是出极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D .这个方面,状况就迴乎 分阴。
()不一样,并且一反即往了(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3.解说以下加点字竹纸簿本,写满了密密层层(1)仰之弥 高()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2)持之以恒() ().(3)在状况紧迫的存亡关(3)兀兀 穷年()..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4)绝然不一样( )前头,抬头挺胸,长须飘飘。
.(5)无暇 顾及( )( ).(6)目不窥 园( ) (4)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 )4.挨次填入以下句子横线7.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处的词语,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对的打“√”错的打“×”。
(1)闻一多湖北浠水人,(1)他要给我们的民族开一剂救援的药方。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精品导学案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课】
。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答:
。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答:
。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答:
。
6.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答:
。
7.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2、多音字、形近字注音:
多音字:
二、基础知识:
1、课后读读写写:
梳头抱歉秩序深宵伴侣小楷硕果
卓越迭起澎湃大无畏锲而不舍目不窥园
沥尽心血心不在焉慷慨淋漓气冲斗牛
补充:
衰微弥高赫然兀兀穷年迥乎不同
潜心贯注群蚁排衙
2、多音字、形近字注音:
多音字:
校:校订校规
壳:弹壳地壳
藏:宝藏躲藏
行:行动行列
钻:钻研钻石
劲:劲头遒劲
济:人才济济同舟共济
重点难点
1.阅读课文,掌握文中多个成语的意思。
2.反复诵读课文,领悟文意;概括文中典型事例,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一、作者、内容简介:
作者: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后笔耕不辍,走过一个世纪。从“农民诗人”,走到“诗坛泰斗”。臧克家与闻一多知遇相惜,亦师亦友。臧克家于1930年起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
2.反复诵读课文,领悟文意;概括文中典型事例,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七年级语文《说和做》导学案
课题: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内容。
2.找出闻一多的相关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3.品析语言,能够体会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表里如一的人格。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
难点:理解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表里如一的人格。
【学习过程】一、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二、自主学习,交叉检查1、给加黑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迭起()弥高()澎湃()漂白()卓越()迥乎不同()锲而不舍()兀兀穷年()shuāi( )微 hè( )然目不kuī( )园 lì( )尽心血慷kǎi( )淋漓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一、质疑探究:1. 全文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那几个方面?学者和民主战士两方面2.试找出文中闻一多说和做的6个典型事例。
写《唐诗杂论》、写《楚辞校补》、写《古典新义》、起稿传单、大会演说、参加游行。
3.文中哪些语句你特别喜欢,请找一找并做赏析。
从这些语句中,你能看出闻一多怎样的性格特点?学法指导:跳读课文,用红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自学结束后与小组成员交流成果。
自学时间4分钟,小组讨论3分钟。
四、当堂训练拓展延伸1.结合语境解词有误的一项是()A.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B. 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C. 平沙无垠,复不见人。
平沙:平旷的沙漠。
D. 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2、闻一多先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是_______3.判断正误“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
说和做导学案2
《说和做——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导学案二一、研讨课文第一部分:读1--7段,思考并讨论解决下列问题:1、开篇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有什么作用?2、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材料?详略安排怎样?3、从中可见他怎样的品行?二、研讨课文第二部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8-20段,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1、作为革命家方面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件?2、从中可见他怎样的品行?3、课文结尾两段有什么作用?三、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与“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请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四、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1、第3段“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3、“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五、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
请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5、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6、“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像地壳寻求宝藏。
”六、议论在本文的作用是什么?七、查阅相关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闻一多“说”和“做”特点的事例。
八、概括主题思想九、写作特色:1、结构严谨2、选材精当3、精于剪裁4、夹叙夹议5、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富于音乐美。
(1)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兀兀穷年”等词语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2)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他,是口的巨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小组:第一部分:预习案一、给下列字词注音:典籍.弥.高衰.微硕.果赫.然锲.而不舍目不窥.园校.补兀.兀穷年迭.起卓.越澎湃..二、解释并运用下列词语:仰之弥高:锲而不舍:兀兀穷年:慷慨淋漓:三、形似字,多音字:籍 ( ) 藉 ( ) 迥 ( ) 炯 ( )校()()斗()()四、整体感知课文。
文章从哪两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五、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六.“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说说这几句话的作用。
第二部分:探究案当下,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说”和“做”的关系?第三部分:检测案一、看拼音写词语:dié qǐ hè rán diǎn jí zhuó yuè péng pài qièér bù shě shuāi wēi ( ) ( )( ) ( ) ( )( ) () Jiǒng hū bù tóng qì chōng dǒu niú wù wù qióng nián kāng kǎi lín l í()()()() Yǎng zhī mí gāo lì jìn xīn xuè qián xīn guàn zhù()()()二、文学常识。
《说和做》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
文中所记述的闻一多先生是我国现代的家,家。
三、仿写。
1.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的;”的。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导学案及答案
《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导学案I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3.学习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得当的写作方法以及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4.了解并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祖国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优秀的知识分子。
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在默默地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
这甘愿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时时刻刻都在我们心中回荡,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们。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在反动派面前敢干“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少有的优秀知识分子一闻一多先生。
让我们从这个“大写的人”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自学指导(一)一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典籍(j D慷慨(kdngkai)迭(diQ)起赫(hP)然淋漓(linli)目不窥(kui)园兀兀(wu)穷年沥(li)尽心血无暇(xid)及此迥(ji&ng)乎不同仰之弥(mi)高锲(qiP)而不舍炯炯(ji&ng)目光2.解释下面的词语。
诗兴不作:作: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锲而不舍:锲:亥【」;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书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
兀兀穷年:兀兀:劳苦的样子;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迥乎不同:迥:差得远;很不一样。
一反既往:既:已经;与以往完全不同。
潜心贯注:潜:隐藏的;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3•作者链接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中以三句杂感诗被主考——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破格录取。
学习期间经常出入闻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先生请教,受先生影响很大,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说和做》导学案(含答案)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主备李万彬审核语文组班级:姓名:小组: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本文生字词》,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知识链接】1.臧克家,诗人。
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
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
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2.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
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学习过程】一、自究1.给下列字词注音:地壳.()仰之弥.高()兀.兀穷年()校.补()锲.而不舍()沥.尽心血()赫.然()炯.炯目光()群蚁排衙.()函.寄()目不窥.园()迥.乎不同()漂.白()警报迭.起()气冲斗.牛()二、互究听读课文:要求:听清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并思考问题。
研读第一部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
典 jí()狼 jí()shuāi微()2.给加点字注音。
慰藉.()蕴藉.()钻.探()地壳.()尽.量()漂.白()校.补()校.对()校.场()剽.悍()3.成语填空。
潜心()注心会神()()而不舍()尽心血一反()往()乎不同群蚁排()无()及此【课后反思】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主备李万彬审核语文组班级:姓名:小组: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和做》导学案
环节一:激趣导入,目标领航(明标)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衰微()赫然()迭起()窥视()酗酒()
无暇()疏懒()弥坚()校补()诗兴()地壳()仰之弥高()兀兀穷年()校补()锲而不舍()赫然()沥尽心血()炯炯目光()函寄()群蚁排衙()漂白()目不窥园()迥乎不同()警报迭起()气冲斗牛()
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点字
目不窥园诗兴不作
一反既往衰微
潜心贯注赫然
慷慨淋漓兀兀穷年:
迥乎不同:
环节二:学案导学,自主学习(自学-查)
1、文学常识
《说和做》的作者是,被誉为,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
成名。
解放后出版的诗集
有、、、。
②闻一多,原名,著名、、。
湖北浠水人。
著作收在中。
2、梳理课文大意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3、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引用原文)
4、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 (引用原文)
5、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么?
6、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导学案部分答案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
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
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既,已经。
既往,过去。
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穷:尽。
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
迥:远。
1.学者方面和革命家方面
2. 第一部分(1-7)记述前期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后期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
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
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3.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
4. 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5. 明确: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目的:争取民主
6. 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