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围产期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正逐年攀升,新生儿出生后红细胞破裂增多,胆红素生成增加,不能被肝脏及时清除,出现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可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积极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阻断其进展,防止并发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多项研究表明围产因素是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最重要原因,治疗药物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本文归纳总结近年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治疗的临床研究,作出如下综述。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问题之一,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221μmol/L,或早产儿超过257μmol/L,且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胆红素产生增加、排泄减少导致。
1 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1.1 围产因素马桂琴[1]认为围产因素是引起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主要的原因。
王学平[2]研究证明围产因素为首位因素,究其原因是剖宫产的增加。
杨裕超[3]总结发现,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症的原因众多,围产因素排第一。
杨正鲁[4]将剖宫产儿与分娩儿相比较,发现前者发生本病的概率明显增高。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围产因素是目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最主要原因,如早产儿肝脏功能不成熟,蛋白质合成不足,肝糖原不能有效存储,导致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减低,影响胆红素的转运;宫内缺氧导致造血过盛,胆红素生成增加;麻醉药、抗生素、推迟喂养均能使胎儿胎粪排出减少,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建立,结合胆红素不能及时转化为尿胆原,致肠道重吸收非结合胆红素增多,加重肠肝循环,加重黄疸。
1.2 感染新生儿免疫功能未完善,极易引起感染,感染可破坏红细胞膜,产生溶血,使胆红素释放增多,同时感染引起肝细胞破坏,影响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使非结合胆红素增多。
饶斯清[5]等分析病因发现,黄疸发生的重要原因是围产期感染;王玉[6]认为肺部感染最易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崔花淑[7]也认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是由感染引起;彭兴平 [8]强调了围产期保健的重要性,合理的围产期保健及护理,能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因素分析
【 关 键 词 】新 生 儿 ; 高胆 红素 血症 ; 围 产 期
【 中图 分类 号】R 7 2 2 . 1
【 文献标 识 码】B
【 文章 编号 】1 6 7 3 — 9 7 0 1 ( 2 0 1 3) 0 5 — 0 0 1 6 一 O 3
An a l y s i s o f 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 n e o n a t a l hy pe r bi l i r ubi n e mi a
2 0 1 1 - J a n 2 01 2 , Bi l i r u b i n l e v e l a n d 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 n e o n a t M h y p e r b i l i r u b i n e mi a we r e a n a l y z e d .Re s u l t s C e s a r e a n s e e -
素 血症 有 关 的 因素 , 并进 行 统计 学 分 析 。 结果 多 因 素 L o g i s t i c分析结 果 显 示 , 剖宫 产 、 母乳少 、 低 血糖 、 体 重 下
降> 1 0 %、 1 m i n A p g a r 评分 < 7分 、 宫 内窘 迫 、 母 亲 高龄 、 新 生儿 感 染是 新生 儿 高 胆红 素血 症 的 危 险 因素 。剖宫 产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娠合 并症 与该病 的具有相关性 , 见表 2 。
足月儿血 清胆红素 水平超 过 2 2 0 . 6 1 .  ̄ mo l / L ( 1 2 . 9 m g / d L ) , 早产
表2 L o g i s t i c多因素元 回归分析
儿超过 2 5 6 . 5 1  ̄ m o l / L ( 1 5 . O mg / d L ) 或者每 日上升幅度超 过 8 5 I  ̄ m o l / L
( 5 . 0 m g , d L ) , 血清结合胆 红素超过 3 4  ̄ m o l / L ( 2 . 0 m g , d L ) 。 符合 上述
标准者 , 即可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 3 1 。
1 . 3研 究 方 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详 细记 录各观察项 目包括性别 、 出生体重 、 胎龄、 分娩方 式 、 1 分钟 A p g a r 评分 、 羊水污染 、 胎 膜早破 、 头颅血肿 、 窒 息或宫 内窘
窒息或宫 内窘 迫 、 开始喂奶 时间 、 母亲 年龄 、 妊娠合并 症等方 文 对我 院新 生儿 出生后高胆 红素血症 的危 险因素进行分 析和探 肿 、 讨, 旨在为临床合理防治提供依据 , 现报 道如下 。 1资料 与方 法 1 . 1一般 资料 面与对照组相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 见表 1 。
因素影响 , 需 加强围产期管理及评估 , 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新 生儿进行重点监测 , 以降低新 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发生 、 减少对新
生儿 的危害。
、
【 关键词】 新生儿 ; 高胆红素血症 ; 危险 因素
【 中图分类号】 R 7 2 2 . 1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 5 6 5 4 ( 2 0 1 4 ) 0 7 ( b ) 一 0 1 7 2 — 0 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和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和治疗
陈盛植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09(004)035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90例均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围产期因素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最常见病因(65.6%),其次为自身性疾病(24.4%),不明疾病原因(10%).结论必须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围产期因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加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诊断,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尽可能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总页数】2页(P96-97)
【作者】陈盛植
【作者单位】221006,徐州市儿童医院儿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及治疗 [J], 宋春华;宋卫娜
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探讨 [J], 王锦丽
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探讨 [J], 王锦丽
4.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及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J], 游森水;曾靖平
5.13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J], 吴秀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相关危险因素探讨与研究
的排除时间等 ) 1 0 2 例, 占总数 的 2 9 . 8 2 %, 母乳性黄疸因素 4 1 例, 占总数 的 1 1 . 9 9 %,红细胞增 多因素 3 2例 ,占总数 的 9 . 3 6 %,溶
血性黄疸 因素 3 1 例 ,占总数的 9 . 0 6 %。在所有 高危 因素 中 ,感 染 因素 所 占比例 明显高于 围产因素 ,而 围产因素所 占比例 明显
临扇 与实践 L i n c h u a n g y u s h i j i a n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 第1 1 卷第2 6 期( 总 第2 1 4 期) 2 0 1 3 年9 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相关危 险因素探讨 与研 究
薛媚 ①
【 摘 要 】 目的 :分析研究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 症的相关危险 因素 。方法 :选取本 院近期内收治的 3 4 2 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并对其 临床 资 料进行分析 ,总结 引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的相关危 险因素。结果 :经分析研究发现 ,引起新 生儿 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感染 因素 ( 3 9 . 7 7 、围产 因素 ( 2 9 . 8 2 %) 、母乳性 黄疸 ( 1 1 . 9 9 % ) 、红细胞增多 ( 9 . 3 6 %) 、溶血性 黄疸 ( 9 . o 6 % ) 。同时在危 险因素中感染性因素与 围产 因素相 比、围
产儿 1 7 3例 ,患儿体重小于 2 . 5 k g 者有 1 5 7例 ,体重超过 2 . 5 k g 体 内的血氧分压会 升高 、红 细胞 的寿命 也会缩短 ,这样就会 导
( 1 ) 在出生后 1 d 内即出现黄疸症状 。( 2 ) 足月产儿血胆红素含量超 过2 2 l m o l / L ,早产儿含量超过 2 5 7 m o l / L 。( 3 ) 黄疸呈现为间歇 性反复发作。f 4 ) 足月儿黄疸持续时间超过 2周 ,早产儿黄疸时间 持续超过 4 周 。( 5 ) 患儿体内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 3 4 m o l / L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附365例报告)
随 机 选 择 我 院 新 生 儿 重 症 监 护 病 房 中 符合 纳 人 标 准 的 新 生 儿 3 6 5例 ,对 可 能 的 危 险 因素 采 用 多 因素 回 归 分 析 。结 果 围生 期 因 素 占首 位 ( 1 2 6例 ,3 4 . 5 2 %) ,其 次 为 感 染 因 素 ( 9 4例 , 2 5 . 7 5 ) ,母 乳 因 素 ( 7 8例 ,2 1 . 3 6 ) ,溶 血 因 素 ( 5 9例 , 1 6 . 1 6 %) ,遗 传 因 素 ( 2 0例 , 5 . 4 7 ) 、不 明 原 因 ( 9 8例 ,2 6 . 8 4 ) 等 。新 生 儿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的 危 险 因 素 为 围 产 期 因 素 , 感 染 因素 、母 乳 性 因素 和溶 血 因 素 。 结 论 新 生 儿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与 数 项 危 险 因 素 密 切 相 关 , 其 中 围 产 期 因 素 是 最 高 危 的
3 4 0 mo l / L 6 5例 ( 1 7 . 8 9 / 6 ) 。随机 选择 同期 无黄 疸 新生 儿 3 O例 为非 黄疸 组 ,男 2 1例 ,女 9例 ;胎 龄
平均 ( 3 9 . 2 ±1 . 2 )周 ;顺 产 1 7例 ,剖 宫 产 1 3例 ;
福 建 医科 大 学 附 属福 州 市 第 一 医 院 新 生 儿 科 ( 福州 3 5 0 0 0 4 ) 刘 凡 严
【 摘 要 】
争 危 夷
王 健 郑 丽 芬
目的 探 讨 福 州地 区新 生 儿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的病 因 ,分 析 新 生 儿 引起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的 相 关 危 险 因 素 。方 法
( 2 4 . 3 ) 、2 8 0 ~3 3 9 u mo l / L 9 1例 ( 2 4 . 9 ) 、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危险因素及防治
2 1 年 1 月第 4 卷第 3 期 00 1 8 2
・
临床 探讨 ・
新生 胆红 症发病危险因 儿高 素血 素及防 治
陈水兰 邱林军 龚彩连 ( 桐庐县妇幼保健院 , 浙江桐庐 3 10 ) 15 0
[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病因、相关 因素及 防治措施 。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 0 7年 1 一20 0月 0 9年 l 2 月我 院收治的 1 8 8 例高胆患儿的临床资料 , 并统计患儿的发病因素及 治疗后 的效果 。 结果 与 围产 因素 比较 , 感染因素的 发病率 大于 围产因素所 占比率 ,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0 5 ; P . )母乳性黄疸 的发病率低于 围产 因素所 占比率 , 0 且具 有统计学 意义 ( <00 ) P .1 。经辨症施治 ( 蓝光照射 、 肝酶诱导剂、 抗感染 、 白蛋 白、 抗生素等综合治疗 ) , 后 患儿黄疸消退 , 血胆红素恢复
均符合 下列诊断标准 中的至少一项 :① 出生后 1 d内出现 黄疸 ; 足月儿 血胆 红素大 于 1 . /L 2 1 moL , ② 29 d ( 2 l ) 早产 儿 mg / 大 于 1m /L (5 m l , 或 每 天 上 升 超 过 5 g L 5g d 27 oL) / m/ d (5 m l ) ③ 黄疸 间歇反 复 出现 ; 黄疸 持 续时 间长 , 月 8 oL ; / ④ 足 儿 >1d 4 ,早 产 儿 >2d 8 ;⑤ 血 清 结 合 胆 红 素 大 于 2 g L m/ d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和防治探讨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和防治探讨陈华虹【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相关资料.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中围产因素占40.1%(65/162),新生儿自身疾病占53.1%(86/162),不明病因(含遗传等)占6.8%(11/162).临床治愈为80.2%(130/162),好转11.7%(19/162),其他8.0%(13/162).结论早预防、早诊断与早治疗可控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进展,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1(022)014【总页数】2页(P72-73)【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防治【作者】陈华虹【作者单位】陆川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西,陆川,537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9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一直居新生儿期常见病之首,发病率高达50%~55%,呈逐年升高趋势[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由不同病因引起,严重者导致高胆红素脑病而致残,甚至危及生命,临床诊疗工作的核心是控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进展,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2],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其预后。
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和药物仍有限,积极寻找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病因,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是临床新生儿科工作者的目标。
本文对16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因进行分析与防治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62例均为新生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中男95例,女67例;足月儿112例,早产儿43例,过期产儿7例;自然分娩107例,剖宫产55例;出生体重<2 500 g 59例,2 500~4 000 g 91例,>4 000 g 12例;黄疸出现时间,日龄<24 h 49例,1~7 d 61例,>7 d 52例。
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04 治疗与预防
治疗方法
光疗
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皮肤, 使体内胆红素转化为可溶性的异 构体,从而降低血液中胆红素浓 度。光疗通常在医院进行,使用
蓝光或绿光照射。
换血疗法
在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情况下, 可能需要通过换血来降低血液中 胆红素的浓度。这种方法通常在
光疗无效或病情严重时使用。
药物治疗
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尼可刹米 等可以促进肝酶的活性,加速胆 红素的代谢和排泄。但药物治疗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新生儿肝脏 对胆红素的代谢异常,进而增加高胆 红素血症的风险。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
01
02
03
疾病知识
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高 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症状、 治疗及预后,帮助他们正 确理解疾病。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和家属在日常生 活中如何避免诱发因素、 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作 息习惯等。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 染、新生儿肝炎、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 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障碍或胆汁排泄受阻 ,从而引起高胆红素血症。
发病机制
01
胆红素生成过多
在新生儿期,红细胞寿命短,破坏增多,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此外,
旁路胆红素来源增加也可能导致高胆红素血症。
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预防措施
加强围产期保健
做好孕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感染等高危因素, 以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早期喂养
鼓励母乳喂养,并尽早开奶。充足的喂养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和胆红素排泄,有助于预防高 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治临床研究探讨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治临床研究探讨发表时间:2015-07-09T14:56:23.92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作者:劳崇春[导读]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十分常见的一类疾病,而发病原因也较为复杂。
劳崇春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人民医院广西北海 5361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我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病因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50 例,采用回归性分析归纳,探讨临床诊治疗效及临床发病原因。
结果:450 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治疗后平均黄疸消退的时间为4.8±1.8 天,治愈成功439 例,治愈率为97.6%;结论:从结果来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因素为感染因素和围产期因素,临床上应针对性进行积极地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探讨【中图分类号】R2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071-01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十分常见的一类疾病,而发病原因也较为复杂,主要原因是患儿体内胆红素释放过度[1]。
此次研究回顾分析了我院2011 年5 月1 日-2015 年5 月1 日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诊治疗效和病因,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了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 年5 月-2015 年5 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50 例,其中早产患儿260 例,足月产患儿190例;体重小于2.5kg 的患儿65 例,体重在2.5kg-4.0kg 之间的患儿共305 例,体重大于4.0kg 的患儿80 例;女患儿170 例,男患儿280 例;患儿病程均为12h-15d,患儿症状表现为皮肤有明显的巩膜黄染。
1.2 诊断标准①患者在出生后24 小时内出现黄疸症状,血胆红素指标在102μmoL/L 以上;②足月产的患儿体内血胆红素指标在220.6μmoL/L以上,主要是间接胆红素;③患儿症状持续时间较长,超过了2-4 周,并进行性加重症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论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论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产生不可逆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危及新生儿生命。
预防和治疗措施得当,可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2010~2011年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60例,现将其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综合分析。
资料与方法2010~2011年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60例,男227例,女133例,男女之比1.69:1;早产儿102例,足月儿258例;顺产105例,难产34例,剖宫产218例,急产3例;出生体重1900~2500g 32例;~3999g 297例;≥4000g 23例;不详8例。
主要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有皮肤、巩膜黄染,轻度黄染124例,中度207例,重度29例。
生后黄疸出现时间≤24小时32例,~72小时201例,>72小时115例,不详12例。
发热15例,哭闹58例,纳差26例,反应低下18例,抽搐4例,嗜睡2例,角弓反张和尖叫及肝、脾肿大各1例。
并发症:合并感染288例(80%),其中脐炎120例,皮肤感染102例,肠道感染54例,肺炎62例,败血症50例,上呼吸道感染30例,尿路感染6例,单纯局部感染92例,同时感染2个部位和(或)系统以上195例;红细胞增多症14例(3.89%),母乳性黄疸各17例(4.76%),窒息13例(3.80%),溶血病7例(1.90%),肝炎综合征10例(2.86%),颅内出血7例(1.90%),硬肿症和血小板减少症各3例(0.95%)。
方法:采静脉血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胆红素。
103例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均>221μmol/l(12.9mg/l)、最高达322.5μmol/l,2例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均>257μmol/l(15mg/l),血清结合胆红素73例>34μmol/l(2mg/l)。
乙肝两对半均阴性76例,hbsab阳性76例,血细菌培养阳性64例,其中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24例,大肠杆菌2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枯草杆菌各5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因素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因素分析作者:符灵素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05期[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围产期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41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胆红素水平,记录围产期可能与高胆红素血症有关的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母乳少、低血糖、体重下降>10%、1 min Apgar评分10%的比例高,新生儿窒息的比例高,母亲妊娠期合并症的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P < 0.05)。
结论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因素较多,要加强围产期的保健,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及时预防与治疗。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围产期[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5-0016-0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临床上将日龄总胆红素值达到需要“光疗”值的新生儿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产生损害[1]。
既往认为严重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以影响到患儿的神经系统,但最近研究发现,即便是轻度的高胆红素血症也会对新生儿的听神经、视神经造成暂时的或永久的损害。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4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8例,女188例,日龄1~30 d,平均(15.8±4.9)d,平均胎龄(38.7±10.3)周,其中早产儿36例。
416患儿中有115例为高胆血红素血症,其中男69例,女46例,平均日龄(14.9±5.1)d,平均胎龄(37.9±7.2)周,27例早产儿为胆红素血症。
115例高胆红素血症中剖宫产73例,为剖宫产组,非剖宫产42例为非剖宫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什么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又称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体内胆红素的浓度升高,使皮肤、口唇及巩膜等部位呈现黄疸症状的一种疾病。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时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会随着时间逐渐降低,因为新生儿肝脏暂时还不能很好地清除多余的胆红素。
但是当胆红素的水平过高时,就可能引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是不是所有的新生儿都会发生这种情况。
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1. 出生质量新生儿出生质量是影响出生后胆红素水平的重要因素。
出生体重较轻或早产儿更容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
2. 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Rh阴性和婴儿的Rh阳性不匹配,或母亲的O型血和婴儿的A、B、AB型血不匹配,都可以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3. 母亲妊娠期患病如果母亲在妊娠期间患上了一些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就会导致胎儿出生后患上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增加。
4. 窒息新生儿在出生时窒息、缺氧等情况会导致正常的胆红素代谢受到干扰,使胆红素水平升高。
5. 母亲或家族有血液相关疾病如果母亲或家族中有与血液相关的疾病,如遗传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那么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6. 用药如果孕妇在妊娠期间使用某些药物,例如某些抗生素和神经元以及类固醇激素,就可能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如何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主要是提高新生儿出生时胆红素的清除率,减少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的积累。
1. 加强母乳喂养母乳中包含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可以促进胆红素的排出。
因此,及时开始母乳喂养会对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有很大的帮助。
2. 增加新生儿排泄次数新生儿的胆红素主要通过排泄到粪便中来清除。
因此,增加新生儿的排泄次数可以促进胆红素的清除。
3. 光疗治疗在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情况下,医生可能会使用光疗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2例围产期相关病因分析
准备。分娩过程中 , 严密观察产程进展 ,( 下转第 5 9页)
浙江预防医学 2 0 年第 2 卷第 l o8 0 2期
e ag r e ,DcⅡbr o8 0 2 ,N . in e M d ecl 2 O ,v j 0 o 1 i Pv e 2
・
5 ・ 9
年幼 J童不易沟通 ,不能表 述中枢神 经系统症状 ,如 头痛 . L 而在 很多情 况下 ,轻度 呕吐 、易 激惹 、哭 吵不 安 、萎靡 被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o 一9t(o8 2D5妲 O7o3 20 )1Jo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 症是新生儿 时期常见疾病 之一 ,正 常新生儿在 出生后 1 内出现 的皮肤黄疸,是 由于新生儿胆 w
表 1 30 2 例高 胆红素 血症 相关 因素
红素代谢 的特点引起 的生理性现 象 ,如果 黄疸超过生 理性
范围 ,检测血清 胆红素浓 度 ,足月儿 >206 m LL 2 .u o/ ,早产 儿 > 5 u / I即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25 啪LL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占我 院住院分娩新生 儿 的 7 1 .%, 原因较复杂,为降低新 生儿高胆 红素血症 的发病 率 ,本文 对 30 2 例高胆红 素血症 的新生儿 作 回顾 性相关 高危 因素分 析 ,以期能找到防治方法及干预措施 。
I 6 ,1 9 7 6:l 8—2 2. 7 2
川 崎病可 以分 为 3 :急性 、亚d 0 ,主要表现为发烧 、心脏 炎 、淋
巴结炎 、皮肤粘膜病变 ,类 似与冠 状动脉瘤 【 2 I ,我们 注
意到本研究中多数无 菌性脑膜脑 炎 (33 %)在 急性期 就 8 .3 表现明显。值得注意 的是有 2例 患儿 ,其 头 痛和呕 吐发 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围产因素分析及干预
新 生 儿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与 围 产 因 素 分 析 及 干 预
张 萍 , 光英 , 滕 陈
莱芜
进
2 10 ) 7 10
( 莱芜市妇幼保健医院 , 山东
【 摘要 】 目的 : 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围产因素关系并提出干预方案。方 法 : S Y 将我院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的患儿
c anl i utrdnoota ern[ ]T t e ersi hn e cl e ecrc nuo sJ . n D vN uoc, sn u i l J
2 0 ,9 1 : 0 1 1 ( ) 1—1 . 0
[ ] 崔 爱环 , 允 , 2 刘 张静. 尼莫 地 平治 疗脑 卒 中后 抑郁 临 床研 究
程度 , 尽早发现病因并干预治疗 。
【 关键词 】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围产因素; 早期干预
d i 1 . 9 9 j i n 1 7 0 6 . 0 2 1 . 1 o : 0 3 6 /.s . 6 2— 3 9 2 1 . 3 0 9 s
中 图 分 类 号 : R 2 .7 7 2 1
21 0 2年 7月 第2 4卷 上半 月 第 1 3期
中国民康 医学
Me i a o r a fC ie e P o l  ̄He l d c lJ u n lo h n s e p e at h
J l2 1 u ,0 2
Vo . 4 FHM No 3 12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7 6 2—06 (0 2 1 3 9 2 1 )3—17 0 5 7— 3
新 生儿 高胆红 素 血症是 指新 生儿 血 清胆 红 素浓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探讨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探讨目的明确新生儿出现重状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2014年2月患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
并且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
观察组患有重症胆红素血症,对照组为一般高胆红素血症。
对比两组导致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
结果新生儿出现的感染、围产窒息等情况是出现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
结论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具有多样性特点,新生儿出现的溶血性贫血是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
要把握临床危险,能够有效的预防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出现,使新生儿能够及时获得治疗。
标签: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在新生儿常见的症状中黄疸的出现会伴有危险情况的发生,不但会加重黄疸的程度同时还会危及到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造成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变成残疾。
因此要及时进行治疗,做好早期干预治疗工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有很多,是综合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选择我院2013年5—2014年2月患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引起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5—2014年2月患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
男性患儿45例,女性患儿37例。
选择的患儿经过诊断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标准。
观察组中的患儿胆红素水平超过342μmol/l,诊断为重症胆红素血症。
对照组中的患儿为一般高胆红素血症。
选择的患儿排出因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者由其他肝脏疾病引起的黄疸可能性。
1.2研究方法检测新生儿血清中的胆红素采用的是重氮法,统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原。
主要的病因是核黄疽、母乳性黄疽。
感染、早产等是病理因素。
对两组患儿产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因素进行分析,明确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
置信水平α=0.05,p<0.05时统计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比两组患儿产生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67例围产因素的分析
[ ] 刘霞 ,黄磊.19例足月 新生儿 高胆 红素血症 分析 [ ] 2 6 J .中国 妇幼保健 , 0 82 ( 2 : 5 7— 5 8 20 ,3 3 ) 4 8 4 8 . [ ] 何克茜. 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 剖宫产相关 性分析 [ ] J .右 江 民族医学院学报 ,0 9 ( ) 94—96 2 0 ,6 :5 5.
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 的作用 , 对高危儿 出生之后不 能 只依赖胆红素水平 的监测 , 对其 高危 因素进行 评估 , 发 应 早 现 、 干预 , 早 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后果 。
参 考 文 献
[ ] 杨锡强 , 1 易著文. 儿科 学[ . 6版 . 京 : 民卫 生出版社 , M] 第 北 人
l 收治的 17例 足月新生 儿高胆 红素血 症患儿 的相关 资 2月 6 料 , 患 儿 的 围产 相 关 因 素 做 一 分 析 。 对
1 临 床 资 料
早采取剖宫产手术可 以减少母亲和新 生儿的风 险, 但剖 宫产 术 中麻醉药通过胎盘到胎儿循环 , 引起新生儿 细胞 膜透性增
1 1 一 般资 料 男 9 . 3例 , 5 . % ; 7 占 5 6 女 4例 , 4 . %。 占 43 汉族 1 1 , 7 . % ; 3 例 占 8 4 回族 3 5例 , 2 % ; 族 1例 , 占 1 满 占 06 . %。足月儿 1 1 , 9 . % ; 产儿 l , 7 2 ; 5 例 占 04 早 2例 占 . % 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因素研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因素研究发表时间:2011-03-25T11:22:39.967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1年1期供稿作者:潘军胡江谢集建李涛[导读] 新生儿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之一,严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有较大的危害潘军胡江谢集建李涛(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省郧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湖北十堰442000)作者简介:潘军(1974.10-),男,硕士,儿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科临床。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新生儿胆红素血症相关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7月分娩的新生儿3190例,发生新生儿胆红素血症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高胆红素血症与孕周、出生体质量、妊娠合并症诸因素、围产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由多种因素所致,资料所示围产因素致黄疸为主,故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孕期、产时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
对有高危因素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需早期干预治疗。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因素【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040-02新生儿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之一,严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有较大的危害,了解和掌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对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7月分娩的新生儿3190例,发生新生儿胆红素血症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0年7月分娩的新生儿319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20例,其中男66例,女54例,男女比例1.22:1,黄疸发生率3.76%。
早产儿60例,足月儿50例,过期产儿10例。
1.2诊断标准"金汉珍主编的《实用新生儿》第2版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①出生后24h出现黄疸,胆红素浓度>102μmol/L;②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0.6μmol/L,早产儿>225μmol/L[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处理及危险因素研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处理及危险因素研究摘要目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处理及危险因素研究,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治疗经验和理论支持。
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前来我院接受诊治的220名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以蓝光照射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药物治疗为辅助治疗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新生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在采用以蓝光照射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治疗,新生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5.00%,另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与胎龄、感染、围产期等因素有关。
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与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早产)、怀孕28周到产后一周时期(围产期)等因素有关,在临床中对该种疾病应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轻病症对新生儿造成的伤害。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处理;危险因素;新生引言:在新生儿时期,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造成血液中国胆红素水平上升,造成皮肤、黏膜、巩膜黄染为主要症状的病症被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该种病症式新生儿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疾病[1]。
究其发病原因多与新生儿自身体质及孕妇体质有关,该类疾病可造成新生儿的身体发育如:智力、听力、神经系统严重者会造成胆红素脑病[2]。
在临床中主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个类别,生理性发病原因主要与胆红素代谢有关,而病理性主要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排泄障碍有关[3],因此该类疾病应该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疾病对新生儿造成进一步伤害[4]。
本文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处理及危险因素为切入点进行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前来我院接受诊治的220名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新生儿基本资料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前来我院接受诊治的220名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新生儿在接受治疗前均接受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以及因为因为其他肝脏疾病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围产期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目的研究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围产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200例,对其胆红素值进行测定,分析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围产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产妇高龄、剖宫产、宫内窘迫、体重下降>10%、母乳缺乏均是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围产期危险因素(P<0.05)。
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尽量避免上述危险因素,以降低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yperbilirubinemia and perinatal risk factors in premature infants.Methods 200 premature infants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April 2016 were selected,their bilirubin values were measured,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yperbilirubinemia and perinatal risk factors was analyzed.Results Maternal age,cesarean section,Miyamauchi Sako,weight loss > 10%,breast deficiency were all perinatal risk factors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preterm infants (P<0.05).Conclusion The above risk factors should be avoided in clinical work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premature infants.[Key words]Premature children;Hyperbilirubinemia;Perinatal risk factors;Correlation早產兒高胆红素血症是指胎龄在37足周前出生的婴儿,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导致皮肤、巩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病情严重者,可永久性的损害新生儿的神经系统,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或危及新生儿的生命[1]。
由于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高、危害性较大,积极寻找病因及危险因素是在源头上控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最好办法[2]。
本次临床研究通过对新生儿的性别、胎次、胎龄、合并症、母亲年龄、母孕期妊娠合并症、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围产期危险因素,为合理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200例,其中男128例,女72例;平均胎龄(35.1±1.3)周;平均体重(3.2±0.3)kg。
1.2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诊断标准:血清总胆红素>256.5 μmol/L(15 mg/dl);同时日龄总胆红素值≥“考虑光疗”或“光疗”值[3]。
1.3方法详细记录早产儿的合并症、母亲年龄、母孕期妊娠合并症、宫内窘迫史、分娩方式、分娩过程中有无羊水污染、胎膜早破、脐带绕颈情况、体重下降情况、1 min Apgar评分、生后开奶时间、首次胎粪排出时间、喂养方式及母乳情况、血细胞比容、血糖、胆红素测定等。
从母亲因素、胎儿因素以及分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围产期危险因素与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单因素分析母亲年龄、母孕期妊娠合并症、分娩方式、宫内窘迫、体重下降情况、1 min Apgar评分、母乳缺乏等因素均是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围产期危险因素(P<0.05)(表1)。
2.2围产期危险因素与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多因素分析产妇高龄、剖宫产、宫内窘迫、体重下降>10%、母乳缺乏均是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围产期危险因素(P<0.05)(表2)。
3讨论高胆红素血症是围产期新生儿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新生儿身体健康,影响到我国优生优育国策和民族素质[4-6]。
曾有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有60%~80%的新生儿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新生儿黄疸或者是高胆红素血症,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110万婴儿发展成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在我国,约有80%的早产儿会出现明显的胆红素血症[7-1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在新生儿时期发生的,因胆红素代谢异常造成血中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血清中胆红素水平>85 mol/L,黏膜、皮肤、巩膜上肉眼能够观察到黄染的临床症状群,被称为新生儿黄疸[11-13]。
现阶段临床上将新生儿黄疸分成两种类型,分别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为血清未与胆红素结合造成非结合性胆红素、一过性增高所致,多为新生儿对胆红素代谢处理功能未成熟,导致血中一过性的非结合胆红素蓄积;另外一种为病理性黄疸,以胆红素分类为依据,包括高间接胆红素、高直接胆红素,并且高间接胆红素水平过高,可造成胆红素神经损伤,在母乳性黄疸以及感染等因素引起的黄疸、新生儿溶血中十分常见[14-18]。
有研究显示,病理性黄疸多与肝胆疾病存在明显相关性,在胆道堵塞、先天性胆管炎、遗传代谢疾病、肝炎等疾病中常见[19-20]。
本次临床研究通过回顾分析近两年我院儿科收治的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预测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从而提高母婴的生命质量。
在本次研究中,剖宫产是高危因素之一,这是由于在进行剖宫产手术的过程中,麻醉药物可通过胎盘进入胎血循环,增加新生儿红细胞膜的通透性,且剖宫产新生儿呼吸功能不完善,造成红细胞破坏增多,增加胆红素的生成[21-23]。
且麻醉药物还可能会影响胎儿胃肠道的蠕动,使得胆红素在肝肠循环中增加,从而发生高胆红素血症[24]。
本次研究显示,母乳缺乏会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但有研究显示,两者之间并无明显关系,仅是由于母乳喂养不足导致体重下降过多有关[2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宫内窘迫也是高危因素之一,这是由于宫内窘迫可导致胎儿缺氧,当肝脏发生缺氧后可能导致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下降,从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26]。
综上所述,产妇高龄、剖宫产、宫内窘迫、体重下降>10%、母乳缺乏均是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围产期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尽量避免以上危险因素的存在,从而降低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1]蔡宇紅,沈向,刘燕.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临床观察[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8(1):57-59.[2]陈秀,李业瑜,许立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1):77-79.[3]李俊华,刘坚,张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围生期危险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259-1261.[4]蓝海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同步换血治疗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1,17(8):1055-1056.[5]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71-277.[6]陆敏,杨树杰.孝感市住院新生儿疾病谱调查[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1,24(6):688-692.[7]谢露,尹晓娟.晚期早产儿的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7):522-525.[8]黄世荣.G-6-PD缺乏症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及其特点[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1):41-43.[9]姜敏,罗亚娟,罗洁,等.北方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UGT1A1和OATP2基因突变的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6):369-372.[10]刘安云,李国慧,陈江玲.护理干预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蓝光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4):97-99.[11]薛菁.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44-45.[12]吴利英.穴位按摩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2):185-186.[13]孫雪云.鸟巢式护理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模式在治疗黄疸患儿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2):75-76.[14]李云婷.鸟巢式护理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8):1120-1122.[15]潘红玫,夏先萍,段鹏霞,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神经行为及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189-190.[16]Cohen RS,Wong RJ,Stevenson DK.Understanding neonatal jaundice:a perspective on causation[J].Pediatr Neonatol,2010,51(3):143-148.[17]Ahlfors CE,Parker AE.Bilirubinbinding contributes to the increase in total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in newborns with jaundice[J].Pediatrics,2010,126(3):639-643.[18]吴利英.穴位按摩在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2):185-186.[19]Lauer BJ,Spector ND.Hyperbilirubinemia in the newborn[J].Pediatr Rev,2011,32(8):341-342.[20]孙雪云.鸟巢式护理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模式在治疗黄疸患儿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2):75-76.[21]Bhutani VK,Zipursky A,Blencowe H,et al.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and Rhesus disease of the newborn:incidence and impairment estimates for 2010 at regional and global levels[J].Pediatr Res,2013,74 Suppl 1:86-100.[22]Schwartz HP,Haberman BE,Ruddy RM.Hyperbilirubinemia:current guidelines and emerging therapies[J].Pediatr Emerg Care,2011,27(9):884-889.[23]Hameed NN,Na’MA,Vilms R,et al.Severe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and adverse short-term consequences in Baghdad,Iraq[J].Neonatology,2011,100(1):57-63.[24]Mwaniki MK,Atieno M,Lawn JE,et al.Long-term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s after intrauterine and neonatal insults:a systematic review[J].Lancet,2012,379(9814):445-452.[25]何伟彬,杨辉,戴怡蘅.胆红素脑病新生儿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3(24):2011-2013.[26]Puche JE,Castilla-Cortazar I.Human condition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deficiency[J].J Transl Med,201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