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满江红优秀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7a94c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3.png)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秋瑾(1871年-1907年),清末民主女性活动家。
她的音容笑貌,嫣然一笑,便能吸引人眼球。
但她不仅仅是美丽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她的家国情怀,义不容辞的责任感,推动了她一生的奋斗事业。
秋瑾曾经写下许多反清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满江红》。
《满江红》原文塞上黄沙百战地,天下谋定而后动。
战士神舟去长安,万里长征人未还。
更闻坠泪辞九重,剑外忽传收蓟北。
都下文武昭红霄,祖宗遗诏训后人:中华思――千载一时――终忍泪下沾衣!《满江红》译文地势险峻的边疆上,黄沙漫天飞舞,百战不殆。
天下事宜谋定然后作为,士兵们乘着神舟踏上去长安的征途,千里长记,人们盼他们无论胜败都快快归来。
可是后来我们听见了战士哭泣的声音,哭泣着要告别九重天,他们忽然接到了收复蓟北的消息。
都下的文官武将,他们清楚它们的责任是什么:为了凝聚祖宗辈出的梦想,为了满足后代的心愿,他们必须不断地思考往事,思考未来!中华民族啊,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在此刻,我们要忍住悲伤,把我们梦中想过的圆梦变为现实吧!《满江红》赏析秋瑾的《满江红》感性地表达了自己对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悠久传统的千年的感情认同,深深地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情感。
她用精巧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充分地表现出了中国民族的忧患与衷肠。
文章充满爆发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动人的倾向性。
诗歌第一句“塞上黄沙百战地,天下谋定而后动。
”,语气庄重,是对中国传统智慧的回归,饱含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抗击奴隶主、封建主、帝国主义一切侵略者的革命传统和民族奋斗精神。
第二句“战士神舟去长安,万里长征人未还。
”,突显出了中国人的理性与阅历。
在这里,长征是用理性的方式来表现人的历程。
长征本身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体现了对未来的无限信任与期望。
第三句“更闻坠泪辞九重,剑外忽传收蓟北。
”,深表对民族深情厚爱。
秋瑾通过耐心的讲述,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强烈的动情态度。
第四句“都下文武昭红霄,祖宗遗诏训后人:中华思――千载一时――终忍泪下沾衣!”则余音袅袅。
(完整word版)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完整word版)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7a9ee2a45177232f60a2d8.png)
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的满江红赏析
![秋瑾的满江红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8a0c86a417866fb94a8e9e.png)
秋瑾的满江红赏析《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妇女解放运动前驱秋瑾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作于 1903 年。
以下是“秋瑾的满江红赏析”,希望可以帮助的到您!满江红·小住京华清朝: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周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一作:独思浙,蛾眉一作:娥眉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一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怀谁识我英豪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哪处觅知己青衫湿! (俗子一作:俗夫,磨折一作:摧残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间,转瞬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边的菊花都已绽放,秋景明亮,就像刚才擦洗过一般。
四周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打破了家庭的牢笼,现在一个人思索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此生我固然不可以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队列。
可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强。
想一想平常,我的一颗心,常为他人而热。
那些俗人,气度狭小,怎么能懂我呢英豪在无路可走的时候,不免要经受劫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己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说明满江红:词牌名。
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小住京华:到京不久。
小住,临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秋容如拭:秋景明亮,就像刚才擦洗过一般。
四周歌残终破楚:列强迫近,中国前程危殆。
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周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幻想着故土浙江的风味。
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成婚,到作词时恰巧八年。
徒,空,陡然。
苦将侬:苦苦地让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殊未屑:仍旧不放在心上。
殊,还,仍旧。
未,不。
屑,顾惜,介怀。
烈:刚直,不轻易折服。
因人常热:为他人而每每激动。
热,激动。
末路:路程的终点,比喻失落落魄或没有前程的境地。
莽( mǎng):广大。
青衫湿:失落悲伤。
秋瑾《满江红》赏析
![秋瑾《满江红》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e8063cc5da50e2524d7fe5.png)
秋瑾《满江红》赏析秋瑾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创办《白话报》,提倡男女平权。
下面为你整理了秋瑾《满江红》赏析,希望能帮到你!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①,八年风味独思浙②。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别署鉴湖女侠。
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注释】①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②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
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1)满江红:詞牌名。
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2)小住京华:到京不久。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3)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
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4)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詞时恰好八年。
徒,空,徒然。
(5)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6)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
殊,还,仍然。
未,不。
屑,顾惜,介意。
(7)烈:刚正,不轻易屈服。
(8)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
热,激动。
(9)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10)莽:广大。
(11)青衫湿:失意伤心。
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诗歌鉴赏及译文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诗歌鉴赏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3f830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4.png)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诗歌鉴赏及译文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满江红·小住京华》近现代: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一作:独思浙,蛾眉一作:娥眉)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俗子一作:俗夫,磨折一作:折磨)《满江红·小住京华》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满江红·小住京华》注释满江红:词牌名。
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小住京华:到京不久。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
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
徒,空,徒然。
苦将侬:苦苦地让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3ef4e5ce2f0066f533227f.png)
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的优秀诗词注释及赏析
![秋瑾的优秀诗词注释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11e307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45.png)
【导语】秋瑾⼀⽣留下许多著作,包括120多⾸诗,38⾸词。
她以天下为⼰任,⼤义凛然,⽓势豪迈,⽂词朗丽⾼亢,⾳节嘹亮。
下⾯就给⼤家分享下秋瑾的优秀诗词注释及赏析,欢迎阅读!秋瑾的优秀诗词篇⼀ 《满江红·⼩住京华》 作者:秋瑾 原⽂: ⼩住京华,早⼜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歌残终破楚,⼋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不得,男⼉列。
⼼却⽐,男⼉烈。
算平⽣肝胆,因⼈常热。
俗⼦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青衫湿。
《满江红·⼩住京华》译⽂及注释 译⽂: 我在京城⼩住时⽇,转眼间就⼜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秋⾊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般。
四⾯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个⼈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年的⽣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个贵妇⼈,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我虽然不能⾝为男⼦,加⼊他们的⾏列。
但是我的⼼,要⽐男⼦的⼼还要刚烈。
想想平⽇,我的⼀颗⼼,常为别⼈⽽热。
那些俗⼈,⼼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路可⾛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才能觅到知⾳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襟。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
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住京华:到京不久。
⼩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指北京。
秋容如拭:秋⾊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般。
四⾯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
此处⽤《史记·项⽻本纪》“夜闻汉军四⾯皆楚歌,项王乃⼤惊”故事。
⼋年风味徒思浙:⼋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年,作者光绪⼆⼗⼆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年。
徒,空,徒然。
苦将侬:苦苦地让我。
蛾眉:美⼥的代称,这⾥指⼥⼦。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上。
殊,还,仍然。
未,不。
屑,顾惜,介意。
烈:刚正,不轻易屈服。
因⼈常热:为别⼈⽽屡屡激动。
热,激动。
末路:路途的终点,⽐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秋瑾《满江红》优秀PPT教学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b2b4c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e.png)
女性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塑造
女性自我认同的重要性
阐述女性自我认同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女性实 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女性价值观的塑造
分析女性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过程,包括家庭、教育、社会等方面 的影响因素。
女性价值观的多元性
探讨女性价值观的多元性特点,尊重不同女性的价值选择和追求, 促进女性全面发展。
中西方女性形象比较
中西方女性形象的历史演变
01
从古代到现代,中西方女性形象在各自文化中的塑造和变迁。
中西方女性形象的艺术表现
02
通过文学、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展示中西方女性形象的特
点和差异。
中西方女性形象的社会地位
03
分析中西方女性在家庭、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地位和角色,探
讨其异同点。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意识觉醒
时代地半封建 社会,民族危机深重。
《满江红》创作背景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 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 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满江红》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 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中 秋节秋夜她遥望明月,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遂填了这 首词。
01
东方女性意识觉醒的历程
从古代女诗人的自我意识到近现代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
02
西方女性意识觉醒的历程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主义思想到现代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
03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意识觉醒比较
比较中西方女性在自我认知、性别平等观念等方面的异同,探讨其背后
的文化因素。
跨文化交流中的女性话题探讨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赏析:表现了作者追求革命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热忱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赏析:表现了作者追求革命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热忱](https://img.taocdn.com/s3/m/4a99d28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9.png)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赏析:表现了作者追求革命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热忱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她词作中的佳作,此词不仅展现了她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革命精神,还深刻反映了她作为女性革命家的内心世界。
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一作:独思浙)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2、注释满江红:词牌名。
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小住京华:到京不久。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四面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
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
徒,空,徒然。
苦将侬:苦苦地让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殊未屑:非常不放在心上。
殊,很,甚。
未,不。
屑,顾惜,介意。
烈:刚正,不轻易屈服。
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
热,激动。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莽(mǎng):广大。
青衫湿:失意伤心。
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
《满江红》诗词赏析
![《满江红》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80ab3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9.png)
《满江红》诗词赏析《满江红》诗词赏析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1、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与赏析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c7ca291eb91a37f1115cce.png)
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c12dbd964bcf84b8d57b37.png)
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秋瑾《满江红》优秀精品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e68490964bcf84b8d57b36.png)
品析《满江红》 赏析“四面歌残终破楚”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此处引用典故。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 军破楚的故事,一方面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另一方面哀叹清王朝面对帝国主义的“豆剖瓜分”的 束手无策、一退再退、软弱腐败的窘态。
品析《满江红》 词的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作者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 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满江红
挣脱束缚 初离家庭 凌云壮志 知音难觅
苦闷彷徨 雄心壮志
《满江红》 气魄宏大。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是巾帼英雄的写 照,颇有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了她不甘雌伏的巾帼 英雄形象。
体现文人傲骨的诗句 1.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题画》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 魏)曹植《白马篇》
注释: 烈:刚直,不轻易屈服。
译文: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直。想想平日, 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屡屡激动。那些俗人,心 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
原文: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注释: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莽红尘:莽莽人世。 青衫湿:指因感叹无知音而落泪。
品析《满江红》
如何理解“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几句话。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几句是秋瑾的自 我写照,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展现在我们 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 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 一般明净。
秋瑾《满江红》原文及译文
![秋瑾《满江红》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f5671c2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f.png)
秋瑾《满江红》原文及译文秋瑾《满江红》原文及译文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瑾《满江红》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原诗】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独思浙③。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④,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算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⑦!【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别署鉴湖女侠。
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注释】①京华:京城之美称。
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
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④娥眉:漂亮的女人,美女。
指作者当时的贵妇人身份。
⑤烈:刚烈。
⑥肝胆:指真诚的心。
⑦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湿”句,指眼泪打湿了衣服。
【翻译】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满江红秋瑾全文
![满江红秋瑾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889e324431b90d6c85c7b3.png)
满江红秋瑾全文《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作于1903年。
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
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下面是整理的满江红秋瑾全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秋瑾【朝代】清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紧接着表明她是一个“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的富有感情的人,但不幸偏遇着这么一个庸夫俗子的丈夫,她为了穿着男装独自去看了一次戏,竟遭丈夫的辱打,不由她不发出“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样的浩叹!本来她还想得到丈夫的谅解,志同道合,做一番事业的。
但这一打,却打醒了她的痴梦,她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封建囚笼的生活,于是她下决心于1904年春,离开了共同生活8年的丈夫,把儿女送回绍兴她娘家母亲照养,她自己只身独自东渡日本,在日本她结识了陈天华等进步人士,并参加了同盟会,得到孙中山的器重,后来派她回国策动推翻满清封建王朝的革命工作。
她和安庆徐锡林等人共谋武装暴x,不幸失败,惨遭满清政府的逮捕杀害,死时年仅33岁,她是我国辛亥革命最杰出的一位女革命家。
《满江红》秋瑾优秀ppt教学课件
![《满江红》秋瑾优秀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d8497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e.png)
秋瑾是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 女烈士,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满江红》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
创作背景
词作于1903年,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 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投 身革命。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陆游的《示儿》
推荐阅读陆游的《示儿》,体会其“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情怀。
音乐课程中相关歌曲欣赏及演唱活动安排
欣赏《满江红》歌曲 安排欣赏《满江红》歌曲,感受其旋律的激昂与歌词的深 情。
演唱《满江红》歌曲 组织学生演唱《满江红》歌曲,体会其情感的表达与传递。
其他爱国歌曲欣赏与演唱 推荐其他爱国歌曲如《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 安排欣赏与演唱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满江红》秋瑾优秀 ppt教学课件
目 录
பைடு நூலகம்
•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词内容解析与赏析 • 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观传递 • 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挖掘 • 教学方法与课堂互动设计 • 拓展延伸与跨学科融合探索
01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秋瑾生平及主要成就
秋瑾生平
秋瑾,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 江绍兴人。中国近代女权和女学思想 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03
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观传递
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培养
诗中描绘的壮丽景象和激昂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分析秋瑾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她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情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女性独立意识觉醒和性别平等观念倡导
2024年度-(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2024年度-(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343e6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3.png)
4
《满江红》创作背景
《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她正身处日 本留学,感受到祖国的沉沦和民族的苦难,遂写下这首充满 爱国激情的词作。
创作地点:日本东京。秋瑾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了许多志 同道合的革命志士,共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首词正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此词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
《赤壁怀古·潼潼水势向江东》
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兴趣的风云人物,重又回到那刀光剑影的戎马生涯,表达了诗人愿意自己将身与宝 剑一同献给革命的豪情壮志。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诗中句句扣住了日俄战争及地图来发感慨,却没有把诗写成一般的时评。
上片写景,借秋高气爽、黄花盛开之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下片抒情 ,通过“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等语句,表达了作者渴望像男子一样奔 赴疆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全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充满了革命者的豪情 壮志。
12
03
人物形象塑造与特点
13
秋瑾自我形象展现
豪情壮志
词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等句,展现了秋瑾
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诗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 发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文化传承意识
秋瑾通过诗词创作,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 统,提高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意识。
23
当代青少年教育启示
01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习秋瑾的《满江红》,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满江红秋瑾原文及赏析
![满江红秋瑾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0e850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4.png)
满江红秋瑾原文及赏析满江红秋瑾原文及赏析《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所写的一首词。
下面是关于满江红秋瑾原文及赏析的内容,欢迎阅读!满江红·小住京华清代: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一作:独思浙,蛾眉一作:娥眉)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俗子一作:俗夫,磨折一作:折磨)注释满江红:词牌名。
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小住京华:到京不久。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
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
徒,空,徒然。
苦将侬:苦苦地让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
殊,还,仍然。
未,不。
屑,顾惜,介意。
烈:刚正,不轻易屈服。
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
热,激动。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莽(mǎng):广大。
青衫湿:失意伤心。
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
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为官职最低的服色。
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紧接着表明她是一个“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的富有感情的人,但不幸偏遇着这么一个庸夫俗子的丈夫,她为了穿着男装独自去看了一次戏,竟遭丈夫的辱打,不由她不发出“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解读
第二句实指词人在 浙江时过的看似贵 妇的生活,实则处 于被奴役的地位。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殊未屑!
诗歌解读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 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 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 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 恋,相反加以蔑视。
•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
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
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
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
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小住京华①, 早又是中秋佳节。
诗歌解读
简洁的交代了写作的地点, 时间和作者的心绪。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诗歌解读
明确:这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 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 地在我们眼前展开,作者运用“列与烈 ”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 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 ,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 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情感的抒
发。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
在北京暂住,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 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 破了家庭的牢笼,结婚以来八年的感受, 只思恋自己的故乡浙江。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殊未屑!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 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的
心情,我是从
一句
话体会到的。这句话
(按照“心情-----句子------分
析”的方式回答)
喜悦激动: 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苦闷忧愁: 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
“小住京华”是说在京居住时间未久, “又”字,体现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 慨。
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
明确:化用陶渊明“采 菊东篱下”和李清照“ 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实写秋色,却是把陶渊 明和李清照表现不同思 想的诗句杂用在一起, 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 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
”?
明确:因为作者虽是女子 ,但“心却比,男儿烈” ,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 然而离开家以后,在大千 世界中,何处才能寻找到 知音呢?如果找不到知音 ,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 ?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 伤心落泪。
“青衫湿”化用 白居易《琵琶 行》中的“江 州司马青衫 湿”,指眼泪 打湿了衣服。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 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 路当磨折。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 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 难挫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徒思浙③。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④,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 。算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 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 知音?青衫湿⑦!
诗歌译文
小住京华①, 早又是中秋佳节。
满江红
秋瑾
生平简介
(1877-1907)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 璿xuán卿(璇卿),号 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祖籍浙江山阴。(今绍 兴市),出生于福建厦 门。蔑视封建礼法,提 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 兰,秦良玉自喻。性豪
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 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 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 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 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 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 魅力的“女性情怀”。
概括文章的内容
上片: 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 思虑未来前途
小结
这首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 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 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而感 人。
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 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 苦闷彷徨和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用下列句式说话:从词作
中我感受到了作者
末路当磨折。
诗歌解读
“肝胆”是说“肝胆相照”对人一片赤诚。 “因人而热”是指诗人十分热情,有一副热 心肠,为人排忧解难能竭尽全力而不辞,有 古侠义之士的雄风。
“俗子”指凡夫俗子,市侩平庸之辈,这样 的人岂能了解忧国如焚的作者的内心世界? “英雄”是指胸怀壮志勇于实践之人,作者 用以自比。
冲破家庭的束缚本该开心才对,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 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翻译
•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
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
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
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
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
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