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5
1.2 波动率之谜
波动率之谜(volatility puzzle)
– 是指证券价格(包括股票价格和债券价格)的波动明
显过大,远远大于由有效市场理论所预测的内在价值 (未来收益的现值)的波动。
经验证据
– 统计数据显示,美国股票的实际年收益率的标准差是
15.5%,而红利的实际增长率的标准差只有6%。 – 美国股票市场中股票的市盈率常常会达到很高的水平。 例如,1998年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达到32倍, 而过去几十年中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5倍左右。对 这种现象的一个标准解释是,投资者预期未来会有较 高的现金收入或资本利得。然而,历史数据显示,平 均来讲较高的市盈率并不伴随着较高的收益。
反应不足(underreaction)
– 反应不足与反映迅速及时相对,是指证券价格对新
信息的反应迟钝,不能一步到位,在到位之前有一 个相对缓慢变化的过程。就反应的信息事件来讲, 反应不足可以产生于对任何消息的反应。譬如,股 票价格对公司盈利公告反应不足。
反应过度(overreaction)
– 反应过度与反应充分准确相对,是指证券价格对新
或规模溢价(size premium),是指投资于小市值公司股 票所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投资于大市值公司股票的收益。 – 班茨(Banz,1981)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按公 司总市值的大小分成五组,发现市值最小的一组公司其股 票的平均收益率要高出市值最大的一组公司的19.8%。 – 凯姆(Keim,1983)发现小公司效应主要集中在元月份, 几乎50%的小公司效应都存在发生在元月。因此,将这种 现象称为小公司元月效应(small firm-January effect),或 规模元月效应(size-January effect)。 – 对于“小公司元月效应”这种现象有许多种解释,其中主 要有:忽略效果,β 系数的误估计,纳税效果。 – 然而,有意思的是持续了七十年的小公司元月效应似乎在 最近十五年中消失了。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3
1. 整体市场中的异象
1.1 股权溢价之谜 1.2 波动率之谜 1.3 预测能力之谜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4
1.1 股权溢价之谜
股权溢价之谜(equity premium puzzle)
– 是指股票市场的总体历史收益率水平高出无风险收
益率(同期国债收益率)的部分很难由基于消费者 的资产定价模型来解释。
3. 市场定价中的异象
பைடு நூலகம்
3.1 小公司效应 3.2 市盈率效应 3.3 市净率效应 3.4 意外盈余 3.5 股票回购 3.6 首次公开发行与再次发行股票 3.7 红利发放与红利取消 3.8 长期反转 3.9 孪生证券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18
3.1 小公司效应
– 小公司效应(small firm effect)也称规模效应(size effect)
中期预测性
– 动量效应显示,单只股票过去6个月至12个月的股价走势
有助于预测同方向未来价格走势,说明股票价格具有中期 预测性。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14
2.5 反应不足、反应过度与无 信息反应
2.5.1 反应不足与反应过度 2.5.2 无信息反应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15
2.5.1 反应不足与反应过度
经验证据
– 大量的经验结果显示,股票价格的波动存在一定的
规律性,股票的未来收益率至少可以部分地被预测。 已经被证实可以作为股票未来收益率的预测指标或 变量包括:市盈率、市净率、公司盈利公告、红利 政策变化和股票回购等。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7
2. 市场交易中的异象
2.1 交易动机与过度交易 2.2 交易策略与交易倾向 2.3 分散不足与随机分散 2.4 动量效应与中期预测性 2.5 反应不足、反应过度与无信息反应
信息的反应过头,一直会向同一方向有强烈的过头 反应,超过了其应该有的变化,之后在一个较长的 时间内证券价格再缓慢向相反的方向回复。譬如, 长期反转。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16
2.5.2 无信息反应
无信息反应(reaction to non-information)
– 在没有任何信息(对证券价格有影响的信息)的情况
易,其原因在于交易者对证券的未来收益和风 险有不同的预期。 –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市场中一 天成交7亿股,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呈现出“非 理性”的过度交易倾向。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10
2.2 交易策略与交易倾向
买入决策
– 一些经验研究结果发现,投资者在买入证券时表现出一
种交易极端行为,也就是说,投资者倾向于购买过去表 现最好或最差的证券。
下证券价格发生相对较大变动 。 –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华尔街股市道琼斯工业 平均指数暴跌五百多点,跌幅达22.6%,成为美国近七 十年来单日跌幅最大的交易日。
股票被编入指数(index inclusions)
– 哈里斯和古瑞尔(Harris and Gurel,1986) 和史莱佛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8
2.1 交易动机与过度交易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
– 在理性交易者假设和市场预期均衡状态下,交易者都
会持有一个由市场组合和无风险证券构成的投资组合, 其持有的证券比例取决于交易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现代经典金融理论认为
– 泰荣(Tirole,1982)和米尔格兰姆和斯道克(Milgrom and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6
1.3 预测能力之谜
预测能力之谜(predictability puzzle)
– 是指股票的未来收益率可以用基本面或技术面信息
预测的现象不能由有效市场理论所解释。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
– 在有效市场中,股票价格变动没有任何规律,股票
的未来收益是不能用已经公开的信息预测,投资者 承担高风险是获取高收益的唯一来源。
用如下去掉小公司效应的方法:按公司市场价值的 大小将25个公司分成五组,在每组中按市盈率的大 小对公司进行排列,构造了五个投资组合。经过统 计检验,结果发现具有最低市盈率的投资组合获得 了最高的风险收益率,显示市盈率指标对未来收益 率具有预测能力,与中强态有效性假设相矛盾。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20
3.3 市净率效应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王志强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1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异象(anomaly)
– 相对于有效市场假说而言
1. 整体市场中的异象 2. 市场交易中的异象 3. 市场定价中的异象 4. 封闭式基金之谜 5. 其它异象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2
回顾:有效市场假说EMH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11
2.3 分散不足与随机分散
分散不足(insufficient diversification)
– 是指投资者持有的证券数量很少,显著少于标准的投资
组合理论所推荐的构成分散化投资组合的证券数量。 – 经验证据显示,投资者有一种熟悉偏好(home bias), 即投资者投资于自己熟悉的证券。
市净率(price-to-book ratio)
– 市净率具有预测公司股票未来收益率的价值。
经验证据
– 市净率较高的公司与市净率较低的公司比较,其股票
的收益率相对要低得多,而且前者的市场风险也要比 后者高(Fama and French,1992)。这一现象在市场 低迷、经济衰退的时候表现得尤为突出(Lakonishok et al.,1994)。 – Fama和French的三因素模型:市场收益MKT、市值 规模SMB和净值与市价比HML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19
3.2 市盈率效应
市盈率效应(price-earnings ratio effect)
– 是指具有低市盈率的股票或投资组合的未来收益率
往往能超过具有高市盈率的股票或投资组合的收益 率,其表现要好于市场平均水平。
经验证据
– 巴苏(Basu,1983)为了单独考察市盈率效应,采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12
资金配置决策试验
贝纳茨和赛勒将投资选择分成三种情况:第一情 况,在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做出选择;第二情况, 在股票基金和平衡基金做出选择,其中平衡基金 投资于股票和债券的投资比例各占50%;第三情 况,在平衡基金和债券基金做出选择。统计结果 发现,在每一种情况下,投资者都是几乎以50:50 比例在两种基金中做出选择,说明投资者在做出 投资选择时并没有特别的偏好。如果确实没有选 择偏好,那么这将导致一个非常不同的有效选择。 实际统计显示,三种情况下平均投资于股票的比 例分别是54%, 73% and 35%。
弱态有效性假设(Weak-Form Efficiency Hypothesis)
– 证券价格完全反映了市场交易方面的历史信息。 – 意味着投资者不能用过去的交易资料预测未来收益,不
能从证券价格走势中找到规律并用来获取长期超额收益。 中强态有效性假设(Semistrong-Form Efficiency Hypothesis) – 证券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公开的市场信息和基本信息。 – 意味着投资者既不能利用过去价格的历史信息,也不能 运用公开的基本面信息来分析预测证券的未来收益。 强态有效性假设(Strong-Form Efficiency Hypothesis) – 证券价格完全反映所有公开的和内部的信息。 – 意味着任何信息对投资分析者毫无用处,专业投资者的 市场价值为零,专业投资者所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构建 与其偏好相应的资产组合,然后买入并持有到期。
Stockey,1982)证明了理性预期均衡状态下不会有交易 发生。具有理性预期的交易者会认为交易对方愿意交 易的原因在于他拥有比自己有优势的信息,自己处于 不利的交易地位,所以不会与之发生交易。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9
2.1 交易动机与过度交易(续)
经验证据
–现实经验告诉我们,交易者之所以能够达成交
经验证据
– 麦诺和普雷斯科特(Mehra and Prescott,1985)的
研究结果显示,从美国股票市场的历史数据来看, 股票回报率比长期国债回报率平均高7%左右。 – 坎贝尔和科克伦(Campell and Cochrane,1999)在 另一项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使用1871年至 1993年的年度数据,他们发现标准普尔500指数的 收益率比短期商业票据的收益率高3.9%。
卖出决策
– 奥丁(Odean,1998)的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投资者
对亏损股票存在较强的惜售心理,不愿意实现损失;另 一方面,投资者在盈利面前趋向回避风险,愿意过早地 卖掉处于盈利状态的股票以锁定利润。投资者表现出售 盈持亏的行为趋向,即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 – 这种行为动机不能用组合重组,减少交易成本和反转预 期等理性的原因来解释。但是,奥丁发现出于避税考虑, 美国股票投资者在十二月份卖出的亏损股票较多,处置 效应在十二月份表现不明显。
随机分散(random diversification)
– 又称为天真分散(naive diversification),是指投资者在
构建投资组合时采用随机方式选择证券。 – 马柯威茨分散是指根据证券之间的相关性,尽量选择相 关性较低、不相关、甚至是负相关的证券构造组合。 – 贝纳茨和赛勒(Benartzi and Thaler,2001)的实验研究 发现,许多投资者采用平均化投资策略将自己的储蓄平 均分散在每一个投资选择上,而不管这些选择是什么。
(Shleifer,1986)的研究结果发现,当一只股票被编 入标准普尔500指数时,它的价格平均上涨3.5%,而且 这种上涨现象并非短期内暂时性的,而是长期持久的。 在这种现象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实例是,当雅虎 (Yahoo)公司股票被编入指数的事件公告时它的价格 当天暴涨24%。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17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13
2.4 动量效应与中期预测性
动量效应(momentum effect)
– 是指股票价格变化表现出具有向同一方向波动的持续性。 – 杰加地西和蒂特曼(Jegadeesh and Titman,1993 ,2001 )
的经验研究结果显示,过去三至十二个月表现好或差的股 票(赢者或输者)在接下来的三至十二个月内继续表现好 或差。 – 利用这一现象的动量交易策略(即买入赢者、卖空输者) 在美国和大多数成熟市场中都有持续的异常收益(也称动 量收益)。
1.2 波动率之谜
波动率之谜(volatility puzzle)
– 是指证券价格(包括股票价格和债券价格)的波动明
显过大,远远大于由有效市场理论所预测的内在价值 (未来收益的现值)的波动。
经验证据
– 统计数据显示,美国股票的实际年收益率的标准差是
15.5%,而红利的实际增长率的标准差只有6%。 – 美国股票市场中股票的市盈率常常会达到很高的水平。 例如,1998年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达到32倍, 而过去几十年中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5倍左右。对 这种现象的一个标准解释是,投资者预期未来会有较 高的现金收入或资本利得。然而,历史数据显示,平 均来讲较高的市盈率并不伴随着较高的收益。
反应不足(underreaction)
– 反应不足与反映迅速及时相对,是指证券价格对新
信息的反应迟钝,不能一步到位,在到位之前有一 个相对缓慢变化的过程。就反应的信息事件来讲, 反应不足可以产生于对任何消息的反应。譬如,股 票价格对公司盈利公告反应不足。
反应过度(overreaction)
– 反应过度与反应充分准确相对,是指证券价格对新
或规模溢价(size premium),是指投资于小市值公司股 票所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投资于大市值公司股票的收益。 – 班茨(Banz,1981)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按公 司总市值的大小分成五组,发现市值最小的一组公司其股 票的平均收益率要高出市值最大的一组公司的19.8%。 – 凯姆(Keim,1983)发现小公司效应主要集中在元月份, 几乎50%的小公司效应都存在发生在元月。因此,将这种 现象称为小公司元月效应(small firm-January effect),或 规模元月效应(size-January effect)。 – 对于“小公司元月效应”这种现象有许多种解释,其中主 要有:忽略效果,β 系数的误估计,纳税效果。 – 然而,有意思的是持续了七十年的小公司元月效应似乎在 最近十五年中消失了。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3
1. 整体市场中的异象
1.1 股权溢价之谜 1.2 波动率之谜 1.3 预测能力之谜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4
1.1 股权溢价之谜
股权溢价之谜(equity premium puzzle)
– 是指股票市场的总体历史收益率水平高出无风险收
益率(同期国债收益率)的部分很难由基于消费者 的资产定价模型来解释。
3. 市场定价中的异象
பைடு நூலகம்
3.1 小公司效应 3.2 市盈率效应 3.3 市净率效应 3.4 意外盈余 3.5 股票回购 3.6 首次公开发行与再次发行股票 3.7 红利发放与红利取消 3.8 长期反转 3.9 孪生证券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18
3.1 小公司效应
– 小公司效应(small firm effect)也称规模效应(size effect)
中期预测性
– 动量效应显示,单只股票过去6个月至12个月的股价走势
有助于预测同方向未来价格走势,说明股票价格具有中期 预测性。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14
2.5 反应不足、反应过度与无 信息反应
2.5.1 反应不足与反应过度 2.5.2 无信息反应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15
2.5.1 反应不足与反应过度
经验证据
– 大量的经验结果显示,股票价格的波动存在一定的
规律性,股票的未来收益率至少可以部分地被预测。 已经被证实可以作为股票未来收益率的预测指标或 变量包括:市盈率、市净率、公司盈利公告、红利 政策变化和股票回购等。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7
2. 市场交易中的异象
2.1 交易动机与过度交易 2.2 交易策略与交易倾向 2.3 分散不足与随机分散 2.4 动量效应与中期预测性 2.5 反应不足、反应过度与无信息反应
信息的反应过头,一直会向同一方向有强烈的过头 反应,超过了其应该有的变化,之后在一个较长的 时间内证券价格再缓慢向相反的方向回复。譬如, 长期反转。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16
2.5.2 无信息反应
无信息反应(reaction to non-information)
– 在没有任何信息(对证券价格有影响的信息)的情况
易,其原因在于交易者对证券的未来收益和风 险有不同的预期。 –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市场中一 天成交7亿股,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呈现出“非 理性”的过度交易倾向。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10
2.2 交易策略与交易倾向
买入决策
– 一些经验研究结果发现,投资者在买入证券时表现出一
种交易极端行为,也就是说,投资者倾向于购买过去表 现最好或最差的证券。
下证券价格发生相对较大变动 。 –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华尔街股市道琼斯工业 平均指数暴跌五百多点,跌幅达22.6%,成为美国近七 十年来单日跌幅最大的交易日。
股票被编入指数(index inclusions)
– 哈里斯和古瑞尔(Harris and Gurel,1986) 和史莱佛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8
2.1 交易动机与过度交易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
– 在理性交易者假设和市场预期均衡状态下,交易者都
会持有一个由市场组合和无风险证券构成的投资组合, 其持有的证券比例取决于交易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现代经典金融理论认为
– 泰荣(Tirole,1982)和米尔格兰姆和斯道克(Milgrom and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6
1.3 预测能力之谜
预测能力之谜(predictability puzzle)
– 是指股票的未来收益率可以用基本面或技术面信息
预测的现象不能由有效市场理论所解释。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
– 在有效市场中,股票价格变动没有任何规律,股票
的未来收益是不能用已经公开的信息预测,投资者 承担高风险是获取高收益的唯一来源。
用如下去掉小公司效应的方法:按公司市场价值的 大小将25个公司分成五组,在每组中按市盈率的大 小对公司进行排列,构造了五个投资组合。经过统 计检验,结果发现具有最低市盈率的投资组合获得 了最高的风险收益率,显示市盈率指标对未来收益 率具有预测能力,与中强态有效性假设相矛盾。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20
3.3 市净率效应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王志强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1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异象(anomaly)
– 相对于有效市场假说而言
1. 整体市场中的异象 2. 市场交易中的异象 3. 市场定价中的异象 4. 封闭式基金之谜 5. 其它异象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2
回顾:有效市场假说EMH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11
2.3 分散不足与随机分散
分散不足(insufficient diversification)
– 是指投资者持有的证券数量很少,显著少于标准的投资
组合理论所推荐的构成分散化投资组合的证券数量。 – 经验证据显示,投资者有一种熟悉偏好(home bias), 即投资者投资于自己熟悉的证券。
市净率(price-to-book ratio)
– 市净率具有预测公司股票未来收益率的价值。
经验证据
– 市净率较高的公司与市净率较低的公司比较,其股票
的收益率相对要低得多,而且前者的市场风险也要比 后者高(Fama and French,1992)。这一现象在市场 低迷、经济衰退的时候表现得尤为突出(Lakonishok et al.,1994)。 – Fama和French的三因素模型:市场收益MKT、市值 规模SMB和净值与市价比HML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19
3.2 市盈率效应
市盈率效应(price-earnings ratio effect)
– 是指具有低市盈率的股票或投资组合的未来收益率
往往能超过具有高市盈率的股票或投资组合的收益 率,其表现要好于市场平均水平。
经验证据
– 巴苏(Basu,1983)为了单独考察市盈率效应,采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12
资金配置决策试验
贝纳茨和赛勒将投资选择分成三种情况:第一情 况,在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做出选择;第二情况, 在股票基金和平衡基金做出选择,其中平衡基金 投资于股票和债券的投资比例各占50%;第三情 况,在平衡基金和债券基金做出选择。统计结果 发现,在每一种情况下,投资者都是几乎以50:50 比例在两种基金中做出选择,说明投资者在做出 投资选择时并没有特别的偏好。如果确实没有选 择偏好,那么这将导致一个非常不同的有效选择。 实际统计显示,三种情况下平均投资于股票的比 例分别是54%, 73% and 35%。
弱态有效性假设(Weak-Form Efficiency Hypothesis)
– 证券价格完全反映了市场交易方面的历史信息。 – 意味着投资者不能用过去的交易资料预测未来收益,不
能从证券价格走势中找到规律并用来获取长期超额收益。 中强态有效性假设(Semistrong-Form Efficiency Hypothesis) – 证券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公开的市场信息和基本信息。 – 意味着投资者既不能利用过去价格的历史信息,也不能 运用公开的基本面信息来分析预测证券的未来收益。 强态有效性假设(Strong-Form Efficiency Hypothesis) – 证券价格完全反映所有公开的和内部的信息。 – 意味着任何信息对投资分析者毫无用处,专业投资者的 市场价值为零,专业投资者所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构建 与其偏好相应的资产组合,然后买入并持有到期。
Stockey,1982)证明了理性预期均衡状态下不会有交易 发生。具有理性预期的交易者会认为交易对方愿意交 易的原因在于他拥有比自己有优势的信息,自己处于 不利的交易地位,所以不会与之发生交易。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9
2.1 交易动机与过度交易(续)
经验证据
–现实经验告诉我们,交易者之所以能够达成交
经验证据
– 麦诺和普雷斯科特(Mehra and Prescott,1985)的
研究结果显示,从美国股票市场的历史数据来看, 股票回报率比长期国债回报率平均高7%左右。 – 坎贝尔和科克伦(Campell and Cochrane,1999)在 另一项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使用1871年至 1993年的年度数据,他们发现标准普尔500指数的 收益率比短期商业票据的收益率高3.9%。
卖出决策
– 奥丁(Odean,1998)的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投资者
对亏损股票存在较强的惜售心理,不愿意实现损失;另 一方面,投资者在盈利面前趋向回避风险,愿意过早地 卖掉处于盈利状态的股票以锁定利润。投资者表现出售 盈持亏的行为趋向,即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 – 这种行为动机不能用组合重组,减少交易成本和反转预 期等理性的原因来解释。但是,奥丁发现出于避税考虑, 美国股票投资者在十二月份卖出的亏损股票较多,处置 效应在十二月份表现不明显。
随机分散(random diversification)
– 又称为天真分散(naive diversification),是指投资者在
构建投资组合时采用随机方式选择证券。 – 马柯威茨分散是指根据证券之间的相关性,尽量选择相 关性较低、不相关、甚至是负相关的证券构造组合。 – 贝纳茨和赛勒(Benartzi and Thaler,2001)的实验研究 发现,许多投资者采用平均化投资策略将自己的储蓄平 均分散在每一个投资选择上,而不管这些选择是什么。
(Shleifer,1986)的研究结果发现,当一只股票被编 入标准普尔500指数时,它的价格平均上涨3.5%,而且 这种上涨现象并非短期内暂时性的,而是长期持久的。 在这种现象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实例是,当雅虎 (Yahoo)公司股票被编入指数的事件公告时它的价格 当天暴涨24%。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17
证券市场中的异象 13
2.4 动量效应与中期预测性
动量效应(momentum effect)
– 是指股票价格变化表现出具有向同一方向波动的持续性。 – 杰加地西和蒂特曼(Jegadeesh and Titman,1993 ,2001 )
的经验研究结果显示,过去三至十二个月表现好或差的股 票(赢者或输者)在接下来的三至十二个月内继续表现好 或差。 – 利用这一现象的动量交易策略(即买入赢者、卖空输者) 在美国和大多数成熟市场中都有持续的异常收益(也称动 量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