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市场、市场异象与行为金融

合集下载

行为金融知识点

行为金融知识点

·有效市场假说:有关价格对影响价格的各种信息的反应能力,程度及速度的解释,是关于市场效率问题的研究。

弱式有效市场:资产价格充分及时地反映了与资产价格变动有关的历史信息,任何投资者无论借助何种分析工具,都无法就历史信息赚取超额收益。

半强式有效市场:资本市场中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公开信息,包括历史信息以及投资者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公司财务报告、竞争性公司报告、宏观经济状况通告等,对资产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的市场。

强式有效市场:所有与资产定价有关的信息,不管是已公开的还是未公开的信息,都已经充分及时地包含在资产价格中。

2.实验经济学:在可控制的实验环境下,针对某一经济理论或者经济现象,通过控制某些条件、观测决策者行为和分析实验结果,以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理论并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3.认知:广义:个体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形式,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认知活动。

狭义:指个体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储存和提取的过程4.启发式:凭借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思考上的捷径,是解决问题的简单而笼统的规律或者策略,也称为经验法则或者拇指法则。

5.代表性启发式: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代表性越高的样本,人们判断其出现的概率也越高。

6.可得性启发式: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出现的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或回想起的客体或事件被判定为更常出现。

9.稀释效应:中性和非相关信息容易削弱人们对问题实质的判断。

.10.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成见效应):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某种印象决定了对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16后悔效应:人们为了避免决策失误带来的后悔的痛苦,常常会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17处置效应:是指投资人在处置股票时,倾向于卖出赚钱的股票、继续持有赔钱的股票,也就是所谓的“出赢保亏”效应。

市场异象的行为金融学探讨

市场异象的行为金融学探讨
如网络股泡沫的成因是由于网络科技的兴起给一些网络公司带来非常高的收益回报,投资者就开始将那些只要名称与网络相关的公司都视作是很好的投资对象。
此外,人的大脑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往往会选择一个初始参考点,然后根据获得的附加信息逐步修正答案,即抛锚性(Anchoring)思维,它常使投资者对新的信息反应不足。
依据国外行为金融学学者K ahneman和 Tversky期望理论,价值函数实际依赖于财富的相对水平,在该函数曲线的拐点以上的财富水平价值函数曲线是凹的;在这一拐点以下的财富水平价值函数曲线则是凸的。这说明投资者在损失的情况下通常是风险偏好的,而在赢利时则是风险规避的。
“股权溢价” 就可能是由于回避投资损失的心理导致一单位投资损失的效用减少是同样一单位收益带来的效用增加的两倍,因此人们对股票投资要求了过高的投资回报,或对债券要求了过低的投资回报。
而且不同于人脑会接收感官所有的输入信息这一假定,人们事实上只会关注于感兴趣的对象。在资本市场中,对某一投资的追捧或冷落并由此导致的价格波动,甚至金融市场的崩溃就与这种受事物特征影响的选择性关注(Selective Attention)所造成的注意力反复无常的特性有关。
(三)投资者心理期望中价值与权重的赋值11价值的心理赋值。
公司执行官及董事长对自身公司股票进行的交易情况也与该股票的绩效表现出相关性。
(六)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 。证券市场的参与者表现出存在太长时间地持有亏损股票而太短时间地卖掉赢利股票的倾向。
(七)股权溢价之谜(equity premium puzzle) 。股票市场投资与债券市场投资历史平均水平回报之间存在巨大的差额。
每只股票最终都会需要一个心理帐户的关闭也减少了投资者对投资组合的分散化。

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异象与行为金融解释

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异象与行为金融解释
度” 标准 。
为, 市场价格充分 而准 确地反 映全部相关 信息 , 市场是有效 的, 只存在理性 交易者。但有 效市 场假说 在解 释某些 财务
异常现象时 , 到了 困难 和挑 战。如难 以解释 的 “日历效 遇
应” “ 、 股价过度波动谜团” “ 、 新股谜 团” “ 、 小市值效应 ” 等 ,
间地持有亏损股票而太短 时 间地卖掉 赢利 股票 , 市时 的 牛 成交量平均高于熊市 时 的 2倍 以上。其 结 论表 明 : 些投 这 资者都无条件地愿意变现赢利股票而持有亏损股票。4 - 4 日历效应
和实际决策行 为对证券 价格 决定 及变动 的重要作 用 , 为我
们理解中国证 券市场提供 了一个 崭新 的视角 。
方面。宋军 、 冲锋 以 i9 吴 9 8年 1 0月至 20 0 0年 9月这 8个
冲突显示 了作为传统 金融学基石的 C P 可能是无 法验证 AM
的。E H的奠基 人法玛也于 19 宣布撤 回对 C P 的 M 9 2年 AM
季度期 间中国的基金 为研究 对象 , 发现 中 国的基金 和股票 同样存 在着羊群行为 , 而且高增长行业 股 、 价股和小公 司 低 股 比其他类型股票存在更为严重 的羊群 行为。他们通 过研
传统金融理论 是建 立在 有效 市场 假说 ( MH) E 和资本
资产定价 模型 ( A M) 大 基 石上 的。传 统金 融 理论 认 C P 两
在 中国的证券 市场上 , 噪声 交易 明显存 在。杨 胜 刚基 于噪音交易理论 , 利用数据 比较和行为博弈方 法 , 描述 了中 国股市 噪音 交易过 度的现象 。他 认为 , 中国证券 市场 的噪 音交易与西方行为金融学 者所 观察 到的金融市场行为没 有 本质上 的区别 , 而且在持续时间 、 涉及 范围及 表现程度 上要 比西方发达国家严重 得多 , 噪音交易 比重显然 已经超过“ 适

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理论

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理论

(二)国外的另外一些实证研究结果——异常现象
尽管许多实证研究对有效市场假说做出了肯定,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当 一部分实证研究的结果对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了质疑。以下是几个著名 的有悖于有效市场假说的市场异常现象(anomalies):
关于有效市场假说的实证研究
(一)国外早期的实证研究结果
自从20世纪60年代法玛提出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以来,众多 金融经济学家运用各种方法、技术和手段对三种形式的有 效市场假说进行了全面的实证研究。例如,运用自相关、 操作试验、过滤法则和相对强度检验等不同手段对证券价 格时间序列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从而验证市场的弱式有效; 运用事件研究方法对半强式有效市场进行检验;对内部人 员的股票交易和专业投资机构的股票交易的盈利状况进行 分析从而检验市场的强式有效。从国外的实证研究结果来 看,早期的研究对弱式有效市场和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设给 予了较充分的肯定,但对强式有效市场假设的支持则明显 不足。
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和分类
• 有效市场假说(EMH)所认为的“价格已经完全 反映所有可得信息,市场价格代表着证券的真实 价值”的论断,其理论基础是由三个逐渐弱化的 假设组成的:第一,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因此 投资者可以理性地评估资产价值;第二,即使有 些投资者不是理性的,但由于他们的交易随机产 生,其交易会相互抵消,而不至于影响资产的价 格;第三,即使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并非随机而 是具有相关性,他们在市场中将遇到理性的套利 者,后者将消除前者对价格的影响。
3. 强式(strong form)有效市场
这是最大程度的市场效率概念,在这种形式 的假设下,证券价格已经完全反映了所有 的有关信息,不仅包括历史交易资料信息 和所有公开可用的信息,而且包括仅为公 司内部人掌握的内幕信息(即第Ⅰ类信 息)。

市场异象的行为金融学探讨

市场异象的行为金融学探讨

市场异象的行为金融学探讨在金融市场的广袤海洋中,存在着一些令人困惑的现象,它们违背了传统金融理论的预期,被称为市场异象。

这些市场异象犹如金融领域中的神秘岛屿,吸引着学者和投资者们不断探索和研究。

而行为金融学的出现,为我们理解这些市场异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有力的工具。

传统金融理论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会充分考虑所有可用信息,并做出最优选择。

然而,现实中的金融市场并非如此理想化。

投资者往往受到各种心理因素和认知偏差的影响,从而导致市场出现异常现象。

让我们先来看看“规模效应”这一市场异象。

规模效应指的是小盘股的平均收益率往往高于大盘股。

按照传统理论,规模大小不应影响股票的收益率,因为公司的价值应该取决于其基本面和未来的盈利能力。

但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看,投资者往往对小盘股的信息掌握不充分,存在过度风险厌恶。

当市场行情好时,小盘股的上涨潜力更大,从而带来更高的收益。

“日历效应”也是一个常见的市场异象。

例如,在某些月份或特定的日期,股票市场的表现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比如,有研究发现,一月份股票市场的平均收益率通常较高。

这可能是由于投资者在年底为了避税而抛售亏损股票,导致股价下跌,而在新的一年又重新买入,推动股价上涨。

这种行为并非基于公司的基本面,而是受到税收政策和投资者心理的影响。

再来说说“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

投资者有时会对新的信息过度反应,导致股票价格大幅波动,超出其应有的价值;而有时又对重要信息反应不足,使得股票价格未能及时反映公司的真实情况。

这种现象可以用投资者的心理偏差来解释,比如过度自信和保守主义。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可能会高估自己的判断能力,对新信息反应过度;而保守主义的投资者则可能不愿意改变原有的看法,对新信息反应不足。

行为金融学认为,这些市场异象的产生与投资者的认知偏差、情绪和有限理性密切相关。

认知偏差包括代表性偏差、易得性偏差和锚定效应等。

代表性偏差使投资者根据事物的表面特征进行判断,而忽略了其本质;易得性偏差导致投资者更依赖于容易获取的信息,而忽视了其他重要信息;锚定效应则让投资者在决策时过分依赖初始的参考点。

行为金融理论与有效市场理论比较

行为金融理论与有效市场理论比较

一、有效市场理论及异常现象 ( 一) 有效市场理论的理论基础 Sh le ife r 认为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基础由三个逐渐弱化的假设组成: 第一, 假设投资者是理性的, 可以理性评估资产价格。 第二, 即使某些投资者不 是理性的, 但由于 其交易具有 随机性, 可以相互抵消, 不至于影响资产的价格。 第三, 即使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并非随机而具有相关性, 市场中 的理性套利者也会通过无风险套利消除这种影响。 ( 二) 有效市场的实证检验 有效市场假说提出后, 早期经济学家在实证上得到的证据大体上 对该理论支持。在弱有效市场的检验上, 股票价格大体遵循随机游走规 律, 而半强有效市场的检验上, 也大体支持有效市场假说。 然而该理论自 20 世纪 80 年代来受到许多质疑, 在实证上表现为: 价格的过度反应; 价格惯性; 小公司效应; 市净率效应; 价格在无信息 时也会反应。且大量实证发现越来越多与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相悖的现 象。大致 可分为以下几类: 过 度交 易量异象; 红利 之谜 ; 股权 溢价之 谜; 封闭式基金之谜; IPO 折价之谜; 规模效应等。这些异象对有效市 场理论提出质疑, 许多学者从而将心理学和行为理论与金融学结合, 以 对这些异象进行解释。 二、行为金融学理论 ( 一) 行为金融学对决策者最基本的假设 决策者偏好倾向多样化且可变, 这种偏好常仅仅在决策过程中才 形成; 决策者是应变的, 他们根据决策的性质和决策环境的不同选择过 程或技术; 决策者追求满意方案而非最优方案。 ( 二) 行为金融理论的主要内容 1) 金融市场的异象研究。对金融市场数据的研究, 探求传统金融 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2) 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研究。行为金融学认为投 资者并不满足理性人假设, 他们在决策中并不遵循叶贝斯法则, 而会产 生各种各样的偏误。3) 投资者群体行为研究。行为金融理论研究表明, 投资者行为是相互影响的, 会出现“羊群效应”, “聚集行为”, 这样证 券价格就会出现系统性偏差。 ( 三) 行为金融理论对完全理性的反思 1.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 第一, 代表性。指当人们进行判断时, 将所得信息与头脑中已存 在的类似某种原型的概念进行比较, 当偏差较小时, 个体便迅速判断该 信息很可能代表原型概念。第二, 易得性。指人们往往根据一个客体或 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易得程度来评估其出现概率, 而不是根据所有信 息做出判断。第三, 过度自信。指人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对未来预期的能 力表现出过度的自信。第四, 框定依赖。指人们的判断与决策依赖于所 面临的决策问题的表述形式, 即尽管问题的本质相同但表述形式的差异 也会导致做出不同的决策。第五, 后悔厌恶。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犯 错误后都会感到后悔, 而且后悔带来的痛苦可能比决策错误引来损失带 来的痛苦程度更重。 2. 预期效用理论与实际决策行为存在偏差 第一, 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不一样。处于获利时, 投资者属于风 险厌恶型; 处于亏损时, 投资者属于风险偏好型。同时研究表明, 在可 以计算的大多数情况下, 人们对所损失的东西的价值估算高出得到相同 价值的两倍。第二, 决策者关心的并非决策者的财富水平, 而是相对于

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学的主要观点对比

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学的主要观点对比

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学的主要观点对比一、有效市场假说1970年,法玛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其对有效市场的定义是: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

衡量证券市场是否具有外在效率有两个标志:一是价格是否能自由地根据有关信息而变动;二是证券的有关信息能否充分地披露和均匀地分布,使每个投资者在同一时间内得到等量等质的信息。

成为有效市场的条件是:⑴投资者都利用可获得的信息力图获得更高的报酬;⑵证券市场对新的市场信息的反应迅速而准确,证券价格能完全反应全部信息;⑶市场竞争使证券价格从旧的均衡过渡到新的均衡,而与新信息相应的价格变动是相互独立的或随机的。

该理论包含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在市场上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金融市场上每只股票所代表的各家公司都处于这些理性人的严格监视之下,他们每天都在进行基本分析,以公司未来的获利性来评价公司的股票价格,把未来价值折算成今天的现值,并谨慎地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第二,股票的价格反映了这些理性人的供求的平衡,想买的人正好等于想卖的人,即,认为股价被高估的人与认为股价被低估的人正好相等,假如有人发现这两者不等,即存在套利的可能性的话,他们立即会用买进或卖出股票的办法使股价迅速变动到能够使二者相等为止。

第三,股票的价格也能充分反映该资产的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即"信息有效",当信息变动时,股票的价格就一定会随之变动。

一个利好消息或利空消息刚刚传出时,股票的价格就开始异动,当它已经路人皆知时,股票的价格也已经涨或跌到适当的价位了。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三种形式:弱型有效市场,完全包含了过去价格的信息,使技术分析无用。

半强型有效市场,包含所有公开可用信息,使大多数财务分析无用。

强型有效市场,包含所有公开和内幕的信息,在该市场中没有人能一直赚取较多的利润。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1. 引言1.1 证券投资市场的异象证券投资市场的异象指的是一些不符合理性经济学假设、无法被传统金融理论完全解释的现象。

这些异象在市场中时有发生,给投资者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难以准确预测市场走势,决策过程充满挑战。

证券投资市场的异象主要包括市场泡沫现象、投机行为、信息不对称等。

市场泡沫是指资产价格出现明显超过其内在价值的情况,投资者在短时间内疯狂追逐热门资产,导致价格虚高。

投机行为则是指投资者出于投机目的进行短期买卖、频繁交易,而非基于价值投资的长期持有。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参与者之间信息水平不对称,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导致市场不公平。

金融学解释证券投资市场的异象对于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市场运行规律和参与决策,降低投资风险。

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的一个分支,从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的角度解释投资者的行为,揭示了市场异象背后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

通过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投资者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投资偏见和错误决策,提高投资决策的理性性和准确性。

【内容结束】1.2 金融学解释的重要性金融学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市场中的异象。

通过金融学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投资者可以对市场中出现的泡沫、投机行为、信息不对称等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避免盲目跟风和投机行为,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稳健性。

金融学解释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市场参与者行为的影响。

金融学通过研究投资者的行为偏好、心理因素和决策方式,揭示了人们在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认知和行为偏差,从而为投资者提供了更科学的投资建议和决策依据。

金融学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异象的深刻解释和理解,引导投资者制定更加理性和有效的投资策略。

通过学习和应用金融学的知识,投资者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的脉搏,降低投资风险,实现投资目标。

2. 正文2.1 市场泡沫现象市场泡沫现象是指在证券投资市场中出现的一种投资热情过度和投资价格脱离基本面的现象。

行为金融理论评述

行为金融理论评述

行为金融理论评述摘要:行为金融学作为发展中的新兴研究领域,并没有严格的定义。

本文将对行为金融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论基础进行介绍,并进一步讨论行为金融与有效市场理论争论之所在。

关键字:行为金融有效市场理性预期行为金融理论最早由 Burrel 和Bauman教授于1951年提出,他们认为,在衡量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时,不仅应建立和应用量化的投资模型,而且还应对投资者传统的投资模式进行研究。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金融市场上与有效市场理论相违背的异象实证结果的积累,试验心理学为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心理学基础,行为金融学进入繁荣时期。

一、行为金融理论的主要内容行为金融理论是在对现代金融理论,尤其是在对有效市场假设和资产定价模型挑战和质疑背景下形成的,运用心理学、试验经济学等学科的分析方法手段对市场中的现象和投资者的行为进行研究。

1.通过对金融市场数据的利用和挖掘,发现与传统金融理论不符合,甚至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金融现象及其原因。

2.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研究。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并不满足理性人假设,他们在决策时并非遵循贝叶斯法则,而会产生易获性偏误、代表性偏误、过度自信、框架依赖等认知偏误,不能根据已知信息对证券价值做出正确评估。

3.投资者群体行为研究。

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投资者之间是相互学习模拟的,会产生从众心理偏差,出现“羊群效应”、“聚集行为”,这样证券价格就可能出现系统性偏差。

4.基于心理学和有限套利的资产定价研究。

行为金融的定价模型包括两个关键的假设:投资者并非是完美理性的;理性投资者抵消非理性投资者资产的愿望或能力有限,因此非理性投资者的行为或者预期会影响到金融资产的价格。

基于以上两个假设,行为金融学构造了噪音交易者模型、行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行为资产组合理论研究资产定价问题。

二、行为金融理论1.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

行为金融学从投资者决策的实际过程来看,认为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会受到心理、情绪、知识和能力的影响和限制,从而偏离贝叶斯法则,会产生易获性偏误、代表性偏误、过度自信产、框架依赖等认知偏误,因此不能根据己知信息对证券价值做出正确评估。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金融市场中的异象是指与合理预期不符的市场行为或现象。

这些异象可能导致证券投资市场出现一些非理性的价格波动和金融风险。

行为金融学通过对人类心理和行为模式的研究,解释了这些异象的可能原因和背后的动因,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一些主要的异象和行为金融学的解释。

第一,投资者情绪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研究发现,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会影响他们的决策行为。

在证券投资市场中,投资者的情绪波动会导致市场波动加大,出现非理性的价格变动。

投资者情绪的乐观和悲观会使市场价值偏离实际价值,产生投资泡沫和崩盘。

投资者的互动和群体心理也会产生“羊群效应”,导致市场中出现人为的波动。

第二,认知偏差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认为,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认知偏差,即对信息的处理存在一定的主观判断和误差。

在证券投资市场中,投资者对于市场信息的解读和预期存在一些失真。

投资者可能会过分关注市场中的短期波动,而忽视了长期趋势;或者过于乐观地估计自己的投资能力和市场表现,从而产生过度交易行为和高风险投资决策。

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行为金融学指出,人们的决策往往受到情绪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非理性的行为。

在证券投资市场中,投资者可能会受到媒体报道、他人推荐和投资广告的影响,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

投资者可能会盲目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机会,或者过分关注短期的市场波动,从而导致错误的交易决策和投资损失。

第四,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指出,市场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即一些投资者拥有更多的信息和预知能力,从而在市场中获得不公平的交易优势。

在证券投资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投资者产生非理性的交易行为和投资决策。

投资者可能会被一些内幕消息和市场传言所误导,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证券投资市场中的异象可以通过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来解释。

投资者情绪的影响、认知偏差、非理性行为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都会导致市场出现非理性的价格波动和金融风险。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证券投资市场中的一些异象行为在金融学中可以通过行为金融学来解释。

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投资者行为和市场反应的学科,强调心理学和社会学因素对投资决策和市场波动的影响。

证券投资市场中的异象行为之一是市场波动。

市场波动是指股票价格在短时间内剧烈波动的现象。

传统金融学认为市场波动是由一系列理性投资者根据信息进行的交易导致的,但行为金融学研究发现,市场波动可能是由投资者的情绪和行为引起的。

当市场出现大幅下跌时,投资者可能恐慌性抛售股票,进而造成更大的市场下跌,形成恶性循环。

这种一轮又一轮的投资者情绪传染可以解释市场波动的出现和加剧。

异象行为中的另一个重要现象是投资者偏好。

传统金融学假设投资者在决策时是理性的,并在追求最大效用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行为金融学研究发现,投资者的决策并不总是理性的,他们可能会受到心理和情绪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偏好的形成。

投资者可能对特定行业或股票持有偏见,将个人情感融入投资决策中。

这种偏好可以解释为何某些股票能够获得高估值,而其他股票则被低估。

证券投资市场中的异象行为还包括信息传递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

传统金融学假设市场上的信息是对称的,即所有投资者都能够同时获取并理解相同的信息。

行为金融学研究发现,信息传递在市场中往往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

一些投资者可能拥有独特的信息和洞察力,而其他投资者则无法获取相同的信息。

这种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导致了市场中的非理性交易和定价错位,从而形成异象行为。

证券投资市场中的异象行为还包括投资者的碎片化决策和随机性行为。

传统金融学假设投资者在决策时是理性的,能够对所有可用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并做出最优的投资决策。

行为金融学研究发现,投资者的决策往往是碎片化的,受到短期趋势和随机事件的影响。

投资者可能根据最近的股票表现或媒体报道进行投资决策,而不是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这种碎片化决策和随机性行为可能导致投资者犯错和损失。

论有效市场假设偏差及行为金融学解释

论有效市场假设偏差及行为金融学解释

这些证券 的市场价格仅仅反映 了外部或公众可获得 的信息 , 没 有反映 内部人所拥有 的信息 。其次 , 市场有效性是个相对的概
念 。证 券 市 场 不 是 无 所 不 知 的 , 其有 效 性 不 能 保 证 证 券 价 格 是 准 确 的 。一 旦 有 新 的 、 确 的 信 息 为公 众 所 知 , 定 会影 响公 众 正 必
大学教授 法玛 在 J 7 9 0年 提 出的 。 的提 出为现代 资本 市场 理论 的发展提 供 了强 大的理 论基石 。 是 它 但
自从有效市场假说被正式提 出后 ,0多年来围绕 E H的争论从 来就没有停止过。经济学家们在不 3 M 断发现 支持 有效 市场假 说证 据 的 同 时, 也碰 到 了一 些相 悖 的现 象, 些异 象 向这 一假 设 提 出了有 力 这
维普资讯
【 问题探讨】
论 布 敫 市场 假设 偏 差 厦
舍 融 , 释 .铴 , .
王 南 2 0 1 ) 5 0 4
摘要 : 效 市场假说 ( fc n MaktH ptei, 有 Ef i t re y o s 简称 E ie h s MH) 经典 经济 学 的基 础 , 由 美国芝加 哥 是 是
实 的 悖论 , 文 拟就 这 一 问题 进 行 探 讨 。 本

的决策 , 从而使市场价格做出迅速 的调整。最后 , 如果证券市场
有 效 , 资便 是 一 个 “ 平 的游 戏 ” 投 公 。相 关 的 、 预 期 的信 息 的 影 非 响是 证 券 价 格 变 化 的 惟 一 原 因 。 而 非 预期 的 事 件 是 随 机 发 生
年 代 以 后 ,大 量 的 实 证 研 究 开 始 向 有 效 市 场 假 设 提 出 了 挑 战 , 为 了 解 释这 些 , 发展 起 了行 为 金 融 学 。那 么 , 底 有 效 市 场 假 设 到 是 否 有 效 , 为金 融 学 是 否 能从 根 本 上 解 释 有 效 市 场 假 设 与 现 行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证券投资市场中出现了许多异象,这些异象对投资者和市场本身造成了许多影响和风险。

金融学能够解释这些异象的原因和根源。

首先是市场过度反应。

市场过度反应是指在短时间内,市场对某些重要事件或信息作出过度反应,导致股票价格波动剧烈,出现过分的上涨或下跌。

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投资者情绪的激烈波动和信息获取的不完全。

情绪激烈波动的情况下,投资者容易陷入过度的乐观或悲观情绪,从而对市场作出不必要的反应,而信息获取不完全的情况下,投资者对于某些事件的判断和预测可能存在偏差,进而导致市场的过度反应。

其次是收益异象。

股票收益异象是指不同类型的股票,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收益率存在明显差异。

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市场对于不同类型的股票具有不同的喜好和偏好,在某些时期下,某些股票能够迎来市场的追捧和抢购,而其他股票则可能被忽视或遗忘,这导致了市场收益的异象。

第三种是交易异象。

证券市场中的交易异象是指某些股票的成交量和交易频率异常,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特定的时间段或者与某些新闻或事件相关。

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投资者对于某些股票的情绪激烈波动,从而导致超出正常交易水平的交易量和频率。

第四种是市场失真。

市场失真是指市场价格与其基本面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偏差或失衡。

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市场信息获取不完全或错误,或是由于市场情绪波动等因素导致的投资者失衡。

金融学认为,各种类别的异象都是市场无序的表现,其存在并不符合理所应当的市场机制。

在实践中,为了更好的保护投资者和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必要进行监管和规范,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保证市场信息的科学公正,减少投资者情绪的干扰,提高市场效率,减少市场风险。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出现的一些异象,比如股票价格急剧波动、市场失衡、投资者情绪的极端波动等,可以通过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解释。

行为金融学指的是在金融市场中,人类的心理因素对于投资决策所产生的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异象及其解释:
1. 过度自信:在证券投资市场中,许多投资者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更多地依据于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忽视了客观的数据或信息。

这种过度自信往往会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从而带来巨大的风险。

这种行为金融学上被称为“自我确认偏见”。

2. 坏消息过度反应:在证券投资市场中,坏消息通常会引起股票价格的突然下跌。

然而,投资者往往会过度反应,将负面消息夸大而高估其对公司或行业的影响,这种行为被称为“情绪反应偏见”。

3. 羊群效应:在证券投资市场中,投资者常常会跟随主流而进行投资决策,即使他们并不了解相关的公司、行业或证券。

这种行为金融学上称为“羊群效应”,它可能导致市场出现大规模的投资波动,从而导致市场失衡。

4. 损失厌恶:在证券投资市场中,投资者通常很难接受损失,而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投资者往往会继续持有他们的失败投资,直到损失更加严重,这种行为被称为“损失厌恶偏见”。

总之,证券投资市场中的一些异象可以通过行为金融学的解释得到解答。

投资者需要了解这些心理偏见,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保持客观、冷静,并且基于可靠的信息进行分析。

有效市场假说的现状及挑战

有效市场假说的现状及挑战

Finance金融视线1262014年5月 有效市场假说的现状及挑战 郑州大学商学院 翟东摘 要:有效市场假说(EMH: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是现代金融学两大基石之一,也是现代金融理论体系的支柱。

作为一种发展成熟的金融经济理论,EMH自提出至今受到了来自市场异象和行为金融学的挑战,EHM和行为金融学的论战也引发了人们对市场的思考。

本文对EMH理论作一综述,结合金融经济学的最新进展,为正确把握资本市场特性和投资策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有效市场假说 异象 行为金融学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4)05(c)-126-03传统金融理论是建立在市场参与者是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上的。

理性人假设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不同于经济人假设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理性人假设中投资者在决策时以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二是投资者能够对已知信息进行正确的加工处理,从而对市场作出无偏估计。

在此基础上,传统金融学的核心内容是“有效市场假说”(EMH)。

根据这一假说发展起来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模型(APT)等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础。

然而,大量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大量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现象。

基于理性人假定的“有效市场假说”存在着内在缺陷,投资者并不是完全理性的。

行为金融(Behavior Finance)理论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中,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综合现代金融理论、心理学、人类学、决策科学等学科形成的综合理论。

这些理论对有效市场假说对市场的解释力提出了质疑,这种对金融经济学基础的重新审视对经济学家、决策者、管理者、生产者和投资者都具有重大意义。

1 有效市场假说1.1 早期的有效市场假说研究早期的有效市场假说研究建立在随机游走假说(Random Walk Hypothesis)的基础之上,即假设股票价格的波动是随机的。

有效市场检验、行为金融学与资本市场异象

有效市场检验、行为金融学与资本市场异象

有效市场检验、行为金融学与资本市场异象金 博(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吉林长春 130000)摘 要: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及其检验同行为金融文献对有效市场这一命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并提供了认知市场与股价行为不同的思维逻辑。

面对两种理论(观点)由过去的分歧到当前的潜在融合,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视角梳理传统金融难以解释的资本市场异常现象,审视人们对有效市场的证明和检验,并站在融合两者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未来针对有效市场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有效市场假说;行为金融;实证检验;资产定价模型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109(2021)3000505对有效市场(Efficient Market)的理论探索和实证检验贯穿于现代金融学理论发展的整个进程,这一问题的解答决定了人们对资本市场在经济领域内的定位,如资本市场是否具有风险分散、优化配置、引导投资决策的功能。

资本市场是否有效不仅决定了人们该以何种方式参与到市场活动中,同时也决定了人们参与市场活动的最终结果。

自Fama于1970年提出有效市场假说后,众多学者在理论和实证角度对有效市场假说进行了广泛论证,其诞生到发展均在市场检验中得到了巨大支持,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势有效市场、强势有效市场三类有效市场均在不同学者的研究中得到相应的验证(Fama,1969;Jensen and Benninggton,1970)。

无论是不可预测市场检验还是不可战胜市场检验的文献都明确地指出,所有信息都已充分反映在股票价格中,任何基于信息的交易手段均不能使投资者获得非正常收益。

Jensen(1978)在总结以往对有效市场进行检验的文献时指出,从未有任何一个经济理论如“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一样获得数量众多的市场证据。

然而,在经历短暂的繁荣之后的八十年代后,用于实证研究的统计模型逐渐趋于成熟,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上出现了与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研究不符甚至难以现在经典金融理论进行解释的一些异常现象(Anomalies),即资本市场异象。

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学的争论

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学的争论
有效市场假说 与行为金 融学的争论
王 圣朝 ( 重庆工商大学 派斯学 院 , 重庆 4 0 1 5 2 0 )
摘 要: 从金融学角度来说 , 有效市场假说是构成 现代化金融规范体系的重要理论 之一 , 也是众多金 融学理论 的基础 理论来源 , 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而行 为金 融学是金融学理论与社会心理学相 互结合 , 共同发展 形成的产 物。一般来说 , 行 为金融学是在市 场投资者的投资意 向与思想计划 中 , 增添 了新型 的实践 因素 , 使其从 。 如何做金 融策划 转变为 “ 实 际的策 划对策 , 更接 近于市 场实际发展状况 。因此 , 在分析有效市场假说 与行 为金融学 的相关 理论知识 时 , 就必须 要从两者 之 间的相互关联性 及区别性进行深入分析 。本论文就在此基础上 先从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的基本定义与 分类 、 行为金融学 的 产生与发展这 两个方面入手 , 再重点研 究行为金融学与有效市场假说争论给当 今市场 及金融发展 所带来 的启示与思 想。 关键词 : 有效市场假说 ; 行为金融学 ; 关联 性 ; 金融市场
中图分 类 号 : 1 7 8 3 0 , 9
文 献标 志码 : B
文章 编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0 0 8— 0 1 5 5 ( 2 0 1 7 J 0 3— 0 0 2 3— 0 2
情 况 下
在我国金融学研究理 论体系 中, 著 名的两基 金分 离理 论 ( M M 定理 ) 、 投资 组 合理 论 ( P o r f o l T h e o r y ) 以及期权定价模型理论也都是在有效市场 假 说的基 础 上才 能够 建 立 并不 断 发 展 的 。 由此 可 知,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是金融学理论的基石所在。 在有效市场假说不断发展 的同时也会遇到一定的 问题 , 因此不少学者开始突破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所设置好的框架 , 积极将现代化发展的社会学 、 金 融学与心理 学相结合 , 这也就 促进 了行为金融学 的产生。同时 , 学者也发现行 为金 融学的不少理 论知识也能弥补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在发展中的一 定不足 , 这也加深 了有效市场假 说与行 为金融学 之间关联与差异研究力度 。 1有 效市 场假 说理 论 的基本 定 义与分 类 1 . 1 有 效 市场假 说理 论 的基本 定义 尤金 ・ 法玛在 1 9 7 0年提 出了有效市场假 说 理论, 这也是金融学 的理 论基础来源之一。他 认 为有效市场是一个特殊 的市场, 在这个特殊 的市 场中有着大量理性的 、 不 断追求利益最大化 的投 资者 , 他们为 了在这个特殊 的市场中获取到最大 化的利益 , 相互之间就在不断竞争 , 也不断融入市 场参与经济竞争。每一个人都在不断预测单个股 票未来的市场价格 , 每一个人都希望 自己能够轻 而易举地了解 当前股 票市场 的重要信 息与数据。 因此 , 在这个巨大的市场前提之下, 尤金 ・ 法玛还 认为众多精明投资者之间的竞争导致这样一种状 况: 在任何时候 , 单个股票的市场价格都反映 了已 经发生的和尚未发生 , 但市场预期会发生的事情。 上述表述也 直接 引出 了有效 市场 假说 的基本定 义, 即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 , 价格完全的反应力 可以从市场 中获取到的一切信 息与数 据 , 那 么这 个市场就是可以被人们所支配与使用的有效经济 市场 。 1 . 2有 效 市场假 说 理 论 的 分 类但 是 在 大 多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市场、市场异象与行为金融有效市场、市场异象与行为金融一引言经典金融学是在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后随着进一步的深入,引入了一般均衡(Arrow和Debreu,1954)和无套利定价理论1的分析架构,并以此为契机将大量的原创性理论纳入了该体系,包括Markowiz 的投资组合理论、Modigliani–Miller的公司财务理论、Sharpe等人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Fama的有效市场理论以及Black–Scholes–Merton的期权定价理论和Ross的套利定价理论等。

经典金融理论的发展很好的解释了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定价问题和金融市场的运行机理,尤其是后者更是成为经典金融学的典范,产生在20世纪中叶的经典金融学逐渐的成为了现代金融学的基础,而其良好的解释力和大量的非常卓有成果的研究文献确立了金融投资领域的主导地位。

作为描述价格反映信息的理论,有效市场理论主要研究的问题集中在价格对于影响价格的各种信息的反应能力、程度以及速度的解释,也就是市场的效率问题。

1950年中期和1960年早期1金融资产最基本的标的资产一般在均衡框架下确定其自身的价格,而金融衍生品的定价遵循无套利定价原理(张圣平等,2003)第 1 页共11 页许多学者有意无意的进行了关于普通股票和其他投机类价格的行为能够被一种随机游走近似的证据积累,而这类证据促使经济学家们进行一些理性化探讨,结果形成了随机游走刻画的有效市场理论,事实上,随机游走模型早在1900年由法国的Bachelier 首次陈述和验证,但他的贡献被忽视了长达60余年。

他提出:价格行为的“根本原则”是投机,期望利润对于投机者来说应该为零。

这应该算是一种“公平博弈”,按照现代随机过程理论的观点,其从根本上讲是一个鞅2。

Kendall(1953)在其关于价格时间序列的论文中考察了19世纪英国工业股票价格指数、纽约棉花和芝加哥小麦现货价格的周变化行为。

通过一系列相关性方面的广泛分析,他提出:价格序列好象一名醉汉,而股票价格序列就象在随机漫步一样,下一周的价格是前一周的价格加上一个随机数构成。

Roberts(1959)在价格独立性假设和同分布假设的基础上对股票市场研究和金融分析的结论的实际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股价的波动符合布朗运动,价格变化存在某种不确定性规律,是完全随机的。

与Osborne得出的结论类似,Osboune(1959)年指出,类似于Bachelier假定的市场条件将导致价格的随机游走。

但在他的模型中,独立的连续价格变化得自这样一个假定:投资者对于单个证券的选择独立于连续的交易。

这一假定在经济模型中少见。

事实上,当研究的股价序列足够多的时候,在他们的假设基础上可知股价的变化就会成为正态分布。

Samuelson(1965)的2如果有效市场假设成立,则意味着在一个功能健全、信息畅通的资本市场中资产价格的动态规律可以被(次)鞅来描述,即对一种资产未来价格的最优估计就是被一种“公平”的期望收益率修正后它当前的价格。

根据该假设,试图利用以往的价格或关于未来经济形势的公开信息来预测证券价格的行为注定是徒劳的。

事实上,包括资产定价模型及下面提到的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在内的大量金融理论都以有效市场假设为前提条件的。

沿着该路线,随后出现了大量验证“有效市场”的实证研究。

研究指出如果市场上信息传递通畅,交易成本为0,则未来的价格变动与目前市场的价格是没有关系的,并在以前的研究基础上,对有效市场理论中的期望收益模型“公平博弈”的原则也作出了进一步揭示,Mandelbrot(1966)也在对随机游走的经济证明中和实证研究中揭示了“公平博弈”方面相应的研究。

Fama是有效市场理论的集大成者,他为该理论的最终形成和完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65年他率先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

1970年,Fama关于EMH的一篇经典论文《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证研究回顾》不仅对过去有关EMH的研究作了系统的总结,还提出了研究EMH的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

他提出的著名的“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简称EMH),将“有效资本市场”定义为“证券价格无论在何时都包涵了所有相关的公开信息”,这样的价格即为信息有效的价格。

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当各种能影响股价的新信息出现时,有关的股票交易者们均能同时收到信息并评估其对股价的影响,然后立即采取交易行动,使股价随着新信息的出现迅速作出调整,则股价不会被高估或低估,只会维持在均衡状态中,而市场参与者只能获得风险调整后的市场报酬率。

该假说据此归纳了三种有效市场形态3:弱有效市场((证券资产的价格能够充分及时的反映相关的历史信息);半强有效市场(证券资产的价格能够充分及时的反映相关的历史信息和公开信息);强有效市场(价格反映了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

在此之后,EMH蓬勃发展,其内涵不断加深、外延不断扩大,最终成为现代金融经济学的支柱理论之一。

3EMH的层次划分是按照证券价格对不同信息集的反映情况进行的,最早由Roberts在1967年提出,之后由Fama推广第 3 页共11 页二市场异象:有效市场的反例EMH意味着价格任何的可预测性要么是很快会从样本中消失的统计错误,要么是由于交易成本造成而无法利用的,因此技术分析是无用的;然而,在证券以及金融市场上,具有某些特征的资产或资产组合经过风险调整后,收益率仍然超过预期收益率。

这种现象与EMH 相悖, 被称为市场异常现象。

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计量技术的发展,大量新识别出的“异象”(Anomalies)使一些金融学家开始怀疑EMH。

这些异象包括:Shiller(1981)和Pama&French(1988)发现的股票价格过度波动和可预测性;Debondt和Thaler(1985)以及Lakonishok,Shieifer和Vishney(1994)对反向策略的识别;Jegadeesh和Titman (1993)对惯性策略的研究宣称,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依据股票过去的价格预测未来的走势,这提出了与弱有效市场形态相悖的实证证据;French(1980)、Gibbon和Hess(1981)以及Ariel (1980)研究发现了日历效应;Black和Fisher(1986)将股利(红利)政策视为“股利之谜”;Banz(1981)和Bamber(1987)发现了规模效应;Basu(1977)、Banz(1981)和Reiganum(1981)发现和实证了市盈率效应,这些研究表明,投资者可以利用时间、公司基本面等公开信息预测股票价格,从而对半强有效市场形态提出了不利的证据。

此外,大量的证据显示,与组合选择的标准模型给出的建议相比,投资者实际所持有的组合的分散程度明显是不充分的.投资者具有"本土情结",French 和Poterba (1991)的报告说明在美国、日本和英国的投资者持有本国证券的比例分别占所有证券的94%,98%和82%。

这在理性模型的基础上是不容易给出解释的。

此外,除了股票市场,在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也出现了理性模型和有效市场假说不能解释的市场异象。

在债券市场上,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债券收益率也是不可预测的。

这就是期限结构的预期模型(Expectations Model)。

当收益率曲线斜率为正时,即长期债券收益率大于短期债券收益率时,这并不意味着通过持有长期债券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率。

相反,它意味着将来短期利率会上升。

假定短期债券的期限为一年。

如果投资期为一年,那么利率的上升将限制长期债券价格的上升,从而使长期债券的收益率等于短期债券。

如果投资期大于一年,那么短期利率的上升将使滚动投资的收益提高从而等于长期债券的收益。

可转债市场出现的倒挂现象也是一个使人困惑的问题和谜团。

比如2003年钢钒转债、铜都转债、民生转债都出现了持续的价格低于转股价值的现象。

这种“倒挂”现象的困惑有两个方面:a.为什么股票投资者不以较低的价格买入转债?b.为什么可转债持有人以低于股票的价格卖出转债?在期货市场上,期现倒挂是期市中出现的期市价格远高于现市价格或远低于现市价格。

期现价格倒挂的结果使接盘多头面临两难选择:如果是在期货上抛售实盘,那么必要将后续合约的价格拉高不可,而拉高之后如何脱身,便成了大问题。

如果是转入现货渠道抛售,那么多的实盘如何销得出去?就是折价销售也未必脱得了手。

要是真的低价倾销,显然是不符合追求利润的商业原则。

所以这种金融市场现象按照有效市场理论也是不应该出现的,但在实际中却有发生:如2003年12月份发生的郑麦的0401合约期现倒挂100元/吨、2004年4月伦LME三月期铜价对现货倒挂达到了73美元/吨。

而在外汇市场上,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外汇市场上的打赌也是不可预测的。

假设德国的利率比美国高,这是否意味着投资于第 5 页共11 页德国政府债券可以赚更多的钱?答案可能是不。

首先,得考虑违约风险。

政府曾经违约过,未来也可能违约。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要考虑贬值风险。

例如,如果德国利率为10%,美国利率为5%,但欧元在这一年内相对美元贬值了5%,那么就不会有更多的利润。

由于很多投资者都在进行类似的计算,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同国家相同信用等级债券的利差反映着市场对货币贬值的预期。

其逻辑与期限结构的预期模型一样。

与预期模型一样,这种预期贬值观点仍然代表着对利差和汇率关系的很重要的一阶理解。

但是,5%的利差是否就对应着5%的预期贬值,还是说其中有一部分代表着较高的预期收益?而且,虽然预期贬值可以反映大多数高通货膨胀国家的情况,但是德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其通货膨胀率相差无几,两国货币的汇率为何又大幅波动?另外,从远期来看,利率较高的货币应当贬值,而利率较低的货币将会升值。

但是事实是高利率导致的反而是汇率的进一步升值,这就是远期折价难题(Forward Discount Puzzle)。

三EMH的挑战:行为金融的产生和发展最近的30多年间,无数实证研究对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有效性进行了系统、彻底的检验,发现在这些市场存在一些与有效市场假说不符的现象,被称为“异常现象”。

这些市场异常现象的发现,不仅在学术上对有效市场假说和金融理论贡献良多,而且对股票市场的投资观念的建立和投资策略的设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有效市场假说在解释金融异常现象时遭遇了尴尬,也正因为如此,在市场异常现象逐渐被发掘出来的同时,其作为主流金融理论的解释力也同时下降了。

对EMH理论基础的挑战表现在:投资者完全理性的假设很难成立,现实世界的人其实是有限理性,人们的行为偏差其实是系统性的;实际市场的套利4是有限的、有风险的,套利还面临来自未来资产价格的不确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