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戏曲舞台布景的写意与写实
论中国戏曲表演的写意性-精品文档

论中国戏曲表演的写意性在中国古代传统的美学中,世间万物都包含着“阴”和“阳”两个对立的方面和“虚”、“实”之道,这种“阴阳互补”、“虚实相生”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戏曲就是通过虚拟的、象征方式来表现的,并借此引发了观众无限的想象力,促成了写意性的产生。
戏曲多是借助事情的发展和结束来编剧的,因此叙述是戏曲的基本表现方式,也是戏曲写意性前提。
戏剧是建立在足够长的叙述性故事的基础上的,通过事情的发展变化带动演员动作神态和内心情感的变化,并将这些通过精彩的表演带给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而完成一场完美的演出,其中叙述性的演唱为演出构造了内涵,可见,叙述功能是戏曲艺术发展、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而写意性正是在叙述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形象生动的展示舞台上不存在的故事,虚拟、象征或夸张的舞台时空和舞台动作用来丰富戏曲的创作。
戏曲的表现不仅受演出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由于戏曲产生于民间、活动在民间而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古时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低、多处于流动状态,也就没有条件和时间来制备服装道具,也由此中国戏曲形成了一种不太注重舞台包装和舞台写实的写意性特征。
近现代,相对于西方的写实性戏剧,中国戏曲丰富了“写意性”,使得舞台表演在客观生活原型的基础上通过虚拟、象征和夸张等方法,将艺术变成“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此之后,戏曲不在仅仅是模拟客观事物,而更加注重透过表面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神似”成为了艺术境界的更高追求,“似而不同”更能引发观众的联想,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
为了达到写意性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最高境界,艺术家舞台表演的各个方面来完善戏曲的表演。
从舞台布置的一桌一椅,到演员的服饰妆容各个方面事无巨细。
人物化妆方面,戏曲采用油彩脸谱,而不像西方戏剧以本来面目演出,各种颜色、不同特点的脸谱也直接展现了角色的人物形象甚至性格特点;服饰方面更是大胆,完全忽略季节、时代、地域等因素,只考虑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等与人物形象有关的方面;戏曲背景道具更和西方戏剧有着根本的不同。
理解古代戏曲中的舞台布景与灯光效果

理解古代戏曲中的舞台布景与灯光效果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独特的舞台布景与灯光效果在古代戏曲演出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使观众得以更好地理解剧情,还增添了戏曲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本文将探讨古代戏曲中的舞台布景与灯光效果,并分析它们对剧作表达的意义。
一、古代戏曲的舞台布景舞台布景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画幕、背景、道具等。
在古代戏曲中,通过舞台布景的合理运用,可以凸显剧作的背景和主题。
首先,画幕是舞台布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画幕在古代戏曲中起到了烘托气氛、展示背景的作用。
比如在京剧中,通过展示山川河流、城市建筑等元素的画幕,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作的时代背景和地理环境。
此外,画幕的设计还能够突出剧作的主题,比如通过使用红色画幕来表示战争场景,以突出剧作中的激烈冲突。
其次,背景也是舞台布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戏曲中的背景多采用布景画来呈现,这些布景画通常绘制在卷轴上,通过引动卷轴来展示不同的背景。
背景的变化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发展,比如在京剧《红灯记》中,通过背景的变化来展现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使观众对剧情的时间跨度有更清晰的认识。
最后,道具在古代戏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道具是戏曲演出中的实物表现,能够为剧情增添更多的细节和感染力。
比如在京剧《霸王别姬》中,通过使用染血的绸布和写有诗句的面具等道具,使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剧中人物的爱恨情仇。
二、古代戏曲的灯光效果灯光效果在戏曲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舞台布景提供合适的光线和氛围,进一步强调剧作的情感表达。
首先,古代戏曲中的灯光效果主要通过灯笼和灯色的调整来完成。
灯笼的设计和摆放在古代戏曲中是格外讲究的,不仅要以形式各异的灯笼进行装饰,还要通过调整灯笼的颜色和亮度来烘托剧情的氛围。
比如在京剧《白蛇传》中,通过使用红色的灯笼来营造紧张、激烈的气氛;而在京剧《赵氏孤儿》中,使用黄色的灯笼则营造出温暖、安定的氛围。
其次,古代戏曲中的灯色的运用也非常重要。
京剧艺术的舞台布景与服装设计

京剧艺术的舞台布景与服装设计京剧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音乐、唱腔和表演风格而闻名。
除了演员的技艺之外,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京剧艺术中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经典的布景和服装样式。
一、舞台布景舞台布景在京剧演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为故事情节搭建合适的背景,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来突出剧中的人物性格和情绪。
1.1 背景布幕京剧舞台上最常见的布景形式之一是背景布幕。
它通常由绘有景物图案的大幅织锦或绸缎制成,如山水、宫殿和各种建筑。
背景布幕通过颜色和纹理的变化,将观众带入不同的场景,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
1.2 可移动布景除了背景布幕,京剧舞台上还有许多可移动的布景,它们可以随着剧情的进展而快速更换。
这些可移动布景包括门、房屋和花园等。
这些布景的设计需要紧密符合剧情需求,以便为演员提供相应的舞台空间,同时也要考虑观众的视觉效果。
1.3 特殊效果京剧舞台布景中常常使用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效果,例如利用灯光、烟雾和投影来产生戏剧性的效果。
这些特殊效果能够增强舞台情景的真实感和艺术感,使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戏剧的魅力。
二、服装设计京剧艺术中服装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京剧服装采用传统的中国风格,注重色彩的搭配和丰富的细节设计,以展现人物的社会身份和个性特征。
2.1 脸谱与头饰京剧演员戴着脸谱,通过颜色和纹样的不同来表达人物性格和情绪。
不同的脸谱有不同的含义,如红色代表忠诚,黑色代表正直,蓝色代表狡诈等。
此外,演员还会佩戴各种头饰,如红缨帽、金饰和珠宝,以突出人物的高贵身份和地位。
2.2 表演服装京剧服装注重细节和华丽的装饰,如刺绣、金银丝线和翻领等。
不同角色的服装样式有所不同,如文武官员通常穿着华丽的长袍和腰带,妇女则穿着华贵的旗袍或对襟衫。
服装的颜色和图案也能够反映人物的身份和情绪。
2.3 道具在京剧演出中,道具的使用同样极为重要。
谈戏曲舞美写意与写实化的矛盾

中 国戏 曲的 本质特 征 是虚 拟 的 , 意 的 。它 在场 面 、 写 化 妆 、 景 等 方 面 都 呈 现 出虚 拟 性 的 写 意 本 质 。 写 意 性 的 舞 布 其
和程 式 运用 法则 就好 比 桌椅 , 类 虽 多 , 种 花
样 也 可 以 不断 翻 新 , 都 是 由板 、 、 等 但 条 框 组 合 而 成 , 组 合 的 方 式 都 是 由 固 定 尺 寸 的
于 它 不 强调 追 求 外 在 的 客 观 真 实 ,而 是 注 重 把 握 住 规 定 情 境 的特 殊 本 质 , 透 过 事 物 的表 象 , 接 而 深 刻 地 表 现 出事 即 直 物 内在 的精 神 实质 , 似 于 中 国 画论 中所谓 的 “ 师造 化 , 类 外
中 得 心 源 ” “ 似 之 似 ” 论 说 。 这 种 审 美 追 求 使 得 在 结 构 、不 等 戏 曲 时 必 然 要 打 破 事 物 外 部 逼 真 的 / 活 感 觉 , 而 达 到 一 种 - t =
2、 实 观 念 的 冲 击 写
戏 曲 是 虚 实 结 合 的 艺 术 , 的 表 演 在 它 审 美 特 征 上 是 独 树 一 帜 的 。尤 其 与 西 方 的
写 实 性 表 演 有 根 本 的 不 同 。比 如 舞 台 上 没 有 门 , 是 演 员 通 过 表 演 , 使 观 众 看 到 但 却
国 传 统 的 戏 曲 艺 术 中 ,舞 台 形 式 有 着 独 特 的 审 美 风 格 与 严 格 的 形 式 约 定 。 戏 曲 的 舞 美 - 是 在 这 种 写 意 要 求 下 呈 现 出 l I = 虚 拟 性 的 特 点 , 如 我 们 常 说 的 “ 五 步 行 遍 天 下 , 八 人 正 三 七 百 万 雄 兵 ” 样 , 戏 曲 舞 台 上 有 限 的 空 间 可 以 表 现 生 活 中 那 在 远 达 万 里 , 至 干 仞 的 无 垠 空 间 , 员 一 个 圆 场 可 以代 表 。 高 演
古代戏曲艺术的舞台布景与服装设计

古代戏曲艺术的舞台布景与服装设计古代戏曲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丰富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表演风格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众。
其中,舞台布景与服装设计是戏曲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古代戏曲舞台布景与服装设计的意义、特点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并阐述其在戏曲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一、意义与特点古代戏曲艺术的舞台布景与服装设计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舞台布景与服装设计能够帮助观众进入剧情所设定的时空背景,增强戏曲艺术的真实感和艺术观赏性。
通过精心设计的舞台背景和服装,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剧情发展,产生共鸣和共同体验。
其次,古代戏曲艺术的舞台布景与服装设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在古代社会,服饰和布景是反映社会风貌和人物身份的重要象征。
舞台布景从建筑、家具、道具等方面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而服装则通过款式、颜色、材质等方面展现了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这些细节的处理使得戏曲艺术更具表现力与艺术性。
另外,古代戏曲艺术的舞台布景与服装设计是与角色塑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舞台布景通过场景的摆设和光线的运用来突出剧中角色的性格特点,增强观众对角色的认同感。
服装设计则通过颜色、纹饰、款式等方面来强调不同角色的身份、地位与命运,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剧情。
二、舞台布景设计古代戏曲艺术的舞台布景设计是整个演出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能够创造出不同的场景,还能够营造氛围和表现情感。
舞台布景的设计需要根据剧情和角色特点进行选择和展示。
首先,舞台布景应该符合古代社会的风貌和特点。
在透过布景,观众可以回到古代社会的场景,感受到当时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涵。
例如,在描绘宫殿场景时,可以选用华丽的玉座、屏风以及精美的壁画,展示古代皇室的权威和尊贵。
其次,舞台布景需要考虑剧情的需要。
不同的剧情需要不同的舞台布景来展现,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比如,在战争场景中,可以通过特殊的布景设计和灯光效果来表现激烈的战斗情节,增强观众的紧张感和沉浸感。
京剧的舞台设计

京剧的舞台设计京剧是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深受世界各地观众的喜爱。
然而,要使京剧表演更加精彩和引人入胜,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舞台设计。
舞台设计在京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需要提供恰当的背景和道具,还需要通过布景、灯光和音响等元素,营造出合适的氛围和气氛,使观众完全沉浸在剧情之中。
本文将探讨京剧的舞台设计。
一、背景布景设计在京剧中,背景布景设计是舞台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背景布景既要贴合剧情,又要符合角色、场景和时代的特点。
背景布景设计通常使用大型的固定布景和可移动的小型道具来展现。
比如,在古代王宫的场景中,可能会使用高大的宫殿大门作为背景,同时通过绘画技巧在布景上绘制出各种瑰丽的图案和花纹。
这样的设计能够给观众带来一种宏伟和庄严的感觉。
二、灯光设计灯光设计在京剧的舞台设计中同样不可或缺。
通过不同色彩和亮度的灯光,能够有效地烘托出不同戏曲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以及不同场景的氛围。
比如,在激烈的打斗场景中,可以用明亮而刺激的红色灯光,来衬托出角色之间的紧张气氛。
而在柔情的爱情场景中,可以运用温暖而柔和的黄色灯光,营造出浪漫和温馨的氛围。
灯光设计在京剧舞台上具有极大的表现力。
三、音响设计在京剧的舞台设计中,音响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音响的运用,可以使观众更好地听到演员的表演声音,以及音乐和配乐的效果。
京剧中的角色有着特殊的发声方式,他们使用高亢而嘹亮的喉音来表达情感。
因此,音响设计需要确保观众能够清晰地听到演员的声音,并使声音传达到每个角落。
同时,在京剧中经常伴随着音乐的演奏,音响设计也要保证音乐和配乐的质量和效果,使其与演员的表演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京剧的舞台设计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背景布景设计、灯光设计和音响设计通过各自的手段和技巧,共同营造出一个符合剧情和表演需要的舞台环境。
舞台上的布景、灯光和音响元素相互辅助,共同为观众呈现出生动、感人的京剧表演。
京剧舞台分析报告

京剧舞台分析报告1. 引言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技巧和精美的戏服而闻名于世。
然而,除了演员的精湛表演之外,京剧舞台的布景和道具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京剧舞台的布景、道具和舞台设计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对京剧表演的影响。
2. 布景设计京剧舞台的布景设计通常采用简约而富有象征意义的手法。
舞台上常见的布景元素包括山水、宫殿、房屋等。
这些布景不仅仅是为了营造场景,更重要的是通过形状、颜色和位置的组合,传递剧情的发展和情绪的变化。
例如,高高耸立的山峰可能代表主人公面临的困难,而宽阔的宫殿则可能象征着权力和豪华。
3. 道具运用道具在京剧舞台上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可以帮助演员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还可以增加戏剧冲突和视觉效果。
京剧中常用的道具包括剑、扇子、花篮等。
这些道具不仅仅是演员手中的工具,更是表达他们内心情感和角色身份的象征。
例如,剑可能代表英勇和武力,扇子则可能象征娇柔和优雅。
4. 舞台设计舞台设计是京剧表演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舞台设计师需要考虑舞台的大小、高度、倾斜度以及灯光效果等诸多因素。
舞台的大小和高度可以影响观众的视角和观赏体验,而灯光效果则可以突出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和情节。
此外,舞台上的台阶和坡道也需要根据角色的行走和动作设计得当,以便于演员的表演和动作展示。
5. 舞台背景音乐京剧舞台的背景音乐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背景音乐通过节奏、音调和乐器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表达剧情的发展和情绪的变化。
不同的音乐元素可以代表不同的情感,例如激烈的鼓点可能代表紧张和战斗,柔和的琴声则可能象征温柔和浪漫。
6. 总结综上所述,京剧舞台的布景、道具、舞台设计和背景音乐等方面都对京剧表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仅是为了营造场景和氛围,更重要的是通过形状、颜色、音乐和动作的组合,传达剧情和角色的情感。
因此,京剧舞台的设计和表演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创作,需要舞台设计师、演员和音乐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呈现出精彩的京剧演出。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舞台布景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舞台布景中国传统戏曲作为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凭借其丰富的内涵和精湛的演出技巧,一直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在戏曲演出中,舞台布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为剧情提供必要的背景环境,更能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制作,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戏曲中常见的几种舞台布景形式。
一、屏风式布景屏风式布景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它用于营造室内场景,如客厅、书房等。
这种布景以屏风为主要元素,通过透视和装饰手法,将舞台呈现为一个立体的室内空间。
屏风式布景通常采用绢、绸等材料制作,细节上常以花鸟、山水等中式装饰作为点缀,给观众带来一种古典雅致的美感。
二、平台式布景平台式布景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应用广泛,它主要用于描绘室外场景,如城市街道、乡村田园等。
平台式布景通常由一至多个平台组成,通过高低错落、宽窄变化等手法,使舞台呈现出层次感和透视感。
同时,平台上还会设置一些简化的道具,如桥梁、树木等,为演出增添真实感和立体感。
三、立柱式布景立柱式布景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它适用于描绘一些特殊场景,如宫殿、庙宇等。
立柱式布景以柱子为基础构架,通过多根柱子的搭建和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幕墙。
幕墙上通常绘制了各种图案和装饰,如祥云、龙凤等,以突出场景的庄严和神秘感。
此外,立柱式布景还常常配合灯光效果,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四、沙盘式布景沙盘式布景是中国传统戏曲中一种独特的舞台布景形式,它适用于描绘一些大场面的战争或宴会等情节。
沙盘式布景通常采用沙子、石子等材料搭建而成,通过高低起伏和小道的布置,将舞台划分为多个区域。
演员在这样的舞台上行走和表演,给观众带来一种全景式的观感。
此外,沙盘式布景还常常配合烟雾和音响效果,以增强战争或宴会等场景的真实感。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舞台布景形式丰富多样,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制作,这些布景在舞台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为观众呈现一个完整的戏剧世界,更能够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舞台上的场景和情节。
中国古代传统戏剧的舞台表演与视觉效果

中国古代传统戏剧的舞台表演与视觉效果古代中国戏剧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形式。
舞台表演和视觉效果是中国古代传统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精妙的舞台设计和艺术表达手段,为观众创造出独特、丰富的视觉体验。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传统戏剧的舞台表演和视觉效果,以及它们在戏剧艺术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舞台设计的基本要素在中国古代传统戏剧的舞台设计中,有几个基本要素起着重要的作用:舞台布景、道具、服装和化妆。
1. 舞台布景:舞台布景是舞台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各种形式的布景来设置不同的场景。
例如,山水画、宫殿、寺庙等各种独特的布景构成了中国古代戏剧的舞台环境,使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剧情的真实性。
2. 道具:道具在戏剧表演中起到了扮演物品角色的重要作用。
不同的道具会帮助演员更好地演绎角色,同时也能增加舞台效果的真实感。
例如,剑、扇、灯、烛等各种道具都在戏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丰富了舞台效果。
3. 服装和化妆:服装和化妆在戏剧表演中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通过不同的服装和精妙的化妆,演员能够更好地扮演角色,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
服装和化妆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戏剧的重要特色之一,多样的服装和精致的妆容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审美。
二、舞台表演的艺术手段1. 唱腔和表演的结合:中国古代传统戏剧以唱腔为主要表演形式,唱腔和表演的结合是其独特之处。
演员通过唱腔和表演的配合,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充分地展现给观众,增强了观众与演员之间的情感沟通。
2. 特殊技巧的运用:中国古代传统戏剧中,还运用了一系列的特殊技巧来增强舞台表演的艺术效果。
例如,武打动作、杂技和变脸等特殊技巧都在戏剧中经常出现,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3. 舞台灯光和音效:舞台灯光和音效在戏剧表演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舞台上的灯光能够烘托出不同场景的氛围和气氛,音效则能够增加戏剧表演的真实感和戏剧性。
三、舞台表演和视觉效果的作用和影响1. 丰富观众的感官体验:舞台表演和视觉效果通过独特的舞台设计和艺术手段,为观众创造出独特的视觉体验。
中国传统戏曲舞台探秘古老舞台上的艺术之美

中国传统戏曲舞台探秘古老舞台上的艺术之美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瑰宝,而舞台是戏曲艺术展现和传播的重要媒介。
通过舞台的布置、灯光、音乐和演员的表演,戏曲艺术得以更好地传达给观众,展现出古老舞台上的艺术之美。
本文将探秘中国传统戏曲舞台的各个要素,以及它们在艺术表达中的独特之处。
一、舞台布置传统中国戏曲舞台的布置极富特色,通常分为正台、花台和后台。
正台是演员表演的中心舞台,又称为主台或者正厅,通常高出观众席,以便让观众更好地看到演员的表演。
花台是正台的两侧,用于演员进出场,也用于设置各种道具。
后台则是舞台的后方,供演员换装、休息等使用。
除了基本的布置,舞台上的各个元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舞台背景虽然简单,但通过巧妙的灯光照射,可以变化出各种效果,如远山、江河、宫殿等。
同时,舞台的地面也常常涂抹上特殊的颜料,以营造出适合表演的氛围。
舞台边缘通常有立柱,既起到支撑的作用,又能够增加舞台的美感。
二、灯光效果灯光是戏曲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元素,通过不同的灯光效果来烘托演员的形象和表演气氛。
传统戏曲舞台的灯光通常使用蜡烛、油灯等传统照明设备,这些古老的灯光源营造出独特的古典氛围。
另外,在一些重要的场景中,还会使用烛台、彩灯等特殊的灯光装饰。
这些灯光设计注重细节,使得舞台更加生动绚丽。
例如,在戏剧的高潮部分,舞台上明亮的灯光能够引起观众的注意,增强表演的艺术效果。
三、音乐伴奏戏曲舞台中的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伴奏,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传统戏曲常常配以传统管弦乐器,如京剧中的京胡、板胡,昆曲中的二胡、扬琴等。
这些乐器在戏曲表演中担当着强调情绪、表达角色心理的角色。
音乐还有助于营造不同场景的氛围。
如在悲情的剧情中,音乐常常采用缓慢、低沉的曲调,以增强观众对角色内心感受的共鸣。
在快节奏的动作场景中,音乐则会选用欢快、明快的曲调,加强观众对戏曲表演的喜悦感。
四、演员表演最重要的要素当属演员本身,他们是传统戏曲舞台上的灵魂。
谈京剧演员表演的“写实”与“写意”

谈京剧演员表演的“写实”与“写意”作者:赵小光来源:《剧作家》 2014年第3期赵小光京剧艺术千百年来魂系国人,成为中华戏曲的国粹瑰宝,也为丰富人类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成为世界艺术百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京剧艺术漫长的成长发展历程中,不仅创造了拥有自己独特表演体系的艺术形式,而且展现出博大包容的创作理念。
京剧艺术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不断吸收其它艺术之精华,集各种表演优长于一身的奋斗史。
它所表现出的众体兼备的表现方式和由此而产生的表演体系,不仅使京剧艺术拥有迷人的魅力,也让京剧舞台的演出风格和表现形式更加别具一格,异常丰富。
本文通过自己多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仅就京剧表演中的写实风格与写意风格略作探讨。
京剧舞台表演中,“写实”风格主要表现在生活化的表演和口语化的道白中,而“写意”风格主要表现在歌唱、虚拟化的表演以及舞蹈和韵律化的道白中。
用通俗一些的意思表达,“写实”其实就是指表演风格更接近生活原态,而“写意”就是表演风格离生活原型远一些罢了。
例如,京剧演员表演时,小生和旦角出场时,展现在观众面前的装扮都是净脸,演员不过略施粉黛而已,但老生出现在舞台上都要戴髯口,而且那胡子远比生活中正常人的胡子要长得多,这样的胡子就明显带有夸张写意的色彩。
再如,演员表演中,要使用大量的口语化的台词来表现人物或交代剧情,这些口语化的台词观众一听就明白,是对生活的直接模拟,因此这种口语化的道白,毫无疑义被称为写实风格。
但是,京剧舞台上各类行当表演也经常采用韵律化的道白,这种道白自然离生活原貌就有了距离,所以韵律化的道白就有了写意的色彩。
中国戏剧的审美要求虽然认为演员表演越接近生活越好,人们对一个演员的最高赞誉也是“演得像”,“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活灵活现”等等。
但在中国戏曲艺术的舞台实践中,没有任何一种形式能够将生活中的一切现象和一切过程都原原本本地照搬到舞台上。
“写意”这个词就是从中国的绘画艺术中借用到戏曲中来的。
元代著名的美术鉴赏家汤垕就曾将画梅谓之“写梅”,画竹谓之“写竹”,画兰谓之“写兰”。
谈戏曲舞美写意与写实化的矛盾

谈戏曲舞美写意与写实化的矛盾作者:蒋超来源:《艺海》2010年第11期舞美作为舞台艺术灵魂的载体,它不仅在表现环境、烘托气氛上有独特的功用,还在帮助演员进入情境、营造戏剧氛围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1、戏曲舞美的写意本质“写意”一词很早便运用于书画领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讲究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
它被运用到戏剧领域大概是20世纪初的事。
之后“写意”作为描述中国传统戏曲特征的一个重要语汇产生了深刻而持续的影响。
写意的特点,在于它不强调追求外在的客观真实,而是注重把握住规定情境的特殊本质,即透过事物的表象,直接而深刻地表现出事物内在的精神实质,类似于中国画论中所谓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似之似”等论说。
这种审美追求使得在结构戏曲时必然要打破事物外部逼真的生活感觉,而达到一种“离形得似”,“得意忘形”的变形效果。
中国戏曲的本质特征是虚拟的,写意的。
它在场面、化妆、布景等方面都呈现出虚拟性的写意本质。
其写意性的舞台设计风格、灵活自由的时空转换、华丽繁迭的服装、夸张浓烈的化妆色彩和程式化的表演风格相得益彰,营造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自然和谐的氛围。
不同于西方写实舞台,在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中,舞台形式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与严格的形式约定。
戏曲的舞美正是在这种写意要求下呈现出虚拟性的特点,正如我们常说的“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那样,在戏曲舞台上有限的空间可以表现生活中远达万里,高至千仞的无垠空间,演员一个圆场可以代表。
2、写实观念的冲击中国的舞台美术源于中国的戏曲演出形式,早期无非是“出将”、“人相”而已,几百年都无大的变化。
严格意义上的舞美设计是国外镜框式舞台传人中国之后,艺术家希望用主体意识反映社会真实,各种舞台演出倾向自然写实。
写实观念下的舞美给舞台演出提供了一个物质性真实的空间。
它使活动其中的演员好象进入了一个与生活空间表面相接近的演出环境。
中国戏曲是一种写意的戏剧艺术

中国戏曲是一种写意的戏剧艺术“写意”是一种艺术观,是一种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的艺术方法,统而言之,不是写实,就是写意。
而中国戏曲是一种写意的艺术形式。
说中国戏曲是写意的,其理由如下:(一)象征性的生活场景戏曲之所以是一种写意艺术,是因为出现在戏曲舞台上的生活场景,具有象征意味,而非生活形态的直观的实在再现。
在戏曲舞台上,大凡人生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是以一种虚拟的象征的形态来表现。
所谓“一个圆场象征百里千尺,几个龙套代表千军万马”。
舞台上的一桌二椅,在《坐楼杀惜》中象征宋江和阎婆惜同睡的大床,而在《草船借箭》中,则成了孔明和鲁肃雾中驶向曹营借箭的小船。
中国戏曲让我们看到了不是床的床,象征意味的床,像《坐楼杀惜》中剧中存在的用两把椅子来表示的“床”,这张“床”,在舞台上虽是象征的、虚假的,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演员的表演中,存在于观众的想象中,存在于戏剧情境中--这就是中国的戏曲艺术!在戏曲舞台上,写字不真写;喝酒时无论是酒壶或酒杯都没有酒;婴儿用布裹着一块木头来代替;人死了以后,扮演死人的演员可以自己走回后台,不必直挺挺僵着在台上。
如果以舞实际生活作为参考,立刻就会发现戏曲的虚假象征的意味是够浓重的。
(二)灵活性时空观念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时空中,每个人都受到一定时空的制约。
但戏曲对时空的处理,却将时空对让人制约,对生活的制约减少到最弱的地步。
戏曲舞台上,时间既可“缩短”,也可“伸长”;空间既可“缩小”,也可“扩大”。
跑两个圆场象征百几十里,这里将时空作了最大限度的压缩;而有时为了剧情的需要,特别是抒情场次的需要也常常将“延长”。
例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的第一折蔡婆的出场,一首上扬诗和几句“自报家门”的说白,然后走个圆场,表示从家中来到赛卢医处讨债,这是时间上的“缩短”和空间上“缩小”;而第三折窦娥临刑前呼天抢地的控诉、三桩誓愿的提出和实现,却是时间上明显的“延长”,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在实际生活中,监斩官无论如何都不会坐在刑场上“洗耳恭听”窦娥的呼号的。
京剧艺术的舞台布景与灯光设计

京剧艺术的舞台布景与灯光设计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艺术内涵而闻名于世。
在京剧演出中,舞台布景与灯光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独特而精彩的视觉与审美体验。
本文将探讨京剧艺术中舞台布景与灯光设计的意义与技巧。
一、舞台布景的设计舞台布景在京剧演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表演提供了合适的背景环境,更是通过视觉上的呈现来加强戏剧效果,使观众更好地沉浸其中。
首先,舞台布景需要准确地再现戏剧剧情所需要的场景。
无论是宫殿、山水、还是民居等场景,舞台布景都应该准确地反映出剧情背景,并且富有艺术感和真实感。
通过舞台布景的巧妙设计,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剧中的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其次,舞台布景需要与演员的表演相协调。
在京剧表演中,舞台布景往往起到了与演员互动的效果。
如在战斗场景中,舞台布景的设计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装置,来模拟出拳打脚踢的效果,增加了整个表演的视觉冲击力和戏剧张力。
此外,舞台布景的设计还要考虑到整个舞台的统一感。
要使布景与舞台其他元素相融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舞台背景的选择,材料的运用,色彩的搭配,都应在一定程度上与服装、化妆等元素保持一致性,使演出更加精美而具有视觉冲击力。
二、灯光设计的意义在京剧演出中,灯光设计的意义不可忽视。
灯光是将演员表演呈现给观众的媒介,也是营造舞台氛围和情绪的重要手段。
首先,灯光设计能够衬托和突出演员的表演。
通过灯光的运用,舞台上的演员可以在适当的时间获得更多的关注度。
例如,在高潮时刻,可以通过调整灯光的亮度和颜色来加强演员的形象和气场,使观众更加关注演员的精彩表演。
其次,灯光设计可营造剧情需要的舞台氛围。
不同的故事情节需要不同的灯光效果来表现。
例如,在悲切场景中,采用柔和而昏暗的灯光可以更好地表达角色的心情和境遇,增强观众对剧情的共鸣。
而在欢乐场面中,明亮而活泼的灯光则可以烘托出喜庆和活泼的气氛。
最后,灯光设计对于舞台动态和静态的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京剧舞台布景

京剧舞台布景京剧是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之一,不仅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而闻名,还因其独特的舞台布景而引人注目。
舞台布景在京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和道具,为观众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
舞台布景的设计京剧舞台布景设计旨在通过色彩、形状和细节来表现剧情背景和情感氛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舞台布景设计元素:1. 色彩:舞台布景的色彩选择非常重要。
不同的色彩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象。
比如,鲜艳的红色常用于表达热情、喜悦和正义,而冷色调则常用于表达悲伤、孤寂或冷酷。
2. 形状:舞台布景的形状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塑造戏剧场景。
例如,高耸的山峰形状可以表现出广袤的自然景观,而尖顶的宫殿形状则暗示权势和贵族气息。
3. 细节:舞台布景的细节设计能够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戏剧背景。
这些细节可能包括花卉装饰、文字图案或其他与剧情相关的元素。
舞台布景的使用京剧舞台布景的使用一般分为前台和后台。
前台通常是演员表演的主要区域,而后台则作为背景衬托剧情和增强戏剧效果。
舞台布景的变化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来实现,例如:1. 舞台移动:通过移动舞台上的背景和道具,可以切换不同的场景和情景。
2. 投影:使用投影技术可以在舞台上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背景图像,如城市景观、自然景观等。
3. 灯光:灯光的运用可以改变舞台布景的氛围和效果,例如在黑暗中利用投光灯照出特定的景象。
舞台布景的变换和运用,能够为观众呈现丰富多元的视觉体验,增强京剧的表演效果。
舞台布景的意义京剧舞台布景不仅仅是为了美化舞台和衬托表演,它还承载着戏剧和文化的内涵。
首先,舞台布景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时空背景,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
通过逼真的场景和细腻的道具,观众可以更容易地代入剧情中,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故事。
其次,舞台布景也是京剧独特文化艺术的体现。
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和审美观念,如中国画风格的绘画技巧、传统建筑的形态美等。
这些元素的运用使得京剧舞台布景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的烙印。
戏曲场面描写

戏曲场面描写
戏曲场面描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写:
一、舞台布景:可以描述舞台上的布景和道具,如大红幕、宫殿、山水等,布景的细节可以体现出戏曲中的故事情节和场景背景。
二、人物形象:可以描写演员的服饰和妆容,如戏曲中常见的花脸、青衣、旦角等,体现出不同角色的身份和特点。
三、动作表演:可以描写演员的动作和表情,如虎虎生威的武将、婉约多情的女子等,通过动作和表情的描写,能够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四、音乐与声音:可以描写舞台上的音乐和声音,如锣鼓声、唱腔、音效等,音乐和声音的变化可以烘托出戏曲的气氛和节奏。
五、舞台动态:可以描写演员的移动和舞台上的变换,如人物的进出、旋转、跳跃等,舞台的动态变化可以增加观众的视觉冲击力和观赏乐趣。
六、观众反应:可以描写观众的反应和情绪,如掌声、喝彩、叫好等,观众的反应能够体现出戏曲的表演效果和观赏价值。
七、气氛营造:可以描写整个戏曲场景中的气氛,如喜庆、悲
凉、紧张等,通过气氛的描写,能够使观众更好地融入戏曲的世界中。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写意”与“虚拟”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写意”与“虚拟”“写意”一词原本是中国傳统美术创作中特有的术语,与“写实”相悖。
指的是画家在创作时忽略创作主体形象的外在逼真性,而更注重其内在表现以及精神的艺术创作倾向和手法。
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虽然与原型外观可能有种种“不似”,但是更能表现出创作者对其所描摹的主体的内心主观感受以及他对主体的思想感情。
这种创作手法最初兴起于北宋年间。
原本是属于中国画的表现手法之一,后来这种手法被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吸收融合,经过漫长的时光淬炼,也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独特的审美特征之一。
但是与中国传统美术中的“写意”有所不同的是,戏曲艺术中的“写意性”又叫“虚拟性”,它的出现既是由于当时戏曲舞台布景粗陋、舞美技术落后的局限性带来的后果,也是“虚实相生”“以形写神”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沉淀下来的产物。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虚拟”与“写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舞台表演中的写意特征如上文所言,“写意性”是与“写实性”相对而言的。
戏剧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模仿和再现真实生活的艺术形式,但是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反映生活的方式和话剧艺术迥然不同。
话剧艺术主要是以“写实”的方式反映生活,在人物装扮、言行、舞台布景等方面都严格的按照真实生活来设置。
中国传统戏曲虽然也是以真实的社会生活为模仿和表现对象,但是歌舞手段的大量使用已经决定了传统戏曲的舞台形象必然和真实生活有着很大的出入。
这种“出入”的优点在于,歌舞手段与语言的陈述相比能更为直接的表现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与情感上的风起云涌,也可以表现出创作者对于社会生活中种种事件的独特看法与真实感受,这就是中国传统戏曲的“写意”与“虚拟”。
比如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经常有这样的场景:当两个人正在对话的时候,其中一个人突然停下,转过身或者面对观众唱起来,这就是在向观众展示他的内心活动与真实想法。
此时在舞台上,观众听得见他唱的内容,但是对面那个人却听不见。
这就是中国传统戏曲舞台表演时与真实生活“不似”的一面,这就是典型的“写意”手法。
古代戏剧的舞台表现与艺术手法

古代戏剧的舞台表现与艺术手法古代戏剧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古代中国,戏剧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表达思想、传递价值观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
在古代戏剧中,舞台表现和艺术手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各种方式来传达戏剧的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戏剧的魅力。
一、舞台布景与道具古代戏剧的舞台布景和道具是舞台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装饰和布置舞台来展现剧情和情感。
在古代,舞台布景通常采用立体布景的形式,通过悬挂幕布、搭建舞台等方式来呈现不同的场景。
同时,舞台道具也是舞台表现的重要手段,它们可以用来代表不同的物品、场景和背景,使观众更好地融入到戏剧的世界中。
二、音乐与声音效果音乐和声音效果在古代戏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通过声音的变化和音乐的运用来增强戏剧的表现力。
在古代戏剧中,常常利用鼓、锣、箫等乐器来伴奏演员的表演,以增强戏剧的氛围和节奏感。
同时,利用不同的声音效果也可以表达戏剧中的情感和情节,比如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来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戏剧的内涵。
三、舞蹈与动作表演舞蹈和动作表演是古代戏剧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它们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舞蹈的形式来传达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在古代戏剧中,演员通过舞蹈和动作表演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同时,舞蹈和动作表演还可以通过优美的姿势和流畅的动作来增强戏剧的美感和观赏性,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享受戏剧的艺术魅力。
四、言辞与对白言辞和对白是古代戏剧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它们通过语言的运用来传达戏剧的情节和主题。
在古代戏剧中,言辞和对白通常采用韵文或者散文的形式,通过押韵和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同时,言辞和对白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独白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
综上所述,古代戏剧的舞台表现与艺术手法是戏剧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戏剧元曲选中的舞台表演探究

古代戏剧元曲选中的舞台表演探究在古代戏剧元曲中,舞台表演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戏曲艺术的核心,也是向观众传递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的媒介。
本文将探究古代戏剧元曲中舞台表演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一、舞台布景的设计舞台布景在古代戏剧元曲中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
它通过布景的设计来展现不同的场景和氛围,为观众营造一个真实的戏剧世界。
古代舞台布景通常采用传统的绘画技巧,如立体化的透视法、山水画的远近法等,以达到更加写实的效果。
二、武打动作的表演古代戏剧元曲中常常需要表演一些激烈的战斗场面。
这就需要演员们擅长武打动作的表演。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身手和各种道具的运用,表现出华丽的剑舞、拳脚功夫等,使观众入戏更深。
同时,合理的编排和密切的配合也是武打动作表演的重要一环。
三、舞蹈和动作的表演舞蹈和动作在古代戏剧元曲中经常被运用到,它可以用来刻画人物的身份、性格以及情感变化。
通过流畅的舞步和灵动的动作,演员们能够更好地传递角色的内心世界,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剧情。
四、表演技巧的运用古代戏剧元曲中有许多表演技巧可以用来增强舞台表演的效果。
其中,音乐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巧。
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演员们能够更好地凸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变化。
此外,声音的运用也是表演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音量和音色,演员们能够更好地传递角色的内心矛盾和情感表达。
综上所述,古代戏剧元曲选中的舞台表演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通过舞台布景的设计、武打动作的表演、舞蹈和动作的表演以及表演技巧的运用,演员们能够更好地传递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使观众充分体验到戏剧的魅力和内涵。
舞台表演不仅是古代戏剧元曲的一部分,更是戏曲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戏曲舞台布景的写意与写实作者:李建甫来源:《神州·中旬刊》2020年第05期摘要:中国传统戏曲不仅仅是对历史事实的重现,而是通过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重构,来彰显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意义。
就叙事手法而言,写意与写实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舞台美术设计的基本手法,共同服务于中国传统舞台戏曲艺术对于文化意义的呈现。
《少年宰相》作为一部反映时代与英才彼此促进的剧作,基本吻合上述舞台美术设计的表里思想,其设计思路或可成为类似的舞台美术设计的他山之石。
关键词:舞台美术设计;写实;写意中国传统戏曲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内容并不完全等于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然而,这种并不完全真实的故事却能够给人带来极强的真实感。
如果说呈现“真实”即为“写实”,渲染情感、运用绘画技法勾勒轮廓为“写意”,那么中国传统戏曲实际上是在写意与写实之间寻找一个艺术的平衡点。
中国传统戏曲的这种特质,决定了中国传统戏曲舞台布景的设计也得在写实与写意之间寻找平衡。
一、舞台布景的写意与写实任何舞台布景都意在呈现一种与剧本相协调的空间与意境的结构,使人物和剧情能够自然地融入舞台布景的样式之中,给观众呈现出自然而真实的感受。
既然是结构,那就意味着舞台布景既不是单纯的物的堆砌,也不是纯粹依靠色彩与情绪的渲染,而是一种“虚实结合”的综合体。
舞台布景的这种结构,往往又与剧本、导演、演员、舞台本身的规模等等因素所结合,呈现出多彩的样貌。
所谓“虚实结合”,其“虚”与“实”在不同领域中的概念与意涵不同。
就舞臺布景的样式而言,“实”是呈现的方法,“虚”是表现的方法。
所谓呈现的方法,就是直接让观众看到环境的存在,要求“真实”。
表现的手法是使观众间接地感觉到环境的存在或暗示它的存在。
但无论如何,“虚”与“实”总是结合在一起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写实是实的处理,意在使观众直接看到环境的存在,强调真实性原则。
但是,写实的“实”并非全面复制真实的图景,而是使观众观念中的“真实”与舞台布景的真实相结合起来。
例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家二楼的亭台,并不是说一定要按照真实的某个亭台的样式照搬上去,但是亭台的设计却要按照当时历史的背景去还原,不能盲目追求华美而误把洛可可的建筑套用到文艺复兴的剧本上去。
写意是“虚”的处理,使观众间接感受到环境、或通过暗示使观众感受到环境的存在,不特别强调真实性,而注重表现性。
相较于写实,写意手法在色彩渲染、情感与意境的表达上有着更加多样的选择。
首先是象征手法,即通过简单、抽象的形体来构成完整的图案,以此唤起观众的想象。
依靠抽象线条和色彩来渲染舞台气氛是象征手法的主要特点。
其次是情感表现手法,即通过布景展示人物内心的感受和剧情的氛围。
它的特点是以构图、形象上的夸大的色彩及形体比例的变形来暗示或隐喻人物的内心思想活动,借以抽象的夸大来表现舞台剧本的主旨。
现代灯光在舞台布景中的运用,大多也是采用了表现式的手法,即通过光影来暗示观众的心理活动,进而调动观众情绪与舞台表演之间的契合。
而就中国传统戏曲舞台布景而言,还融入了国画的绘画和表现手法,即通过帷幕的布置制造空间和意境上的“留白”,兼以装饰图画来构成象征性的景物。
由此,写实和写意实际上是不可分离的,二者共同服务于舞台布景之“真”的展现。
如果说写实是直接呈现景物和环境的真实,那么写意则更多服务于观众情感体验的“真实”,也即意境的真实。
这种虚实结合的布景方法的特点,是选择近景中直接与表演相关的景物作为局部的真实处理(写实),而将远景与灯光中与表演并不直接相关却构成整体舞台图景结构中与剧情、情绪、主旨、意境等相关的部分做虚化处理。
而这种写意与写实相结合、虚实相结合的舞台布景方法,又存在着两个层面的目的。
就手法而言,虚实结合的布景手法能够满足戏剧同时兼顾历史背景的具体性和真实性、以及表演的抽象性和虚拟性(音乐本身即可被视为一种非具象的语言);而就戏剧的意境和主旨而言,正是虚实结合的手法既坚持了剧本对事件重现的真实性,又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使导演和演员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关于剧本的思考。
二、中国传统戏曲舞台布景的写意与写实戏曲是我国传统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戏剧形式,拥有着深厚的内涵和意蕴。
主要特点是剧本语言的诗歌性、表演动作的程式性以及剧情结构的时空连贯性。
为了适应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上述特点,中国传统戏曲舞台布景应考虑以下特点。
首先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假定性舞台。
中国传统戏曲的一大特色是表演的跨时空性,如跑圆场,演员只在台上转几圈,便表示行进千里。
这种表演的超时空性,意味着中国传统戏曲舞台布景不可能完全复制真实的现实环境,而是将场中央的表演区看做一整块超越时空的抽象性区域。
其次是虚拟性的环境布置。
既然舞台是超时空的,那么舞台中的布景和设施便也有了抽象性和虚拟性。
如一桌二椅即可表示家中居室,或一桌一椅一惊堂木即可视为公堂,或厅堂中的屏风。
这种看似简化的布置并不减损整体布景的真实性,而是用具有代表性的布置同时满足舞台布景的真实、超越时空、以及辅助表演的功能性等多种方面的要求。
再次是象征性与装饰性的单位景片。
例如在《空城计》中诸葛亮所用之布城,或《穆桂英挂帅》中厅堂内的幔帐。
其中,布城既可以作为功能性的道具,作为武侯登高抚琴的凭依,也可以作为装饰性的布景,展现司马懿在城下的狐疑。
幔帐则更具暗示性的作用,其不同色彩本身即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暗喻,如新婚闺房的幔帐用红色,皇家宫殿的幔帐用黄色,麻服吊孝的幔帐则用白色或浅蓝色,换言之,即是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约定俗成的色彩符号来暗示剧情的环境与情感基调。
其次是文化符号和空间布置的真实性舞台。
中国传统戏曲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基因。
这种文化基因首先表现在舞台的空间道具和布景的样式上。
中国传统戏曲曲目繁多,涵盖历史时期和典故不胜枚举,但无论种种,中国传统戏曲的精髓总在于刻画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情境中的行为与选择,以及这种行为所彰显的人格魅力与文化价值。
“特定的历史时期”既决定了戏曲人物赖以选择的文化价值,也决定了舞台美术设计的布景要求,就是尽可能地贴近和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
这种真实性的还原主要是通过功能性的道具和文化性的符号两者来完成的。
其中,功能性的道具,如座椅等,在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样式。
如在汉代,主要以蒲席跪坐,桌椅以黑底搭配红色夔龙纹样等。
这种还原虽然繁复,但有其必要。
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看来,舞台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演员是舞台上活生生的、生存于舞台情境之中的人。
这就要求舞台本身具有相应的真实性,来为演员和剧情的呈现提供基础。
而文化性的符号主要是指各种装饰性的布景,如旗帜、殿宇的纹样等,同样起到还原真实、增进演员与观众的时代代入感的效果。
最后是呈现和渲染戏曲主旨的意义性舞台。
在写意与写实的舞台设计基础之上,舞台美术设计作为一个整体,要体现出其自身整体的文化品位,彰显和烘托戏曲剧情所描述的文化意义。
舞台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场所,而是一个与剧情的发生与演变、人物的心理与行为实时跟进的动态场域。
舞台美术所勾勒的这种场域,既构成人物行为的先天基础,又贯穿于人物和剧情的互动,最终而且要凸显人物和剧情所欲言说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器质。
从这一点看来,意义性的舞台才成为戏曲不可分割、事实上也无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少年宰相》的设计案例以豫剧《少年宰相》的舞台美术设计为例,可以管窥中国传统戏曲舞台美术设计中写实与写意的协调,及其背后戏曲文化意义的呈现过程与方式方法。
《少年宰相》讲述的是战国末期秦国宰相甘罗的事迹。
就历史事实而言,甘罗十二岁出使赵国,使用计谋帮助秦国获得十几座城池,获秦王政嘉奖,授上卿,可谓人杰。
就个人品行而言,虽然他算不上品行忠厚的君子,但在霸主迭起、百家争鸣,仁义废、智谋出的战国时期,却也是名副其实的谋士。
更重要的是,甘罗出现在亲王一扫六合的前夜,经过春秋战国五百余年的征伐,一个崭新的大一统的时代即将到来。
一切都预示着中华文明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甘罗作为无数个为新时代奠基的人物之一,便获得了青史留名的资格。
而舞台美术设计的思路,就在于展示這种历史的意义。
就写实而言,《少年宰相》中出现了大量建筑空间,如秦、赵两国的宫殿、花园和居室等。
其中,宫殿主要采用的设计手法包括中心对称、空间层次分隔、符号还原等。
就整体布局而言,宫殿均以背景的龙虎纹样为中心呈左右对称,拱顶、廊柱与垂帘等分左右。
在空间的层次上,以香炉为第一层,为表演区;以龙虎纹样所在的高台为第二层,兼具装饰与功能的作用;大背景是黑色区块所勾勒出的宫殿轮廓,以此来深化舞台整体空间的纵深感和层次感。
在符号选择上,以先秦时代的夔龙纹为主,其重点是刻画时代的真实感。
而在居室一幕中,采用非古典对称的空间分隔,以营造空间的立体感。
客座正向观众居左,主座呈倾斜状居右,正向与侧向共同构成一个半开放的三维立体空间。
灯光是从四周向中心收拢,而不是以自然光的样式从某一个角度介入,这就从光线的层面增强了空间的开放性。
就写意而言,主要为古战场与山涧小道两场。
其中,山间小道主要是以黑色群山的剪影来作为背景,而以渐变的灯光寓意日光,只在剪影的间隙流出。
整个舞台只布置一块乱石与枯树,象征山道的枯索凋敝。
古战场采取类似的手法。
以两层不同色彩的群山剪影来刻画有纵深感的大地,这就使得整体舞台的空间意境较之山道显得开阔。
整个战场是以旗帜、车轮与矛戟作为象征的符号。
秦国的旗帜高悬于顶,赵国的旗帜则倾颓于侧。
这并不是历史上真实的情境,因为当时秦赵两国是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领土争端的。
之所以这样设计,更多的是作为未来历史的一种暗喻。
赵国虽然在战场上战胜了燕国,却还是迫于整体国力的压力而割地。
这样,宏观大历史的进程就通过这样戏剧化的虚设而默然前进了。
而在剧目开场和落幕的场景中,均出现了甘罗的人型雕塑。
其中,开场的布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无缝纱幕上刻画的文字,用来简述故事的宏观背景;中间一层是人物的雕塑,用以突出主角;最后则是版画式的树木,呈现出雕刻的厚重质感。
三者在灯光的照射下层层凸显,以营造深厚坚实的历史感。
结尾处除去无缝纱幕,以鲜艳的灯光色彩覆盖全场,用以寓意无数像甘罗这样在时代的整体进程中奉献自身心力的人的精神地位:他们都在民族文化与历史的记忆中得以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