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组织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我国学习型组织文献研究综述

我国学习型组织文献研究综述
3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模型 3.1邱昭良的‘‘组织学习鱼”模型 邱昭良(1998)认为组织学习由四部分构成:观念、组织学 习机制、组织学习促进与保障机制以及行动,提出了“组织鱼 模式”理论。将组织看成由各部分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同时 没有忘记外部环境的作用。但缺少了操作描述,是以一种近 乎静止的观点看待“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的,因而在构建时 也就往往从要素着手,而不是从过程着手。 3.2陈国权学习型组织的过程模型——‘‘6P.1矽模型 清华大学陈国权(2002)教授根据学习型组织的6P-1B模 型,包括发现、发明、选择、执行、推广、反馈以及知识管理等七 种能力。指出学习型组织结构的五个职能特征:信息情报职 能:创新职能;学习培训职能:知识管理职能:危机管理职能。 3.3云绍辉基于随机Petri网的学习型组织结构模型 云绍辉(2006)通过对学习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分析,设计出 适合学习型组织是一种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动态组织形式,即 基于随机Pctri网的学习型组织结构模型,提出了学习型组织 结构的动态建模方法论。为组织结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为学习型组织结构模型的计算机仿真研究莫定了基础。 3.4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模型 叶文、褚建勋、汤书昆(2009)以扩展性元记忆目录为核心, 建立了基于交互记忆理论(1MS)的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模型,建 立的mVTKS能从多个方面帮助解决虚拟团队知识,并对知 识共享模型各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研究的 结构方程模型。 4学习型组织的评价方法 连玉良、周娟(2003)提出了学习型组织有效评价指标体 系,主要针对五个方面展开测评:对学习态度的测评;对观念、 文化、战略和结构的测评;员工、管理者及顾客学习测评;知识 管理测评;技术应用情况测评。测评指标分五大项共500分, 得分越高,说明企业作为学习型组织的特征越明显。 云绍辉(2006)等以学习型组织子系统(学习、组织、人员、 知识、信息)为基础建立了系统的学>--j型组织(下转第183页)

学习型组织研究综述(上)

学习型组织研究综述(上)

其一, 知识重新 定位 的挑战 。威廉 ・ 哈拉勒 在《 无限的 资源 》 中指 出 , 世界各 国 的企业 正在经 历 以知识 为基础 的“ 革命 ” 这种革命将 创造 出生 产力更 高、 利能力更强 的新型 企业 。在 当今各 , 营 种产 业 中 , 最成 功 、 最具 竞争力 的厂商通 常是 那些 善于开 发 、 传播 、 更新 、 存知 识 , 贮 并且迅 速 、 持 续 不断地将它 们转化 为进步 的产 品或 劳务的佼佼 者 。 某种意 义上 说 , 从 企业组 织本身就 是一个有
神 话及 学 习 型组 织 的核 心 概 念 : 个体 学 习 、 织 学 习 、 习型 组 织 的诠 释研 究 。 组 学
关 键 词 : 习型 组织 ;组 织学 习 ;个体 学 习 学
中 图 分 类 号 :C 3 ; 1 9 9 G3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壳 牌 石 油 公 司 企 划 主 任 德 格 说 :唯 一 持 久 的 竞 争 优 势 , 许 是 具 备 比 你 的 竞 争 对 手 学 习 得 “ 或 更 快 的能力 。L彼 得 ・ ”1 ] 圣吉 于其 巨著《 第五 项修 炼 》 中断言 :未 来真 正 出色 的企业 , “ 将是 能够 设 法 使 各 阶 层 人 员 全 心 投 入 , 有 能 力 不 断 学 习 的 组 织 。[揭 开 了研 究 、 立 学 习 型 组 织 的序 幕 , 并 ”1 j 建
到 学 习社 会 的重 要 性 。 世 纪 7 年 代 初 ,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提 出 了 “ 上 O 联 向学 习化 社 会 进 军 ” 目标 , 的
美 国、 日本等 发达 国家在 8 年 代制定 了 由学历社会 向学 习化社会 过渡 的策 略 。 9 0 ,第五项 O 19 年 《 修炼 》 一书 的 发 表 标 志 着 学 习型 组 织 理 论 的 形 成 , 时 也 是 学 习型 组 织研 究 奠 基 的标 志 。 同 2 世 纪 9 年代 以来 , O O 管理理论 的研 究与发展 异常活跃 , 派林立 , 学 百家 争鸣 , 为何学 习型 而 组织 研究 一枝独 秀 , 全球热 潮经久 不息 , 且有 愈演愈 烈之 势 。我 国学 者周德 孚[认 为学 习型组 织 5 ]

学习型组织论文

学习型组织论文

创建学习型学生会文章摘要:伴随着经济发展面对着资源的稀缺性人才资源成为第一资源。

大学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就显的尤为要而大学学生会又是优秀学生比较集中的组织。

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提高校园文化增强社会的竞争力要求我们创建学习性学生会。

关键词:学生会学习型能力组织一:什么是大学学生会1、什么是学生会组织学生会:学生自我管理的自制性群众组织。

主要特点:一是自我管理,二是具有相对独立性。

一般的学生会都设置主席团、秘书部、外联部、学习部、宣传部、纪检部、文艺部、体育部、生活部、卫生部、女生部、宿管部等。

2、设立学生会的目的:作为纽带的学生会加强在校学生间的相互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作用,促进师生间交流。

3、设立学生会的意义(1)、有利于学校管理,增强学校活力。

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利用自我教育形式,互相帮助、监督,共同进步。

(2)、有利于培养教育学生多方面能力。

通过活动,使广大学生了解自身优势,充分发挥特长,锻炼各方面能力。

(3)、有利于协调师生关系。

4、学生会发挥的主要作用:(1)、导向作用。

(2)、沟通作用。

(3)、发展作用。

5、学生会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方向性、教育性、适应性、有效性、科学性、整体性、主动性6、学生会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独立思考能力独当一面,善于独立处理各种问题。

(2)、果敢行动能力坚决果敢,敢于承担责任,敢于行动,不推诿、不犹豫,坚持正确行为,具有开拓精神。

(3)、泼辣大胆的工作作风雷厉风行,敢于闯路,善于开拓新局面,知难而进,不谨小慎微。

(4)、坚忍不拔的毅力枣困难挫折面前不畏缩,有坚强的意志,有必胜的信心,持之以恒。

(5)、突出的组织能力枣能够将各种有机力量结合在一起。

(6)、开放、热情的性格、大方、开朗的性格特征。

(7)、主动开拓的交际能力善于与不同的人交往,善于处理各种关系。

(8)、清晰明快的语言表达能力。

(9)、流畅清新的文字表述能力。

(10)、具有一技之长。

(11)、学习成绩优良。

浅析“学习型组织”的论文.doc

浅析“学习型组织”的论文.doc

浅析“学习型组织”的论文一.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历程最早提出学习型组织的一些概念可以追溯到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阿吉瑞斯(chrisargyris)和舍恩(d.a.schon)。

1977年阿吉瑞斯有《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组织中的双环学习》,首次提出“组织学习”的概念,并于1978年与舍恩合著《组织学习:一种行动透视理论》,详细地并正式界定了“组织学习”概念,同时也对“组织学习”类型进行了划分。

他们认为学习可以划分三种类型:适应性学习、单环学习以及创造性学习,并提出创造性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发展阶段,这种学习方式能对组织规范进行探索与重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企业界和管理思想界,出现了推广和研究学习型组织的热潮,并逐渐风靡全球。

美国的杜邦、英特儿、苹果电脑、联邦快递等世界一流企业,纷纷建立学习型组织。

初步统计,美国排名前25名的企业,已有20家按照学习型组织的模式改造自己。

已经成为时代标志的著名的微软公司,其成功的秘诀就是倾心建立学习型组织。

1994年,随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德·圣吉《第五项修炼》的出版,是学习型组织发展的一个新高度,该书的出版引起了对学习型组织更为广泛的兴趣、研究与实践,圣吉要其学习型组织理论中,完整地提出了组织发展的最高目的,即在个人价值得以体现的同时,也使组织绩效大幅度地提高,他提出的五项修炼组织模型的开创性工作,为学习型组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2001年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全世界掀起了一个实践的高潮,世界500强的许多公司都在试图建立公司长久的学习架构。

p;t、联邦快递(federalexpress)、欧洲的赛恩斯钢铁、罗福(rover)、abb等,正朝此目标迈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国的联想集团可以说是学习型组织代表。

联想在几个组织学习方式中,包括从合作中学习(与惠普、英特尔、微软东芝等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向他人学习(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及向顾客学习等)、从自己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创新性地形成了联想极富特色的组织学习实践,使得联想能够顺应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结构管理方式,从而健康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文献综述(样例5)

小组合作学习文献综述(样例5)

小组合作学习文献综述(样例5)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文献综述小组合作学习文献综述1.1合作学习的发展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和实践。

从文字记载看,教育中合作的观念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典教育名著《学记》。

《学记》中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2]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切磋,彼此交流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

在西方,早在1世纪的时候,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教中受益。

18世纪初,英国牧师倍尔和兰咯斯特在英格兰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了广泛的实验,他们的观念于19世纪初传到美国,深受欢迎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这一时期,最杰出的合作学习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家帕克,他在担任马萨诸塞洲昆西学校的管理者时(1875-1880),每年平均有30000多名来访者,检验他对合作学习法的运用情况。

帕克以后,著名教育家杜威(Dewey,J)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小组,并将之作为其著名的设计教学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在教育学史上,真正的、科学的、系统的关于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实践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一事件不仅震惊了美国朝野上下,同时也使美国教育界受到了了严峻的挑战。

此后十几年里,美国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到了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有三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开始了课堂情境中合作学习的开发与研究。

他们从小组教学,能力分组教学等教学实践中得到启示,从社会心理学中寻找理论依据,初步形成了一些关于合作学习的策略(如“小组一游戏一竞赛”);到8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的理论日趋成熟,其影响也逐步扩大,合作学习的研究者们从各种实验研究中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小组辅助个人”、“小组调查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等),合作学习开始成为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教学流派;现在,合作学习已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等国的中小学教学,对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背景1、21世纪强调“把人作为发展中心”的世纪,人的发展需要学习型组织。

2、21世纪是强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世纪,学习型社会的大厦,必须有许多学习型组织是基石才能构建,学习型社会必须依托全社会学习型组织的普遍建立,才能逐渐形成。

3、21世界将是科技更加迅速发展、全面进入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更新很快,个人和团体为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需要学习型组织。

1、理论产生的背景工业经济时代前期的企业管理是权力控制型,是以等级为基础,以权力为特征,对上级负责的垂直型单向线性系统。

它强调“制度+控制”,使人“更勤奋地工作”,达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加利润的目的。

它对生产、工作的进行和有效指挥具有积极意义。

但在工业经济后期,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知识时代以后,这种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在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的竞争中取胜的需要。

企业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们都在探寻一种更有效的能顺应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即另一类非等级权力控制型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理论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产生的。

学习型组织最初的构想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佛瑞斯特教授。

他是一位杰出的技术专家,是20世纪50年代早期世界第一部通用电脑“旋风”创制小组的领导者。

他开创的系统动力学是提供研究人类动态性复杂的方法。

所谓动态性复杂,就是将万事万物看成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仿佛是永不止息之流。

1956年,佛瑞斯特以他在自动控制中学到的信息反馈原理研究通用电气公司的存货问题时有了惊人的发现,从此致力于研究企业内部各种信息与决策所形成的互动结构,究竟是如何影响各项活动的,并回过头来影响决策本身的起伏变化的形态。

佛瑞斯特既不做预测,也不单看趋势,而是深入地思考复杂变化背后的本质——整体动态运作的基本机制。

他提出的系统动力学与目前自然科学中最新发展的混沌理论和复杂理论所阐述的概念,在某些方面具有相通之处。

1965年,他发表了一篇题为《企业的新设计》的论文,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非常具体地构想出未来企业组织的理想形态——层次扁平化、组织信息化、结构开放化,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为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调整结构关系。

学习型组织_西方学者研究综述

学习型组织_西方学者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03-06-16[作者简介]于凤霞(1975-),女,山东威海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企业管理;温承革(1976-),男,山西太原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苏州科技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是企业管理。

学习型组织 西方学者研究综述于凤霞,温承革(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872)[摘 要]文章对西方学者有关学习型组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以便于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型组织的界定、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以及创建有效的学习型组织等问题。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 个体学习; 组织学习[中图分类号]F27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56(2003)04-0083-05Learning Organizations:a Survey of the Researches by the Western ScholarsYU Feng-xia,WEN Cheng-ge(School of Business,Renmin Universi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Abstract:Learning organization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widely used term among scholars.Theoretical researches by the Western scholar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so as to facilitate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which includes:the definition of learning orga nization,individual learning and organizati onal learni ng ,and the creation of effective learning organizations.The paper,in the final part,deals with the challenges,problems and i 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sKey Words:learning organizations;indi vidual learning;organizational learning随着全球化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提高,能够灵活适应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学习型组织概述范文

学习型组织概述范文

学习型组织概述范文学习型组织理念最早由著名的斯塔基和韦克曼(1978)提出,并在1990年代得到进一步发展。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思想是认为组织的学习能力是其竞争力的源泉,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保持竞争优势。

1.共享知识和经验: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共享知识和经验,倡导知识分享和协作。

通过建立知识库、组织培训和研讨会等方式,促进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和交流。

2.鼓励创新和实验:学习型组织鼓励员工勇于尝试新的观念和方法,并提供支持和奖励机制来鼓励创新。

倡导“试错”文化,鼓励员工从错误中学习,持续改进和创新。

3.追求个人和组织成长:学习型组织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和学习机会,提供培训和教育资源,并为员工创造持续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同时,组织也积极关注组织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学习支持和资源,促使组织不断进化和发展。

4.强调系统思考和学习循环:学习型组织倡导系统思考,将组织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关注组织内外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学习型组织通过反思、评估和调整来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过程,形成学习循环。

在个人层面上,学习型组织能够激发员工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动力,提高员工的绩效和竞争力。

学习型组织为员工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资源,帮助员工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

在组织层面上,学习型组织能够提高组织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学习型组织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保持竞争优势。

学习型组织能够培养具有系统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员工,推动组织内外部的知识共享和合作,促进组织创新和发展。

首先,组织需要明确发展学习型组织的目标和理念,并将其纳入组织的战略规划和文化建设中。

组织需要鼓励和支持员工学习和知识分享,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培训。

其次,组织需要建立学习型的制度和机制,例如建立知识库、学习小组和学习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和组织学习。

组织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和培训计划,确保员工能够持续学习和发展。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1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1

文献综述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也在不断改变。

竞争优势将越来越不具有可保持性,企业战略需要针对瞬息万变的环境不断进行调整。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高度灵活、富有弹性、适应市场变革、对市场需求能够快速相应的动态柔性组织结构,成为了21世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趋势。

一、前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知识经济如浪潮般涌现在面前,组织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化,组织结构出现了扁平化、柔性化的趋势。

在这种环境下,组织面对着竞争环境变现出了一种“超竞争”的特征,企业战略行为的“保质期”在不断的被缩小,战略的更新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在这样的高度多变的环境中,组织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混乱和高度的不确定性,这让组织的竞争优势荡然无存。

在这样混乱和高度不确定性的新竞争环境里,某个产业或企业不可能再一直稳定并且长期存在,我们可以从二十一世纪以后全球范围的产业重组和企业结构及运行方式持续变化中可以看出。

二、国外研究现状在动态环境中,组织的柔性化对企业的成败至关重要,人们对组织柔性的研究也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柔性的界定这一方面,比较有代表的是马斯查克(Marschak)和尼尔森(Nelson),他们从三个方面界定了柔性:1.选择余地的大小,即最初的富有柔性的行动,使得企业在随后的一段时期内拥有更多的行动选择;2.边际成本,即富有柔性的工厂在转向新的定位时,往往需要较小的额外成本;3.边际期望利润,即富有柔性的工程在转向新的定位时,往往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或遭受较小的损失。

随后,有关柔性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

例如Thompson对柔性专业化进行了剖析,认为柔性专业化意味着竞争性质的重大变化,意味着以横向合作竞争平衡取代新古典传统下不受约束的原子竞争;科利(Correa)论证了制造系统的柔性、产出变动与不确定性的关系,探讨了汽车制造中的技术柔性与人力资源柔性等相关问题;陈豪尔(Chenhall)对制造柔性与组织绩效的测量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沃尔伯达(V olberda)对快速变化环境下的柔性组织的构建问题进行了讨论;佩吉尔(Pagell)利用多种方法对制造柔性与环境的不确定性进行了研究。

学习型组织(论文)

学习型组织(论文)

打造富有特色的学习型组织,提升渔沟村的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小康社会的重要文化特征,它不仅为学习型组织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社区教育奠定了远景的组织目标。

同时,学习型组织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取向,使人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发展,强调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它充分反映了科学发展观所倡导“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创建学习型组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目前,在科学发展观的观照下,渔沟社区努力营造“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学习氛围,多样化地创建学习型组织,由此来提升社区的学习力、激活组织合作力和创新力。

一、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抓手,形成互动学习的氛围目前,渔沟以着眼发展大教育、构建大体系、服务大群体的战略眼光,积极创建机关、企业、社区、行政村、学校、家庭“六大学习型组织”,加快发展社区教育,促进学习型渔沟的建设。

为了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建立由居民学校牵头、村支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把行政推动、领导带动、舆论鼓动、上下互动有机整合并贯彻在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全过程之中,并以“考核评估、总结交流、推广典型”的思路,保证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的持续发展。

渔沟创建学习型组织在多部门参与下,在各类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的示范下,创建活动蓬勃发展。

党员干部积极带头。

各级机关干部、企业、乡村的基层领导,强化了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一周一学、一月一论、一季一讲、一年一考”学习制度。

渔沟大地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学习氛围。

每双月一次的全村居民学习日精心组织,学习讲座、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学习活动内容丰富;每年一次的全民终身学习周,图片展览、先进表彰、专家报告、读书会活动形式多样。

新知识读书报告会、技术比武活动,成了家常便饭;书香家庭、才艺家庭、健美家庭等特色学习型家庭,竞相涌现。

渔沟的民营企业在创建过程中,是一匹与日俱进的“黑马”。

学习型组织文献综述

学习型组织文献综述

学习型组织文献综述第一篇:学习型组织文献综述学习型组织文献综述摘要:21世纪是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技术和知识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同时成为学习型组织,是企业组织变革和创新的一大趋势。

本文从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系统地回顾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并对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对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定义综述佛瑞斯特(Forrest)在1965年首次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但是由于当时的市场环境较为稳定,大型企业感受不到竞争压力,因此学习型组织理论并未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实践运用。

直到1990年彼得·圣吉推出《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一书,学习型组织理论才得到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广泛的传播。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中定义学习型组织为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

“在其中,人们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并不断一起研究如何共同学习[1]”。

Garvin在《建立学习型组织》中提出,学习型组织是善于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勇于修改自身行为的一种组织[2]。

张声雄认为,学习型组织是具有持续增长的学习力的组织;是能让组织成员体验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是能把学习转化为创造能量的组织。

并且指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强调学习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组织[3]”。

邱昭良认为,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和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4]。

金鑫指出,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这个组织具有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性的能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个体价值得到体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5]。

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综述与评价AR...

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综述与评价AR...

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综述与评价陈 江 华(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44)摘 要: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国内外管理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学习型组织的概念界定,学习型组织与组织学习的区别与联系,学习型组织的特征与模型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与评估四个方面。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于企业改造、促进组织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但这一理论尚不完善,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及其在管理实践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综述;评价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06(2014)02-0065-07AReviewandEvaluationoftheLearningOrganizationTheoryCHENJiang_hua(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Beijing100044,China)Abstract:Thelearningorganizationtheoryisoneoftheresearchhighlightsinthefieldofmanage-menthomeandabroad.Currentlytherelatedresearchesmainlyfocusonfouraspects,namely,thedefinitionofthelearningorganization;thedifferencesandconnectionsbetweenlearningorga-nizationandorganizationallearning;thecharacteristicsofthelearningorganizationanditsmod-elling;andtheformationandevaluationofthelearningorganization.Theresearchonlearningor-ganizationhasgreatsignificancetothetransformationofenterpriseandthepromotionoforganiza-tionaldevelopment.Itisproposedthatthereisstillroomforfurtherimprovementforresearchesofthelearningorganizationtheoryinthelocalizationandapplicationintheareasofmanagerialpractices.Keywords:thelearningorganizationtheory;review;evaluation 收稿日期:2013_12_26作者简介:陈江华,男,黑龙江虎林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

学习型组织研究综述

学习型组织研究综述
维普资讯
安徽农业科学 . u a o A ai J r l f  ̄u on
. i O63 ( )64 — 3565 S . O , 2 : 4 64 , 2 c2 4 3 3 3
责 任编辑
庆珞
责任校对
庆珞
: 燕竺 辎
学 习型 组 织研 究 综述
哪一 兰
tn i o
sh l s ee rsne i p l st f itt fm ers rha dpa t a a pi t n w i cu e ed f io f er i rai t n h co r r ee t i t s a s a clae u r e c n rci l p l ai , hc i ldd t e nt n o ann og n ai ,t a w p d n h er o o a i ea c c o hn h i i l g z o e
此 . 这种 情况下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型 组织 理论 的 问世 引 起 了理论 界和 在 学 企业界的极大关 注 , 为企业组织模式 的一大 研究方 向。 并成 1 学 习型组织起 源及 相关概念 11 学 习型组 织 的起 源 与 概念 “ 习型 组 织 ” 源于 美 . 学 起
设计》ANwCr reDsn 中提出未来理想的组织形态。 ( e o o t eg) p a i
进入 2 世纪 , 1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个知识倍增 的时代 , 学习成为企业追求卓越与创造利润 的关键 要素。
M ru d 1 6认为, a at 9 ) q r( 9 持续不断的学习成为企业经营的重点, 企业唯有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才能永续经营_。面对未来 , l J 知识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及进行不断创新的保障, 因

学习型组织论文

学习型组织论文

学习型组织摘要:21世纪是新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企业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国内外剧烈变动的竞争环境。

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不断进行变革、创新与学习,才能自如地应对内外环境的挑战,茁壮成长并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的变革、创新与学习过程离不开组织学习,因此能够持续进行组织学习和追求变革与创新的学习型组织便成了当前企业的不二之选。

本文首先在阐述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 正确认识了学习型组织; 其次主要介绍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基本原则,最后论述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学习型组织、五项基本原则、现实意义一、正确认识学习型组织佛瑞斯特在1965 年首次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随后阿吉瑞斯和沙恩发表了众多有关学习型组织的文章,极大地推动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发展。

但是由于当时的市场环境较为稳定,大型企业感受不到竞争压力,因此学习型组织理论并未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实践运用。

直到1990 年彼得·圣吉推出《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一书,学习型组织理论才得到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广泛的传播。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新型的组织管理模式,是一种不断在学习和转化的组织,其学习的起点在组织成员, 工作团体和整个组织。

学习是一种持续性、战略性的应用过程, 并与工作相结合。

学习的结果将会导致知识、信念和行为的改变,并可强化组织创新和成长的能力。

二、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就是学习如何扩展个人能力,创造出我们想要的结果,并且营造一种组织环境,鼓励所有的成员自我发展,实现自己选择的目标和愿景。

组织应强化个人对于组织是真正有益的观念并提供支持个人发展的组织环境。

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

为了促进组织学习,高层管理者必须允许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发展自我超越。

因此,管理者必须赋予员工权力,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创造和研究。

如果管理者不采取措施给予员工发展自我超越的自由,就很难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

2. 改善心智模式所谓心智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我们每个人理解和看待周围世界的思维模式。

[学习型组织研究综述]

[学习型组织研究综述]

[学习型组织研究综述]自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德代表作《第五项修炼》一书出版以来,关于学习型组织的研究蓬勃发展。

本文试图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学习型组织的研究作一理论综述,以便于学者进行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及其在管理实践领域中的应用。

一、关于学习型组织内涵的研究人们对学习型组织的界定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很多专家和学者都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学习型组织的定义。

从能力和技能的角度,Senge(1990年)认为学习型组织是指该组织的成员持续地发挥其能力,创造其所渴望的结果,培养新的思想形式,塑造集体的气氛,在此,所有的成员学会如何向其他人学习。

从学习与变革的角度,Pedler(1992年)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帮助其成员学习并不断改变组织本身的组织。

Watkir,Marsick(1993、1996、2003年)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学习并改进自身的组织……学习是持续性的。

学习被战略性地结合到未来的组织需求上”。

从文化的角度,Bennelt,O Brien(1994年)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种能将学习、调适及变革等能力深植于组织文化的组织,其组织文化所涵盖之价值、政策、实务系统及结构均能支持人员进行学习。

而学习的成果能在工作流程、产品与服务、个人工件上的结构、功能团队工作及有效的管理实务等方面上持续展现。

Honey(1996年)认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鼓励持续政进企业行为和工作惯例。

我国著名学习型组织专家张声雄认为,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第一,它是全体成员能全身心投入并创造持续增长的学习力的组织;第二,它是能让全体成员活出生命意义的组织;第三,它是通过学习创造自我,扩展创造未来能量的组织二、学习型组织内容的特征研究Garratt(1988)在《学习型组织》一书中描述了学习型组织的特征:1.组织分为三个等级层次,即政策、战略和操作;2.组织中存在双环学习——从而使得多回路反馈成为可能;3.组织中拥有处理和整合所有这些信息流所必需的工具——要达到这一点,组织学习的核心就要放在提供导向方面。

组织学习能否影响组织创新——组织学习影响组织创新研究的文献综述

组织学习能否影响组织创新——组织学习影响组织创新研究的文献综述
组织学习能否影响组织创新
组织学习影响组织创新研பைடு நூலகம்的文献综述
谢荣艳 中国人 民大学公 共管理学院公共组织与人 力资源研 究所 北京 1 0 0 8 7 2
【 摘要 】 处在 剧烈变动的环境 中, 组织学习已经成 为组织生存发展 的 习 进行 测 量 。 另外, 前面说到 , 学 习型组织 ( L e a r n i n g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 是 与组织 必 要 条件, 因此 , 对组织而言, 比竞争对手更快速有效地 学习适应快速 变化 学 习非常 相近的概 念 , 但是两 者之间是有区 别的。 O r t e n b l a d( 2 0 0 1 ) 总 的环 境是 组织保持竞争优势的最佳利器。 结 了组织学 习与 学习型组织 的三个规范 I 生的区别 : 第一 , 组 织学 习是 一 【 关键 词】组织学习; 组织创新; 知识吸收 个 过程或 者一 系列 的活动 , 而学 习型组 织是组 织的 一种形式 ; 第二 , 一 些 学者认 为 , 学 习是 组织 自 发 产生的行为 , 然而需 要努力通过学 习将 组 近年来 , 组织学 习已经被 认为是企 业取得竞争优 势的关 键因素 。 很
bakersinkula1999从市场信息的角度出发提出以对学习的承诺commitmentlearning指组织将学习视为公司最主要的基本价值观分享愿景sharedvision指组织中的主管会将公司未来发展的愿景与员工互相分享及开放心智openmindedness指组织不能受限于仅以自己熟悉的方式去思考能超越成规创意思考等三个变量来衡量组织学习

组 织学习势必成为组织 创新 的一个所需 具备 的条件, 透过 组织 的 父。 后 来, 组织学 习的概念 、 理论 逐渐受 到学 术界和 企业界 的 重视 , 学 所 以 , 学习, 组 织才 能有创新的可 能。 并且, 组 织唯有 不断地 学 习才 能保持 创 者们不断对 组织学习的概念进行 修正 , 对组织学 习的定义、 类型、 内容、 以 致不容易被 模仿 。 产 品和 服务都是 短时 间 程 序以 及影 响 因素等 内容进 行了大 量 的研 究 。 最 引人瞩 目的 著作 恐怕 造力来维 持一定的 竞争力, 然而 生生不息的创 造力却不是 一朝一 夕可以学会 的 , 这 要数 后来彼 得・ 圣吉的 畅销书 《 第五项修 炼一 一 学习型组织 的艺术 与实 内可 以复制 的, 务》 。 这本 书被誉为2 1 世纪 的管 理圣经 , 彼 得・ 圣吉也 因此被誉为学 习型 是组织不 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Hu r l e y  ̄ I H u h( 1 9 9 8 ) 以美 国联 邦政 府研 究和 发展机 构 的雇 员为 组织 之父 。 在该书 中, 圣 吉明确指 出, 从长远来看 , 你 的组织唯一可持续 对 组织学习、 组 织文化与 创新的关 系进行 实证研 究。 通过 该 的竞 争优 势, 就是 比对手更 好更快的学 习能 力。 这 本书在 全世界范 围内 研究 对象 ,

学习型组织论文汇总

学习型组织论文汇总

学习型组织论文汇总一、引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型组织成为企业做好知识管理工作和提高竞争能力的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如何有效地激发组织的创新和创建成功的学习型组织早已成为现代管理的两大主题。

由于信息不断爆炸、知识快速更新,所以个人要成为学习者! 企业要成为学习型企业! 国家要成为学习型社会已经形成共识。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学习是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源泉。

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一种学习型组织,它能够使企业所有员工全心投入,并持续不断地学习;有利于开发和培养群体创造力,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换言之,企业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快速学习的能力上个世纪70 年代起,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国外率先提出并形成研究热潮。

国内研究者普遍认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是对国外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借鉴和汲取。

据查阅外文资料,尚未看到有关学习型政党研究的直接成果,国外研究组织学习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企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层面,将学习型组织与政党建设相挂钩的研究成果阙如。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任务,是汲取国外关于学习型组织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

如果说学习型组织理论在西方的提出引起了管理学的革命,那么,学习型政党在中国的提出将改变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理念、行为模式以及组织构造并产生重大的影响。

学习型组织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发展模式, 是目前组织理论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但关于学习型组织的维度结构, 尤其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维度结构研究成果非常少, 而学习型组织的维度结构是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中间桥梁,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背景下的学习型组织的维度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剧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企业正面临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

为了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 企业提升组织学习与自我更新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高校学习型社团文化建设研究的文献综述

高校学习型社团文化建设研究的文献综述

高校学习型社团文化建设研究的文献综述刘红艳【摘要】拥有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理念的高校学习型社团文化,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校风、学风的重要表现形式。

研究高校学习型社团文化建设对加强大学生个体发展、高校内涵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对收集的文献进行分析,综述了高校学习型社团文化建设的研究情况。

%Have full study,a concept of life-long study of the learning-oriented associations culture in colleges,is the important expressional form of the colleg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school spirit and the style of study.Research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orientd associations in colleges has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to strengthen students' individual development、colleges'connotation development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societ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collection,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 circumstance of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orientd associations in colleges.【期刊名称】《贺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7)004【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高校;学习型社团;文化建设;研究;文献综述【作者】刘红艳【作者单位】贺州学院人文与管理系,广西贺州5428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02高校社团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学生密切相关,学术界对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研究逐渐增多,但还不是非常系统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学习型组织文献综述学习型组织文献综述摘要:21 世纪是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技术和知识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同时成为学习型组织,是企业组织变革和创新的一大趋势。

本文从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系统地回顾了学习型组织理论,并对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对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创建 1 学习型组织的定义综述佛瑞斯特(Forrest) 在 1965 年首次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但是由于当时的市场环境较为稳定,大型企业感受不到竞争压力,因此学习型组织理论并未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实践运用。

直到 1990 年彼得圣吉推出《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一书,学习型组织理论才得到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广泛的传播。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中定义学习型组织为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

在其中,人们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并不1 / 9断一起研究如何共同学习[1]。

Garvin 在《建立学习型组织》中提出,学习型组织是善于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勇于修改自身行为的一种组织[2]。

张声雄认为,学习型组织是具有持续增长的学习力的组织;是能让组织成员体验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是能把学习转化为创造能量的组织。

并且指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强调学习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组织[3]。

邱昭良认为,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和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4]。

金鑫指出,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这个组织具有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性的能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个体价值得到体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5]。

学习型组织文献综述 1 李宏琳指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最特殊的是它的整体动态搭配的能力,其核心是强调系统思考。

由此看来,学习型组织最有创意和最有价值的是它的竞争超越理论和团结奋斗理念,学习的关键词应该是团队和竞争[6]。

卞君君在《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一书中引用了比尔盖茨的一---------------------------------------------------------------最新资料推荐------------------------------------------------------ 句话来描述学习型组织:我靠编写软件生活,而在这个领域里变化是家常便饭。

一个受观迎的软件,无论它是一本电子百科全书、一个文字处理器还是一套在线交易体系,每过 1~2 年都会有一次较大的升级,带来的是新的特性和越来越精致的功能。

我们细心听取消费者的反馈,并耐心学习新技术,以决定我们应当如何进行改进[7]。

本文认为, Watkins&Marsick 在《塑造学习型组织》中提出的定义更贴近现实,即学习型组织是通过不断学习来改革组织自身的组织,而学习在个人、团体、组织或组织相互作用的共同体中产生,是一种持续性并可以战略性地与工作相结合的过程[8]。

学习的结果不仅导致知识、信念、行为的变化,而且增强了组织的成长和创新能力。

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形式,正如彼得圣吉所说的,没有一个组织可以说自己已经是一个学习型组织。

究其实质,可以把学习型组织视为一个生命有机体,它要通过系统思考,自我调整与完善来适应环境需要,取得发展和成功。

2 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研究综述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制定详细的创建策略。

一些学者对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做了相应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3 / 9各自的学习型组织创建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创建学习型组织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彼得圣吉提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认为这五项修炼是学习型组织不可或缺的技能。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1]。

姜伟东在《学习型组织》中提到, GE 公司通过推行无边界理念建立起了一种学习型文化。

1991 年西蒙在《组织科学》杂志发表《边界合理性与组织学习》一文,探讨了组织边界与组织学习之间的关系。

1993 年 Ashkenas 等人出版了《无边界组织》,提出了一种学习型组织模型。

书中作者使得边界概念成为区分各种实行改革学习型组织文献综述 2项目、同时保持历史观察的关键。

他们强调了改进交流的重要性,并提醒我们:培育创新的主要手段是交叉边界团队,使用交叉边界团队总是服务于一个特定目标,团队的力量来自其实现目标的驱动,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使得组织的边界不断渗透。

---------------------------------------------------------------最新资料推荐------------------------------------------------------ [9] 邱昭良认为组织学习由四部分构成:观念、组织学习机制、组织学习促进与保障机制以及行动,提出了组织鱼模式理论,将组织看成由各部分相互配合的有机整体,同时没有忘记外部环境的作用。

但缺少了操作描述,是以一种近乎静止的观点看待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的,因而在构建时也就往往从要素着手,而不是从过程着手[4]。

清华大学陈国权教授根据学习型组织的 6P-1B 模型,包括发现、发明、选择、执行、推广、反馈以及知识管理等七种能力。

指出学习型组织结构的五个职能特征:信息情报职能;创新职能;学习培训职能;知识管理职能;危机管理职能[10]。

云绍辉通过对学习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分析,设计出适合学习型组织是一种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动态组织形式,即基于随机 Pctri 网的学习型组织结构模型,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结构的动态建模方法论,为组织结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为学习型组织结构模型的计算机仿真研究莫定了基础[11]。

叶文、褚建勋、汤书昆以扩展性元记忆目录为核心,建立了基于交互记忆理论(TMS) 的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模型,建立的mVTKS 能从多个方面帮助解决虚拟团队知识,并对知识共享模型各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研究的结构方程模型[12]。

5 / 9张声雄认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三个真谛为:学习力、生命意义、创新[13]。

他提出,创建学习型组织需要改变思维方式,树立生态学变革观,运用生态学变革观指导创建工作,从组织发展的战略切入定位,确立全方位的学习流程,与开创性的学习结合起来[14]。

3 研究前景展望应该看到,在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动态化和网络化的今天,学习型组织只不过是对传统组织进行改造的众多理念和主张中的选择之一。

学习型组织虽然指出了组织的创新和应对动态的变化系统需要组织学习,但它并没有找到从基础到理想的具体操作程序。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它也就很难有效地指导学习型组织文献综述 3实践中的组织来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

许多学者在质疑了学习型组织在当今时代的适用性及其应用范围后,纷纷提出了替代性的新理念。

杰瑞吉利和安梅坎尼克认为过去的 10 年里,对学习型组织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哲学高度。

甚至得出结论说,学习型组织就是组织发展的最终结果然而我们并不接受这种观点,即学习型组织就代表了组织形态演变的终结点,进而提出发展型组织作为学习型组织的更高发展阶段[15]。

彭德赛德马兰卡认为学习是未来理想组织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因素,但绝不是唯一的因素,并提出了智慧型组织的新概念---------------------------------------------------------------最新资料推荐------------------------------------------------------ [16]。

德鲁克常用的描述未来组织的词也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和创新组织。

温恒福认为教育组织不仅强调学习,更注重研究,并致力于创新,因此学习型组织不适合教育组织的发展目标,它引起的麻烦和成本比带来的效益要大得多[17]。

还有学者研究了学习型组织在政府管理领域中的内在局限性,认为学习型政府存在着被动学习、目标不明、学用脱离、成本高昂等弊端,需要从学习型政府走向研究型政府[18]。

美国学者保罗莱特也指出,在公共部门组织管理中,关键是要打造自发创新的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因为只有不断挑战主流思想,持续创新,才能促进公共利益 [19]。

因此,现实是复杂的,没有哪一种组织可以确保成功,学习型组织也不例外。

它既不是唯一的人类组织发展的天堂,也不足以反映人们对现代组织发展的期望。

参考文献 [1] [美] 彼得圣吉.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M] . 上海三联书店, 1998 [2] [美] 迈克尔 J 马奎特. 创建学习型组织 5 要素[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3] 张声雄. 学习型组织理论概述[J] . 中国人才. 2003(3) [4] 邱昭良. 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实践发展述评7 / 9[5] 金鑫. 高效管理的 N 种工具[M].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7 年7 月第 1 版:127-134 [6] 李宏琳. 学习型组织理论涵义的再认识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启示[J] . 商业文化(学术版) , 2009 年 03 期 [7] 卞君君. 比尔盖茨管理日志[M] . 中信出版社, 2009 年 9 月第 1 版:258-259 [8] [ 美 ] Watkins & Marsick. Lessons in the Art and Science of Systematic 学习型组织文献综述 4Change[M] . 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Publishers, 1993 [9] 姜伟东,叶宏伟. 学习型组织:提升组织的学习力[M] .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9 [10] 陈国权 . 学习型组织的过程模型、本质特征和设计原则 [J] .中国管理科学,2019. 10(4) :86-94 [11] 云绍辉. 学习型组织结构模型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 . 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年 6 月:107 [12] 李忠亮.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特征及其创建探讨[J] . 成人高教学刊, 2007 年 3 月 [13] 张声雄. 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M]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年 7 月 [14] 张声雄. 创建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社会[M] .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3 年1 月第 1 版:---------------------------------------------------------------最新资料推荐------------------------------------------------------ 95-111 [15] [美] 杰瑞吉利,安梅坎尼克.超越学习型组织[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 [16] [芬] 彭特赛德马兰卡.智慧型组织[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 [17] 温恒福. 学习型组织理论反思与中国当代教育组织的发展方向[J] .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 年 12 月 [18] 杨宏山. 从学习型政府走向研究型政府[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5 年 4 月 [19] 宋君卿,王鉴忠. 主体性与组织的博弈及其对管理实践的启示[J] . 经济问题探索,2008 年 5 月9 /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