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名词解释集锦沈萍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术语或名词
1.微生物(microorganism)因太小,一般用肉眼瞧不清楚的生物。这些微小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就是肉眼可见的。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研究肉眼难以瞧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与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
3.分子微生物学(molecular microbiology)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细胞微生物学(cellular microbiology)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
5.微生物基因组学(microbic genomics)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
6.自生说(spontaneous generation)一个古老的学说,认为一切生命有机体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的。
7.安东·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荷兰商人,她就是真正瞧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她利用自制放大倍数为5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8.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法国人,原为化学家,后来转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主要贡献:用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其后她又研究了牛、羊炭疽病与狂犬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重大贡献;分离到了许多引起发酵的微生物,并证实酒精发酵就是由酵母菌引起的,也发现乳酸发酵、醋酸发酵与丁酸发酵都就是不同细菌所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与工业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9.罗伯特.柯赫(Robert Koch,1843—1910)德国人,著名的细菌学家,曾经就是一名医生,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就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分离、培养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这就是当时死亡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因此柯赫获得了诺贝尔奖;C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就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氏定律。她也就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与显微镜技术
一、术语或名词
1.菌落(co1ony)单个微生物细胞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定程度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2.菌苔(lawn)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所形成的微生物生长群体。
4.纯培养物(pure culture)由一种微生物组成的细胞群体,通常就是由一个单细胞生长、繁殖所形成。
5.培养基(culture medium)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其中固化剂含量的不同可分为固体、半固体、液体3种。
6.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种微生物时,防止其被环境中微生物污染或其自身污染环境的技术。
11.稀释摇管法(dilution shake culture method)将待分离的材料稀释后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C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用石蜡封盖,保温培养后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菌落生长在琼脂柱中间。
12.单细胞分离法(single cell pick up method)采用显微操作技术直接挑取微生物的单细胞(孢子),培养后获得纯培养物。
13.富集培养(enrichment culture)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特定的环境条件,使仅适应于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
14.二元培养物(two—component culture)由两种具有特定关系(例如寄生或捕食)的微生物组成的混合培养物。
21.分辨率(resolution)能辨析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距离越小,分辨率越高。
28.固定(fixation)制样过程中使整个机体及其细胞的内、外结构被保存并固定在适当位置的过程。
29.负染色(negative staining)染料使背景颜色加深而样品没有着色的染色法。
30.菌丝体(mycelium)聚成一团的分支菌丝,见于真菌与某些细菌。
31.菌丝(hypha)大多数霉菌与某些细菌的结构单位,管形丝状体。
42.原生动物(prokaryote)缺少真正细胞壁,具有运动能力,进行吞噬营养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一、术语或名词
1.原核生物(proksryotes)一大类细胞微小、只有称作核区(无细胞膜包裹的裸露DNA)的原核单细胞生物。所有原核生物都就是微生物,包括真细菌与古生菌两大类群。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就是:①基因组由无核膜包裹的双链DNA环组成。②缺少单位膜分隔而成的细胞器。③核糖体为70S型。
2.细菌细胞壁(cell Wall of bacteria)位于细菌细胞最外面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组成,有固定细胞外形与保护细胞免受损伤等多种功能。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特点就是厚度大(20—80rim)与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只含90%肽聚糖与10%磷壁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由外膜(含脂多糖、磷脂与外膜蛋白)与一薄层肽聚糖(2~3am)组成。
3.肽聚糖(peptidoglycan)真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由无数肽聚糖单体以网状形式交联而成。肽聚糖单体由肽与聚糖两部分构成,其中的肽由四肽尾与肽桥构成,聚糖则由N—乙酰葡糖胺与/V—乙酰胞壁酸以"—1,4糖苷键相互间隔交联而成,呈长链骨架状。C+细菌的四肽尾一般由L—Ala、D—Glu、L—Lys与D —Ala4个氨基酸构成,肽桥则由5个Gly残基构成;C-细菌的四肽尾一般由L—Ala、D—Glu、m—DAP与D—Ala构成,且无肽桥。
4.磷壁酸(teichoic acid)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可分壁磷壁酸与膜磷壁酸两种,前者就是与肽聚糖分子间进行共价结合的磷壁酸,后者则就是跨越肽聚糖层并与细胞膜相交联的磷壁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