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合集下载

妇科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疾病的中医诊治

妇科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疾病的中医诊治

妇科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疾病的中医诊治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是指绝经后短时间内由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导致骨吸收亢进,全身骨量减少,骨骼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的一种与绝经有关的代谢性骨病,属原发性骨质疏松,受累者多为绝经后3〜4年,可延至70岁妇女。

本节讨论的是围绝经期即55岁之前的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

据流行病学调查,约有1/3绝经后的妇女患骨质疏松症,特别是绝经后3〜4年,每年骨量丢失约为2.7%,以后为1年1.7%,8〜10年为稳定期。

所以更年期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很重要的。

本书增加本节内容并置于绝经诸证之后,意在引起足够重视,早期预防、早期诊治。

【病因病机】中医学虽无骨质疏松症这一病名,但根据临床症状及发病机理,与“骨痹”“骨痿”“肾痹”“骨痛”证相类似。

《素问•六节藏象论》谓“肾主骨,生髓”,认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日:“肾主骨生髓,……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

”说明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肾气盛,肾精足则筋骨强健有力;肾气虚,肾精亏则骨髓失养而痿软脆弱无力。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J又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今五脏皆衰,筋骨懈惰,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则无子耳。

”说明了妇女绝经后肾中精气亏虚致五脏皆衰,筋骨懈惰,形体萎缩的病理变化。

《素问•痿论》中即有骨痿的记载:“肾主身之骨髓……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J又云:“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认为其发病根源皆在于肾。

《灵枢•本神》则曰:“精伤则骨酸痿厥。

”说明肾精亏髓减是导致骨痿的主要病因。

隋代《诸病源候论》则认为骨痿的发生与体虚有关,肝肾不足是其主要病因,因肝主筋而藏血,肾主骨而藏髓,虚劳损血耗髓,故伤筋骨也。

绝经后肾精亏虚,肝血亦不足,精血不能相生,精亏血虚更甚,筋骨失于精血的充填和濡养,则痿软和脆弱无力。

2020AACE绝经后骨质疏松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优选全文

2020AACE绝经后骨质疏松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优选全文
对于不能使用口服治疗的患者以及极高骨折风险的患者,应考虑使用阿巴洛肽,地舒单抗,romosozumab,特立帕肽和唑来膦酸作为初始治疗
注:在某些情况下,伊班膦酸钠或雷洛昔芬可能适用于需要脊柱特异性治疗的患者
FREEDOM 3年研究:地舒单抗显著降低各部位骨折风险
与安慰剂相比,地舒单抗治疗3年显著降低绝经后骨松患者68%新发椎体骨折、20%新发非椎体骨折以及40%新发髋部骨折
特立帕肽:增加成骨细胞活性来刺激骨形成
Niall HD,et al.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974 Feb;71(2):384-8. Jin L,et al.J Biol Chem. 2000 Sep 1;275(35):27238-44.
特立帕肽与PTH受体结合,激活成骨细胞与骨衬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凋亡
BMDb检测;使用T值或股骨颈BMD值;此模型若无BMD值也可进行
个人脆性骨折史,包括影像学椎体骨折
a: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原因假定是通过BMD的变化来体现的,如果BMD被包含在此风险评估工具中时,回答“是”是不改变骨折风险的; b: 如果使用T值, FRAX®需要提前校正;如果使用BMD值,待骨密度测定确认后直接输入以g/cm2为单位的数值即可



伊班膦酸钠

无证据a
无证据a
雷洛昔芬

无证据a
无证据a
利塞膦酸钠



romosozumab

仅见于研究24个月时,与使用24个月阿仑膦酸钠患者相比,使用12个月romosozumab后再使用12个月阿仑膦酸钠的患者,非椎体和髋部骨折降低
特立帕肽

绝经后骨质疏松

绝经后骨质疏松
定量超声骨密度检测
该方法可用于评估骨强度和骨折风险。
X线平片
对于骨折高危患者,可考虑进行X线平片检查。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
基于DXA测量结果,正常骨密为T值>-1.0,骨量减少为-2.5<T值<-1.0,骨质 疏松为T值<-2.5。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人的特点,制定了适合国情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辅助器具
如拐杖、助行器等,有助于减轻关节负担,降低 摔倒风险。
心理支持和压力管理
认知行为疗法
有助于改善情绪和认知功能, 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放松技巧
如冥想、深呼吸等,有助于缓解 紧张情绪和压力。
社交支持
与家人和朋友交流,分享经验和情 绪,有助于缓解孤独感和心理负担 。
社区资源和支持
健康讲座
参加关于骨质疏松的讲座和活 动,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增强
鉴别诊断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 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代谢性骨病:如钙代谢异常、维生素D缺乏等。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引起的 骨质疏松症,如内分泌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
其他原因导致的骨折:如脆性骨折等。
03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和管理
药物治疗
1 2 3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戒烟限酒 有助于降低骨折的发生率。
预防跌倒和伤害的措施
保持家居环境安全
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家中应设有足够的扶手、防滑地毯和防撞护 条等设施,以避免跌倒和受伤。
避免在光线暗淡或湿滑的场地进行活动,合 理安排活动时间以降低跌倒和受伤的风险。

2024年绝经后骨质疏松诊断与治疗PPT

2024年绝经后骨质疏松诊断与治疗PPT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绝经后骨质疏松诊断与治

汇报人:
目录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绝经后骨质疏松概述
03
诊断方法
04
治疗方法
05
预防措施
06
患者管理与随访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绝经后骨质疏松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绝经后骨质疏 松:指女性绝 经后由于激素 水平下降导致 的骨质流失和
骨密度降低
发病机制:雌 激素水平下降、 钙吸收减少、 骨代谢失衡、 骨细胞活性降
骨密度检查:可以测量骨密度,评估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以及预测骨折风险。
鉴别诊断
骨密度检测:通 过骨密度仪测量 骨密度,判断骨 质疏松程度
影像学检查:X 线、CT、MRI 等检查,观察骨 骼形态和结构变 化
实验室检查:血 钙、血磷、骨代 谢指标等检查, 了解骨质疏松原 因
临床症状:疼痛、 骨折、身高缩短 等临床症状,判 断骨质疏松程度
04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措施
饮食调整:增加 钙和维生素D的 摄入,减少咖啡 因和酒精的摄入
运动锻炼:增加 户外活动,进行 适当的负重运动 和肌肉力量训练
药物治疗:使用 抗骨质疏松药物 ,如双膦酸盐、 雌激素受体调节 剂等
心理治疗:保持 良好的心态,减 轻心理压力,提 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雌激素替代疗法:补充雌激素,缓解骨质疏松症状 双膦酸盐类药物: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缓骨质流失 降钙素类药物: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缓骨质流失 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
加强骨质疏松的 早期筛查和诊断
倡导健康的生活 方式,如均衡饮 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等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随着女性的年龄增长,许多人进入了绝经期,这也意味着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会增加。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疾病,它会导致骨骼脆弱,易于骨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绝经后女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一、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和成因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头密度减少,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受损为特征的疾病。

它是由于身体骨骼吸收和形成之间不平衡造成的,导致新生成的骨骼不够结实。

骨骼在骨头的细胞组成失衡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异常脆弱的骨骼再生问题。

二、绝经后患骨质疏松症的三个风险因素选取适当的治疗需要知道绝经后患骨质疏松症的一些风险因素,这样可以及早发现疾病,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以下是绝经后患骨质疏松症的三个风险因素: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会增加,这是因为骨骼质量在年龄过程中不断降低,最终导致骨骼疏松。

2. 前期患骨折:如果一个人在过去曾经患有过骨折,那么他的骨质疏松症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这是因为一旦骨折症状发生,骨骼的血液循环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骨髓细胞的生成和分化。

3. 性激素不足:在女性绝经后,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会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

这就会导致骨骼生长周期出现问题,从而影响骨骼的密度和强度。

三、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方法骨质疏松症诊断是根据评估人的骨骼密度、疾病的风险因素、病史,并进行适当的骨骼组织检测,以确定骨质疏松症与否。

以下是骨质疏松症诊断方法的主要内容:1. 骨密度测量:这是确定骨质疏松症的最重要的方法。

一般采用X光或者是Dexa扫描来获得准确的骨密度数据。

2. 症状评估: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是骨折。

如果一个人过度容易骨折,那么就有可能患有骨质疏松症。

另外,腰肋部疼痛和骨关节疼痛也是常见症状。

3. 风险因素评估:包括年龄、个人饮食、个人健康史、遗传基因和生活方式等。

四、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药物和身体锻炼。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分析及护理干预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分析及护理干预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分析及护理干预【摘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其主要症状包括骨折、腰背疼痛、身高减少等。

预防和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合理的饮食调理,增加钙、维生素D的摄入,适量的运动锻炼有利于骨骼健康。

护理工作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尤为重要,定期检查骨密度、重视饮食和运动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该疾病。

绝经后妇女应该重视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工作,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减少骨折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和管理骨质疏松症是非常重要的,对健康长寿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症状分析、护理干预、饮食调理、运动锻炼、预防、管理、重要性。

1. 引言1.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定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质疏松症类型,主要发生在绝经后的女性群体中。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的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易骨折的疾病。

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极大影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定义涉及到骨质疏松的程度和影响范围,患者往往会出现骨折、骨疼痛、身高下降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残疾。

绝经后女性在认识到骨质疏松症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后,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绝经后女性来说,要时刻关注骨质健康问题,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保护好自己的骨骼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2 发病原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雌激素水平下降: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这会导致骨骼中的钙流失增加,加速骨质疏松的发展。

2. 骨细胞活性减退:骨细胞的活性减退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

随着年龄增长,骨细胞的再生速度减缓,导致骨密度逐渐下降。

3. 钙、维生素D缺乏:长期缺乏钙和维生素D会影响骨质的形成和保持,从而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AEE骨质疏松新指南

AEE骨质疏松新指南

R16. 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包括负重、平衡和抵抗运动。(B级; BEL2)
R17. 为患者提供减少跌倒风险的指导,特别是老年患者。(A级; BEL1)
R18. 建议跌倒风险较高的患者使用髋关节保护器。(B级;BEL1,降 级基于研究与疗效存在差异)
R19. 转诊物理治疗可减少不适感,防止跌倒,并改善生活质量。(A 级;BEL1)
R36. 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后,应用特立帕肽治疗以防 止骨密度下降和骨折疗效损失。(A级;BEL1)
11压缩骨折时可以考虑脊椎扩大么?
R37. 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患者整体疼 痛的益处不明确,并且会增加相邻椎骨椎体骨折的 潜在风险,不推荐用于椎体骨折的一线治疗。(B 级;BEL1,降级由于研究的局限性)
2016年9月,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 (AACE)联合美国内分泌学院(ACE)发布 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目的是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评估 和治疗提供循证指导。
原文发表于《EndocrinePractice》。
1如何诊断骨质疏松症以及评估骨折风险?
R1. 所有≥50岁的绝经妇女都需要进行骨质疏松 症的风险评估。(B级;BEL2,降级基于证据 不足)
12合适将患者转诊至考内分泌专家或骨质疏松 专家?
R38. 患者BMD正常,但是无严重创伤时仍出现 骨折。(C级;BEL4,升级基于专家共识)
R39. 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骨丢失,但仍出现复 发性骨折或持续性骨丢失。(C级;BEL4,升 级基于专家共识)
R40. 骨质疏松严重度超出预期或出现不常见骨折, 或确认存在特殊条件(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 状旁腺功能亢进,高钙尿症,或泌乳素升高)。 (C级;BEL4,升级基于专家共识)

2020年AACEACE临床实践指南(中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

2020年AACEACE临床实践指南(中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

2020年AACE/ACE临床实践指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概要)美国临床医师协会(AACE)/美国内分泌学院(ACE)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指南,骨折风险,治疗,诊断免责声明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的医学实践指南是系统地制定的声明,以协助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在医疗决策的具体临床条件。

本文的大部分内容是基于文献综述。

在不确定的领域,应用专业判断。

这些准则是一份工作文件,反映了出版时该领域的状况。

由于专业领域的迅速变化是无法预料的,因此需要定期修订。

我们鼓励医疗专业人员结合他们最好的临床判断来使用这些信息。

所提出的建议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况。

医生应用这些指南的任何决定都必须考虑到当地的资源和病人的具体情况。

ABSTRACT摘要Objective: 这些指南是由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董事会和美国内分泌学会(ACE)董事会赞助制定,并遵守AACE协议的标准制定临床实践指南Methods:推荐建议是基于对伴有主观因素临床证据的认真回顾,并透明地纳入,根据已制定的AACE/ACE指南。

Results:2020更新指南的执行概要包括52条推荐意见:21条等级A (40%), 24条等级B(46%), 7条等级C(14%), 以及D (0%)。

这些详细的、以循证证据为基础的建议允许细微差别的临床决策,以解决现实中病人的多方面问题。

附录中的证据基础为执行概要推荐意见提供相关支持信息。

这次更新内容包括:123条证据等级1(高33.5%),132条证据等级2(中36%),20条证据等级3(低33.5%),93条证据等级4(极低25%)。

在这个临床实践指南中新的或者更新的主题有:骨质疏松的诊断说明,根据高危和极高危特点分层病人,一种新的双重作用治疗选择策略,治疗策略转换。

Conclusion:本指南是一种实用的工具,是内分泌专家,一般医生,监管机构,健康相关组织和感兴趣的业外人士用于有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评估和治疗。

绝经后骨质疏松及2017骨质疏松指南解读

绝经后骨质疏松及2017骨质疏松指南解读

雌激素与骨质疏松
雌激素与甲状旁腺素激素 雌激素有拮抗甲状旁腺素的作用。甲状旁腺素 具有促进骨吸收、骨盐溶解、抑制破骨细胞转变为 成骨细胞的作用,是刺激骨质溶解的主要来源。 绝经后雌激素减少,减弱了对甲状旁腺素的拮抗 作用,使甲状旁腺素功能亢进,加速骨质消溶而逐 渐发展成为骨质疏松。
雌激素与骨质疏松
抗骨吸收
二膦酸盐类 阿仑膦酸盐 唑来膦酸盐 降钙素 鲑鱼 鳗鱼 雌激素 ± 孕激素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 (SERM) 易维特(雷洛昔芬)
中药
促骨形成
氟化物 甲状旁腺激素(立帕肽)
骨碎补总黄酮制剂 淫羊藿苷类制剂 人工虎骨粉制剂
新指南优化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适应症
女。因骨质疏松是一种老年退行性疾病,骨丢失可引起骨 小梁变薄和骨小梁断裂,药物能阻止骨质的进一步丢失, 但不能使已断裂的骨小梁继续恢复正常,因此预防重于治 疗。(女性骨质疏松的平均年龄约比男性提前10年)
诊疗现状及流行病学
认识不足 诊疗率低 防控不足
据2015年预测,我国2015、2035、2050年
2011版诊疗流程 2017版诊疗流程
2017版新指南强调
鉴别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新指南指出在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前,需要 依据其临床表现和主要辅助检查做出鉴别诊断, 发现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和其他骨骼疾病。
鉴别诊断
• 需要鉴别的疾病如下:
影响骨代谢的内分泌疾病:性腺、甲状膀腺、甲状腺疾病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 影响钙和维生素D吸收和调节的消化道和肾脏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疾病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影响骨代谢药物 以及各种先天和获得性骨代谢异常疾病等
指南更加完善了双磷酸盐类机理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骨折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骨折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骨质疏松骨折的病史,个 体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也会增加。
营养因素
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 以及长期营养不良等,都会增加骨 质疏松骨折的风险。
疾病因素
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 性关节炎等,也会导致骨质疏松骨 折的风险增加。
诊断与治疗
诊断
骨质疏松骨折的诊断主要包括病史、体格 检查、骨密度测定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其 中,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骨折的重 要指标之一。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 好的心态。
预防跌倒
加强防跌倒意识,避免意外发生。
定期骨密度检查
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骨密度检查,早发现 、早诊断、早治疗。
合理补钙
适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的 发生。
治疗策略
1 2
非药物治疗
包括改变生活方式、饮食调整、适当运动等。
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指标。
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通常需要通过骨密度检测、骨代谢指标检测等方法进行诊断,而对于原发性 骨质疏松症,则可能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骨密度检测等多种手段进行诊断。
在鉴别诊断方面,需要与骨折等其他疾病进行区分,以避免误诊或漏诊。
05
骨质疏松骨折的预防与治疗
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观察有无骨 折史。
实验室检查
骨密度测量
检测血钙、磷、骨代谢标志物等指标。
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股骨近端 等部位的骨密度。
03
骨质疏松骨折
定义与类型
定义
骨质疏松骨折是指由于骨骼变薄、强度降低、脆性增加,导致骨折的风险增加。 骨质疏松骨折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中,尤其是女性绝经后,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 题。

绝经后骨质疏松

绝经后骨质疏松
随着人口老龄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将继续 上升。因此,亟需研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同时,应加强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 ,提高预防意识。
THANK YOU感谢观看 Nhomakorabea02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因
激素水平变化
雌激素下降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导 致骨代谢异常,进而引发骨质疏松。
VS
雄激素不足
女性在绝经后,雄激素水平也会下降,这 可能影响骨代谢,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骨代谢异常
骨吸收增加
绝经后,女性体内的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导致骨吸收增加,骨量减少。
骨形成减少
平衡训练
如太极拳、瑜伽等,可以 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降 低骨折的风险。
药物治疗
在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下,可以使用抗骨质 疏松药物,如双磷酸盐、降钙素等,来提高 骨骼密度,预防骨折。
对于已经发生骨折的老年人,应在医生或药 剂师的指导下使用止痛药和消炎药,以缓解
疼痛和炎症。
其他预防措施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因此应尽量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05
总结与展望
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认识与总结
定义及流行病学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绝经后雌激素缺乏相关的骨代 谢疾病,多发于50岁以上女性。其特点是骨量减少、骨 微结构破坏,导致骨折风险增加。
病因与机制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因包括雌激素水平下降、骨吸收增加 、骨形成减少等。这些因素导致骨骼脆性增加,骨折风险 上升。
病例四:骨质疏松管理与生活质量
总结词
有效的骨质疏松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综合措施减少疼痛、降低骨折风险并提高生活质 量。
详细描述

绝经后骨质疏松及2017骨质疏松指南解读 PPT

绝经后骨质疏松及2017骨质疏松指南解读 PPT
降钙素是甲状腺滤泡细胞产生,具有抑制破骨 细胞活性,抑制骨质消溶,阻止钙从骨质中释放 的作用,还能阻碍间质细胞转变为破骨细胞,从 而促使破骨细胞转变为成骨细胞。
雌激素能加强降钙素的分泌,绝经后雌激素水 平降低,从而降钙素分泌减少,破骨细胞活性增 强,骨质消溶加速,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工具
新指南新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Part 03 骨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因素众多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理生理
妇女绝经后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症主要起 决于 ★其骨峰值的高低 ★骨丢失的速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长发育期: 骨形成>骨吸收.
35岁时:
骨形成=骨吸收
35岁以后: 骨形成<骨吸收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 系统疾病。
骨质疏松分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 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 年内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 一般指老人70 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 原因不明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某些疾 病如糖尿病、甲亢、血液系统疾病,其它代谢性骨病、肿瘤、肾脏病变等;药物 如抗癫痫药物、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等及其他因素所致。
诊疗现状及流行病学
我国60 岁以上人口已超过2. 1 亿( 约占总人口的15. 5%) ,65 岁以上人口近1. 4 亿( 约占总人口的10. 1%) ,是世 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大的国家
•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为20. 7%,男 性为14. 4%; 60 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增高, 女性尤为突出。

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因及临床治疗

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因及临床治疗

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标签:女性绝经;骨质疏松;病因;及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多见于绝经期妇女。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骨量丢失的高峰期多发生在绝经后5~10年内。

绝经头5年骨量丢失每年可达3%~5%,终身骨丢失量约30%~40%,绝经后骨质疏松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容易引起骨折。

髋部骨折的患者12%~14%在骨折后1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50%的病人终身残疾,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的寿命正在不断延长,女性的平均寿命也在延长,她们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绝经后渡过的,与绝经相关的骨质疏松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做好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1PMO的病因学1.1骨峰值骨峰值指个人一生中的最高骨量,一般在25~35岁时达到,影响骨峰值的因素很多,其中遗传因素最为重要,营养,生活习惯等也有一些影响。

1.1.1遗传因素决定骨峰值的70%~80%,例如黑人BMD(bone mineral density)高于白人及亚洲人,其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低,骨质疏松有家族倾向,单卵双胎的BMD差异较双卵双胎者小,男性的骨峰值高于女性,在有些国家,维生素D受体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或胶原基因的多态性与BMD有关等,均证明骨峰值受遗传因素影响。

1.1.2营养青春期内钙摄入量高者,骨峰值较高,对成熟骨BMC的影响可达6%,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青春期内元素钙摄入量应为每天1000mg。

1.1.3生活习惯运动可增加BMD,如果坚持每天锻炼,其体力活动量高于平均量1SD时,其骨量较活动量低于平均量1SD者高7%~10%,但运动过度引起性腺功能低下而发生闭经时,骨量反而降低,骨峰值形成前大量吸烟,嗜酒者骨峰值低。

1.1.4原发性性腺功能不足及青春期发育延迟者,骨峰值低。

绝经后骨质疏松教学演示课件

绝经后骨质疏松教学演示课件

非药物治疗手段
物理疗法
如脉冲电磁场、体外冲击波等物 理治疗方法,可通过改善局部血 液循环、促进成骨细胞活性等途
径,辅助治疗骨质疏松。
康复训练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力量训练 、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以 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
和柔韧性。
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和辅 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和
年龄与性别
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逐渐变得 脆弱,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增 加。
女性绝经
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 ,导致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 ,从而加速骨质疏松的发展。
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
骨质疏松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病史的人更容易患病。
基因突变
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骨骼发育异常或影响骨骼代谢,从而增加骨质疏松的风 险。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减轻其焦虑 、抑郁等负面情绪。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生活,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降低疾病 复发的风险。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回顾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多项研究揭示了绝经后骨质疏松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 谢失衡等发病机制的关联。
诊断和评估方法
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
可以更精确地测量骨密度和骨质量,但成本较高 。
3
超声骨密度仪
便携、无创、无辐射,适用于筛查和监测骨质疏 松。
骨代谢指标检测
血清钙、磷:反映骨骼矿化情况,但 受饮食、肾功能等因素影响。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更特 异地反映成骨细胞活性,有助于评估 骨形成情况。

2022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全文

2022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全文

2022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全文)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广泛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密度(BMD )低和骨质量损失、微观架构退化^骨质量下降,这增加了骨骼脆弱性,容易导致骨折。

这是一种静默的疾病,直到骨折发生。

大约71%的50岁及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在妇女身上。

我们可通过筛选和风险评估来识别患有骨质疏松症和骨折风险升高或高风险的个体,使用药物疗法可以减缓或预防骨质流失。

自2012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出版第一版骨质疏松症实践公报以来,骨质疏松症在治疗方面已取得了极大进展,包括使用双瞬酸盐药物假期来减少罕见的不良反应,以及开发新药物来帮助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治疗。

本临床实践指南的目的是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循证的临床建议。

骨质疏松症预防、筛查和诊断将列在单独的ACOG临床实践指南中。

方法本指南是由ACOG临床实践妇科指南委员会指定的两名妇产科专家和一名外部主题专家组成的写作团队联合使用预先方案制定的。

ACOG的医学图书馆管理员完成了Cochrane Library. Cochrane Collaboration Registry of Controlled Trials. EMBASE s PUbMed 和MEDLlNE 中主要文献的综合搜索。

根据标准化的入选和排除标准,由写作团队的两位作者对进入全文筛选阶段的研究进行评估,对纳入的研究进行了质量评估,并应用修改后的GRADE (建议评估、开发和评估的分级)从证据到决定框架来解释证据,将其转化为建议陈述。

测量骨密度(BMD)的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 )是识别骨质流失和评估骨折风险的首选方法。

骸关节和腰椎的DXA测量提供了最准确和精确的BMD测量。

DXA测试的结果报告为T分数,该分数是通过将个人在骸关节或脊柱的BMD测量值与健康年轻成年女性群体的峰值平均BMD进行比较来计算的。

世界卫生组织将骨质疏松症定义为BMD的T 分数小于或等于-2.5个标准差。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分析及护理干预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分析及护理干预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分析及护理干预【摘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女性常见的代谢性骨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本文旨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症状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包括骨折、骨痛、身高缩短等,及早识别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至关重要。

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补充钙和维生素D等,促进骨质密度的增加,减少骨折风险。

强调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性,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聚焦于更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开发,以提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症状分析、护理干预、重要性、研究目的、结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发生在绝经后女性身上。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与日俱增,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骨质疏松症会导致骨骼变薄、弹性下降,易发生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高发病率和严重后果上,更在于其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

患者常常因为骨折引起的疼痛、残疾和生活受限而感到沮丧和无助,甚至导致抑郁等精神障碍。

及早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重视绝经后女性的骨质健康,不仅能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需要引起医疗卫生部门、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通过加强对绝经后女性骨质健康的宣传教育、科学防治和规范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残率,提高绝经后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女性中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特点,以便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疾病对女性健康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