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水肿?一个方子心衰立马就见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衰水肿?一个方子心衰立马就见效
心衰水肿?一个方子5味药,心衰立马就见效!但要小心这一点
心悸、气喘、疲乏、水肿、一活动就难受?
心衰找上门了,你是不是还不知道?
前面答应大家,根据不同的证型,说一下我都是怎么治疗心衰的!
恰好我前几天翻我的行医札记,总结了一个基本方出来,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不过我向来喜欢对症开方,所以基本方法也要根据证型来说!
今天说一个最常见的证型:气虚血瘀症!
此症的患者常感:心悸、一活动就喘气、疲累乏力、下半身水肿、肋骨下面有肿块!
我之前的患者就是如此!
68岁的老太太,年纪可是不算小了,反复心悸、气喘有五年都没治!
后来下半身开始水肿了,老太太也是个高知分子啊,平时没事也喜欢看医学相关健康知识!
之前心悸、气喘是以为自己年纪大了,是正常现象,结果腿脚开始水肿她就慌了!就开始做检查!
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47%,中度肺循环高压,微量心包积液!
心电图:窦性心律,不正常ST段及T波,
血压:152/62mmHg
西医诊断:心衰(心功能Ⅲ级)、高血压病
给予西医常规治疗。

有没有效咱们暂且按下不提!
既然她后来选择找我,我们就只聊这个病该怎么治!
先说她的症状:胸闷气喘,一活动就加重;晚上睡觉会咳嗽、咳痰;双下肢都有轻度的水肿;吃饭还可以,但是睡觉很差;尿少!
观其舌苔:舌质暗,苔薄白,舌下脉络青紫迂曲!
有熟悉我的朋友一定会问,怎么没有切脉?
因为这个患者是远程问诊,所以没办法切脉!
你还会问:远程问诊,不切脉能治好病吗?
咱们用事实来证明吧!
说回这个患者,她是很典型的气虚血瘀型的心衰病!
治法:益气活水、健脾利水!
直接开方:党参、黄芪、丹参、泽兰、北五加皮、半夏、茯苓、车前子、白术、干姜!
半月后复诊!
症状:一般活动的情况下,没有胸闷气喘的情况;夜间也不咳嗽咳痰了;双下肢的水肿也消了,吃饭睡觉都正常!
观其舌苔:舌质淡红、苔薄白,舌下脉络青紫迂曲的情况减轻!
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这是正常心电图!
心脏彩超显示:左室射血分数50%,轻度肺循环高压,未见心包积液!
调方后继续服药,三月后停药,又随诊三个月,症状没有反复!我才彻底放心!
现在由我来问你:你觉得这个方子有效么?
觉得有效的朋友,我来详细解一下这个方子!
顺便说一下,这其中,什么药是我加减上去的,什么药是治疗心衰的基本方!
中医学认为,心肺气虚、运血无力是心衰发生的病机之本,心脉淤阻是其中心环节,津液不循脉络运行而渗出脉外而为水湿之邪发为水肿,淤血水饮阻滞脉络,导致心衰加重!
总结,气虚而致血行不畅,血行不畅而致血瘀,血瘀堵塞脉络,津液无法循脉络行走于是渗出脉络在体内泛滥成灾,就水肿了!
这可是一连串的反应!
那怎么办呢?
肯定要先补气!擒贼先擒王!
方中党参、黄芪补气升阳,健脾益肺!
黄芪是补气圣药,我也经常用这味药,能补气升阳,生津养血,
行滞通痹,利水消肿,
党参则行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效!
这两味药是整个方子的灵魂,将气虚血瘀型心衰所有的基本病因都照顾到了!
白术和干姜则配合黄芪与党参,共行补气之效。

不过干姜更重温里,以免药性伤及心阳!白术则兼燥湿利水,排出体内泛滥的水液,消除水肿!
这算是把气虚补上了,下面就该解决血瘀这个事了!
丹参与泽兰,祛瘀行血活血。

丹参,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活血化瘀,破除血管的血瘀,这样气足血行通畅,经络就不会再堵!
泽兰,行血利尿,在活血的同时将化去的水湿排出去!还有抗凝血、改善血瘀症等主要药理作用。

车前草和茯苓,清热利尿,利水渗湿,健脾!
茯苓利水消肿,主要作用是化去体内泛滥的水湿!
车前草就负责清热利尿,将这些水湿通过小便排出体外,达到消肿的目的!
最后要说今天很特别的一组药!
半夏和北五加皮!
这两味药都有毒性,但是我还是用了!
北五加皮有毒,但能强心,治疗心衰很有力,非有充分的把握不能擅自使用,所以这个药方大家一定不要照着抓药,你掌握不好量!
半夏也有毒性,但能燥湿化痰!
这两者若是共同配伍,掌控好剂量,对于心衰患者,强心消肿十分有力,起效也快!
这个方中有一个基本方:
党参、丹参、泽兰、北五加皮、半夏!
以后我还会分享其他证型的心衰患者应该如何用药,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物的配伍加减!
提醒:方子需要根据个人体质进行辨证加减,我可以为大家调方,
但是不会给通用的剂量!
我是@心内科苏主任,你可靠的医生朋友,大医之道寂寂无名的行路人!
郭维琴治疗心力衰竭经验介绍
郭维琴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原院长、心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数十载,学验俱丰,对心血管疾病尤有研究。

笔者在北京东直门医院心内科进修期间,曾有幸跟随郭老学习,受益良多。

现不惴浅陋,将其治疗心力衰竭的部分经验试作整理介绍如下,虽不免挂一漏万,亦可慨见郭老丰富临床经验之一斑。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有急性、慢性,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之分,是心内科常见的一个病理状态,也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末期表现。

中医分属心悸、喘症、水肿、积聚等范畴。

其临床表现为心悸,呼吸短促难续,咳吐稀白或粉红色泡沫痰,水肿,肿势多自下而上。

心衰日久,则爪甲、口唇青紫,伴有瘀斑,颈部有青筋暴露。

可见腹胀纳呆,右胁下常可扪及积块,固定不移,乏力肢冷,四末不温。

多数患者舌质紫暗,苔薄白或水滑。

有的或见五心烦热,口干喜冷,舌红苔少等阴虚内热之象。

严重者,则出现四肢厥逆,喘促息微,冷汗自出,脉微欲绝等亡阳危证。

郭老说,纵观心衰的脉舌症表现,可分为气虚、阳虚、阳脱及气阴两虚等证候类型。

各证型之间不是孤立不变,而是相互关联和相互转化的。

同一病人,在整个病程中,以上各型都可能出现,但无论如何,气虚血瘀、阳虚水泛却是其最主要的病机。

心气虚,心失所养而心悸不宁;心阳不足,则阴寒之邪上乘,水饮不化,水气凌心则心动悸;脾肾阳虚,痰饮上泛于肺,则喘息咳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水液不化,泛滥肌肤则水肿;心阳不足,无力鼓动血脉,便出现血脉瘀阻之象。

总之,气虚血瘀、阳虚水泛涉及心肺脾肾四脏。

气虚、阳虚为本,瘀血阻滞、水饮内停为标,故为本虚标实。

郭老认为,在治疗心衰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益气活血、温阳利水这个重要的治疗原则。

她常用的基本方是:黄芪30g,党参30g,益母草10~15g,泽兰10g,桂枝6~10g,北五加皮4~10g,制半
夏10g。

方中以党参、黄芪益气,益母草、泽兰活血利水,桂枝、北五加皮温阳利水,制半夏化痰止呕。

随症加减:咳嗽喘息不得卧者加苏子、葶苈子、桑白皮、白果等;水肿明显伴咳吐稀白痰涎者加白术、茯苓、猪苓、车前子、白芥子等健脾利水、祛痰之品;若阳虚畏寒肢冷明显者加附子、菟丝子、仙茅、补骨脂等温补肾阳;久服桂枝者加麦冬以免温燥;有阴虚表现者去桂枝,加麦冬、五味子;顽固性心衰、心脏扩大者,北五加皮用量减少;有呕吐者加竹茹、生姜;若见阳脱,可用生脉饮、四逆汤合方以益气回阳救逆,并配合相应的西药,以图转危为安。

上述补气、活血、利水之中药,与强心、利尿、扩张血管之西药有协同作用,共奏促进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液粘滞度,改善微循环,促进细胞代谢的作用,从而缩短了病程,提高了疗效。

另外,还使洋地黄中毒的发生率减少。

病案举例:杨某,男,59岁,1977年11月入院。

症见:心悸喘息不得卧,咳吐白色泡沫痰,量多,咳时伴大汗出,乏力肢冷,食欲欠佳,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苔白,脉细而代。

检查:心率106次/min,心律不齐,强弱不等,二尖瓣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两肺底闻及细小湿罗音。

双下肢水肿(++),口唇爪甲紫绀。

郭老认为,此病人是脾失健运,肾失气化,水饮内停,上泛心肺。

治宜益气活血,温阳利水,化痰定喘。

处方:党参30g,黄芪30g,泽兰10g,益母草12g,桑白皮12g,葶苈子30g,桂枝6g,猪苓15g,茯苓15g,车前子15g,远志6g,大腹皮10g,白术10g。

3剂,水煎服,日1剂。

3日后,患者咳喘减轻,能高枕卧位,痰量减少,尿量增加,下肢水肿(±),心率88次/min,律不齐,强弱不等,苔薄白,脉细而代。

原方再进3剂。

药后患者能平卧,不喘,心不慌,精神转好,食欲增进,能下地活动。

仍在原方基础上随症加减,带药出院,休息巩固治疗。

心力衰竭——郭氏心衰方(郭维琴方)
【组成】黄芪15~30g,党参15~30g,益母草10~15g,泽兰
10g,桂枝6~10g,制半夏10g,北五加皮4~10g。

【功效主治】益气活血,温阳利水。

用于心力衰竭。

【方解】郭老常说,心气虚、心阳虚是其病理基础,血脉瘀滞为其中心病环节,瘀血、痰浊、水饮乃其标实之候,由于瘀血、痰浊、水饮等实邪每在脏腑亏虚的基础上产生,可见标实乃因本虚所致,故本病为本虚标实。

在治疗心衰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益气活血、温阳利水这个重要治则。

并强调扶正固本,绝不可本末倒置,一味攻逐,以伤正气。

方中以参芪益气,益母草、泽兰活血利水,桂枝、北五加皮温阳利水,制半夏化痰止呕。

上述补气、活血、利水之中药,与强心、利尿、扩张血管之西药有协同作用,共奏促进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液黏滞度,改善微循环,促进细胞代谢的作用,从而缩短了病程,提高了疗效。

另外,还使洋地黄中毒的发生率减少。

【加减】咳嗽喘息不得卧,加紫苏子、葶苈子、桑白皮、白果等;水肿明显,伴咳吐稀白沫痰者,加白术、茯苓、猪苓、车前子、白芥子等健脾利水、祛痰之品;若阳虚明显,畏寒肢冷者,加附子、菟丝子、仙茅、补骨脂等温补肾阳;久服桂枝者麦冬以免温燥;有阴虚表现者,去桂枝加麦冬、五味子;顽固性心衰,心脏扩大者,北五加皮用量减少;有呕吐者,加用竹茹、生姜;若见阳脱,用生脉、四逆合方以益气固阳救逆,并配合相应的西药急救,以图转危为安。

【验案】杨某,男,59岁。

患者症见心悸喘息不得卧,咳吐白色泡沫痰、量多,咳时伴大汗出,乏力肢冷,食欲欠佳,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苔白,脉细代。

体检:心率106/分,心律不齐,强弱不等,二尖瓣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两肺底闻及细小湿啰音。

肝肋下1.5cm,质硬、有触痛,双下肢水肿(++),口唇爪甲发绀。

此患者因素体虚弱,复感外邪,内舍于心而致心悸;病久脾肾阳虚,脾失健运,肾失气化,水饮内停,上泛心肺而喘息不得卧,咳吐泡沫痰;水饮外溢肌肤而致水肿。

治法:益气活血、温阳利水、化痰平喘。

方药:党参、吴磁石(先下)、葶苈子(包煎)、黄芪各30g,泽兰、益母草、桑白皮各12g,桂枝6g,猪苓、茯苓、赤芍、车前子(包煎)各15g,
大腹皮、白术各10g。

水煎服,日1剂。

3天后,患者咳喘减轻,能高枕卧位,痰量减少,尿量增加,下肢水肿(+),心率88/min,律不齐,强弱不等,肝肋下可及,苔薄白,脉细代。

原方再进3剂。

药后患者能平卧,不喘,心不慌,精神较好,食欲增进,能下地活动,心率波动于86~92/min。

后患者病情稳定,带药出院,休息巩固治疗。

【方源】谭璐芸,安莉萍.谈郭维琴教授辨治心衰经验.新疆中医药,2000,18(4):51
心力衰竭——张氏心衰方(张国伦方)
【组成】黄芪、党参、丹参、益母草各30g,白术、茯苓各15g,桂枝9g。

【功效主治】益气活血,温阳利水。

用于心力衰竭。

【方解】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心气心阳虚衰、血瘀水阻病机,张国伦教授对其治疗予以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为基本治则。

以人参、黄芪、桂枝益气通阳,丹参、益母草活血化瘀,茯苓、白术健脾利水,且益母草既活血又利水,切中心衰病机。

【加减】阳虚甚者,加附片15~30g(先煎30分钟),以加强温阳散寒之力。

阴虚加玉竹、麦冬以养阴,玉竹为阴中之阳药,用之最当。

瘀甚加桃仁9g,红花6g。

慢性心律失常加麻黄9g,细辛6g。

取麻黄附子细辛汤助阳散寒之意,快速心律失常加龙骨、牡蛎各30g以镇惊安神潜阳,呼吸困难加葶苈子15~20g泻肺平喘逆,对心衰咳喘逆者尤宜。

【验案】颜某,女,63岁。

反复心慌心悸、胸闷气促,不能平卧40余年,加重1+月伴少尿、下肢水肿。

2004年2月25日就诊,心电图提示:①房颤心律;②心室率90次/分。

查体:双肺湿啰音,心律绝对不齐,二尖瓣区闻及双期杂音。

肝下界于右肋下3横指扪及。

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西医诊断:风心病并房颤(心衰Ⅲ度)。

中医症见:精神萎靡,气短喘促,动则尤甚,四肢不温,小便短少,唇甲青紫,舌淡暗、苔白滑,脉散涩细弱。

诊断:心悸。

证属心气不足,心阳虚衰,水阻血瘀。

治则:益气活血,温阳利水。

黄芪、党参、丹参、附子(先煎)、益母草各30g,白术、茯苓各15g,葶苈子20g,桂枝、桃
仁、大枣各9g,红花、炙甘草各6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有效,守方治疗4周病情明显好转,气短喘促明显减轻,能平卧,腹平软肝脾未扪及,水肿消失,心衰基本纠正而停药。

本案在基本方上加炙甘草6g,大枣9g补心气不足,全方共奏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之效。

【方源】王佳涛,王丹.张国伦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辨证经验.陕西中医,2005,26(2):146
心衰郭维琴
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是心衰的重要治则。

基本处方为:党参15~30g,黄芪15~30g,益母草10~15g,泽兰10g,丹参20g,红花10g,桂枝6~10g,北五加皮4~10g,制半夏10g。

在此方基础上,根据不同证型进行加减。

方中以党参、黄芪益气,益母草、泽兰、丹参、红花活血利水,桂枝、北五加皮温阳利水,制半夏化痰止呕。

在临床上具体可将心衰分为6个证型进行论治:
一、气虚血瘀证
心悸怔忡,胸胁作痛,腹胀痞满,咳嗽气短,劳则心悸加重,气短。

两颧暗红,口唇发绀,胁下积块,舌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沉弱或结代。

治宜益气活血,健脾利水。

处方:补阳还五汤和五苓散加减。

用药:黄芪,当归,丹参,泽兰,泽泻,茯苓,白术,桑白皮,葶苈子。

若气虚明显,气短乏力者加党参。

若水肿甚,小便量少者,加车前子,五加皮。

二、气虚阳虚证
心悸,喘息动则尤甚,脘腹冷痛,四末不温,下肢水肿,尿少。

胁下积块,触之即痛,口舌、爪甲紫暗。

苔薄白腻,舌胖,脉沉弱。

治宜益气活血,温阳利水。

以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用药:黄芪,泽兰,桑白皮,葶苈子,干姜,桂枝,苍术,白术,紫苏子,车前子,茯苓。

气虚重者,加生晒参补气。

若水肿重者,加猪苓,泽泻,五加皮。

三、水泛心肺证
心动悸,静息状态下亦可见,喘息不得卧,咳吐白色泡沫痰。

畏寒肢冷,身疲倦怠,腰以下水肿,胁下积块,触之即痛,口干不欲饮。

唇舌紫暗,爪甲至节紫暗,苔白腻水滑,脉沉无力或结代。

治宜益气活血,温阳利水,化饮定喘。

小青龙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药物: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泽兰,桑白皮,葶苈子,桂枝,白术,猪苓,茯苓,车前子,白果,白芥子。

兼有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等益气。

兼有畏寒肢冷者,加用附子温阳散寒。

若痰浊内停于肺,日久化热,而见咳嗽喘促,痰多黏稠色黄或黏稠痰难咳出者,可用麻杏石甘汤和苇茎汤加减。

四、气阴两虚证
心悸气短,劳则加重,自汗胁下肿块,下肢水肿按之不起,倦怠嗜卧。

盗汗两颧暗红,虚烦不眠,五心烦热。

舌暗红,苔少或剥脱,脉沉细结代。

治法:益气活血,育阴安神。

生脉饮合炙甘草汤加减。

药物:党参,麦冬,五味子,黄芪,泽兰,女贞子,桑白皮,葶苈子,合欢皮,远志,酸枣仁,知母。

若盗汗明显,应加浮小麦、胡黄连等滋阴敛汗。

五、气血两虚证
心悸气短,动则心悸,神疲乏力,食欲欠佳,食后腹胀,腰酸腿软,腰以下肿,胁下积块质硬。

头晕眼花,面色无华,记忆力差,不寐多梦。

舌暗淡体胖,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血安神。

方以八珍汤合五苓散加减。

药物:党参,黄芪,当归,赤芍,白芍,鸡血藤,桑白皮,葶苈子,泽兰,远志,炒枣仁,茯神木,车前子,桂枝,白术,茯苓。

兼有形寒肢冷,腹中隐痛者,加桂枝,干姜温中助阳。

血虚甚者,加熟地、阿胶、紫河车并重用黄芪益气生血。

六、阳气虚脱证
气喘吸促,呼多吸少,尿少水肿,烦躁不安,不得平卧,面色苍白或晦暗,张口抬肩,汗出如油,昏迷不醒,四肢厥逆或昏厥谵妄,舌质紫暗,苔少,脉微细欲绝或沉迟不续。

治法:回阳固脱。

方药:参附龙牡汤加减。

用药:人参,炮附子,煅龙骨,煅牡蛎,麦冬,五味子,山萸肉。

若有水肿者,加北五加皮、猪苓、茯苓等利水消肿。

若神昏不醒者,加麝香、苏合香等芳香开窍。

可以生脉注射液及西药并用以抢救生命。

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时常使用大量的利尿药,极易导致津液损伤、阴液损耗。

到晚期更易表现出阴阳俱虚、气阴不足之征,故可酌情应用养心阴、敛心气的药物。

临床观察,用补气、活血、利水之中药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提高脉压差,改善心功能使气血运行通畅,血瘀水停自除。

实际上,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之剂与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的西药有共同的协同作用,促进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提高有效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促进细胞代谢,从而缩短了病程,提高疗效。

附:秘验方介绍
自拟方
【组成】党参15g 生黄芪20g 泽兰15g 葶苈子15g 丹参20g 红花10g桂枝6~10g 北五加皮4~10g 制半夏10g
【功效】益气活血、温阳利水。

【主治】气虚血瘀、阳虚水泛之心衰。

症见心悸,喘息动则尤甚,脘腹冷痛,四末不温,下肢水肿,尿少。

口舌、爪甲紫暗。

苔薄白腻,舌胖,脉沉弱。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解】方中以党参、黄芪益气,益母草、泽兰活血利水,桂枝、葶苈子、北五加皮温阳利水,制半夏化痰止呕,丹参、红花活血化瘀。

【加减】如咳嗽喘息不得卧者,加炙麻黄、苏子、葶苈子、桑白皮、白果等;水肿明显伴咳吐稀白痰涎,加白术、茯苓、猪苓、车前子、白芥子等健脾利水、祛痰之品;若阳虚畏寒肢冷明显者,加附子、仙茅、补骨脂等温补肾阳;久服桂枝者易出现咽干口燥之象,可加麦冬以免温燥;有阴虚表现者去桂枝,加麦冬、五味子;顽固性心衰、心脏扩大者,北五加皮用量宜少;有呕吐者加竹茹、生姜;若见阳脱,可用生脉饮、四逆汤合方以益气回阳救逆,并配合相应的急救药。

【点评】在心衰的治疗中,强调应重用益气药,同时注重温阳药、活血药、利水药、理气药、养心阴敛心气药的应用。

因心主血脉,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宜重用益气药。

心气虚、心阳衰微是心衰的主要病因病机,日久可致脾肾亦虚,用温补肾阳、温
通心阳的药可化气行水。

心气虚心阳虚衰导致血行不利、血脉瘀阻,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应注重应用活血药。

心阳虚,肺脾肾亦虚,可见水液运化不利、气化不能,最终水液代谢失调出现水肿、咳喘等症,利水药的应用对于消退水肿、改善症状至关重要。

心气虚者,多有气滞血瘀、血脉瘀阻,宜应用理气药,且理气药有助于提高活血利水药的疗效。

【验案】1.患者,男,52岁。

冠心病史11年,近1年来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坐起后可缓解,自觉发作时心悸,乏力,双下肢胀,口唇发绀,时有气短,近半月来因劳累诸症加重。

现症:精神倦怠,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心悸,动则加重,乏力,双下肢胀,纳差,大便秘结,夜寐不安。

查体:血压113/83mmHg,心率80次/分,两下肺可闻及细小水泡音。

舌体胖而暗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弱。

辨证为气虚血瘀水停。

治以益气活血利水法。

处方:党参15g,生黄芪20g,泽兰15g,车前子(包煎)15g,猪茯苓15g,葶苈子(包煎)15g,桑白皮10g,丹参20g,红花10g,桃仁10g,远志10g,炒枣仁15g,郁金10g,枳壳10g,赤芍10g。

服14剂诸症平。

【按语】本患为喘症,因心病日久,心气虚,心阳衰微,致脾肾阳虚,故活动后则胸闷,心悸,气短;脾肾阳虚,脾失健运,无力腐熟水谷则纳差;水液运化不利,温煦不足则四肢发胀;心主血脉,心气虚则血脉运行不畅形成血瘀见舌质紫暗。

证属气虚血瘀水停。

方中以党参、生黄芪益气;车前子、猪茯苓、葶苈子、泽兰、桑白皮健脾泻肺利水;丹参、红花、桃仁、赤芍、郁金、枳壳活血通络;远志、炒枣仁养心安神,疗效满意。

2.李某,男,52岁,1984年11月14日入院。

1970年患“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活动”,1972年始出现“心衰”“心房纤颤”,间断服用地戈辛、利尿剂。

1981年心衰加重,每天服用地戈辛片0.25mg,但因用后恶心呕吐,致心衰加重,遂来求中医治疗。

来时心悸喘息不得卧,咳吐白色泡沫痰,量多,咳时伴大汗出,乏力肢冷,食欲欠佳,口干欲饮,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细促。

检查:心率
116次/分,心律绝对不齐,强弱不等,二尖瓣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两肺底可闻及细小湿性啰音,肝于肋下1.5cm、质中等硬、有触痛,下肢水肿(++),口唇爪甲紫绀。

超声心动图证实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以狭窄为主。

心功能测定,PEP/LVET=0.6943。

辨证分析:病因久居潮湿之地,加之劳倦过度,而患风湿痹证,复感外邪内舍于心,而致心悸,病久脾肾阳虚、脾失健运、肾失气化、水饮内停、上犯心肺、外溢肌肤而致病情加重。

治当益气活血、温阳利水、化痰定喘,处以上方加减。

服药3剂后,咳喘减轻,尿量增加。

再进3剂,已能平卧,不喘,心不慌,食欲大增。

【按语】上方用治心力衰竭,服3~5剂,心衰症状基本缓解,病情明显好转。

其主药为北五加皮,据研究,北五加皮含有强心苷,其粗苷作用与毒毛旋花子苷K相似,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的作用,但过量易致中毒。

临床应用应根据体重大小酌情用量,成人体重约50kg者,一般每剂4g,开始服2天后酌情增减。

另外,对顽固性心衰、心脏扩大,对洋地黄类药耐受量小者,北五加皮的用量亦小。

该药部分患者服后会恶心呕吐,故佐制半夏;吐甚者,可加用竹茹、生姜;咳嗽喘息不得卧者,酌加苏子、白果、麻黄等;若水肿明显、伴咳吐稀白泡沫痰者,可酌加白术、茯苓、猪苓、车前子、苏子、白芥子等,健脾利水、祛痰;若阳虚明显、畏寒肢冷者,可酌加菟丝子、仙茅、补骨脂等,温补肾阳,或酌加桂枝,佐以麦门冬;若有阴虚表现者,去附子片,加麦门冬、五味子等;若见阳脱,可用生脉、四逆合方,以益气回阳救逆。

唐蜀华: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治心衰
摘自2015-3-19中国中医药报
唐蜀华,男,1941年生,汉族,祖籍江苏常州。

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授予江苏省名中医。

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

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及医院管理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中医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在疑难杂病的治疗上有独到的见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