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版教育学第六章-教学
山香版教育学第六章-教学
第六章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教学的概念(特别重要)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
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的辩证统一.2.教学的特点:(看下)(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二、教学工作的意义(教学的意义)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具体:(1)教学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社会)(2)教学是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个体)(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本身)(教学的地位: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三、教学的一般任务(常见的简答题)(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能和创造才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记忆推荐:双基和德智体美五项基本任务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其中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是基础;发展智力是核心;发展体能是保障;思想品德是方向;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理想目标。
第二节教学过程(会出现大题)一、内涵(一)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康个性,使其形成科学世界观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三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媒体)五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媒体)、教学环境一般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最新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山香版)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
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文士(书吏)学校。
★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4、教育起源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学 第六章教学 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教学知识点总结第一节教学的意义和任务一、教学的概念: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途径。
教学是完成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二、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中心)工作。
三、教学的任务:1、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2、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
当代“教学”观变革: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的转变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移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第二节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概念:(一)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孔子的“学、思、行”思想;《学记》的“教学相长”、“藏息相辅”、“长善救失”等;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苏格拉底“产婆术”;夸美纽斯推行班级授课制;卢梭能动的儿童观和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三中心”、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论;杜威、凯洛夫、赞科夫、布鲁纳等人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二、教学过程的性质(一)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间接性;2、引导性;3、简捷性。
(二)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三)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三、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一)传授/接受模式:引起学习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技能——应用知识和技能——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情况(二)问题/探究模式明确问题——深入探究——作出结论第三节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
山香教育学_各章重点及例题(河南招教考试专用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属性与起源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来自《孟子·尽心上》。
广义的教育:社会、学校、家庭。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朱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孟禄);劳动起源说(苏联)。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受教育者:在社会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受教者和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育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3、教育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连、全民性、单一性、宗教性。
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出现教师和学校教育。
封建社会:①古代中国,夏代有学校的设置,西周出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春秋出现私学,两汉的西汉的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郡国学,郡县学),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和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和六学两馆,宋朝的六大书院,明代的八股文,考试内容四书五经。
②古代印度的教育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分为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
③古代埃及教育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的特征。
④古代希腊和罗马(奴隶社会)的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
⑤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以人为本,人文主义近代社会的教育:主要表现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学校崛起;②教育的世俗化;③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④教育法制化。
《教育学》第六章教案
第六章教学概论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研究和掌握有关教学的规律、理论和规范,对于培养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搞好现代学校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第一节教学的概述一、什么是教学(一)教学的概念任何学科都要通过概念来揭示事物的本质。
教学现象本身比较复杂,难于抓住它的实质。
对于“教学”一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古今中外的有关教育论著在使用这个词时,含义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
也就是说,教学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
这表明,只有教或者只有学的片面活动,或者只是这两项活动的简单相加而没有什么“结合”或“统一”,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学活动。
教与学事实上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
“教”是影响学的人“学”的主要条件之一,但学的人不用教也能学;而且,即使教的人在教,倘若学的人不予注意或尚未达到准备状态,教也不一定能导致学。
因此,可以把教与学看做是两个相互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领域。
学习是学习理论、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客体;教学是教学理论、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客体。
前者主要研究“怎样学”的问题;后者主要研究“怎样教”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教的人”(即教育者)不限于教师,但主要指的是教师。
“学的人”不限于学生,但主要指的是学生。
明确这一点,首先为的是防止把“教学”一词理解得太死或过于狭隘,以致把学校之外的教学现象,或者以这样那样新形式出现的教学现象,排斥于“教学”概念之外,以致封闭自己的眼界,堵塞自己的思路,从而不利于对有关教学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索。
其次,是为了分清学校内外进行的教育活动的主次关系。
教学活动一般主要是在学校这个场所之内,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
这里所要讨论的教学活动主要也是指在学校范围内,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所展开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即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教学与教育、智育的关系1.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山香教教育学重点总结教师招聘---整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概述1. 教育概念: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 教育起源3.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中诸多矛盾中,受教育与教育内容这一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4. 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原始社会教育特征:①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②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和物等机型、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③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二)古代社会①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
②古代中国夏代已经有了学校的设置(主要有两类“序”“校”)。
西周的教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隋唐时期: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③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人分为四个等级最高的是婆罗门即僧侣。
婆罗门以家庭教育为主。
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书吏)学校。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一大特征。
④古代希腊、罗马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史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雅典教育目的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斯巴达教育目的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
⑤中世纪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良好总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⑥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表现:⑴在教育目标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
教育学 第六章 教学 (4、5、6节)
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一、教学组织形式(二)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1.班级授课制的概念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3.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
(2)按课教学。
“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3)按时授课。
把每一“课”规定在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个单位时间称为“课时”,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5.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不足(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学生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④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⑤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班级授课制的不足①不利于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班级部分学生,难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
②不利于理论联系实践,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③不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被放大,学生的地位被边缘化。
④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⑤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6.班级授课制的改革趋势(六)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当前,在国内外的教学改革中,人们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突出了以下几个重点: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让教学组织形式尽可能的适合更多学生,让教学活动适合全体学生。
2.增加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环节,在班级授课过程中,选择练习、实验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外增加综合实践活动。
3、在班级授课过程中,坚持教师主动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原则,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山香版)教材重点笔记——1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
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稷下学宫.……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4、教育起源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填空……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
最新版山香教育教学理论提纲讲义及重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广义的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更狭义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即“德育”。
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
2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2)历史性:不同时期有其不同历史形态、特征(3)继承性:前后相继(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5)独立性:独立于政治经济(6)生产性:(7)民族性:国与国之间的,地域之间的不同(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二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二)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积极)与负向(消极)功能(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三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说中国的朱熹:教育目的就是体现神或者天的意志。
(二)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和英-沛·西能。
认为教育是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它是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他的提出标志在教育起源问题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有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和动物之间质的差别。
(三)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
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同意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山香版)教材重点笔记——1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文士(书吏)学校。
★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4、教育起源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山香教育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与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二教育的功能三教育的起源13四教育的历史发展第二节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19二教育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三教育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34一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三教育与科学技术四教育与文化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六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目的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三节教育制度第四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第二节学生第三节师生关系第五章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课程目标第三节课程内容第四节课程结构第五节课程管理第六节课程设计与实施第七节课程评价第八节课程资源第六章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第二节教学过程第三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第五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第六节教学模式第七节教学评价第七章德育第一节德育概述第二节德育内容第三节德育过程第四节德育原则第五节德育模式第六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第二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第三节班主任工作概述第九章课外、校外教育第一节课外、校外教育概述第二节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第三节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与要求第四节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第十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第一节教育研究概述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第三节教育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第二节心理的实质第三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认知与发展教育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第二节记忆第三节表象与想象第四节言语与思维第五节注意第三章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第一节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第二节意志与教育第四章个性发展与教育第一节需要、动机与兴趣第二节能力第三节人格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原则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学生的个别差异第三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概述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派学习理论第四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五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四章学习心理第一节学习动机第二节学习策略第三节学习迁移第四节知识的学习第五节技能的形成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七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五章教学心理第一节教学设计第二节课堂管理第六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第二节学生心理辅导第三节教师职业心理第六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特点及价值蕴含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概述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范畴及规范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第三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第七部分教育教学技能第一章教学设计技能第一节教学目标的设计技能第二节教案的设计技能第二章课堂教学技能第一节课堂导入第二节课堂提问第三节课堂对话第四节教学反馈和强化技能第五节结课技能第三章教学语言表达第一节教学口语表达第二节教态语言表达。
(山香教育)山香教育学试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选1.由于教育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想方设法地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和水平发展,才能保障()的有效进行。
A.社会活动B.教育活动C.生产活动D.集体活动2.在教育整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是()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自我教育3.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A.生产活动B.精神活动C.社会活动D.精神运动4.教育从本质上是()活动。
A.认识B.实践C.交往D.学习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学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6.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A.目的B.内容C.方法D.功能7.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8.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古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9.历史上著名的“文翁兴学”,所兴之学属于()A.官学B.私学C.书院D.私塾10.雅典人提出“和谐发展的人”,主要是指下列哪些方面和谐发展的人()A.德、智、体、美B.体、智、德、美C.智、德、体、美D.体、德、智、美11.教育与劳动从分离到结合是在()时期。
A.奴隶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2.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A.个性化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C.个别化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13.孔子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体现了()A.教育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B.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C.教育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D.教育公平14.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自然形态的教育B.自我教育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1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相隔离。
教育学 第六章 教学 (1、2、3节)
第六章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形成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有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教学的三个特点:(1)教学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组成,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2)教学以学生的认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目的。
(3)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教师要尽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二、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形成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教学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在传承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主要地位,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一)教学是传承人类文化,传递社会经验,延续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发展的最有效形式。
通过教学可以将人类积累的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社会经验转化为学生的个人精神财富,将人类的文化精华刻画在年轻一代身上,促进社会发展,延续人类文明。
(二)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学既传授给学生科技文化知识,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优秀的心理品质,形成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健康全面发展。
(三)教学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开发学生的潜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进行个性发展。
教学工作任务艰巨,教学工作意义重大,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应该在教学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我,努力学习,踏实工作,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培养人的目标。
山香教师招聘教育学整理总结(完整版)
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新增考点教育的基本形式:横向上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和自然形态的教育。
社会教育:校外儿童教育机构和校外成人文化教育机构。
自然形态的教育: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教育平等是人类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类价值的基本尺度,也是衡量社会公正程度的基本标准。
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含义包括四个重点:(1)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地发展;(2)教育权利平等;(3)教育机会均等;(4)差别性对待原则。
教育平等的理论:(1)古代朴素的教育平等观点。
如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2)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
如夸美纽斯的“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类”等。
(3)民主主义学派的观点。
强调“个人自由”是人类的最高理念,而教育平等是实现个人自由与社会民主的基本途径。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中《大学》)韩愈《师说》中的师道:(1)由“人非生而知之者”出发,肯定“学者必有师”。
(2)“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任务。
“传道”是儒家的仁义之道。
“授业”是儒家的“六艺经传”。
“解惑”是解决学“道”与“业”过程中的疑问。
(3)以“道”为求师的标准,主张学无常师。
(4)提倡“相师”,确立民主性的师生关系。
2.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孟子·尽心上》广义指增进人民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学(第六章)PPT课件
15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检查和巩固知识
16
第三节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指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 求,与教学基本规律相一致,是教学基本规律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的细化。
2
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 有行为方式,包括主要行为(呈示、对话、 辅导等)和辅助行为(激发动机、教师期望、 课堂交流、课堂管理等)两大类。
3
教学与智育的区别
教学与智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智育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 知识,并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来 进行的。
智育目标的全面实现,除了借助教学,还需 要通过通过课外活动等其他方式。
7
基础知识指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 应的概念、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统,是组成一 门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反映了科学文化发 展的现代水平。
基本技能指各门学科中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 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的最主要、最常用的能 力,如语文的阅读、写作,数学的运算,物 理和化学的实验技能等。
8
智力是指个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 力系统。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 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人的智力是遗 传、环境和教育,以及个人努力三者相互作用的 结果。
10
(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双边共同交往、共享经验的活动。 教学是师生间知情意行诸方面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两种不可取代的行为。 课堂教学应呈现出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 的多元的、变动的态势,呈现出可变动的、师生 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
教育学第六章教学
第六章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概念: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P4261.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创造者和主题,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二、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自学的关系P104三、教学的本质和特点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交往和实践活动。
这是教学的本质。
特点如下: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目的;2.……由教与学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教学具有多种姿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四、教学的作用和意义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发展的有效手段;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环节;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教学的地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五、基本任务(主要目的)……简答题1.(首要任务)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5.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Ps:1.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类型包括:课堂教学活动&课外教学活动。
2.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是教学活动的两大基本任务,试分析两者关系:a.概念不同,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
山香_教育学
山香教育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概述一、填空题1.教育的起源有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三种说法,代表人物分别是托儿诺与沛西·能、孟禄、前苏联教育学家。
其中劳动起源说又叫教育的社会起源说,与马克思主义观点相符。
2.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
3.教育形态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可分为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从教育系统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可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与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4.古代社会的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特征为教育的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等。
5.早在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6.西周时形成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
六艺由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组成。
7.宋元明清教学的基本教材与考试依据是“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和《诗》、《书》、《礼》、《易》、《春秋》。
8.古代印度的教育被控制在佛教和婆罗门教手中。
9.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也叫书吏学校。
10.古代希腊与罗马贵族子弟聘请家庭教师,较低阶级弟子才进私立学校。
11.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12.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13.以“教育的终身化”和“教育的多元化”为教育特征的是现代社会。
二、名词解释1.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组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
山香教师编简答—教育学完整版
山香教师编简答—教育学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1)本质属性是育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是: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继承性 4)阶级性5)长期性6)相对独立7)生产性8)民族性二、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三、近代社会教育的表现(公立十一)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四、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国际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终身性五、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各国全民多现身)教育的民主化。
(1)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2)师生关系的民主化(3)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4)追求教育的自由化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六、教育学的研究价值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七、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有助于教师塑造专业精神。
山香名词解释(全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教育功能: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4、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也成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教育通过对人的培养进而影响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5、正向功能: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功能: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由于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不正确,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教育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6、显性功能: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
隐性功能: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
7、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在运动发展中的表现形式,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事实:是对现实教育活动物质方面的概括,是可以观察和统计的,教育问题以一定的教育事实为基础。
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8、产婆术:苏格拉底在向人传授知识时不是强制别人接受,而是发明和使用了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一、教学得概念(特别重要)教学就是在一定教育U得得规范下,教师得教与学生得学共同组成得传递与掌握社会经验得双边活动。
1、教学就是教与学两方面得辩证统一。
2、教学得特点:(瞧下)(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得人为根本目得;(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教学就是师生双方得共同活动;(3)学生得认识活动就是教学中得重要组成部分;(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就是共性与多样性得统一。
二、教学工作得意义(教学得意义)教学就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U得得基本途径。
具体:(1)教学就是促进社会发展得有力手段。
(社会)(2)教学就是就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得重要环节(个体)(3)教学就是学校教育得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本身)(教学得地位: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得原则)三、教学得一般任务(常见得简答题)(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得智能与创造才能,特别就是培养学生得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得审美悄趣与审美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得道德品质与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得世界观。
记忆推荐:双基与德智体美五项基木任务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其中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木技能就是基础;发展智力就是核心;发展体能就是保障;思想品德就是方向;良好得个性心理品质就是理想目标。
第二节教学过程(会出现大0)一、内涵(一)教学过程得概念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得要求与学生身心发展得特点,通过有目得、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得科学文化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得智力与体力,培养学生得良好品德与健康个性,使其形成科学世界观得过程。
(二)教学过程得构成要素三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媒体)五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媒体)、教学环境一般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就是构成教学过程得基本要素。
二、教学过程得本质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特殊得认识活动。
(一)教学过程主要就是一种认识过程。
过程得主耍矛盾就是学生与其所学得知识之间得矛盾(教师提出得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得需要、实际水平之间得矛盾)(二)教学过程就是一种特殊得认识过程(1)认识对象得间接性与概括性;(2)认识方式得简捷性与髙效性;(3)认识得交往性与实践性;(4)认识得教育性与发展性;(5)教师得引导性、指导性、传授性(有领导得认识)(三)教学过程以认识活动为基础,就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得过程教学过程不等于发展过程■它就是实现发展得途径与手段。
三、历史上对教学过程得各种理解当代国外教学过程理论主要有:(二级)信息加工理论加涅布鲁纳结构教学理论赞科夫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斯金纳程序教学论。
重要得一级:(1)孔子:“学一思一行"(或“学一思一习一行")最早得教学过程;(2)儒家思孟学派(《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得学习过程;(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得基础之上;(4)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得形成。
(后山其学生发展为五个阶段"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5)美国杜威:思维五步说(五步探究教学法)(6)20世纪40年代,苏联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就是一种认识过程。
(7)20世纪50年代,学者们强调师生交往、认识结构得构建等四、教学过程得基本规律(一)间接性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二)双边性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三)发展性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四)教育性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1、以间接经验为主就是教学活动得主要特点;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耍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得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经验主义与书本主义(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1、充分发挥教师得主导作用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得能动性3、教师得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得辨证统一关系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得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以赫尔巴特为代表得“教师中心”与以杜威为代表得“学生中心”(三)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1、知识与智力就是两个不同得概念2、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就是相互统一与相互促进得(联系)(1)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之中(2)知识就是发展智力得基础。
(3)发展智力就是掌握知识得重要条件。
3、要就是知识得掌握真正促进智力得发展就是有条件得(1)从传授知识得内容上瞧,传授给学生得知识应就是规律性得知识(2)从传授知识得量來瞧,一定时间范围内所学知识得量耍适当,不能过多;(3)采用启发式教学;(4)培养学生良好得个性,重视学生得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4、贯彻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得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形势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1)形式教育论;形成于!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
代表人物:英国得洛克、瑞士得袈斯泰洛齐。
认为教学得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得智力,至于学科内容实用意义无关紧要。
(2)实质教育论:形成于18世纪,兴盛r 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代表人物:德国得赫尔巴特、英国得斯宾塞。
认为教学得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有用得知识,至于学生得智力无需进行特别得培养与训练(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瞧下就好)1、知识就是思想品德形成得基础:2、思想品徳得提高为学生积极得学习知识提供动力3、贯彻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得规律时,必须注意得问题在教学中耍防止两种倾向:(1)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会使思想品徳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仅不利于学生品徳得提高,而11还影响系统知识得教学。
(2)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徳教育。
五、教学过程得结构(非常重要得简答题)教学过程得基本阶段。
(一)激发学习动机;(二)领会知识;(三)巩固知识;(四)运用知识;(五)检查知识记忆推荐:激领巩运查(二)领会知识就是教学过程得中心环节。
包括使学生感知与理解教材。
理解得U 得在于形成概念、原理,真正认识事物得本质与规律。
第三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一、教学原则(一)概念教学原则就是根据一定得教学目得与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得指导教学工作得基木准则。
区别:教学规律教学原则(二)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得教学原则(8条)1、思想性(教育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得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启发性原则;3、直观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量力性原则1、思想性(教育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得原则;(1)基本涵义该原则就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了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与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体现了教学得教育性规律体现了我国教育得根本方向。
(2贯彻此原则得要求①教师要保证教学得科学性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得特点进行思想品徳教育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得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教师要不断提高fi己得业务能力与思想水平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⑴涵义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得结合中來理解与掌握知识,引导她们运用新获得得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她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
这一原则就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得教学规律在教学中得体现。
(2)贯彻此原则得要求①重视书本知识得教学,在传授知识得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引导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得能力③加强教学得实践性环节,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得能力④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得关系⑤补充必要得乡土教材3、直观性原则(1)基本涵义该原则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得多种感官与己有得经验,通过各种形式得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得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得拿握知识。
这一原则得提出就是由学生得年龄特征所决定得。
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说:应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得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瞧瞧、挾模、听听、闻闻等。
(2)直观手段得种类三大类: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3)贯彻此原则得要求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与教学手段②将直观教具得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來③重视运用言语直观4、启发性原则(1)基本内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耍调动学生得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她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得学习•口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0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得。
(2)贯彻此原则得要求①加强学习得目得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得主动性②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得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得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5、循序渐进原则(西方称系统性原则)⑴涵义就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得内在逻辑与学生得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得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得发展。
(2)贯彻此原则得要求①教师得教学耍有系统性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难点③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④按照学生得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得进行教学。
6、巩固性原则⑴酒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得基础上牢固得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在需要得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得利用。
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夸美纽斯提出"教与学得巩固性原则”;乌申斯基"复习就是学习之母”。
(2)贯彻此原则得要求①在教学得全过程中加强知识得巩固②纽织好学生得复习工作,教会学生记忆得方法③通过扩充、改组与运用知识得过程來巩固知识。
7s因材施教⑴涵义教师在教学中,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得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 根据学生得个别差异,有得放矢得进行有差别得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 获得最佳发展。
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美国加徳纳“多元智能理论”有力得说明了应当针对学生得个性特征进行因材施教。
(2)贯彻此原则得要求①坚持课程计划与学科课程标准得统一要求②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③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得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得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
8.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发展性原则)⑴涵义指教学得内容、方法.分量与进度要适合学生得身心发展•使她们能够接受,但乂要有一定得难度,需要她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得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