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的价格预期与消费行为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

消费者⾏为学复习资料消费者⾏为学重点第⼀章导论1、消费者:(⼴义):购买、使⽤各种产品与服务得个⼈或组织。

(狭义):购买、使⽤各种消费品或服务得个⼈与住户。

2、消费者⾏为:就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得各种⾏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动得决策过程。

(课堂笔记补充: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得定义:消费者⾏为就是感知、认知⾏为以及环境因素得动态过程,就是⼈类履⾏⽣活中交易职能得⾏为基础。

)3、试述消费者⾏为研究得意义:⼀、消费者⾏为研究就是营销决策与制定营销策略得基础;⼆、为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三、有助于消费者⾃⾝做出更明智得购买决策;四、提供关于消费者⾏为得知识与信息4、消费者决策过程包括哪⼏个阶段:问题认识、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为5、影响消费者⾏为得个体与⼼理因素有哪些:消费者资源;需要与动机;消费者知觉;学习与记忆;消费者态度;个性、⾃我概念与⽣活⽅式。

6、影响消费者⾏为得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情境;消费者保护政策与法律。

7、消费者⾏为研究经历了哪⼏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特点?(1)萌芽时期(1930年以前)重点研究产品销售,⽽⾮消费者得需求,局限于理论阐述,未⼴泛⽤于营销活动,未引起普遍重视。

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社会学家凡勃伦《有闲阶级论》(1899)提出了炫耀性消费及其社会涵义。

1901年12⽉⼼理学家斯科特(W、D、Scott)在美西北⼤学作报告时指出,⼼理学可以在销售与⼴告中发挥重要作⽤。

科普兰(M、T、Copeland)于1923年提出将消费物品分为便利品、选购品与专门品得分类⽅法部分建⽴在对三个⽅⾯得消费者⾏为得分析之上。

(2)应⽤时期(1930-1960年)消费者⾏为动机研究、消费者品牌忠诚研究1、环境 20世纪30年代得经济⼤危机、第⼆次世界⼤战2、20世纪40-50年代消费者⾏为动机得研究* 1950年,梅森海尔(Mason Haire)主持速溶咖啡得研究*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关于动机研究成果*美学者盖斯特(L、Cuest)与布朗(George H、Brown)于50年代初开始研究消费者对品牌得忠诚问题,以便找到促使消费者重复选择某⼀品牌得有效途径。

消费者行为学 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 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1、消费者广义消费者:指购置、使用各种产品与效劳的个人或组织。

狭义消费者:指购置、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效劳的个人与住户。

一般而言,消费者行为学所理解的“消费者〞是指狭义而言。

(还包括参与消费者购置过程和使用过程的所有人)2、消费者行为定义: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效劳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特点:〔1〕消费者行为既富有多样性,又很复杂〔2〕消费者行为富有共性〔3〕消费者行为具有引导性影响因素:〔1〕消费者决策过程〔2〕在因素〔3〕营销因素〔4〕外在因素3、消费者角色建议者:首先提出或有意购置*一产品或效劳的人。

影响者:器看法或建议对最终购置决策具有一定影响的人。

决策者:在是否买、为何买、如何买、哪里买等方面作出局部或全部决定的人。

购置者:实际购置产品或效劳的人。

使用者:实际消费或使用产品、效劳的人。

4、影响消费者决策过程的因素〔具体见书17—20〕过程:〔1〕认知需求〔2〕收集信息〔3〕评价与选择〔4〕购置决策〔5〕购后评价5、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1〕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根底〔2〕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3〕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置决策〔4〕提供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知识和信息6、现代消费者行为产生和开展一、萌芽时期〔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最早从事这项研究的是美国社会学家凡勃伦。

他在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中提出了广义的消费概念;1901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W.D.斯科特首次提出,要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广告宣传,同时期,美国明尼达大学心理学家H.盖尔出版了“广告心理学“。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出版了“社会心理学“,着重分析了个人和群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心理与行为,开辟了群体消费心理的新研究领域;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的“心理学与经济生活“问世,阐述了广告和橱窗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1920--1930年间,丹尼尔·斯塔奇出版了“斯塔奇广告回忆指南“和“广告学原理“,着重论述消费心理学在广告中的运用。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经济生活(二)价格与消费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经济生活(二)价格与消费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经济生活(二)价格与消费主编:贾海琴老师一、价格:1、价格的定义:价格(Price)在现代社会日常应用中,价格一般指进行交易时,买房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或付款。

经济学角度来说,价格泛指买卖双方就买卖商品订立的兑换比率。

例如:假如买卖过程中,一个单位商品甲可以换的两个单位的商品乙,所以一个单位商品甲的价格为两个单位的商品乙,反之,一个单位的商品乙价格为半个单位的商品甲。

现代社会,主要是以货币为主的交易,所以所有的商品以货币来制定。

2、价格的职能:(1)、标度职能:即价格所具有的表现商品价值量的度量标记。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时间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尺度,而货币是商品内在价值尺度的外部表现形式。

货币的价值尺度的作用是借助价格来实现的,价格承担了表现社会劳动耗费的职能,成为从观念上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货币标记。

(2)、调节职能:即价格所具有的调整经济关系、调节经济活动的功能。

由于商品的价格和价值经常存在不相一致的情况,价格的每一次变动都会引起交换双方利益关系的转换,因而使价格成为有效的经济调节手段和经济杠杆。

(3)、信息职能:即价格变动可以向人们传递市场信息,反映供求关系变化状况,引导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

价格的信息职能,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形成的,是市场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影响价格的因素: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市场上供求关系的改变来实现的。

(1)、间接原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

(2)、直接原因:供求关系。

卖方市场:卖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升,物以稀为贵;买房市场:买房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货多不值钱。

(3)、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在价值的上下来回波动。

4、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1)、变动规律: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

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名词解释1.感觉:感觉是人的大脑对直接作用于其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2.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3.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阈限因感觉类型不同而不同,也因人而异。

4.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感觉到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刺激变动量。

5.学习: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6.经典性条件理论(1)含义:当一种能够引起反应的刺激(即无条件刺激,简称UCS)与一种自身不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即条件刺激,简称CS)重复地同时出现一定次数后,条件刺激单独出现时也能引起相同反应的一现象。

(2)形成:巴甫洛夫实验(3)在营销中应用:A.建立联想或联系: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替换产生事物的相互联系。

B.避免消退:坚持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之间的联系来强化。

创造消退:禁烟广告——切断香烟与吸烟所带来的愉悦感之间的联系而获得成功。

C.自然恢复,已经消退了的条件反射,经过一段时间休息之后,当条件刺激再次出现时,条件反射会重新恢复。

D.刺激泛化E.刺激辨别(分化)7.操作性条件理论(1)含义: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因为被强化而发生的反应。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中,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

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就增加,从而使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

(2)形成:斯金纳实验(3)在营销中应用:A.通过强化引导消费者的行为,正强化(强化物可以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负强化(强化物可以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惩罚(强化物可以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惩罚)B.通过塑形引导消费者的行为 C.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更适合高介入度的购买情境。

如火车站附近和小区附近的店铺。

8.文化价值观: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关于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正确的以及人们应追求一个什么最终状态的共同信念。

2023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专题一货币价格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客观题轻松满分

2023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专题一货币价格与居民消费第一课时客观题轻松满分

过关微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居民消费
高考二轮总复习 • 政治
返回导航
3.(2020·全国卷Ⅱ)一双限量版运动鞋,官网标价千余元,线上倒
手几次价格就能翻到几万;有人甚至声称自己靠炒鞋月入十几万……一
段时间以来,炒鞋不断升温,引发媒体关注,并纷纷提示风险。炒鞋行
为存在风险的原因在商品交换 ②鞋的价格远远高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过关微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居民消费
高考二轮总复习 • 政治
返回导航
【解析】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保障自然生态系统 休养生息为基础,增值自然资本,厚植生态产品价值,这说明生态产品 有使用价值,其利用要合理有效,①正确;生态产品有商品属性,其价 值能否实现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价值必然会实现”说法过于绝对化, ②排除;“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生态产品价 值有效转化”意味着生态产品有价值,价值实现要通过市场途径,③正 确;生态产品的价值来源于人类劳动,④错误。
于鞋的价值,背离了价值规律 ③借助网络交易平台炒鞋,货币难以充
当流通媒介 ④资本追逐不断推高价格,鞋的价值越来越难以实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过关微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居民消费
高考二轮总复习 • 政治
返回导航
【解析】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商品的价格围 绕价值上下波动,鞋的价格远远高于价值,显然背离了价值规律,②正 确;炒鞋行为的背后是资本在追逐利益,因此,资本追逐不断推高价 格,几次倒手身价翻了好几番,会最终导致鞋很难卖出去,其价值越来 越难以实现。鞋卖不出去,摔坏的就是鞋的持有者,因此会存在一定的 风险,④正确;炒鞋过程中的鞋依然是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体,交易过程仍然是商品交换,①说法错误;借助网络交易平台炒鞋, 货币仍然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依然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说法 错误。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1.3生活消费与经济发展课件【优质ppt版本】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一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1.3生活消费与经济发展课件【优质ppt版本】

(2)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 答题要素:消费的作用+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生产目 的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 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扩大消费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④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 活需要。
解析:“团购,指认识或不认识的消费者联合起来,加大与商 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价格的一种购物方式”说明人们的消费 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故 D 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C 不 符合题意,均排除。
答案:D
猜想 3 结合“供给侧改革”,考查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4.“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 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供 给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 ) A.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 D.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3 盲点清除 1.要反对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消费;要避免贷款消费。 () (2016·江苏卷,7AB)
提示:× 标新立异的消费并非都不可取,我们要辩证地看待, 而不应全盘否定;贷款消费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是可以的,也不应 一概否定。
2.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导致居民消费以享受型 为主。( )
(2)①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增收能力,进而提高农 民的消费能力。②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民消费 预期。
答题模板 2 有关“提高消费水平”的命题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第一讲1.什么是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与心理因素包括哪些(1)需要与动机(2)知觉(3)学习与记忆(4)信念与态度(5)个性(6)自我概念和生活方式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环境因素包括哪些(1)文化(2)社会阶层(3)社会群体(4)家庭(5)情境因素(6)营销因素4.消费者决策过程(1)认知与信息搜集(2)评价与购买(3)购后行为5.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类型(1)定性研究包括深入访谈、集中小组、隐喻分析、拼图研究以及投影法。

这些方法经过高度训练的访谈-分析,往往带有主观性。

因为样本很小,所以研究结果不能推广到更大的人群。

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关于促销活动与产品的新观点,而这些内容的具体方面可以通过更广泛的研究来测试。

(2)定量研究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和观察法。

这种方法被看做实证性的,主要用于预测消费者行为。

研究的结果是描述性的,如果数据收集是随机的,结果可推广到更大的人群。

(3)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利用定性研究结果来发现新的创意或开发宣传战略,利用定量研究的结果来预测消费者对各种宣传的反应。

6.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具体方法(1)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况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直接观察被研究者的外部表现,了解其心理活动,进而分析其心理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产生,从而对它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有两种形式: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3)调查法调查法是从大量消费者中系统收集信息的方法。

调查可以采用邮寄问卷、电话访问和人员访问等方式。

(4)访谈法访谈法是指调查者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有目的的谈话、询问,以了解消费者对所调查内容的态度倾向、人格特征等的方法。

访谈法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两种。

(5)投影法是指向消费者提供一些含义模糊的材料,通过这些材料激发出消费者潜意识中的感情和态度。

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选择题、名词解释。

1、稀缺性:指相对于⼈的⽆穷⽆尽的欲望⽽⾔,“经济物品”以及⽣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充分的或者说不⾜的。

稀缺规律——经济学的出发点2、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当把⼀定经济资源⽤于⽣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些产品⽣产上的最⼤收益就是这种产品⽣产的机会成本。

经济活动⾏为决策通常选择机会成本最⼩的⽅案。

3、⽣产可能性边界: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产量的组合的轨迹,⼜叫⽣产可能性曲线。

⽣产可能性曲线图涉及2个问题:经济资源是否充分利⽤?经济资源是否合理配置?——经济资源配置和利⽤的⽅式即经济体制问题4、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为以及经济变量如何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

5、理性⼈假定: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理智的,⾏为有规律可循。

–利益最⼤化,既定⽬标最优化。

–包括经济活动的所有参与者,也包括政府。

即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所指的“经济⼈”6、需求规律(Law of Demand):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曲线⼀般表现为——斜率为负,向右下⽅倾斜。

7、需求的收⼊弹性答:是指⼀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与收⼊变动的百分⽐之⽐。

8、需求的交叉弹性答:是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简称,指⼀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与另⼀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之⽐。

9、效⽤: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程度,并且这种满⾜程度纯粹是⼀种消费者主观⼼理感觉。

10、边际效⽤递减规律:对于同⼀种商品来说,消费者所消费或拥有的数量越多,他对于该商品的欲望的迫切程度就越低。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知识点(附答案)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知识点(附答案)

消费者⾏为学复习知识点(附答案)第1章1、概念:消费者、消费者的三种状态、消费者⾏为消费者:进⾏消费的主体,即是指商品或劳务的需求者、购买者和使⽤者。

消费者的三种状态:可分为现实消费者\潜在消费者\永不消费者。

消费者⾏为: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评价和处置商品的⼀系列活动中所产⽣的内在⼼理活动过程和外在⾏为过程的总和。

消费:2、消费者⾏为学发展经历了哪⼏个过程?每个过程有何特点?⼀)萌芽阶段(1930年以前)1899年凡勃伦出版《有闲阶级论》斯科特第⼀次提出消费⼼理学的问题。

1903年,出版了《⼴告论》盖尔出版了《⼴告⼼理学》闵斯特伯格出版了《⼯业⼼理学》重点研究产品销售,⽽⾮消费者的需求局限于理论阐述,未⼴泛⽤于营销活动,未引起普遍重视⼆)应⽤阶段(1930—1960)1960年,美国⼼理学会成⽴了消费者⼼理学分科学会,⼀般认为,这⼀学会的成⽴标志着消费⼼理学作为⼀门独⽴的学科从此诞⽣。

消费者⾏为动机研究(Haire速溶咖啡案例)消费者品牌忠诚研究(三)变⾰与发展阶段(1960—)消费者满意研究、发展商标资产的研究、建⽴长期顾客关系的研究、跨⽂化消费研究1.研究⾓度趋向多元化2.研究范围更具⼴泛性3.研究⽅法更加多样化4.研究地域更加普遍化第2章1、概念:投射法它是通过⼀些⽆结构性的,或经过经⼼设计的测验,引出被试者的反应,从中考察被试者所投射的⼈格⼼理特征的⼼理测验⽅法,主要⽤于探究消费者内⼼深处的真实想法,真实动机。

投射法具体⽅法有:·⾓⾊扮演法·罗夏墨渍测验·词组联想·句⼦或故事完成法·主题统觉法·第三⼈称法2、消费者⾏为有哪些研究⽅法?其适⽤范围跟优缺点⼀、调查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直接观察法、⾏为记录法三、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然实验法四、投射法五、案例研究法1、概念: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的适应性、知觉风险、⼼理定势感觉性:是指反映刺激物的感觉能⼒,感受性⽤感觉阈限来度量。

202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 第二课时 主观题对价格和消费问题的考查学案

202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一 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 第二课时 主观题对价格和消费问题的考查学案

第二课时主观题对价格和消费问题的考查一、主观题对价格变动及其影响的考查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价格形成的原因。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实行××价格政策的合理性。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价格上涨或下降是如何影响相关行业的生产和居民生活的。

(2018·全国Ⅰ)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内掀起了马拉松热。

2011年中国马拉松赛事仅有22场,2017年增长到1 100场。

据预测,2020年中国马拉松赛事将达1 900场。

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数多、涉及领域广。

2017年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次超过500万,覆盖全国234个城市,赛事带动安保、保健、住宿、餐馆、旅行、体育文化等服务业的发展。

据测算,2017年全国马拉松主办方的直接营业收入超过270亿元,主办城市的间接收入超过1 350亿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

[解题思路]获取和解读信息设问信息①结合材料。

②运用经济知识。

③分析近年来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

④原因类题目获取和解读信息材料信息①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内掀起了马拉松热。

②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数多、涉及领域广。

③赛事带动安保、保健、住宿、餐饮、旅行、体育文化等服务业的发展。

④马拉松主办方的直接营业收入、主办城市的间接收入高调动和运用知识(1)影响消费的因素(2)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描述和阐释事物结合材料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准确描述近年来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论证和探究问题要注意多角度分析近年来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首先,从消费者方面看,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

其次,从生产者方面看,马拉松赛事商业价值大,刺激赛事的供给;“赛事带动安保、保健、住宿、餐饮、旅行、体育文化等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发展又进一步促进赛事。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复习.
1
2015-2016 下 期末复习
第三步 发展产品定位 根据目标消费者的生活方式选择欲求的形象 第四步 营销组合决策 1.产品 2.价格 3.分销 4.促销 流行时尚的营销应用 1.流行初发期 (1)充分发挥新闻的权威作用。 (2)综合性广告宣传。 2、流行发展期 (1)从产品的设计到产品的包装突出“新”字 (2)以高价进入市场 (3)短渠道、宽渠道策略 3.流行盛行期 (1)加强广告宣传 (2)提高产品质量 (3)加强市场预测 4.流行衰减期 1、采取降价销售等策略,抓紧时机处理剩余产品; 2、调整生产,试销新产品,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从消费者卷入角度分析消费者决策的类型 “消费者卷入(involvement)” 指消费者主观上感受到的客观商品、商品消费过程以及消费环境等与自我的相关性, 也称为消费者介入。
消费者满意 概念: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水平与实际感知水平之间的主观比较,它反映产品和服务在多大程度上满足顾客的 需要与欲望 消费者满意的结果:正面口传、增加使用、重复购买、品牌忠诚
4
2015-2016 下 期末复习
个性和自我概念如何影响消费行为 个性: 1.消费者个性的差异性决定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 2.消费者个性的稳定性决定消费者需求的稳定性。 3.消费者个性的可塑性决定消费者需求的可诱导性。 4.消费者个性的独特性决定消费者需求的发展性。 自我概念 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不仅仅以质量优劣、价格高低、实用性能强弱为依据,而且把商品的品牌个性是否符合自我 概念作为重要的选择标准,即判断商品是否有助于“使我成为想象或期望的那样的人”,以及“我希望他人如何看 待我”。如果能从商品中找到与自我印象或评价一致之处,消费者就会倾向于购买该商品。
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和自我概念 自己瞎诌吧!!!!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知识点整理版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知识点整理版

考试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消费者的冲动性购买行为:冲动购物是一种与计划购物相对的购物方式。

冲动购物主要的核心应表达缺乏意志力的购买行为,一般有两种形式:①缺乏意志力的冲动性。

②强迫的冲动性。

参与:指人们意识到某个事物或行为与其自身相关的重要结果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激发状态。

2、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在一定购买动机的支配下,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供选择的购买方案中进行分析、评价、选择及表达购后感想的活动过程。

3、促销组合:就是把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直复营销等各种不同的促销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起来并加以综合运用,以达到特定的促销目标。

4、晕轮效应:也成光环效应或印象扩散效应,是指人们在管擦事物时,由于事物所具有的某些特征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使他们产生了清晰、明显的知觉,由此掩盖了对该事物其他特征的知觉,从而产生了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

5、公共关系:又称为公共关系,它是指企业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和支持,以达到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商品销售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促销活动。

6消费品:是指用来满足消费者个人需求的产品。

通常可分为4类:便利品、选购品、特殊品和非寻求品。

7、消费者:是指购买与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人,即指各种消费品的需求者、购买者和使用者。

消费者购买行为由三部分组成:最终目标、可供选择的方案和环境约束。

8、消费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的经济发展状况与运行要求所制定的旨在促使消费机制正常运行,保证社会消费活动顺利进行的各项方针、制度、规定以及具体措施的总和。

9、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地和大规模地上升的现象。

10、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中,通过学习获得的、用以指导消费者行为的信念、习惯以及价值观等的总和。

文化的特点:1、习得性:2、民族性:3、发展性:4、稳定性:5、交流性:11、象征:是由使用它的人赋予其价值和意义,是人类加在物质或事件之上的,它产生于并取决于使用它的人类。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复习题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复习题

消费者行为学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1.什么是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的特点?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个人、住户)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和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消费者行为具有多样性、共性和可诱导性的特点。

2.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1)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2)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3)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4)提供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知识和信息第二章1.简答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类型及其存在的差别?答案要点:消费者的决策类型主要有扩展型决策、有限型决策和名义型决策。

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差别:(1)购买决策所经历的阶段,以及各阶段上消费者的介入程度存在差别,名义型决策过程中,介入程度最低,在扩展型决策过程中介入程度最高,在有限型决策条件下,消费者介入程度介于前两者之间。

(2)在不同决策类型下,消费者重复选择同一品牌的概率不同。

越是复杂的购买,消费者在下一轮购买中再选同一品牌的可能性较小,越是名义型购买,重复选择同一品牌的可能性越大。

(3)不同决策类型下,消费者在信息搜寻上花的时间存在差异。

名义型购买决策很少需要进行信息搜寻活动,而扩展型决策则需进行广泛的信息搜寻。

2.简答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答案要点:(1)认识需要(2)搜集信息(3)评价品牌(4)购买行动(5)购后行为3.试述影响外部信息收集量的因素?答案要点:(1)经济层面的分析:信息搜寻成本和收益(2)决策角度的分析:与产品购买风险相关的因素;与消费者特征相关的因素;情境因素4.介入程度:消费者对购买或购买对象有重视程度、关心程度。

第三章1.试论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及其启示意义?答案要点:人的需要可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的需要按其重要程度,由低级需要逐级向上发展到高级需要,只有较低层次需要被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

【高考第一轮复习政治】第1讲《生活与消费》1.2考点定位:复习策略

【高考第一轮复习政治】第1讲《生活与消费》1.2考点定位:复习策略

【高考第一轮复习政治】第1讲《生活与消费》1.2考点定位:复习策略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本课主要以“商品交换的发展”为主线,立足国内市场,分析了货币交换的三种媒介:货币、纸币和信用工具。

立足国际商品交换,主要分析了外汇与汇率。

用货币表现的商品的价值,我们称之为价格。

复习时我们必须立足居民生活消费这一核心,认识货币与价格的关系、纸币发行量与价格、价格与消费的关系,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的关系。

该讲的主线是商品交换,所以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①结合物价上涨认识通货膨胀的表现和应对措施。

②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买卖认识货币的职能。

③结合信用卡和贷款消费,认识信用卡的优缺点。

④结合我国人民币升值到贬值,认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

要求考生复习备考时能识记并理解本课基础知识,并结合国家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热点问题,学会分析运用。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本课立足一对关系,考查了两个方面,凸显了三个难点。

立足供求与价格的关系,从价值与供求两个方面认识价格变动的原因,从价格变动分析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三个难点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计算、相关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曲线变动的分析。

必须明确价格与货币的关系,价格与消费的关系。

立足整个教材,我们可以从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角度,认识价格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具体分析价格变动与消费的关系,价格变动与企业生产的关系,价格变动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

该讲的主线是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所以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1)结合CPI 持续上涨以及国家调控措施,从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原因、国家宏观政策的经济依据。

(2)结合生活日用品价格波动,认识价格上涨对消费者生活的影响。

(3)结合高铁发展,谈谈对航空运输业的影响。

(4)立足通货膨胀分析价格波动与企业生产的关系。

从近几年高考题来看,商品的价值量常以计算题形式出现,对此必须注意加强训练。

价格与需求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且多以坐标图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复习资料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复习资料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复习资料1)消费: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对各种物质生活资料、劳务和精神产品的消耗。

2)消费者:指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有现实需求,并实际从事商品购买或使用的消费者。

3)消费者行为: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易职能的行为基础。

4)学科特点:综合性、经济性、发展性、应用性。

5)研究趋向:角度多元化、参数多样化、方法定量化6)感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直觉反应。

7)感觉阔线:指能够引起某种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8)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整体反映。

9)知觉特征: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偏差性10)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1)注意的形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12)注意的活动特征:注意范围、注意分配、注意紧张、注意分散、注意稳定、注意转移13)记忆:过去的经验在大脑中的反应。

14)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回忆15)记忆的类型:(一)据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二)记忆保持时间: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16)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

17)联想的一般规律: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特殊联想18)联想的表现形式:色彩联想、音乐联想19)学习: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0)学习的方法:模仿法、试误法、发现法、对比法21)学习的效果:学习加强型、稳定型、无效型、削弱型22)情绪: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

23)消费者购买活动的情绪过程:悬念阶段、定向阶段、强化阶段、冲突阶段24)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5)消费者意志的特征:有明确的购买目的、与排除干扰和克服困难的联系、调节购买行为全过程26)消费者购买的意志过程:做出购买决策阶段、执行购买决策阶段、体验执行效果阶段27)个性:个性是指决定和反映个人如何适应环境的内在心理特征,包括使某一个体与其他个体相区别的的具体特质、属性、特征、因素和态度等多个方面。

消费者行为学 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 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一、名词解释题1、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求廉动机:是指消费者以追求商品,服务的价格低廉为主导倾向的购买动机。

在求廉冬季的驱使下,消费者选择商品价格为第一考虑。

3、消费者满意:是购买者在特定的购买情形中,对其所付出的是否得到足够回报的认知状态。

它是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水平与认知的实际水平的主观比较。

4、消费者需要:是指个体由于缺乏某种东西而产生的生理或心理上的不平衡的状态。

它是消费行为的基础,没有需要就不会产生相应的消费行为。

5、知觉风险: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消费前因无法预料其购买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性感觉。

二.判断题1、消费者行为学以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学科为基础。

(错)2、消费生活是人们获取和使用消费物品或服务的行为来构成的。

(错)3、本能是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与动力(Y )4、动因是促使消费者认识需求的内部刺激或驱动力(Y )5、人的记忆系统包括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感觉记录。

(对)6、把”every good boy does fine”编码为”E,G,B,D,F”五个字母是精细性编码(错)7、复制是指学习者对榜样行为的简单复制,而观察学习则是从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中获取信息,它可能包含模仿,也可能不包含模仿。

(Y )8、新产品被消费者接受的过程一般先进入刺激辨别阶段,然后进入刺激泛发阶段(N)9、认知观点和行为主义观点属于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的是(Y )10、情感总是指向一定的事物,没有任何对象的情感是不存在的。

( Y )11、.认知理论把认知理解为情感处理的中心概念,主要解释对情感表现的知觉。

( N )12、给人以产品或品牌本身固有的形象,以便明显区别于其他产品或品牌是商品个性化可能性特点。

(√)13、个性的社会定义是认为个性应属于个体自身,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或内在的结构。

2019届新课标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生活与消费第3课多彩的消费讲义新人教版必修

2019届新课标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生活与消费第3课多彩的消费讲义新人教版必修

2011 4 322 47.1 16 241
汽车工业 销售 产值
/GDP(%)
5.62 6.70 6.31 7.54 10.40
材料二: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 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 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 然而仍有超过 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 日常出行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的知识。回答本题的关键 是抓住“非洲大象因非法象牙交易被盗猎者杀 害”“为警示非法象牙交易”等题眼信息,准确把握 材料意思。由“非洲大象因非法象牙交易被盗猎者杀 害”可知①符合题意,②错误;由“为警示非法象牙 交易,多国政府公开销毁缴获的象牙及其制品”可知 ③符合题意;④与题意无关。
2.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和具体因素 (1)消费从根本上说,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 定的,是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状况制约的。人们的 消费是由低级向高级层次递进发展的,它受到经济发 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收入比较少的时 候,只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经济发展了,收入提 高了,发展和享受方面的消费就会逐步增加。因此, 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就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居民收入。
知识梳理 1.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 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 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 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 平会降低;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中所蕴含的经济 生活道理,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本题主要考查了影 响消费的因素及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可以结合材料 从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 树立正确消费观、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的角度进行 说明。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述一、消费者: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二、消费品和服务的分类(举例题)有形物品混合型物品与服务无形服务个人用品或服务服装手表餐馆用餐、汽车修理理发、外科手术家庭用品或服务汽车洗衣机、微波炉照看小孩、室内装修家庭财务咨询集体用品或服务街灯,收费桥梁教育,敬老院天气预报,消防服务三.不同类型的购买行为角色(简答、判断、选择)角色类型角色描述倡议者首先提出或有意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的人影响者其看法或建议对最终购买决策具有一定影响的人决策者是否购买,为何买,如何买,哪里买等方面做出部分或全部决定的人购买者实际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人使用者实际消费或使用产品或服务等人★四.动机研究(应用题)速溶咖啡的例子:两张购物单,一张标有雀巢的速溶,一张标有麦氏的普通咖啡,进行测试对所标示的家庭主妇做出描述。

结果,标有速溶的,把那位家庭主妇描绘为懒惰、缺乏计划、吝啬和不称职的人,这就是消费者不买速溶咖啡的真实的原因。

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五个阶段:问题认识、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

一.消费者决策类型的划分1、扩展型决策:对某类产品或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容易变换品牌。

特点:较为复杂的购买决策,一般是在消费者介入程度较高,品牌间差异程度比较大,而且消费者有较多时间进行斟酌的情况下所作的购买决策。

介入程度:是指消费者对购买或购买对象的重视程度、关心程度。

2、有限型决策者:当消费者认为备选品之间的差异不是很大,介入程度不高,解决需求问题的时间比较短时,消费者所面临的大多属于有限型决策。

特点:追求多样化的购买决策,以及在他人影响下或在某种情绪影响下作的购买决策,很多可以归入有限型决策。

3、名义决策型:某个消费问题被意识到后,经内部信息搜集,消费者脑海里马上浮现某个偏爱的产品或品牌。

名义型购买决策又分为忠诚型购买决策和习惯型购买决策。

忠诚型:对该品牌形成情感上的依赖,长期反复购买,为了减少购买风险。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

一、什么是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需要与欲望而挑选、购买、使用或处置产品、服务、观念或经验所涉与的过程。

消费者行为是一个过程交易: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组织或个人付出和取得某种有价值的东西的过程,是营销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消费者:就是在消费过程的三个阶段中产生需要或欲望、实施购买并处置产品的人。

最后,消费者可以是组织或团体。

二、消费者对营销策略的影响?理解消费者行为的一件好事。

理解人/组织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有关顾客的知识或数据:帮助确认市场、确认品牌的威胁/机会营销的基本观念认为,公司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存在的,只有当营销者比其竞争者更理解那些正在使用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这些需要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

消费者反应是检验一项营销策略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

因此对消费者的认识应成为每个成功营销计划的一部分。

消费者数据有助于组织定义市场,并识别对一个品牌的威胁与契机。

而且,在这样一个广阔多变的营销世界里,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对消费者的认识还可以保证产品不断吸引自己的核心市场。

细分消费者(市场细分在今天更为重要,促销预算以进一步细化媒体,麦当劳对年轻顾客使用种族计划、女性博客和店内视频营销者通过追踪频繁使用者以建立品牌忠诚塔可钟为其忠诚顾客推出高热量的Chalupa)区分不同的细分市场:1建立品牌忠诚度,识别最忠实的顾客或频繁使用者、2人口统计量(年龄,性别,家庭结构,社会阶层与收入,民族和种族,地理位置,生活方式)利用消费者的生活方式3关系营销: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维持终身的关系。

定期与顾客互动,为他们提供与公司保持关系的理由。

4数据库营销:密切跟踪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并根据这些信息设计适合人们欲望与需求的产品和广告。

追踪特定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并根据人们的需求精确地定制产品和信息。

三、营销对消费者的影响?角色理论:大部分消费者行为都同一场戏,每个消费者都有特定的台词、道具和服装,这样才能把戏演好。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研究概述第二节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P6一、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从营销角度,它是未被满足的消费者需要。

1.对市场条件和市场变化趋势的分析:分析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收入水平变化等,以了解消费者的新需要和欲望等,捕捉市场机会,由此获得发展。

的需求或行为特点,不同的子市场差异大。

企业细分市场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适合自己进入的目标市场,并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使目标市场的消费者的独特需求得到更充分的满足。

(三)选择目标市场(四)产品与店铺定位(市场位置):营销人员只有了解产品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了解品牌或商店如何被认知,才能发展有效的营销策略。

(五)市场营销组合:1.新产品开发: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对产品评价的调查2.产品定价3.分销渠道的选择(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渠道,以此营销者选择渠道进行销售)4.广告和促销策略的制定:要足够了解消费行为。

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通过研究消费者行为,可以更全面地评价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

政府制定相关消费政策,也必须建立在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基础上。

三、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1.了解知识,使消费者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一定了解,避免从众。

2.了解企业如何运用消费者行为知识来制定营销策略,使我们能更好洞悉企业行为后的动机,从而更加理智地实行购买决策。

3.进行消费者教育,提升决策能力与水平。

四、提供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知识和信息第四节消费者研究的理论来源与方法P20一、研究的方法:1.决策导向研究法(经济学角度)2.经验导向研究法(心理学角度)3.行为影响研究法(营销学角度)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和信息搜集p31一、消费者决策的类型(解释、典例)(一):当对某类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而且也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标准时,消费者面临的就是扩展型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民的价格预期与消费行为价格是决定居民消费需求的最重要因素,而居民的价格预期亦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变量。

一般来说,居民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短期内是依据过去的经验而形成的一种外推性预期,这从居民对商品的需求“买涨不买落”的心理中就可以得到反映。

当商品的价格正在上升时,消费者根据以往的经验会认为未来商品的价格仍会上升,这时消费者就会产生抢购心理,从而提前实现购买力;反之,如果商品的价格正在下降,消费者会认为未来商品价格仍会卜降,从而产生一种持币待购的心理,从而延迟购买力。

可见居民的价格预期对居民的消费行为起着放大效应和缩小效应。

曰居民的信贷预期与消费行为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是居民消费能否按照生命周期行事的重要制约」州素。

按照莫迪利女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居民在消费的时候会考虑预期的一‘!毛收入,并把一生预期的总收入平均分配到各个时期,以便使一生消费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而在居民一生消费的过程}! } r消费信贷为居民的“超前消费”起着很人的推动作用。

如果没有消费信贷或消费信贷不发达,则意味着居民的当前消费存在较强的流动性约束,居民消费的跨期优化选择也只能足纸_!二淡兵。

因此居民对十消费信贷的预期必然要影响到居民的消费行为、I .消费信贷与居民的消费行为随着利会化大生产的到来,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也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卜社会信用制度逐渐发展起来。

借助消费信贷,人们可以将即期消费与远期消费相交换,使买卖双方利益都得到满足。

马克思说:“原料生产者把原料预付给加工制造的工厂主,从他那里得到一种定期支付的凭据。

这个工厂卜完成他那一部分工作以后,又以类似的条件把他的产品预付给另一个要进一步对产品进行加工的工厂主。

信用就是这样一步步展开,由一个人到另一个人,一直到消费者……这种互相借贷的增加和发展,构成信川的发展,这是信用的威力的真币根源。

”一卜可见,消费信贷能够有效缓解生产与消费矛盾。

马克思说:“信用是商品形态变化的媒介……信用的中介作用在这里表现为……就商人来说,使商品由一个人手里运到或转入另一个人手里,直到商品的最终出售,变成货币或者交换成其他商品。

在这I}f.,信用的最大限度,等于产业资本的最充分动用,也就是等于产业资本的}.f}:生产能力不顾消费界限的极度紧张而扩一大……这种紧张会增加工人和资本家对收入的消费·一”①可见,消费信贷能加速商品的流通,加速消费,使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并且能够加速资本周转,有利于实现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

消费信贷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功能和作用,早己为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实践所证实。

特别是二战以后,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

为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由此导致的消费革命应运而生。

小汽车、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逐步进入普通家庭。

与此同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机构对私人的商业信贷,各银行对私人的住宅抵押贷款都迅速增加。

消费信贷活动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消费需求,加快了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缓解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以消费信贷活动最为发达的美国为例,在80年代,美国商品零售总额中一半2.居民的心理预期与消费信贷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是居民消费能否按照生命周期行事的重要制约」州素。

按照莫迪利女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居民在消费的时候会考虑预期的一‘!毛收入,并把一生预期的总收入平均分配到各个时期,以便使一生消费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而在居民一生消费的过程t!}r消费信贷为居民的“超前消费”起着很人的推动作用。

如果没有消费信贷或消费信贷不发达,则意味着居民的当前消费存在较强的流动性约束,居民消费的跨期优化选择也只能足纸_!二淡兵。

因此居民对十消费信贷的预期必然要影响到居民的消费行为、I .消费信贷与居民的消费行为随着利会化大生产的到来,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也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卜社会信用制度逐渐发展起来。

借助消费信贷,人们可以将即期消费与远期消费相交换,使买卖双方利益都得到满足。

马克思说:“原料生产者把原料预付给加工制造的工厂主,从他那里得到一种定期支付的凭据。

这个工厂卜完成他那一部分工作以后,又以类似的条件把他的产品预付给另一个要进一步对产品进行加工的工厂主。

信用就是这样一步步展开,由一个人到另一个人,一直到消费者……这种互相借贷的增加和发展,构成信川的发展,这是信用的威力的真币根源。

”一卜可见,消费信贷能够有效缓解生产与消费矛盾。

马克思说:“信用是商品形态变化的媒介……信用的中介作用在这里表现为……就商人来说,使商品由一个人手里运到或转入另一个人手里,直到商品的最终出售,变成货币或者交换成其他商品。

在这I}f.,信用的最大限度,等于产业资本的最充分动用,也就是等于产业资本的}.f}:生产能力不顾消费界限的极度紧张而扩一大……这种紧张会增加工人和资本家对收入的消费·一”①可见,消费信贷能加速商品的流通,加速消费,使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并且能够加速资本周转,有利于实现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

消费信贷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功能和作用,早己为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实践所证实。

特别是二战以后,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

为解决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由此导致的消费革命应运而生。

小汽车、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逐步进入普通家庭。

与此同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机构对私人的商业信贷,各银行对私人的住宅抵押贷款都迅速增加。

消费信贷活动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消费需求,加快了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缓解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以消费信贷活动最为发达的美国为例,在80年代,美国商品零售总额中一半是通过消费信贷交易进行的。

在消费信贷的扩大消费需求的刺激下,1981一!987年,美国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比欧洲和日本高20%。

长期以来,关国是公认的储蓄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居民的收入几乎全部用来消费,超前消费的现象在美国也屡见不鲜。

1980年,美国消费信贷额从1950年的256亿美元上升到3856亿美元,增长14. I倍,:亏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显然,消费信贷已成为美国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居民的重要消费形式,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我国现阶段存在着潜在需求很大,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为了充分发挥消费需求对市场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更需要大力发展消费信贷。

为此,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适应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颁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积极鼓励发展消费信贷。

然而到目前为止消费信贷在我国的发展水平还较低,消费信贷业务一直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以消费信贷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比率来看,1998年美国为55%}香港为23%韩国为11%,而我国同期不到1%。

据测算,假如我国消费信贷达到30%的比例,可增长消费1300亿元,将带动消费增长4.5%最终拉动经济增长2.3%。

在当前商品过剩、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发展消费信贷鼓励居民“超前消费”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途径。

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亦是实现居民消费结构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目前居民的消费结构主要由“吃”、“穿”为主的温饱型消费结构向“住”、“行”为主的享受型消费结构转变。

居民消费支出由千元级向万元级、十万元级的消费发展,住房、轿车、电脑进入家庭消费。

由于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约5000元左右,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也只有2500元左右,城乡居民除日常吃、穿等基本生活开支外,可用于支配的剩余收入并不多,因而要实现向万元级、十万元级的消费的跳跃,需要购买力的积累。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这一积累期大约需要?-L 0年的时间,短期内无法形成。

如果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则能够有效地缩短这一消费积累期,短期内大大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促进并实现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变和升级。

2.居民的心理预期与消费信贷消费信贷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居民对未来应具有一个良好的心理预期。

马克思就曾论述过资本家和工人两大阶级由于对未来收入持不同的预期导致对消费信贷的不同态度。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家消费行为时说,“如果企业是在当年开办的,资本家就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在最好的情况下,也要儿个月,才能从自己的企业收入中取得货币供他个人消费。

但他不会因此而使他的消费停止片刻,他预期到剩余价值会到手而自己预付货币(不管这些货币是从白己的钱袋,还是通过贷款从别人的钱袋取得的,在这里完全没有关系的)……有一点,即资木家的消费是不间断进行的。

这种消费因预期到收入会到手而进行的,而消费量也要按照通常的或估计的收入的一定比例来计算。

”①可见,由于资木家对未来收入持良好稳定的预期而能够大胆地“超前消费”,而工人阶级相比之下则显得有些缩手缩脚。

马克思举了个例子,在伦敦有两种面包店:一种是按面包的全价出售,一种是按低价出售。

后者的面包是掺假的,其比重占了面包店总数的3/4 0而“工人阶级的很大一部分”明知其掺假却仍然不得不去买,因为他们只是在劳动周的周末才得到报酬,所以他们也只有“在周末才能支付全家一星期消费的面包钱”。

“在英格兰人特别是苏格兰的许多农业区,工资是每两周,甚至每一个月发一次,文付期越长,农业工人就不得不赊购商品……他必须付出较高的价钱,他实际上已被赊购商品给他的店铺缚住了。

”⑧可见工人阶级对未来的收入预期是较悲观的,由于他们预期到未来的工资很低而不得不去买劣质的面包。

其次,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经济承受能力较弱也妨碍消费信贷的发展。

一般来说,消费是收入与储蓄的函数。

在储蓄不变的条件下,决定消费变化的根本变量是收入。

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看,目前承受大额消费信贷的能力还比较弱。

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的绝大多数年份中,城镇居民的生活费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增长速度,都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但到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也仅为5888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也只有2210元。

城乡居民除日常吃、穿等基本生活开支外,可用于支配的剩余收入不多,由此而导致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消费信贷的还贷能力比较弱。

据统计,日前占城市居民家庭10%的最高收入户能够承受10万元以上的消费贷款:占城市居民家庭约30%的高收入户和中等偏上户只能承受5万元以下的消费贷款;还有约30%的城市居民家庭尚不具备消费信贷的承受能力。

①由此可见,一般城市居民家庭还不具备负债消费的经济基础。

银行对住房、汽车消费信贷的贷款人的调查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如北京采用住房贷款购买商品房的,卞要是月均收入超过5000元以卜的私营企业_上、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等。

」_二海采用分期付款购车者月均收入在5b00元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