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光电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光电工程方向,半导体绿色光源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品德高尚、视野开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工程技能,具有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子信息显示、光伏技术、光电检测等技术领域,尤其是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制备、封装与检测、电光源驱动以及半导体照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能够在绿色光源行业及其相关的半导体公司胜任光电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和产品检测等工作,适应江门五邑地区、珠三角、广东省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光电工程方向、半导体绿色光源方向)本科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三、主干学科半导体物理四、相近专业微电子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光源与照明、光学工程五、专业主干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低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显示与驱动、LED驱动电路设计与制作、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基础物理、近代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工艺、发光学与发光材料、光电子技术、光电子专业实验、传感器原理与技术、光电薄膜与真空技术、光电信号检测、LED 封装技术、光学设计、照明散热与分析等课程。
六、学制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4-8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七、总学分、总学时及构成表八、毕业规定1、至少取得168学分(其中必修课143学分,选修课25学分)。
选修课中人文社科、艺术类及经管类等三类通识课程至少各取得2学分,模块一至少取得17.5学分(或模块二至少取得14.5学分)。
参加3+1模式学习的学生,可在企业获得相应的选修课程学分。
2、至少获得6个第二课堂学分。
3、通过体育达标测试。
九、专业课程中英文对照表十、专业教学进程及计划表五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光电工程方向、半导体绿色光源方向)(本科)专业教学进程及计划表(四年)。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掌握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特色遵循“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的教育思想,重视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培养。
导航及应用技术方向侧重于卫星导航的原理、信号体制和终端设计、数据处理等。
信息处理技术方向侧重于音视频信号的产生、获取、传输、处理及应用。
三、培养标准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信息获取、信号处理、信号传输以及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电子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的基本训练,掌握电子设计、信息处理、应用开发和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学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掌握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与编码、计算机基础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
4.掌握电子系统、信号处理、信息传输等基本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具有综合应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追求创新的意识和对电子产品、技术与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改造或创新的初步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5.熟悉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二、培养目标(1)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2)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领域中进行科研和工程设计;(3)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复杂的工程项目中进行协作;(4)具备跨学科、跨行业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课程设置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基础、通信原理等,这些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电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工程、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嵌入式系统设计、网络与通信安全等。
这些课程将深入探讨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四、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通过电子信息工程实验课程的设置,使学生能够熟悉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掌握相关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实习和实训: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和实训,让他们接触实际的工程项目,参与实际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五、毕业设计(1)选题要求:毕业设计选择实际工程问题为研究对象,既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导师指导:每位学生配备一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提供学术和技术指导。
(3)实践能力要求: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4)论文撰写和答辩:学生需按规定要求撰写论文,并进行答辩,向导师和评审委员会展示毕业设计的研究成果。
六、质量保证为了保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条件,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平台。
(2)增加实习和实训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接触实际工程项目,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等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现代电子技术、电气智能技术领域从事设备的生产、维护、运营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1.政治素质与思想品德要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信仰;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诚信做人,诚信做事;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基本素质要求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力;具有良好的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能力;具有批判意识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思维方法;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能够了解自然科学的重要发现和专业主要进展。
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和书籍,具有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可以熟练使用相关的CAD软件进行电子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具有一定科技文献检索能力。
3.专业素质要求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科学研究方法,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意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系统地掌握电路与电子学、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电磁场与电磁波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现代电子技术或电气智能技术方面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具有将各种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以系统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自学能力与创新意识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及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5.身体、心理素质要求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及坚韧的意志。
三、主要课程1.核心课程公共基础课:I、高等数学(一)II、大学外语(一)专业基础课:III、电路分析基础IV、模拟电子技术基础V、数字电子技术基础VI、信号与系统专业课:VII、传感器与检测技术VIII、单片机原理与应用IX、现代通信技术X、EDA技术与数字系统设计2.主要实践环节I、电子工艺实习II、单片机应用实训III、EDA技术设计与制作IV、专业综合实训V、毕业设计四、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080603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和工程实践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造性高级专门人才,能够在电子信息类行业,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技术改造以及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工作。
二、培养规格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①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②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内一定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工作范围;③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④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和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⑤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⑥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⑦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⑧具有英语读、说、听、写、译的基本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刊。
3、具有体育、卫生和军事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
三、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在校修业年限为3-6年。
四、学位授予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主要课程与学位课程1、专业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基础、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自动控制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调试和维护等技能的专业人才,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以下能力和素质的专门人才:1、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从事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调试和维护等工作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制版;3、具备一定的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从事通信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工作;4、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5、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有效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三、课程设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路分析、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模拟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专业课程:包括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网络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等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实践课程: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电子电路设计实习、通信网络实习、嵌入式系统设计实习等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综合素质课程:包括人文素质、外语、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四、实践环节本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实验是本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包括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技能。
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本专业的另一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和专业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0级培养方案 (二院)
通信工程专业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一、培养目标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科学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务实创新的高素质工程应用人才。
Aims to bring up competent applied engineering talents who ma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who may have all around development in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nd aesthetic aspects, who may own good science and literature quality,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and business-creating ability, who may undertake research, design,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work in the communications field, who may develop and apply the technology and the equipment for communications in every depart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二、培养要求Ⅱ.Major requirements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
电子科大培养方案
1.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专业基础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
3.专业方向课程:微电子学、光电子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等。
4.实践环节:实验课程、实习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电子科大培养方案
第1篇
电子科大培养方案
一、方案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对电子信息科技领域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电子科技大学作为我国电子信息科技教育的领军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电子信息科技人才的重任。本培养方案旨在规范电子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及评价标准,确保培养出具பைடு நூலகம்扎实理论基础、强大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2.专业基础教育:涵盖电路理论、电子技术、信号处理等核心课程,为学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3.专业深入教育:设置微电子学、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方向课程,深化专业知识和技能。
4.综合素质教育:通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选修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5.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项目参与等,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
2.能力培养:学生应具备电子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和研发能力。
3.素质教育: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
4.国际视野:学生应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
三、课程体系构建
1.公共基础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英语、数学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跨学科知识。
4.国际视野:通过参加国际交流、学术活动等,评价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专业介绍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四年)本专业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移动通信和光纤通信为方向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高的人文、管理素质,较强的专业工程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通信产品和电子产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网络、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单位从事产品开发、制造、生产管理、服务及通信系统和网络的开发、调试、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数学、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与应用、通信电子线路、现代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EDA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电子线路CAD、电子线路实训等相关实训课程。
就业方向:通信及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电信部门、通信公司(移动通信公司、联通、铁通等)民航、交通、银行、国家行政部门、学校、部队等单位;攻读硕士研究生。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四年)本专业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应用电子技术、测控技术为方向,理论、实践并重,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高的人文、管理素质,较强的专业工程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事电子设备、电子产品、通信系统、测控系统的开发、制造、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数学、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与应用、电子线路CAD、EDA技术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微机控制技术、非电量检测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智能仪器、测控电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数字电视技术、电子线路实训等通信系统相关的课程。
就业方向:电子仪器、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现代通信、测控、工业控制等企事业单位、政府职能部门、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方向)(本科四年)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计算机软件、网络工程为方向,面向IT及计算机应用相关行业,在软件开发、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等方面,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实际开发项目为中心,采用项目制、模块化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市场需求和实际案例中掌握实用的开发工具和开发技能,培养具备“强能力、高素质、富创新、有个性”的高级应用型IT职业人才。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指导意见2016年10月修订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指导意见(2016年10月修订版)为适应国家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要求,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实现精英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启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工作,以全面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为核心,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为途径,构建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融合的精英人才培养体系和“以学为中心”的研究型教学体系。
现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修订的基本原则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的拔尖创新人才,培育一批适应泛信息化时代、敢于跨界并具有跨界创新集成能力、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学术精英、行业精英和创业精英。
本次培养方案全面修订,立足学校精英人才培养定位,以“加强通识教育;控制周学时和适度压缩学分;增设挑战性学习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加强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尊重个性化选择,强化个性化指导”等为基本原则,学校的改革思路要充分体现和具体落实在本次修订工作中。
加强通识教育。
加强通识教育研究与设计,打造具有成电特色的本科通识教育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高度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阅读写作、表达沟通、思辨与领导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每个专业均须开设“专业写作与口头表达”相关课程,“新四会”能力培养贯穿四年教学过程,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控制周学时。
课程安排应遵循教学规律,课堂教学周学时原则上不超过20学时,第七学期须正常安排教学计划。
适度压缩学分。
原则上总学分不超过160学分。
尊重个性化选择,强化个性化指导。
通过多样性与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模块化课程结构,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强化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指导,通过设置通识教育限选课、专业限选课(组)、指导性专业选修课等方式,为学生明确提供与未来发展方向相适应的指导性建议。
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具有初步的电子技术设计和技术能力,能在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关领域从事科技开发、产品设计与加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规格要求(一)知识要求1.通用知识理解马列主义、 ___思想和 ___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熟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掌握一种计算机程序语言。
2.学科与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数学、物理、计算机与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
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熟悉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性能。
3.专业知识较系统地掌握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基本理论与应用的一般方法,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
(二)能力要求1.学习能力具有查阅本专业中外文献或其它资料、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并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具有一门外语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2.思维能力具有正确理解、分析、判断和推理事物的能力、具有较好的逻辑推理能力与表达能力。
3.实践能力具备设计、开发、应用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初步能力;掌握电子产品一般生产工艺并具有电子产品的生产管理能力;具有电子工程的现场安装及调试能力、具有熟练使用和维护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具有按高度文件调试设备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通过两门专业技能考试并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
4.创新能力具有电子产品设计与管理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基本能力。
(三)素质要求11.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愿为国家的富强、民族振兴服务。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较高的科学思想和人文素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实干创新的精神。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概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它涉及到电子、信息、计算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满足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制定了以下人才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的高素质人才。
三、培养要求1、知识要求:掌握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2、能力要求:具备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和维修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求。
四、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电子技术、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等。
2、专业课程:通信原理、通信网络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等。
3、实践课程:电子工艺实习、电子设计竞赛、生产实习等。
4、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职业规划,提供如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等选修课程。
五、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六、质量监控1、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等,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
2、毕业设计质量监控:建立毕业设计选题审查制度、答辩制度等,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3、就业情况监控:建立毕业生就业情况追踪制度,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社会评价,为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七、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技术和理论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本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优良的思想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电子系统、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集成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等宽厚的基础和系统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分析、表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爱国敬业、诚信务实、身心健康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本专业注重基础理论、注重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
毕业后可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要求在物理学、工程数学、电子学等方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在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电路与系统、微机电系统等方面接受设计、制造及测试技术的基本训练,掌握文献资料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
初步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和新技术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3.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获得较好的器件、电路及电子系统的分析、设计及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能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具备撰写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科技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
5.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专业主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固态电子论、微电子工艺、微电子器件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基于Verilog的数字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应用电子学原理与技术,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和管理的一门学科。
为了满足社会对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本培养方案将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定为“系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应用技能,能够在电子信息领域从事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工程实施、管理和研发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
二、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数学、物理、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
(2)专业课程电子系统设计、数字通信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电子测量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字信号处理、微波技术、光纤通信等。
(3)实践课程电子技术实验、电路设计、信号处理实验、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通信系统设计实验等。
2. 教学模式(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实验室教学、实习、毕业设计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跨学科综合教学通过跨学科综合教学,让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跨领域解决问题。
(3)教学资源共享利用教育信息化技术,积极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让学生获得更广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
3. 实践教学(1)实习实践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
(2)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设计和研究的重要环节。
学校将从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教师、实验设备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
(3)科研与创新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和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实践能力培养(1)实践技能培养学校将加强实验室建设,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平台,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电子科大培养方案
电子科大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电子科大”)是中国著名的理工科大学之一,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宽广的学科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业人才。
电子科大培养方案旨在使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培养模式电子科大采用了全日制本科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教学资源。
培养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培养课程电子科大的培养方案涵盖了广泛的学科领域,包括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
学生在课程中将学习到所选专业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
以下是部分课程的介绍:1. 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内容。
这些课程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深入学习所选专业的关键课程,包括电子技术、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等。
这些课程使学生掌握专业领域的核心理论和技术,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电子科大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实验课、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通过实践课程,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要求电子科大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如下:1. 学分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以获得学位。
具体学分要求根据不同专业和专业方向有所不同,学生需根据培养方案进行选课,并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学分的修读。
2. 学科素养要求电子科大要求学生具备广博的学科素养,要求学生熟悉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并能够在跨学科的问题上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
3. 科研能力要求电子科大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针对培养具备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
它依托于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学科的基础上,涉及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领域。
为了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以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
2.培养具备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进行创新研究的人才。
3.培养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课程,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基础知识。
2.专业课程:包括数字逻辑电路、模拟电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等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3.工程实践: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项目实践、毕业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方法:1.知识讲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例分析、案例研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实验实践:开设电子电路实验、通信工程实践等实验课程,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意识。
3.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导师制度:建立专业导师制度,指导学生在学习和研究方向上的规划,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指导。
四、培养环境:1.实验室设施:建设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实验室,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2.项目平台: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项目平台,与社会环境进行衔接。
3.学习资源:建设学习资源库,为学生提供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的书籍、论文等学习资料。
五、评价体系:1.考试评价: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掌握。
2.实验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和实验成果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一、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掌握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特色
遵循“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的教育思想,重视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培养。
导航及应用技术方向侧重于卫星导航的原理、信号体制和终端设计、数据处理等。
信息处理技术方向侧重于音视频信号的产生、获取、传输、处理及应用。
三、培养标准
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信息获取、信号处理、信号传输以及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电子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的基本训练,掌握电子设计、信息处理、应用开发和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学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掌握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与编码、计算机基础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
4.掌握电子系统、信号处理、信息传输等基本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具有综合应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追求创新的意识和对电子产品、技术与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改造或创新的初步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5.熟悉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55
56
五、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信号与系统分析、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通信原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路系列实验、信号分析与处理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EDA技术、电子工程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
六、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目标要求。
2.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89学分,包括:所有课程、实践教学、素质拓展等。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七、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八、教学进程计划表(详见附表一)
九、专业培养计划总学时、学分统计表(详见附表二)
十、本专业供辅修的核心课程(详见附表三)
57
附件一
58
注:表中有★的课程为核心课程,有▲标志的课程记入学分绩。
主管校长:欧阳缮教务处长:郭庆学院领导:仇洪冰专业负责人:欧阳缮
59
注:表中有▲标志的课程记入学分绩。
60
注:表中有▲标志的课程记入学分绩。
6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实践与素质拓展教育部分)
62
注:1、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暑假。
2、表中有▲标志的课程记入学分绩。
63
附表二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总学时、学分统计表
附表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供辅修的核心课程
64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