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小学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
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
不应该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的法
令不同。
思考:
本段中诸葛亮的建议 是什么?
“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此 皆 良 实,
志虑忠纯,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
请回答
(1)材料中说的50年前的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
(2)那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
4、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 “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2)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 共同要求
(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想一下“求同存异”在 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适用 吗?实际上它存在什么 道理?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每次
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
不曾 痛心和遗憾。 对
译文: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和我谈论 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 叹息并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此悉贞良
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
忠贞善良 为节而死,指能够以死报国
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 计算着时间等待。指为期不远。
漏, 有所广益。
阙:同“缺”缺 疏漏 启发和帮助
译点文:
我认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事情
大小,都拿来咨询他们,然后施行,
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有
所启发和帮助。
ຫໍສະໝຸດ Baidu
将军向宠,性 行 淑 均, 性情 品德 淑:善。均:平
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通晓,熟悉。
是以众 议举宠为督。
译文: 商议 做
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 你认为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 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 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 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这 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
崩殂( cú ) 恢弘(hóng ) 妄自菲(fěi )薄( bó ) 以塞(sè ) 驽钝(nú ) 陟(zhì )罚臧(zāng)否( pǐ ) 裨( bì )补阙(quē )漏
郭攸( yōu)之 费祎( yī ) 行(háng)阵和睦 长( zhǎng)史 猥( wěi )自 夙( sù )夜忧叹 以彰其咎( jiù ) 咨诹( zōu ) 以遗陛下( wèi ) 斟(zhēn )酌(zhuó )损益
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 辰庆祝大会,受到高规格接待
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有人 形容中苏关系是“同志+堂兄”的关系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1等95互3年惠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
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思虑忠诚纯正。
是以先帝
简拔(之) 以 遗陛下。
以是,因此。 选拔
来 给予
译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
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选拔他们来
给予陛下。
愚
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
古时自称,我。 认为
无论
悉
以
咨 之 ,然后施行,
都,全 拿来 咨询 他们
必能裨补 阙
解题
表是一种文体,古代奏议的一种,臣子 写给皇帝的奏章,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 请求和愿望。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 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 或献攻略之策。
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 唯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 而且灿然于文苑。
时代背景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 终于建立了蜀国。蜀国建立两年后,刘备病逝, 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 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屋中来拜访
我,拿当代的大事咨询我,我因此很感激,
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值 倾覆,受任 于败军之 际,
遇到 兵败 重任
时候
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文: 时刻 那时以来 通“又”,
后来遇到兵败,在军事上失败的 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的 时刻接受使命,从那以来二十又一 年了。
水,深入到荒凉偏僻的地方。
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 当奖率三军,
平定 指武器装备。 奖励、率领
北定中原,庶 竭 驽钝, 攘除奸凶,
八年级历史(下册)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1955)
独 立 自 主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成为处理国 与国之间的 基本准则
为我国 赢得良
的 和 平 外
万隆会议
开创了我国
好的外 部环境
交
周恩来
外交新局面
想一想,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 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
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通 晓军事,在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 赞他说他能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 中部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的
必能使行阵 和睦,
队伍,指军队。
优劣
得所。
好的、差的 各得其所
译文: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
来询问他,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
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思考: 第三、四两段有什么异同点?
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
同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
异 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危 先帝崩殂
急
存
不 利
天下三分
亡 益州疲弊
第一条建议 广开言路
诚宜
欲 报有 殊利 遇
内不懈 外忘身
不宜 “妄 自……失
(正义反”)
目的: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 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刘禅“居安思危”。
宫中 府中, 皇宫中 朝廷中
俱 为一体, 都是
陟 罚 臧否, 不宜 异同。 提升 惩罚 善恶偏义复词。此处指异,不同。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 时蜀汉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公 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准备征伐 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但他当时感到刘禅 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 目的是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听信忠 言,任用贤良,严明赏罚,尽心国事,有一个稳 定的战略后方,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 大业。这就是《出师表》。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发扬扩大 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
以塞忠谏之路也。
引,称引、譬喻。
使……阻塞
译文:
义,适宜,恰当。
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
遗留的美德,发扬扩大志士的精神,而不应该
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使忠诚进谏
的道路阻塞了啊。
思考: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 不利条件是什么? 有利条件是什么? 写此段的目的是什么?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 是忠贞善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 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 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
宫中之事 营中之事 先汉兴隆 后汉倾颓
先帝简拔之臣 荐
先帝称能之臣
贤 臣
亲贤臣 亲 引
贤教
亲小人
远 佞
训
1、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 荐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⑴宫中:推荐良实,志虑忠纯 的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闻名显达。
译文: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 田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不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
先帝不以臣 卑鄙, 猥自枉屈, 因为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辱,
此指降低身份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 以当世之事
到
询问 拿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 以 驱驰。
因此
用 奔走效劳
译文: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相同:向后主推荐人才
不同:第三段重在“宫中之事 ”,
第四段重在“营中之事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形容词用作动词。 “……的原因”。
疏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兴旺发达。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文:
倾覆衰败。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 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 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 原因。
2、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
A.对内改革
B.对外开放
C.和平共处共处五项原则 D.独立自主
3、以下原则中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 基本原则的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大国协商一致原则
D. 区域自治原则
3、材料: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4月24日印尼亚非峰 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50年前的会议,是亚非 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是国际关系 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那次会议所确立的处理 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 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
懈怠 宫廷内。
忘身于外者,盖
追先帝之殊遇,
奋不顾身发语词,可译为:“因为是”“大概
追:追念。 殊遇: 优待,厚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文:
然而,侍卫的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 怠,忠诚的将士们在外面奋不顾身的原因, 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的厚遇,想要在 陛下身上报答这份厚遇啊。
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 遗德, 扩大圣明的听闻 发扬光大 遗留的美德。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所以 托付 把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早晚
实现,办到。
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以致
英明
译文:
不长草的地方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
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使命令以来,
早晚忧虑叹息,惟恐先帝的托付不能实现,
以致损伤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
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 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 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 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 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 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 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 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 作铺垫。
“求同存异”实际上包含了宽 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 重的内涵。
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陆游: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作者简介
诸葛亮 (181─234) 三国 时卓越的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 字孔明。琅琊阳都 (今山东省沂水县) 人。他的文学成就, 主要以散文著称。 文章写得周密畅达, 代表作是《出师 表》。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⑶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复兴汉室的必备条件)。
4、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 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 这一条。它是其余两条的前提。
臣本 布衣,
平民
躬耕 于南阳,
亲自耕种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苟且保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中道: 中途 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今天下三分,益州 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
之秋也。
民力困乏。 确实,果真
时
译文:
先帝开创(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
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为三
个国家,益州民力困乏,这确实是形势危
急,决定存亡的时候啊。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 内,忠志之士
⑵营中:推荐性行淑均,晓畅 军事的将军向宠。
⑶其他: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 中、尚书、长史、参军等。
目的:消除北伐的后顾之忧, 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2、 诸葛亮首先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 说明先帝创业的艰辛,然后根据刘禅的 弱点提出哪些建议?
提出了三条建议。 ⑴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 ⑵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译文: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 中或在府中而)不同。
若有作奸 犯科及 为忠善者, 宜 付有司
做奸邪事情
尽忠心做好事的人
犯科条法令
交给
论其 刑 赏,以昭陛下 平明之 理,
判定 罚 奖赏 显示,表明。公平严明的治理。
偏私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偏袒、私心
译文: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
和平共处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亮相国际舞台。 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结合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万隆会议的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这次会议的特点和中心议题是什么? 万隆会议遇到了哪些困难? 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有何历史意 义?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 “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
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
不应该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的法
令不同。
思考:
本段中诸葛亮的建议 是什么?
“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此 皆 良 实,
志虑忠纯,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
请回答
(1)材料中说的50年前的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
(2)那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
4、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 “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2)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 共同要求
(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想一下“求同存异”在 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适用 吗?实际上它存在什么 道理?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每次
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
不曾 痛心和遗憾。 对
译文: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和我谈论 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 叹息并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此悉贞良
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
忠贞善良 为节而死,指能够以死报国
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 计算着时间等待。指为期不远。
漏, 有所广益。
阙:同“缺”缺 疏漏 启发和帮助
译点文:
我认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事情
大小,都拿来咨询他们,然后施行,
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有
所启发和帮助。
ຫໍສະໝຸດ Baidu
将军向宠,性 行 淑 均, 性情 品德 淑:善。均:平
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通晓,熟悉。
是以众 议举宠为督。
译文: 商议 做
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 你认为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 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 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 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这 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
崩殂( cú ) 恢弘(hóng ) 妄自菲(fěi )薄( bó ) 以塞(sè ) 驽钝(nú ) 陟(zhì )罚臧(zāng)否( pǐ ) 裨( bì )补阙(quē )漏
郭攸( yōu)之 费祎( yī ) 行(háng)阵和睦 长( zhǎng)史 猥( wěi )自 夙( sù )夜忧叹 以彰其咎( jiù ) 咨诹( zōu ) 以遗陛下( wèi ) 斟(zhēn )酌(zhuó )损益
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 辰庆祝大会,受到高规格接待
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有人 形容中苏关系是“同志+堂兄”的关系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1等95互3年惠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
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思虑忠诚纯正。
是以先帝
简拔(之) 以 遗陛下。
以是,因此。 选拔
来 给予
译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
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选拔他们来
给予陛下。
愚
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
古时自称,我。 认为
无论
悉
以
咨 之 ,然后施行,
都,全 拿来 咨询 他们
必能裨补 阙
解题
表是一种文体,古代奏议的一种,臣子 写给皇帝的奏章,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 请求和愿望。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 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 或献攻略之策。
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 唯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 而且灿然于文苑。
时代背景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 终于建立了蜀国。蜀国建立两年后,刘备病逝, 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 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屋中来拜访
我,拿当代的大事咨询我,我因此很感激,
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值 倾覆,受任 于败军之 际,
遇到 兵败 重任
时候
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文: 时刻 那时以来 通“又”,
后来遇到兵败,在军事上失败的 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的 时刻接受使命,从那以来二十又一 年了。
水,深入到荒凉偏僻的地方。
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 当奖率三军,
平定 指武器装备。 奖励、率领
北定中原,庶 竭 驽钝, 攘除奸凶,
八年级历史(下册)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1955)
独 立 自 主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成为处理国 与国之间的 基本准则
为我国 赢得良
的 和 平 外
万隆会议
开创了我国
好的外 部环境
交
周恩来
外交新局面
想一想,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 所面对的外交环境是怎样的?
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通 晓军事,在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 赞他说他能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 中部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的
必能使行阵 和睦,
队伍,指军队。
优劣
得所。
好的、差的 各得其所
译文: 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
来询问他,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
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思考: 第三、四两段有什么异同点?
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
同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
异 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危 先帝崩殂
急
存
不 利
天下三分
亡 益州疲弊
第一条建议 广开言路
诚宜
欲 报有 殊利 遇
内不懈 外忘身
不宜 “妄 自……失
(正义反”)
目的: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 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刘禅“居安思危”。
宫中 府中, 皇宫中 朝廷中
俱 为一体, 都是
陟 罚 臧否, 不宜 异同。 提升 惩罚 善恶偏义复词。此处指异,不同。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 时蜀汉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公 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准备征伐 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但他当时感到刘禅 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 目的是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听信忠 言,任用贤良,严明赏罚,尽心国事,有一个稳 定的战略后方,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 大业。这就是《出师表》。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发扬扩大 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
以塞忠谏之路也。
引,称引、譬喻。
使……阻塞
译文:
义,适宜,恰当。
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
遗留的美德,发扬扩大志士的精神,而不应该
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使忠诚进谏
的道路阻塞了啊。
思考: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 不利条件是什么? 有利条件是什么? 写此段的目的是什么?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 是忠贞善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 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 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
宫中之事 营中之事 先汉兴隆 后汉倾颓
先帝简拔之臣 荐
先帝称能之臣
贤 臣
亲贤臣 亲 引
贤教
亲小人
远 佞
训
1、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 荐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⑴宫中:推荐良实,志虑忠纯 的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闻名显达。
译文: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 田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不求在诸侯中闻名显达。
先帝不以臣 卑鄙, 猥自枉屈, 因为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辱,
此指降低身份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 以当世之事
到
询问 拿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 以 驱驰。
因此
用 奔走效劳
译文:
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相同:向后主推荐人才
不同:第三段重在“宫中之事 ”,
第四段重在“营中之事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形容词用作动词。 “……的原因”。
疏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兴旺发达。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文:
倾覆衰败。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 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 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 原因。
2、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
A.对内改革
B.对外开放
C.和平共处共处五项原则 D.独立自主
3、以下原则中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 基本原则的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大国协商一致原则
D. 区域自治原则
3、材料:胡锦涛主席在2005年4月24日印尼亚非峰 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50年前的会议,是亚非 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是国际关系 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那次会议所确立的处理 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 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
懈怠 宫廷内。
忘身于外者,盖
追先帝之殊遇,
奋不顾身发语词,可译为:“因为是”“大概
追:追念。 殊遇: 优待,厚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
译文:
然而,侍卫的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 怠,忠诚的将士们在外面奋不顾身的原因, 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的厚遇,想要在 陛下身上报答这份厚遇啊。
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 遗德, 扩大圣明的听闻 发扬光大 遗留的美德。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所以 托付 把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早晚
实现,办到。
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以致
英明
译文:
不长草的地方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
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使命令以来,
早晚忧虑叹息,惟恐先帝的托付不能实现,
以致损伤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
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 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 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 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 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 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 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 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 作铺垫。
“求同存异”实际上包含了宽 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 重的内涵。
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陆游: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作者简介
诸葛亮 (181─234) 三国 时卓越的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 字孔明。琅琊阳都 (今山东省沂水县) 人。他的文学成就, 主要以散文著称。 文章写得周密畅达, 代表作是《出师 表》。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⑶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复兴汉室的必备条件)。
4、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 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 这一条。它是其余两条的前提。
臣本 布衣,
平民
躬耕 于南阳,
亲自耕种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苟且保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中道: 中途 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今天下三分,益州 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
之秋也。
民力困乏。 确实,果真
时
译文:
先帝开创(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
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为三
个国家,益州民力困乏,这确实是形势危
急,决定存亡的时候啊。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 内,忠志之士
⑵营中:推荐性行淑均,晓畅 军事的将军向宠。
⑶其他: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 中、尚书、长史、参军等。
目的:消除北伐的后顾之忧, 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2、 诸葛亮首先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 说明先帝创业的艰辛,然后根据刘禅的 弱点提出哪些建议?
提出了三条建议。 ⑴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 ⑵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译文: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 中或在府中而)不同。
若有作奸 犯科及 为忠善者, 宜 付有司
做奸邪事情
尽忠心做好事的人
犯科条法令
交给
论其 刑 赏,以昭陛下 平明之 理,
判定 罚 奖赏 显示,表明。公平严明的治理。
偏私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偏袒、私心
译文: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
和平共处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亮相国际舞台。 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结合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万隆会议的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这次会议的特点和中心议题是什么? 万隆会议遇到了哪些困难? 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有何历史意 义?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 “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