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昨天学过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吗?生:记得。
师:一齐来背背吧!(生背古诗)师: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生:这首诗描写了西湖的美景。
生: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的独特风光。
师:的确,西湖是一首歌,是一幅天然图画,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游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的倾倒,更有文人墨客写不少诗句赞美歌颂。
今天要学习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便是其中一首。
请同学们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并举手说一说。
生:我们平常是按以下六个步骤来学习的:一、浏览信息知诗人;二、自读古诗识生字;三、查阅信息细理解;四、合作交流再探索;五、诵读欣赏入意境;六、自我检测显效益。
二、了解诗人。
师:请同学们点击按钮“著名诗人“开始第一步的学习。
快速浏览诗人的相关资料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读一读,时间4分钟。
(生自主浏览信息)师:通过上网浏览,你了解到些什么?生:我知道苏轼是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生:我知道苏轼的诗自然豪放而富有理趣,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生:我知道苏轼是眉州眉山人,是咱们四川的骄傲!生:我知道苏轼小时侯经常背书、抄书,学到了许多知识。
师:正由于苏轼从小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刻苦,所以才成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便是将西湖的神韵描写到极至的一首诗。
三、学习生字。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小声地读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生读古诗)师:谁来读读这首诗?(一生读)师:谁来评一评?生:我认为徐可睿读准了生字的读音,而且态度大方。
师:你能读一读吗?(一生读)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四、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顺利地完成第二步“识字词”的学习。
初读了古诗,你能用一句话说说懂了什么吗?生:我知道这首诗也是在描写夏日西湖的美景。
生:我还知道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不同的景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及评析
直不中律也有气性。〔学生齐读本诗〕。
了片片莲叶,扩散着绿色的最美,始终到无穷尽头的天际。
师:学习了杨万里的这首诗,你能写写家乡的景色吗?〔学生小练
《晓出净慈寺》因其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别出心裁成了千古名诗,
笔:毕竟,。教师巡察;课堂沟通至下课〕
所以多数学生在课前早已熟读成诵,最早的甚至早幼儿园就熟读成诵
师:无穷碧生:别样红。
生:诗人一看荷花,就仓促地写了。
师:诗人杨万里还写过这样一首诗句:〔出示:六月西湖锦绣香,
生:西湖美让我情不自禁地写了。
千层翠盖万红妆〕你从哪儿看出也是写荷花的?
师:加入加上动作,你能表现出感情吗?自己试一试?〔学生配
生:我从千层翠盖看出来。
上动作朗读〕
师:〔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一下,感
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在仿写古诗小练笔环节中,当我 们听课者还在绞尽脑汁时,一首首新诗却已经吟诵出来:毕竟苏堤三月 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桃花红艳满枝头,莺歌燕舞来伴奏。毕竟南湖八 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菱花满湖朵朵艳,一望无际荡涟漪。这绽放的 仅仅是桃花、菱花吗?不,还有最美的智慧之花!
魏
第5页共5页
生:他写的诗歌都很简单使人理解。
生: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费老师费蔚。
师:〔简介诗人〕两位皇帝对他有高度评价,说是直不中律也有
师:我给大家带来了杭州的景点〔净慈寺;断桥〔结果没有一位学生去过杭州,老师
师:谁能不能背诵?〔指名学生背诵,转过身来背给听课老师听〕
把这些景点卡片送给学生〕
师:大家都能背出来了,那你还想学习些什么呢?
师:再玩一个对对子的游戏:〔师生合作〕天地;雨风;河山;绿
生:我想了解意思。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_苏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_苏版一、导入:师:我们共同学习第12课中的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
一起读课题。
题目专门长,读好他的停顿专门重要。
指导读好“净慈寺”、“林子方”再读课题注意停顿。
师:从题目当中你明白了什么?生:早上,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那个人。
师:是谁走出了净慈寺?是你依旧我?生:是杨万里。
师:那个专门关键。
要把他补充到里面去。
那么题目的意思你们明白了,现在我们在齐读一下课题把那个意思明明白白的表达出来。
生读。
二、指导诵读:课件出示全诗师:那么这首诗写了什么呢?咱们来看一下,都预习了是吗?读了几遍?那么我相信你一定能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
举手真积极。
生读。
师:专门好,请坐下。
字音都读准了,而且诗句读的也专门通顺。
咱们读诗和读其他的课文不一样。
诗有它专门的节奏和味道,如何读出诗的味道呐?自己练一练,试一试。
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
师打手势示范读。
课件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 _ _ | | —如何说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请同学们依照老师的动作试着读一读。
师打着拍子,师生共读。
师:如此读感受和刚才有什么不同?生:更顺口了。
生:诗的味道出来了。
生:更押韵了。
师:想不想自己给自己打着拍子读一读,试一试。
学生自由练习。
师:现在同学们打着拍子读,老师给你们和每句诗的最后三个字。
师生共读。
生读师和。
师:我读的有什么特点?生:专门押韵。
师:你看到我把那几个字读得专门长,专门完整了?生:中、同、红师:他们差不多上后鼻音,因此我们要把他们读的完整到位。
现在我们换过来我读你们和。
师读生和。
(配上音乐)配音乐学生自由练读。
师:同学们都被自己读诗的声音沉醉了,闲暇的时候多读读诗,慢慢的自己也会变得专门有味道。
三、明白得诗意师:我们学习古诗除了诵读古诗还要如何样?生:正确明白得诗意。
师:同学们提早差不多预习了,请你把自己明白了的词或者诗句的意思讲给你的同位听,再拿出笔来,在不明白的地点做上标记,也能够向你的同位请教。
5下2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激趣,导入新课师:我们先看一幅图片,看到这种荷花,想到什么词来形容它?生:这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
生:这是一朵亭亭欲立的荷花。
师:说得很好,在800多年前,南宋的大诗人杨万里,在杭州的西湖的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的时候,也看到了西湖的荷花,心里非常的高兴,于是就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我们一起来把他读一下。
生:(生自由大声读课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图片的出示,既创设了学习的情境,同时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古诗师:这首诗,有几个字我注上了拼音,大家读一下,注意一下这些字的读音。
生:(生齐读加拼音的字)师:大家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这些字。
好的,我们在读的时候注意要学会准确地断句,大家再读一遍,看怎么停顿?生:(生再自读课文)师:一起读一下,注意停顿。
生:(生齐读课文)师:请哪位同学读一读。
生:(一生大声地读课文)师:注意题目中的停顿也要处理好,再请一位。
生:(一生再认真地读课文)师:好的,刚才两位同学朗读中的停顿处理得很好。
我们也来一起读一读。
生:(生再次自读课文)师:这首诗还是比较好懂的,请大家先自己找一找,看还有没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
生:四时同。
师:谁能理解?生:(积极地)四季相同。
师:哦,就是指与四季相同。
生:(不解地)毕竟师:哦,“毕竟”不懂,我们先看一看题目中的净慈寺(简介净慈寺),那么在课文中的“毕竟”可以理解为倒底。
刚才我们同学提到的“四时”就是指四季,那么三四句中有没有?生:(疑惑地)接天莲叶。
师:四个字都不懂吗?生:接天?师:什么叫“接天”?生:连接着天?师:哦,就是与天相接。
比如说我们远眺,就能看到地与天相接。
后面一句呢?生:别样红?师:谁能理解?生:就是不一样的红。
师:哦!就是不一样的红,别样我们现在已经很少用了,这是宋代一种俗语,特别的意思就叫别样,比如说特别好,就说我今天别样好。
那么我们整首诗的意思,大家再读一读,边读边理解。
王若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
部编二年级下册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王若楠一、直通诗题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景色的古诗。
谁能读读诗题!(指名读、齐读,师注意指导“净慈寺的前后鼻音及平翘舌读音)2、师:题目比较长,读好它的停顿很重要。
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提示:什么时间,什么人去哪里?)预设:晓:早晨;出:走出;送:送别。
------(师小结: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是谁?这个很重要,一定要把他补充进来!3、那么题目的意思咱们明白了,再来读一下题目,把题目的意思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好吗!(齐读)二、反复读诗,理解诗意请大家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老师会给大家配上音乐,学生读完及时评价,接着男女生配合度,女生读一行,男生读一行。
思考:朗读之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答案:生:老师我看到了有绿绿的荷叶,还有开得特别美丽的荷花。
师:那么请问诗中哪句描写的是莲叶呢?他有什么样的特点?预设答案生:“无穷碧”那你能说说这里的“碧”是什么意思吗?生:“碧”是碧绿,说荷叶很绿很绿。
师:你还能用哪些成语来说说这个“无穷”的意思呢?生:“无穷”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词语无边无际,一望无际……师:是啊,一个“无穷”让我们感受到荷叶很……生:很多很多。
生:多的一眼看不到头。
师:诗中还有哪个词能让你感受到莲叶的多呢?同学们,请问“接天”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生:“接天”的意思是与天相连接。
师:是啊。
也就是说荷叶很多很多,那多得让你敢让你感觉怎么样呢?生:多的都与天空连接在一起了。
师:谁能把谁能带着这种很多很多的感受放在诗句中来读一读?生: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有点多,如果你能读的再悠长一些,那么就能让人深深的感受到荷叶与天相连接了。
谁还可以读出与天相接?让我们感觉这荷叶实在太多了。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真好,全班来试着像他这样来读一读。
全班读: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那同学们再想一想,六月的荷叶是一种怎样的绿呢?生:老师,我去过西湖,六月的荷叶是深绿色的,叶子特别大。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2)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副标题#e#师:站在湖边,你能闻到什么吗?(这别样红的荷花清香扑鼻、沁人心脾,令人陶醉,指名读!)师:这荷花为什么这么红?(生板书)映日映日------在阳光的照射下!师: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呀?生:早晨的太阳!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晓师:你还能结合诗题来理解古诗的内容,真不错!还有什么原因,联系上一句看看!生:在荷叶的映衬下!师:是的,在莲叶的映衬下才变得这么红的!有了绿的映衬,红得更红了,有了红得点缀,绿也就更绿了!颜色多么鲜艳,对比多么强烈,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生:指名读!师:这两句确实不好读,既要表现莲叶的绿,又要表现荷花的红,谁还试试!生:指名读!师:两句都搞上去了!你们读上句,下句我来读!师:哪种对比显得更鲜明?明白了吧?来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人是早上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的,此时的太阳是朝阳,同学们再想,在碧绿的荷叶上,你还能看到什么?(晶莹的露珠……)(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师:CAI出示,看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组一碧万顷,接天连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心中吗?B、指名读(指导读,读出不同的韵味!)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A、师: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发出了这样的赞叹----CAI出示,师引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前面如果没有涉及到六月、四时,这时可以直接提问)师:现在你们知道六月的西湖与其他季节的风光不同在哪儿了吗?B、指名读!师:西湖一年四季都美不胜收,但“到底”是西湖六月的莲叶荷花最美呀!谁再来赞美赞美?(指名读!注意赞叹的语气!)C、师:你们想留在那里吗?3、情感朗读整首诗:A、师:看着这样一幅图,假如你是诗人杨万里,来尽情地赞颂一下这六月的西湖吧!谁来读读这首诗?B、(师配乐朗诵)还有谁也被这美景打动了,也想来吟诵!全班齐诵读!(这么多同学都想吟诵呀,那咱们一块配着音乐,边想象西湖六月的美景边吟诵这首诗吧!)(评价:大家入情入境,读得如诗如画!)五、体悟情感:1、让我们再来读读诗题,这是一首送别诗,同样是送别朋友,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引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篇1一、吟诗导入:1、师:CAI出示:《江畔独步寻花》、《宿新市徐公店》、《小池》;咱们来美美地吟诵一番,怎样!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朝诗人杨万里写的另外一首诗,看老师写诗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解题:1、师:谁能读读诗题!(指名读、齐读,师注意指导“净慈寺的读音”,相机解释“净慈寺”和“林子方)2、师:题目比较长,读好它的停顿很重要,而且这里面有个读音------“净慈寺”读一下,林子方!很好,把题目在读一遍!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3、师:结合课下的注释,想想诗题是什么意思?预设:晓:早晨;出:走出;------(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是谁?这个很重要,一定要把他补充进来!4、那么题目的意思咱们明白了,再来读一下题目,把题目的意思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好吗!(齐读)三、初读感知:1、师:那么这首诗写了什么呢,咱们一起去读一读!请同学们打开书的144页,自由地读上几遍,争取读得正确、流利!2、师:都读了好几遍了吧,现在请你们读给自己的同桌听一听,互相检查一下读对了没有!注意:一定要认真听哟!3、师:谁愿意第一个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1,2;评价预设:要读得字正腔圆才好听!读得抑扬顿挫的,真好听!“竟”这个后鼻音读得真准!每个字都读准了,真好!有板有眼的!3、师:咱们读诗和读其他的课文不一样,诗有她自己的节奏和味道,怎么能读出诗的味道呢,你自己练一练!师:声情并茂,读出了诗的韵味!咱们一起像他那样读一读!4、师:咱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除了诵读,还要领悟大致的意思!现在呀,请同学们默读古诗,结合课下注释、插图,还可以发挥想象,思考思考: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5、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四、品析诗句,想象意境:1、师:诗中又是怎样写莲叶和荷花的呢?CAI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年级语文苏教(下)第7单元第24课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
24.《古诗两首》课堂实录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揭题、解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净慈寺、林子方,非常好,再读一遍。
从题目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早上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谁走出净慈寺呀生:杨万里检查预习了几遍师:怎么样读出诗的味道呢生:(读诗师:再来读读看生:读诗,(声音很响亮师:老师打手势,跟着老师读。
看出来了吗,手动得快就读得快,跟着老师读。
生:跟着老师的手势读诗二、初读本诗,理解诗意师: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生:顺口,押韵了,师:学着刚才的提示来读一读生:(打手势读诗师:你们读诗句,朱老师读后面三个字。
学生读诗,老师重复后面三个字。
师:你听出来我读的有什么特点吗生:押韵,师:你看我把哪几个字读得特别长,生:中、同、红师:别让你的声音被子我盖住了,配乐读,你们读后面三个字。
师:这么读,好玩吗?我给你们配上音乐,你们自己读。
生:毕竟西湖六月中——师:我从你们表情中能看出来,被诗陶醉了,时间长了,让你这个人也很有味道。
课堂上学习古诗,除了诵读,还要做什么?生:理解诗的意思师:对了,把你理解了的读给同位的同学听,不理解的向他请教。
有什么不理解的生:莲叶怎么接天的呢师:是呀,我也有疑问,谁能告诉他生:莲叶很高很多,和天接到一起了。
如果远处全是莲叶,就像接天了师:人们看眼前,只能看到莲叶,远看就看到莲叶,再向远处看,看到要看不到的尽头,就是莲叶和天接在一起了。
谢谢你们,我也理解了。
把这种理解带到诗里去,自己读,跟着自己的节奏,不要受别人的影响生:(自由读诗三、感受诗境,体诗人情感师:学到这儿,反复读了好几遍了,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很壮观师:这么读读诗,就看到了壮观,了不起,还看到了什么生:很美丽师:读读诗,就看到了美丽的景。
还看到了什么呢生:我觉得还可以看到诗人对林子方的不舍师:对了,还写了情,我们到诗中去品一品诗中的情师:一个碧字让这莲叶变得丰富了,前面还加上无穷,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一片的绿色,很壮观师:把我们都带到绿色的海洋里,谁来读生:接天莲叶无穷碧师:这样的碧,而这荷花却生:别样红师:红得像什么?为什么这么红生:被朝阳映照的,师:还有什么原因,联系上文看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1一、教材简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
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
作者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别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毕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二)能力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已的所想、所感;3、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设想: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处处以学生为主,努力体现“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
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提供有关资料(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供平台。
五、媒体选用情况表:六、教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过程:1、创设氛围,导入课题:(1)CAI课件出示:《别董大》(高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赠别》(杜牧),学生读诗;(2)问:这三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送别之作)(3)师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送别之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初读古诗,引入意境:(1)CAI课件出示:西湖初夏时的美景,范读课文;(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CAI课件)。
3、小组交流,感悟诗意:(1)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解读诗意,遇到困难时,可点击鼠标,在多媒体课件中查找自已想要了解的内容;(2)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
教师归纳、点拨。
(3)CAI课件: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学生反复吟诵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名师课堂实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名师课堂实录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名师课堂实录一、揭题、解题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从题目中你读到了什么?学生:早上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老师:很好,再读一遍。
谁走出净慈寺呀?学生:杨万里。
老师:检查预了几遍,怎么样读出诗的味道呢?学生:(读诗)老师:再来读读看。
学生:(声音很响亮)老师:跟着我的手势读,手动得快就读得快,跟着老师读。
学生:跟着老师的手势读诗。
二、初读本诗,理解诗意老师:你们读诗句,我读后面三个字。
你们打手势读诗,押韵了。
你们听出来我读的有什么特点吗?学生:押韵。
老师:你们看我把哪几个字读得特别长?学生:中、同、红。
老师:别让你的声音被子我盖住了,配乐读,你们读后面三个字。
这么读,好玩吗?我给你们配上音乐,你们自己读。
学生:毕竟西湖六月中——老师:我从你们表情中能看出来,被诗陶醉了。
课堂上研究古诗,除了诵读,还要做什么?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老师:对了,把你理解了的读给同位的同学听,不理解的向他请教。
学生:莲叶怎么接天的呢?老师:是呀,我也有疑问,谁能告诉他?学生:莲叶很高很多,和天接到一起了。
如果远处全是莲叶,就像接天了。
老师:人们看眼前,只能看到莲叶,远看就看到莲叶,再向远处看,看到要看不到的尽头,就是莲叶和天接在一起了。
谢谢你们,我也理解了。
把这种理解带到诗里去,自己读,跟着自己的节奏,不要受别人的影响。
三、感受诗境,体诗人情感老师:学到这儿,反复读了好几遍了,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很壮观,很美丽。
老师:读读诗,就看到了壮观,了不起。
还看到了什么?学生:很美丽的景。
老师:对了,还写了情,我们到诗中去品一品诗中的情。
暂缺)老师:一个碧字让这莲叶变得丰富了,前面还加上无穷,仿佛看到了一片绿色的海洋,很壮观。
把我们都带到绿色的海洋里,谁来读?学生:接天莲叶无穷碧。
老师:这样的碧,而这荷花却……?学生:别样红。
老师:红得像什么?为什么这么红?学生:被朝阳映照的,因为作者心情好。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与评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与评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与评析一、解诗题,初知大意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谁来读读题目?(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起读课题。
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生:从“晓”字中可以看出时间是在早晨。
生:我知道送别的地点是在净慈寺。
生:我知道是杨万里送别他的好朋友林子方。
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生用自己的语言说题目的意思。
)师:题目中有一个“送”字,你猜猜这首诗可能会写些什么?生:朋友之间送别时的难舍难分。
生:送别之时朋友之间的互相祝福。
生:要再三嘱咐朋友多多保重。
师:杨万里在这首诗中写了些什么呢?读了这首诗你就明白了。
二、诵读古诗,感受音律美(屏幕出示学习提示,生自读学习。
)诵读古诗,感受韵律美1.反复朗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2.组内轮流朗读古诗,根据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
师:古诗会读了吗?哪一组谁来试试?(一组学生展示朗读)师:能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真不错。
古诗有它自己的节奏和味道,你能根据提示读出古诗的节奏吗?谁来读一读?师:节奏读出来了,怎么才能读出诗的味道呢?你们听——(师播放古诗朗诵录音)。
师:你们也想读出古诗的味道吗?自己练一练。
师:哪一组来展示?(一组学生展示朗读)师:他们读得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生:他们读得不错,“中,同,红”三个字押韵,韵母都是ong。
师:这三个字读起来很顺口,咱们一起来试一试。
(生齐读古诗)师:诗的韵味越来越浓了,诗句的意思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生说诗句的意思)【评析:阅读教学坚持“以读为本”,学生根据朗读的要求拾级而上,从读正确到读流利,最后读出古诗的节奏,体现了读的层次性指导。
教学活动紧紧围绕语言展开,学生真正读书,体现了真学的过程,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教师的范读,为学生的朗读引路,为学生品味语言、积累与运用语言作铺垫,学生在朗读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意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word文档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课堂实录】师:知道老师从哪里来?怎么知道的?生:老师从杭州来,我从这首古诗中感觉到的。
生:我听老师说的。
生:我从屏幕上看到的。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我的单位和名字?生: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费老师——费蔚。
师:我给大家带来了杭州的景点(出示卡片:苏堤;平湖秋月;花港观鱼;三潭印月;净慈寺;断桥……(结果没有一位学生去过杭州,老师把这些景点卡片送给学生)师:再玩一个对对子的游戏:(师生合作)天——地;雨——风;河——山;绿——红;山花——水草;燕语——莺歌。
天涯——海角;大陆——长空;清风——明月;暮鼓——晨钟。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晓出净慈寺》。
读过这首诗吗?生:我三年级读过。
生:我是五年级。
生:我是二年级。
师:那谁能读?(指名读,评价:都读正确了)师: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生:杨万里。
师:有谁了解杨万里吗?生:他写的诗歌都很容易使人理解。
师:(简介诗人)……两位皇帝对他有高度评价,说是“直不中律”“也有气性”。
师:谁能不能背诵?(指名学生背诵,转过身来背给听课老师听)师:大家都能背出来了,那你还想学习些什么呢?生:我想了解意思。
生:我想知道诗人的感情是怎么样的。
生:我想知道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师:大家都提得很好,这节课就尽可能满足大家的要求。
请大家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这首诗,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生(分别):美。
绿。
红。
艳。
秀。
师:美的表现是丰富多彩的。
诗人杨万里还写过这样的诗句:小荷——(生齐背)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又是怎样的美?生:精致的美。
小巧的美。
师:这首诗歌也是这样的美吗?生:不是,而是“大”。
师:(板书:大)对,这是一种“大气之美”。
再自由读读,从哪里读出了“大气”?可以用笔圈圈点点,不要错过每一个字、词。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表示大得与天连在了一起。
生:“无穷碧”,那是无边无际的绿色。
师:除了绿大得多,还可以怎样理解“无穷”?生:绿的颜色多种多样,有深的、浅的、明的、暗的……师:对呀,早上,杨万里看到“无穷碧”,它们可能蔓延到哪里?生:(举起课始时老师与学生交流谈话时发的景点卡片)绿到了三潭印月。
《晓出净兹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及评析
《晓出净兹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及评析[板块一] 开门见山,揭题解题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24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生读课题)师:诗题比较长,共有九个字,要读好它,停顿很重要,请再读一遍。
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生:这首诗是写早上走出净慈寺送别林子方的事。
师:你从哪儿知道了这是在早上发生的事呢?生:晓就是早上的意思。
师:理解非常准确,那么是谁走出净慈寺呢?生:是作者杨万里。
师:这点非常重要,把它补充进去,这样意思才完整。
题目我们明白了,请大家再读诗题,把它的意思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
(生读)【评析】朱老师开门见山,从诗题入手指导学生读好题目,理解题旨,不绕弯子不??唆,从学习的需要出发,充分体现了“让学”的教学理念。
[板块二] 诵读诗歌,理解诗意师:同学们,我们读古诗和读一般的课文不一样,古诗有它自己的节奏和韵味,在古代,人们将第一声、第二声的字称为平声字,老师用“―”来表示;将第三声、第四声的字称为仄声字,老师用“|”来表示。
为了帮助大家,我把每一个诗节中的平仄标注了出来。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的手势读出诗的快慢起伏。
(课件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朗读,并根据课件提示自己边打手势边读。
)师:下面我们合作来读。
同学们读诗句,老师来和每句诗的最后三个字。
生:毕竟西湖六月中。
师:六月中――生:风光不与四时同。
师:四时同――生: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无穷碧。
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别样红――师:有没有注意到老师读的和你有什么不同?生:老师把“中”“同”“红”这三个字读得特别长。
师:你听得非常认真,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吗?生:因为这三个字押韵。
师:说得对!这三个字是这首诗的韵脚,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把声音拉长,把音节读清楚、读完整。
下面咱们换过来,老师来读诗句,你们来帮我和每句的最后三个字。
「最新」部编版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可编辑修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一. 揭题、解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净慈寺、林子方,非常好,再读一遍。
从题目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早上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谁走出净慈寺呀生:杨万里检查预习了几遍师:怎么样读出诗的味道呢生:(读诗师:再来读读看生:读诗,(声音很响亮师:老师打手势,跟着老师读。
看出来了吗,手动得快就读得快,跟着老师读。
生:跟着老师的手势读诗二.初读本诗,理解诗意师: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生:顺口,押韵了,师:学着刚才的提示来读一读生:(打手势读诗师:你们读诗句,朱老师读后面三个字。
学生读诗,老师重复后面三个字。
师:你听出来我读的有什么特点吗生:押韵,师:你看我把哪几个字读得特别长,生:中、同、红师:别让你的声音被子我盖住了,配乐读,你们读后面三个字。
师:这么读,好玩吗?我给你们配上音乐,你们自己读。
生:毕竟西湖六月中——师:我从你们表情中能看出来,被诗陶醉了,时间长了,让你这个人也很有味道。
课堂上学习古诗,除了诵读,还要做什么?生:理解诗的意思师:对了,把你理解了的读给同位的同学听,不理解的向他请教。
有什么不理解的生:莲叶怎么接天的呢师:是呀,我也有疑问,谁能告诉他生:莲叶很高很多,和天接到一起了。
如果远处全是莲叶,就像接天了师:人们看眼前,只能看到莲叶,远看就看到莲叶,再向远处看,看到要看不到的尽头,就是莲叶和天接在一起了。
谢谢你们,我也理解了。
把这种理解带到诗里去,自己读,跟着自己的节奏,不要受别人的影响生:(自由读诗三.感受诗境,体诗人情感师:学到这儿,反复读了好几遍了,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很壮观师:这么读读诗,就看到了壮观,了不起,还看到了什么生:很美丽师:读读诗,就看到了美丽的景。
还看到了什么呢生:我觉得还可以看到诗人对林子方的不舍师:对了,还写了情,我们到诗中去品一品诗中的情(暂缺)师:一个碧字让这莲叶变得丰富了,前面还加上无穷,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一片的绿色,很壮观师:把我们都带到绿色的海洋里,谁来读生:接天莲叶无穷碧师:这样的碧,而这荷花却生:别样红师:红得像什么?为什么这么红生:被朝阳映照的,师:还有什么原因,联系上文看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与评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与评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与评析一、解诗题,初知大意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杨万里地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谁来读读题目?(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起读课题.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生:从“晓”字中可以看出时间是在早晨.生:我知道送别地地点是在净慈寺.生:我知道是杨万里送别他地好朋友林子方.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题目地意思?(生用自己地语言说题目地意思.)师:题目中有一个“送”字,你猜猜这首诗可能会写些什么?生:朋友之间送别时地难舍难分.生:送别之时朋友之间地互相祝福.生:要再三嘱咐朋友多多保重.师:杨万里在这首诗中写了些什么呢?读了这首诗你就明白了.二、诵读古诗,感受音律美(屏幕出示学习提示,生自读学习.)诵读古诗,感受韵律美.反复朗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古诗地节奏..组内轮流朗读古诗,根据注释,说说诗句地意思..全班交流.师:古诗会读了吗?哪一组谁来试试?(一组学生展示朗读)师:能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真不错.古诗有它自己地节奏和味道,你能根据提示读出古诗地节奏吗?谁来读一读?师:节奏读出来了,怎么才能读出诗地味道呢?你们听——(师播放古诗朗诵录音).师:你们也想读出古诗地味道吗?自己练一练.师:哪一组来展示?(一组学生展示朗读)师:他们读得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生:他们读得不错,“中,同,红”三个字押韵,韵母都是.师:这三个字读起来很顺口,咱们一起来试一试.(生齐读古诗)师:诗地韵味越来越浓了,诗句地意思明白了吗?谁来说一说?(生说诗句地意思)【评析:阅读教学坚持“以读为本”,学生根据朗读地要求拾级而上,从读正确到读流利,最后读出古诗地节奏,体现了读地层次性指导.教学活动紧紧围绕语言展开,学生真正读书,体现了真学地过程,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地整体感知.教师地范读,为学生地朗读引路,为学生品味语言、积累与运用语言作铺垫,学生在朗读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诗地意境.】三、品读诗句,欣赏别样景师:同学们,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人杨万里随同友人走出净慈寺,看到一幅怎样地景象呢?下面我们就来品读诗句,欣赏西湖别样地美景.(屏幕出示学习提示,生自读学习.)品读诗句,欣赏别样景.自由朗读古诗,找出描写西湖风光地诗句,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西湖地美?.组内朗诵诗句,说说自己地感受..展示汇报.师: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西湖地美?(一组学生汇报感受)师:“无穷碧”是怎样地绿呢?生:特别特别地绿,绿得发亮.生:一望无际地绿色.生:一片绿色,仿佛一片绿地海洋.生:满眼都是绿色,一碧千里.师:“无穷碧”为什么不用“无穷绿”?生:无穷绿只是很绿,无穷碧让人感觉绿得发亮,绿色有变化,有地嫩绿,有地浅绿,有地翠绿,有地浓绿.师:这“无穷碧”地荷叶给你什么感觉?生: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地毯.生:荷叶像一把把撑开地绿伞.生:那碧绿地荷叶,像女孩地绿裙子.师:谁能把这翠色欲滴地荷叶读出来?(板书:无穷碧)师:“接天莲叶无穷碧”又是怎样地情景呢?师:你眼睛往前看,看到地是……(莲叶)再往远处看……(还是莲叶)往天边看,那与天相接地地方还是——荷叶,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师:满湖地荷叶,无边无际,能读出这种感觉吗?(生练习朗读)师:多么壮观啊!满眼地绿色,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大家一起读!(生齐读)师:荷花美在哪儿呢?生:荷花特别地红.(板书:别样红)师:究竟红得怎么样呢?(配乐播放荷花图片)荷花红得怎样?生:像火一样热烈.生:红得娇艳,像小女孩地脸蛋.生:红得像太阳.师:像太阳一样朝气蓬勃.师:这荷花为什么这么红?生:我从题目中地“晓”知道这是早晨地太阳,阳光不像中午地那么强烈,早晨地阳光非常柔和,所以照在荷花上,荷花特别红艳.生:还有什么原因,联系上一句看看!生:有莲叶地映衬,显得特别红.师:六月,正是荷花开得最旺盛地时候,所以它开得这么红艳,这么生机勃勃.师:眼前地景色美,诗人描写地语言更美,同桌二人合作读读.(生二人对读:碧,无穷碧,莲叶无穷碧,接天莲叶无穷碧.红,别样红,荷花别样红,映日荷花别样红.)师:你们听了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非常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生:我觉得一碧一红,颜色非常美丽.师:是啊,莲叶清新碧绿、荷花娇艳妩媚,对比多么强烈,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生有感情地朗读)师:杨万里在《小池》这首诗中也描写过荷花,还记得那两行诗吗?生:(齐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师:(出示荷花地图片)荷花是什么样儿地?美在哪儿?生:荷花含苞欲放,像害羞地小姑娘.生:我觉得荷花小巧玲珑,非常精致.师:这首诗中描写地荷花美在四儿呢?生:这首诗描写了满池地荷花荷叶,非常壮观.师:这满湖地绿叶,这别样红地荷花,多壮观啊!你能读出这种美吗?【评析:教学过程体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真真正正学语言”地教学思想,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无穷碧”“别样红”,感受语言地对仗美,通过朗读和对比品析,感受到荷花地壮美,学生慢慢地“品”出古诗深远地意境.】四、想象画面,感悟别样情(屏幕出示学习提示,生自读学习.)学习提示:看到眼前地美景,诗人发出了怎样地赞叹?你读到一份怎样地情?师:看到眼前地美景,诗人发出了怎样地赞叹?生: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师:如果加上一个语气词深情地赞叹一下,你会吗?生:啊,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生: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生: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呀!师:在这如诗如画地六月,诗人送别好友,他要抒发内心怎样地感情呢?生:朋友之间地依依不舍之情.生:朋友即将远行,对朋友地祝福之情.生:心里为朋友地离开而感到难过.师:假如你就是杨万里,心里有什么话要对好朋友说?(配乐响起)生:朋友啊,分别之后你要多多保重啊!生:朋友啊,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啊!分别之后你不要忘记这美丽地西湖,不要忘记我们之间地情谊啊!生:朋友啊,西湖地景色这么美,你还是留下来,好好地欣赏这西湖地美景吧.师:看似是在送,其实是想留住友人啊!生:朋友啊,六月西湖地景色实在美,你要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我这个朋友.师:我感受到了诗人惜别之情.生:朋友啊,西湖地景色这么美,你可要常回来看看啊.生:朋友啊,我们虽然分别了,但我们地感情却像荷花、荷叶那样永远相伴啊!师:同学们,看看题目,再读读这首诗,有没有产生疑问呢?生:题目中有一个“送”字,可是诗中却没有写怎么送别友人地,这是为什么呢?师:这首诗中写地都是什么?生:西湖中地荷叶、荷花.师:作者为什么要写西湖地美景来送别友人呢?生:希望林子方看到这美景,就会想起好朋友.生:诗人希望自己和林子方地感情像这接天地莲叶一样长存.师:这首诗在景色中寄予了诗人地感情,这种手法叫:以景寄情.(师板书:以景寄情)师:六月地西湖中,荷叶绿得发亮,挨挨挤挤地铺到了天边,那姿态各异地荷花在柔和地朝阳地映照下那么娇艳美丽,真是——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师:诗人情不自禁地赞美道——生: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师:你就是杨万里,来尽情地赞美这六月地西湖吧!谁来读读这首诗?(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师:诗人把所有地感情都融入这美景之中,(师配乐朗读)在音乐声中,我们也一起来尽情地赞美西湖.(生齐读)师:让我们把这优美壮阔地美景、把这别样地感情记在心里,这首诗会背了吗?(生背诵)【评析: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语言文字运用地情境,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加语气词表达赞美之情”“想一想说一说”这些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言语智能地发展,课堂成为学生言语地实践场,学生通过想象表达,感受诗句背后地那份情,深化语言地感悟.引导学生提出困惑和问题,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了古诗“以景寄情”这一语言表达地秘密.】五、迁移拓展,品读“不同”地送别师:相见时难别亦难!古代许多诗人,都写下了脍炙人口地送别诗,我们来读一读.(师出示学习提示)迁移拓展,品读不同地送别..自由读读下面两首古诗,看看大诗人李白和王维是怎么送别老朋友地?.同样是送别,又有什么不同呢?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大诗人李白和王维是怎么送别老朋友地?生:目送自己地友人.师:你从哪儿看出来地?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船渐渐消失在茫茫地天际,眼前只看见一江春水慢慢向东流去.李白还在望着,望着,望着,我们一起读.(生齐读)师:王维是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元二地情谊地?‘生:即将分别,王维劝友人多饮一杯离别地酒.师:友人要去很远地地方了,为什么王维还要一劝再劝?生: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师:当时阳关以西,非常荒凉,好友即将远行,千言万语全在这酒里了.我们一起读.师:同样是送别,又有什么不同呢?生:李白是目送好友孟浩然,王维是以酒相送.师:我们今天学习地这首诗诗人是以什么相送?生:以景相送.师:今天我们欣赏了西湖壮美地景色,感受了杨万里带给我们别样地离别相送,记住了这开阔优美地诗句——生:(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师:课后请同学们再去读读其他地送别诗,感悟诗人别样地情怀.【评析:迁移拓展两首送别诗,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走进诗人地内心世界,学生从短小精悍地古诗中,打开了通向知识海洋地小窗口,语文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拓宽了学生地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阅读地广度、深度,也提高了学生地语文素养.】【总评:本节课坚持真语文理念,从语文学科地特点出发,始终关注学生地语言表达和语文素养地提升,学生经历了真正地语文学习活动.以“别”统领和贯穿整堂课地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别样景,感悟别样情.教者站在儿童地立场,以语言为核心,以充满童趣地学习活动为载体,扎扎实实进行听、说、读、写地“语用”训练.学生亲历语文学习地过程,有自己地阅读、思考、感悟、体验.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地转身.课堂上用语文地方式教语文,用朗读引领学生学习古诗.揭示课题后,结合题目中地“送”字猜猜古诗地内容,通过多元化地诵读指导,引导学生感受读诗地技巧,体会古诗特有地音律美、意境美,从整体上把握诗境.课堂教学以读悟境,以读悟情.学生从语言入手,“品”出荷叶地“无穷碧”、荷花地“别样红”,品味诗句语言地精妙、独特地韵味、深远地意境,感受到西湖壮美地一面、热烈奔放地一面,渐渐走进作者情感地深处.品读全诗后,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走进诗人地内心世界,作者为什么要写这西湖地美景来送别友人呢?学生在探究中明白了作者以景寄情地写作方法.学生依靠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自觉”地认知方式学习与运用语言,在学习地过程中积累了语文学习地经验,悟出了语文学习地特点,掌握了语文学习地方法,受到了熏陶和感染,在自觉地活动中迸发天性,张扬个性.通过对比阅读,实现“言意兼得”.引导学生品读“不同”地送别,让学生经历自主发现地阅读过程,变单篇课文地学习为同类文章地学习,最后迁移拓展,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链接,增加语文课地文化内涵,学生徜徉于文学艺术地殿堂,古典文学地精华走进学生地视野,学生得到一种享受,一种积淀,学生地语文素养与精神得到双重生长.】(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责任编辑刘忠信)11 / 11。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9诗词两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_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9诗词两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_西师大版一. 揭题、解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净慈寺、林子方,专门好,再读一遍。
从题目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早上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谁走出净慈寺呀生:杨万里检查预习了几遍师:如何样读出诗的味道呢生:(读诗师:再来读读看生:读诗,(声音专门响亮师:老师打手势,跟着老师读。
看出来了吗,手动得快就读得快,跟着老师读。
生:跟着老师的手势读诗二.初读本诗,明白得诗意师: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生:顺口,押韵了,师:学着刚才的提示来读一读生:(打手势读诗师:你们读诗句,朱老师读后面三个字。
学生读诗,老师重复后面三个字。
师:你听出来我读的有什么特点吗生:押韵,师:你看我把哪几个字读得专门长,生:中、同、红师:别让你的声音被子我盖住了,配乐读,你们读后面三个字。
师:这么读,好玩吗?我给你们配上音乐,你们自己读。
生:如何说西湖六月中——师:我从你们表情中能看出来,被诗沉醉了,时刻长了,让你那个人也专门有味道。
课堂上学习古诗,除了诵读,还要做什么?生:明白得诗的意思师:对了,把你明白得了的读给同位的同学听,不明白得的向他请教。
有什么不明白得的生:莲叶如何接天的呢师:是呀,我也有疑问,谁能告诉他生:莲叶专门高专门多,和天接到一起了。
假如远处全是莲叶,就像接天了师:人们看眼前,只能看到莲叶,远看就看到莲叶,再向远处看,看到要看不到的尽头,确实是莲叶和天接在一起了。
感谢你们,我也明白得了。
把这种明白得带到诗里去,自己读,跟着自己的节奏,不要受别人的阻碍生:(自由读诗三.感受诗境,体诗人情感师:学到这儿,反复读了好几遍了,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专门壮观师:这么读读诗,就看到了壮观,了不得,还看到了什么生:专门漂亮师:读读诗,就看到了漂亮的景。
还看到了什么呢生:我觉得还能够看到诗人对林子方的不舍师:对了,还写了情,我们到诗中去品一品诗中的情(暂缺)师:一个碧字让这莲叶变得丰富了,前面还加上无穷,看起来看到了什么生:一片的绿色,专门壮观师:把我们都带到绿色的海洋里,谁来读生:接天莲叶无穷碧师:如此的碧,而这荷花却生:别样红师:红得像什么?什么缘故这么红生:被朝阳映射的,师:还有什么缘故,联系上文看看。
【新品推荐】部编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一. 揭题、解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净慈寺、林子方,非常好,再读一遍。
从题目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早上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谁走出净慈寺呀生:杨万里检查预习了几遍师:怎么样读出诗的味道呢生:(读诗师:再来读读看生:读诗,(声音很响亮师:老师打手势,跟着老师读。
看出来了吗,手动得快就读得快,跟着老师读。
生:跟着老师的手势读诗二.初读本诗,理解诗意师: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生:顺口,押韵了,师:学着刚才的提示来读一读生:(打手势读诗师:你们读诗句,朱老师读后面三个字。
学生读诗,老师重复后面三个字。
师:你听出来我读的有什么特点吗生:押韵,师:你看我把哪几个字读得特别长,生:中、同、红师:别让你的声音被子我盖住了,配乐读,你们读后面三个字。
师:这么读,好玩吗?我给你们配上音乐,你们自己读。
生:毕竟西湖六月中——师:我从你们表情中能看出来,被诗陶醉了,时间长了,让你这个人也很有味道。
课堂上学习古诗,除了诵读,还要做什么?生:理解诗的意思师:对了,把你理解了的读给同位的同学听,不理解的向他请教。
有什么不理解的生:莲叶怎么接天的呢师:是呀,我也有疑问,谁能告诉他生:莲叶很高很多,和天接到一起了。
如果远处全是莲叶,就像接天了师:人们看眼前,只能看到莲叶,远看就看到莲叶,再向远处看,看到要看不到的尽头,就是莲叶和天接在一起了。
谢谢你们,我也理解了。
把这种理解带到诗里去,自己读,跟着自己的节奏,不要受别人的影响生:(自由读诗三.感受诗境,体诗人情感师:学到这儿,反复读了好几遍了,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很壮观师:这么读读诗,就看到了壮观,了不起,还看到了什么生:很美丽师:读读诗,就看到了美丽的景。
还看到了什么呢生:我觉得还可以看到诗人对林子方的不舍师:对了,还写了情,我们到诗中去品一品诗中的情(暂缺)师:一个碧字让这莲叶变得丰富了,前面还加上无穷,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一片的绿色,很壮观师:把我们都带到绿色的海洋里,谁来读生:接天莲叶无穷碧师:这样的碧,而这荷花却生:别样红师:红得像什么?为什么这么红生:被朝阳映照的,师:还有什么原因,联系上文看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大家已经做过预习,就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和诗句的意思,说给你同位听,把你还不太懂的字词和句子的意思,和你同位讨论一下
师:好了是吗?有没有哪些字词通过讨论以后还没弄明白的?
生:我不知道四时的意思
生:莲叶是在水中的,怎么会是接天的呢?
师:是啊,我也很想知道
生:可以看出莲叶很高很多
配乐读,你们读后面三个字。
师:这么读,好玩吗?我给你们配上音乐,你们自己读。
生:毕竟西湖六月中——
师:我从你们表情中能看出来,被诗陶醉了,时间长了,让你这个人也很有味道。课堂上学习古诗,除了诵读,还要做什么?
生:理解诗的意思
师:对了,把你理解了的读给同位的同学听,不理解的向他请教。
有什么不理解的
生:莲叶怎么接天的呢
自由读
师:这首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和什么感觉呢?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吗?
生:我觉得很壮观,和天都连起来了。
师:这么读读诗,都读出壮观了,真了不起
生:我觉得很美丽
师:是的,这首诗就是描写的景,还有别的吗?
生:我还可以看出作者对林子方不舍的感情
师:这首诗是既写了景又写了情。再读读,看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跟着老师的手势读诗
二.初读本诗,理解诗意
师: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生:顺口,押韵了,
师:学着刚才的提示来读一读
生:(打手势读诗
师:你们读诗句,朱老师读后面三个字。
学生读诗,老师重复后面三个字。
师:你听出来我读的有什么特点吗
生:押韵,
师:你看我把哪几个字读得特别长,
生:中、同、红
师:别让你的声音被子我盖住了,
师:这么读你觉得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觉得更顺口了,更有味道了,更押韵了……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打着手势来读呢?看着上面的提示,学生跟着老师学着打手势读
师:下面朱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你们读诗句,我来喝后面的三个字
题目和作者我来读
生读,老师喝后面三个字
师:你听出来我读的有什么特点了吗?
生:读得非常押韵
师:是呀,我也有疑问,谁能告诉他
生:莲叶很高很多,和天接到一起了。
如果远处全是莲叶,就像接天了
师:人们看眼前,只能看到莲叶,远看就看到莲叶,再向远处看,看到要看不到的尽头,就是莲叶和天接在一起了。
谢谢你们,我也理解了。
把这种理解带到诗里去,自己读,跟着自己的节奏,不要受别人的影响
生:(自由读诗
三.感受诗境,体诗人情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
一.揭题、解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净慈寺、林子方,非常好,再读一遍。
从题目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早上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谁走出净慈寺呀
生:杨万里
检查预习了几遍
师:怎么样读出诗的味道呢
生:(读诗
师:再来读读看
生:读诗,(声音很响亮
师:老师打手势,跟着老师读。看出来了吗,手动得快就读得快,跟着老师读。
师:同学们都知道押韵,你知道我把那几个字读得特别长?
生:老师把中,同和红读长了
师:下面换过来,我读诗句,你们来喝。
放音乐,老师读诗句,学生喝最后三个字
师:这么读诗好玩吗?非常有意思,我给你们配上音乐你们自己读好吗?
生齐读
师: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出来了,你们被自己的读的陶醉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古诗,除了要诵读,还要干什么呢?
师:特别想表达清楚,没说清楚,自己都着急了
生:我们经常说水天一色,天和水连到一起去了,这是一种错觉,看上去就连到一起了。
师:往远处看到的是……
生:莲叶
师:再往远处看……
生:还是莲叶
师:所以圆圆看过去,全是莲叶,都连着天了。明白了吗?我也明白了,谢谢同学们。
师:带着你们自己的理解,不要受别人的干扰,好好读读这首诗
师:学到这儿,反复读了好几遍了,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很壮观
师:这么读读诗,就看到了壮观,了不起,还看到了什么
生:很美丽
师:读读诗,就看到了美丽的景。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觉得还可以看到诗人对林子方的不舍
师:对了,还写了情,我们到诗中去品一品诗中的情
(暂缺)
师:一个碧字让这莲叶变得丰富了,前面还加上无穷,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一片的绿色,很壮观
师:把我们都带到绿色的海洋里,谁来读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这样的碧,而这荷花却
生:别样红
师:红得像什么?为什么这么红
生:被朝阳映照的,
师:还有什么原因,联系上文看看。
生:因为作者心情好。
师:嗯,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你的理解,我们待会儿看
生:面积大
在莲叶的映衬下更好了。
师:对比多么强烈,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我感觉到作者对这些美景感觉到十分美丽,因为他在后一句写到风光不与四时同,是与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
板书不同
师:你们去过西湖吗?西湖很美的吧?俗话说,上有苏杭,下有苏杭,那西湖就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师:预习了吗?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把字音读准确
指名读
师:字音都读准了,读得也挺通顺的。但是古诗和其他课文不一样,怎么样才能读出古诗的味道呢?请大家自己练一练
指名读
师:比刚才好点了是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朱老师用手打手势,你跟着我的手来读,先用第一句来试一试
我手动的快就读得快,我要不停,就一直读下去
老师打手势,学生跟着读
时间:2010-12-1下午
地点:南京市金陵河西会场实 Nhomakorabea:春之曲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齐读题目。题目比较长,读好停顿不容易。再读一遍
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首诗是早上写的,而且是出净慈寺送好朋友。
师:是谁出净慈寺?
生:杨万里
师:这个问题很关键,题目都明白了,让我们再读一遍课题,让我们明明白白的读
生:用美景来送朋友
用西湖的美景衬托表达一种情。
友情像接着天的莲叶
哨音响。
师:究竟是什么样的感情,谁也不知道,不过不要紧,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杨万里。关于送的问题,还可以再研究,带着这个问题走出课堂。
第三届全国苏教版课堂教学大赛
A7号选手:朱晓红(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教研室)
上课内容:五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生: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你们来读上一行,我读下一行。
学生读,师读师轻声读第二句
师:哪一种对比更强烈?
四、拓展延伸
师:现在你能理解杨万里为什么特别喜欢六月的西湖吗
生:因为六月的西湖最美
师:一个美字不能概括六月的西湖
生:可能是在夏天,荷叶非常绿,荷花非常红
师:配上音乐我们来读读这首诗。
师读。
生读。
师:在世人的心目中,荷花,西湖是柔美的,而杨万里笔下却是壮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