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与诗词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

浅谈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

浅谈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介绍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酒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无数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写到了酒,这是因为酒在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古代中国的酒文化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酷爱饮酒。

在古代,酒被视为一种文化信仰,被列为仁义礼智信的六艺之一。

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作品中,酒常常被用来表现情感,表达深情,抒发自我,它承载着中国人悠久的文化和人民的生活习惯,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酒,在中国古代是一种享受美好生活的标志。

就像儒家所提倡的“和而不同”一样,饮酒也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做法,它被视为一种人类维系情感交流的方式,尤其是在封建时代,诗人们的知识、文化和情感世界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底蕴,并非一般的饮酒习惯可以替代。

在中国古代,饮酒也被视为是一种思考的方式,经常出现在一些哲学性的作品中,如《论语》、《道德经》等等。

在古代文献中,亦经常看得到酒恩、酒神等酒文章,更是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高雅的文化品位和良好的生活情趣。

诗人们如何表现酒文化在具体的写作中,诗人们通过自己个人的饮酒经历,以及对生活中的种种进行沉淀,致力于展开一种对生命的独特思考。

他们通常用充满感情、意蕴深刻的话语表达自己对酒的热爱和深思。

在这些诗人中,有些人将酒当作是一种宝藏,有些人则更多的从酒这个话题中体现他们的情感。

他们通过酒这个桥梁,与读者建立心灵上的共鸣。

举例来说,在唐诗中,杜甫便写过《月夜忆舍弟》诗,“戏为兄弟媵,从我者绝来。

”这是因为他的舍弟酒量有限,自己喝的太多,导致弟弟怕自己喝醉了出事,因此以“媵”相劝,兄弟情深。

张九龄也曾写过《赠张舍人》诗,“黄茅已陈酒,青箬仍煮茶。

”这个诗句出现了茶与酒结合在平常生活中的互补关系,让人回味无穷。

酒文化对生活和情感的影响酒文化是诗人们展现中国人文化、生活、情感、哲学、意境的一种途径。

而人们对文化的感知是无限深入的,酒文化也因此而与人类的生活和情感紧密相连。

中国古典诗词与中国酒文化的关系

中国古典诗词与中国酒文化的关系

中国古典诗词与中国酒文化的关系摘要:古代文人作品常把酒作为媒介,通过诗词将自我精神世界进行展现,久而久之,与酒相伴的中国古典诗词形式构建而成。

而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封建社会时期伴随酿酒技术的出现,独特的酒文化也由此产生,同时诗人们基于酒所展现的“天人合一”境界,更是让古典诗词与酒文化有了紧密的联系。

本文便简单叙述中国诗词与酒文化之间的关联,也希望通过这一分析展现出我国古代诗词的特点。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酒文化;关系引言:中国作为文化大国,其文化包罗万象。

酒文化即为众多文化形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优秀的内涵,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各路文人墨客的灵感来源,正所谓“酒文一家”“酒文天地缘”。

无论是《诗经》,还是当代散文,文字表现形式的差异也不能阻挡扑鼻而来的酒香。

诗酒兼优就是中国古典诗词与酒文化的主要特征。

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李白“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皆借酒赋诗,以酒叙情。

随着历史的前进,社会的发展,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除去具体的诗词文化之外,还出现了酒文化。

这一文化的出现标志酒已经脱离了客观的物质束缚,而有了精神层面的内容,即诗人在借助“酒”这一物质文化麻痹自己的同时,借助酒兴抒发自己当时的胸中块垒,表达喜怒哀乐之情,于是以酒文化为核心的诗词层出不穷。

一、诗酒相伴,以酒宴宾“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社会环境发展与进化的必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被分割殆尽,各诸侯之间的混战时有发生。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的文人与学者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诸侯统治封地、实施政治策略的推动者。

正是由于此期间文人与学者在政治中周旋,因此魏晋南北朝诗人们多在诗词中加入酒,以酒烘托氛围,为后人描绘出魏晋南北朝战争、官僚与政治变迁。

王粲,建安七子之一,其少年有名,一身学识让其诗歌成为建安七子之首,其诗词作品多以酒为伴,《从军诗》中的“陈赏越山丘,酒肉踰川坻”便是在战胜时用酒犒劳战士们的场景;应玚其,同样是建安七子之一,在《公宴诗》中便写到“巍巍主人德,佳会被四方。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徐徐掀开历史的长卷,不难发现,历代文人墨客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得意之时,酒来助兴,映出英雄本色胸襟;潦倒落魄之际,酒来遣愁,抚慰谪客征人忧郁凄怆心怀。

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绵绵不绝、无尽无休,滋润着诗人或豪放或深沉或缠绵或愤激的心灵。

那一首首浸润着生命本真的诗词如一坛坛佳酿,历久弥香、醇厚悠长,依然陶醉着品味它们的人们,也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酒文化。

一、报国之志,忧民之心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族之魂。

这种报国之志反映于诗词之中,与“酒”的水乳交融的结合,折射出诗人拳拳爱国之心,殷殷报国之志,凝成一种浑厚沉郁,而又令人荡气回肠的酒文化,如我们最为熟悉的XXX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XXX,XXX征战几人回?诗的主人翁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大敌压境,沉着应战。

交战前夕,饮酒壮行色。

“醉卧沙场君XXX,XXX征战几人回?”既是将军劝勉将士的豪言壮语,更是将军内心视死如归、破敌报国之志的独白!短短的四句诗,仅是作者截取战争前夕饮酒的一个场景片断,就把将军誓死报国的决心、临危不惧的洒脱,饮酒壮行的华美场面描绘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激动人心。

以酒入题,以酒贯穿始终,角度新颖,举重若轻,驾驭战争题材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XXX的《渔家傲》也是一首借酒言志,报效国家的传世佳作。

作者守卫西北边疆,遏制了XXX对北宋的侵扰。

“浊酒一杯家万里,XXX归无计”。

离家万里守卫边疆,舍小家,护大家,唯有借一杯杯浊酒来消融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浓情。

酒杯中,映出远方家乡的轮廓和亲人们熟悉的笑脸;心中,破敌立功,戍边报国的决心和志向却是更加坚定、深沉了。

浊酒一杯,承载了守边将军浓浓的思乡之情,更承载了将军深深的报国之志。

这首词意境雄浑,情景交融,以其迸发的深沉的爱国之情,感染着、感动着历代有识之士,历久弥新。

假如说报国之志是诗人心中雄壮光辉的不灭之志,那么忧民之心则是诗人忧国爱民的巨大人格的真实写照。

酒文化的经典诗句

酒文化的经典诗句

酒文化的经典诗句引言酒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酒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情感、聚集了智慧的结晶。

在中国文化中,许多经典的诗句都表达了人们对酒的热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这些诗句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对酒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酒文化的经典诗句,领略其中的魅力和智慧。

酒文化的魅力酒是一种凝聚人们情感的液体,酒文化能够让我们释放内心的压力,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诗句,它们鲜明地描绘了酒文化的魅力:1.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豪饮的豪迈情怀,通过酒来纾解人生苦闷,装点人生,使人生得意时能尽情享受。

2.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唐代乐府诗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痴公子晒秋诚。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饮酒的场景,诗人用精细的笔触描绘了酒液破瓶流出的情景,通过酒的象征将人们带入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宴会氛围。

酒文化的智慧酒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更是智慧的结晶。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诗句,它们通透地揭示了酒的智慧和人生的真谛:1. 《满江红·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写景的手法表现了人们在饮酒之时超越世俗,追寻更高境界的智慧。

通过欣赏自然之美,找到人生的宽广视野。

2. 《唐多令·平蝉》——白居易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身世浮沉,亦如春梦。

一尊还酹江月,人生何处不相逢?这首诗以诗人自身的经历来描绘人生的无常,意味着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坎坷。

然而,酒醉江月之下,诗人以酒来排遣生活中的坎坷与困厄,使诗人触电感悟到人生的无常,从而对自己产生一种重新认识的智慧。

酒文化的传承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跟酒有关的诗句和故事

跟酒有关的诗句和故事

跟酒有关的诗句和故事酒,是一种古老的饮料,也是一种文化。

在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古人们用诗词歌颂酒,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句和故事。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跟酒有关的诗句和故事。

一、酒的美好1.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深院静,无人见,绽红梨。

世事如棋,牵动青丝。

携壶履印,江南好。

”——唐代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其中“携壶履印,江南好”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和美酒的赞美。

2.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唐代李白《将进酒》这是李白的代表作,其中“金樽”和“月”都是象征酒和美好的意象,表达了人生短暂,要尽情享受的主题。

3.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清风明月皆有愁,故人何处归?”——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这首诗是王之涣在登高望远时作的,其中“千金纵买相如赋”和“清风明月皆有愁”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而“故人何处归”则是一种对离别的感慨。

二、酒的故事1. 岳飞的“滴血战盟”宋代岳飞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将领,他曾经在南宋抗金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而他的“滴血战盟”故事更是广为流传。

据传,岳飞在一次饮酒时,借酒劲起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滴水穿石,终于会磨损。

我们这些忠诚的将士,必须用自己的鲜血来铸成战盟,誓死抗敌,绝不投降。

”于是,他就用刀在手腕上划了一道口子,将鲜血滴在酒杯里,然后让所有将领都喝了酒,以此来立下“滴血战盟”。

2. 贾岛的“饮中八仙歌”唐代诗人贾岛的“饮中八仙歌”是一首著名的饮酒诗。

据传,贾岛在一次饮酒时,看到了一群醉汉,他就写下了这首诗。

其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一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3. 李清照的“如梦令”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是一首描写饮酒的词。

据传,李清照在一次饮酒时,与好友王安石一起创作了这首词。

其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关于酒文化的诗歌散文

关于酒文化的诗歌散文

关于酒文化的诗歌散文
以下是关于酒文化的诗歌散文:
《酒》
酒,是一种奇妙的饮品,从古至今一直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诗人的灵感源泉,也是友谊的催化剂,更是人们在欢乐和悲伤时的慰藉。

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从那时候起,人们就开始用粮食和水果酿酒。

随着时间的推移,酒的种类越来越多,酿造工艺也越来越精湛。

不同的地区和文化,孕育出了各具特色的酒文化。

在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

从古代的诗词歌赋到现代的文学艺术,酒的身影无处不在。

诗仙李白以酒作诗,留下了“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名句;苏轼在赤壁怀古之际,也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

酒,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而在西方,酒同样是文化的象征。

从古老的希腊神话到现代的文学作品,酒的影响随处可见。

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常常在酒馆中交流情感;海明威的作品中也总是少不了酒的陪伴。

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当我们与朋友相聚,共饮美酒,那些欢快的时光便成为了美好的回忆。

而在孤独的时刻,一杯酒也能成为我们最好的伴侣,倾听我们内心的声音。

然而,酒也有着它的两面性。

适量饮酒可以让人放松心情,增进情感交流,但过度饮酒却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对待酒,欣赏它的文化价值,同时也要注意合理饮酒,珍惜健康。

总之,酒文化是人类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既是一种饮品,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让我们共同举杯,为酒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干杯!
1。

酒文化诗词研究背景及意义

酒文化诗词研究背景及意义

酒文化诗词研究背景及意义
酒文化诗词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如下:
研究背景。

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享誉中外。

酒作为大自然对人类无私的馈赠,它的诞生具有生产力大发展、物质丰富的必然性。

饮酒与赋诗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生活的有机部分,遂形成了诗酒文化。

研究意义。

酒文化与诗人来说不因挫折而颓废,不因抑郁而绝望。

诗人在孤独寂寞中看到自信人格的存在,追求精神和人格自由的原始动力。

因此,酒诗酒词是酒文化潜能的大释放,也是酒诗酒词于酒文化的主要的、丰富的时代内容。

中国古典诗词与酒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与酒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与酒文化1. 《将进酒》- 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饮酒作乐的场景,表达了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的思想。

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豁达自信的人生态度。

2. 《月下独酌》- 唐代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独自饮酒的情景,表达了他在孤独中的自我排遣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中以酒为媒介,将自己与明月、影子相对饮,体现了诗人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3. 《凉州词》-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军中饮酒作乐的场景,表达了将士们豁达豪放的情感。

诗中以酒为媒介,将战争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相融合,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战争的反思。

4. 《水调歌头》- 宋代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在中秋之夜饮酒赏月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词中以酒为媒介,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融合,体现了词人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5.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酒后晨起的情景,表达了她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珍惜。

词中以酒为媒介,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融合,体现了词人细腻、敏感的情感世界。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分析

中国诗词中的酒文化分析

客中行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在这首风格豪迈的词中, 苏轼发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的询问, 抒发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美好情怀。 而这一问也因为酒的醇化具有了永恒 的意义。 在被贬到黄州时,苏轼写出了著名的 前后《赤壁赋》, 还写出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许多 不朽诗词, 其中都离不开一个酒字。
念奴娇·
三 宋词中的酒文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词渐渐兴盛起来。 宋朝的词酒关系和唐朝的诗酒关系比 较起来,也有了一些变化。 唐朝咏酒诗所表现的内容范围较广, 表现忧国忧民、重大题材的站主导地 位; 送带饮酒词在内容上则主要集中表现 词人的生活及围绕个人生活而产生的 种种情感。
唐朝诗人主要是借酒来激发昂扬雄壮的 胸怀, 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宋代词人更多的是细细品位酒中雅趣, 再用词来徐徐倾诉人生的种种际遇和情 怀。 总的来说,唐代酒诗豪放雄浑, 宋代酒词含蓄秀雅。
少年行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 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 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 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 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 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 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描写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描写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描写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酒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无论是诗歌还是词曲,酒的形象频繁地出现在文字之间,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通过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人对酒的热爱、对生活的悠然态度以及对人情世故的独特理解。

首先,中国古代文人笔下的酒文化描写常常将酒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赋予了酒一种特殊的韵味。

比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这是一首描写赤壁之战的词,而词中的酒文化描写却让整个作品充满了惬意和豪情。

在词中,苏轼与友人或对饮酒,或托以酒意,或以酒寄情,既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又抒发了对战争的批判。

酒成为了时光的见证者,见证了英雄的辉煌与悲壮。

其次,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描写还常常流露出作家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十字拂行云。

扣门人静默无声,只有柴扉锁古蜜。

”韩愈的《琵琶行》中也有“左手揮五弦,右手採池荇”的描写。

这些作品无不表现了古代文人对生活雅好闲适自在的追求。

在他们笔下的酒,成了他们逃离尘世的精神寄托,酒文化的描写成为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描写还反映了作者对人情世故的独特观察和理解。

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写道:“举壶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里的“明月”可以理解为文人对官场黑暗、权谋诡计的批判,而酒则成为了文人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解脱。

诗中的三人正是作者、明月和投影。

这种把自己与对象对立起来的写法,颇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味。

古代文人通过酒文化描写,既表现了自己的独立性格,也展示了自己对人情世故的敏锐洞察。

总之,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描写是丰富多样的,它既承载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反思。

这些描写既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豪情壮志,也表现了他们隐逸倾向的一面。

关于喝酒的古诗词

关于喝酒的古诗词

关于喝酒的古诗词在中国古代,酒文化与诗词有着密切的联系。

许多古代诗人喜欢喝酒,他们在诗词中经常写到酒,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人生体验。

以下是一些关于喝酒的古诗词: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多首与酒有关的诗词。

在《将进酒》中,李白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的乐观和豪爽,他主张尽情地享受生活,不浪费时光。

在《月下独酌》中,李白又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首诗展现了李白的孤独与自得其乐,他善于与自然和谐相处,从饮酒中寻找乐趣。

另外一首脍炙人口的与酒有关的古诗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在这首词中,辛弃疾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里的“醉”象征着一种洒脱、豪迈的人生态度。

辛弃疾在另一首《水调歌头·游泳》中也写到了喝酒:“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首词中,辛弃疾借助酒来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除了李白和辛弃疾,还有很多其他古代诗人也在诗词中写到了酒。

比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局的无奈。

又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除了诗词之外,古代的酒文化还体现在许多方面。

比如在古代的宴会上,喝酒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宴会上的酒有各种名目,如“流霞”、“玉液”、“甘露”等等,名目繁多。

古代的酒器也很有特色,如青铜器、瓷器、玉器等。

其中最著名的酒器之一是“夜光杯”,据说是用玉石雕刻而成的精美酒杯。

总之,中国古代的酒文化与诗词紧密相连。

通过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

同时,这些古诗词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酒文化诗词

酒文化诗词

酒文化诗词
酒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诗人画家都喜欢通过诗词画作来表达自己对酒的热爱和推崇。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酒文化诗词:
1.《将进酒》- 李白
2.《月下独酌四首》- 李白
3.《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4.《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5.《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朱敦儒
6.《饮酒二十首》- 陶渊明
7.《短歌行》- 曹操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9.《清平调》- 李白
10.《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
11.《登高》- 杜甫
12.《如梦令》- 李清照
13.《醉花阴》- 李清照
14.《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15.《长风万里送秋雁》- 李白
16.《蝶恋花》- 柳永
这些诗词中,表达了对酒的热爱、对饮酒的陶醉,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同时也展示了酒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深远的
影响。

酒文化之诗词——史上最经典的50首饮酒诗词

酒文化之诗词——史上最经典的50首饮酒诗词

酒⽂化之诗词——史上最经典的50⾸饮酒诗词酒礼突出体现在古代酒宴上,其中⼀些礼仪、礼节延续⾄今。

如中国⼤部分地区还保留“三巡”的习惯,⽆论待客还是朋友相聚,⾸先要通喝三杯;酒宴上晚辈或下级要主动敬长辈或上级酒,敬酒时,晚辈或下级在碰杯的时候,酒杯要低于对⽅,以⽰尊敬;⼜如酒桌新上的每⼀道菜都要⾸先转到主位等。

这些其实都体现了中国酒⽂化的礼仪要素,这是⼀种不成⽂但⼒量强⼤的礼仪。

这些礼仪要素的重复、强化最终会对⼈在⽣活中的思维和⾏为产⽣影响,发挥潜移默化的教化作⽤。

酒桌上的长幼有序、尊⽼爱幼、以敬为礼、谦和礼让既是中国⽂化的体现,反过来也是对中国⽂化的强化。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礼在中国社会⽣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它不但是等级秩序的标志,为⼈处世、⼈际交往的⾏为规范,中国的礼其实已经成为⼀种不成⽂的道德规范,是⼀个具有国家管理功能的体系,并表现在社会的各个⽅⾯。

酒⽂化折射、演绎和传播着现实社会的道德风尚和⽂化规则,酒⽂化所传播的不是单纯的礼,⽽是通过礼来传播“德”——这是中国酒⽂化核⼼中的核⼼。

中国酒⽂化既是“德”的完整体现,也同时起到对“德”的强⼤传播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酒其实已经成为中国⼈道德、思想、⽂化独⼀⽆⼆的综合载体。

“德”和“礼”是儒家哲学的核⼼要素,⾃然万物的运⾏规则为“道”,⼈类社会的运⾏规则为“德”,⽽孔⼦把“德”的推⾏⼜具体化为“礼”,这是⼀脉相承的儒家哲学,也是中国酒⽂化的“基因”。

酒⽂化与社会⽣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酿酒业的普遍兴起,酒逐渐深⼊⼈们⽇常活动的各个领域,酒事活动也随之⼴泛,并逐渐程式化,形成较为系统的酒风俗习惯。

在中国各族⼈民的⽇常⽣产、⽣活、社交活动中,酒与民风民俗保持着⾎⾁相连的密切关系。

诸如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寿庆、庆功祭奠、迎送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成为必备物品。

农事节庆时的祭拜庆典借酒缅怀先祖、寄托追求丰收富裕的情感和意愿;村中乡饮时,乡⾥邻居间的欢乐融洽、亲密友好⽓氛,因为酒的兴奋作⽤和亲和作⽤⽽达到极致。

有关古代酒文化的古诗词

有关古代酒文化的古诗词

有关古代酒文化的古诗词酒对心血管系统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众说纷纭。

一些嗜酒者以酒能通行血脉为由而越喝越多,瘾也越来越大。

殊不知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利害存在着一个质和量的问题,即低度酒少量饮用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利,而烈性酒及大量饮酒对健康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酒文化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酒文化的古诗词篇一1、苍苍云松,落落绮皓。

——李白《山人劝酒》2、酒阑不忍去,共接一寸烛。

——苏轼《送顿起》3、酒病十朝九朝嵌。

——乔吉《小桃红·春闺怨》4、独倚胡床酒初醒。

——刘光祖《洞仙歌·荷花》5、酒醒处,残阳乱鸦。

——仲殊《柳梢青·吴中》6、顾谓戚夫人,彼翁羽翼成。

——李白《山人劝酒》7、诗万首,酒千觞。

——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8、归来商山下,泛若云无情。

——李白《山人劝酒》9、黄鸡白酒渔樵社。

——苏轼《阳羡歌·山秀芙蓉》10、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

——赵时春《原州九日》11、想前欢、尽成陈迹。

——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12、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苏轼《行香子·秋与》13、神前鸡酒盟,歌断秋香户。

——吴文英《生查子·秋社》14、春澹情浓半中酒。

——吴文英《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15、沙露,衰草入云。

——姜夔《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16、正是佳期期未定。

——晏几道《玉楼春·琼酥酒面风吹醒》17、还泊邮亭唤酒,旧曾送客斜阳。

——吴文英《风入松·桂》18、一缕斜红临晚镜。

——晏几道《玉楼春·琼酥酒面风吹醒》19、诗酒社,水云乡。

——辛弃疾《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20、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21、一年佳节过西厢。

——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22、明月淡飞琼,阴云薄中酒。

——董以宁《卜算子·雪江晴月》23、向尊前、又忆漉酒插花人。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饮食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饮食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饮食文化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有关饮食文化的描写。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饮食文化的列表:一、酒文化1. 《离骚》:“出自我泉,以洒涤我缨。

民莫不思,自以为明。

”饮酒不仅是诗人的享乐,更是一种思考人性的境界。

2. 《饮中八仙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此诗以黄河水与高堂明镜为比喻,寓教于乐地表示饮酒的短暂,提醒读者珍惜时光。

二、茶文化1.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此诗通过描绘一岁一枯荣的自然循环和王孙的离别,引出了茶的生死循环,以及人与自然间的亲密关系。

2. 《武夷山记》:“漫步茶林之下,奇石嵌壁,清泉淙淙,红树翠竹。

一曲高山流水,忽自林间涌出;远处钟声咽咽,似野寺之钟;茶香扑鼻,遍山遍野,叶间蟋蟀,琴声叮咚,如临仙境。

”此篇游记生动地描绘了武夷山茶山的美景和茶文化的氛围。

三、美食文化1. 《白菊诗》:“采苓采菊北游时,庭除萧条清露滋。

”此诗描写了北方秋季采花的习俗,反映出中国人赏菊之情,以及以自然为食、追求清淡的饮食文化。

2. 《经传·尧典》:“祭天之礼,必用牛羊豕狗之肉,必用美酒。

”此篇典籍记载了古人祭祀崇拜天地与祖先时,所使用的牲畜和酒品。

以上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饮食文化的相关列表。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折射出中国古代人们的饮食文化与习俗,还传承了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经验,令我们今日仍能从中汲取灵感,体味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古代跟酒有关的诗句

古代跟酒有关的诗句

古代跟酒有关的诗句【篇一:古代跟酒有关的诗句】中国是一个以诗传世的古国,又是一个盛产名酒的古国。

诗,是人类精神劳动产生的高雅奇葩;酒,是人类物质劳动生产的精华琼浆。

在中国,从远古以来,诗与酒就交织在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诗酒文化”,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的咏酒诗词,编者从中选取精华100首以作者年代为序编辑成篇,发于此。

希望大家能喜欢。

咏酒古诗词100首001.别诗(汉)苏武骨肉缘枝叶,结交亦有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

鹿呜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002.短歌行(三国)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003.送应氏诗(三国)曹植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燕婉,我友之朔方。

亲呢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

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

愿为比翼鸟,施融起高翔。

004.百一诗(三国)应璩平生发完全,变化似浮屠,醉酒巾帻落,秃顶赤如壶。

005.咏怀诗(三国)阮籍一日复一朝,一昏复一晨。

容色改平常,精神自飘沦。

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人。

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酸辛。

007.饮酒诗之五(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006.饮酒诗之十四(晋)陶渊明故人赏我趣,挈酒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100句和酒有关的诗句(每一句都很美)

100句和酒有关的诗句(每一句都很美)

100句和酒有关的诗句(每一句都很美)中国的酒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关于酒的诗词不胜枚举。

开心了要喝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不开心了也要喝酒: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分别时要喝酒:真心劝朋友干一杯酒,西出阳关,难逢亲人。

相聚时也要喝酒:绿色酿出新的发酵酒,宁静的火炉里有一丝红色。

随着黄昏,雪即将来临,来杯酒怎么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杜康,酒名,这里代指酒,同样的还有“杏花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辛弃疾也是个爱酒的,词作里和酒有关的很多。

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等。

这首《西江月》个人认为是最有意思的,通过拟人修辞,把一个醉鬼写活了和酒有关的诗词中,大神要数李白,一篇《将进酒》无人能敌。

钟鼓、珍馐、珍宝是什么?,让我永远沉醉,永远不要理智!。

古代清醒的人和圣贤被遗忘了,只有伟大的饮酒者才能名垂千古。

陈在完成殿的一次宴会上,用一万个金币买了一桶酒,大家笑着说了一句俏皮话。

为什么说,我的主人,你的钱不见了?,去买酒,我们一起喝!。

五匹花马,金禧,把它们交给男孩来换取好酒,随你,卖掉永恒的悲伤。

精选和酒有关的诗句100句,纯欣赏。

01雪夜书千卷,花时酒一瓢。

——刘浑《新卜原上居寄袁校书》02开君一壸酒,细酌对春风。

——庾信《答王司空饷酒诗》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04年少不知韶光贱,阶前月桂醉春深。

——范成大《新邻招集强往便归》05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06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

——吴西逸《清江引·秋居》0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浅谈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

浅谈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

273报 刊 荟 萃wenhuashijiao 文化视角一直以来,酒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之一,其实,经过深入探究之后会发现,酒不仅仅只是一种物质产品,还具有十分典型的文化属性。

其中,比较凸显的即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其中除了涵盖有大量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内容以外,同时还彰显出诗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本文对此进行浅谈,也是希望更对人在品酒的时候,也能领悟到其蕴含的“酒文化”。

一、关于“酒文化”的基本定义所谓“酒文化”,主要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

严格意义上说,“酒文化”主要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除了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以外,还有一定的精神内涵。

研究发现,中国“酒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不少雅士还写下了许多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酒文化”早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且还对人文生活、文学艺术等内容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一)唐诗中的“酒文化”唐是一个极为繁荣的朝代,唐诗中也出现了很多和酒有关的内容,对于诗人而言,饮酒主要就是为了抒情,由此也形成了相应的酒文化。

以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客中作》为例,主要就是抒写离别之悲,以及他乡作客之愁,而其中也凸显出了我国悠久的“酒文化”。

比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其中,就说到了著名的兰陵美酒,并暗示这一美酒主要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的,所以带着醇浓的香味,加上是用晶莹润泽的玉碗装的,因此看起来也散发着琥珀般的光艳。

至于“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虽然暗含诗人的离愁别绪,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

其实,类似这样的羁旅之作有很多,但是李白这首诗词的独特之处,则在于把离愁而不愁的委屈情感用更委婉的方式表达了出来,这无疑也彰显出了唐诗与酒文化结缘融合的美妙之处。

(二)宋词中的“酒文化”酒是宋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它和唐诗中抒发家国民情怀的酒文化不同,主要在于宋词是围绕词人的个人生活而展现酒文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酒文化与诗词【摘要】:美酒自始酿时起,点点滴滴无不映射着酒者的悲欢离合。

文人与酒似乎有着天然的亲情,文人的各种心理姿态在酒中得到了尽情尽兴的舒展,他们在酒的世界里恣情地表现着“真我”,张扬着个性。

【关键词】中国酒文化;文人;诗词引言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源远流长、根深叶茂,自出现至今已发展了数千年,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饮酒吟诵、借酒明志,留下佳作无数。

酒也成就了多少英雄豪杰的不凡壮举,赐予了中国文化浓厚的生活气息。

同时,酒与诗、词、音乐、书法、美术、影视等相融相兴,共同铸成了中华美酒的漫漫长河。

1. 酒、诗与乐在中国酒文化主要是采用了诗歌这种文化载体, 而西方则采用了另一种文化载体———音乐。

两种文化借用了极富有表现力的载体音乐和诗歌, 从而使两种文化都激情飞扬, 魅力四射。

中国诗歌中飘着酒香。

诗与酒的结合, 使诗具有了酒的灵性, 使酒具有了诗的含蓄。

诗可以兴,可以群, 可以怨, 便成为酒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

《诗经》首开诗酒交融的先河, 这时的诗多还仅是对饮酒场面的描写。

从有大量诗人进行诗歌创作的“三国”时期开始, 酒与诗人的关系就开始密切了。

所谓“有美酒便有佳诗, 诗亦气灵于酒”正说出了诗与酒的重要关系。

再到后来“共醉菊花杯”的山水田园诗, 盛唐时期“无酒不成诗”的诗仙李白, 以及“酒壮军威”的边塞诗, 将诗酒文化推向高峰。

而宋元明清的词、曲、小说等也可作为诗的变衍。

从把酒当作“钓诗钩”的苏东坡, 到“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 再到酒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李清照, 再到“随时即景就事行乐而饮”的李渔。

诗酒文化在这些变衍体中得以发扬光大。

这些作品中不论是对尘世生活的超越, 还是对人生不得意的超越, 都飘逸着一种酒仙气质。

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 饮酒也不例外。

要想获得那种飘飘然如仙般的感觉, 仅仅有酒是不够的, 还必须有理想的饮酒环境, 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酒才会把你推向云端,推向那浩渺的太空⋯⋯所以诗人们喜作“山水郊野饮”“明月清风饮”“花前月下饮”“雪中饮”“雨中饮”“江上饮”“舟上饮”李白的《月下独酌》便是全心沉浸在月光下的花丛, 目送清风抚弄花影时的神来之作。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需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令人仿佛看到诗人一袭白袍, 左手拈花, 右手执壶, 左摇右晃的行在清冷月光下的石阶上, 宛若从月中走下的神仙。

即或是在家宅中饮, 也常设宴于庭院, 以领略那“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的情趣。

即使在堂上饮, 楼中饮, 也总要对着帘外、窗外的庭园景色, 展示出一幅“花枝缺处青楼开, 艳歌一曲酒一杯”的缤纷画面。

如此, 人在画中饮, 饮酒人亦是画中人。

此时正如醉翁欧阳修所说: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诗中更有一种如仙般超脱尘世的飘逸。

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将这种酒仙般的飘逸演绎到极点。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时偏向别时圆。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悲苦, 强烈的思乡之情, 全溶在这酒中, 化作对普天下人的祝福。

诗人在酒中得到解脱。

中国诗与酒的结合是最具民族特色的。

在西方, 酒文化主要是采用音乐这个载体。

希腊在每年葡萄成熟的时候整个民族都载歌载舞, 尽一切可能利用音乐来宣泄心中的激情。

用快意的醉酒来催化灵动的音乐。

整个狂欢季节音乐与酒激荡飞扬, 酒中溶有音乐, 音乐中弥漫着酒香, 激扬的鼓点, 冒沫的醇酒永远是希腊文化中一幅亮丽的图景。

酒神狄奥尼索斯象征情欲的放纵, 代表着醉境状态, 代表着音乐艺术的兴奋。

因此酒与音乐自然而然的结合了起来。

古希腊时期酒神祭祀仪式上酒与音乐结合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抒情诗。

抒情诗人本身就是音乐家, 他们模仿太一而制成音乐。

而这一过程又是在酒的作用下进行的。

尼才在其作品《悲剧的诞生》中曾用形象的文字表述了抒情诗的诞生: 现在, 梦神走过来, 用月桂枝触了他一下,于是睡诗人的酒神音乐的魔力便发出如画的火花, 这就是抒情诗。

梦与酒的结合迸发出音乐的火花。

二是萨提尔歌队。

萨提尔歌队是酒神的代言人。

席勒曾认为: 歌队是一种有生命的垣墙。

酒神祭的兴奋能够使一整批人都参与这种艺术才能, 使他们见到周围是一群精灵, 而又知道自己与他们心心相印。

萨提尔歌队是变态人的歌队。

在酒的作用下, 他们的市民身世和社会地位都被忘得干干净净。

他们已经变成了超时间, 生存在一切社会之外的神的仆役。

在音乐与酒的合力下, 酒神祭者仿佛看到自己变成萨提尔, 而且又以萨提尔的地位来关照神, 从而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极度快乐。

以乐入酒也渐成一种风俗习惯流传下来。

西方上层社会的酒会, 烛光闪闪, 灯光迷离,营造着一梦幻般的氛围。

这时最不可少的就是音乐。

于是西方音乐史上才流传下如此多的室内乐、圆舞曲。

旋转的裙摆, 流动的音符, 叮当作响的酒杯, 将人带入梦一般的醉境。

下层社会的狂欢同样离不开音乐。

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中, 人们手举酒杯, 身体随着节奏摇摆, 快乐与酒一起在空气中发酵。

西方人的好酒在歌剧中也频频展现, 各种版本的《祝酒歌》总会成为全剧中最为华彩的部分。

有酒的地方便有音乐, 无论是狂躁的摇滚还是慵懒的爵士, 亦或是悠扬的夜曲, 都成为酒最好的催化剂。

乐与酒的结合使音乐带有了酒的迷醉, 使酒带有了音乐的梦幻。

酒与乐的结合使西方酒文化充满了神秘色彩。

书法、美术、影视等相融相兴,共同铸成了中华美酒的漫漫长河。

2. 魏晋南北朝酒话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饮酒风气之盛历来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众所周知,魏晋时期名士饮酒和他们陷于自身与社会、自然的矛盾有关。

他们任达放诞,酒实际已成为魏晋风度的内容之一。

检视魏晋文人的文章,几乎都离不开酒字,不论是悲是喜,是欢聚还是离别,酒都是他们发泄情感的主要工具。

在这种社会风气渲染下,出现了不少豪饮之士,酒量极大,如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饮酒至八斗方醉", (1) 而刘伶自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 (2) 东晋名臣周凯"在中朝时,能饮酒,及过江,虽日醉,每称无对"。

(3) 西晋毕卓甚至说"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脆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 (4) 他在任吏部郎时,常常因酒醉而失职,一天,北舍有位郎官酿酒成熟,晚上,毕卓便乘着醉意跑到别人有酒的房间里偷饮,主人以为是盗贼,便把他抓了起来,到天亮时,才发现抓的是吏部郎毕卓。

主人立即在酒窖里以瓮为桌,与毕卓对饮,直到大醉,方才离去。

魏晋文士肆意纵酒,在酒的掩盖下,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

如山涛之子山简"唯酒是耽",以至时有儿歌唱他"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

" 阮籍为躲避与司马氏联姻,曾一连大醉六十日,使得别人无法言及此事。

前已提及的周凯,官至尚书仆射,却经常喝得大醉,"只有姊丧三日醒,姑丧三日醒",时人号之为"三日仆射"。

晋人虽尚酒,但也以此为失德,王导曾因晋元帝司马睿喜好饮酒而流泪苦谏,"帝乃命左右进觞,饮而覆之,自是遂不复饮。

" 据说晋元帝将杯中酒倒入池中,那个水池遂被名为"覆杯池"。

到了东晋末年的陶渊明,酒则成为超逸和清高的象征,而他的酒诗酒文,则有返朴归真、远离尘嚣的意蕴。

饮酒对于他而言,与其说是为了满足生理的需求,毋宁说是享受饮酒所带来的乐趣。

通过饮酒,暂时忘却尘世的混浊,同时为自己营造一方洁净的空间,寄托自己的理想。

日久天长,饮酒的情趣逐渐积淀下来,便使酒有了淳朴、闲适、平和、自然的生活象征意义,使酒成为一种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的反光。

但酒的这种内涵,毕竟源自于对所处环境和人生境遇的不满。

因此,在闲适平和的下面,却深深地沉淀着对现实的不满,对真与善的崇尚,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3.词人与酒酒多能帮助人们抒发情感。

苏轼酒量不大却极喜饮酒,常通过饮酒,来抒发他胸中的浩然之气,“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追求那“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的豪放生活,其言其情,不仅令千古名篇“赤壁二赋”增色添趣,相映成章,亦成为文坛乃至酒坛不衰的佳话,更是古往今来的无数饮者感叹唏嘘不止。

南宋的伟大爱国诗人陆游,受到家庭、环境和惨痛经历的影响,自幼即富有忧国忧民思想,写下了不少爱国诗歌。

其中酒也是他抒发情怀的一个重要手段。

他幻想“起倾斗酒歌出塞,弹压胸中十万兵”。

他时刻不忘对敌作战,并憧憬胜利,吟出了“更呼斗酒作长歌,要谴天山健儿唱”的名句。

他有博大的胸怀、宏伟的气魄;而这些也常寄寓在他对酒的描写之中。

“我饮江楼上,阑干四面空。

手把白玉船,身游水晶宫,方我吸酒时,江山入胸中。

天为碧罗幕,月作白玉钩,织女织庆云,裁成五色裘。

披裘对酒难为客,长揖北辰相献酬。

”这些抒发豪情壮志的诗歌都没有离开饮酒。

文人们还亲自酿酒,以此表现高雅的情操。

苏东坡守定州时,于曲阳得松膏酿酒,曾作《中山松醪赋》,记叙了他酿制松醪的经过,“取通明于盘错,出肪泽于煎熬;与黍麦而皆熟,沸春声之嘈嘈”;同时,他又以诗人的富有情感的笔触,赞美了他所酿制的松醪是“味甘余之小苦,叹幽姿之独高;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葡萄”。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女诗人的魁首,而其爱酒之深,亦可与李白、苏轼等同列。

在李清照笔下,酒与她的诗词一样,随着她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变化,显得多姿多彩。

李清照的词被人吟唱最多的就是那首《声声慢》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靖康之乱,诗人仓皇南渡,国破继之以家之,爱人赵明诚病逝,清照流离失所,老来无依。

在饱经了人生的炎凉风霜后,李清照已不再是当年闺中抒情的少女,此时的酒,已满是凄凉之意。

另一首同样有名的是《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其人其情其酒其词可知。

诗酒结合如此之巧妙,情趣盎然,一直传为佳话。

4.中国诗酒文化与现代的联系当代,中国人民革命的领袖毛泽东为了怀念和哀悼他已故战友和亲人,也在词中以酒抒情。

他于1957年5月11日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宵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词以游仙的题材,写出了词人当接到老友李淑一女士的信和她在1933年怀念丈夫柳直荀的《菩萨蛮》词时,思绪如云涌的真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