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补体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5
攻击
C5a


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
Ag-Ab C1(q、r、s)C1 C4 C4b
C4b2b C2 C2b C4b2b3b C3 C3b C5C5b C6 C7 C567 C8 C9n C56789n


5、膜辅助蛋白(MCP):可促进I因子 裂解C3b 的作用。 6、I因子:可将C3b 裂解为C3c与C3dg, 从而抑制 C4b2b活性或阻断C4b2b形成。
二、调控旁路途径C3转化酶与C5转化
酶 I因子:可裂解C3b; H因子:可直接作用于C5转化酶或间接辅
助I因子的作用; CR1: 可与C3b牢固结合; MCP:可促进I因子裂解C3b的作用; P因子:可与C3bBb牢固结合而形成稳定 的C3bBbP,从而加强C3bBb裂解C3的作用。
c9 c9 c9
补 体 活 化 的 经 典 途 径
Ig M / Ig G -Ag复合物
识别
C1q : r : s
Ca2+ Ca2+ Mg2+
活化
C4b2b (C3转化 酶) C2a C3 C3b C3a C5b-C6,7,8,9 C4b2b3b
(C5转化 酶)
C4 C4a
C4b + C2
细胞溶解
一、调控经典途径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 1、C1抑制物(C1INH) :可抑制C1r、C1s和 MASP活性,使之不能裂解C4和C2,阻断C4b2b形 成。 2、补体受体1(CR1):可与C4b结合,可阻断 C4与C2结合,抑制C4b2b形成。 3、C4结合蛋白(C4bp):可通过与C2竞争性结合 C4b而阻断C4b2b组装或使C4b2b灭活。 4、衰变加速因子(DAF):可抑制C4b2b形成, 分解已在细胞膜表面形成的C4b2b,或促进C3bBb 中Bb与C3b的解离。
C3bBb
的 产 生
补体活化表面
C3b Bb
C3b
C3b B
C3b B
B
D因子
C3bBb 的 双 重 作 用
C3b
C5
C3b C3b
C5
C3b
C5b
C3bnBb
C3b Bb C5a
C3bBbP
C3 C3 C3b C3a

C3bBb裂解C3产生C3a和C3b,C3b可与上述的 C3bBb,C3bBbP形成多分子的复合物, C3bnBb或C3bnBbP,此即C5转化酶,其作用 类似经典途径中的C4b2b3b,可使C5裂解为 C5a和C5b,至此以后的补体激活过程与经典途 径相同C3正反馈循环补体活化过程中形成的C3 转化酶不断使C3裂解,生成大量的C3b;新产 生的C3b又可与B因子结合,扩大进一步的活化, 构成了一个正反馈的循环圈,放大了补体的激 活作用。不论是经典途径,还是替代途径,只 要有C3活化,就可以进入C3正反馈循环,产生 放大效应。

C5转化酶 C4b2b3b
作用
C3bnBb
C4b2b3b
参与特异性 参与非特异性 参与非特异性 免疫 ,在感染 免疫,在感染 免疫,在感染 后期才能发挥作用 早期发挥作用 早期发挥作用
第三节 补体系统的调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必需在适度调节的情况下进行, 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学作用。补体激活失控, 则大量补体消耗,导致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 而且会使机体发生剧烈炎症反应或造成自身组 织细胞的损伤。 机体对补体系统活化存在着精细的调控机制, 主要包括: 1、调控补体活化的启动; 2、补体活性片段发生自发性衰变; 3、血浆和细胞膜表面存在多种补体调节蛋白, 通过控制级联酶促反应过程中酶活性和MAC组 装等关键步骤而发挥调节作用。
二、旁路激活途径
旁路激活途径又称替代途径,其不依赖 于抗体,而由微生物或外来异物直接激 活C3,由B因子、D因子和P因子参与, 形成C3转化酶与C5转化酶的级联反应过 程。 1、激活物:如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 葡聚糖等为补体激活提供保护环境和接 触表面。


2、活化途径:在生理条件下,血中的C3可

一、经典激活途径
经典途径指激活物与C1q结合,顺序活化C1r、 C1s、C4、C2、C3,形成C3转化酶(C4b2b) 与C5转化酶(C4b2b3b)的级联酶促反应过 程。 1、参与的补体成分:参与该途径的补体成 分依次为C1、C4、C2和C3。 C1通常以C1q C1rC1s复合大分子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 2、激活物:经典激活途径的激活物主要是抗 原抗体复合物(免疫复合物)。
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成 分,故被称为补体系统(complement,C)。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一)补体固有成分:是指存在于血浆及 体液中,构成补体基本组成的蛋白质。 ①经典激活途径的C1~C9; ②旁路激活途径的B因子、D因子、P因子; ③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激活途径 的MBL、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 (MASP)。
受蛋白酶的作用水解少量的C3b,C3b可与邻近 的细胞膜结合。如结合的物质是细胞壁上的脂 多糖,则C3b的半衰期延长,足以使其与B因子 结合形成C3bB复合物。B因子为C3激活剂前体, 与结合在膜上的C3b构成C3bB复合物后,使其 对D因子的作用更为敏感。D因子为C3激活剂 前体转化酶原,炎症时增多,在Mg2+存在时 转化为活性形式,能使C3bB中的B因子裂解出 无活性的小碎片Ba,剩余的C3bBb即旁路C3转 化酶。C3bBb与正常血清中活化的P因子结合 成C3bBbP,而使其趋于稳定,减慢衰变。
9 r q 5 7 s 2
4
3
6
8
2a 4a
r s q
3a
5a
c9 c9
2b 4b C3转化酶
2b 4b 3b
C5转化酶
c9
c7 c8 C5b c6
c9 c9 c9
识别
活化
攻膜
9 9 9 9 9
9 r q 5 7 s 2
4
3
6
8
2a 4a
r s q
3a
5a
c9 c9
2b 4b
2b 4b 3b
c9
c7 c8 C5b c6
C1q
C1r
C1s
C1分子结构示意图
C1的结构特点
C1q分子的C端球形结构是与Ig上的补体 结合位点相结合的部位,它的启动可使 C1r构型改变,成为具有活性的C1r并诱 导C1s的活化,成为具有酯酶活性的C1s, 在 Mg2+存在下可启动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识别
活化
攻膜
9 9 9 9 9


(二)补体调节蛋白:是指存在于血浆中和细胞膜 表面,通过调节补体激活途径中关键酶而控制补体 活化强度和范围的蛋白分子。包括H因子〈C3b灭活 促进因子)、 I因子〈C3b灭活因子〉、 C1INH 〈 C1抑制物〉 、 C4bp 〈 C4结合蛋白〉 、S蛋白、 DAF(衰变加速因子)、 MCP 〈膜辅助蛋白〉 、 HRF(同源限制因子)、 MIRL(膜反应性溶解抑 制物)等。 (三)补体受体:是指存在于不同细胞膜表面,能 与补体激活过程中所形成的活性片段相结合,介导 多种生物效应的受体分子。CR1~5、C3aR、 C4aR、 C5aR、C1qR等。
第五章 补体系统
第一节 补体概述
补体的发现: 十九世纪末,在发现体液免疫后不
久,Bordet即证明,新鲜血清中存在一种不耐热的成
分,可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作用。由于这种成
分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被称为
补体(complement, C)。
定义 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
Fra Baidu bibliotek
二、补体的命名

1.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和终末成分按其发现先 后依次命名为C1、C2……C9; 2.补体旁路途径成分以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如B因子、D因子、P因子; 3.具有酶活性的补体分子在其上加一横线表 示,如C1、C4b2b ; 4.补体在活化过程中被裂解为若干片段,分 别以该补体成分后附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 C3a、C3b、C5a; 5.补体调节蛋白根据其功能命名,如C1抑制 物、C4结合蛋白、衰 变加速因子等。
一、补体的生物功能 补体活化的共同终末效应是在细胞膜上组 装MAC所介导细胞溶解效应;同时,补体 活化过程中产生多种裂解片段,通过与细 胞膜表面相应受体结合而介导多种生物学 功能。

1、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毒
作用
补体激活后,可在靶细胞表面形成攻膜 复合体,使细胞膜表面出现许多小孔, 最终导致靶细胞溶解。 MAC的生物学效应是:溶解红细胞、血小 板和有核细胞;参与宿主抗细菌和抗病 毒防御机制。

IgG 分 子 结 合 抗 原 前 后 的 构 象 变 化
结合抗原之前 结合抗原之后
CH1
CH2
Fc段
C1q 结 合位点 被屏障
暴露的 C1q结 合位点
IgM CH3区,IgG CH2区

3、活化过程: C1q仅与IgM的CH3区或 IgG1-3的CH2区结合才能活化; 每一个C1q分子必须同时与两个以上Ig分子 的Fc段结合可发生构型改变,使与C1q结合 的C1r活化,活化的C1r激活 C1s的丝氨酸蛋 白酶活性。 活化的C1s依次裂解C4、C2,形成具有酶活 性的C3转化酶(C4b2b),后者进一步酶解 C3并形成C5转化酶(C4b2b3b)。
补体激活的MBL途径
MBL + C4 C4a + C4b
丝氨酸蛋白酶
病原体 甘露糖残基 MASP + C4b2b
C2
C2a + C2b
四、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特点及比

补体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固有免疫防御机 制,在种系进化中,三条激活途径出现 的先后顺序是旁路途径、MBL途径和经 典途径。 三条途径起始各异,但存在相互交叉, 并具有共同的终末反应过程。

三条途径的区别

比较项目 经典途径 替代途径 激活物 抗原-抗体(IgM, 聚合的Ig, IgG1,2,3)复合物 脂多糖等 参与成分 C1~C9 参与离子 Ca2+,Mg2+ C3转化酶 C4b2b C3,C5~C9, BF,PF,DF等 Mg2+ C3bBb
MBL途径 MBL、病原体 甘露糖残基 C2~C9 Ca2+ C4b2b

三、针对攻膜复合物的调节作用
1、膜反应性溶解抑制物(MIRL):可
阻止MAC组装,限制MAC对自身或同种细胞 的溶解破裂作用。
2、C8结合蛋白(C8bp):能抑制MAC组
装及其对靶细胞的溶解破裂作用。
3、S蛋白:可阻碍C5b67复合物与靶细胞膜
结合而抑制MAC形成。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意义
C3
LPS,多糖,凝聚Ig等
活 化
C3b C5
C5b
C5b~9 MAC
C3
C3b
C3a B因子
D因子
C3bBb C3bBb3b C6 C7 C8 C9 (C3转化酶) (C5转化酶) 细
旁路途径
胞 溶 解
三、MBL激活途径

MBL途径又称凝集素途径,是指由血浆 中结合的凝集素直接识别多种病原微生 物表面的甘露糖残基,进而激活MBL相 关丝氨酸蛋白酶(MASP)、C4、C2、 C3,形成与经典途径中相同的C3转化酶 与C5转化酶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
三、补体的理化性质与生物合成

1、补体的理化性质: 补体成分均为糖蛋白,多属β球蛋白; 在生理情况下,多以酶前体形式存在; 补体成分性质极不稳定,56℃加热30min 即可灭活,室温下很快失活,0℃~10℃ 仅能保持3~4天,紫外线、机械振荡、 某些添加剂均可使补体破坏。

2、补体的生物合成: 血浆补体成分主要由肝脏合成,少数成 分由肝脏以外的细胞合成; 血清中补体含量相对稳定,在某些病理 情况下可有波动,如在感染、组织损伤 急性期以及炎症状态下,补体产生增多, 血清补体水平升高; 补 体 各 成 分 中 以 C3 含 量 最 高 , 达 1200mg/L , 以 D 因 子 含 量 最 低 , 仅 1 ~ 2mg/L。
第二节 补体激活
在生理情况下,血清中补体固有成分均以无活 性的酶前体形式存在,只有在某些活化物的作 用下,或在特定的固相表面上,补体各成分通 过其级联酶促反应才被依次激活,产生具有生 物学活性的产物。 补体激活过程依据其起始顺序不同,可分为三 条途径: 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激活的途径 为经典途径;由病原体表面多糖直接激活C3从 而启动的途径称为旁路途径;由MBL与病原体 表面甘露糖残基结合启动激活途径,为MBL途 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