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吸引孩子让孩子爱上语文Word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吸引孩子让孩子爱上语文

让孩子们爱上语文课

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叶圣陶强调“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了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以便使

学生乐学。

由此可见,要让学生喜爱上语文课,就一定要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兴趣是成功的沃土,只要培养起学生对学习祖国语言文化的乐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相信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定会有明显的提高。

一、教师要爱上语文

语文是集工具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它不仅是其他基础学科的基础,而且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对于提高个人乃至社会的素质都具有奠基意义。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学好了语文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老师就要把这种乐趣与享受带给学生,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东西都能够让人感觉美,如:普通话美、中国汉字形体美,阅读课文里也有许多值得挖掘的东西,如文章思想内容富有教育意义,其思想性让人感觉美;文中的妙词佳句很多,其写作方法让人感觉美……一节好的语文课,学生就应该在这种美的氛围中度过。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的东西教师首先应该感受到,如:很多课文都有一些情景,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情景,进入角色,老师则首先要进入角色,老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绘声绘色的讲解带领学生走进课文;一些课文内容很感人,老师受到感动后,要把你的感觉表现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也会受到感动;要让学生反复读的重点段落或重点词句,老师可和学生一起读;还有一些课文,文中的妙词佳句不断,老师就要把这些妙词佳句精选出来,表现出自己对文中优美词句的喜爱,再让学生也找到自己喜欢的词句,或者用笔做上记号,或者把优美词句

摘录下来……总之,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把你对语文的爱表现出来,让学生感觉到,学生也会和你一样爱语文。

二、让孩子们爱语文

爱上语文是个目标,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让学生爱上语文,让我们注重我们语文课堂艺术性,再结合人文思想,把语文课上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用我们的热诚来感动孩子纯真温柔的心。

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是充满情感与情趣。要让学生能真正地潜入到语言文字的意境中,与优美的语言共振,深入地体会着优美的语境,课上老师就要十分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语文实践。在实践中自主地领悟语言规律,感悟人生和社会,充分获得生活经验的顿悟和沉淀。那么,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将是一个可望且可及的目标了。

每节课都给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为他们展示一个世界,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未知世界。如在导入新课时,我运用设置悬念或猜迷语等方法,在学生想知道而又无法知道,欲言而又不能的时候巧妙地引出新课及环节过渡,让学生带着求知、探索的兴趣主动地去寻找新知识。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我一板书完课题就用惊讶的语气发出疑问:“咦,我怎么觉得这个课题有点怪?这是怎么回事呀?”这么一问,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随之引发了一连串的提问:“老师,为什么题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加上双引号?”“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题目?”“我真想知道里面在讲些什么!”……此时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极浓,求知欲极高,我便抓住时机,开始教学新课。另外在各环节中、各段落之间我还精心设计了过渡语言,使各部分内容紧密相扣,时时调起学生的兴趣。

三、亲密合作,课堂和谐

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才能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怎样才能建立师生间的亲密合作关系呢?

1、教师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热爱所有的学生。

2、教师要尊重个体,真诚交流,共建民主课堂,走合作道路。和孩子一起走过一节和谐的课堂,让孩子身心舒畅地走进知识的殿堂,并感悟生活。诚然,一堂课不能一味地泛滥开去,教师必须及时点拨、调控、归纳,要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3、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冷静地对待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如学生睡觉、说话等等),做到既严肃又活泼,既庄重又亲切。

4、教师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

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要对每个学生都寄予期待。我经常对学生说:“请来试一下回答这个问题,只要说出自己思考过的见解,说错了没关系”。“谁来挑战一下自己,朗读这一段话”。“他(她)讲得很有道理,望继续加油!”。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前提。所以,师生亲密合作,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每一个教师最起码应该做到的。它可有效地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教师要巧妙利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境变化,注重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相信学生,适时调整活动内容与教学策略。这样,学生就能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愿意学习,喜欢学习。

四、重视实践,活学活用

美国教育家杜威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提出了“学校即生活”、“做中学”等观点,推行活动性教育方法,主张学习不在于理论而在于活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参与社会工作。教学要强调活动的运用,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知识,还要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如开展读好书评比活动、成语接龙比赛、朗诵比赛,开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进行参观访问、上网检索、校外采风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在实践中活用知识。特别需要探索的是怎样在活动中上复习课,扫除复习课的枯燥乏味,笔者曾作过尝试。复习小说单元时,边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小说名及人名,边在黑板上写下。然后让学生分成两组,轮流派出选手背对黑板,教师每指到黑板上的一个课题或一个人物,同组学生或做手势、或提示主题、或提示人物性格,哪组选手先猜出就记上一分,同时擦去这个课题或人名,当黑板被擦净时,比赛结束。寓教于乐,不亦乐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