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第1章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第பைடு நூலகம்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过程
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问题及其确认【见书221】
第九章 公共事业管理的责任与伦理
一、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构成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在相当程度上源于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并具有特定的内容构成。
二、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具体内涵
第一、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
第二、以公众为本提供服务
第三、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
第四、勇于承担公共责任
第五、高尚的敬业精神
三、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价值和建设
★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在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建设,是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能,达成公共事业管理目标必须重要工作。
6加快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法制建设,实现依法进行公共事业体制的建设和管理
二“非政府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
见书[131]
第五章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方式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一: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1、基本内涵
它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特征:社会性、综合性、约束性、政治性
(3)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公共权力运行:产生、分配、控制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
基本内涵: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第一章 导 论
一、公共管理概述 二、公共事业管理概述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
问题
什么是管理?谈谈你对公共事业管理的 认识。 管理的要素是哪些?
一、公共管理概述
1、公共管理定义 社会公共组织以及其他组织为推进社会整 体协调发展,增进社会共同利益实现对社 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 2、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
3、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行为的环境因素 政治、法律环境:权力决定与行为制约 经济、技术环境:能力与效率 文化、国际环境:行为、方法、资金来源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计划形成过程
宗
旨
战 略 规 划 政 程 规 工 预 章 作 制 计 策 序 度 划 算
公共事业管理的 计划形成过程: 问题---目标----列 举方案----评估方 案----选择方案---辅助计划---计划 书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计划形成过程
1、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确认 (1)社会问题的特点:公共性和可变性 (2)确认方法:直接调查、间接调查 (3)注意因素: 问题是不是假象或提法不当?针对问题 提问 问题对不同立场的人的影响是什么?
2、与公共事业相关的公共政策的确定 (1)公共政策:具有一定公共权威的政府组织, 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作出的长期行动安排。 (2)相关问题转化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 A:问题本身:a确定为明显的、需要非解决不 可的社会问题 b、客观情势 c、 强烈公众要求 d、影响程度 B:转化条件:a、政治领袖 b、利益集团 c、 危机特殊事件 d、抗议活动 e、大众传播媒介 C:转化为政策议程 (3)制定过程:
2、柔性方法:说服、解释、劝说等管理的方法。 (1)传播方法:通过双向信息交流公共事业管理主 体与公众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以实现管 理目标的方法。 (2)感情方法:通过舆论宣传、公开激励、表彰先 进、树立典型等方法激发公众对公共事业活动的情 感,促进公共目标实现的方法。 (3)心理方法:通过营造一定有助于公共事业管理 目标实现的社会心理气氛,激发公众良好的心理定 势。 3、两种方法运用的趋势: 系统化,民主化,高科技化
公共事业 管理概论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
公共事业组织与企业的区别
公共事业组织:一般并不追求收益 、提供的许多服务或商品具有独占性、收费通常以成本耗费为基础
企业:追求投资收益 、提供的服务或商品不具有独占性、以供求关系来确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2.2.2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
人力资本是由投资而形成的,强调以某种代价获得的能力或技能的价值,投资的代价可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以
更大的收益收回。因此劳动者将自己拥有的脑力和体力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参与价值创造,就要据此来获取相应
的劳动报酬和经济利益,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因索果的关系。
而人力资源则不同,作为一种资源,劳动者拥有的脑力和体力对价值的创造起了重要贡献作用,人力资源强调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创造能力,它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创造产品、创造财富,促进经济发展。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果溯因的。
动机分类法,生理、安全、交往、尊重、自我实现;
主体分类法,个人需要、群体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
公共需要不是个人需要的集合,也不是基于个人偏好的简单多数人的集团需要;
公共需要是相对独立于个人需要和群体需要的社会整体需要,是以社会共同体的利益为基本表现形式
的普遍需要;
公共需要本质上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生存发展所需的条件和利益。
1.2 公共需要的特征
客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提供的物质条件是公共需要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公共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同时,公共需要也受到人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化传统的影响,特定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消费偏好对特定时期公共需要的演变和表现甚至会起很大的作用。
社会性:公共需要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整体的共同需要,必然受特定社会条件制约,特定社会条件既表现在阶级性,也表现在民族性。
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导论——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与体制)【
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章导论——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与体制)【第⼀章导论1.1 复习笔记⼀、公共事业的内涵和特征1.公共性、公共需要、公共问题与公共事务(1)公共(性)公共或公共性,是指在⼀定的社会或地区内,⼀种共同性⽽⾮私有性,⼀种共享性⽽⾮排他性,⼀种共同性⽽⾮差异性。
(2)公共需要与公共问题①公共需要公共需要,即具有公共性的需要,是⼈类社会共同体所具有的带有共同性、共享性的需要。
公共需要与每个⼈的利益密切相关,但其中每个⼈⼜不能享受其消费独占权。
公共需要是⼀定社会中满⾜和保证公众基本⽣活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公共需要:a.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与安全秩序的公共需要,如国防、公安、外交等。
b.维护经济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的公共需要,如市场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
c.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设施与公共管理的公共需要,如公众医疗保健、义务教育、公共交通、公共图书馆等。
d.建⽴社会保障与救济体系,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共需要,如公共组织的扶贫、社会保险等。
e.公共资源与公共财产管理的公共需要,如国有资产管理、保护环境、⾃然资源和⼈⽂资源等。
f.在⽣活⽔平进⼊发达状态后,公众对⼈权、⾃由等公民权利的公共需要。
②公共问题a.从量的⽅⾯看,公共问题所涉及的范围或影响所及,牵涉到⼀个地区⼤多数⼈的利益,影响了多数⼈或团体的活动,具有⼴泛性或者普遍性。
b.从质的⽅⾯看,公共问题与私⼈问题的区分不仅表现在关系到多数⼈还是少数⼈上,⽽是在本质上,公共性是公共问题的关键所在。
③公共问题与公共需要的区别公共需要是⼀定社会中绝⼤多数社会成员对客观事物共有的、具有共享性的需求,⽽公共问题则是共同的需要形成后,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使主观的需求得不到满⾜⽽产⽣的主客观之间的⽭盾,是⼀个客观存在的现象。
(3)公共事务①公共事务的概念社会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具体⾔之,在⼀个社会中,公共事务是企业和个⼈家庭所不愿做也不能做,但⼜是既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社会全体公民基本⽣活来说必不可少的事务。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一章课件
2
本章重点
1.公共物品及准公共物品 2.公共事业的内涵 3.公共组织及其分类 4.公共事业管理的双重内容 5.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的区 别
2017/9/18
3
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客体
一、公共事业的涵义
(一)公共物品的概念
公共物品是这样一种物品,在增加一个人对它的分享时, 并不导致成本的增长,而排除任何个人对它的分享都要 花费巨大成本 。 斯蒂格利茨(J.E.Stigliz) 我们所谓的公共事业,是广义的公共物品,即不仅包括 实物形态的公共物品,还要包括非实物形式的公共服务。
2017/9/18
8
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客体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含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义
所谓公共事业管理就是政府对公共组织的规范和发展, 及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为社会经济发 展和人民生活提高创造条件或提供服务,并不以营利为 目的的各种社会活动,所进行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 制的活动。 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双重内容,即管理客体既包括公共事 业也包括管理主体自身。
(三)公共事业及其特点
2017/9/18
5
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客体
二、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公共组织一 般得到公众(组织成员)的授权,以法定的形式或按照 自己确定的形式,为公众或为组织成员提供公共物品和 公共服务。
2017/9/18
6
第一节 公共事业管理的客体
(一)公共组织的主要类型
按照公共组织的权力来源,基本职责的不同,可以将公 共组织划分为 : 政府(狭义) 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 民办非企业单位
第1章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new
重点问题
公共需要的特征
公共事业的含义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和特征 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和手段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1章绪论
1.1
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
一、公共需要 .
二、公共产品理论.
三、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1章绪论
一、公共需要
1、个人需要与公共需要
联系:个人需要是公共需要的基础,公共需要是个人需要得以满 足的重要条件。公共需要不是个人需要的加总。 区别:满足条件不同:个人需要通过等价交换得以满足,公共需 要由政府提供。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1章绪论
2、公共产品的特点:
效用的不可分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 生产的分类:
纯公共产品:完全符合以上特征,如:国防、法律、环保、
基础教育等。
准公共产品:不完全符合以上特征,绝大多数公共产品属于 此类。
有助于促进公共 事业的健康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1章绪论
视频:改革开放30年纪实之社会体制改 革全集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1章绪论
讨论题:
1 公共事业发展对政府与公众有何影响? 2 根据我国现行的公共事业发展情况,政府的职 能发挥与公众的参与有何成效与不足? 3 公共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公益人士的参与,你愿 意做一名公益人士吗?做公益人士对人生有何 影响?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和知识方面: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定义及研究 方法与范围,对该学科理论体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能力和技能方面:对各项公共事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有 初步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各项公共事业改进的思路 与对策。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点)第一章绪论个人需要:人类进行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也是人们需要的基础。
必须通过市场等价交换,支付等价方可使用,而且只能为某个人或某个集体所享用,排除了其他社会成员享用的可能。
公共需要: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这些公共物品,无须付出代价,或只需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费不相称的少量的费用。
主要靠政府提供。
公共事业四大特征:公共性;规模性;非营利性;超前性。
公共需要的特点:1.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
2.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3.是发展变化的。
4.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公共物品两个特性:(1)非竞争性(名):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
(2)非排他性(名):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
公共物品的七大特征:(1)生产具有不可分性。
(2)规模效益特别大。
(3)初始投资量巨大,随后所需的经营资本数额较小。
(4)具有自然垄断性。
(5)消费不具有排他性。
(6)对消费者收费不易,或收费本身所支付的交易成本过高。
(7)其消费具有社会文化价值。
【区别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公共事业管理的四大特征:1.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
2.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3.非营利性。
4.服务性。
行政手段(特性):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直接性。
直接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力,运用命令、指示、政策、规定、条例等,按照行政系统实施管理的方法。
优点: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的或紧迫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发挥管理的职能,使得高层领导的决策、计划作用得以落实;能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公共事业发展和管理过程中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能确保管理系统保持集中统一,在统一指挥下协同一致地行动。
局限性:管理效果受领导水平的限制;不便于分权管理,易产生滥用职权、个人专断的弊病;不利于发挥子系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横向沟通,协调发展;受行政层级繁复和管理部门及其管理者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信息传递迟缓,失真严重。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一章导论学习要点:公共事业的内涵与特征公共事业管理界定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及意义(一)公共事业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公共事业与公共需要、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密不可分,同时,由于当代中国的公共事业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问题不断增长和变化所促成的传统事业内涵和范围的扩大和公共性的凸显或公众公共性的觉醒而形成的,因而它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
(二)分析和认识公共事业的逻辑起点相当程度上,特定的公共需要、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是分析和认识公共事业的逻辑点(三)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1、基本内涵它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2、基本特征:公共性:从活动目标、权力来源、涉及对象来看。
非营利性:公平与效率规模性:规模效应(四)公共事业产品性质分析1、社会总产品的分类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俱乐部产品和纯私人产品2 .公共产品的内涵和特征公共产品的概念: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指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或劳务消费的减少。
——(Paul A. Samueson)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1)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与排他性相对应相对应的。
排他性是指排斥他人消费的可能性,即如你在使用一件产品时别人就不能用,或当你能完全拥有一件产品时,别人就不能拥有。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也称为消费上的非排斥性,是指一个人在消费这类产品时,无法排除其他人也同时消费这类产品,而且即使你不愿意消费这一产品,你也没有办法排斥。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一、事业与公共事业二、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界定一、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二、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联系与区别三、公共事业管理学科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研究内容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介绍二、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内容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一、公共选择理论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三、多中心治理理论四、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官僚理论第五节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方法及意义一、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二、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意义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职能与方法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职能概述一、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内涵、性质与目标二、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一、事业与公共事业二、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及特征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界定一、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二、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的联系与区别三、公共事业管理学科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研究内容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介绍二、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内容第四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一、公共选择理论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三、多中心治理理论四、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官僚理论第五节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方法及意义一、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二、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意义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职能与方法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职能概述一、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内涵、性质与目标二、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的内容……第四章公共事业绩效管理第五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权力与监控第六章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府角色第七章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与事业单位第八章公共事业中的公共物品管理第九章公共事业部门战略管理第十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治理模式创新第十一章西方国家公共事业管理第十二章中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改革与发展第十三章公共事业部门管理第十四章社区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第一章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本章提要】本章介绍了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主要包括公共事业、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公共事业管理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和控制职能,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管理活动的区别和联系。
公共事业是指主要由社会公共组织提供,为所有社会成员或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构成人们共同生产生活条件的社会事务。
而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 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有关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和规范,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维护社会共同利益的活动。
•【本章关键词】公共事业公共事业管理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公民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自然环境公共事业管理的政治环境公共事业管理的经济环境公共事业管理的文化环境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一、绚丽多彩的公共事业现象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人们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那些既不是政府等公共权力机构,又不属于以营利为目的企业,而被称之为“公共事业”或“非营利组织”机构提供的服务,且这些服务的规模、种类日趋多样化:众多呱呱坠地的婴儿,降生在公共卫生机构,在其人生的第一站就开始享受公共事业机构提供的服务。
公共卫生机构的医疗、救治活动,是城乡居民健康生活的保证。
绝大多数人在公立学校完成了义务教育,开启了智慧之门,义务教育成为许多国家地方财政的首要支出;在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公立高等教育机构学习。
公共气象服务为人们的出行提供刮风、下雨、晴朗等天气预报,成为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收视率、收听率最高的节目之一。
在政府举办的科研机构中,大批科学家为航空航天、生命工程、环境保护等重大项目开展攻关。
各类慈善机构为鳏寡孤独、流浪者、灾民提供帮助,体现着人道主义精神。
各种环境保护组织为保护地球村而四处奔波,为在工业化、信息化社会追求蓝天、绿树、碧水,“天人合一”的梦想而奋斗。
公共事业管理第1章习题及答案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gàilùn)》(第二版)第一章课件材料(cáiliào)概念(gàiniàn)和术语公共性: 所谓公共(gōnggòng)或公共性,一般来说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或地区内,一种共同性而非私有性,一种共享性而非排他性,一种共同性而非差异性。
公共(gōnggòng)问题:所谓公共问题,通常是指具有广泛性、复合性和不可分性等特征的社会问题,是关系到一个社会或一个地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的问题,是属于公共领域的共同性的问题。
公共需要:公共需要是相区别于个人需要好群体需要的社会整体需要,是以社会共同体的利益为基本表现形式的普遍需要,本质上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和利益。
公共事务:所谓社会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具体言之,在一个社会中,公共事务是企业和个人家庭所不愿做也不能做,但又是既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社会全体公民基本生活来说必不可少的事务。
公共事业:所谓公共事业,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活动。
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通俗地说,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理论总体上属于公共产品理论范畴,而所谓准公共产品,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公益性公共产品:指全国居民都受益的公共事务,如国防、外交、全国性立法、国家行政事务管理等。
03331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第一节公共事业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第三节公共事业管理学第二章公共事业组织第一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第二节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和特性第三节公共事业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之一第四节政府与公共事业管理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职能与过程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职能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过程第四章公共事业项目管理第一节公共事业项目管理概述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过程第三节公共事业项目管理范畴第五章公共事业财务管理第一节公共事业财务管理概述第二节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原则第三节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管理的法规体系第四节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管理的内容第六章公共事业资产管理第一节公共事业组织国有资产第二节我国公共事业组织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第三节公共事业组织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第七章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第二节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第三节公共事业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第四节公共事业人力资源培养与培训第五节志愿者招募与管理第八章公共事业组织战略管理第一节公共事业组织战略管理概述第二节公共事业组织战略管理的过程第三节我国公共事业组织战略管理第九章公共事业绩效与评价第一节公共事业绩效与绩效管理第二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绩效评估第十章公共事业部门管理第一节科技事业管理第二节教育事业管理第三节文化事业管理第四节卫生事业管理第五节体育事业管理关的以科、教、文、卫、体等为基础内容的行为或部门,及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促进社会整体利益和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即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控制的过“公共事务”这一概念18世纪就在西现的是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受益对象是全体社会公众,虽然社会公众的具体范围不一定相同,但既为公共事务,也就意味着一个社会中的全体公众都可以享受这种利益。
公共性是公共事务最突出和基本的特征。
第二,劳务性。
即以政府为核心的社会公共组织通过所承担的公共事务而向公民提供的主要是服务,即劳务,或者称为劳务产品。
徐双敏《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 导 论 【圣才出品】
第一章导论1.1复习笔记一、公共事业管理的客体1.公共事业的含义(1)公共物品的概念公共物品是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以及效用不可分割性特征的物品。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
私人物品是相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的,是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
公共物品在存在形态和作用方面有三个重要的特点:①公共物品一般包括有形物品、无形物品,还有公共服务;②公共物品中有许多规模巨大,投资收回缓慢,甚至难以收回;③公共物品可能不是最终消费品,而只是中间必需品。
(2)公共物品的分类①以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依据,可以将公共物品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a.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并不完全的公共物品称为准公共物品;b.消费上完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则被称为纯公共物品。
②以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为依据,可以将公共物品划分为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的公共物品。
(3)公共事业及其特点①含义公共事业是指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创造条件或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其领域包括教、科、文、卫、体等。
②特点a.公共性。
指公共事业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b.公益性。
指公共事业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更强调社会效益;c.非营利性。
指公共事业从不以营利为目的;d.服务性。
指公共事业是向社会提供的服务和劳务,一般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且生产的过程与消费的过程往往是同步的。
2.公共组织(1)公共组织的主要类型按照公共组织的权力来源、基本职责的不同,可以将公共组织划分为政府(狭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四种类型。
①狭义的政府,是最主要的公共组织。
经济和社会管理是政府的基本职能,政府的行政权力来自选民的授权,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强制力。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第一章:导论一、公共事业的基本内涵(一)公共事业:公共事业是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向公众提供特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由公共组织负责提高全社会公民生活质量的活动。
1、公共性:一个社会或地区大多数人共同的、共有的愿望和要求。
代表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
2、公共需求:是人类社会共同体所具有的带有共同性、共享性保证公众基本生活的需要。
与每个人利益相关,但个人不能享受其消费独占权。
表现为六个方面:第一,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安全秩序的需要。
第二,维护经济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的需要。
第三,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设施与公共管理的需要。
第四,建立社会保障与救济体系,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
第五,公众对人权、自由等公民权利的需要。
第六,公共资源与公共财产管理的需要。
3、公共问题:是指具有广泛性、复合性、不可分性等特征的社会问题,关系到社会成员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的问题,属于公共领域的共同性问题。
(农民工、留守儿童、农村空心化)4、公共事务: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体现社会整体和长远的利益。
(二)市场经济与公共事业发展1、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一种手段。
社会发展使环境、资源、人口等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事务纳入了公共事业。
信息管理、信息服务成为社会公共事务。
(1)体制改革使原来由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能逐步分离,由社会统一进行管理和分配。
例如:城市社区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
(2)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权力意识、自主意识、利益保护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及能力都增强了,对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合理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形成,公民主体意识的确立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建立,使传统的政府事业向社会大众自己的公共事业发展。
2、社会公共事务及其特征: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体现社会整体和长远的利益。
特征:(1)公共性(2)基础性(3)长远性(4)劳务性A、直接劳务性-公安、司法B、间接性-国防、立法C公共工程-桥梁、水利设施等。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修改版
1.1公共需要与公共事业公共需要的特点: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2.社会公共需要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3.社会公共需要是发展变化的;4.社会公共需要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社会公共需要的上述特点在一定程度也决定了公共事业的公共性、复杂性、多样性、可变性和时代性。
1.1.2公共事业的含义1.事业与事业单位2.公共与公共事务第一,与私人事务相区别;第二,明确了事业活动的目的和责任;第三,决定了事业活动的绩效不能简单地用利润或效率做标准;第四,强调公众的参与性。
公共事务:是指与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有关的各种事业和活动,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公共事务是指国家立法部门授权国家行政部门管理的所有与国家的和社会整体利益有关的事务和活动。
如政治事务,经济事务等,社会事务等。
狭义的公共事务主要指政府政治统治职能的活动如:国防,外交,内政,司法和治安等,通常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
3.公共物品:经济学中“公共物品”概论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公共事业也是颇具有助益的。
斯蒂格利茨认为:公共物品是这样一种物品,在增加一个人对它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长(它们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而排除任何个人对它的分享都要花费巨大成本(它们是非排他性的)其中消费的排他性、收费困难、自然垄断是其主要特征。
只要具备其中一个特征,就可以称为公共物品。
4.公共事业: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公共住房、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事业。
这些由政府有关部门承担的行政管理工作,相对独立,彼此无内在联系,各自有不同的工作对象和工作范围。
5.公共事业与公共事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联系表示为在管理上都涉及公共权力的运用、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等问题,且都有公共性、非营利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娄成武版)各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1、公共需要的特点:客观性、社会性、多样性2、通常人们把具有非排他性、不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称为公共资源,将具有非竞争性、不具有非排他性的产品称为俱乐部产品。
3、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拥挤性公共物品(道路、桥梁)、价格排他性公共物品(公园、文化遗产)4、公共物品:是指完全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或者说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需要的物品。
5、准公共物品: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外部收益的产品。
6、准公共产品的特点:①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性;②外部性7、准公共产品的分类:①拥挤性准公共物品;②价格排他性准公共物品8、公共事务:是生产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可以直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9、准公共事务的特点:公益性中介性、非营利中介性10、公共事业:是指由特定的社会组织及其成员以满足社会群体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向社会提供准公共物品和某些公共物品,为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众生活创造有利条件而进行的活动或事物。
11、公共事业的特点:公众性、公用性、公益性、非营利性12、社会公共事业: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13、社会公共事业的特征: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阶级性14、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①管理目的不同(公益性/盈利性);②管理的运行轨道不同(整个过程受到法律的限制/主要在利益轨道上进行);③物质资源来源不同(收入及政府补助/所获取的利益);④绩效评估不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5、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①管理主体不同(公共事业组织/政府机关);②管理方式不同(在国家政策应倒下提供技术和辅助性服务/等级制);③管理的直接性和间接性不同(直接性管理/间接性管理);④阶级性不同(反映长期历史发展对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反映特定阶段统治阶级的特殊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公共事业
公共利益的特征:
公共利益的开放性或非排他性。公共利益不能
排除单个人的享有机会,而应体现为社会共享性, 因而既不是封闭的也不会专为某个人保留。
公共利益的层次性。公共利益不是绝对的利益,
而是比较性的相对利益。按照高低层次,公共
第一节 公共事业
利益可分为国际性公共利益、全国性公共利益、地
教材及参考书
2.李正明《公共事业管理教程》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6. 3.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6. 4.朱仁显《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3.
教材及参考书
5.李鸥《事业单位改革与管理》天津大学出 版社,2007.
6.吴东明、董西明《非营利组织管理》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句华《公共服务中的市场机制:理论、 方式与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方(包括省市县乡)性公共利益和基层性(街道、 社区、村)公共利益四大类。公共利益的层次性表 明公共利益的种类繁杂、范围迥异,时常存在内在 冲突。
第一节 公共事业
二、公共需要
(一)概念
公共需要是相对独立于个人需要和群体需要的社会
整体需要,是以社会共同利益为基本表现形式的普
遍需要,本质上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生存发展所需
要的条件和利益。
第一节 公共事业
孔昭林认为,就整个社会而言,公共需要是 为了维持一定的社会物资生产、文化生活和 公共秩序,促进社会发展,必须由政府集中 和组织社会职能的需要。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超级链接\公
共需要与私人需要的关系.doc
第一节 公共事业
包括以下含义:
第一,公共需要是社会的共同需要,而不是 个人需要或群体需要的总和或集合; 第二,公共需要满足的是共同利益,如社会 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 国防建设等,具有不可分割性。
第一节 公共事业
相对于大的人群中的事来说,属于私;反之, 则属于公。同样,个人相对于群体来说,再 大的事也属于私;而群体相对于个人来说, 再小的事也属于公。所以,公私的概念只是 人的集合状态或规模的状况,在这之外就没 有什么差别了,所指的只是一种个人
第一节 公共事业
与集体的相对性。实际上,公私的边界是模糊 的和无法确定的,需要更多地取决于“涉事 者”个人的理解和领悟。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节 公共事业《辞海》对利益的解释是好处。
利益,就是主体所认为的、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价 值,包括具体的、物质的利益和抽象的精神的非物 质利益两大类。
第一节 公共事业
公共利益:《公共政策词典》将其界定为:
社会或国家占绝对地位的集体利益而不是某个狭 隘或专门行业的利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
林德布罗姆:“公共利益”并不表示一致同意的
也就是说,公共产品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 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也有学者将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也作为其特征。
第一节 公共事业
非竞争性 — 指某一产品供某人消费之后, 还可以由其他人消费,且他人消费不会降低 该人对此物品消费所获得的效用。
第一节 公共事业
生产成本为零:在现有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 上,新增消费者不需增加供给成本,如灯塔 等。
第一节 公共事业
公共事务是关系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利益的社
会性事务,包括公共物品的生产供给和公共服务的 设立开展。
(王乐夫)
公共事务是指为了满足社会全体或大多数成员需
要,体现他们的共同利益,让他们共同受益的那类
事务。
(周义程 )
第一节 公共事业
公共事务是指与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有关的各种
事业和活动。
作、交往中相互照顾和关心的一种状态。
《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公共”
(Public)意指“公众的、与公众有关的,或”为 公众的、公用的、公共的(尤指由中央或地方政府
第一节 公共事业
提供的)”。
“公共”是相对于“私有”而言的,其表明 了针对某一对象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人数。从最 宽泛的意义上说,凡是涉及到一个人以上的 对象都属于“公共”的范畴。私相对于公, 只是人群集合规模的大小。小的人群中的事
要求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有关概念,把握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和原则, 了解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过程及发展 趋势。在公共事业的具体领域中能熟练运用 公共管理、公共经济等理论和管理方法,提 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娄成武、李坚《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参考书: 1.温来成《现代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7.
第一节 公共事业
(二)特点
1.客观性:影响公共需要形成的因素:生产 力发展水平(决定性因素)、人们的认识状 况、文化传统、消费偏好、特殊群体的利益 诉求等。 2.社会性: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第一节 公共事业
3.多样性: 由上面两个因素以及人们的需要 共同决定了公共需要是多种多样的
第一节 公共事业
第一节 公共事业
五、公共事业
(一)事业的概念 从通常意义来看,两种解释: 一是指人的经营成就,《易〃坤》:“而畅 于四支,发于事业”。孔颖达疏:“所营谓 之事,事成谓之业”。
第一节 公共事业
二是指重要的工作,《荀子〃君道》:“故
明主有私人以金石珠玉,无私人以官职事业,是 何也?曰:本不利于所私也”。 从我国特定的情况来看,事业也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计划经济体制下与企业相对的、由国家 经办的事业单位或事业体制。
(孔昭林)
广义的是指国家立法部门授权国家行政部门管理
的所有与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有关的事物和活动,
如政治事物、经济事物、社会事物。
狭义的是指体现政府政治统治职能的活动。公共事
业管理概论超级链接\公共事业与公共事务的区别与联系.doc
第一节 公共事业
公共事务是指生产、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共
同利益需要和提高整体生活质量的活动。
“公用的”、“公众的”、“共同的”。
第一节 公共事业
“公共”在古希腊词汇中有两个起源:
一是起源于古希腊词汇 pubes or maturity,
强调个人能超出自身利益去理解并考虑他人的利益, 同时意味着具备公共精神和意识是一个人成熟并且 可以参加公共事务的标志。
第一节 公共事业
二是源于古希腊词汇 Koinon,英语词汇 Common就起源于该词,意为人与人之间在工
(二)公共利益
“利”在甲骨文中具有使用农具从事农业生
产以及采集自然果实或收割成熟的庄稼之义。
第一节 公共事业
后来,演变为祭祀占卜意义上的“吉利”,即 特定的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获得预期 的效果,又进一步引申出“好处”之意。
“益”,即富裕之意。后来,由于“利”和
“益”在指人们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意义 中都有“好”这种相同之处,故形成“利益” 一词。
(娄成武,P8)
第一节 公共事业
(二)公共事务的特征
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公共事务的具体 内容必然满足统治阶级的根本需要。 2.公益性。公共事务的表现形式是公共物品 与公共服务,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具有消费 的非排他性,不能只为供给方单独享有,
第一节 公共事业
而是会使社会成员普遍受益。因此,从形式上 看,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一定范围的社会 公众。
3.多样性。公众对公共物品和服务质与量方 面的需求偏好千差万别,而且呈现出不断变 化的趋势。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种类繁
第一节 公共事业
多,内容广泛,同时也决定了公共管理方式。 方法的多样化。
4.层次性。公共事务所针对的是不同层次的 公共问题,所涉及的社会成员范围有大有小, 因此,公共事务可分为全球性、全国性和地 方性公共事务等不同层次。
第一节 公共事业
其中,阶级性与公益性是公共事务的本质属 性,多样性与层次性是公共事务的表现形式。
(三)公共事务的内容 根据公共事务的性质可以分为: 政治事务:主要包括涉及国家主权、领土
第一节 公共事业
完整、政权稳固、社会安定、民族利益和国家 利益等各项事务,具体表现为外交工作、国 防工作、公安工作、国家安全工作、司法行 政、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等。
利益,而仅表示某些人看来对公众有利的事物 。
(某些人是多少人?)
第一节 公共事业
阿尔弗莱德〃弗得罗斯:公共利益既不是单个
个人所欲求的利益的总和,也不是人类整体的利益, 而是一个社会通过个人的合作而生产出来的事物价 值的总和。
第一节 公共事业
“公共利益”可以界定为符合社会全体或大多数
成员需要,体现他们的共同意志,让他们共同受益 的那类利益。
第一节 公共事业
二是指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公共事业。
事业作为中国特有的一个行业性概念或行业 集合性概念。 用排除法表示,事业是指社会中政治、经济、 军事之外的社会活动领域。
第一节 公共事业
用列举法表示,事业是指科学、教育、文化、 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社会保障、计划生 育和人口等社会活动领域,其中科学、教育、 文化、卫生等所谓“科教文卫”部门是其最 重要、最有代表性的领域。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超级链接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私人产品可以被分割成 许多可以买卖的单位,谁付款,谁受益。公 共产品是不可分割的,如国防、外交、治安 等。严格地说这是非排他性的表现。
第一节 公共事业
(二)私人物品
是指消费上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用于满 足个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三)准公共物品
是指消费上不完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 性”,且有较大的外部收益性,用于满足社会部分
经济事务:主要包括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等 事务,具体表现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维
第一节 公共事业
护市场功能和市场秩序,保持社会供需平衡, 调节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促经经济健康、 持续、稳定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