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法回视与再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法回视与再认识

赵金铭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提要文章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法的历史渊源,给予肇始于90年前、并一直不断发展完善的汉语综合教学法以新认识。这种教学法生发于汉语自身,在教学中成型,既有汉语教学特色,也符合世界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趋势。文章认为,在关注世界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潮流的同时,切忌盲目追风。当务之急,应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实并完善汉语综合教学法,使之真正自立于世界第二语言教学法之林。

关键词汉语教学法渊源综合教学法

零引言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法的探讨,并非始自上世纪50年代,追溯其历史渊源,迨肇始于90年前。这种汉语教学法,我们称之为汉语综合教学法。此后几十年,汉语综合教学法不断发展、完善与创新,至今已成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之主流。这种教学法生发于汉语自身,在教学中成型,既有汉语教学特色,也符合世界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在关注世界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潮流的同时,切忌盲目追风,万勿妄自菲薄,宜守住自家几十年来、几代同人共同努力所创建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珍惜之,发展之。当务之急,应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实、完善、更要创新汉语综合教学法,使之真正自立于世界第二语言教学法之林。

一对外汉语教学法成型年代

1.1上世纪20年代后的汉语教学

通常认为“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从1950年接收第一批外国留学生开始的,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程裕祯,2005:5)。其实,现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历史,当可向前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

早在192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就出版了赵元任为外国人学习中国语言(国语)而著的《国语留声机教程》(A Phonograph Course in Chinese National Language)。在教程序中,赵元任指出:“用留声机片教授语言并不新鲜,用留声机片教授中国语言也不是第一次,但是用留声机片教授外国人学习中国国语则确是第一次尝试。”(赵新娜、黄培云,1998:134)这可看作现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滥觞。1922年至1924年赵元任在哈佛任教时,曾提出

342

教外国人国语应贯彻“目见不如耳闻”、“耳闻不如口读”的主张,认为“儿童学习任何语言或方言最快,就是通过耳闻口说熟练掌握过来的。通过认识方块汉字来学习中文及语言,固然是一种正规经典式办法,但是需时很长,对外国人尤其困难”(赵新娜、黄培云,1998:119)。这时的汉语教学,既已注意到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又考虑到汉语书写系统的特殊性,注意到汉字与汉语书面语学习对外国人来说是有困难的。

1938年,赵元任在夏威夷大学再一次教西方人学汉语,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技术训练,而不是单纯的知识学习”(赵新娜、黄培云,1998:235)。这种观点显示出,在汉语教学中,已将语言知识的传授,转换成学习者语言技能的训练。

从20年代到40年代,中国大批学者在海外从事汉语教学工作。1927年至1928年魏建功先生曾在朝鲜京城大学以刘鹗《老残游记》为教材,教授现代汉语口语,方法新颖,成绩卓著。(赵金铭,2002)此外,还有老舍、萧乾、曹靖华等一批著名作家和学者,分别在英国和前苏联从事过对外汉语教学,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鲁健骥,1998)

1.2上世纪40年代的汉语教学

二战期间,美国为适应战时需要,解决海外外语人才问题,进行大量的语言培训。1943年8月到1944年12月赵元任在哈佛大学办了两期汉语训练班,每期10个月。汉语训练班的教学设计,是采取大班由赵元任用英语讲解,小班(9—10人)由助教进行语言训练的办法。每天只有1小时用英语讲解汉语语言结构,其余时间或小班练习,或听录音,想方设法让学生与所学语言多接触。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因为注重口语教学,所以,“在半年中所有学生虽然有好的有次的,但都能说很好的中国话,他们还编了剧在演戏,又办了一份大私报(因为听说中国有《大公报》)。大家进步之速都出人意料。”(杨步伟,1999:340-341)这一时期,国内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也有记载。1947年,时任北京大学西方语文系教授的王岷源就“兼任训练印度政府派来北大的十一个学生的华语学习事”(吴小如,2002)。这是在国内有关对外汉语教学较早的记载。其实,王岷源先生也是汉语教学的先驱,“1942—1946年,他在Harvard(哈佛)大学及Yale(耶鲁)大学担任助理教学的工作,侧重用新方法教授中国语言,在Yale教授Dr.George Kennedy(乔治·肯尼迪博士)指导之下,甚有成绩。”(吴小如,2002)

1.3上世纪40年代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法特点

赵元任和王岷源将汉语作为外语进行教学,那么,其语言教学原则,究竟怎样,我们可概括为如下三点:

1)想方设法让学生跟所学的语言本身接触;

2)口语是外语教学的基础,不管以什么目的学习外语,首先要学好口语;

3)重视语言结构教学,按部就班地进行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的训练。(盛炎,1987)

从教学法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概括,这一时期的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从教学法的层面上看,已呈现出一种综合教学法的倾向,或称雏形。其特点如下:

1)教学法呈现多种方法的综合,即主要是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和功能法的综合;

2)汉语要素教学的综合,即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在教学中融会贯通,有机联系,综合442

处理;

3)语言技能综合训练,汉语听、说、读、写、译兼顾,进行综合训练。

由此可见,肇始于上世纪20年代,由赵元任先生首创,经众多教师、学者的教学探讨,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教学法已成型,姑且称之为汉语综合教学法。

二9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法一脉相承

2.1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继承性

将20年代始在国内外逐渐形成的汉语教学法,传承下来的当推邓懿先生。1942年赵元任在哈佛远东语文系主持美国陆军特设训练班(ASTO)的汉语教学,邓懿时任助教。邓懿说:“这个训练班要在短短的数月内,经过密集而严格的语言训练,使学员具有简单的汉语会话能力。”1948年,邓懿回国后,在燕京大学国文系从事“华侨汉语”(Overseas Chinese)的教学,沿袭了哈佛的教学路数与教学方法。(肖钟,1987)

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滥觞于清华大学,1950年开班时,邓懿延续赵元任的教法,招聘几位大学毕业生,先训练他们如何教学,然后才登堂开课。结业后,学生分别进入北大文科各系,他们准确的发音、熟练的语法受到各系好评。(周一良,2002:199)

邓懿的教学设计为每周24学时,上午4学时,第一节是语法讲授课,其余3节是练习课和复习课,讲与练的比例是1:3,下午则为听力训练和个别辅导。邓懿在使用翻译法教学时,对外语主张“利用它,摆脱它”,从有选择地使用,到最后不用。在针对语言结构的语法意义进行讲解时,使用英语;而在对语法结构本身的讲解过程中,使用汉语。这个时期的汉语教学,既使用翻译法,也采取直接法和听说法的训练。可见,并非是单一的教学法,而是延续了40年代所盛行的综合汉语教学法。她教的罗马尼亚学生罗明,后来成为该国驻华大使,朱德委员长访罗时,他是汉语翻译。(崔希亮,2008)

2.2综合教学法的发展———相对直接法

自1950年以后,对外汉语教学法不断发展与创新。1965年,钟梫在十五年教学总结中,将我们的教学法概括为“相对直接法”,即在吸收直接法的同时,不排除翻译法的某些环节,如生词翻译,适当地用外语指点一下语法。这时的教学设计为,两个教师合教一个班,一个上“讲练”,一个上“复习、练习”。对这个时期的综合教学,钟梫(1979)的解释是:“所谓综合者,指的就是语音、语法、词汇三者综合在一种实践课内,这种实践课既管语音,也管语法、词汇,而提携这一切的纲就是‘精讲多练,反复巩固’。在教学安排上,它必须适当划分阶段———语音为主的阶段,语法词汇为主的阶段,巩固扩大词汇、提高听、说、读、写的阶段,等等。”当时的教学效果十分明显。三个半月内,学生从完全不会汉语提高到掌握900左右最常用词汇、汉语的基本语法和基本语音知识,而且还会写组成那900词的750个汉字。(钟梫,1979)

对这个时期对外汉语教学综合教学法,李培元作了归纳。他认为,这个时期的教学是:“以综合法为基础,以实践性原则为中心。”“简单地说,是两个综合,综合运用各派教学法,综合训练语言技能。”它有如下特点:

1)教学指导思想是,博采各派教学法之长;

2)课程设计为,基础阶段只开一门融语音、语法、词汇为一体的综合课,使用一部教材;

5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