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感觉训练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汇总
本体感觉训练在踝关节运动损伤的研究应用
![本体感觉训练在踝关节运动损伤的研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607df9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f.png)
本体感觉训练在踝关节运动损伤的研究应用刘 玉踝关节损伤会导致本体感觉障碍,进而增加踝关节再损伤风险,本体感觉训练可有效治疗踝关节损伤,对预防及减少踝关节再损伤有重要意义。
研究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提炼踝关节损伤与本体感觉训练相关的研究,总结了踝关节本体感觉的训练方案及预防治疗踝扭伤和踝不稳的效果进展,为体育运动中的踝损伤预防治疗及训练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踝关节损伤在体育运动中较常见,在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手球等跳跃和变向类项目中发生率较高。
踝关节运动损伤常导致踝本体感觉障碍,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减弱,稳定性、灵活性和控制能力下降,踝关节不稳易增加再次损伤的风险,反复损伤会导致踝关节退行性改变,关节功能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既本体感觉训练可减少踝关节韧带损伤理论假说后,许多学者也开展了本体感觉训练预防及治疗踝关节损伤的研究。
研究表明本体感觉训练是预防和治疗踝关节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本体感觉训练能改善踝关节扭伤发生率、动态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姿势稳定性、关节位置觉等多个指标。
现就本体感觉训练在踝关节运动损伤的研究应用综述如下。
1 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踝关节损伤与本体感觉密切相关,踝关节损伤可导致本体感觉障碍,损伤越严重本体感觉下降越明显。
本体感觉训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对运动损伤后康复治疗和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体感觉训练主要是为了改善关节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增强感觉运动系统适应变化环境的能力,达到恢复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受到破坏的关节稳定性的作用。
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包括闭眼单腿保持平衡,在衡板或踝关节盘上保持平衡,单腿站立保持平衡下完成接球或投球等任务,平衡协调性练习等。
文章总结了关于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各项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表1),训练方案大都采用睁闭眼单腿站立以及借助平衡板等辅助工作的练习,训练时间从4周到12周不等,大都采用6周的训练周期,频率每周3次,在结果测量方面较多采用姿势稳定性测试和本体感觉的测试。
本体感觉训练在髌骨骨折微创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对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评价
![本体感觉训练在髌骨骨折微创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对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4394fe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8.png)
本体感觉训练在髌骨骨折微创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对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评价摘要:目的观察患者髌骨骨折微创术后进行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情况。
方法纳入2021.1-2022.1期间在本院接受髌骨骨折微创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研究。
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模式,观察组30例采取本体感觉训练模式。
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对比,研究组ROM及LK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为3.33%低于对照组20%(P<0.05)。
结论在髌骨骨折微创术后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的患者中,采用本体感觉训练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本体感觉训练;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引言髌骨发挥着维持膝关节稳定,保护股骨关节面的重要作用,是参与膝关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髌骨骨折会导致患者皮下血肿、瘀斑、疼痛以及关节淤血等,导致膝关节活动受限,如果不能及时接受治疗,严重还会造成患者膝关节功能丧失,制约患者的活动能力。
现阶段,微创术在髌骨骨折治疗中具有较高优势,可达到良好效果。
但微创术并不能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术后的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也非常重要。
本体感觉训练是关节功能康复治疗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其通过充分利用肌肉神经生理特征,运用运用在学习、运动控制等方式,有熊增强本体感觉,提高关节周围力量,改善关节灵活性,从而达到良好的关节功能康复治疗效果。
本文通过对60例髌骨骨折微创术后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分析本体感觉训练在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情况,明确本体感觉训练应用价值。
以下为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患者均为2021.1-2022.1我院收治的髌骨骨折微创术后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的患者,总例数为60例。
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康复评定及训练方法-保健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康复评定及训练方法-保健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f25611910ef12d2bf9e765.png)
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康复评定及训练方法-保健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本文论述踝关节本体感觉的概念、构成、评定方法及踝关节损伤后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详述目前临对踝关节本体感觉的评定方法、测量指标及其信度与效度的研究。
此外,本文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分析目前对于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的各种研究方法及其各自效果。
经研究发现,对踝关节本体感觉的评估可以有效估计踝关节损伤的程度,而且进行专门的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踝关节损伤及再损伤的概率。
1 前言踝关节是人体下肢的三大关节之一,其稳定性和灵活性是人体完成站立、行走、下蹲、跑跳等动作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运动中最易受伤的关节。
当踝扭伤时会造成踝关节的肿胀及炎症、韧带的松弛、腓骨肌群肌力减退和本体感受器的损伤,导致神经肌肉的控制减弱,会进一步导致踝关节功能性不稳定,进而造成踝关节重复扭伤。
本体感觉在姿势平衡的维持中起主导作用,并且随平衡条件的不同,平衡三联( 即视觉、前庭觉及本体感觉) 中各感受器在平衡中的作用不断变化,存在着复杂的中枢调节机制。
踝关节的本体感觉最敏感,尤其是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中有大量丰富的本体感受器,韧带损伤后多存在本体感觉障碍。
有研究显示,踝关节扭伤程度愈严重,其本体感觉愈差。
故踝关节本体感觉的评估对踝关节平衡功能的评价及踝关节损伤风险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体感觉包括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其中运动觉包含对速度的感觉和力觉。
而有学者认为在目前的临床研究中,关节本体感觉的测量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阈值测量法、视觉模型法和关节角度重置法。
本体感觉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年龄、冷敷/热敷、疾病、损伤和运动、疲劳等。
现临对于踝关节损伤所进行的常规康复治疗为: 急性期行冷疗、紫外线、超短波、制动等处理,后期给予蜡疗、音频、超声波等促进其血液循环; 而往往忽视了本体感觉的恢复性训练。
2 本体感觉的康复评定及训练方法2.1 本体感觉的测定方法及评定量表踝关节的本体感觉定量评价方法有三种测量模式: a) 采用对侧肢体的匹配测试方法; b) 采用同侧肢体复制的方法; c) 平衡测试。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8d01de10975f46527d3e156.png)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其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感觉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脑卒中康复手段有了空前的发展,如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及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PNF)等神经发育疗法,其中PNF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骨科疾病等多个领域,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在脑血管疾病的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PNF最初由美国内科医生和神经生理学家Herman Kabat于20世纪40年代末所创立,我国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引进和使用。
1理论基础1.1 神经生理学本体感受器能将收到的本体感觉冲动经周围神经传人脊髓后索,再经内侧丘系到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经过整合分析后产生相应的运动输出,调整运动反应。
PNF正是通过对本体感受器刺激,促进相关神经肌肉反应,增强相应肌肉的收缩能力。
同时,PNF还能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兴奋性以改变肌肉张力,缓解肌痉挛。
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现,经过PNF训练后,患者脑损伤同侧感觉运动皮质、脑损伤对侧运动皮质及损伤周围皮质的激活有明显改变。
PNF肢体训练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应性增加,促使大脑皮质厚度增加,蛋白质含量及新的血管生成增加,脑内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分泌增强,使损伤功能区逐渐恢复。
1.2 人体发育学螺旋对角线运动模式足PNF的基本特征,动作发展是按照运动和姿势的总体模式的一定顺序进行,螺旋或对角线运动足正常动作发育的最后阶段。
PNF在对角线模式中恰当的阻力可以诱发出最大的力量,从而帮助患者获得运动意识,提高对头部乃至全身运动的控制能力。
2在脑卒中临床康复的应用PNF是脑卒中康复中常用的神经促进疗法,在我国临床已逐步普及。
正确利用PNF,可以有效恢复及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平衡、步态、吞咽等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和生活质量。
本体感觉训练对步行能力下降老年患者康复的效果
![本体感觉训练对步行能力下降老年患者康复的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bf35d00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1e.png)
㊃临床研究㊃本体感觉训练对步行能力下降老年患者康复的效果巩应军,王艳妮,宁晓暄∗(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老年病科,西安710032)ʌ摘㊀要ɔ㊀目的㊀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对步行能力下降老年患者康复的效果㊂方法㊀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68例步行能力下降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㊂对照组采用常规步行能力训练,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㊂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Holden 功能步行分级(FAC)㊁Berg 平衡量表(BBS)㊁关节位置觉(PAPS)和步行速度(GS)的变化㊂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㊂采用t 检验㊁秩和检检㊁χ2检验对2组患者数据进行比较分析㊂结果㊀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FAC㊁BBS㊁PAPS 和GS 均显著改善(均P <0.01),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FAC 评分显著增高[4(3,5)和3(3,4)分;P =0.023],试验组患者的BBS 评分也显著增高[(48.5ʃ3.5)和(45.6ʃ4.2)分;P =0.002],试验组步行10m 所需时间显著减少[(11.0ʃ2.1)和(12.4ʃ2.5)s;P =0.014];试验组PAPS 显著降低[1(1,1)和2(2,3)度;P <0.001]㊂结论㊀本体感觉训练结合常规治疗对步行能力下降老年患者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可有效改善其步行功能㊁平衡能力和下肢关节本体感觉,有利于降低跌倒发生风险及促进老年患者康复㊂ʌ关键词ɔ㊀老年人;本体感觉训练;步行能力;跌倒;康复ʌ中图分类号ɔ㊀R493;R592㊀㊀㊀㊀㊀ʌ文献标志码ɔ㊀A㊀㊀㊀㊀ʌDOI ɔ㊀10.11915/j.issn.1671-5403.2021.03.042收稿日期:2020-07-13;接受日期:2020-11-20基金项目:西京医院学科助推计划(XJZT18MDT11)通信作者:宁晓暄,E-mail:1521189958@Effect of proprioception training on rehabilit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creased walking abilityGONG Ying-Jun,WANG Yan-Ni,NING Xiao-Xuan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Xijing Hospital,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Xiᶄan 710032,China)ʌAbstract ɔ㊀Objective ㊀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oprioception training on rehabilitation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creasedwalking ability.Methods ㊀A total of 68elderly patients with decreased walking ability were selected for the study,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Xijing Hospital of Air Force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March 2017to July 2019,and they were randomiz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4patients each).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aining in walking ability,while the study groupreceived additional proprioception training.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changes in Holdenᶄs functional ambulation classification (FAC),Berg balance scale (BBS),passive position sense (PAPS)and gait speed (GS)before and 8weeks after the treatment.SPSS statistics 23.0was used for data analysis.Student t -test,rank test and χ2test were performed for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groups.Results ㊀FAC,BBS,PAPS and G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all P <0.01),and there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falls (P >0.05).After treatment,FAC [4(3,5)vs 3(3,4)points;P =0.023]and BBS [(48.5ʃ3.5)vs (45.6ʃ4.2)points;P =0.002]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control group.After 8weeks of treatment,the required walking time of 10m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1.0ʃ2.1)vs (12.4ʃ2.5)s;P =0.014].The study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PAPS valu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1,1)vs 2(2,3)degree;P <0.001].Conclusion ㊀Propriocep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s more effectivetha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creased walking ability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walking function,balance ability and proprioception of lower limb joints,contributing to the reduced risk of fall and the improved rehabilitation of theelderly patients.ʌKey words ɔ㊀aged;proprioception training;walking ability;fall;rehabilitation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Discipline Promotion Projects of Xijing Hospital (XJZT18MDT11).Corresponding author :NING Xiao-Xuan ,E-mail :1521189958@㊀㊀目前,我国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步行能力呈下降趋势㊂然而人体行走是完成各项日常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㊂步行能力下降不但增加了跌倒的风险,而且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是老年康复治疗的重点之一㊂老年患者常存在本体感觉下降,目前常规康复训练在本体感觉训练方面尚欠缺,主要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㊁踝关节损伤和骨性关节炎的康复研究相对较多[1-3]㊂为提高老年人步行能力,降低跌倒的风险,本研究通过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对步行能力下降老年患者康复的影响,为老年患者康复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㊂1㊀对象与方法1.1㊀研究对象㊀㊀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采用方便抽样,共选取68例㊂纳入标准:(1)年龄65~80岁;(2)步行速度(gait speed,GS)菝1.2m/s,Holden 步行功能分级(functional ambulation classification, FAC)评分菝5分;(3)未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4)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㊂排除标准:脑卒中㊁脑外伤㊁帕金森综合征㊁阿尔茨海默病㊁下肢关节置换术后㊁骨折㊁下背痛急性期㊁未良好地控制高血压㊁视觉障碍㊁严重的心力衰竭及肺功能障碍等疾病所导致老年人的步行能力下降的患者㊂剔除标准:未能坚持完成训练,中途退出的患者㊂将入选者按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㊂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㊂1.2㊀康复治疗方法1.2.1㊀基线资料的获取㊀记录入选者性别㊁年龄㊁身高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入院前6个月跌倒史等㊂1.2.2㊀对照组㊀采用常规的步行能力训练:(1)肌力训练,训练方式选择弹力带训练,练习动作多样且安全,坐位和站立都可进行,老年人易于接受,强度在0~10级自觉用力程度分级量表中,选择中等强度(5~6级)到较高强度(7~8级)之间;(2)平衡训练,采用逐渐减少支撑和有重心变化的动态训练方式;(3)协调性训练,采用轮替动作㊁方向动作和整体动作进行训练㊂1.2.3㊀试验组㊀在对照组进行常规步行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㊂(1)角度重置训练[4]:嘱患者闭上双眼,取坐位,患者下肢的关节由某一角度随机被动置位于另一角度,作为目标角度,停留5s,让患者注意感受关节的位置,再让患者被动的回到之前角度的位置,然后让患者主动运动并依靠自我判断重置上述角度,左右交替进行;(2)蹬球训练:患者取坐位,双足置于篮球两侧,用足搓动篮球向前后左右运动,使篮球掌握在双足之下不要离开;(3)步伐灵活性练习[5]:侧向跨步训练㊁过障碍物和走 8 字轨迹训练;(4)全身振动训练:让患者以不同姿势站立于振动平台上,根据患者需求调节振动仪参数㊂对照组每天进行常规康复训练45min;试验组每天进行常规康复训练20min,本体感觉训练25min㊂每周5次,共8周,所有治疗均在病房且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完成㊂1.3㊀疗效评价㊀㊀(1)FAC㊂由Holden[6]设计,常用于评估患者的步行能力,分为0~5级,计分为0~5分㊂(2)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㊂BBS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平衡评估量表,以14项与平衡相关的日常活动动作作为测试内容,每一项根据被测试者完成情况分为0~4分五个级别,总分56分,评分越高表示平衡能力越好㊂(3)关节位置觉(passive position sense,PAPS),膝关节的初始位置0度,目标角度为屈膝45度,记录以10度/s的速度被动移动到目标角度,并保持此位置5s,随后将膝关节恢复到起始位置,并再次以1度/s的速度缓慢使膝关节屈曲,当患者感觉达到目标角度时停止运动,记录停止角度与目标角度之间差绝对值,分别评估两侧膝关节,以两侧平均值为评估标准㊂(4)步行速度采用10m自然步速测试法[7]㊂测试前可以练习1~2次,保证患者理解测试过程,用3次所测最短时间表示患者的步行速度㊂1.4㊀统计学处理㊀㊀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㊂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ʃs)表示,组内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Q1,Q3)]表示,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㊀结㊀果2.1㊀2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㊀㊀入院前6个月患者的跌倒率8.8%(6/68),对照组跌倒率为11.8%(4/34),试验组跌倒率为5.9%(2/34);2组患者在性别㊁年龄㊁身高㊁BMI㊁FAC㊁BBS㊁PAPS 和GS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表1)㊂表1㊀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Table 1㊀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between two groups(n =34)Item Control groupStudy groupt /z /χ2P valueGender(male /14/2016/180.240.625㊀female,n )Age(years,72.2ʃ4.972.6ʃ4.6-0.380.708㊀ x ʃs )Height165.2ʃ6.2165.4ʃ6.5㊀-0.130.895㊀(cm,x ʃs )History of fall4(11.8)2(5.9)0.180.669㊀[n (%)]BMI(kg /m 2,21.7ʃ1.722.0ʃ1.4-0.530.599㊀x ʃs )FAC[points,2(2,3)2(2,3)-1.160.246㊀M (Q 1,Q 3)]BBS(points,40.4ʃ4.138.5ʃ4.7 1.800.076㊀x ʃs )PAPS[degree,2(2,3)3(2,3)-1.340.181㊀M (Q 1,Q 3)]GS(s,x ʃs )14.8ʃ2.715.4ʃ2.6-0.970.335BMI:body mass index;FAC:functional ambulation classification;BBS:Berg balance scale;PAPS:passive position sense;GS:gait speed.2.2㊀2组患者治疗前后FAC 和BBS 评分的比较㊀㊀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FAC 和BBS 评分均显著增高(P <0.01)㊂与对照组相比,经过8周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FAC 和BBS 评分明显增高(P <0.05;表2)㊂2.3㊀2组患者治疗前后GS 和PAPS 的比较㊀㊀经过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步行10m 所需时间明显下降[(11.0ʃ2.1)比(12.4ʃ2.5)s;P <0.05],PAPS 显著降低[1(1,1)和2(2,3)度;P <0.001;表3]㊂2.4㊀2组患者治疗前后跌倒率的比较㊀㊀㊀治疗后6个月随访期间,试验组有1例发生跌倒,对照组有2例发生跌倒,2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3㊀讨㊀论㊀㊀老年人步行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与其年龄增长所致身体功能衰退有重要关系,同时也与老年人缺乏肢体功能训练,进而导致协调功能降低㊁本体感觉减退㊁肌肉萎缩和平衡能力下降等有关㊂下肢运动功能下降的退行性改变是人体老化衰退最显而易见的部分[8]㊂常规康复治疗通过太极拳㊁下肢肌力和平衡能力训练等改善老年人步行能力[9,10]㊂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肌力训练㊁平衡训练和协调性训练能显著改善老年患者的步行能力㊂可能原因是以上训练可改善老年人的反应能力㊁反应速度及身体的稳定性,还可提高老年人上下肢的协调运动性㊂上述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步行能力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㊂表2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AC 和BBS 评分比较Table 2㊀Comparison of FAC and BBS poi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n =34,points)Group FAC[M (Q 1,Q 3)]Before treatmentAfter treatmentBBS(x ʃs )Before treatmentAfter treatmentControl 2(2,3)3(3,4)∗40.4ʃ4.145.6ʃ4.2∗Study 2(2,3)4(3,5)∗38.5ʃ4.748.5ʃ3.5∗t /z-1.16㊀㊀-2.27㊀㊀1.80㊀-3.16㊀P value0.246㊀0.023㊀㊀0.0760.002㊀FAC:functional ambulation classification;BBS:Berg balance 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 <0.01.表3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S 和PAPS 比较Table 3㊀Comparison of GS and PA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n =34)Group GS(s,x ʃs )Before treatmentAfter treatmentPAPS[degree,M (Q 1,Q 3)]Before treatmentAfter treatment Control 14.8ʃ2.712.4ʃ2.5∗2(2,3)2(2,3)∗Study 15.4ʃ2.611.0ʃ2.1∗3(2,3)1(1,1)∗t /z-0.97㊀㊀ 2.53㊀-1.34㊀㊀-5.60㊀㊀P value0.3350.0140.181<0.001GS:gait speed;PAPS:passive position 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P <0.01.㊀㊀本体感觉是指位于人体关节周围的肌肉㊁肌腱㊁韧带和筋膜等处的深部感觉,主要包括位置觉和运动觉㊂其中,位置觉提供关节位置的静态感知能力,运动觉提供关节运动的动态感知能力,并通过不同中枢反射回应和肌张力调节回路的传出活动能力㊂然而,下肢的稳定性通常由下肢关节的关节囊㊁韧带㊁肌肉及其本体感觉神经反馈共同维持[11]㊂有研究显示,早期进行本体感觉训练,可提高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的动静态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12]㊂常规的步行能力康复注重平衡能力及肌肉力量训练,而忽略本体感觉训练,导致下肢关节不稳定而增加了再次损伤的概率[13]㊂本研究显示,通过本体感觉训练,试验组患者FAC和BBS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下肢本体感觉也显著得到改善㊂因此,我们认为本体感觉训练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对步行能力下降的老年患者康复起到重要作用㊂跌倒是一种常见老年综合征,已经成为老年人群中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要落实健康老龄化目标,跌倒的预防和干预则显得尤为重要[14]㊂综合性干预可显著降低老年人跌倒发生风险,有利于提高其运动,步态,平衡功能,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15]㊂本研究发现,通过本体感觉训练对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具有重要意义㊂步行速度是一种能反应老年人步行能力及躯体活动能力的综合客观指标[16]㊂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接受本体感觉训练8周后,步行10m 所需时间较训练前及对照组显著减少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本体感觉训练可以改善老年人步行速度,进而提高步行能力㊂采用简便安全的本体感觉训练方法,老年患者易于接受掌握,依存性较好,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㊂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㊂其一,样本量较小,干预时间短,未能进一步研究下肢膝关节和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对老年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对结果造成一定偏倚㊂其二,老年人步行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由于临床条件限制,未能多维度地进行研究,后期需更多维度的综合干预研究㊂综上所述,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下肢本体感觉训练能显著改善老年患者下肢的步行能力,本体感觉训练方法对老年患者安全有效,可作为步行能力下降老年患者综合康复治疗中的一个措施㊂ʌ参考文献ɔ[1]㊀郭韵,杜良杰,李建军,等.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的神经肌肉功能重塑[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65-68.DOI:10.3969/j.issn.1006-9771.2016.01.013.Guo Y,Du LJ,Li JJ,et al.Neuromuscular functional remodeling of knee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J].Chin J Rehabil Theory Pract,2016,22(1):65-68.DOI:10.3969/j.issn.1006-9771.2016.01.013.[2]㊀翟宏伟,孙洁,巩尊科,等.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2):147-149.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16.02.017.Zhai HW,Sun J,Gong ZK,et al.Effect of proprioception training on ankle functional impairment recovery[J].Chin J Phys Med Rehabil,2016,38(2):147-149.DOI:10.3760/cma.j.issn.0254-1424.2016.02.017.[3]㊀王文龙,张颖,杜金刚.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对骨性关节炎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1):80-83.DOI:10.3969/j.issn.1001-1242.2019.01.018.Wang WL,Zhang Y,Du JG.Effect of proprioceptive enhance-ment training on balance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J].Chin J Rehabil Med,2019,34(1):80-83.DOI:10.3969/j.issn.1001-1242.2019.01.018.[4]㊀李林,纪仲秋,李艳霞,等.关节角度重置法㊁运动最小阈值测量法和力量重现法的相关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6,31(01):36-40.DOI:10.13297/ki.issn1005-0000.2016.01.007.Li L,Ji ZQ,Li YX,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joint position sense reproduce test,the threshold of detection of movement test and force sense reproduce test[J].J Tianjin Univ Sport,2016,31(1):36-40.DOI:10.13297/ki.issn1005-0000.2016.01.007.[5]㊀彭文洁,罗肖,张东,等.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患者步态特征和平衡能力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102-105.DOI:10.3969/j.issn.1671-4695.2020.01.029.Peng WJ,Luo X,Zhang D,et al.Effect of proprioception training o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and its effect on gait charac-teristics and balance ability of patients[J].J Clin Exp Med,2020, 19(1):102-105.DOI:10.3969/j.issn.1671-4695.2020.01.029.[6]㊀Holden MK,Gill KM,Magliozzi MR,et al.Clinical gait assessmentin the neurologically impaired[J].Phys Ther,1984,64(1):35-40.DOI:10.1093/ptj/64.1.35.[7]㊀瓮长水.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障碍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869-1871.Weng CS.Walking function assessment of stroke[J].Chin J Clin Rehabil,2002,6(13):1869-1871.[8]㊀郭燕.水中步行训练对行走能力较差老年人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0):5866-5867.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4.20.119.Guo Y.Effect of water walking training on the elderly with poor walking ability[J].Chin J Gerontol,2014,34(10):5866-5867.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4.20.119. [9]㊀管细红,唐霞珠,董永海.太极拳训练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步行能力及害怕跌倒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0):4962-496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8.20.039.Guan XH,Tang XZ,Dong YH.Effect of Tai Chi on walking ability and fear of falling in patients with early Parkinson disease[J].Chin J Gerontol,2018,38(20):4962-496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8.20.039.[10]Eftekharsadat B,Babaei-Ghazani A,Mohammadzadeh M,et al.Effect of virtual reality-based balance training in multiple sclerosis[J].Neurol Res,2015,37(6):539-544.DOI:10.1179/1743132815Y.0000000013.[11]Barrett DS,Cobb AG,Bentley G.Joint proprioception in normal,osteoarthritis and replaced knees[J].J Bone Joint Surg Br,1991, 73(1):53-56.DOI:10.1302/0301-620X.73B1.1991775.[12]李莉,孙俊英.膝关节损伤对本体感觉的影响及其康复训练[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6):379-381.DOI:10.3760/j:issn:0254-1424.2004.06.023.Li L,Sun JY.Effects of knee joint injury on proprioception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J].Chin J Phys Med Rehabil,2004,26(6): 379-381.DOI:10.3760/j:issn:0254-1424.2004.06.023. [13]吴婉霞,徐武华,刘文权,等.早期本体感觉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 21(15):1508-1512.DOI:10.3977/j.issn.1005-8478.2013.15.05.Wu WX,Xu WH,Liu WQ,et al.Effect of early proprioceptiontraining on the walking ability of patients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Orthop J China,2013,21(15):1508-1512.DOI:10.3977/j.issn.1005-8478.2013.15.05.[14]孙艳秋,张彤,王维,等.社区居家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9, 18(8):627-631.DOI:10.11915/j.issn.1671-5403.2019.08.136Sun YQ,Zhang T,Wang W,et al.Research progress on risk factors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 falls in elderly residents in community[J].Chin J Mult Organ Dis Elderly,2019,18(8): 627-631.DOI:10.11915/j.issn.1671-5403.2019.08.136.[15]李玉梅,张丽,孙虹,等.综合性干预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的效果分析[J].内科,2020,15(3):338-341.DOI:10.16121/j.45-1347/r.2020.03.27.Li YM,Zhang L,Sun H,et al.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to reduce the risk of fall in the elderly[J].Inter Med,2020,15(3):338-341.DOI:10.16121/ki.cn45-1347/r.2020.03.27.[16]Busch TDA,Duarte YA,Pires Nunes D,et al.Factors associatedwith lower gait speed among the elderly living in a developing country:a cross-sectio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J].BMC Geriatr,2015,15:35.DOI:10.1186/s12877-015-0031-2.(编辑:徐巍)㊃消㊀息㊃‘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关于录用稿件优先数字出版的启事㊀㊀为缩短学术论文发表周期,提高学术成果的传播和利用价值,争取科研成果的首发权,‘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已启用优先数字出版(online first)平台㊂编辑部会将已被录用并完成排版校对的论文先于印刷版在杂志网站优先数字出版㊂同时,印刷版一经确定卷㊁期㊁页码,将上传至网络出版平台并取代优先出版的数字版㊂若有作者参阅本刊优先数字出版文献并引为参考文献的,请务必在其引用格式中标注数字出版的时间和网址,以确认该文的首发权㊂若有不同意优先数字出版的作者,请投稿时特别说明㊂地址:100853北京市复兴路28号‘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编辑部电话:010-********网址:E-mail:zhlndqg@。
5个训练促进本体感觉功能恢复(视频)
![5个训练促进本体感觉功能恢复(视频)](https://img.taocdn.com/s3/m/18a7711c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a.png)
5个训练促进本体感觉功能恢复(视频)[本体感觉训练怎么做?]本体感觉指得是人体感受自身空间位置的能力。
例如,在闭上眼睛后,你仍能够用食指准确地摸到自己的鼻子。
其它本体感受的例子还有:•你不用看地面也能知道自己是踩在软垫上还是水泥地上。
•单脚站立时仍能保持平衡。
•扔球时无需看着扔球的那只手。
此外,本体感觉允许身体在不停下来单独思考的情况下执行同时的动作,比如边跑边运球。
无论运动员还是非运动员,本体感觉对于精确和流畅的运动都是必要,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会讨论本体感觉如何工作,损伤如何对本体感觉造成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特定的练习改善本体感觉。
▶肌肉内本体感受器如何工作?▽· 肌梭(Muscle spindles),是肌肉内的本体感受器,是与肌纤维并排排列的长条状蛋白质。
本体感觉依靠的是身体中枢神经系统和一定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和韧带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这些组织内的感受器官就叫做本体感受器。
感觉神经纤维末梢包裹本体感受器并向神经系统释放相关信息。
本体感受器可以感受组织的拉伸或者张力以及压力。
例如,肌肉内的本体感受器称之为肌梭(spindles)。
肌肉内的肌梭是一种被鞘包裹并和肌纤维平行排列的长条形蛋白。
工作方式如下:① 当肌肉拉伸,肌纤维被拉长,肌梭随之拉伸(相反,如果肌肉收缩会引起肌纤维和肌梭缩短)。
②肌肉内神经纤维转换肌梭接收到的被拉伸程度和速率的相关信息。
③该信息递送到神经系统后,肌肉将收到是收缩还是放松的指令。
④完成相应的动作上述整个过程的发生短于一毫秒,以致于在某些情况下,因为发生的如此之快而被称之为“反射”。
这种反馈回路持续工作,即使在睡觉时,大脑仍然维持着一定程度的感觉输入。
这种持续的反馈回路(feedback loop)对于每个人都十分重要。
例如,跑步时你只需无意识地做些微微直立或平衡调整就能在软软的草皮和硬硬的水泥地之间无缝切换。
跑者完全无需考虑如何变化下肢的运动来适应地形变化。
肌肉骨骼康复的重要性!
![肌肉骨骼康复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23e7296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d.png)
肌肉骨骼康复的重要性!肌肉与骨骼康复是骨科疾病康复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骨科疾病保守治疗的有效方式之一。
康复训练能有助于病人术后恢复。
但部分病人忽视了肌肉与骨骼的康复,认为没有必要。
该想法是错误的,为提升病人对肌肉与骨骼康复的认知,文章对其重要性予以重点探讨。
骨科手术治疗并不是结束,康复才是病人恢复的开始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之间存在差异性,手术治疗工作虽然能改善病人的病情,防止病人出现关节畸形等情况,但手术完成并不代表病人的临床病症恢复。
手术治疗期间,可能会对病人造成一定伤害,病人在术后需要接受肌肉与骨骼康复,加速病人术后恢复。
但不同人的体质存在差异性,即便是不同程度的损伤,不同病人的恢复速度与恢复结果也不相同。
故在术后应尽早为病人介入康复,只要病人的病情允许,便能为病人提供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干预的介入,不仅能最大程度上恢复病人的关节功能,避免病人出现残疾情况,预防病人病情复发,更能保障病人未来的生活,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能减少病人、家庭与社会的压力。
肌肉骨骼康复的重要性1、能促进病人骨折的愈合骨骼康复训练,能对骨折部位产生影响,加速其愈合。
经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能逐渐恢复受伤部位的正常血液循环,并能促进骨组织的新陈代谢,这也是骨骼康复愈合的过程。
康复训练中,能控制病人的负重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病人的负荷,并对骨折部位产生刺激,促进新骨骼的生长与形成。
肌肉训练中,能促使肌肉收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淋巴循环。
肌肉收缩还能产生生物电,有助于钙离子沉积,使其沉积于骨骼中。
该轻微的异常活动能对骨折端产生刺激,导致骨痂的产生,进而加速病人愈合。
2、防止肌肉萎缩与肌力下降肌肉骨骼康复锻炼过程中,病人的肌肉能不断收缩,预防肌肉萎缩情况发生。
训练期间,还能始终保持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支配作用。
一旦解除固定后,则不需要重建这种关系。
同时在锻炼期间,还能提升肌肉力量,增加关节灵活性,促进关节的灵活,提升其活动范围。
本体感受性训练功能及方法的研究
![本体感受性训练功能及方法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890d6344028915f814dc2a4.png)
64《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19年12月前言体育运动能够呈现出它自身的魅力,而魅力的展现则需要运动员发挥出最佳状态,展现高超的技术和水平,想要达到很好的竞技状态和水平,则需要反复不断地进行练习,在训练中想要精确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技术就需要有良好的本体感觉,而本体感受性练习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为了对本体感受性练习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也为了达到更高的运动水平,本体感受性训练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增强运动员在比赛或是训练中对身体或是技术动作的控制能力,从而为有效地发挥出真正的技术水平提供理论性的指导,使运动员能够增强自身的控制协调能力。
1本体感受性相关名词释义本体感觉亦称人体的“第六感”,是指人体对方向、空间位置、速度变化激活肌肉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信息,且在大脑、关节、肌肉等做出判断后产生的控制行为。
或者说在进行各种活动的同时人体能够判断出身体及四肢所在位置的信息。
本体感受器是指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内的感受器,感受身体在空间运动和位置的变更,向中枢提供信息。
有的将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也列为本体感受器,本体感受器,亦称固有感受器,接受动物体或一部分所处的状态,特别是指以力学状态作为直接感觉刺激而使身体感知的感受器,是与接受外界的和体表等外刺激的远距离感受器及外感受器相对而言的。
脊椎动物的肌梭和腱梭是具有其代表性的,它分别以该骨骼肌或腱的机械伸展为适宜刺激而兴奋,并将其伸展的程度报向中枢。
内耳的前庭装置(卵圆囊、球囊、半规管)作为所谓平衡器官,因具有感受动物体本身的静力学、动力学状态的功能,通常可列入本体感受器。
这些本体感受器的活动,一般不一定作为明确的自我感觉(本体感觉)进入意识,主要是作为特定反射活动的诱发因素而起着重要作用。
本体感受性训练是为提高机体本位感受器对运动中关节位置、关节移动、移动方向、移动速度的感知能力而专门实施的功能性训练。
本体感受性训练方法,非稳定状态下,多关节、多解剖面练习能够很好地提高本体感受性。
本体感觉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分析
![本体感觉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a5d43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5.png)
DOI:10.16655/ki.2095-2813.2001-5501-6186本体感觉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分析①姚浩博 杜东(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6)摘 要:近年来,对本体感觉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在人体受伤后的康复过程中,本体感觉的康复也是至关重要的,本体感觉恢复的程度对人体伤后康复水平有着直接影响。
最近,本体感觉的研究也从康复医学领域逐渐进入体育领域,并被体育界参考,形成了一种新的训练方法。
此前的研究表明,本体感觉对人体运动能力中的核心稳定性、平衡能力、运动技能指标有显著影响,因此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收集的资料加以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对本体感觉能力对人体运动能力方面的影响加以解释说明,为教练、运动员、体育教师、体育科研人员等相关行业人员提供一些训练思路。
关键词:本体感觉 训练 运动能力 体育中图分类号:G8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1)01(a)-0041-03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Proprioceptive Sensation on AthleticAbilityYAO Haobo DU Dong(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541006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more and more researches on propriocep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rehabilitation of proprioception is also very important in the rehabilitation process of human body after injury. The degree of proprioception recovery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level of rehabilitation after injury. Recently, the research of proprioception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field of sports from the field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Now it has been referred by the sports f ield and formed a new training method.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roprioception has a signif icant impact on the core stability of the human body, human body balance ability and motor skills. In this paper, the collected data are sorted out, summarized and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and the inf luence of proprioception on human motion ability is solved. It provides some training ideas for coaches, athletes, sports teachers, sports researchers and other related industries.Key Words: Proprioception; Training; Athletic ability; Sports本体感觉的定义最早是由查尔斯贝尔提出的。
本体感觉训练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PPT参考课件
![本体感觉训练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PPT参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c7196cbe1e650e52ea99f4.png)
2018
3
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肌腱、韧带及关节囊上。
人体的平衡、协调及技巧性运动与本体感觉的正确反馈密
切相关。运动是本体感觉的一种反应。
大脑顶叶、内囊病变均可引起病变对侧肢体本体感觉障碍, 导致感觉性共济失调,使患者对运动的速度、力量、方向不 能及时感知和调整,造成平衡障碍、姿势异常、动作不协调,
中央前、后 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
2018
11
损伤及其表现:
①脊神经、脊神经节、后根损伤: 同侧相应分布区的本体感觉及精细触 觉障碍。 ②延髓后索损伤: 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的本体感觉、精细 触觉障碍。
③延髓薄束核、楔束核损伤: 同侧半身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
2018
12
损伤及其表现:
④延髓内侧丘系交叉处损伤: 双侧上下肢及躯干本体感觉、精细触 觉障碍。
损伤后患者可出现不能感知肢体的空
间位置和姿势,靠视觉行走,闭目后 易倾倒。同时两点定位觉丧失。
2018 10
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综合图
1 躯干 四肢 肌 腱 关节 韧带
2
周围支 脊神经节 中枢支 内弓状纤维 薄束核 楔束核
薄束、楔束
内侧丘系交叉
3
丘脑中央辐射 内侧丘系
丘脑 腹后外侧核
经内囊后肢
楔束核
薄束核 延髓
第4胸节以上形成楔束,两者在延髓分别 楔束
终于薄束核和楔束核。薄束和楔束在髓
内发出侧支与前角细胞联系,构成简单 反射弧。
2018
薄束
8
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途径
腹后外侧核
第二级神经元为薄束核和楔束核,发
出纤维走向延髓中央灰质的腹侧,并
本体认为练习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本体认为练习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2600d7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1.png)
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
本体认为练习注重患者的自主运动和功能训练,有助于促 进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通过本体认为练习,可以帮助患 者恢复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的运 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详细描述
骨折术后患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固定和康复训练,本体认为练习通过适当的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促进骨折愈 合,减少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 和工作能力。
04
CHAPTER
本体认为练习在康复治疗中 的挑战与展望
挑战
技术难题
数据隐私和安全
本体认为练习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 定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从而更 好地促进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本体认为练习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还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从而全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本体认为练习,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 生活态度和应对策略,提高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03
强调训练应针对实际功能需求,提高个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的表现。
本体认为练习的应用领域
神经系统疾病康复
如脑卒中、脊髓损伤、帕金森 病等,通过本体认为练习改善 患者的平衡、协调和运动功能
。
骨骼肌肉疾病康复
如关节炎、肌肉萎缩、骨折术 后等,利用本体认为练习提高 肌肉力量、耐力和关节稳定性 。
儿童发育障碍康复
本体认为练习还可以通过教授患者自我管理技巧和方法,使患者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康复进 程,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和康复训练。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ea296ec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2.png)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Vol.32 Semimonthly No.17【临床康复】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许 雪(大连港医院神经康复病房,辽宁 大连 116000)【摘要】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NF,比较两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评分、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EP潜伏期和CMC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PNF可提高脑梗死恢复期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降低NIHSS评分,以及缩短MEP潜伏期和CMCT,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梗死;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肢体功能;运动诱发电位;生命质量;卒中doi: 10. 3969 / j. issn. 1672-0369. 2020. 17. 028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2-0369(2020)17-0066-03Application effects of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cerebral infarction in recovery periodXU Xue(Neurological rehabilitation ward of Dalian Port Hospital, Dalian 116000 Liaoning,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recovery period.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NF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n, the simplified Fug-Meyer assessment for testing motor performance (FMA) score,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 the Barthel score, the 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 latency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otor conduction time (CM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FMA and Barthel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NIHS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MEP latency and CMCT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PNF can improve the FMA score and Barthel score of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reduce the NIHSS score, and shorten the MEP latency and CMCT.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mple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Limb function; Motor evoked potential; Quality of life; Stroke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恢复期患者多会伴随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
本体感觉训练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本体感觉训练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d441fd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9.png)
本体感觉训练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什么是本体感觉训练?本体感觉训练是指通过对身体本体感知系统进行训练,提高患者身体姿势感知能力和肌肉力量,以便改善患者自我感觉的能力和身体状态的感知。
本体感觉训练常用于康复治疗中,例如中风、脑外伤、肢体残疾、关节疼痛等疾病或损伤。
本体感觉训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平衡感训练:通过练习平衡感,帮助患者掌握平稳站立的技能。
2.位置感训练:通过考察患者对身体部位的准确认知来提高对身体运动的感知能力。
3.抑制运动感训练:通过训练强化患者对身体运动的认知和防止不必要的运动。
4.重量感训练:通过使用不同重量的物品来帮助患者掌握重量感知技能。
通过这些练习,患者能够提高身体感觉的准确性,维持和改善肌肉力量和平衡掌握能力,从而加速康复。
应用本体感觉训练常用于中风、脑外伤、肢体残疾、关节疼痛等康复治疗过程中,以帮助患者掌握灵敏度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中风中风患者通常会出现肢体活动不灵敏、平衡感丧失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本体感觉训练。
对中风患者进行本体感觉训练可以协助患者恢复普通生活中的各项功能,例如走路、用手等。
脑外伤对于脑外伤患者,他们可能会出现失去平衡感、缺乏身体协调性、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这些问题对于其康复过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体感觉训练可以帮助恢复脑外伤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其身体感知准确性,在康复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肢体残疾肢体残疾患者通常有缺失或者无法正常运作的肢体,无法感知身体正常运动,因此需要进行本体感觉训练。
通过训练肢体残疾患者的身体感知准确性,能够帮助其找回肢体缺失部分的运动能力,加速恢复。
关节疼痛关节疼痛患者通常因为受到运动或者创伤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受阻,从而导致运动能力下降、平衡感丧失等问题。
通过进行本体感觉训练能够帮助缓解其疼痛感,改善关节的活动和恢复其平衡掌握能力。
本体感觉训练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提高身体感知准确性和身体协调性,在中风、脑外伤、肢体残疾、关节疼痛等康复治疗过程中获得成功。
举例说明本体感觉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本体感觉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5e30d8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6.png)
本体感觉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在运动控制中,本体感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体感觉是指人体对自身姿势、位置和运动状态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它包括了肌肉、韧带、关节和皮肤等组织传递的感觉信息,以及大脑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和整合。
本体感觉不仅帮助我们维持平衡,还参与了各种精细的运动控制,如手部操作、步行、站立等。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详细探讨本体感觉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
1.体育运动中的本体感觉在体育运动中,本体感觉对于运动员的表现至关重要。
以篮球运动为例,当运动员持球投篮时,本体感觉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投篮姿势、力度和方向,从而准确命中篮筐。
本体感觉还能帮助运动员调整身体的平衡和姿势,以应对对手的变幻多端的防守。
在足球比赛中,本体感觉也能帮助球员控制踢球的力度和角度,保持良好的平衡和灵活性。
本体感觉的敏锐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
2.日常生活中的本体感觉除了体育运动,本体感觉在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我们走路时,本体感觉能够帮助我们感知脚部的压力分布、身体的平衡和移动状态,从而保持稳定的步态。
在开车时,本体感觉能够让驾驶者准确掌握方向盘的位置和车辆的速度,以便安全驾驶。
本体感觉还能够帮助我们进行精细的手部操作,如书写、打字、握物体等。
3.本体感觉与姿势控制在运动控制中,本体感觉与姿势控制密切相关。
当我们进行动作时,本体感觉能够让我们准确感知身体各个部位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从而使得我们能够调整肌肉的张力和协调身体的各个部分,保持良好的姿势。
当进行瑜伽的时候,本体感觉能够帮助我们感知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和力度,从而更好地完成各种瑜伽动作,使得瑜伽练习更加深入和有效。
总结回顾本体感觉在运动控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我们进行各种精细的手部操作和姿势控制,还能够影响我们在体育运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对本体感觉的训练和提高,对于保持良好的运动控制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本体感觉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楔束核
薄束核 延髓
第4胸节以上形成楔束,两者在延髓分别 楔束
终于薄束核和楔束核。薄束和楔束在髓
内发出侧支与前角细胞联系,构成简单 反射弧。
薄束
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途径
腹后外侧核
第二级神经元为薄束核和楔束核,发
出纤维走向延髓中央灰质的腹侧,并
左右交叉,交叉后的纤维集合成内侧 丘系,在延髓中线两侧上行。在脑桥 穿经斜方体,在中脑走在红核背外侧, 最终至于丘脑腹外侧核。
损伤及其表现:
①脊神经、脊神经节、后根损伤: 同侧相应分布区的本体感觉及精细触 觉障碍。 ②延髓后索损伤: 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的本体感觉、精细 触觉障碍。
③延髓薄束核、楔束核损伤: 同侧半身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
损伤及其表现:
④延髓内侧丘系交叉处损伤: 双侧上下肢及躯干本体感觉、精细触 觉障碍。
红核
中脑 脑桥
延髓
延髓
内侧丘系交叉
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途径
腹后外侧核
第三级神经元为丘脑腹后外侧核。其 轴突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 投射到大脑中央后回上2/3和中央旁小 叶后半以及中央前回。形成意识性本 体感觉。
内 囊 丘脑中央辐射
此传导通路损伤,引起肢体本体感觉 和精细触觉丧失或减退。如脊髓后索
损伤后患者可出现不能感知肢体的空
间位置和姿势,靠视觉行走,闭目后 易倾倒。同时两点定位觉丧失。
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综合图
1 躯干 四肢 肌 腱 关节 韧带2周围支 脊神经节中枢支 内弓状纤维 薄束核 楔束核
薄束、楔束
内侧丘系交叉
3
丘脑中央辐射 内侧丘系
丘脑 腹后外侧核
经内囊后肢
中央前、后 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
⑤内侧丘系、腹后外侧核、内囊损伤: 对侧半身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 ⑥大脑皮质损伤: 对侧相应支配区本体感觉、精细触觉 障碍。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元—脊神经节内
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等处的感受器 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分别终止 后角的胸核及腰骶节段V~VII层
第2级神经元—后角的胸核及腰骶节段
本体感觉的种类
1、平衡觉:人对自己头部位置的各种变化及身体平衡状态 的感觉。 影响平衡觉的因素:酒、年龄、恐惧、突然的运动、热 紧迫、不常有的姿势等。
2、运动觉:人对自己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及其运动状态的一 种感觉。运动觉涉及人体的每一个动作,是仅次于视、听觉 的感觉。 人的各种操作技能的形成更有赖于运动觉信息的反馈调节。
V~VII层 脊髓小脑后束向上经小脑下脚进入小脑 脊髓小脑前束。升至脑桥向上经小脑上脚 进入小脑。 前束以上第2级神经元传导躯干(除颈部 外)和下肢的本体感觉。
第2级神经元—颈膨大部第VI、VII层
和延髓的楔束副核 发出的第2级纤维也经小脑下脚进入归小 脑皮质传导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
非意识性本体觉
此传导通路是把躯干、四肢的本体觉冲动传至小脑,不产生意识性 感觉,而是反射性调节躯干和四肢的肌张力和协调运动,以维身体 的姿势和平衡。由两级神经元组成。
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途径
本体感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辨别两点距离、
纹理粗细)的传导通路大致相同,所以常常 一起叙述,此传导通路有三级神经元组成。
运动方案
平衡的维持机制
运动控制
1.踝调节机制
2.髋调节机制
3.跨步调节机制
维持人体平衡的主要因素
正常的肌张力:
能支撑身体并能抗重力运动但又不会阻碍运动; 包括视觉、本体感觉及前庭的信息输入; 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形成产生运动的方案; 使人体能保持身体某些部位的稳定,同时有选择地运动身 体的其他部位; 能产生适宜的运动,完成大脑所制定的运动方案
本体感觉与平衡
本体感觉与平衡功能
人体平衡感觉输入包括3个方面:
前庭——维持平衡,听觉、视觉刺激定位 视觉——站立位姿势控制 本体感觉系统——感觉身体各部位的相对位置和运动
本体感觉是维持人体平衡的重要因素。
平衡的定义
平衡指人体处在一种姿势或不论处于何种位置时, 当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控制其身体重心在身体支撑 面上以保持身体直立姿势不至于跌倒的一种能力。
无外力作用下 维持某种固定 姿势的能力
平衡的维持机制
感觉输入
中枢整合 运动控制
1.视觉系统 2.本体感觉 3.前庭系统
1.踝调节机制 2.髋调节机制 3.跨步调节机制
平衡的维持机制
感觉输入
1.视觉系统
2.本体感觉
3.前庭系统
平衡的维持机制
中枢整合
视觉 躯体感觉 前庭觉
脊髓、前庭核、 内侧纵束、脑 干 网状结构、 小脑、 大脑皮层
本体感觉传导途径的分类
本体觉传导路分为:意识性和非意识性两种。 意识性本体感觉
此传导通路能将本体觉传至大脑皮质而引起意识性感觉 (感知机体 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的方向)。 此传导路还传导精细触觉(包括辨别皮肤两点辨别觉和辨别物体形 状、大小、软硬和纹理粗细等的实体觉)。它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平衡功能分类
Title in 自动态 here
平衡
Title in 静态 here
平衡
Title in 动态 here
无外力作用下 进行各种自主 运动重新获得 稳定状态的能力
平衡
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 运动或受到 外力作用时 自动调整并 维持姿势的能力
Title in 他动态 here
平衡
受到外力干扰 时恢复稳定 状态的能力
第一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第二级神经
元为薄束核和楔束核,第三级神经元为丘脑 腹后外侧核。
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途径
第一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胞体在 脊神经节内,属假单核神经元。其周围 突随脊神经分布于肌肉、肌腱关节或皮 肤的感受器。
延髓
中枢突组成后根内侧部进入脊髓,在后 索内直接上行,第5胸节以下形成薄束,
本体感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肌腱、韧带及关节囊上。
人体的平衡、协调及技巧性运动与本体感觉的正确反馈密
切相关。运动是本体感觉的一种反应。
大脑顶叶、内囊病变均可引起病变对侧肢体本体感觉障碍, 导致感觉性共济失调,使患者对运动的速度、力量、方向不 能及时感知和调整,造成平衡障碍、姿势异常、动作不协调,
从而影响各种动作的准确完成。
本体感觉训练在康复治疗中 的应用
概要
本体感觉概念 本体感觉传导途径
什么是本体感觉?
本体觉又称深感觉,是指来自肌、腱、关节等的 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例如,人在闭眼
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动作等)。
此外,在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中,还传导皮肤的精 细触觉(如两点辨别觉等)。
本体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