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调研报告成稿精选版
某县“空心村”情况调研报告
某县“空心村”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失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地方出现了“空心村”的现象。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地区,某县也面临着空心化情况。
为了深入了解某县的“空心村”现状,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
本报告将就此做出详细介绍。
一、某县“空心村”概述经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我们确认某县目前存在空心化情况的村庄共计17个,其中大多数位于县城周边区域。
这些村庄的特点是:人口减少、老龄化严重、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空缺,农村人居环境较差。
从人口角度来看,这些村庄的人口总数均不足500人,大部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这些老年人主要靠低保、退休金、子女经济支持等方式生活。
农村劳动力外流也是导致这些村庄空心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基础设施方面来看,这些村庄的道路状况较差,且距离主要农村集市较远。
村庄内的供水、供电设施功能不全,严重制约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严重的空心化现象已经影响了这些村庄的发展,对当地农村经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产业方面来看,这些村庄经济结构单一,以农业为主导行业,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使得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非常缓慢。
同时,由于当地年轻人流入城市谋求就业,导致当地的劳动力结构单一化,无法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造成某县“空心村”现象的原因1.低水平城市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与农村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发展差异,城市面对的机遇比农村更多,吸收农村人口的能力也更强。
这使得农村村镇逐渐出现了人口减少、家庭空心化的现象。
2.资源环境限制某县周边区域地形复杂、资源环境条件相对较差,这也成为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劳动力和产业的向城市迁移现象加剧,导致了村庄空心的现状。
3.缺乏创新力很多地方的“空心村”现象是由于经济结构单一,缺乏新兴产业和创新能力所导致的。
某县村庄也是如此,当地农业仍然是主导产业,缺少与时俱进的科技、信息、金融等产业,无法激发创新的活力。
三、应对某县“空心村”现象的措施1.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和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改变农村经济较为单一的局面,扩大经济规模和范围,增强农村经济的活力,才能进一步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优势。
空心村调研报告
空心村调研报告空心村是指由于人口流失、资源匮乏或发展停滞等原因,导致村庄中心地带大部分房屋闲置或处于废弃状态的村庄。
为了深入了解空心村的现状和问题,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我们开展了一次空心村调研。
在调研中,我们选择了某省A市的一个空心村作为研究对象。
这个村庄位于偏远山区,地理条件恶劣,交通不便。
我们实地考察了村庄的生活环境、建筑状况和居民生活状况等方面。
首先,我们注意到该空心村的房屋大多陈旧破败,许多房屋已无法居住。
村内的基础设施十分简陋,供水不便、电力供应不稳定,缺乏垃圾处理设施等。
这些问题给村庄的居民带来了生活上的困扰,也制约了该村庄的发展潜力。
其次,我们发现该空心村的人口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年轻人普遍选择外出务工或外出寻找更好的生活机会。
导致村庄中老年人和儿童人口占比相对较高,村庄的活力受到严重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解决空心村的发展困境。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空心村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稳定的水电供应,并修缮和改造老旧房屋,提升居住环境。
其次,可以通过培育新的农业经济模式,吸引年轻人回村创业。
例如,引入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和设备,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从而吸引年轻人回村种植,推动村庄的产业发展。
同时,应该加强对村庄的宣传和营销推广,提高村庄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平台,宣传村庄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生态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村庄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最后,我们建议在村庄中开展社区活动和文化体验活动,提升村庄的社区凝聚力和居民幸福感。
例如,组织农民相互交流、技术培训和合作互助活动,增进居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空心村调研报告实地考察了某省A市的一个空心村,发现其存在建筑状况破败、基础设施简陋以及人口流失等问题。
提出了改善基础设施、培育新的农业经济模式、加强宣传和营销推广以及开展社区活动等举措,以促进空心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农村空心化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空心化问题的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持续外流,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
农村空心化不仅使得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土地荒芜、房屋空置,还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深入了解当前农村空心化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本次调研对全国10个省份的2 0个典型空心化农村地区展开了研究。
一、农村空心化现象(一)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人口老龄化加剧在调研的20个典型空心化农村地区中,有18个地区超过60%的人口年龄在35岁以上。
其中,有13个地区的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5%,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这些地区仅有不到3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到城市打工或经商。
这种严重的人口外流现象使得农村地区只剩下老人和儿童居住,形成了“空巢村”的现象。
(二)土地荒芜,房屋空置,基础设施陈旧失修在调研的20个典型空心化农村地区中,有15个地区的耕地荒芜率超过30%,其中最高的达到了70%。
大量的农田被废弃,导致农业产量大幅下降。
同时,由于缺乏维护和管理,这些地区的房屋多数已经破败不堪,成为废墟。
此外,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也普遍陈旧失修,无法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滞后。
在教育方面,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和教学设施缺乏,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较低。
在医疗方面,由于医生和药品短缺,农民的健康状况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此外,由于缺乏投资和发展动力,许多农村地区仍然存在道路不畅、通信不畅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农村空心化的原因分析(一)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根本原因1.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维持生计。
由于技术水平低下、管理能力不足等原因,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的收入有限。
空心村组调研报告
空心村组调研报告空心村是指人口减少、村庄基础设施破旧且被人遗忘的村庄。
在这个报告中,我们将介绍我们对空心村的调研结果。
首先,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选择了一个典型的空心村进行观察。
我们发现,这个村庄的人口减少了一半以上,只剩下几十户人家。
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和孩子还留在村中。
村庄的基础设施非常破旧,道路崎岖不平,供电和供水系统都很不完善。
其次,我们调查了空心村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人口流失问题。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年轻人只能外出打工,无法在村庄找到工作机会。
这导致了村庄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
其次是基础设施问题。
村庄的道路、供电和供水系统都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然后,我们分析了空心村面临的挑战。
首先是经济发展困难。
由于人口减少,村庄的经济活力几乎没有,无法吸引投资和开展产业。
其次是基础设施改善困难。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村庄很难筹集资金改善基础设施,这使得问题难以解决。
再者是缺乏政府关注和支持。
空心村往往被政府忽视,缺乏相关政策和帮助。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建议加强村庄的经济发展,吸引投资和开展适合当地条件的产业。
同时,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提供就业机会。
其次,我们建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交通、电力和供水状况。
政府和社会各界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最后,我们建议政府加强对空心村的关注和支持,拟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和项目支持。
总结起来,空心村面临着人口流失和基础设施破旧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经济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和加大对空心村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让空心村重新焕发活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农村空心村现象的原因与解决方案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空心村现象的调研发现,农村人口外流和城镇化进程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加强科技和教育建设,以及推动“三同”农村建设计划。
一、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越来越快。
近年来,农村空心村现象出现了普遍化的趋势,这不仅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和生态保护。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空心村现象,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二、调研结果1. 农村人口外流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首先,我们发现农村人口外流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强,农民跑城市谋生已成为最为普遍的一种选择。
农民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人口减少,一些小村庄变得空无一人,长时间无人居住,最终出现了农村空心化现象。
2. 传统的经营模式影响了农村发展其次,我们发现传统的经营模式影响了农村发展。
很多农村将土地和房屋分割成小块,通过种植和租赁来赚取收益,这种经营模式不利于农村发展。
由于农民缺乏现代化思维,不愿意进行创新尝试,从而导致传统经营模式的延续,农村发展趋势不稳定。
3. 农村教育水平低另外我们发现农村教育水平低也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原因之一。
由于教育垫底、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导致很多农村学生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他们选择了到城市去学习和工作,这就加速了农村人口的流失。
三、解决方案1. 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推进现代化农业为了改变农村空心化现象,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推进现代化农业。
需要引导农民进入大规模农业、生态农业的轨道,通过地租收益等方式支持农民参与现代化农业,在农村中引入新科技,发展新型种植业、新型养殖业等现代化农业模式。
同时要推进“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实现整个农村的农产业链协同发展。
关于空心村的调研报告
关于空心村的调研报告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研报告调研对象:河北省沧州市盐山西孙第三队调研内容:1.空心村现状及形成原因2.空心村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3.对空心村改造的建议空心村,顾名思义,一个村庄,住户很少,但占用的土地很多。
我所调研的第三队占用宅基地总面积80亩,人均宅基地0.5亩第三篇:关于空心村的调研报告棠棣镇关于”空心村”的调研报告棠棣镇地处**市域中部,北与烟店相连,西与木梓乡相望,南与巡店镇毗邻。
府河由北向南从我镇东边擦过,辖区内岗峦起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耕地主要分在低丘岗地区,占75℅,府河冲击平原占25℅。
全市三条交通大动脉纵贯全境,区域小集镇星罗棋布,属**城郊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镇辖30个行政村,223个村民小组,7023户,30315人,国土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911亩。
“空心村”现状:全镇30个行政村有20个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空心自然湾,实际面积为1459300平方米。
其中宅基地面积为217805平方米,闲置宅基地面积为89847平方米,空闲基地面积为1241495平方米。
空心村占地户平均面积为1656平方米,空心村人平均工矿面积为326平方米。
据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市棠棣镇域镇区用地现状评价与潜力分析》2014年镇区建设用地面积为29.45公顷,人均工矿用地面积为128.08平方米超出**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4——2014年确定的**市人均工矿用地的小于或者等于82平方米的规定。
二、空心村形成的原因村庄规划严重滞后,大多数没有规划。
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随着农民经济的不断积累,从土坯房到原地改建砖木结构的房子,到后期改建楼房,大部分人然后再搬到路边相对集中的中心点居住,由于村级经济薄弱,对村庄宅基安排调整及房屋缺乏有效的统一规划,乱建现象比较突出。
全镇只有三个村请了专业的设计单位做了规划,如李园村规划提前,效果就比较明显。
建房管理严重不到位,村民”建新留旧”导致村庄扩大。
农村“空心村”调研报告
农村“空心村”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1、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陈旧简陋、低矮拥挤的泥石砖木老宅难以满足农民对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日益增长的需要,改善居住条件,越来越成为农民的头等大事。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加上老宅基地面积小,卫生差,交通不便,条件恶劣,大多数新房建到了村庄周围和道路两旁,于是出现了“新屋不断村外建,老房破屋村内留”的现象,致使村庄占地面积逐渐扩大,而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不断下降。
我县下辖的xxx镇街均有“空心村”,xx个行政村中有***个村庄存在“空心”问题(**个村庄空心率达到10%以上),空置住宅房屋***处,闲置土地达到***亩,主要分布在***镇、***镇和***镇。
2、形成原因
“空心村”现象的产生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主要是:农村“空心村”的存在危害较大,主要是:
一是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
“空心村”占用的土地,耕不能耕,用不能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一方面是农民建新不拆旧,造成土地大量闲置;另一方面,许多村庄出现无处建房现象,土地管理部门不得不在有限的耕地指标中划出一部分来解决缺房户的建房问题。
二是形成了安全隐患。
“空心村”存在的房子,常年无人修缮、打理,大都破旧不堪,有些房屋已经倒塌,有的村民将老房用于圈养禽畜,给人畜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
三是影响了村民居住环境。
“空心村”的废弃房屋大多破旧不。
空心村调研报告
空心村调研报告
《空心村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21年9月1日
调研地点:XX省XX市空心村
一、背景介绍
空心村位于XX省XX市,是一个典型的农村村庄。
由于近年
来年轻人逐渐外出打工或务农,导致村庄人口老龄化严重,农田荒废、村民生活困难。
为了了解空心村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内容
1. 村庄基本情况:空心村共有30户村民,150人口,主要以
种植水稻、小麦等为主要生计。
2. 村庄面临的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农田荒芜,缺少科学种植技术;村庄基础设施陈旧,交通、饮水等问题突出。
3. 村庄发展规划:村庄希望引进新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村庄生活品质;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外来收入。
三、调研总结
空心村面临着严重的发展问题,但同时也有着发展的机遇。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村民们对村庄的发展充满了愿景和期待,他们渴望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发展,改善村庄的现状。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给予空心村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引
导村民以合作社等形式开展农业生产,引进新技术,并改善基础设施。
同时,还应该鼓励村庄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外来收入,改善村民的生活。
四、展望和建议
空心村的问题虽然严峻,但是发展的机遇也在其中。
我们相信,只要政府、社会各界和村民齐心协力,一定能够让空心村焕发新的生机,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我们对空心村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发展的关注和支持,让空心村的未来更加美好。
农村空心村调研报告
农村“空心村”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1、现状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旧简陋、低矮拥挤的泥石砖木老宅难以满足农民对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日益增长的需要,改善居住条件,越来越成为农民的头等大事。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加上老宅基地面积小,卫生差,交通不便,条件恶劣,大多数新房建到了村庄周围和道路两旁,于是出现了“新屋不断村外建,老房破屋村留”的现象,致使村庄占地面积逐渐扩大,而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不断下降。
我县下辖的xxx镇街均有“空心村”,xx个行政村中有***个村庄存在“空心”问题(**个村庄空心率达到10%以上),空置住宅房屋***处,闲置土地达到***亩,主要分布在***镇、***镇和***镇。
2、形成原因“空心村”现象的产生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主要是:(1)农民传统的宅基地私有观念浓厚。
许多农民认为,宅基地是私有的,千方百计批地建新房,新屋建成后不拆旧房;有的农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老房子是祖业,再穷也不能拆祖屋;有的农民认为拆旧建新不划算,新房建起后自己住新房,父母老人住老房子,旧房还用来堆放杂物及圈养禽畜;有的老房子是子女或家族共有,由于经济条件不一样,有的建新房搬走,有的还住老房子,或者全部建新房搬走了,但由于先前居住产生的矛盾、隔阂以及补偿等问题,导致房屋所有人间无法就老房子权属及拆建达成一致,无法拆除旧房。
(2)农民缺乏土地法制意识。
不少农民没有土地法制观念,认为在自己的责任田盖房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这样责任田或自留地就变成了宅基地,村里的老房子空下来闲置、倒塌。
还有一些农民互相调换责任田建设新房,而执法部门的罚款惩处力度不足以对他们形成震慑。
(3)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随着近年来我县城市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有些农民通过经商等手段积累了一定财富,在城市购买了商品房,还有些农民在城里打工站稳了脚跟,并落了户籍。
这些人原来在农村的宅基地和责任田,形成了空置,却不同意村集体收回。
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调研报告范例范文
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调研报告范例范文农村“空心村”的存在,奢侈了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恶化了农夫的生活环境,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开展等,为此,特以近年来建立的新村聚居点空心化问题为例进展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县农村空心化现状及缘由分析近年来,县谨慎执行省、市总体部署,大力推动华蜜漂亮新村建立并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全县共建成农夫新村聚居点30个,涉及农户1328户,其中:新建点16个714户,改建点14个614户。
正在建立有的23个1227户,其中新建点16个974户,改建点7个253户。
建成镇吊脚楼村、镇立山村新村综合体2个123户。
据调查,建成的新村聚居点中住房空置率在50%以上的聚居点3个,占10%;空置率在30—50%的聚居点2个,占6.6%;空置率在10—30%的聚居点2个,占6.6%;没有空置住房的聚居点23个,占76.8%。
造成其空心化的缘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举家外出户增多。
当前,农夫主要靠外出务工获得收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夫进城打工、经商或谋生的人数不断攀升,导致农村人口密度逐年递减,干脆导致了“人去房空”现象的出现。
全县大多数村外出务工人员人数高达80%以上,其中举家外出户达30以上。
县2022年建成的镇村聚居点共25户85人,其中:村10户38人,吊脚楼村15户47人。
该聚居点外出人口66人,其中季节性外出27人,占总人口的31.8%,常年外出39人,占总人口的45.9%,该聚居点新建农房常年无人居住9户,占总户数的34.6%,季节性无人居住10户,占总户数的40%。
二是城市化进程加快。
局部外出务工经商先富起来的村民为改善居住条件,在城市站稳脚跟后,举家迁往城镇生活。
国家大力推动“一主三化”开展,城镇吸引力增加,各项就业、就医、就学、文化等环境条件良好,加之中心集镇建立步伐加快,大量村民纷纷迁到村外生活,“空心村”现象日趋加重。
目前,县镇、镇、镇、镇、镇、乡等6个乡镇都在进展场镇开发,邻近场镇或有实力的农户都在集镇购房。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
然环境恶劣、生产条件差,导致空心村现象更为严重。
04
空心村现象的社会经济影响机制研究
空心村现象对社会的影响
人口结构失衡
空心村现象会导致农村人口结构失衡,年青人口外流,剩下老年人和儿童, 社会治安、公共服务等问题也随之凸显。
农村文化衰落
空心村现象加速了农村文化的衰落,传统农村社会的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受 到冲击,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空心村现象与地形地貌的关系
地形地貌对空心村现象的分布也有一定影响,如山区、丘陵地区的空心村现象相对较多, 平原地区的空心村现象相对较少。
空心村现象与人口流动的关系
人口流动对空心村现象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一些地区人口流出较多,空心村现象也随之 严重。
空心村现象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01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空心村现象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经济
政策因素主要是指国家对农村土地利用和人口流动的限制政策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流动 。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农村社会的文化氛围、农民的教育程度、就 业机会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农民对农村生活的选择和决策。
02
空心村现象的量化研究
研究方法概述
采用量化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 ,研究空心村现象的成因、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
鼓励农民返乡创业
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带动农村经 济发展和人口回流。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研究样本不足
由于受到时间和资金的限制,本次研究仅 选取了部分农村地区作为样本,可能存在 一定的数据偏差。
VS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 类型农村“空心化”现象的成因和对策, 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更加准确 的数据支持。同时,还可以拓展研究领域 ,研究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 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问题。
2022年“空心村”工作的调研报告
2022年“空心村”工作的调研报告2022年“空心村”工作的调研报告组织部长关于2022年“空心村”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_地处_省东南部、_东部、珠三角之角和大湾区之角,既是山区县也是_海洋大县。
由于我县部分镇、村距离县城较远,尤其是生态功能区的北部山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开发建设受到限制,发展滞后,就业困难,因此外出务工和进城就学的人口大幅度增加,一些村庄出现了“空心村”现象。
一、_县“空心村”的现状据调研了解,_镇_等村,长期居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例不到_%,个别村庄甚至低于_%。
_镇_村户籍人口_人,常住人口仅有_人,全村耕地面积_亩,撂荒的几乎达一半;_村户籍人口_人,常住人口达不到_%,耕地撂荒面积更是高达_%。
_镇_村户籍人口_人,常住人口仅有_人,耕地总面积近_亩,撂荒的达_亩;_村户籍人口_人,常住人口仅有_人,耕地总面积_亩,撂荒_亩;_村户籍人口_人,常住人口仅_人左右,且留守的人员中,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多达_人,撂荒的耕地面积也达一半以上。
_镇_村户籍人口_人,常住人口仅_人;_村户籍人口_人,常住人口仅_人;_村户籍人口_人,常住人口也只有_人,撂荒面积高达_%;_村户籍人口_人,常住人口虽有_人,但留守妇女却高达_人,几乎占了留守人员的_%。
此外,全县_个村(社区)中,除山区乡镇“空心村”现象较为严重外,沿江沿海部分乡镇的村组也存在人口“空心化”现象。
比如镇域经济相对发达的大岭街道,户籍人口_万人,常住人口却高达_万人,但其下辖的文布村依然存在“空心”现象,该村户籍人口_人,常住人口仅有_人。
除_外,沿_区的_镇_村东上、东下、桥下等多个自然村也同样出现大量人流外出的现象,外出比例均达_%以上。
二、“空心村”党建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空心化,大部分流失的是青壮年劳动力,是农村中最有活力的人群,不仅使得农村社会治理和新农村建设困难重重,也给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空心村调研报告
空心村调研报告
调研对象:空心村
调研目的:了解空心村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调研时间:2021年10月
调研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调研结果:
一、空心村的基本情况
1. 空心村的人口普遍较少,大部分村民为老年人,年轻人外出打工较多。
2. 村庄基础设施较为欠缺,道路破损严重,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3. 教育资源匮乏,学校缺乏教师和教育设施。
4. 资源整合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二、空心村存在的问题
1. 村庄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机制。
2. 农田托管现象普遍存在,农业生产无序。
3. 就业机会少,村民收入较低。
4. 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医疗、养老等需求得不到满足。
三、空心村发展的建议
1. 加强村庄管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提高管理水平。
2. 发展多元化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水电供应等方面的条件。
4. 加强教育和卫生健康服务,提高村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5. 积极整合资源,引入外部投资,推动村庄可持续发展。
结论:
空心村作为农村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存在着许多问题。
解决空心村问题需要综合施策,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引导和帮助空心村发展多元化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组织建设和管理能力培养,提高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和发展,才能实现空心村的脱困发展,实现农村全面复兴的目标。
空心村调研报告(成稿)
阳谷县“空心村”调研报告阳谷县国土资源局二〇一五年九月十六日阳谷县“空心村”调研报告(2015年9月16日)按照聊城市国土资源局通知要求,阳谷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人员深入到部分村庄,对空心村的情况进行了专门调研。
一、阳谷县概况阳谷县地处山东省西部,聊城市南端,黄河之北,东临大运河,南接河南省,距济南市150公里。
县域下辖3个办事处、13个镇、2个乡,870个行政村,总人口81万人,土地总面积159.86万亩,截止2014年底耕地面积108.01万亩,村庄占地面积20.36万亩。
目前,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快速发展期,建设用地需求压力巨大,在解决既保障耕地红线,又保障建设用地需求矛盾中,我县始终坚持深化节约集约用地理念,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增减挂钩及城中村改造工作,对全县“空心村”现象严重的村庄进行了科学规划和系统改造的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县其他村庄“空心村”改造工作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借鉴。
二、“空心村”基本状况我县农村居民点多为历史自然形成的,从80年代初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日渐富裕,农村兴起了建房热。
由于旧式村庄没有经过科学规划,村内布局散乱,基础2条件差,加上早期对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耕地不够重视,于是农民在新建住房时纷纷搬出老宅旧院,沿着村界向外扩建新房,大多占用村外耕地。
90年代前期取消宅基地超占有偿使用收费以后,农村居民点用地违法批地、违法占地愈演愈烈。
导致村庄无休止地向外延扩张,形成了村外新房林立,村内破烂闲置的“空心村”。
目前我县农村居民点总体上表现为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个体上表现为占地规模大,村内结构松疏,布局混乱,占用耕地较多,因为集体经济不发达,日常村庄建设中难以集中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不能形成集聚效益。
多数村庄建设缺少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村庄的数量、规模、平面布局、空间结构、功能组合都缺少科学性,村庄建设不能形成合理控制和正确引导,更不具有任何约束力和内控力。
空心村调研报告
空心村调研报告近年来,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农村空心化现象。
空心村是指农村地区因人口大量外流,导致村庄经济日益衰退,基础设施失修,社会资源匮乏等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空心村发展现状及原因,并寻找解决之道。
一、调研范围和方法调研范围选择了江苏省某县的三个代表性空心村,其中一个位于沿海地区,另外两个分别位于山区和平原地区。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
二、空心村发展现状调研发现,空心村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是人口外流严重,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只留下老人和儿童;二是基础设施老化,道路破损、供水供电无法满足需求;三是公共服务设施匮乏,学校、医疗机构等远离村庄;四是经济发展停滞,农业产业退化。
三、空心村形成原因分析从调研结果和座谈会中的讨论来看,空心村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经济转型缺乏有效推动机制,农业发展滞后;第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缺乏吸引年轻人回乡的条件;第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医疗、养老等问题无法满足需求;第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优质资源吸引力大。
四、解决空心村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空心村问题,应采取多方面的对策。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提高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其次,加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改善农村学校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
同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农村老人和儿童的关爱和保护。
最后,通过建立连通城市和农村的交通网,提高农民的出行便利度,减少城市对农村的吸引力。
五、空心村治理模式的探索对于空心村治理模式的探索,可以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
我国可以学习日本的“特色小镇”模式,通过塑造特色和品牌,吸引人才和游客回归农村,推动乡村振兴。
此外,可以将农村空闲土地整合,开发乡村旅游和休闲产业,打造独特的乡村风景线,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还可以建立起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合作形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空心村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摘要:本研究报告对“空心村”现象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分析了空心村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解决空心村问题,促进乡村振兴。
一、引言自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空心村”现象。
所谓“空心村”,指的是农村中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口外流、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缺失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农村社区。
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报告从多个角度展开调查和研究,旨在找到解决“空心村”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获取全面的研究数据。
通过对广东省县的农村社区进行抽样调查和访谈,获取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
三、空心村问题的原因1.城市化进程加速也带来了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空心化。
2.传统农业结构导致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长期以来,农村经济主要依赖农业,缺乏多元化的产业,导致农村产业结构单一3.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缺失。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使农村社区失去了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空心村问题的影响1.空心村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空心村问题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单一,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2.空心村问题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影响。
农村空心化导致农村人口流出,社区凝聚力下降,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增加。
3.空心村问题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村空心化导致农田废弃和生态环境恶化,增加了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的风险。
五、空心村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通过引进新产业、扶持农村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方式,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5篇范文
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5篇范文第一篇: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以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为例摘要: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我们对邯郸市魏县边马乡边小屯村进行了实地研究。
“空心村”是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有现象,以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为例,通过分析“空心村”特点阐述其引发的社会危害结合调查研究的方法,我们对“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有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空心村农村发展人口外流一方面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魏县人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大量人员外出工作;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经济机会和种田成本高收益低的现状促使更多的人离开农村走向城市。
对于那些在城市发展较好的人而言,一部分会选择长期留在城市,购置房屋;另一部分返乡人员由于交通方便等原因则较多倾向于在村庄外围建房。
因此,人口的不断外流以及房屋外建等导致许多农村在村中心出现了空心化现象。
一、空心村现状分析1.空心村目前尚未有统一定义,我们通过对魏县边马乡的实地走访,认为魏县的空心村是:在市场化影响、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农村规划管理体制落后、发展建设缓慢而导致大量农民外流、宅基地闲置、土地利用率低,进而形成农村人口空心化,并且引发了连锁效应——农业生产空心化、公共服务空心化、基层民主空心化以及社会心理空虚化等的一种村庄表现形式。
2.空心村的特点。
一是人口密度递减,村民年纪两极分化。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进城打工、经商或谋生的人数不断攀升,导致农村人口密度逐年递减,农村人口呈现空心化。
典型的就是90后就读的边马小学因外流人员子女在城里就近上学导致农村生源减少已经解散,00后的孩子大都是在几个村合并办学的紫岗小学接受教育,本该在父母身边玩耍的年纪却提早的进入了寄宿制学校,这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二是村庄宅基地闲置,土地利用率低。
一方面,由于外出打工村民人数不断增加,部分老宅基地闲置抛荒,一些居民点长期无人居住;另一方面,由于沿袭了农村传统落后的选居模式,同时受风水、朝向、地势、交通及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村居大多呈点状布局,自由且分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心村调研报告成稿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阳谷县“空心村”调研报告阳谷县国土资源局二〇一五年九月十六日阳谷县“空心村”调研报告(2015年9月16日)按照聊城市国土资源局通知要求,阳谷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人员深入到部分村庄,对空心村的情况进行了专门调研。
一、阳谷县概况阳谷县地处山东省西部,聊城市南端,黄河之北,东临大运河,南接河南省,距济南市150公里。
县域下辖3个办事处、13个镇、2个乡,870个行政村,总人口81万人,土地总面积159.86万亩,截止2014年底耕地面积108.01万亩,村庄占地面积20.36万亩。
目前,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快速发展期,建设用地需求压力巨大,在解决既保障耕地红线,又保障建设用地需求矛盾中,我县始终坚持深化节约集约用地理念,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增减挂钩及城中村改造工作,对全县“空心村”现象严重的村庄进行了科学规划和系统改造的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县其他村庄“空心村”改造工作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借鉴。
二、“空心村”基本状况我县农村居民点多为历史自然形成的,从80年代初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日渐富裕,农村兴起了建房热。
由于旧式村庄没有经过科学规划,村内布局散乱,基础条件差,加上早期对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耕地不够重视,于是农民在新建住房时纷纷搬出老宅旧院,沿着村界向外扩建新房,大多占用村外耕地。
90年代前期取消宅基地超占有偿使用收费以后,农村居民点用地违法批地、违法占地愈演愈烈。
导致村庄无休止地向外延扩张,形成了村外新房林立,村内破烂闲置的“空心村”。
目前我县农村居民点总体上表现为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个体上表现为占地规模大,村内结构松疏,布局混乱,占用耕地较多,因为集体经济不发达,日常村庄建设中难以集中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不能形成集聚效益。
多数村庄建设缺少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村庄的数量、规模、平面布局、空间结构、功能组合都缺少科学性,村庄建设不能形成合理控制和正确引导,更不具有任何约束力和内控力。
根据全国土地第二次调查数据和我县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12月30日,我县村庄建设用地19.54万亩,其中农村宅基地面积9万余亩,其中部分农村建设用地闲置严重。
因此,2009年我县对空心村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从全县范围看“空心村”分布广,数量多,面积大,主要集中在县域东半部,土地建设利用粗放,规划不合理,并有蔓延趋势。
全县共存在“空心村”572个,占全县村庄的一半以上。
三、“空心村”调研基本情况及分析这次我们抽样调查了石佛、安乐、七级、郭屯和西湖等五个乡镇辖区内5个行政村。
经调研村庄2009年用地情况如下表所示:调研村庄情况统计表单位:平方米、结合上表可以看出,根据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平原地区的村庄,每户面积不得超过200m2,选取的5个行政村宅基地户均宅基地面积最少为后刘村292.91m2,最多为胡沙沃村380.12m2,都远远超过山东省规定的用地面积。
5个行政村中空闲地占全村建设用地面积比例都在30%以上,说明村庄内部土地闲置非常严重。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镇规划标准》(GB50188—表3.1.3 规划规模分级(人)根据《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1993)中4.2.2 项“”。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 4.2.1级 别 一 二 三 四 五人均建设用地指标(m 2/人) >50 =< 60 >60 =< 80 >80 =< 100 >100 =< 120 >120 =< 150根据《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1993)中 4.3.1“”。
建设用地构成比例 表4.3.1类别代号用地类别 占建设用地比例(%)中心镇 一般镇 中心村 R居住建筑用地 30-50 35-55 55-70 C公共建筑用地 12-20 10-18 6-12 S 道路广场用地 11-19 10-17 9-16 规划人口规模分级镇区 村庄 特大型>50000 >1000 大型30001~50000 601~1000 中型10001~30000 201~600 小型 ≤10000 ≤2005个行政村人均耕地数最少的胡沙沃村1.1亩,最多的西孙楼村2.56亩,平均为2.05亩。
如果5个行政村按照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每户200m2m2/人进行规划建设而且设定居住建筑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为70%,5个行政村建设用地前后对比如下表所示:规划前后村庄建设用地对比表单位:平方米、宗、人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5个行政村如果按照国家标准规划建设,可以节省原有建设用地的50-60%,“空心村”改造是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四、“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农村居民点用地逐渐形成“空心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有关部门宅基地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完善。
早些年土地利用监管缺失,部分农民随意新占耕地,建了新房而未拆除旧房,占新基不退老基,而且存在批少占多、未批先建现象,对空置户缺乏应对举措,造成原有宅基地闲置。
二是早期没有对村庄进行科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导致后期建房随意布局、分布散乱。
三是农民旧的封建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如有人认为落叶总要归根,即使到城镇购新房,也不随意处置乡下老房。
四是城镇化进程加快,许多农民进城工作,外地就业,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为改善住房条件在外购房,导致老家原有的宅基地闲置。
五是农村集体经济不发达,农村居民点整治需投入的资金短缺,相关配套扶持政策不到位。
五、阳谷县“空心村”改造典型为系统的、逐步的解决我县“空心村”问题,几年来我县积极通过开展石佛镇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城中村改造工作,共改造“空心村”75个,改造面积16581亩,改造后占地面积7030亩,全部完成后可结余土地9551亩。
目前,已改造完成“空心村”33个,其中通过土地综合治理改造完成13个村,通过增减挂钩改造完成14个村,通过城中村改造完成6个村,现剩余“空心村”539个,闲置建设用地面积5000余亩。
(一)石佛镇土地综合整治。
该项目为2010年山东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共涉及村庄37个,总户数为10444户,拟拆旧面积为9463亩,规划建设4个新型社区,占地5042亩,改造完成后可节约建设用地4421亩。
其中石佛镇康居嘉苑社区预计今年下半年全部完工,占地570余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规划建成多层楼房118栋、小高层楼房6栋和社区服务中心2栋。
目前已封顶92栋,全部建成后,可完成“空心村”改造13个,满足2639户、12000余人生活居住,节约土地1778亩。
(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改造情况。
截止2015年,我县共开展土地增减挂钩村庄32个,拆旧面积5612亩,安置区占地面积1683亩,改造完成后可腾出土地3929亩。
目前14个村已改造完成并通过验收,拆旧面积2429亩,安置占地999亩,结余土地1430亩,涉及群众2484户。
剩余未完成的18个村,拆旧3183亩,安置占地684亩,预计下半年可全部完成,完成后可腾出土地2499亩。
(三)城中村改造情况。
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中村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我县充分利用城中村内部空闲闲散宅基地,对城区内6个村庄实施拆迁改造,改造前总占地面积1506亩,改造后安置面积为307亩,结余腾出建设用地1201亩。
六、改造典型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空心村”经过整治,一般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使农民和农村形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无论是在节约土地,增加建设用地指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还是在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形成关爱、安宁的人际关系,乃至转变农民观念,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情等方面都显示出良好效应。
(1)宅基地占地面积大大减少,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节约了土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
农村居民点改造前布局零乱,改造后布局合理,宅基地占地减少。
(2)有效地保护了耕地资源,为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做出了贡献。
一些先期进行了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村镇,通过整治不仅做到了节约用地,更重要的是保护了耕地,稳定了基本农田。
(3)农民的居住环境显着改善,有利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居民点整治以后,住房宽敞了,配套设施齐全了,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状况,都将有利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城市化的推进。
(4)邻里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因宅基地引发的纠纷从根本上得到消除,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村庄改造建设,统一了标准,排除了不平等、不公正、不透明的建房占地,从根本上消除了纠纷和矛盾,邻里关系和干群关系改善,干部和群众也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抓经济、谋发展。
(5)有效满足了城市化进程对建设用地的需求。
通过“空心村”整治,可以节约出我县近3-5年的建设用地指标。
七、经验做法(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我县在实施增减挂钩工作中,成立了县委书记亲自督导,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土地副县长为副组长、各乡镇政府乡(镇)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无论领导班子如何调整,一律由新任职务者顶替原来位置。
同时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有专职领导具体负责。
并明确责任,把该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县、乡、村三级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加强宣传教育,形成良好氛围,明确奖惩措施。
为做好村庄改造建设工作,探索经验、树立典型,一般在大规模地开展之前,为了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当地党委、政府成立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选派干部驻村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座谈会,宣讲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村庄改造的好处,组织村民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
同时在村庄改造过程中,还采取先拆给补助,后拆少补助和谁先拆谁优先挑宅基地等奖惩措施。
(3)科学编绘规划,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为使村庄规划符合民意,切实科学可行,一是请正规设计院所或大专院校进行规划设计;二是尊重农民意愿。
从下至上召开村民代表会、村民大会、两委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为规划的实施奠定群众基础;三是紧密结合各村实际,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四是统一标准。
住宅和道路规划标准虽然依各村具体情况而定,但同一村内一般都统一标准,村与村之间的差距也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五是规划适度前瞻。
科学预测人口增长和用地总面积,框住规划期间新村的外沿。
实践证明,规划是龙头,是整个村庄改造的依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