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肿瘤病变
脊柱肿瘤的CT表现
脊柱肿瘤的CT表现好发年龄是30~70岁,男略多于女。
好发部位是腰骶段、脊髓圆锥和终丝。
发生于终丝的胶质瘤中多数是室管膜瘤,可以长得很大,引起椎管膨大,因其表现与腰骶部其他脊髓外硬膜内肿瘤相同,所以常将其归入该类。
室管膜瘤生长缓慢,症状轻,就诊时常已长得较大。
部分肿瘤血管很丰富,静脉注射造影剂可以使之增强,有时可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46%肿瘤可发生囊变,囊腔可能和蛛网膜下腔相通而渗入造影剂[1]。
1.2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好发年龄是30~60岁,男略多于女,好发部位是颈胸段。
病变一般局限,但可呈浸润性生长,特别是在儿童,有时可侵及整个脊髓。
恶性程度分四级,但75%属I~Ⅱ级。
38%可发生囊变。
颈胸段脊髓内肿瘤出现症状早,患者就诊时瘤常较小,密度与正常脊髓无差别,脊髓外形变化不大,或仅有轻度膨大,只在和正常段比较时才能判定,CT横断面则难于发现。
因此,首选检查方法应该是MRI或脊髓造影,CT冠状面或矢状面图像重建技术也可能有助于诊断。
1.3其他髓内肿瘤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占脊髓肿瘤的1.6%~3.6%,血管内皮瘤(He mangioendothelioma)和血管外皮瘤(He mangiopericytoma)为其不同类型,好发年龄是30岁左右,男多于女,好发部位是颈胸段。
可以有瘤内出血,60%仲瘤发生囊变。
这些和髓内胶质瘤类似,但它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多合并血管畸形,如血管曲张和粗大的导静脉等,这些可为CT显示;另一个是三分之一病例可合并Hippel-Lindau综合征,表现为脑和脊髓多发血管母细胞瘤、视网膜血管瘤、肝囊肿、肾囊肿以及肾癌。
2 脊髓外硬膜内肿瘤2.1神经鞘瘤(Schwanoma)和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两者CT表现相同,虽然组织来源不同。
在椎管内后者只占两者总数的1%,在椎管外两者发牛率相近,前者略多。
两者均好发于中年,国内统计男女之比为1.38∶1。
脊柱占位
骨母细胞瘤
年龄:20岁以下 部位:30~40%在脊椎,绝大多数位于
椎弓部,部分可侵犯椎体 大部分为良性,骨母细胞瘤>2cm
MRI表现
脊椎附件偏性膨胀病灶(>2cm) 病灶内多发散在钙化(50%) 不同程度反应性硬化 病灶易累及软组织 T1W中低信号,T2W不均匀混杂高信号,
增强后可有明显强化
转移瘤
脊柱转移瘤 –约占脊柱肿瘤的50% –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 –胸椎>腰>颈 –椎体>椎旁>硬膜外>硬膜内
途径 –椎旁直接侵犯–淋巴道 –血行性:最常见 –Batson静脉系统
转移瘤
多为融骨性破坏: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 可强化
多发骨质破坏且不累及间盘
寻找原发灶
成骨转移瘤
(三)肿瘤样病变
主要内容
分三大类: 一、良性肿瘤(48.45%):血管瘤,骨样骨
瘤,骨母细胞瘤,巨细胞瘤等 二、恶性肿瘤(40.67%):骨髓瘤,转移瘤
等 三、肿瘤样病变(10.88%):动脉瘤样骨
囊肿,嗜酸性肉芽肿等
(一)良性肿瘤
脊椎血管瘤
最常见的脊柱良性肿瘤,临床 0.6%— 1%
分为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胞血管瘤 任何年龄可出现,一般无症状 脂肪性与软组织性
多核巨细胞与单核基质细胞 5~10%为恶性
影像学
偏心性溶骨性破坏(内部决无钙化) 皮质膨胀:“薄壳” 突破皮质
无硬化带或断续硬化带 椎体病变,可累及附件 突破皮质+软组织肿块—侵袭性。 多房+骨壳完整+边缘硬化—非侵袭性。
MRI表现
T1WI:低/等信号,高信号提示出血 T2W等信号,高信号常为囊变 有或无软组织肿块,不均匀强化 常合并囊变及出血:液—液平面
脊柱肿瘤
源
布情况
区
椎体部位
恶性
• 转移瘤 • 骨髓瘤 • 浆细胞瘤 • 淋巴瘤 • 脊索瘤 良性
• 血管瘤 • 嗜酸性肉芽肿 • 巨细胞瘤
附件
域
良性
的
• 骨样骨瘤 • 骨母细胞瘤
特
• 软骨瘤 • ABC
征
恶性
性
除了以下之外
• 软骨肉瘤
• 骨肉瘤
• Ewing肉瘤
起源于脊柱两端的肿瘤
• 脊索瘤
起源:斜坡30-50%、骶尾椎 50%、颈椎15%
• 特定好发年龄(需要强调)
<30岁:少见、多为良性(除Ewing肉瘤、骨肉瘤外) >30岁:多为恶性肿瘤(除血管瘤、骨岛外)
• 部分肿瘤有临床特征
年青人、夜间痛、水杨酸缓解—高度提示骨样骨瘤
二、临床特点与外科分期
椎体骨折---提示脊柱肿瘤 Radicular或脊髓压迫取决于部位和病变累及范 围(foramina和椎管) 肿瘤的生长速度: 鉴别高度恶性(生长迅速)--低度恶性和良性肿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病例4 骶尾椎脊索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男性,48岁,会阴部疼痛、麻木感10个月
起源于脊柱两端的肿瘤
• 骨巨细胞瘤(GCT)
来源不明,病理上见梭形细胞基质和混杂丰富破骨细胞 7%发生于脊柱,骶骨最多,占骶尾肿瘤30-50%(第二位) 20-50岁女性多见,5-10%恶性 影像学特征
椎板骨样骨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胸椎椎板骨样骨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骨 软 骨 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胸椎关节突骨软骨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女 进 力性2行射年,性科肢25体岁无,
脊柱肿瘤的早期症状不可忽视
早期症状之一:腰部或背部 持续性疼痛
疼痛部位:病变部位及周围 组织疼痛
疼痛伴随症状:神经根受压、 下肢麻木、肌肉萎缩等
神经功能异常
感觉异常:脊柱肿瘤压迫神经,导致患者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等。
运动障碍:脊柱肿瘤压迫神经根,导致患者运动能力受限,如肌肉无力、僵硬等。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脊柱肿瘤压迫脊髓,导致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大小便失禁、 性功能障碍等。 反射异常:脊柱肿瘤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导致患者反射异常,如病理反射等。
脊柱肿瘤的早 期症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脊柱肿瘤的早期症状概述 02 脊柱肿瘤的早期症状特点 03 脊柱肿瘤的早期症状的诊断 04 脊柱肿瘤的早期症状的治疗 05 脊柱肿瘤的早期症状的预防与控制
PART ONE
脊柱肿瘤的早期 症状概述
疼痛
疼痛特点:夜间痛、清晨痛, 平卧时加重,活动后缓解
其他症状的伴随表现
疼痛:脊柱肿瘤早期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持续性的钝痛或刺痛
神经压迫:随着肿瘤的生长,可能会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导致相应的神经症状,如麻木、无力、肌肉萎缩等
脊柱畸形:由于肿瘤的存在,脊柱可能会发生弯曲或压缩,导致脊柱畸形
运动障碍:由于肿瘤压迫神经或脊柱结构改变,患者可能会出现运动障碍,如行走困难、活动受限等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患者在康复期间调整 生活方式,如保持良 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
定期复查:提醒患者 定期进行复查,以便 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 出现的复发或并发症 。
感谢 您的观看
汇报人:
分子生物学检查:通 过对肿瘤组织进行基 因检测,分析是否存 在基因突变、染色体 异常等,有助于预测 肿瘤的发展趋势和个 体化治疗。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脊椎骨髓瘤与转移瘤鉴别:
椎体破坏+软组织肿块倾向骨髓瘤。 椎体破坏+广泛性骨质疏松倾向骨
髓瘤。 椎体破坏伴椎弓及附件早期破坏倾
向转移瘤。
骨髓瘤MRI表现:
T1W呈灶性或弥漫性低信号。 T2W呈灶性或弥漫性高信号。 T2W敏感性高于T1W。 增强T1W病灶强化,可作疗效观察。 软组织肿块T1W低信号,T2W高信号。 STIR序列敏感性高于SE序列。
多见于前列腺癌,恶性淋巴瘤,乳房癌。 椎体,松质骨斑点状高密度硬化灶,相
互融合。 椎间隙正常,无压缩骨折。 T1W,T2W均呈低信号。 溶骨性转移放疗后也可呈硬化。
影像学检查比较:
X线 CT MRI 同位素
敏感性 低 较高 高
高
特异性 高 较高 高
低
谢谢
颅骨。 病理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 肾功能损害—蛋白尿、血尿、肾功能衰竭。 实验室检查—血沉加快、尿本周氏蛋白、贫血
等。
依X线表现分类:
骨质疏松型。 单发型。 多发型。 硬化型。
X线表现 :
病变早期X线无异常改变,约占10%。 骨质疏松,以中轴骨为显著:常见于脊
柱、肋骨、颅骨、骨盆等。 多发性骨质破坏:虫蚀样、穿凿样,少
CT检查:
优点:密度分辨率高,无重叠,易发现 微小病变。
缺点:整体观不如平片,价高。
MRI检查:
优点: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 易发 现骨髓早期改变
缺点:对皮质破坏,钙化骨化检出不 如CT敏感
同位素检查:
同位素TC99M扫描。 敏感性高,特异性差。
脊椎血管瘤:
发病率 部位
临床 0.6%—1% 尸解 10%
多发型
颅骨,肋骨,脊椎等多骨,多发破 坏溶骨性病变。
脊柱肿瘤会有什么症状
脊柱肿瘤会有什么症状大家对脊柱肿瘤这个疾病一定要引起重视,因为近几年脊柱肿瘤的发病率是有增加的情况。
脊柱是我们人体骨架中的支撑,如果脊柱出现什么异样情况,一定要及时的发现和治疗。
有些脊柱肿瘤患者在发病早期就时不时的觉得腰疼,可是一直没放在心上,总觉得是没休息好导致的。
结果病情越来越严重,有了很明显的肿块,而且生长迅速,导致局部疼痛难忍,运动功能损伤。
★ 1.疼痛疼痛是脊柱肿瘤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
80%~95%的原发性脊柱肿瘤在确诊时疼痛是首发症状,有时是惟一症状。
脊柱肿瘤所致疼痛的可能机理包括:骨的浸润和做坏(尤其是骨膜的膨胀)、骨病变组织的压迫、病理性骨折、脊柱椎节不稳、脊髓、神经根或神经丛的压迫和侵蚀等。
根据肿瘤的性质和发生部位的不同,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也有所区别。
从疼痛发生的时间上看,疼痛可出现在脊柱肿瘤得到确渗前的数月或数年,其中脊柱良性肿瘤疼痛病程一般较长,可为数月甚至数年。
而恶性脊柱肿瘤,如成骨肉瘤、尤文氏肉瘤或骨转移瘤等,其疼痛病史的时间相对较短,但如良性肿瘤在早期就对脊髓或神经根形成压迫,则疼痛发生的时间相对较短。
Weinstein等的临床研究显示。
原发性脊柱良性肿瘤患者从症状初发到确诊的疼痛持续平均时间是19.3个月,恶性肿瘤患者的平均时间为10.4个月,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平均时间为1-2个月,但最长可达2年。
夜间疼痛几乎是所有脊柱肿瘤的特征性表现,同样也是脊柱肿瘤患者的常见表现。
其原因主要在于:(1)夜间患者通常采取卧位,静脉压力相对较高,而对肿瘤周围的末梢神经形成刺激。
(2)夜晚脊柱肿瘤患者的精神注意力相对较为集中,对疼痛变得较为敏感。
(3)肿瘤释放的一些炎性介质对神经形成刺激等。
患者出现咳嗽、打喷嚏、用力或其他增加腹内压的动作可诱发疼痛加重。
★ 2.肿块因脊柱骨肿瘤多发生在椎体,而椎体的位置较深,难以在体表发现,故以肿块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并不常见,主要见于颈椎或脊柱后部附件结构的肿瘤。
科室讲座 脊柱肿瘤
原发恶性肿瘤 软骨肉瘤 chondrosarcoma
少见(占脊柱肿瘤的5%) 原发或继发于原有病变——骨软骨瘤或内生 软骨瘤 前柱多见 争取en-bloc 放疗可减轻痛苦
脊柱肿瘤治疗原则
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首先是综合治疗。 非手术 放、化疗:放、化疗敏感(骨髓瘤、恶性淋巴瘤和Ewing’s肉瘤) 辅助和支持疗法:晚期全身转移、肿瘤巨大无法切除者。 手术 放、化疗不敏感者: 应早发现,早手术。可以治愈或延长生存期。 放、化疗敏感者: 术前术后辅以放、化疗,延长生存期。 新辅助化疗概念:
脊柱肿瘤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Tumor
脊柱肿瘤属于脊柱外科的范畴
是指发生于脊柱的骨骼及其附属组织的 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及一些瘤样病变。 各类骨肿瘤均可发生于脊柱。
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
脊柱肿瘤发生率
占全身骨肿瘤5% 良性肿瘤与瘤样病变36%:骨巨细胞瘤、骨软骨瘤、骨母细 胞瘤、骨瘤、神经纤维瘤等等; 原发恶性肿瘤约占36%,以脊索瘤和骨髓瘤最多,其次是骨 恶性淋巴瘤、软骨肉瘤和Ewing肉瘤; (骨髓瘤属于原发性肿瘤) 另外转移性肿瘤约占28%,近年来逐年上升,达50%以上。 ——据1996年我国统计数字
转移性性肿瘤 手术适应症
神经减压 为稳定脊柱/矫正畸形 无法忍受的疼痛
脊柱肿瘤治疗原则
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首先是综合治疗。 手术方法 根治手术(En Bloc): 单发、局限、无明显转移的瘤体。 稳定手术(Stabilization): 影响脊柱稳定性(如病理骨折)应在瘤体切除的同时。 姑息减压(Decompression): 压迫脊髓,神经症状,即使不能根治,也能改善生活质量。
脊柱肿瘤治疗原则
手术讲解模板:脊柱肿瘤切除术
手术资料:脊柱肿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8.伤口止血
手术资料:脊柱肿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因伤口较大,周围肌肉较多,故在闭合切 口前应充分止血。对硬膜囊附近的出血点 可用双极电凝止血。止血后用脉冲冲洗器 以含有庆大霉霉素的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并逐层缝合。
手术资料:脊柱肿瘤切除术
注意事项: 1.手术前应采用体位架、沙袋等将病人固 定牢靠,防止术中病人移位。
手术资料:脊柱肿瘤切除术
术前准备:
手术资料:脊柱肿瘤切除术
术前准备:
手术资料:脊柱肿瘤切除术
术前准备:
手术资料:脊柱肿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1.切口
手术资料:脊柱肿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在腰背部正中做一倒Y形(图3.13.6-4)或 (图3.13.6-5)切口,切口中央置于腰2棘突处,Y形夹角为120°。切口 长度依据病变范围及固定范围而定。
手术资料:脊柱肿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外侧可将上、下关节突及椎弓根连同所见瘤组织逐一切除。由于术前应用 栓塞技术,术中没有过去常见的威胁性出血,手术野较干净,可以清楚辨 认肿瘤边缘以及肿瘤和硬膜囊之间关系。完成上述步骤手术野中可见显露 段的硬膜及两侧神经根(图3.13.6-7)。 4.椎体显露及切除
手术资料:脊柱肿瘤切除术
手术资料:脊柱肿瘤切除术
术后护理: 4.注入抗生素,防治切口和肺部感染,尤 于免疫机能偏低的患者。
手术资料:脊柱肿瘤切除术
术后护理: 5.术后采用闭式负压引流,应在第3d~5d 停止,并拔除引流管。术后10d~14d拆线。
手术资料:脊柱肿瘤切除术
术后护理: 6.鼓励术后肢体功能锻炼。
谢谢!
手术资料:脊柱肿瘤切除术
脊柱肿瘤
手术界限
手术类型 囊内手术 切除范围 在病损内 井下所见达到要求 肿瘤限于边缘 手术方法 保肢 截肢 囊内刮 Nhomakorabea 囊内截肢
恶性骨肿瘤治疗依据
分期 分级 部位 转移 治疗要求 ⅠA 广泛手术:广泛局部切除 G1 T1 M0 ⅠB 广泛手术:截肢 G1 T2 M0 ⅡA 根治性手术:根治性整块切除+其他治疗 G2 T1 M0 ⅡB 根治性手术:根治性截肢+其他治疗 G2 T2 M0 外科分级( grade G);T是指肿瘤侵袭范围,以肿瘤囊和间室为分界 Ⅲ A 肺转移灶切除+根治性切除或姑息手术+其他 G1-2 T1 M1 (Territory,T); M是转移( Metastasis,M)。 ⅢB 肺转移灶切除+根治性解脱或姑息手术+其他 G1-2 T2 M1
Tomita分期
Tomita分期
A 病变局限在椎骨质内 Ⅰ型:单纯前部或后部的原位病灶 (1或2或3) Ⅱ型:前部或后部病灶累及椎弓根 (1+2或3+2) Ⅲ型:前部、后部及椎弓根均受累 (1+2+3) B 病变累及椎骨外 Ⅳ型:累及蛛网膜下腔(任何部位 +4) Ⅴ型:累及椎旁(任何部位+5) Ⅵ型:累及相邻脊椎 M - Ⅶ型:多发或跳跃性病灶
单侧 无
1 0
3 1 0
SINS评分
0~6 分表示稳定,7~12 分表示可能不稳 定,13~18 分表示不稳定。SINS 对潜在的 不稳定或不稳定损伤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分别达到 95.7% 和 79.5%。
Tokuhashi修订评分
1990年,Tokuhashi等提出;2005 Tokuhashi等 对评分进行了修正,并制订了Tokuhashi外科修 正评分
转移性脊柱肿瘤及脊柱结核的x线影像分析
转移性脊柱肿瘤及脊柱结核的x线影像分析【摘要】目的:对临床工作中,转移性脊柱肿瘤与脊柱结核的x 线表现进行分析及总结。
方法:转移性肿瘤38例,脊柱结核62例。
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
结果:此100例脊柱病变中脊柱结核76例,占62%,转移瘤占38%。
结论:转移性脊柱肿瘤与脊柱结核的x线影像对比中,笔者认为在鉴别诊断上.应注意转移性脊柱肿瘤的成骨型或混合型转移者与脊柱结核在静止修复期表现为增生硬化为主表现报相似,应加以鉴别.【关键词】脊柱结核;转移瘤转移性肿瘤;x线【中图分类号】r36.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14-021 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①病历:转移性脊柱肿瘤38例、脊柱结核62例。
②年龄:最小患者16岁,最大患者74岁。
③性别: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
④主要临床表现及体征:颈、胸、腰部疼痛,低热、消瘦、盗汗、夜间疼痛等。
(2)方法:采用deray630ma dr,摄颈、胸、腰、骶椎正侧位片。
2 结果2.1 转移性骨肿瘤共38例,病变部位:颈椎2例(5.3%),胸椎15例(39.5%),腰椎11例(28.9%),骶椎10例(26.32%)2.2 转移性脊柱肿瘤x线表现为:①溶骨型:以椎体骨质破坏为主,并呈多发性。
表现为骨质密度降低、消失,多见斑片样、虫蚀样及鼠咬样破坏,破坏区分布不均,边缘不规则,少有硬化。
一般不影响椎间软骨,故椎闻隙少有变窄。
脊柱少见畸形或寒性脓肿,但伴有局部软组织受侵肿块。
②成骨型或混合型:转移病灶多波及单个或跳跃式多个椎体。
影像多见半个或整个椎体斑片状或棉团状骨质密度增高改变。
混合型病灶,多在高密度病灶内见形态不一的低密度破坏区。
追踪转移性脊柱肿瘤病历均可发现原发病灶,例如肺癌、鼻炎癌、肾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部分病变可在原发病灶手术后2-3年出现转移。
2.3 脊柱结核62例,病变部位:颈椎2例(3.2%),胸椎22例(35.5%),腰椎32例(51.6%),骶椎6例(9.7%)2.4 脊柱结核的x线表现:①椎体骨质破坏:最常见表现为椎体出现塌陷、变扁、楔形、骨质缺损等。
脊柱肿瘤PPT
动脉瘤样骨囊肿
• 一种良性单发骨肿瘤,特点是瘤内有均匀泡沫状透亮区 • 是由大小不等充满血液腔隙组成的膨胀性溶骨性病变,
囊壁为含骨样组织、骨小梁和破骨细胞型巨细胞的结缔 组织
动脉瘤样骨囊肿X线表现
颈6囊状骨性破化区
动脉瘤样骨囊肿CT表现
颈6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毛糙变粗,内有骨性分隔
动脉瘤样骨囊肿MRI表现
脊柱肿瘤的部位特点
• 骨巨细胞瘤
多始于椎体,向椎弓、关节突等处发展,累及椎体多
• 骨软骨瘤 常发生于脊柱后柱结构,横突及棘突最常见
• 骨样骨瘤 通常位于椎体后半部,尤多见于椎板,峡部及关节突。
• 血管瘤 常累及椎体,少数累及椎弓,也可原发于椎弓
• 成骨细胞瘤
好发于椎体后部的附件,椎弓部易先受累
• 转移瘤 位于椎体中线一侧,常累及椎弓和椎板
• 该序列可以用来辅助鉴别诊断骨质疏松型骨折和病理性 骨折
MRI新技术
• 骨质疏松型骨折:骨髓充血水肿→细胞外水分子增多 →ADC增高→DWI表现为低信号
• 病理性骨折:肿瘤细胞增多→细胞外容量降低→ADC降 低→DWI上表现为高信号
MRI新技术
• 脊柱良性压缩和病理性压缩在DWI上的信号差别,卡方 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7.3% 40.2% 22% 30.5%
肿瘤在脊柱的分布-WISTEIN统计
• 椎体/附件约2:1 • 椎体良性/恶性约1:3 多为恶性 • 附件良性/恶性约2:1 多为良性
脊柱肿瘤的年龄特点
• 10-20岁:骨软骨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肉瘤、骨样骨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 10-30岁:成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 • 20-40岁:巨细胞瘤 • 30-60岁:脊索瘤、淋巴瘤 • 50-70岁:骨髓瘤 • 转移瘤:>40岁 • 血管瘤:任何年龄均可,40岁最多见
脊柱转移癌诊断及治疗进展
脊柱转移癌诊断及治疗进展脊柱转移性肿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脊柱疾病,对此种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积极的治疗,可以很大程度上决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许多专家和学者对于此种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做了很多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早期诊断、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或维持神经功能和恢复脊柱结构的完整性是对于脊柱转移癌患者最好的诊治方法。
现在就目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简单做一个综述。
标签:脊柱;转移癌;治疗;进展骨骼系统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而脊柱为最多见的骨转移部位,在所有的骨转移癌病例中,约有2/3患者的转移灶位于脊柱。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脊柱转移癌的早期发现及诊断率得到明显提升,而技术的进步也显著提高了其治疗的效果。
脊柱转移癌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和身体上的折磨,对于患者家庭则更是一个灾难,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
1 诊断1.1 临床表现癌症最主要的,也是最早表现的是疼痛。
在患者出现脊柱转移性症状之前,患者可出现消瘦、贫血等表现。
在患者发生脊柱转移后约70%以疼痛起病,常进行性加剧,静息时不缓解,夜间痛明显。
临床表现根据发生的部位及压迫脊髓程度而呈现不同的表现。
颈椎转移疼痛在颈部疼痛基础上常由颈肩部开始向手指放射,严重者可表现为上肢刀割样痛,可表现上肢麻木无力等根性症状,压迫脊髓可导致四肢瘫痪,胸椎转移患者在出现胸髓压迫症状时即出现神经根性疼痛,可影响呼吸。
腰椎转移通常表现为腰背痛,并向下肢放射,可伴有下肢麻木无力。
脊柱转移部位通常开始位于椎体,由前方挤压脊髓前角细胞或锥体束,因此运动功能损害常最先出现。
但是常较快出现脊髓、马尾或神经根的压迫症状。
可出现四肢运动,感觉,反射的异常,括约肌的功能障碍等。
外伤或无明显的诱因均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并可快速引发截瘫,疼痛加剧较明显。
1.2 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引起我们的关注,但是对于脊柱转移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影像学资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脊柱常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Case22: M,49y;??。
Case23: F,66y;腰痛,右下肢放射痛 。
Case24: M,77y;腰背痛1年,加重1月 。
神经鞘瘤
• 不属于原发椎体的肿瘤,多数为椎管内病变,压迫周围骨 质,或者恶性变引起周围骨质破坏
Case25:M,45y;颈痛4年,加重伴四肢麻木无力、头晕1年 。
Case26:F,47y;腰背痛4年,加重5月 。
谢谢观赏
Chordoma 脊索瘤
• • •
• •
起源于胚胎脊索残余或迷走脊索组织
好发于30~60y,骶尾部最多见(骶骨3~5节),中轴线 X/CT:溶骨性/膨胀性破坏,瘤内斑片状钙化,边缘硬 化边 可穿破椎间盘累及相邻椎体,伴椎间隙变窄
MRI:T2WI显著高信号(黏液基质);中等度强化,不
均匀
Case6: M,61y;骶尾椎疼痛2年 。
Case7: M,62y;8月前前列腺手术发现骶尾部肿物,无不适,现肿物逐渐
增大,2月前伴局部疼痛。
Case8: M,73y;右臀部疼痛伴右下肢放射痛2月 。
中间性肿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嗜酸性肉芽肿 骨巨细胞瘤 骨母细胞瘤 软骨母细胞瘤
ABC (Aneurysmal bone cyst) 动脉瘤样骨囊肿
Case12: F,4y;患儿颈部活动受限1个月 。
Case13: F,4y;腰痛1月余,加重半月 。
Case14: M,6y;双侧髋部疼痛1月余,加重伴不能行走半月 。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骨巨细胞瘤
• 好发于20~40y,起于椎体,向附件发展
• 单纯溶骨性骨质破坏,有偏心性,膨胀明显;椎体变扁时 肿瘤呈前后哑铃状膨胀(较有特征) • 有骨包壳形成,可伴骨皮质中断,无周围硬化及基质钙化。 • 在骶骨者,好发于上部骶椎(脊索瘤:S3-5)
转移性脊柱肿瘤评估与治疗
转移性脊柱肿瘤部位
胸椎 70% 腰椎 20% 颈椎 10%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预后(美国2007年统计)
1年存活率48% 5年存活率为1.5%
治疗目标
治愈孤立转移性肿护神经功能 维持脊柱生物力学稳定 提高生存时间
术前评估和分型-细致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发展趋势
人口老龄化 原发肿瘤更好的辅助治疗 肿瘤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 更多肿瘤患者出现脊柱转移
病理生理
血源性播散:
Batson’s 丛 癌栓播散
直接侵犯
经脑脊液播散
转移性肿瘤的来源
乳腺 (30.2%) 肺 (20.3%) 血液系统 (10.2%) 前列腺 (9.6%) 泌尿系统 (4%)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评估与治疗
脊柱肿瘤——概述
原发性脊柱肿瘤 发病率比较低
转移性脊柱肿瘤 是原发性脊柱肿瘤的20倍
流行病学
新发生肿瘤患者 120万/年 40% 患者有脊柱转移
10-20%脊柱转移的患者出现神经学症状 20%恶性肿瘤患者首先发现脊柱转移
White AP, Kwon BK, Lindskog DM, Friedlaender GE, Grauer JN. Metastatic disease of the spine.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06 Oct;14(11):587-98.
皮肤 (3.1%) 未知来源(2.9%) 结肠(1.6%) 其它 (18.1%)
Gokaslan ZL, York JE, Walsh GL, McCutcheon IE, Lang FF, Putnam JB Jr, Wildrick DM, Swisher SG, Abi-Said D, Sawaya R. Transthoracic vertebrectomy for metastatic spinal tumors. J Neurosurg. 1998 Oct;89(4):599-609.
【医学PPT课件】脊柱常见病变的影像诊断PPT
•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较常见。
脊柱恶性淋巴瘤影像特点
• 原发性脊柱恶性淋巴瘤好发于胸椎,多先侵犯椎体,呈浸润 性生长,可先累及单个椎体,然后侵犯相邻椎体。
• 肿瘤未钙化部分 T1WI呈低-等信号, T2WI呈高信号
• 肿瘤钙化部分在 T1WI及T2WI上均呈 低信号。
• 增强后强化明显
骨样骨瘤
骨母细胞瘤
• 1.该肿瘤不太多见,约占骨肿瘤总数的1%,男 女之比为2:1,患者年龄80%小于30岁,25岁左 右为发病高峰。
• 2.脊柱的发病率较高,其中半数发生于腰椎, 其次是胸椎、颈椎和骶椎,椎骨上的病变多位 于脊柱的后方,尤以椎弓根易先受累。
多发性骨髓瘤
• T2WI上呈高信号 。脂肪抑制T2WI 或STIR序列上,由 于脂肪信号被抑 制,病灶的高信 号较T2WI更明显 。
多发性骨髓瘤
• MR骨质破坏或骨髓 浸润区在T1WI呈边 界清楚的低信号。 多发散在点状低信 号,分布于高信号 骨髓背景内,呈特 征性的“椒盐状” 改变。
恶性淋巴瘤
•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 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发病年龄10-40岁,高峰位于20岁左右。 • 男女比例为5:1。 • 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90%血清组织
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阳性。RF阴性。 (血清阴性脊椎关节炎) • 病理基础:关节滑膜非特异性炎症。
竹
强直性脊柱炎
• 中央型突出:为 髓核物质通过纤 维环后部中央突 出,到达后纵韧 带下。
椎间盘突出(后外侧型)
了解脊柱肿瘤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险
生活习惯因素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 过度劳累 缺乏运动 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创伤性因素
创伤性脊柱肿瘤是指由于创 伤引起的脊柱肿瘤,如骨折、
脱位等引起的脊柱肿瘤。
创伤性脊柱肿瘤的病理类型 多为良性,但也有恶性病变
的可能。
创伤性脊柱肿瘤的发病机 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 创伤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 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等因
生活方式调整: 如改善睡眠姿势、 减轻体重、戒烟 限酒等,有助于 缓解病情和预防 复发。
01
02
03
04
THANK YOU
汇报人:
PART 04
脊柱肿瘤的治疗 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脊柱肿瘤 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包括化疗、靶向治疗 和免疫治疗等。
药物治疗可以缩小 肿瘤体积,减轻疼 痛和其他症状,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通常与其他 治疗方法结合使用, 如手术和放疗等,以 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药物治疗可能会有一 些副作用,如恶心、 呕吐、疲劳等,但大 多数情况下可控。
优点:对身体的创伤小,安全性较高,可保留脊柱的正常功能 注意事项:需严格控制放射剂量,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
其他辅助治疗
物理疗法:如 按摩、针灸、 温热疗法等, 可缓解疼痛和 肌肉紧张。
药物治疗:包括 口服药物、外用 药物和注射药物, 主要用于缓解疼 痛和消炎。
康复治疗:包括 运动疗法、职业 疗法和心理治疗 等,帮助患者恢 复身体功能和心 理健康。
素有关。
创伤性脊柱肿瘤的治疗方 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 化疗等,具体的治疗方案 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肿
瘤的性质来确定。
脊髓脊柱肿瘤有哪些临床分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脊髓脊柱肿瘤有哪些临床分期?
导语:人体脊髓及脊柱等部位一旦发生了病变,后果可是不堪设想的,将会威胁人体健康,还会妨碍正常生活,必须要提高警惕。
尤其是出现肿瘤之后,还
人体脊髓及脊柱等部位一旦发生了病变,后果可是不堪设想的,将会威胁人体健康,还会妨碍正常生活,必须要提高警惕。
尤其是出现肿瘤之后,还会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导致肿瘤逐渐增大,因此及时察觉到疾病的出现,才能尽快的做好诊疗准备,那么脊髓脊柱肿瘤有哪些临床分期?
刺激期:病变早期肿瘤较小时,表现为神经根痛或运动障碍。
神经根痛常为髓外占位病变的首发定位症状。
首发的痛疼部位固定且沿神经根分布区域扩散,于躯干呈带状分布,于四肢为线条状分布。
疼痛性质多为电灼、针刺、刀切或牵拉感。
初期发作为阵发性疼痛,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任何增加胸腹腔内压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用力大便等,均可使椎管内压力增高而诱发疼痛或使其加剧。
发作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但也可有局部麻木、发痒或灼热感等异常感觉。
刺激期可持续很长时间,甚至,1~2年才出现其他症状。
脊髓部分受压期:随着病程的发展,肿瘤长大而直接压迫脊髓,出现脊髓传导束受压症状,表现为受压平面以下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
髓内肿瘤引起的传导束症状是从上向下发展;而髓外肿瘤则相反,是由下向上发展,最后到达肿瘤压迫的节段。
一般脊髓部分受压期比刺激期短,往往难与刺激期有明显的时间分界。
脊髓完全受压期:此期脊髓功能已因肿瘤的长期压迫而导致完全丧失,肉眼虽无脊髓横断表现,但病灶的压迫已传至受损节段横断面的全部,表现有压迫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
此。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脊柱肿瘤切除术讲解模板
手术资料:脊柱肿瘤切除术
术前准备: 3.备血3000ml。
手术资料:脊柱肿瘤切除术
术前准备: 4.准备好椎管减压、肿瘤切除、前路植骨、 后路固定等相应器械及双极电凝器。
手术资料:脊柱肿瘤切除术
术前准备:
由于脊柱所涉及平面范围广, 但脊柱各节段的结构大体相 似,为方便叙述,以腰2全 椎体切除为例,分述如下。 手术相关解剖见下图(图 3.13.6-1~3.13.6-3)。
手术资料:脊柱肿瘤切除术
术前准备:
2.做选择性节段性动脉造影及肿瘤栓塞术。 全椎体切除术操作复杂、失血量多,为减 少术中致命性的失血应该于术前24~48h 做胸、腰椎选择性节段性造影及肿瘤栓塞 术,方法为于股动脉经套管针穿刺,并插 入选择性动脉造影管。在荧光屏透视下引 导导管至主动脉,在病变节段附近,由上 至下使导管头部插入一
脊柱肿瘤切除 术
手术资料:脊柱肿瘤切除术
脊柱肿瘤切除术
科室:骨科 部位:脊椎
手术资料:脊柱肿瘤切除术
麻醉: 依病变部位高低,可选用局麻、腰麻、硬 膜外麻醉和全麻。取俯卧位或侧卧位。
手术资料:脊柱肿瘤切除术
概述: 脊柱肿瘤按其对脊柱侵犯的部位可分如下 三种情况:
手术资料:脊柱肿瘤切除术
概述:
1.单纯脊柱附件部位的病变 骨样骨瘤和 动脉瘤样骨囊肿常侵及脊柱的后侧附件, 如横突基底、椎板、椎弓根等处,而侵及 椎体者罕见。骨母细胞瘤和侵袭性较强的 骨母细胞瘤侵及脊柱附件者约占30%。脊 柱结构复杂,X线片上各相互重叠遮挡过 去由于受影像学条件的限制,诊断、定位 均较困难。而CT和MR
手术资料:脊柱肿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外侧可将上、下关节突及椎 弓根连同所见瘤组织逐一切 除。由于术前应用栓塞技术, 术中没有过去常见的威胁性 出血,手术野较干净,可以 清楚辨认肿瘤边缘以及肿瘤 和硬膜囊之间关系。完成上 述步骤手术野中可见显露段 的硬膜及两侧神经根(图 3.13.6-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章脊柱肿瘤病变
病变的分型
为了便于回顾脊柱肿瘤病变,作者将这一章分为三部分,首先讨论的是硬膜外占位性病变:⏹多发椎体病变:转移瘤、骨髓瘤、血管瘤
⏹单发椎体病变:嗜酸性肉芽肿、动脉瘤样骨囊肿、骨巨细胞瘤、骨样骨瘤/成骨细胞瘤、
脊索瘤(转移瘤、骨髓瘤、血管瘤也可归于此类)
⏹硬膜外间隙病变:转移瘤、淋巴瘤、白血病、血管脂肪瘤、脂肪沉积症(硬膜外感染亦
可呈肿块样,在15章讨论)
硬膜下(蛛网膜下腔)髓外(脊髓外)病变可分为:
⏹多发:转移瘤、淋巴瘤、白血病、神经鞘瘤、脊膜瘤、脑脊液囊肿
⏹单发:前述的任意一种(脂肪瘤和错构瘤在13章讨论,囊虫病在15章讨论)
髓内(位于脊髓内)肿瘤和肿物少见,分类如下:
⏹单发病变: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神经节瘤、转移瘤、副神经节瘤、脊髓空洞症(和
脊髓水肿,两者均可多发)
⏹多发病变:成血管细胞瘤、转移瘤、淋巴瘤(最常见的髓内多发病变为炎症,在15章
讨论)
这一分类或许对于脊柱的肿瘤或肿块病变的鉴别诊断有所帮助。
387 硬膜外病变
多发病变
转移瘤
脊柱最常见的肿瘤是转移瘤(1),成人多见,原发部位常为乳腺、肺、前列腺、肾脏;儿童常见的脊柱转移瘤则来自神经母细胞瘤和Ewing氏肉瘤。
好发部位为胸段、腰段,较少累及颈段。
约10%的肿瘤患者有脊柱转移(1),90%的脊柱转移为多发。
最常见的症状为疼痛,5%的患者主诉为脊髓压迫症状。
压缩性骨折常见,转移瘤可侵入硬膜外间隙伴或不伴神经和骨结构的破坏。
图16.1 椎体转移瘤。
矢状T1(A)和T2(B)像示斑片状异常信号。
转移瘤的典型表现为T1低信号,这位乳腺癌患者并无椎管狭窄。
另一患者的轴位增强T1(C)像示腹侧硬膜外间隙内强化的肿瘤形成“窗帘征”,即肿瘤被中脊分开。
左侧腰大肌亦受侵。
388
传统认为转移瘤首先侵犯椎弓根,而骨髓瘤首先侵犯椎体,这一结论基于平片发现之上,或许与事实不符(理论上讲,肿瘤可首先侵犯脊柱的任一部位)。
大多数脊柱转移瘤为溶骨性破坏,成骨性转移为前列腺癌或其他少见肿瘤如类癌病变转移的特征性表现。
虽然核医学检查对于骨转移十分敏感,但是只有骨皮质破坏才摄取放射示踪剂,对于局限于骨髓内的转移瘤常漏诊。
正因为此,作者认为MRI是最佳的检查方法,它不但可以提供骨的信息,还可以观察到潜在的或即将发生的脊髓压迫,其中最有意义的序列是平扫T1像(2)。
转移瘤呈非特异的T1低信号(图16.1A),大多数为T2高信号(图16.1B)。
注射造影剂后,多数转移瘤强化,强化程度与正常的骨髓一致,因此常为等信号而难以观察。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转移瘤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时,病灶难以观察易于漏诊。
但压脂的增强序列则可很好的显示肿
瘤。
当整个脊柱受累时信号一致,表现与正常相似(前列腺转移常见)(3)。
唯一的证据是椎间盘在T1像上较骨髓信号高(正常情况下,椎间盘在T1像上较骨髓信号低)。
明确诊断时,多个椎体转移伴有硬膜外侵犯,其典型表现为位于塌陷椎体后方或椎基底静脉管(肿瘤沿此自然通道扩散)旁的软组织肿块。
轴位像示强化的肿瘤沿硬膜外间隙生长,位于连接硬脊膜和骨膜/后纵韧带的中间Troland韧带两侧,称为“窗帘征”(4)(图16.1C)。
因为中间韧带可被细菌产生的蛋白溶解酶溶解,所以硬膜外脓肿时见不到此征。
怀疑硬膜外肿瘤时应进行增强MRI检查,弥散成像对于鉴别骨质疏松引起的良性椎体骨折(低信号)和恶性肿瘤引起的病理骨折(相对高信号)很有帮助。
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增生引起罕见肿瘤(6),多为系统性病变,也偶为单发(浆细胞瘤)。
大多数患者的首发表现为浆细胞瘤,在首诊后5~10年内发展为多发性骨髓瘤。
虽然骨髓瘤占恶性肿瘤的比例不到1%,但它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患者多为男性,60岁左右;好发部位为脊柱、中枢扁平骨(骨盆、颅骨)、肋骨。
因此,常见症状为背痛伴或不伴椎体骨折。
尿内检到Bence-Jones蛋白(?)可诊断该病,或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常为免疫球蛋白G型)确诊。
确诊时患者多有贫血和弥漫性骨质疏松。
约3%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有周围神经症状,如果存在硬化性病灶则这一现象更易发生。
MRI难以鉴别多发性骨髓瘤和正常老年人的斑片样骨髓。
骨髓瘤可表现为局限性、弥漫性或斑片状,呈非特异的T1低T2高信号(与转移瘤相似,难以鉴别)(6)(图16.2)。
多发性骨髓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而椎体血管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
389
图16.2 骨髓瘤。
矢状T1像示所有椎体内多发小的低密度灶。
大多数骨髓瘤病灶强化,治疗后的病灶T2信号和强化程度均减低(8)。
压缩性骨折常见。
淋巴瘤
脊髓淋巴瘤好发于50~70岁(7),多数患者为非霍杰金淋巴瘤。
2%的非霍杰金淋巴瘤患者累及脊髓,并侵犯硬膜外间隙,也可有骨内侵犯,为溶骨性或硬化性。
淋巴瘤MRI表现为非特异的长T1短T2的软组织肿物,注射造影剂后强化(图16.3)。
图16.3 淋巴瘤。
A. 矢状T1像示中胸段后硬膜外间隙内淋巴瘤,压迫脊髓。
B. 增强轴位T1像清楚显示肿瘤的位置和脊髓压迫。
390
血管瘤
椎体血管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发病率为10%(9),女性多见,可为单发(70%)或多发(30%)。
好发部位为胸段、腰段和颈段脊柱。
多数血管瘤局限于椎体内,但亦可累及附件。
血管瘤多无症状偶尔被发现,但是也可表现为破坏椎体的大的肿物,引起疼痛甚至压迫脊髓(10)。
部分血管瘤在怀孕时增大出现症状。
平片与CT示含有增粗骨小梁的半透明病灶(侧位平片上称之为日光征,轴位CT示粗糙样改变)。
MRI表现反映了它的组织学特点(增大的慢速血管,部分血栓形成,脂肪侵润,增粗的骨小梁)。
椎体血管瘤在T1像上为高信号,这一表现较特异(其他T1高信号的病灶还有黑色素瘤转移;图16.4A和B)。
图16.4 椎体血管瘤。
A. 轴位T1像示高信号的血管瘤累及腰椎椎体的左半部。
注意病灶内稍低信号为骨小梁。
B. 相应T2像示病灶为高信号。
C. 另一患者的中央矢状T2像示亮的血管瘤内“日光征”,为肥大的骨小梁。
D. 同一病人,轴位增强T1像示病灶强化,肥大的骨小梁清楚显示(圆点征)。
391 正常骨髓仍保持稍高信号或等信号(图16.4C),病灶在注射造影剂后强化(图16.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