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4-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功用】健脾和胃,利尿除湿。 • 【主治病症】
•
1.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肠胃炎,肠鸣音亢进,
消化不良;
•
ຫໍສະໝຸດ Baidu2.运动系统疾病:肩胛部疼痛,下肢麻痹;
•
3.其它:尿路感染,精神病。
• 【刺灸法】
•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小腿
外侧。 深刺时须防刺伤胫后动、静脉。
地机
• 取穴方法:地机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 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 ②舌根强痛 • ③经脉所过部位病痛
(三)常用腧穴(本经21穴)
• 膝下部: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 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
• 大腿部:血海※、萁门 • 胸腹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
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
隐白
•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足太阴 脾经的井穴。
• 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午饭前按摩膝盖上的血海穴,有利于祛除脸上的
•
喜呕:商丘、幽门、通谷。
•
太息善悲:商丘、曲鬓。
•
脚痛:商丘、解溪、丘墟。
•
脾虚不便:商丘、三阴交。
•
慢性肠炎:商丘、天枢、阴陵泉。
•
下肢浮肿:商丘、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1]
•
配气海穴、足三里穴治腹胀肠鸣。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1、三阴交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 缘后方。
主治:主治病症
• 为十三鬼穴之一,治一切癫狂病,临床上治血崩较好
•
1.妇产科系统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痉挛;
•
2.五官科系统疾病:牙龈出血,鼻出血;
•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小儿惊风,癔病,昏厥;
•
4.消化系统疾病:消化道出血,腹膜炎,急性胃肠
炎;
•
5.其它:尿血。
【刺灸法】
• 刺法:1.浅刺0.1~0.2寸,局部胀痛;
1、体表路线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内踝前→小 腿内侧中间(内踝上8寸前)→下肢内侧前缘 (内踝上8寸后)→腹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 胸部前正中线旁开6寸→止于腋中线第六肋间 (大包穴)。
在腹部分出流注心中交于心经。
2、体 内 联 系
• 属脾,络胃。 • 并与咽、舌、心联系。
(二)主要病候
• ①胃痛、食则呕嗳、腹胀便溏、 黄疸、身重无力
• 黄疸:阴陵泉、三阴交、日月、至阳、胆俞、阳 纲。 治疗肩痛: 向阳陵泉透刺 ,同时活动肢体,左 取右,右取左
血海
•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 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或屈膝,以对侧手掌按其 膝盖,2-5指向膝上伸直,拇指向膝内侧约呈 45°角斜置,指端尽处取穴
• 主治:月经不调,经闭,暴崩,漏下恶血,两腿 内侧生疮痒痛或红肿有脓,气逆腹胀,阴疮,功 能性子宫出血,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贫血 。
作用,主治痛经。
•
阴陵泉
•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足太阴脾经 的合穴。
• 功用
•
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
• 主治
•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尿失禁,尿
路感染,肾炎,遗精,阳痿;
•
2.消化系统疾病: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肠炎
,痢疾;
•
3.妇产科系统疾病:阴道炎,月经不调;
• 配解溪、中脘、足三里,有健脾化食,和中消积的作用 ,主治饮食停滞,胃脘疼痛。
• 配束骨、八风,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足趾麻痛
商丘
• 位于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 主治: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足踝痛,神经性呕 吐,急慢性胃炎,肠炎等。
• 穴位方例
•
腹胀满不得息:商丘、阴陵泉、曲泉、阴谷。
•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 泄泻,痢疾,便秘,脚气,痔漏等。
• 直刺0.5-0.8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 3-5分钟。
公孙
• 位置: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 主治:胃痛,呕吐,腹痛,腹胀,泄泻,痢疾,肠鸣。
现多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神经性呕吐,急、慢性 胃炎,急、慢性肠炎,腹水等。 •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 配伍: • 配丰隆、中脘、膻中,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呕吐痰 涎,眩晕不已。
四、足 太 阴 脾 经
(一) 经脉循行
• 本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 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 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 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8寸处, 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 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 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 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 下。其分支从胃别出,上行 通过膈肌,注入心中,经气 于此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 2.或用三棱针点刺挤压出血,常用于神昏、胸闷咳喘。
大都
•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 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足太阴脾 经的荥穴。
• 〖主治疾病〗 腹胀,胃痛,呕吐,泄泻 ,便秘,热病。
•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理治腹胀。 •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太白
•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 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腹痛,肠鸣,腹胀,泄泻, 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 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 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 疹,神经性皮炎。
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 艾 条 灸 5 ~ 15 分 钟 。 孕 妇 不 宜 针
漏谷
• 【标准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 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
4.其它:失眠,膝关节炎,下肢麻痹。
• 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在众多疾病 治疗时应用非常的广
• 刺法:1.直刺1.0~2.0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下扩散
阴陵泉配伍
• 配三阴交,有温中运脾的作用,主治腹寒。 • 配水分,有利尿行消肿的作用,主治水肿 • 失禁遗尿不自知:阴陵泉、阳陵泉。 • 腹寒:阴陵泉、三阴交。 • 水肿盈脐:阴陵、水分。 • 腹水:阴陵泉、水分、中极、足三里、三阴交。
• 主治疾病: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 痛经,遗精。
•
人体穴位配伍:配三阴交穴治痛经;配隐白穴治崩
漏。
• 刺灸法:直刺1~1.5寸。
• 本穴出现压痛提示有胰腺疾患,与胰俞、中脘、水分互 参可诊断急性胰腺炎。
•
配伍:
•
配血海,有调经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
•
配肾俞、中极、三阴交,有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的
•
1.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肠胃炎,肠鸣音亢进,
消化不良;
•
ຫໍສະໝຸດ Baidu2.运动系统疾病:肩胛部疼痛,下肢麻痹;
•
3.其它:尿路感染,精神病。
• 【刺灸法】
•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小腿
外侧。 深刺时须防刺伤胫后动、静脉。
地机
• 取穴方法:地机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 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 ②舌根强痛 • ③经脉所过部位病痛
(三)常用腧穴(本经21穴)
• 膝下部: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 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
• 大腿部:血海※、萁门 • 胸腹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
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
隐白
•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足太阴 脾经的井穴。
• 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午饭前按摩膝盖上的血海穴,有利于祛除脸上的
•
喜呕:商丘、幽门、通谷。
•
太息善悲:商丘、曲鬓。
•
脚痛:商丘、解溪、丘墟。
•
脾虚不便:商丘、三阴交。
•
慢性肠炎:商丘、天枢、阴陵泉。
•
下肢浮肿:商丘、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1]
•
配气海穴、足三里穴治腹胀肠鸣。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1、三阴交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 缘后方。
主治:主治病症
• 为十三鬼穴之一,治一切癫狂病,临床上治血崩较好
•
1.妇产科系统疾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痉挛;
•
2.五官科系统疾病:牙龈出血,鼻出血;
•
3.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小儿惊风,癔病,昏厥;
•
4.消化系统疾病:消化道出血,腹膜炎,急性胃肠
炎;
•
5.其它:尿血。
【刺灸法】
• 刺法:1.浅刺0.1~0.2寸,局部胀痛;
1、体表路线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内踝前→小 腿内侧中间(内踝上8寸前)→下肢内侧前缘 (内踝上8寸后)→腹部前正中线旁开4寸→ 胸部前正中线旁开6寸→止于腋中线第六肋间 (大包穴)。
在腹部分出流注心中交于心经。
2、体 内 联 系
• 属脾,络胃。 • 并与咽、舌、心联系。
(二)主要病候
• ①胃痛、食则呕嗳、腹胀便溏、 黄疸、身重无力
• 黄疸:阴陵泉、三阴交、日月、至阳、胆俞、阳 纲。 治疗肩痛: 向阳陵泉透刺 ,同时活动肢体,左 取右,右取左
血海
•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 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或屈膝,以对侧手掌按其 膝盖,2-5指向膝上伸直,拇指向膝内侧约呈 45°角斜置,指端尽处取穴
• 主治:月经不调,经闭,暴崩,漏下恶血,两腿 内侧生疮痒痛或红肿有脓,气逆腹胀,阴疮,功 能性子宫出血,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贫血 。
作用,主治痛经。
•
阴陵泉
•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足太阴脾经 的合穴。
• 功用
•
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
• 主治
•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尿失禁,尿
路感染,肾炎,遗精,阳痿;
•
2.消化系统疾病: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肠炎
,痢疾;
•
3.妇产科系统疾病:阴道炎,月经不调;
• 配解溪、中脘、足三里,有健脾化食,和中消积的作用 ,主治饮食停滞,胃脘疼痛。
• 配束骨、八风,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足趾麻痛
商丘
• 位于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 主治: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足踝痛,神经性呕 吐,急慢性胃炎,肠炎等。
• 穴位方例
•
腹胀满不得息:商丘、阴陵泉、曲泉、阴谷。
•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 泄泻,痢疾,便秘,脚气,痔漏等。
• 直刺0.5-0.8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 3-5分钟。
公孙
• 位置: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 主治:胃痛,呕吐,腹痛,腹胀,泄泻,痢疾,肠鸣。
现多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神经性呕吐,急、慢性 胃炎,急、慢性肠炎,腹水等。 •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 配伍: • 配丰隆、中脘、膻中,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呕吐痰 涎,眩晕不已。
四、足 太 阴 脾 经
(一) 经脉循行
• 本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 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 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 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8寸处, 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 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 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 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 下。其分支从胃别出,上行 通过膈肌,注入心中,经气 于此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 2.或用三棱针点刺挤压出血,常用于神昏、胸闷咳喘。
大都
•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 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足太阴脾 经的荥穴。
• 〖主治疾病〗 腹胀,胃痛,呕吐,泄泻 ,便秘,热病。
•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理治腹胀。 •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太白
•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 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腹痛,肠鸣,腹胀,泄泻, 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 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 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 疹,神经性皮炎。
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 艾 条 灸 5 ~ 15 分 钟 。 孕 妇 不 宜 针
漏谷
• 【标准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 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
4.其它:失眠,膝关节炎,下肢麻痹。
• 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在众多疾病 治疗时应用非常的广
• 刺法:1.直刺1.0~2.0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下扩散
阴陵泉配伍
• 配三阴交,有温中运脾的作用,主治腹寒。 • 配水分,有利尿行消肿的作用,主治水肿 • 失禁遗尿不自知:阴陵泉、阳陵泉。 • 腹寒:阴陵泉、三阴交。 • 水肿盈脐:阴陵、水分。 • 腹水:阴陵泉、水分、中极、足三里、三阴交。
• 主治疾病: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 痛经,遗精。
•
人体穴位配伍:配三阴交穴治痛经;配隐白穴治崩
漏。
• 刺灸法:直刺1~1.5寸。
• 本穴出现压痛提示有胰腺疾患,与胰俞、中脘、水分互 参可诊断急性胰腺炎。
•
配伍:
•
配血海,有调经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
•
配肾俞、中极、三阴交,有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