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防治细菌性痢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细菌性痢疾
(一)中医药预防菌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可通过饮食水、日常生活接触及苍蝇传播。多发生于夏秋季。此病起病急,患者往往表现为突发高烧,阵发性腹痛,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可达十几次至几十次,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其中中毒性痢疾是细菌性痢疾中最严重的一种,患者体温可达摄氏 40 度以上,表现严重的中毒症状,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昏迷、抽搐,会迅速出现循环及呼吸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防菌痢有相当长历史和显著疗效,中医药在预防菌痢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在中医整体调摄,因人、因地、因时三因防治,注重非特异性预防的原则指导下,积极应用中医药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理论实践核心,不仅要考虑人体正气强弱、体质及精神状况、对病邪的易感性,还应包括人体与外界大环境的融合状态。立足于这种综合的考虑,兼顾整体与个体,有必要实施中医药预防。
(二)在菌痢好发季节,以宣传教育、预防为主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向公众的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让公众掌握菌痢的预防知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1.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
擦手;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2.讲究饮食卫生: 平素要十分注意护养脾胃,忌吃生冷、油腻、肥厚、辛辣、过甜等物;慎用煎、炸、烙、烤、炙者,进食宜定时定量,避免饥饱不匀.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水果要洗净、削皮;其它食物要煮熟再吃,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不吃变质腐败的食品;对碗筷等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不要去大排挡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不要自办大型聚餐活动;不吃被苍蝇、蟑螂等叮咬或爬过的食物。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运动要由静到动,由动到静,动作由慢到快,由易到难,逐渐过渡。可行散步、慢跑、打羽毛球,爬楼梯、登山、蹬车、健身训练、广播操、太极拳等,但要适可而止,选用何种方法,活动强度是否可以承受,应以自身的身体条件为前提。概括起来,预防菌痢有十二字真经: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涤,强体质。
(三)菌痢流行时,易感人群的预防易感人群包括医务人员、家属和体质虚弱者等,前者由于和患者接触相对较密切,后者免疫力下降,所以更加容易感染。
1. 常晒被子、衣服、生活用品,因为痢疾杆菌在日光直接照射 30 分钟,摄氏50-60 度 10 分钟即可杀灭,对高温和化学消毒剂很敏感。
2. 可服用生大蒜,每天可吃一两颗蒜,连吃五到七天;或用马齿苋、铁苋菜、石榴皮、杨树花煎汤 100ml,一日两次服用,可以预防痢疾的发生。
3. 家属与患者餐具要分开,每天对餐具进行消毒,接触的衣物进行煮沸杀菌,居室用香醋每日进行熏蒸。
4. 家中若有痢疾病人一定要送医院治疗。除了对病人用过的餐具、马桶进行消毒外,病人的内衣内裤、被单、床褥等最好也要进行消毒。
(四)菌痢流行、暴发时中医辨证施治
1、湿热痢
症状: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相杂,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舌脉:苔腻微黄,脉滑数。
处方用药:芍药汤加银花
治则:清热解毒,调气行血。加减:白头翁汤。如血瘀阻,腹痛绞较甚者,酌加地榆、桃仁、赤芍、丹皮等以凉行血
2、疫毒痢
症状:发病急骤,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较湿热痢为甚,或壮热口渴,头痛烦躁,甚则神昏痉厥舌脉: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处方用药:白头翁汤。
治则:清热凉血解毒
3、寒湿痢
症状: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伴有腹痛,里急后重,饮食乏味,胃脘饱闷,头身重困。
舌脉: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处方用药:胃苓汤。
治则:温化寒湿
4、阴虚痢
症状:瘌下赤白脓血或下鲜血粘稠,脐腹灼痛,虚坐努责食少,心烦口干。
舌脉:舌质红绛,少苔或舌光红乏津。脉细数。
处方用药:驻车丸
治则:养阴清肠
5、虚寒痢
症状:下痢稀薄,带有白冻,甚则滑脱不禁,或腹部隐痛,食少神疲,四肢不温,腰酸怕冷。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处方用药:桃花汤,或真人养脏汤。
治则: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6、休息痢
症状: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饮食减少,倦怠怯冷,咰卧,临厕腹痛里急,大便夹有粘液治见赤色
舌脉: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
处方用药:连理汤。
治则: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
(五)针灸疗法
1、湿热痢:取穴:合谷、上巨虚、天枢、内庭、曲尺。热邪偏盛取大椎,湿邪偏盛配阴陵泉,兼卫表症者配风池。毫针刺,用泻法。
2、寒湿痢:取穴:天枢、气海、足三里、阴陵泉。胃脘痞闷配中脘、内关。毫针刺、补泻兼施。
3、疫毒痢:取穴:尺泽、委中、内庭、合谷、天枢、上巨虚、十二井。神昏配人中、劳官,虚脱配关元、神阙,口噤不开配颊车,痰浊上涌配丰隆。毫针刺,用泻法。
4、阴虚痢:取穴:间使、太溪、天枢。心烦不寐配神门,后重者配白环俞。毫针刺,太溪用补法,间使用泻法,天枢用平补平泻。
5、虚寒痢:取穴:脾俞、肾俞、关元、天枢、足三里。滑泄脱肛配长强、百会。毫针刺,脾俞、肾俞、关元用补法,针后可加灸;天枢、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
6、休息痢:取穴:足三里、关元、天枢、大肠俞。湿热明显配曲池,寒湿明显配阴陵泉。毫针刺,足三里、关元用补法,天枢、大肠俞用平补平泻法。
7、耳穴疗法:取穴:大肠、小肠、直肠下段。口噤不能
进食者配贲门。用毫针行强刺激,每日1-2次,连续3-7天。
(六)细菌性痢疾的中医食疗
【饮食原则】
l、发热、腹痛、腹泻者,宜流质及半流质。
2、慢性痢疾或恢复期则予以半流质或软食。
3、宜少食多餐,饮食要易消化、富营养。
4、有足够的蛋白质、热卡、维生素。
【宜食】鸡蛋、瘦肉、鱼、鸡肉、豆制品。
【忌食】 l、粗纤维、油腻、乳类制品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豆类、薯类等产气食品。 3、瓜果、冷饮等生冷食品。
【推荐食谱】除忌食食物外,正常饮食。
【食疗方法】
l、山楂、红糖各 60 克,白酒 30ml,文火将山楂炒至略焦时,火加酒搅拌,再置火炉上炒至酒干即可,服用时将焦山楂加水 200ml,煎 15 分钟,去渣加入红糖再煎至沸,趁温一次服下,每日 1 剂,服数次。能清热止痛。
2、木耳 15 克、红糖 60 克、用水一碗半煮熟,连渣服,每日 1 次,可连服数次。能凉血、缓急止痛,治疗痢疾便血腹痛者。
3、红菱壳不拘多少,晒干研末,每次空腹服 15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