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士大夫政治规制下的后妃参政

合集下载

古代“夫人政治”警示

古代“夫人政治”警示

古代“夫人政治”警示在中国漫长的帝制社会中,因身处权力圈中,很多后妃和官员之妻,都与政治产生了关系。

在她们中,既有贤明的相夫教子者,也有造成亡国亡家者。

而明智的皇帝、官员,则会对“夫人”的干政严加防范。

中国古代政治范畴下的“夫人”问题,并不是一个小问题。

为何明代没有后妃干政儒家理论强调男女分工不同,男主外女主内,女子不能干政。

《尚书·牧誓》曰“牝鸡无晨。

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贤德妇女,对这一原则自觉认同并遵守,被称为“贤后”的唐太宗长孙皇后就如此。

史载,唐太宗时常向长孙后谈及赏罚的事情,对此,长孙皇后回答说:“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在太宗坚持与她谈论时,她竟以沉默来表示自己的态度。

而一些干政乱国的后妃,则被冠以了“女祸”之名,唐中宗的韦皇后,就是臭名昭著的“女祸”之一。

韦后在唐中宗李显坎坷的政治命运中,与他结下了深厚感情。

李显在父皇高宗病逝后,按遗诏即了皇帝位,韦氏也被册为皇后,但那时的朝政,实掌握在中宗的母亲、太后武则天手中。

中宗在位仅一年,就因顶撞母后,而被废为庐陵王,韦后也随之结束了短暂的皇后生涯,他们双双被发配到了房州(今湖北房县),在此度过了漫长的十四年。

在这十四年中,韦氏成为了丈夫的精神支柱。

在房州时,李显时刻处于惊惧之中,每当听到有皇帝的使臣到来,就惶恐地要自杀,这时,韦氏总是耐心地予以劝解。

如此相依为命、艰难备尝地走过了十四年,这也使得李显和韦氏的感情十分深厚。

李显在房州时,就常对韦氏说:“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

”因为有了这份生死感情,并且中宗的性格又十分软弱——唐人称中宗为“和事天子”,所以,长安四年(704),张柬之等人策动“神龙政变”,中宗再次登上皇位后,他确实兑现了自己当年许下的诺言——“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

在中宗的纵容下,韦后堂而皇之地垂帘听政了。

在她把持朝政期间,先是因为与她有暧昧关系的武三思,而处死了拥立中宗上台的张柬之等“五王”;继而又因与太子重俊的矛盾,引发了重俊与李多祚等人的政变;最后,韦后不满足于做皇后了,她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夫皇中宗,准备效法武则天,实现女皇梦。

[转载]宋代后妃与宫廷

[转载]宋代后妃与宫廷

[转载]宋代后妃与宫廷原文地址:宋代后妃与宫廷作者:拟把疏狂图一醉宋代后妃与宫廷宋代后妃、宫廷,由于《宋史》中的资料非常不集中,导致现在许多人对宋代宫廷的印象依然非常模糊。

本文收集部分资料,对宋代后妃以及宫廷进行整体性的描述。

包括七个部分:一、后妃;二、尚书内省;三、宫人;四、殿中省;五、内侍省,入内内侍省;六、技术官职;七、俸禄待遇。

一、后妃后妃,又称内命妇,属于内官中的领导阶层。

宋朝,自后宫妃,嫔以下至贵人,采女及紫霞帔,红霞帔等内命妇位号为一类,与尚书内省六尚二十四司,二十四典、二十四掌及知尚书内省事、直笔、殿直、书省、听宣等宫人女官为一类,总称内官,或内职。

《宋史》卷一六三《职官志三·吏部·司封郎中》,内命妇之品五:曰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曰大仪、贵仪、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曰婕妤,曰美人,曰才人、贵人。

外内命妇之号十有四:曰大长公主,曰长公主,曰公主,曰郡主,曰县主,曰国夫人,曰郡夫人,曰淑人,曰硕人,曰令人,曰恭人,曰宜人,曰安人,曰孺人。

《宋会要辑稿》卷四之二:凡内命妇品,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夫人,正一品;太仪、贵仪、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嫔,正二品;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贵人,无视品。

同上四之一:宋朝承旧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婕妤、美人、才人。

旧有宝林、御女、采女,国朝不置。

太祖置司簿、司宾,并封县君,乐使并赐裙帔。

太宗置尚宫及大监,并知内省事,充内宣徽南院使兼承旨与司簿,或封国夫人、郡夫人。

(真宗)景德二年,增置太仪。

大中祥符二年,特置贵人。

六年,增置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

在昭仪之上。

司宫令一员,在尚宫之上。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

课后限时集训(二)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质检)汉初,X邦以春秋战国以来的各国为基础分封诸王,九个同姓王和某某王吴芮的封地,约相当于关东六国故地,中央管辖的十五个郡主要在关中地区,大致相当于秦国X围。

这反映了汉初郡国并行制( )A.迅速形成地方割据B.阻碍社会经济发展C.实现中央垂直管理D.尊重各地原有传统D[根据材料“X邦以春秋战国以来的各国为基础分封诸王”可知,郡国并行制尊重各地原有传统,故选D项;材料的主旨强调尊重各地原有传统,而不是形成地方割据,且尊重原有传统与地方割据关系不大,排除A项;汉初郡国并行制促进了各郡国经济的发展,排除B 项;被分封的诸侯王在封国内独揽大权,郡县制才是中央垂直管理,排除C项。

] 2.(2019·某某适应性考试)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

A.藩镇割据导致使相出现B.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D.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B[从出身、所在和结果的逐步变化可以看出地方独立性增强,故选B项;唐玄宗时期已出现使相,但其只是代天子巡边,并未形成藩镇割据,排除A项;代天子巡边只是使相的一项职责,并不能说明其分割了宰相的权力,排除C项;藩镇割据致使唐代战争不断,排除D 项。

]3.(2019·德阳一模)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根据上表中的信息,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宋初( )A.科举改革成效显著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C.经济重心南移加快D.地方机构日渐臃肿B[题干中979年与960年相比,中央所辖州、县数量增多,表明地方被分化,中央权力增大,故选B项;题干州县数量变化与科举制关系不大,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州县的分化,未涉及经济问题,也反映不出地方机构情况,排除C、D两项。

]4.汉武帝时,在置十三州部刺史的同时,在郡一级设置督邮,“掌监属县”。

宋朝女官制度

宋朝女官制度

宋朝女官制度中国历史上宋朝(9601279)是一个以应试、考试为主要选拔官吏的朝代,但宋朝也不乏一些有远见的官吏,他们在朝廷中能担任起一定的大职,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成就,就是宋朝女官制度的实行。

在宋朝,建立新的制度,实行男女平等的理念,给女性提供了更加公平、宽松的就业机会。

宋朝女官制度的推行,有力地推动了唐代以来女性参与政治活动的发展。

虽然宋朝下放乡贤制还没有真正实施,但宋朝外戚、内戚和官吏中都有不少女性,通过一定形式的考试,她们成为官吏,从而实践和促进宋朝女官制度的发展。

宋朝女官制度的实行,首先是宋朝实行了经改革的公立考试制度,以提高政治上的公平公正。

它允许女性参加考试,甚至准许女性获得官职,为宋朝女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参与政治活动。

其次,宋朝女官制度实行了以家庭为基础的状师、县里等官员任职制度。

根据朝廷的意图,宋朝任职官吏的推荐人,可以从婚姻的亲戚、家族的成员,乃至女性的家人中择拔,让更多的女性参与到政治活动中来。

此外,宋朝实行了一种特殊的制度,就是宋朝女官制度的实施。

据史料记载,宋朝女官的任期最多可以达8年,甚至可以长达三十六年,这样也使女性拥有了充足的时间参与政治活动。

最后,宋朝政府对官员实行记、补佐所规定。

这也使得女性可以担任记、补佐,从而参与政治活动。

宋朝女官制度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当时女性素质的定位。

首先,它使女性更具有权力,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可以发表个人的见解,其次,它使女性拥有社会地位,可以担任官员的职位,从而改变她们的社会地位。

宋朝女官制度的实施,给中国女性提供了大量的参与政治活动的机会,她们能够代表社会的一部分,参与政治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些都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进步。

宋朝女官制度也在后来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中国女性平等发展的重要动力。

综上所述,宋朝女官制度对提升女性社会地位和参与政治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中国历史上女性的政治发展和参与探索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思想的发展,更是中国作为一个封建社会做出的一项伟大贡献。

试论中国古代后妃参政的内在动因

试论中国古代后妃参政的内在动因

大 众 文 艺113代神话时期,在现代,历法和钟表的统治促使人类的心灵走向世俗化,就这样,根据这些外在的测时仪器,人类的生命在被设定的时间圆圈里流逝。

在这里,人类的精神生活也具有外在性,当人生命的每个阶段的中心任务变成了谋求物质利益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开始服从于物与物的关系,这种关系必然导致人内在精神世界的空虚孤独,在现代“人们依靠双手创造了一个丰富的物质世界,但是珠光宝气的外表包裹着一个个贫乏的精神世界。

”[4](P287)当这种贫乏空虚无法弥补之时,人们又不得不求助于外在的精神享受,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现代社会出现了更多的娱乐场所,但这些浮躁的娱乐活动把人的精神生活带到了外面的世界。

(三)分散性的循环时间观念和分散型的精神生活方式现代技术时代的循环时间观的世俗性和外在性也使它带有分散性,首先它有多样的时间圆圈组成,而不是一个整体的同一圆圈,其次每个人又都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圆圈,缺乏整体感,在这种线性时间观中,当大家都被卷入到工业化漩涡中的时候,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历程几乎都被规划好了,人的一生以工作与否划分为各个阶段,每个人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被安排得极度充实,每个人都不得不制定自己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所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大小时间圈。

这种循环时间观的分散性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影响,首先表现在精神生活时间是分散的,在人的一生中,劳动几乎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人们几乎找不到一个共同的精神生活时间;其次表现在精神生活的内容是分散的,由于这种世俗化、外在化的精神生活方式,人们的精神生活内容没有统一性和整体性,缺乏神圣的凝聚力。

在现代,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物质利益中被冲淡,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时间圈里封闭自己和被封闭,这样每个人的精神生活中难以有安全感和依赖感,有的也许更多的是空虚、孤独和恐惧。

三综上所述,古代神话时期的循环时间观和现代技术时期的循环时间观是性质根本不同的两种时间观,前者是可逆转的循环,后者是不可逆转的循环,它们与人类的精神生活有不同的相处方式,前者的神圣性、内在性、整体性所影响形成的精神生活方式是神圣式、内在化、整体型的,后者的世俗性、外在性、分散性所影响形成的是世俗式、外在化、分散型的精神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精神生活内容。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训练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一、选择题1.先秦时期孟子谓天下将“定于一”,墨子言“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庄子主张“道通为一”,韩非子则提出了“一统天下”的具体制度措施。

古代中国的政治主体面对有悖于“一”的秩序,就会激发出改造与整合它使之归于“一”的冲动。

古代中国有悖于“一”这个秩序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B.三省六部制C.二府三司制D.行中书省制2.“公”在商代仅是商王对旁系亲属的称谓。

到了西周,周王更多的将“公”作为一种尊贵称号赐予功臣,以突显他们与王室之间的密切关系。

“公”从“亲称”到“尊称”的演变表明,从商代到西周A.等级秩序遭到侵蚀B.族权意识日渐式微C.贵族政治趋于完善D.王室权力得以集中3.历史记载,周武王攻陷殷都后,将纣子武庚封在殷都,统治殷商遗民。

但不久后,武庚在殷都发起叛乱。

武王弟周公东征平定叛乱后,即着手营建成周洛邑并迁都分殷商遗民于洛邑附近,令其安居乐业,洛邑由此而兴盛。

这一记载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周政得到殷商遗民广泛支持B.实施分封制弱化了中央权威C.宗族势力是周人的立国之基D.西周重视对东部地区的开发4.如表曹魏、西晋时朝廷选举入仕情况统计,据表可知,这一时期()A.世家大族社会影响巨大B.优秀官吏被大量选拔C.社会阶层流动不断加强D.九品中正制功能弱化5.“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

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

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

”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严谨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6.西汉初年,地方治理呈现出如下图所示态势。

这一态势的形成厂7ft*>[:十弋心岔呼、」A.沿袭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B•确保了中央有效掌控地方—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中国古代史》C.奠定了推恩令的政治基础D.推动了专制皇权达到顶峰7.下表为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造成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选官制度的变革B.儒学地位的动摇C.自然经济的发展D.国家疆域的变迁8.在元朝.行省实质上是中书省的下属,要接受后者的节制和领导,但从统领路府州县的角度以及官名、品秩等侧面来看,行省与中书省又具有某种“平等”关系。

由宋朝后宫制度,浅谈宋朝如何防止后妃们干预朝政

由宋朝后宫制度,浅谈宋朝如何防止后妃们干预朝政

由宋朝后宫制度,浅谈宋朝如何防止后妃们干预朝政制度对于一个朝代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宋朝而言更为重要。

宋朝有比较完善的皇位继承制度,以及较为完善的宗室制度,而对于后宫来讲,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后宫制度。

宋朝在皇族制度方面及其的严格,所制定的要求比较严谨。

来源网络一般来说,新朝代建立后,都会延用前朝的制度。

如完全延用,而不进行改善的话,肯定得不到想要的效果,只有在前朝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严谨的改善,以及整个制度的完善,才会得到想要的效果。

宋朝就是吸取了汉代与唐朝的教训,才会不断改善其制度。

对于后宫来说,宋朝吸取前朝后妃干预朝政的经验教训,才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后宫制度。

接下来,长城君便具体分析一下,宋朝通过后宫制度,如何来防止后妃们干预朝政?先来说说,宋朝后宫制度为何比前朝的后宫制度严密?其一,在前朝的后宫制度中,对于后妃的行为,以及居住之地,都没有做过多的限制;而在宋朝就不一样了,从后宫礼仪,以及后妃的居住之地,都有很多限制,还要进行分等级制度。

其目的是为了约束后宫的后妃们,让她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有点像男主外女主内的情况。

来源网络在宋朝时期,后宫的后妃们要出宫,都要向上级官员进行审批,如得不到批准的话,是不允许随便出宫的。

对后宫的后妃们的居住之地,还有专门的人管理,以及各个层次的礼仪。

虽说后宫比较大,但是,制度比较多,礼仪比较多,相应就管的比较严密。

其二,宋朝对后宫的后妃们要求,不允许干预朝政,更不允许替亲戚请求官爵;而在前朝后宫的后妃们就没有这样的要求。

说明了宋朝更是总结了前朝的历史教训,避免前朝所发生的不良事件,因此,对后宫的后妃们要求比较严格。

如后宫的后妃们替亲戚请求官爵,一般皇帝都会拒绝。

对于后宫而言,是不允许参与朝廷之事,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制度,都要按章程办事。

如果后宫的后妃们可以为亲戚请求官爵,那对天下的读书人就不平了,那宋朝设立科举考试就没有用处了。

总之,宋朝在前朝的教训下,对后宫管理的极其严格,如不严密的话,也不会有宋朝几年的发展。

第三单元第9课时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导学案一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第9课时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导学案一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9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1分钟,学生阅读下面的导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1.结合五代十国的社会动荡,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2.结合北宋初期的社会危机,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必然性。

(1分钟,教师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登飞来峰》是王安石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整首诗气势磅礴,每一句都是经典。

王安石写这首诗时刚刚30岁,他从地方上卸任,经过杭州准备回临川老家,于是去登了飞来峰。

这一时期他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宋神宗由于很欣赏他的才华,再加上两个人理念一致,于是起用王安石,准备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作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无论是才华,还是学识,都无出其右。

他始终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品格,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王安石为什么要变法?结果如何?对我们有何启发?(16分钟,教师以问题引导和精讲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一、读史识史(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作用史料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2《转对条上四事状》结合所学说说这段史料印证了教材哪一观点。

【精讲要点】史料印证了教材关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积极作用的论述;这些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因素,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二)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利弊史料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

极一世之人志虑之所周浃(jiā),忽得一智,自以为甚奇,而法固已备之矣,是法之密也。

虽然,人之才不获尽,人之志不获伸,昏然俯首一听于法度,而事功日隳(huī),风俗日坏,贫民愈无告,奸人愈得志。

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

中国古代历代的后妃制度

中国古代历代的后妃制度

·中国历代后妃制度周朝历代后妃传,常见有“三夫人”、“九嫔”等设置,出自周礼。

从《礼记.昏义》查到以下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

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国理。

...”照此,古来有名号的后妃“编制”为: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人。

西汉西汉初立,因秦之称号:皇帝之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

并立八品(该八品也是沿袭秦时之制):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汉武帝时增加婕妤、经娥(经为女字旁,打不出来,下同)、容华、充仪,各有爵位。

汉元帝时又创昭仪,仅次于皇后;时后宫已达三千人,除皇后外,以下定制十四等:1)昭仪,视丞相,爵比诸侯王;2)婕妤,视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3)经娥,视中二千石,爵比关内侯(第十九等爵);4)容华:视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5)美人,视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十五等爵);6)八子,视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7)充仪,视千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8)七子,视八百石,爵比右庶长(第十一等爵);9)良人,视八百石,爵比左庶长(第十等爵);10)长使,视六百石,爵比五大夫(第九等爵);11)少使,视四百石,爵比公乘(第八等爵);12)五官,视三百石;13)顺常,视二百石;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均视百石。

十四等之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皆视斗食。

除此以外,史籍中还曾出现过诸姬、长御、材人、待诏掖庭、中宫史、学事史等名目。

太子妻称妃,妾有良娣、孺人,妻妾共三级;皇孙妻称夫人,妾无位号,皆称家人子。

东汉东汉光武中兴后,提倡俭朴,六宫称号只剩下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俸禄不过数十斛;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无爵秩,只在岁时赏赐充给。

皇子封王,妾数原无限制,此时也定制,正妻称妃,妾不得超过四十人。

宋代后妃参政和“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宋代后妃参政和“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治 , 罕有 乱 政 现象 , 不 闻外 戚 干 政 的 发 生 。 相 反 , 却 也 后妃 参 政 基 本 上 是 发 挥 了 稳 定 朝 政 、 续 赵 宋 统 治 的积 极 作 用 。 朱 延
迫, 对于朝政无疑具有积极 意义, 如此政权能够保持稳定 。一 方 面朝政不会 因后妃参 与而发生大起大落的变化 ; 更重要 的 还在 于 , 后妃不染指政治使得外戚 =政难 以成势。因为外戚 l 二
号恭 仁圣 烈 ; 宗朝 理 宗 谢 皇后 ; 宗 朝 的度 宗 杨 淑妃 。在 这 恭 端 9位 后 妃 中 , 英 宗 高 皇 后 、 宗 吴 皇 后 、 宗 谢 皇后 以太 皇 除 高 理
其一 , 在帝 王能够正 常履 政 的局 面下 , 后妃 通常是不 染 指权柄的。宋代政治中的许多 良性因素得益于宋初 的许多具
由于 君 主 因 故 不 能 履 行 政 务 , 者 由于 后 妃 的权 力 要 求 或
而出现的后妃涉及朝 政活动甚 至是直 接控制最 高权 力 被称
为 后 妃 参 政 。 由于 后 妃 与 皇 帝 的特 殊 关 系 , 妃 参 政 是 中 国 后
封建社会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 。从 中国历史上 多数朝代看 , 后妃参与政治的负面影响大 , 对于政治破坏极大 的外 戚干政 往往 是后妃参政 的延伸 。但是 , 有宋 一代 , 诸多 后妃参 与政
极个 别的人外都是彤势所迫而非野心。这表现在后妃出面主 政通常是在君主和大臣的要求下所为 。仁宗继位初 “ 臣请 辅
收稿 日期 :0 9 0 — 8 2 0 - 7 0
作者简介 : 焕力( 9 7 )男, 1 5 一 , 重庆人 , 内江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 , 研究方 向为中国古代政治史。
千政 实 际上 就 是 后妃 干 政 的 恶性 延 伸 , 而宦 官 干 政 又 往 往 是 作 为外 戚 的政 治 对 立 面 而形 成 。 所 以 , 后妃 在 君 王 正 常履 政 时期 不 操 持 朝 政是 宋 代 政 局 稳 定 的 一个 重 要 因素 。 其 二 , 帝 王 不 能 正 常 履 行 政 务 的 时候 , 妃 出面 主 政 。 在 后

[整理]宋朝的后妃

[整理]宋朝的后妃

宋朝的后妃宋朝是我国古代最为发达的一个朝代,各个方面都颇值得研究,而宋朝的后妃们,也是个颇可以说道说道的话题。

宋朝没有女祸,也没有宦官之害,宋代社会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后宫也很正常,没有出格的事。

而在宋朝后妃们的正常生活中,也是有不少值得一提的故事的,何况宋还有被外族欺负的惨祸,肯定也是有不寻常的事发生的。

以前看戏听评书,大家都知道“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其主角是宋真宗的皇后刘后。

这当然是个子虚乌有的故事,那么,历史上的刘太后,又是怎样的呢?宋真宗的结发妻子,是战功赫赫的宋大将潘仲询的女儿,在真宗即位前即已去世。

宋真宗即位后,立郭后,不久也病故。

皇后之位空了多年之后,一位新皇后出现了。

她就是从众多嫔妃中脱颖而出的刘德妃。

刘德妃名刘娥,是个川妹子,益州华阳(今成都。

现在成都到华阳有高速路,几分钟即到,华阳的地价也因此涨了不少)人。

刘娥出身贫寒,十多岁就嫁给了银匠龚美为妻。

后来,夫妻俩离开益州,双双来到开封打工。

龚美生意不好,就把老婆卖了。

而当时身为襄王的真宗,和我一样,对川妹儿情有独钟,于是,经人介绍,刘娥就进了襄王府。

这刘娥是个四川靓女,襄王又喜欢川妹儿,所以不用说,对这位十五岁的四川小靓女爱得不得了。

宋太宗听说一个女子将襄王搞得神魂颠倒,颇为生气,命将刘娥逐出襄王府。

襄王还就割舍不下。

刘娥出府是出府了,襄王却将刘娥偷偷寄存在友人家里。

十余年后,太宗去世,襄王即位为真宗,这才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刘娥进宫后,一路升至德妃,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万事不愁,只有一样心事,就是她的出身太寒酸了。

为了掩饰自己的出身,刘妃到处找姓刘的高官,拉关系,套近乎,想攀门高亲,认个高贵的祖先。

她先找开封知府刘综攀亲,又找继任的开封府刘烨,这俩人一个是河中府人,一个是洛阳人,刘妃以川妹子特有的泼辣,急着对他们说:“让我看看你们的家谱,说不定咱们是亲戚。

”要是搁在今天,好嘛,国母娘娘主动拉关系,这还有不答应的?上赶着拉关系还来不及呢!可那是在宋朝,宋朝的士大夫是中国历史上最牛叉的一群知识分子,对这种事,根本没兴趣,直接就把刘妃给拒绝了。

后宫不得干政?看看古代皇权制度是如何规范后宫女眷的宫女干政女官后宫妃嫔

后宫不得干政?看看古代皇权制度是如何规范后宫女眷的宫女干政女官后宫妃嫔

后宫不得干政?看看古代皇权制度是如何规范后宫女眷的宫女干政女官后宫妃嫔我们在看影视剧时,偶尔会听到太后或者君王劝诫妃嫔道:“后宫不得干政!”但是,在我国历史上的某些时期,后宫是可以干政的。

而且在那一时期,妃嫔、女官、宫女的职能竟然是重合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在阅读正文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几个我们现代普遍认可的定义:女官、嫔妃和宫女。

女官,在现代看来通常认为是替皇家管理宫内事物的高级宫女,地位低于妃嫔,高于普通宫女。

通常掌管后宫礼仪、服饰、食品等皇家琐事,为君王和嫔妃分忧。

嫔妃,君王的妻妾,经过册封后会享有不同的品阶和封号,地位和权利远在女官和宫女之上。

宫女,王宫中的奴婢,为妃嫔和君王服务的人,通常认为以伺候他们为职责。

在我们即将提到的这些历史时期内,女官、嫔妃和宫女的定义和现代人所认知的大不相同。

一、嫔妃也是女官,女官也是嫔妃01.西周到春秋时女官源自嫔妃,二者傻傻分不清楚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王宫中对妃子、女官、女奴的界限和职能区分并不是那么清晰。

虽然《礼记》中写道:“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殡、二谙一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但这仍然不足以证明形成了当时形成了明晰的后妃体制。

据史书记载可以判断,这一时期,“妃”和“夫人”字样指代的是诸侯的正妻,也就相当于天子的王后,这个定义和后世相差甚远;“殡”和“如夫人”指代的是王宫内的女官,但是她们同样兼备妾室的性质,随时准备为天子侍寝;而“妾”则指代的是女奴,也就是宫女。

在那个时代,相当于说,只要你身在宫里,要么你就是天子的女人,要么你就是“时刻准备着”成为天子的女人。

换个说法是,就算这辈子连天子的面都没见过,你也绝不可以背叛天子和其他的人私定终身。

如果有违背,则是大逆不道,是秽乱宫闱。

02.秦汉时期后妃体制中的“夫人以下皆为妇官”在秦汉时期,后妃的名位较先秦时期更加繁多。

我们都知道,“皇太后”是对君王母亲的尊称,但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皇太后”这一称谓,那时君王的母亲都被冠上先王王的谥号,如楚威王的王后便被称作“威后”。

宋代特殊政治势力与女主权力的互动——以刘太后统治时期为中心

宋代特殊政治势力与女主权力的互动——以刘太后统治时期为中心

所谓特 殊政治势 力 .是指通 过非正 常渠道得 以 参与甚至 干预政治 的群体 ,在 中 国古代 历史上 ,通 常包括外 戚 、宦 官 、伶 官等等 。在 以男权 为 中心 的 帝制 中国 ,这些特殊群 体并非政 治 的主 流 ,但 总能 因为各种 原因左右 当时的政治 。女主作 为女性 ,当 然属于特殊 政治势力 之一 ,因为她们并不 具备统治 整个王朝 的合法性 。纵 观 中国古 代历史 ,中原汉 民 族建立 的政权 若 出现 女主 当政 ,多数会遭 到朝 中大 臣的非议 、质疑甚 至反对 ,当中发生 的流血冲突事 件更不绝 于书。正是 由于后妃主 政的合法 性从 一开
质疑她们 的朝廷大 臣 ,因此她们 必定会培植 自己的
势力 以巩 固 自己的地 位 ,其手段 之一 。乃 “ 重用外 戚 ,利用裙 带关 系和血缘关 系建 立后党 派系 ,扩 大
统 治基础 ”① 。然而 ,与前 代不 同 的是 ,宋代 女 主 在对待外 戚问题上相 比前代更 能 自我抑 制 .学界一 般把 这归 结为士 大夫 的作用 ② ,但 这何 尝 不是 宋代 女主们对 自己权力 的最 好调适 呢?除外戚外 。唐代
范围 内;在刘 太后统 治时期 ,上层女性 参与政 治虽不及 前代 ,却也有迹可寻 。 关键词 :女主 ;刘太后 ;外戚 ;宦官 ;上层女性 中图分类号 :K 2 4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 8 5 4 X( 2 0 1 5 ) 1 0 — 0 0 9 8 — 0 8 群 体的任用 ,虽不如唐 代明显 ,但亦 有迹可 寻 。『 j 1 = f 代 女主主政 时期 ,很少 能看到宦官 的身影 ,特 别在 东汉 ,宦官更 与外戚处 于对立 面上 。但在刘太 后统 治 时期 ,宦官却 得到重用 ,成为刘 太后 手下 三种特

宋代士大夫政治规制下的后妃参政

宋代士大夫政治规制下的后妃参政

真 宗一再 表 明 要遵 循 先 帝 尚儒 传 统 : 朕 每 念 太 “
祖、 太宗 丕变 衰 俗 , 尚斯 文 , 世 教 人 , 有 深 崇 垂 实
旨, 朕谨遵 圣训 ” ③。宋徽 宗诏 日: 人 君所 与共 治 “ 者, 惟辅 弼大 臣 ” ④。“ 皇帝 与 士 大夫 共 治 天下 ” ,
④ 《 宋会要辑稿》 之 3 《 1 2 职官》 中华书局 影印本,97年。 , 15
( 24 第 3 5页 )
此 誓者 , 天必 殛之 ” ①此 誓 , 实 际政 治 生 活 中确 在 实得到 体 现 。这样 的 治 国理 念 使 士 大 夫 集 团 在
政治生 活 中发 挥 重 要 作 用 超 过 了 以 往 任 何 一 个
后妃 多有 善政 之 举 , 群体 形 象 颇 具 正 面 色 彩 。 其 如此后 妃参政 现 象在 古代 中 国政 治 史 上 为罕 见 。
学人 在探 究 这一 历 史 现 象 时 , 点 不 乏 识 见 , 观 然 而在 涉及这 个现 象原 因的 阐释 中 , 缺 乏 能够 抓 还
其 实质 与表 现 形 式 是 君 主与 以士 大 夫 为 主 体 的 官 僚集 团 一 起 掌 握 朝政 大权 以 统 治 国家 。正 如 监 察御史 陈 渊所 言 : 夫 士 大夫 , 子所 与共 理 者 “ 天 也 。 ⑤ 州推 官 崔 鸥 认 为 : 大 夫 “ 以 股 肱 耳 ”筠 士 夫
所 以 , 代 士大 夫 具 有很 强 的与 皇 室 荣 辱 与共 的 宋 意识 。可 以说 , 皇 帝 与士 大夫 共 治天 下 ” 政 治 “ 的
状态 是 由宋 代君 臣 的共 同追求 所 构建 起 来 的 , 它
愿 陛下 虚 心 以求 天 下 之 士 , 要 以 总 万 事 之 执

中国历代后妃制度

中国历代后妃制度

中国历代后妃制度中国历代的后妃制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宗族制度。

封建社会的后妃制度始于秦朝,发展至清朝被废止。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后妃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对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妃制度是建立在家族制度上的,主要由宗族制度和宫廷制度组成。

在秦朝,后妃制度首次出现,称为“后宫制度”。

秦始皇设立后宫,选取美女入宫以满足其私欲。

这种制度在后来的汉朝得到继承和发展,尤其是西汉期间,后宫发展成为政治斗争的重要舞台,各后妃之间争宠、争权成为常态。

随着统一的国家建立,后妃制度进一步发展。

唐代是中国后妃制度最为繁荣的时期,后宫规模庞大,嫔妃、贵妃、皇后等多个等级的后妃争宠,争权斗势更加激烈。

唐代后妃制度以“册封”为基础,通过册封来给予后妃地位、封号和特权。

统治者通常将多位后妃册封为皇后,以便加强自己的地位和控制力。

在这个时期,后妃的地位和权力极为重要,她们不仅具有政治影响力,还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宋代后妃制度相对较为简化,后宫规模减小,而皇帝对后妃的控制力增强。

宋夏两代皇帝取消了踏云台、夜见-等活动,不再亲自参与后宫生活,将后妃的权力减到最低限度。

这一转变是因为北宋封建社会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期,统治者更加注重政治和军事上的发展,对于后妃制度的控制变得更加严格。

明代后妃制度基本保持了宋代的特点,后宫规模趋于稳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统治者对后宫的维护力度加大,明代后妃的地位逐渐提高。

明代后妃致力于维护皇族的地位和统治者的尊严,减少与其他外戚的纠纷,保持皇子的稳定继承。

清朝后妃制度从乾隆时期开始逐渐变得庄严而谨慎,后宫规模迅速缩小。

清代后妃分为妃嫔、嫔妃、贵妃、皇贵妃和皇后等多个等级,每个等级有着不同的地位和待遇。

清朝后妃制度在严格控制后宫规模的同时,尽量避免后妃之间的争斗,侧重于提高后妃的教育水平,培养她们的才艺和礼仪,以提供皇帝宴享和娱乐。

总的来说,中国历代后妃制度的发展与国家政治和社会经济的演进紧密相关。

两晋南北朝妇女参政考

两晋南北朝妇女参政考

两晋南北朝妇女参政考两晋南北朝妇女的参政活动,比三国时期有所增加。

其中宫廷妇女参政机会较多,士族妇女可以有机会参政,庶族妇女在特殊情况下也能参政。

研究这一比较突出的现象,对于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的嬗变可以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把握。

关键词:两晋南北朝;妇女;参政两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参政活动,比三国时期有所增加。

但在不同社会阶层中,不同时代、阶段都有差异。

大体说来,宫廷妇女的参政机会较多,但西晋贾后之乱,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教训深刻,故东晋南朝后妃一般很少干政。

北朝妇女的参政程度与南朝迥然有异。

北朝政权为少数民族所建立,其妇女尚武刚劲,母权主事的习俗对政治之影响根深蒂固。

北朝历史上出现的乳母干政、太后听政现象屡见不鲜。

后妃中的强势人物文明太后冯氏,推动了北魏太和年间的改革,功不可没;而灵太后胡氏的擅权,则搞乱了北魏政局,引发了河阴之变。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妇女可以有机会参政,但不能公开步人政坛,一般只是在家中发表意见,立足点多在保护其家族利益。

庶族妇女参政机会不多,但在特殊年代可起特殊作用,如刘裕起事推翻桓玄,就得到何无忌母刘氏等女性的支持。

一、两晋妇女的参政1.魏晋交替之际士族妇女参政意识的增强魏晋交替之际,曹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斗争激烈。

士族妇女为了维护家族利益而关心政局,参政意识增强,并成为其家族利益的坚决捍卫者,如《晋书·后妃传上》载司马懿之妻张春华,就曾用杀婢灭口的手段掩护丈夫,保护了其家族的长远利益。

至于曹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之外的士族家庭,在政治上更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

士族家庭妇女中的佼佼者,往往在政治上有先见之明,如《世说新语·贤媛》载许允妻阮氏,就对其丈夫颇有帮助。

当司马师执掌大权时,许允与夏侯玄、李丰关系亲密,有人伪作诏书,以夏侯玄为大将军,许允为太尉,共录尚书事。

司马师诛杀李丰后,为了稳住许允,还故意任命他为镇北将军。

许允对妻子说:“吾知免矣!”妻子回答:“祸见于此,何免之有?”后来,许允果然被杀,可见阮氏的政治见识远远高于其夫。

形象塑造——论宋代士大夫对章献刘太后的评价书写

形象塑造——论宋代士大夫对章献刘太后的评价书写

形象塑造—论宋代士大夫对章献刘太后的评价书写∗王雨非(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7)摘 要:仁宗亲政之前,更真实的刘太后参政史与《宋史》本传中的刘太后形象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其中刘太后对武后的态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刘太后在位期间,虽然没有像武后一样改朝换代,但是其在位期间的权力扩张以及对与己见不符的士大夫进行打压却是历史事实。

刘太后去世后,士大夫对其颇多诟病。

在这样的背景下,甚至影响了唐史编纂中的后妃书写。

然而元祐更化时期,司马光与宣仁太后形成政治联盟。

一方面,援引刘太后故事为小皇帝服从太后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塑造刘太后的形象以约束新的女主,制造“垂帘听政”的祖宗之法。

《宋史》具有盖棺定论的作用,它产生在元顺帝时期。

此时期理学已经完成官学化,在编撰《宋史》时,史料选择多取法元祐党人的笔记。

这样一来,刘太后的政治形象在正史与笔记中呈现出一正一邪之分,为后世看待以及评价刘太后造成了诸多困扰。

关键词:女主;政治;改造;刘太后天水一朝,女主临朝称制多达九人,这在中国历史中并不常见。

学界对宋代太后—————————————∗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241)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214宋史研究论丛·第 27 辑垂帘听政的研究一直不曾间断。

a表面看来,宋代太后垂帘听政并没有形成政治动乱,却为巩固赵宋皇权提供有力支持。

有人将其中的原因归结为:“宋统治者建立了一套颇为系统完善的垂帘听政制度。

”b还有人认为,形成这样的局面与士大夫对女主的制约有密切关系。

c刘太后作为第一位垂帘听政的太后,是其中重要一环。

现在学者对刘太后的研究以及评价呈现出一褒一贬两种态度。

d研究者对刘太后的评价有褒有贬,其实是士人对女主称制充满恐慌,刘太后在位期间迟迟不肯还政,士大夫的命运掌握在太后的一颦一笑之中,然而刘太后的身后之名却掌握在士大夫的历史书写中。

关于刘太后身后的历史评价以及形象塑造,学界涉及较少,本文试述之。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跟踪检测3 魏晋至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完善(含解析)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跟踪检测3 魏晋至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完善(含解析)

跟踪检测评估3魏晋至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完善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唐代通过科举者,还需经过铨选方能任职,铨选标准为“身言书判”。

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辨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其中最重视判。

要求应试者针对某一案件写出判辞,判辞须用四六文体,对偶整齐,对文学素养要求较高。

由此可知,唐代选官制度()A.促使唐代文学作品十分兴盛B.特别关注官吏的操守与品行C.旨在提升案件审判的公正性D.注重考核官员实际应用能力解析:据材料“最重视判。

要求应试者针对某一案件写出判辞,判辞须用四六文体,对偶整齐,对文学素养要求较高”,可知科举制中的铨选侧重于考查考生能将“身言书判”应用于实践,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于科举制铨选制度的实践,而非强调科举制促进文学作品兴盛,排除A项;据材料“其中最重视判”,可知更加关注考生的实践能力,而非注重官吏的操守与品行,排除B项;据材料“要求应试者针对某一案件写出判辞,判辞须用四六文体,对偶整齐,对文学素养要求较高”,可知强调对于身言书判的综合运用,排除C项。

答案:D2.唐代时期在中书省和门下省设有一批谏官,具有先他官言事的优越权。

他们是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拾遗,“左”隶属中书省,“右”隶属门下省。

这一做法() A.旨在加强专制皇权B.提高了办事效率C.利于防止决策失误D.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根据材料谏官“具有先他官言事的优越权”并结合所学可知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这一做法有利于防止决策失误,故选C项;三省六部制度加强专制皇权,与材料主旨谏官制度不符,排除A项;谏官的设置降低行政效率,排除B项;谏官是在中央设置的官员,并未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D项。

答案:C3.据《新唐书》载,御史台事权高度集中,朝廷百司及地方官员无不在其监察范围之内;而尚书省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据此推断,唐代() A.行政职能分工不明B.政令畅通得以确保C.中枢机构发生异变D.监察制度有所完善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御史台掌管监察职权,同时,尚书省左右丞又对御史有所监督,即“劾御史举不当者”,可知唐代的监察制度较以前有所完善,故选D项;题干只是述及了唐朝“尚书省左右丞”对“御史”有所监察,防止出现冤假错案,这是监察制度完善的表现,并非行政职能的分工不明,排除A项;题干述及的是唐朝“尚书省左右丞”对“御史”有所监察,这是监察制度完善的表现,不是政令畅通的表现,排除B项;监察制度的完善,并没有改变唐朝中枢机构的建制,排除C项。

论中国古代父权制下的妇女参政

论中国古代父权制下的妇女参政

论中国古代父权制下的妇女参政中国古代父权制下的妇女在参政路上尤为坎坷,但她们中很多人依然在政治的舞台上熠熠闪耀、发挥着不可泯灭的作用。

中国古代妇女参政的主要途径有预闻与规谏、谋事与权变、批阅奏章、立遗嘱、和亲等等,这些参政的妇女有的为江山社稷贡献出不菲力量,但也有被冠以“红颜祸水”、“穷凶极恶”的骂名。

我们结合史实来认识中国古代妇女参政途径的同时,也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标签:中国古代;父权制;妇女参政;女官制度回望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曾经有过一段属于妇女的时代,那就是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在母权制度上,妇女的自由处境使他们美丽、骄傲、自尊和独立,她们自由而且居于受到高度尊敬的地位。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女性丧失了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失去了在生产中的优势,她们的劳动不再具有社会性,在社会上渐渐失去了立足之地,而当妇女成为男性的附属时,参政对于她们来说就更为坎坷。

一、中国古代父权制下的妇女参政界定关于妇女参政的界定,很多学者都进行过探讨,在古代,妇女参政一说还鲜有研究。

当代学者对此主要有以下观点:杨根乔认为:“妇女参政是指妇女群体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资格或权利,主要包括民主参与和权力参与两个方面。

民主参与是指妇女行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包括行使选举权,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进行民主监督,以及通过言论、出版、结社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等;权力参与是指妇女直接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和各级各类领导职务,直接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

”[1]周亚平认为:“妇女参政是通过妇女对社会管理和领导的参与程度而体现出来的妇女地位的反映。

”[2]王瑞芹认为:“妇女参政,简单地说,就是妇女在影响或参与国家机关制定国家重大决策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状况,包括妇女的参政意识、参政制度、参政组织和参政行为。

”[3]对于妇女参政的概念界定各有所云,但就目前而言,始终是围绕这几个方面:妇女参政是直接还是间接参政、是个体还是群体参政、是意识还是行为方面参政、是通过何种渠道参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的后 妃 政 治 是 在 宋 代 的 士 大 夫 政 治 所 构建的政治生态中展开和演绎的 ,迥异于它朝后 妃参政的现象由此出现 。
首先 ,在皇帝能够正常履行政务时 ,士大夫 是坚决反对后妃参与到朝政活动中来的 。士大 夫对后妃的基本政治要求就是“主内 ”,“主外 ”那 是君主的事 。《册曹皇后文 》称 :“天地定位 ,阴阳 相成 ,人道贯之 ,以纲大伦 ,后德配之 ,以熙内治 , 圣人有以端本也 ”⑤。在士大夫政治准则中 ,后妃 参政是非常之举 ,即所谓 :“皇帝冲年 ,太后临朝 , 斯非国家常典 ”⑥。侍御史知杂事刘随在天圣年 间就直接上疏要求章献太后不要参与政务 ,而是 “军国常务并逐日专取皇上 ”⑦,宋英宗继位之初 , 慈圣皇后涉政 ,司马光便以告诫的口气把话先说 在前面 :“若皇帝圣体不日康宁 , 殿下必推而不 居 ”⑧。治平元年 (1064年 )御史知杂事龚鼎臣也
宋代后妃不参与朝政是为常态 。然而 ,宋代 政治生活的另一面则表现为后妃实实在在地在 参与政治活动 。而且 ,从后妃参政的频率到对时 政的影响程度 ,与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相比有过
之无不及 。宋代垂帘听政的太后分别是 :仁宗朝 的真宗刘皇后 ,谥号章献明肃 ; 英宗朝的仁宗曹 皇后 ,谥号慈圣光献 ;哲宗朝的英宗高皇后 ,谥号 宣仁圣烈 ;徽宗朝的神宗向皇后 ,谥号钦圣宪肃 ; 伪楚皇帝 张 邦 昌 及 高 宗 朝 时 两 度 临 朝 的 哲 宗 孟 皇后 ,谥号昭慈 ;光宗朝的高宗吴皇后 ,谥号宪圣 慈烈 ;理宗朝的宁宗杨皇后 ,谥号恭仁圣烈 ;恭宗 朝理宗谢皇后 ;端宗朝的度宗杨淑妃 。在这九位 后妃中 ,除英宗高皇后 、高宗吴皇后 、理宗谢皇后 以太皇太后身份听政外 ,其余皆以皇太后身份听 政 。总计听政时间为 26 年 ,其中真宗刘皇后听 政时间最长为 11 年之久 。不管是参政的人数 , 还是参与政治的深度都是中国历史上所少见的 。
朝代 。所以宋人就认为 :“余谓国初相权之重 ,自 艺祖鼎铛有耳之说始 ”②。开国之初确立的这一
治国原则 ,成为有宋一朝政治生活的基本态势 。 真宗一再表明要遵循先帝尚儒传统 :“朕每念太 祖 、太宗丕变衰俗 ,崇尚斯文 ,垂世教人 ,实有深 旨 ,朕谨遵圣训 ”③。宋徽宗诏曰 :“人君所与共治 者 ,惟辅弼大臣 ”④。“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 其实质与 表 现 形 式 是 君 主 与 以 士 大 夫 为 主 体 的 官僚集团一起掌握朝政大权以统治国家 。正如
⑤《宋大诏令集 》,中华书局 , 1962年 。 (卷一九 ,第 92页 ) ⑥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商 务印书馆 , 1983年 。 (卷二 ,第 3页 ) ⑦⑧ 〔宋 〕赵汝愚 :《宋名臣奏议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 商务印书馆 , 1983年 。 (卷二十六 ,第 1、2页 )
17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9年第 3期
就此事上奏慈圣皇后 :“今主上圣躬既豫 ,车架两 立 ,宜于此时诏罢两府帘前奏事 ”①。士大夫给皇 后 、太后的定位是什么 ? 侍御史知杂事刘随言 : “虚心以致遐寿 ,澄神以保太和 ”② ,司马光则称 : “自居长乐之宫 , 坐 享天 下之 养 ”③。“虚心 ”也 好 ,“自居 ”也罢 , 一句话 , 就是后妃不要参与朝 政。
士大夫对于后妃的这种政治要求与皇权对 后妃在涉政问题上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有这 样两种强力的制约 ,在皇帝能够正常履职的情形 下 ,后妃不能公开参与到政治活动中 。这种局面 在宋初已经形成 。宋太祖和宋太宗时代 ,后妃都 没有把持朝政的举动 ,这形成了一种政治传统 , 成为昭示后代的榜样 。史称“ (昭宪杜太后 )母范 之正 ,盖有以开宋世之基业者焉 。”④此后 ,后妃在 皇帝能够正常持政的时候 ,大都是与朝政保持相 当距离 ,不敢主动涉及政要 。即便因特殊原因君 主和廷臣要求其持政 ,她们也常推辞 。哲宗继位 时年幼 ,君臣均要求钦圣向皇后问政 ,“后曰 : 为 皇帝再三恳请 ,然皇帝年长聪明 ,不须更如此 ”⑤。 绍兴年间“帝请 (宣和太后 )降手书 ”,然而“太后 曰 :‘我但知家事 ,外庭非所当预 ’”⑥。即使后妃 参与到政治中 , 她们也会再三申明 :“俟国事稍 定 ,则当还政 ”⑦“候上春秋长 ,即当还政 。”⑧
监察御史陈渊所言 :“夫士大夫 ,天子所与共理者 也 。”⑤筠州推官崔鸥认为 : 士大夫“夫以股肱耳 目 ,治乱安危所系 ”⑥。
① 〔清 〕潘永因 :《宋稗类钞 》, 书 目文献 出版社 , 1985 年 。 (卷一 ,第 1页 )
②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 》,中华书局 , 1983年 。 (丙编. 卷治规制下的后妃参政
“共治天下 ”的理念为帝王所倡 ,对士大夫而 言 ,则是最大政治诉求。对此 ,士大夫有着清醒的认 识和不屈不挠的执着。淳熙四年 (1177)秘书郎吕祖 谦入对 :“夫治道体统 ,上下内外不想侵夺而后安 ……愿陛下虚心以求天下之士 ,执要以总万事之 机 ”①。咸淳三年 (1267年 )监察御史刘黻上书言 : “帝王之枢机 ,必经中书参试 ,门下封驳 ,然后付尚书 省施行 ,凡不由三省施行者 ,名曰‘斜封墨敕 ’不足效 也。”②指出凡是事关枢机的朝廷大政 ,士大夫集团 必得参与 。士大夫在宋代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当 时的政治形势所要求的 。赵匡胤是被一批亲信拥立 为帝的 ,这种出身使他一方面极力要把权力收到自 己手中 ,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依赖一批人作为巩固 政权的基石。这些人不能是武将而只能是文人 ,否 则以武力篡权的事可能重演 。军国大事之重绝非君 主一个人所能承受 ,从大政决策到万机执行 ,君主都 需要参谋 ,需要辅弼 ,需要组织实施 ,是以君主必然 要信任使用一批人。这些人是谁 ? 既然实行抑武崇 文的“以儒治国 ”为政方略 ,能够倚为股肱 ,永固基业 的人当然首先是士大夫 ,是那些以宰相枢密为首的 官僚集团。所以 ,赵匡胤多次表达过这样的意识 : “卿等素怀勲业 ,共鉴兴亡 ,属予受命之期 ,勉乃事君 之节。永图共理 ,别俟酬庸 ”③。

宋代鉴于五代十国武人争雄的教训 ,在治国 理念确立了“以儒治国 ”国策 ,以此形成是“皇帝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的基本政治原则 。这个原则 开国初就已确立 :“艺祖受命三年 ,密镌一碑 …… 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一云子孙有谕 此誓者 ,天必殛之 ”①此誓 ,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确 实得到体现 。这样的治国理念使士大夫集团在 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
在君主具有正常的操持国务的能力时后妃 不干政对于政治稳定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一方 面朝政不会因后妃参与而发生大起大落的变化 ; 更重要的还在于 ,后妃不掌握权力使得外戚干政 难以成势 。外戚干政实际上就是后妃涉政的恶 性延伸 。以血缘和裙带关系所构建起来的外戚 集团 ,具有很大的狭隘性和排他性 。一旦政权为 其把持 ,常常会造成“名贤戮辱 ,便孽党进 ”的局 面 ,给政局造成极大地破坏 。所以 ,后妃在君王 正常履政时期不操持朝政是宋代政局稳定的一 个重要因素 。
⑥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 》,中华书局 , 1977 年 。 (卷 四十八 ,第 469页 )
170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③ 〔宋 〕江少虞 :《宋朝事实类苑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1 年 。 (卷三 ,第 24页 )
④《宋会要辑稿 》1之 32《职官 》,中华书局影印本 , 1957 年 。 (第 2345页 )
⑤ 〔宋 〕陈渊 :《默堂集 》,文渊阁影印文渊阁 :《四库全书 》, 商务印书馆 , 1983年 。 (卷十六 ,第 14页 )
宋代士大夫政治规制下的后妃参政
◎焕 力
内容提要 宋代后妃参与政治 ,取得了维护赵宋统治 ,安定政治局面的积极意义 。 出现这一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宋代所推行的“士大夫政治 ”。在宋代后妃参政活动 中 ,士大夫始终参与 ,密切监控 ,主导进退 ;全面规制与掌控了这一过程的诸多方面 。宋 代后妃参政整体意义上的积极意义是宋代士大夫政治成功的一个方面 。
“共治天下 ”既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更为 秉持“入仕 ”儒家理念作为最高人生追求的士大 夫们提供了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舞台 。宋代由于 科举制度发达 ,加上重文政策的推行 ,当时从中 央到地方各级行政机构 ,几乎都由文臣担任 。这 种文臣充塞朝政局面为士大夫活跃于政治舞台 提供了强有力的权力基础 。宋代士大夫们出于 “内圣外王 ”的理想追求 ,对于“共治天下 ”政治局 面始终孜孜以求 ,全力维护 。以“共治天下 ”观点 出发 ,士大夫认为皇帝为首脑 ,士大夫则是躯体 , 二者密不可分 ; 认为在治国安天下的政治活动 中 ,士大夫所构建的官僚集团作用极为重要 。
此中缘由何在 ? 难道士大夫政治对于后妃 参政的制约时大时小 ,时有时无吗 ? 非也 ! 事实 上 ,后妃参政也是宋代士大夫政治的产物 ,它是 士大夫制约后妃参政另一种表现形态 。
宋代出现 的 后 妃 参 政 基 本 上 不 是 后 妃 的 私 意妄为 ,相反 ,它常是出于士大夫主动邀约 。仁 宗继位初“辅臣请皇太后 、皇帝五日一御承明殿 , 凡军马机宜及臣下陈乞恩泽 ,并呈禀取旨 ”⑨; 仁 宗过世后“群臣三上表请 (曹皇后 )听政 ,戊寅诏 许之 ”⑩。“英宗 即位 , 辅臣 请与 皇太 后 权 同 听 政 。”λϖ 神宗逝世后 ,钦圣向皇后也是在皇帝和群 臣的要求下参与朝政的 。史载 :“后曰 :为皇帝再 三恳请 ,然皇帝年长聪明 ,不须更如此 。辅臣皆 曰愿为国大计 ,勉从皇帝所请 ”λω;徽宗为帝也是 “请 (钦圣宪肃 )权同处分军国事 , 后以长君辞 。 帝泣拜 ,移时乃听 ”λξ 。
受此治国原则支配 ,宋代士大夫有明晰的理 念 ———赵家天下同时也是士大夫的天下 。赵翼 评价宋史时有一句话 :“观於真 、仁 、英诸朝名臣 輩出 ,吏 治循 良 。及 有事 之 秋 , 犹 多 慷 慨 报 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