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合集下载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1)固定化酶
①形成:将水溶性的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定在某种介质上,使之成为不溶于水而又有酶活性的制剂。

②特性:与游离酶相比较,稳定性好,与底物和产物容易分离,易于控制,能反复多次使用;便于运输和贮存,有利于自动化生产。

(2)固定化细胞:是指固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能够进行生命活动并且可以反复使用的活细胞,又叫做固定化活细胞或固定化增殖细胞。

(3)固定技术
①概念: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

②方法(连线)
提示A—b—ⅠB—a—ⅡC—c—Ⅲ
③适用对象
一般来讲,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这是因为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则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第1页共1页。

[生物学]第4章四 固定化酶的性质

[生物学]第4章四 固定化酶的性质

可能是偶联过 程中酶得到化 学修饰.或固 定化过程提高 了酶的稳定性。
(二)固定化对酶稳定性的影响
稳定性实际
30 25 20 15 10 5 0 提高 不变 降低 12 8 固定化酶数 30
应用

大多数情况下酶经过 固定化后其稳定性都 有所增加。
Merlose选择50种固定化 酶测试稳定性

稳定性提高方面:



热稳定性提高 保存稳定性好 对蛋白酶的抵抗性提高,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对变性剂的耐受性提高,可耐受尿素、有机 溶剂和盐酸胍等蛋白质性剂的作用。 对不同pH稳定性提高
A 热稳定性
B有机试剂及酶抑制剂的稳定性提高

提高固定化酶对各种有机溶剂的稳定性, 使本来不能在有机溶剂中进行的酶反应成 为可能。固定化酶在有机合成中应用会进 一步发展。
1、固定化后最 适pH升高了 2、pH稳定性增强
最适pH偏移的原因

载体带电荷影响酶所在微环境
结果
•带负电荷载体(阴离子聚合物)制备的固定化 酶,其最适pH较游离酶偏高。 •使用带正电荷的载体其最适pH向酸性偏移。

产物对最适pH的影响 主要是由于固定化载体成为了扩散障碍, 使反应产物向外扩散受到一定限制。
催化反应产物为酸性(H+), 则最适pH比游离酶高(需 OH-中和)反之则偏低,中性 则不变。
+ + +
+
(五)底物特异性

由于存在空间位阻,可能不再作用于分子 量较大的底物,只对小分子量底物有效。 例:胰蛋白酶可作用于高分子的蛋白质, 又可作用于低分子的二肽或多肽,固定在 羧甲基纤维素上后,对二肽或多肽作用保 持不变,但对酪蛋白的作用仅为游离酶的 3%左右。

酶与蛋白质工程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演示文稿

酶与蛋白质工程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演示文稿
(3) 偶联反应
酶和载体的连接反应取决于载体上的功能基团和酶分子上的非必需侧链基团,而且是在十分温和 的pH、中等离子强度和较低温的缓冲液中进行 现已有多种偶联反应能制备固定化酶。这些方法在实际运用中经济意义起着决定作用,必须考
虑到酶的偶联效率,固定化酶总活力,操作的简便性以及载体与试剂的成本等因素
如,用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共价修饰的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可以用
DEAE-纤维素载体有效固定。这种固定几乎是不可逆的吸附
此外,酶的吸附与解吸还与介质中离子强度、pH、温度、蛋白质浓度及
酶和载体的特性相关
➢ pH的变化影响到载体和酶的电荷,从而影响载体对酶的吸附。在等电点两侧(±1-2pH单位)吸附
酶与蛋白质工程固定化酶与固 定化细胞演示文稿
当前第1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五\13点
(优选)酶与蛋白质工程固定 化酶与固定化细胞
当前第2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五\13点
固定化酶
固定化酶与水溶性酶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 极易将固定化酶与底物、产物分开;产物溶液中没有酶的残留,简化 了提纯工艺
(2) 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反复使用,有利于工艺的连续化、管道化 (3) 酶反应过程可以严格控制,有利于工艺自动化和微电脑化 (4)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提高了酶的稳定性
(5) 较能适应于多酶反应
(6) 酶的使用效率提高,产物得率提高,产品质量有保障,成本低
当前第3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五\13点
固定化酶
砜氧化裂解葡萄糖环,形成含醛基(每一葡萄糖产生两个醛基)高聚物,可 与酶蛋白氨基反应,产生固定化酶
当前第17页\共有48页\编于星期五\13点
例如:用甘蔗渣纤维素衍生物固定化木瓜蛋白酶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 ppt课件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  ppt课件

• 固定化细胞意义:用完整的细胞作为生物催化剂, 以充分有效地利用生物细胞内的特定酶或多酶系 统。
ppt课件
4
优点
①省去对酶的提取过程,使酶的损失和生产 成本降到最低程度;
②可以利用细胞的多酶系统直接生产有价值 的产物。
ppt课件
5
第一节 酶和细胞的固定化
一、固定化酶和细胞的定义及特点 二、固定化方法 三 细胞的固定化方法
缺点:结合力弱,易解吸 附。
ppt课件
17
2.共价偶联法(covalent binding or covalent coupling)
借助共价 键将酶的活性 非必需侧链基 团和载体的功 能基团进行偶 联。
ppt课件
18
1)载体:亲水载体优于疏水载体
如:天然高分子衍生物:
纤维素
葡聚糖凝胶 亲和性好,机械性能差
ppt课件
23
戊二醛有两 个醛基,均可与 酶或蛋白质的游 离氨基反应,使酶 蛋白交联。
此法与共价偶联法利用的均是共价键, 不同之处:交联法不使用载体。
ppt课件
24
交联反应既能发生在分子间,也可 发生在分子内。
• 酶浓度低时,交联发生在分子内,酶 仍保持溶解状态。 • 酶浓度高时,交联发生在分子间,酶 变为不溶态。
11
优越性:
(1)降低成本,省去酶的分离纯化工作; (2)既可作为单一酶,也可作为复合酶系
完成部分代谢过程。 局限性: (1)细胞内多种酶的存在,会形成不需要的副
产物。 (2)细胞膜、细胞壁和载体都存在着扩散限制
作用。
ppt课件
12
3.固定化原生质体
意义: (1)固定化原生质体去除了细胞壁的扩散障 碍,有利于氧的传递,营养成分的吸收和 胞内产物的分泌。 (2)原生质体不稳定,容易破裂,固定化后, 由于载体的保护作用,稳定性提高。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

世界上第一种工业化生产的固定化
酶 乙酰 -DL — Ala
L — Ala +乙酸
乙酰 -D — Ala
.
A-L-Ala A-D-Ala
储 罐
固定化 酶柱子


离心机




反应产物
L-Ala A-D-Ala
晶体 L-Ala
.
2.葡萄糖异构酶 世界上生产规模
最大, 应用最为成功 的一种固定化酶。
.
固定化方法
吸附法
包埋法 共价结 交联法
物理吸附法 离子吸附法
合法
制备难易 易

较难 难
较难
结合程度 活力回收

中等
高,酶易流失 高





中等
再生
可能
可能
不能 不能 不能
费用




中等
底物专一性 不变
不变
.
不变 可变 可变
三 细胞的固定化方法
• 1.固定化细胞的分类 • 2.固定化方法
.
1.固定化细胞的分类
.
3.固定化原生质体
意义:
(1)固定化原生质体去除了细胞壁的扩
散障碍,有利于氧的传递,营养成分
的吸收和胞内产物的分泌。
(2)原生质体不稳定,容易破裂,固定
化后,由于载体的保护作用,稳定性
提高。
.
二、固定化方法
(一)酶的固定化方法 固定化方法
吸附法 共价偶联法 交联法 包埋法
物理
离子交
吸附法 换吸附
酶活力的方法改进后才能用于测定固定化酶。 (二) 蛋白总量 1.双辛可宁酸法(BCA法) 2.考马斯亮蓝法 .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课件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课件
硅胶、二氧化钛、羟基磷灰石等。
11
离子吸附法 ?离子吸附法 (ion adsorptio是n)通过离子键使酶与含
有离子交换基团的水不溶性载体相结合的固定化 方法。 ?此法固定的酶有葡萄糖异构酶、糖化酶、 β-淀粉 酶、纤维素酶等,在工业上用途较广。
12
? 离子吸附法常用的载体: ?阴离子交换剂: DEAE纤- 维素、四乙氨基乙基
响酶的原有构象,又能使固定化酶能有效回收贮藏,利于反 复使用。 ? (3)固定化应有利于自动化、机械化操作。这要求用于固 定化的载体必须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才能使之在制备过程中 不易破坏或受损。
6
? (4)固定化酶应有最小的空间位阻。 ? (5)固定化酶应有最大的稳定性。在应用过程中,
所选载体应不和底物、产物或反应液发生化学反 应。 ?1)凝胶包埋法 ?将聚合物的 单体与酶溶液混合,再借助于聚合 促进剂(包括交联剂 )的作用进行聚合,酶被包 埋在聚合物中以达到固定化。 ?凝胶包埋法常用的载体有海藻酸钠凝胶、角叉 菜胶、明胶、琼脂凝胶、卡拉胶等 天然凝胶以 及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和光交联树脂等 合成 凝胶或树脂 。
15
? (2)微胶囊包埋法 ?微胶囊包埋即将酶包埋在各种高聚物制成的 半 透膜微胶囊 内的方法。它使酶存在于类似细胞 内的环境中,可以防止酶的脱落,防止微囊外 的环境直接接触,从而增加了酶的稳定性。常 用于制造微胶囊的材料有聚酰胺、火棉胶、醋 酸纤维素等。
21
?(3)溴化氰法 即用溴化氰将含有羟基的载体,如 纤维素、葡聚糖凝胶、琼脂糖凝胶等,活化生成亚 氨基碳酸酯衍生物,然后再与酶分子上的氨基偶联, 制成固定化酶。
? 任何具有连位羟基的高聚物都可用溴化氰法来活化。
22
?(4)烷基化和芳基化法 以卤素为功能团的载体 可与酶蛋白分子上的氨基、巯基、酚基等发生烷 基化或芳基化反应而使酶固定化。

4.11第四章酶与细胞的固定化

4.11第四章酶与细胞的固定化
载体上的功能基团与酶分子上的侧链基团间 往往不具有直接反应的能力 在偶联反应前,需先进行载体活化,在载体 上引进某种活泼基团,然后再与酶分子上某 一基团反应形成共价结合。
3. 交联法
借助双功能或多功能试

剂在酶分子间、酶分子与
载体间进行交联反应,形成网状结构的固化酶常用试剂:戊二醛、己
二胺等
合成胶:聚丙烯酰胺凝胶、光交联树脂
1. 凝胶包埋法 (gel entrapment)
② 制备方法 以合成胶为载体(易失活,强度高): 聚丙烯酰胺凝胶包埋法: ➢ 丙烯酰胺单体和N,N’-甲叉双丙烯酰胺溶于水 中,加入酶液混合均匀聚合 ➢ 加入TEMED和AP,静置至聚合完全 ➢ 将凝胶切成小块,生理盐水清洗残余游离酶。
不能 低 不变
较难 强 中等
不能 中等 可变
二、固定化酶的性质
影响酶的性质的因素: 构象改变和立体屏蔽 微扰效应、分配效应和扩散限制效应
1. 固定化酶的活力
不变/下降 解决办法:避免损害或屏蔽酶的活性中心,加入
抑制剂、底物或产物以保护酶的活性中心;引入 连接臂。 例:乳糖酶的固定化就采用在其抑制剂葡萄糖-内酯存在下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包埋,如此可 获得高活力的固定化乳糖酶。 固定化后活力会否提高??
提交
强生稳豪倍易血糖仪
工作原理: 利用试纸上的固定化酶 (葡萄糖氧化酶, Glucose oxidase , GOD) 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反应产生 的电流来测血糖值。
葡萄糖氧化酶电极
半透膜 酶胶层
感应电极
酶电极示意图
ß-D-葡萄糖+O2
D-葡萄糖酸-1, 5-内酯+H2O2
第四章 酶与细胞的固定化
(1)物理吸附法 ➢ 常用载体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

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
固定化多酶反应
生化代谢产物,需由多种酶经多步酶促反应才能合成. 生化代谢产物,需由多种酶经多步酶促反应才能合成. 多酶反应器,为制造那些在有机合成上很棘手的, 多酶反应器,为制造那些在有机合成上很棘手的,结构 复杂的生化代谢物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复杂的生化代谢物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固定化细胞
直接把微生物细胞固定化
包埋法是制备固定化细胞最常用的方法. 包埋法是制备固定化细胞最常用的方法.将 产酶菌株用包埋剂如聚丙烯酰胺凝胶, 产酶菌株用包埋剂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琼脂糖 凝胶,琼脂,海藻酸,卡拉胶, 凝胶,琼脂,海藻酸,卡拉胶,二和三醋酸纤 胶原,明胶和戊二醛等包埋起来, 维,胶原,明胶和戊二醛等包埋起来,发挥酶 或酶系的作用. 或酶系的作用. 例如: 3m1细胞悬浮液加人到 例如:海藻酸包埋 3m1细胞悬浮液加人到 2% 溶液中,置冰箱10h 10h, 20ml 2%CaCl2溶液中,置冰箱10h,用 100ml生理盐水洗二次 生理盐水洗二次. 100ml生理盐水洗二次. 注意:如果反复使用固定化细胞,需要避免 注意:如果反复使用固定化细胞, 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在工业生产中细胞的固 定化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 定化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
酶分子被结合到水不溶性 载体上共价结合形成水不 溶性的固定化酶
交联法
使用双功能或多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相互 交联呈网状结构的固定化方法. 交联呈网状结构的固定化方法. 最常用的双功能试剂有戊二醛, 最常用的双功能试剂有戊二醛,顺丁稀二酸 酐和乙烯共聚物等.酶蛋白中的游离氨基, 酐和乙烯共聚物等.酶蛋白中的游离氨基,酚 咪唑基及巯基均可参与交联反应. 基,咪唑基及巯基均可参与交联反应. 双功能试剂: 双功能试剂: 常用的是戊二醛 常用的是戊二醛 O O

第四章固定化技术.

第四章固定化技术.
甲基丙烯醇共聚物 机械性能好,但有疏水结构 聚苯乙烯
2)偶联方法:
偶联成功与否取决于:
•载体:功能基团:芳香氨基,羟基, 羧甲基等。
•酶分子:侧链非必需基团:羧基,巯 基,羟基,酚羟基,咪唑基。
制备方法:
由于载体上的功能基团与酶分子上的侧 链基团间不具有直接反应的能力,因此在偶联 反应前,需先进行载体活化,在载体上引进某 种活泼基团,然后此活泼基团再与酶分子上某 一基团反应形成共价结合。
①严格控制反应条件,提高反应的专一性。
例如:使反应局限于α-氨基,保护ε-氨基;
② 应用可逆抑制剂或底物,封闭或牵制酶的活性中心与必需基 团,避免试剂影响酶的活性构型和相应基团。
例如:在进行腺三磷酶(ATPase)固定化时,可先用对羟汞
苯甲酸(PHMB)将酶的活性巯基保护起来,然后通过叠氮反 应将酶偶联于羧甲基纤维素上,在完成固定化以后,再用还 原剂使-SH活化,这样可得到高活性的固定化酶。
常用的偶联反应有:重氮化法、叠氮法、 溴化氰法、烷基化法等。
① 重氮法:
这是带芳香族氨基载体的主要反应,即载体 先用亚硝酸处理成重氮盐衍生物,然后再在温 和的条件下和酶分子上相应的基团如酚羟基、 咪唑基或氨基直接进行偶联。
② 叠氮法:
此反应适用于含羟基、羧甲基等的载体,如 CM-纤维素、可先在酸等作用下转变为叠氮衍 生物,这种产物能在低温、pH7.5-8.5的情况 下和酶的氨基直接偶联。但叠氮衍生物也能和 羟基、酚羟基或巯基反应。
优点: (1)可提高稳定性。 (2)能回收,易与产物分离,可反复使用。 缺点: (1)存在扩散限制。适于催化小分子物质。 (2)酶活性下降。 (3)首次投入成本高。
2、固定化细胞的特点 优越性:
(1)降低成本,省去酶的分离纯化工作; (2)既可作为单一酶,也可作为复合酶系

酶与细胞的固定化

酶与细胞的固定化
12
(二)包埋法
原理
– 将酶包埋于格子(Lattice)内,格子的结构可以防止蛋白质 渗出于周围基质中,但是底物仍能渗入格子内与酶相接 触
优缺点
– 优点:酶分子本身不参加水不溶性格子的形成、方法较 为简便、酶分子未受到化学作用、活力较高
– 缺点:不适用于大分子底物
根据使用包埋剂分类
– 聚丙烯酰胺凝胶包埋法、辐射包埋法、卡拉胶包埋法、 大豆蛋白质包埋法、微囊法等
–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或胶原膜包埋谷氨酸棒杆菌,用分批法或装柱 法连续由葡萄糖合成
L-苹果酸
–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包埋含有延胡索酸酶的产氨短杆菌
35
(五)生产 a-淀粉酶
方法
–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包埋枯草杆菌
特点
– 凝胶中的细菌在保温过程中仍在生长
36
二、固定化技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本征速率和动力学参数
– 聚丙烯酰胺凝胶、琼脂凝胶、骨胶原、海藻酸钙 凝胶,K-角叉菜聚糖等
26
常用包埋剂的优缺点
K-角叉菜聚糖
– 制法简单,机械强度好,稳定性高,不影响细胞的代谢 活力
– 国内来源困难
海藻酸钙
– 钙离子容易被培养基中的磷酸根离子夺走而使凝胶解体
聚丙烯酰胺凝胶
– 孔径控制容易,机械强度好,富有弹性,细胞的活性高
抗生素
– 利用固定化细胞可以由单一营养物生成杆菌肽, 比传统发酵法(用淀粉-肉汤培养基)优越
33
(三)生产酒精和啤酒
酒精
– 传统酒精发酵需要大型发酵罐,不但设备繁杂, 操作困难,而且耗费一部分糖以供酵母生长之用 – 应用固定化细胞进行连续发酵后,酒精发酵时间 由传统方法的36h缩短至3h以下,乙醇生产能力 每小时为20~50g/L,而传统方法仅为2g/L – 细菌固定化的研究也颇为活跃

第四章 酶的固定化

第四章 酶的固定化

将酶包埋在凝胶的微小空格内或埋于半透膜的微型胶
束内,但底物仍能渗入到里面与酶接触。 优点:利用此法制得的固定化酶,由于酶分子仅仅是被 包埋起来,而未受到化学作用。酶蛋白几乎不起变化, 可适用于多种不溶酶的制备。 When immobilized in a polymer(聚合体) matrix, enzyme solution is mixed with polymer solution before polymerization(聚 合反应) takes place.
SUMMARY 总结
The most suitable support material and immobilization method vary depending on the enzyme and particular application(应用).
Then how to select support materials ?
生化工程
姚璐晔
第四章
讲授内容:
固定化酶
• 什么是固定化酶
• 制备固定化酶的依据 • 固定化技术 • 固定化酶的形状和性质 • 固定化酶的应用 • 固定化细胞 • 固定化酶动力学
Immobilized Enzyme
Definition(定义)
The restriction of enzyme mobility in a fixed space is known as enzyme immobilization. In general, immobilized enzymes are enzymes that are attached to, or entrapped within, a macroscopic support matrix so that the resulting catalyst can be reused.

食品酶学 第四章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食品酶学 第四章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3
固定化酶的优点:
(1) 固定化酶在较长时间内可反复使用,使酶的使用效率 提高,使用成本降低。 (2) 固定化酶极易与反应体系分离,产物溶液中没有酶的 残留,简化了提纯工艺,而且产品收率高、质量好。
(3)酶经固定化后,稳定性得到提高。
(4) 固定化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可以用搅拌或装柱的 方式作用于底物溶液,便于酶催化反应的连续化和自动化 操作。 (5)固定化酶的催化反应过程更易控制。 (6)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更适于多酶体系的使用。
最大反应速度等均与游离酶有所不同。
认真学习课本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20
(1)底物特异性
固定化酶的底物特异性与底物分子
量的大小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当酶的底物为小分
子化合物时,固定化酶的底物特异性大多数情况下不 发生变化。
21
(2)反应的最适pH
酶被固定后,其最适pH和pH曲线
常会发生偏移,原因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酶本身
8
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几类?
四类:吸附法、包埋法、
共价键结合法和交联法。 对于特定的目标酶,要 根据酶自身的性质、应 用目的、应用环境来选 择固定化载体和方法。
9
4.3.1吸附法
吸附法(adsorption)是通过载体表面和酶分子表面间的
次级键相互作用而达到固定目的的方法,是固定化中最简
4.4.4固定化酶的稳定性
游离酶的一个突出缺点是稳定性差,而固定化酶的稳定
性一般都比游离酶提高得多,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操作稳定性 (2)贮藏稳定性 (3)热稳定性 (4)对蛋白酶的稳定性 (5)酸碱稳定性
19
4.4.5 固定化酶的反应特性

最新:第4章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文档资料

最新:第4章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文档资料

有些情形下,由于产物分子在靠近膜面的位置逐渐积 聚而形成凝胶层,造成酶膜反应器中严重的产物抑制 降低了生产效率。 浓差极化和膜污染使酶膜反应器的传质速率和生产能 力急剧下降,膜孔堵塞、膜厚增加使膜的结构形态发 生不利变化,膜需要频繁地清洗或更换。
4.5.3.3 膜式反应器的应用
酶膜反应器把酶促反应与膜的选择性物质传递 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有利的过程热 力学和动力学,在生物、医药、化工、环境等 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膜反应器 的应用主要有:辅酶或辅助因子的再生、有机 相酶催化、手性拆分与手性合成、反胶团中的 酶催化、生物大分子的水解等。
与酶的固定化相比,固定化细胞保持了胞内酶系 的原始状态与天然环境,有效地利用游离细胞完 整的酶系统和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既具有固定 化酶的优点,又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
固定化细胞的优越性
①无需进行酶的分离和纯化,减少酶的活力损 失,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 ②可进行多酶反应,且不需添加辅助因子,固 定化细胞不仅可以作为单一的酶发挥作用,而 且可以利用菌体中所含的复合酶系完成一系列 的催化反应,对于这种多酶系统,辅助因子再 生容易;
固定化细胞的优越性
③对于活细胞来说,保持了酶的原始状态,酶 的稳定性更高,对污染的抵抗力更强; ④细胞生长停滞时间短,细胞多,反应快等等。 正是由于固定化细胞的这些无可比拟的优势, 尽管其出现远远晚于固定化酶,但其应用范围 比固定化酶更为广泛。
当然,固定化细胞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如:必须 保持菌体的完整,需防止菌体的自溶,否则影响 产物的纯度;必须抑制细胞内蛋白酶对目的酶的 分解;胞内多酶的存在,会形成副产物;载体、 细胞膜或细胞壁会造成底物渗透与扩散的障碍等。
(2)酶膜反应器可将目的产物分离出去,而 酶可以重复利用,可实现连续操作,并有可 能提高复杂反应的选择性。 (3)膜作为酶的固定化载体可以使酶在类似 生物膜的环境中高效发挥作用。

食品酶学课件本第四章固定化酶

食品酶学课件本第四章固定化酶

第四章 固定化酶
一、固定化酶的概念 二、固定化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三、酶和菌体的固定化方法 四、固定化酶的特性 复习题
距您钩匪这狈唆玲斗删换禹攒家霸釉勿佰疡穴溃处汞眩咋边架些镶壁愚疗食品酶学课件本第四章固定化酶食品酶学课件本第四章固定化酶
一、固定化酶的概念
固定化酶是指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示意图 酶的固定化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将酶和水不溶性载体相结合,使酶被集中和限制,从而在使用时不再扩散。固定化酶具有稳定性增加、可反复使用并易于和产物分开等优点,克服了游离酶的不足之处。 固定化所用的酶可以是经提取分离后得到的一定纯度的酶,也可以是结合在菌体(死细胞)或细胞碎片上的酶或酶系。相应地,前者称为固定化酶,后者称为固定化菌体或固定化死细胞。可见,固定化菌体是固定化酶的一种形式,它不像固定化活细胞(或称固定化增殖细胞)那样,固定化菌体的细胞为死细胞,死细胞可以部分地起到载体的作用。
碉标磋冗效螺蔡鸣草菏污胳犹躁拎帽脊面奠验惟掣祸七咯颤殊谎榷愚杨弓食品酶学课件本第四章固定化酶食品酶学课件本第四章固定化酶
三、酶和菌体的固定化方法
(一)吸附法 (二)包埋法 (三)结合法 (四)交联法 (五)热处理法 各固定方法的特点与比较 酶固定化方法示意图
苹届租懈邢蔬披凝愿懒纫馁蛀歹圆狰寅恕畦塑弘侗败综迢唾栗磨湘眩撒桔食品酶学课件本第四章固定化酶食品酶学课件本第四章固定化酶
(一)固定化酶的形状
固定化酶的形式多样,依不同用途有颗粒、线条、薄膜和酶管等形状。其中颗粒占绝大多数。 颗粒和线条主要用于工业发酵生产,如装成酶柱用于连续生产,或在反应器中进行批式搅拌反应; 薄膜主要用于酶电极,应用于分析化学; 酶管机械强度怯株躺昌休工授格蹈弄君嗓洲赠滤拘齐粥哩琅骚婴葵烯羹业食品酶学课件本第四章固定化酶食品酶学课件本第四章固定化酶

第四章 固定化酶

第四章 固定化酶

第四章固定化酶固定化酶的是指是具有催化活性蛋白质的固定化,因此固定化酶一般为具有各种性状的颗粒,其反应过程必须在颗粒水平上进行描述和表达。

它的显著特征是:在描述其反应过程动力学时,必须包含有反应物系从液相主体扩散到颗粒内、外表面的传递速率的影响。

第一节固定化酶概论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选择性、高催化活性、反应条件温和、环保无污染等特点,但游离状态的酶对热、强酸、强碱、高离子强度、有机溶剂等稳定性较差,易失活,并且反应后混入催化产物等物质,纯化困难,不能重复使用。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20世纪60年代酶固定化技术应运而生。

它是模拟体内酶的作用方式(体内酶多与膜类物质相结合并进行特有的催化反应),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手段,用载体将酶束缚或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使酶分子在此区域进行特有和活跃的催化作用,并可回收及长时间重复使用的一种交叉学科技术。

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这个术语是在1971年酶工程会议上被推荐使用的。

Trevan在1980年给出了固定化酶的定义:酶的固定化就是通过某些方法将酶与载体相结合后使其不溶于含有底物的相中,从而使酶被集中或限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酶解反应。

其实,固定化酶并不是新的物质,例如,胞内酶是在细胞内起作用的,类似于用包埋方法制成的固定化酶。

因此,固定化酶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为了使酶在更接近其原始状态下进行的反应。

对各种酶的固定化技术进行积极的研究与开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通过重氮化共价结合法将羧肽酶、淀粉酶、胃蛋白酶等固定在聚氨基苯乙烯树脂上;1963年,利用聚丙烯酰胺包埋法固定了多种酶;1969年,日本的一家制药公司首次将固定化的酰化氨基酸水解酶用来从混合氨基酸中生产L-氨基酸,开辟了固定化酶工业化应用的新纪元。

通常的生物催化剂,如酶或细胞同其它溶质一样,分散在溶剂或溶液中,可以自由移动,称为游离酶或游离细胞。

若通过固定化技术将酶固定于载体表面或其内部,则与液相主体相分离,形成了固定化生物催化剂,即固定化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化应用 1969年,千畑一郎等将固定化氨基酰化酶应用于 1969年- DL-氨基酸的光学拆分上,来生产L-氨基酸,开创了 固定化酶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先例。 1973年,将固定 化微生物细胞首次应用于工业生产。
第四章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应用现状:
❖ 目前,固定化技术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充分发挥了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在改革工艺和降低成本方面的巨大 潜力。
第四章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3.2包埋法
❖包埋法是将酶包埋在高聚物的细微凝胶网格中或 高分子半透膜内的固定化方法。前者又称为凝胶 包埋法,酶被包埋成网格型;后者又称为微胶囊 包埋法,酶被包埋成微胶囊型。
第四章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1)凝胶包埋法
1-2%海藻酸钠 +酶液
5%CaCl2溶液
凝胶包埋法常用的载体 有海藻酸钠凝胶、角叉 菜胶、明胶、琼脂凝胶、 卡拉胶等天然凝胶以及 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 和光交联树脂等合成凝 胶或树脂。
3 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
❖酶的固定化方法主要可分 为四类:吸附法、包埋法、 共价键结合法和交联法。
❖对于特定的目标酶,要根 据酶自身的性质、应用目 的、应用环境来选择固定 化载体和方法。
第四章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在具体选择时,一般应遵循以下6个原则。
❖ (1)酶与载体的结合部位不应当是酶的活性部位,固 定化时应采取尽可能温和的条件。
❖ 常用的载体:纤维素、胶原、淀粉及面筋、活性炭、氧化 铝、皂土、多孔玻璃、硅胶、二氧化钛、羟基和,载体可反复使用,酶 与载体结合后,活性部位及空间构象变化不大,固定化酶 活力较高。
❖ 缺点:酶和载体结合不牢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常
与交联法结合使用。
第四章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 但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尽管酶种类繁多,但已经固定 化的酶却相对有限,采用固定化酶技术大规模生产的企业 尚属少数,真正在工业上使用的固定化酶还仅限于葡萄糖 异构酶、葡萄糖氧化酶和青霉素酰化酶等为数不多的十几 个酶种,故仍需大力研究开发使更多的固定化酶和细胞能 适用于工业规模生产。
第四章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第四章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3.1吸附法
❖吸附法是通过载体表面和酶分子表面间的次级键 相互作用而达到固定目的的方法,是固定化中最 简单的方法。
❖酶与载体之间的亲和力是范德华力、疏水相互作 用、离子键和氢键等。
❖ 吸附法又可分为物理吸附法和离子吸附法。
第四章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1)物理吸附法
❖ 物理吸附法是通过物理方法将酶直接吸附在水不溶性载体 表面上而使酶固定化的方法。是制备固定化酶最早采用的 方法。
第四章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2 酶固定化技术发展史
起始研究
1916年,Nelson和Griffin将蔗糖酶吸附在骨炭粉上, 吸附以后酶不溶于水且具有和液体酶同样的活性,实
1916年 现了酶的固定化,可惜长期未得到重视。
系统研究 1950年-
1953年Grubhofer和Schleith将聚氨基苯乙烯树脂重 氮化,然后将淀粉酶等与这种载体结合,制成了固定 化酶。60年代后期,酶固定化技术迅速发展,出现了 很多新的酶固定化方法。
第四章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2学时)
主要内容:
1 固定化酶的定义与优点 2 酶固定化技术发展史 3 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 4 固定化酶的特性 5 固定化活细胞 6 酶催化反应器及其类型
第四章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游离酶的使用
稳定性差 酶无法回收 加热灭酶
蒸汽→
酶解罐简易图
第四章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1 固定化酶的定义与优点
❖所谓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是 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并能反复 和连续使用的酶。
第四章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固定化酶的优点:
(1)同一批固定化酶能在工艺流程中重复多次地使用; (2)固定化后,和反应物分开,有利于控制生产过程,
同时也省去了热处理使酶失活的步骤; (3)稳定性显著提高; (4)可长期使用,并可预测衰变的速度; (5)提供了研究酶动力学的良好模型。
❖ (2)酶与载体必须有一定的结合程度,利于反复使用。 ❖ (3)用于固定化的载体必须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不易
破坏或受损。 ❖ (4)固定化应尽可能不妨碍酶与底物的接近,以提高
催化效率和产物的量。 ❖ (5)所选载体应不和底物、产物或反应液发生化学反
应。 ❖ (6)固定化酶的成本适中,以利于工业使用。
(2)离子吸附法
❖离子吸附法(ion adsorption)是将酶与含有离子 交换基团的水不溶性载体以静电作用力相结合的 固定化方法,即通过离子键使酶与载体相结合的 固定化方法。
❖DEAE-纤维素吸附的α-淀粉酶、蔗糖酶已作为商 品固定化酶。
❖具有操作简便、条件温和、酶活力不易丧失等优 点。此外,吸附过程同时可以纯化酶。
第四章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3.3共价键结合法
❖共价键结合法(covalent binding)是将酶与 聚合物载体以共价键结合的固定化方法。酶蛋 白上可供载体结合的功能基团有以下几种:
❖ (1)酶蛋白N末端的α-氨基或赖氨酸残基的ε-氨基。 (2)酶蛋白C末端的α-羧基、天门冬氨酸残基的β-羧 基以及谷氨酸残基的γ-羧基。(3)半胱氨酸残基的 巯基。(4)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羟基。 (5)组氨酸残基的咪唑基。(6)色氨酸残基的吲哚 基。(7)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苯环。
第四章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其中最普遍的共价键结合基团是氨基、羧基以及 苯环。常用来和酶共价偶联的载体的功能基团有 芳香氨基、羟基、羧基和羧甲基等。这种方法是 固定化酶研究中最活跃的一大类方法,
❖但必须注意,参加共价结合的氨基酸残基应当是 酶催化活性非必需基团,如若共价结合包括了酶 活性中心有关的基团,会导致酶的活力损失。
E
E
E
E
第四章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
(2)微胶囊包埋法
❖微胶囊包埋即将酶包埋在各种高聚物制成的半 透膜微胶囊内的方法。
❖它使酶存在于类似细胞内的环境中,可以防止 酶的脱落,防止微囊外的环境直接接触,从而 增加了酶的稳定性。
❖常用于制造微胶囊的材料有聚酰胺、火棉胶、 醋酸纤维素等。
❖ 适合于小分子为底物和产物的酶的固定化。如 脲酶、天冬酰胺酶、尿酸酶、过氧化氢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