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劝学》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劝学》同步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给画横线的句子排序。

有的人脑子天生聪明,可这并不是成才的保证。

①荀子说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②方仲永不正是由于不好学而从一个天才成为一个让人遗憾的庸才吗?③只有踏踏实实地学习,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

④人不好学,要想成才又从何说起呢?⑤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一个人的生命却有限。

2.按要求选择。

(1)《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下面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其论据()A.或作或辍,一曝十寒,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B.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C.康德曾说:“有两种事物,我们越思索它就越感到敬畏,那就是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D.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

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2)下面是某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讲话,以下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A.男生寝室昨晚熄灯后聊天,希望你们既往不咎,改正错误。

B.这次运动会入场表演,在大家群策群力下,我班取得年级第一好成绩,可喜可贺。

C.小周同学尽管早晨迟到了,但原因是他帮助邻居,值得见谅。

D.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问题尽管提出,我定会鼎力相助。

3.请根据对联的写作要求,要求上联尾字为三四声的仄声字,下联尾字为一二声的平声字,也就是所谓的仄起平收,同时还要求词性相对,平仄相对,请结合所学课文内容,完成下面两副对联。

(1)上联:聚沙成塔做学问;下联:。

(荀子《劝学》)(2)上联:;下联:授学业传承师道无关年龄。

(韩愈《师说》)4.下列对《劝学》和《师说》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劝学》和《师说》是古代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别是“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和“古之学者必有师”。

B.两篇文章在论证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都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

C.《劝学》一文论述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仍有指导意义。

高中语文劝学同步练习 苏教版 必修1

高中语文劝学同步练习 苏教版 必修1

10 劝学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木直中.说(zhòng)蓼.蓝(liǎo)锲而不舍.(shè )B、輮.以为轮(róu)槁暴.(bào)用心躁.也(zào)C、跂.而望矣(qì )跬.步(guǐ )金石可镂.(lòu)D、生.非异也(xìng)二螯.(áo)骐.骥一跃(qí)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下列句子“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下列句子中“而”字所表示的关系的判断,不正确的一句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表示转折关系)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示递进关系)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表示并列关系)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示顺承关系)5、下列句子中“绝”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B、佛印绝类弥勒(非常)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非常)D、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6、下列句子中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金属制的刀剑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查)B、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指声音宏大)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河水)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合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过错)二、语段阅读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11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训练:第二单元第7课《劝学》 Word版含答案.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训练:第二单元第7课《劝学》 Word版含答案.doc

苏教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7课《劝学》同步训练(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22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解析:选C。

A项,“知”通“智”;B项,“生”通“性”;D项,“有”通“又”;“暴”通“曝”。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复挺.者(支持)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生.非异也(资质,天赋)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风雨兴.焉(起)解析:选C。

A项,挺:直;B项,疾:这里引申为“洪亮”;D项,备:具备。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解析:选B。

B项,“水”是名词作动词,A、C、D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解析:选B。

A项,古义是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是知识、学识的渊博;B项,古今意义均为“半步”;C项,古义是藏身的意思;今义是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D项,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党羽、帮凶(贬义)。

5.下列选项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解析:选C。

A项为宾语前置;B项为状语后置;C项与例句同为定语后置句;D项为固定句式。

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吾尝跂而.望矣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君子生非异也.解析:选D。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达标测试2.1劝学节选515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达标测试2.1劝学节选515

苏教版 45分钟课堂达标测试(劝学(节选))筑基达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吾尝跂.而望矣()(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4)其曲中.规()(5)虽有槁暴.()(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7)君子生.非异也()提示:字音靠识记,通假字主要有字音相似、字形相近两种情况。

答案:(1)kuǐ(2)qì(3)lòu(4)zhòng (5)yòu 通“又”;pù(6)zhì通“智”(7)xìng 通“性”2.解释下面的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提示:古今异义主要靠识记。

答案:(1)古义:长江黄河;今义:泛指大河。

(2)古义:爪子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提示:A项中“NF038”通“煣”;B项中“知”通“智”;D项中“生”通“性”。

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尝跂.而望矣跂:踮起脚后跟。

B.声非加疾.也疾:快,这里引申为“洪亮”。

C.假.舆马者假:凭借,利用。

D.而绝.江河绝:断绝。

提示:D项“绝”:渡,横渡。

答案:D5.解释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

(1)吾尝终日而思矣()(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蟹六跪而二螯()提示:本题帮助我们整理“而”字的用法。

参考答案:(1)连词,表修饰(2)连词,表转折(3)连词,表递进(4)连词,表并列6.解释下列各句中“焉”字的用法。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提示:本题帮助我们整理“焉”字的用法。

高中语文《劝学》同步检测题苏教必修1

高中语文《劝学》同步检测题苏教必修1

高中语文《劝学》同步检测题苏教必修1高中语文《劝学》同步检测题苏教必修1达标检测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道德高尚的人〕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验〕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2.下面句子中“已〞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学不可以已A.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B. 已.行,非弗思也C.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D. 可以已.大风3.下列句子中“疾〞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有疾在腠理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B.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疾.风知劲草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吾尝终日..而思矣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吾尝跂而望.矣②故愿望.见太后③今就砺则利.④兵革非不坚利.也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二、翻译与默写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7.默写〔1〕,輮以为轮,,虽有槁暴,,。

〔2〕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4〕,臂非加长也,;顺风而呼,,而闻者彰。

,非利足也,;假舟楫者,,.三、课外语段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这中,耻尤为要。

劝学(练习附答案)

劝学(练习附答案)

苏教版《劝学》专题训练.学海拾贝1.文学常识(1)荀子,名,字,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 ”的认人定胜天的思想。

(2)《荀子》,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篇。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发展为,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2.字音靛青()蓼蓝()中绳()槁暴()参省()跬步()骐骥()埃土()螯()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2)木直中绳(3)虽有槁暴(4)金就砺则利(5)而闻者彰(6)假舆马者(7)善假于物也(8)用心躁也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通,释义:通,释义:。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释义:(3)君子生非异也通,释义:5.古今异义词辨析(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古义:今义:(2)声非加疾也古义:今义:(3)假舆马者古义:今义:(4)蟹六跪而二螯古义:今义:(5)用心一也古义:今义:(6)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7)蚓无爪牙之利古义:今义: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6)用心一也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闻博闻强识不能称前时之闻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以为妙绝佛印绝类弥勒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挽弓当挽强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望日夜望将军至先达德隆望尊适冬之望日前后8.文言句式(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8)无以至千里9.翻译重点句子(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劝学》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1《劝学》检测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溪桥晚兴郑协①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

①芊芊:草木茂盛、葱绿的样子。

有人说诗中的“闲”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二、小阅读-课内2.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B.文章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推导出通过学习和“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C.文章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D.文章通过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3.荀子的《劝学》中,哪两句从反面揭示了江海之大是由涓涓细流汇聚而成的道理,通过此例论证积累的重要性。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积水成渊,蛟龙生焉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B.“学不可以已”起统领全篇的作用,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C.“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些比喻都用来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

D.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时,以蚯蚓反面设喻论证,说明学习要专一。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高而招”“而见者远”,说明人通过学习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由此可见学习的重要性。

B.“骐骥”与“驽马”、“舍之”与“不舍”的对比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所以说“学不可以已”。

C.虽然《劝学》以论述思想品德的学习修养为主,但作者也着力论述了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方法。

D.全文用了比喻论证,最后一段从学习的方法、态度方面说明学习要注意的问题,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也有指导意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劝学》同步练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劝学》同步练习

劝学基础链接1.下面选项中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选出下面选项中加点的两个“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C.①蟹六跪而.二螯②吾尝终日而.思矣D.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青,取之.于蓝锲而舍之.D.风雨兴焉.圣心备焉.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木直中.绳(zhōng符合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guǐ半C.金就砺.则利(lì磨刀石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qì用刀雕刻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其曲中.规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6.下列各句中,没有形容词作名词现象的一项是(A.其曲中规B.筋骨之强C.登高而招D.积善成德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车柔以为..轮C.君子..曰:学不可以已D.吾尝终日..而思矣8.下列加点字古今异义词的词义变化类型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B.蚓无爪牙..之利C.蟹八跪.而二螯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9.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马之千里者B.青,取之于蓝C.时人莫之许也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尝试运用(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0—13题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第10课《劝学》同步练习(原卷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精选(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10课《劝学》同步练习(原卷版)-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精选(统编版必修上册)

《劝学》同步练习一.课内巩固练习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中:符合,合乎B.善假于物也假:借助C.是故无贵无贱无:无论,不分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精通2.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下列各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4.下列各句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輮以为轮5..下列有关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自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B.“青,取之于蓝”中的“青”为“靛青”,一种染料。

“蓝”,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

C.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文辞语意已尽处为读,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

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

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二.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劝学(节选)荀子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③,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④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蠕⑤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劝学》同步练习14 (苏教版必修1)

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劝学》同步练习14 (苏教版必修1)

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版块一求学之道8.劝学(节选)Ⅰ.学习目标: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3、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Ⅱ.学法建议: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后所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

学习本文之前,我们要了解高考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1.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A”。

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我们学习本文,应该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会分析浅易的议论文章,并且能熟练的背诵这篇文章。

Ⅲ.课前预习:(一)字音字形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輮.()(2)骐骥..()(3)镂.()(4)锲.而不舍()(5)跬.步()(6)螯.()(二)文学常识填空2.荀子,名,末期赵国人。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著作有《》二十卷,该书标志着古代说理文也进一步成就。

(三)文言知识归纳3.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本字。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通。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3)君子生非异也通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古义今义(2)声非加疾.也。

古义今义(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古义今义(4)用心..一也。

古义今义(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完整版)《劝学》同步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劝学》同步练习及答案

《劝学》同步练习及答案《劝学》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輮(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bà) 须臾(yú)驽(nú)马.善假(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òu)D.跂(qì)而望骐骥(ì)爪(zhǎ)牙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A.假如B.假装 .借助,利用 D.假的(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在那里B.什么 .助词 D.代词“之”(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A欺凌,损害 B.晒 .又猛又急的 D.暴躁(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量词;功劳,功勋B.驾驶;工作,事情.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D.量词;功能(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断,断绝B.超越,超过 .拒绝 D.横渡,横穿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③吾尝终日而思矣()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⑥蟹六跪而二螯()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二、课阅读洲统“积土成山,……用心躁也。

”1.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子亦有不利焉.朝济而夕没版焉 D.将焉取之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不同的意思A.蟹六跪而二螯古义指:今义指:B.用心一也古义指:今义指:3.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①青,取之于蓝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⑤冰,水为之⑥君将哀而生之乎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A.②③⑤B.①⑤⑥ .③⑦⑧ D.④⑤⑧4.从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何陋之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5.准确翻译下边句。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劝学 同步练习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劝学 同步练习1

劝学同步练习1一、基础训练1.选出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音、义判断正确的一项()A.故不积.跬步(jí,积累)B.驽.马十驾,功在不舍(nǔ,低劣)C.锲而不舍.(shě,遗弃)D.金石可镂.(lòu,雕刻)解析:A.jī;B.nú;C.放弃。

答案:D2.选出对下面句中加点字“十”“一”判断正确的一项()①骐骥一.跃②用心一.也③不能十.步④驽马十.驾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①一次,②专一,③④数量词。

答案:D3.选出加点的“而”所表示的关系不同的一项()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解析:前三句表转折,译为“却”;D.表承接答案:D4.“疾”字有以下几个常用义:①小病,②苦痛,③痛恨,④快、迅速,⑤强、猛烈,⑥通“嫉”,妒忌,⑦弊病,缺点。

试确定下面句中的“疾”字该选用哪一个义项,在后面括号里标明号码。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海瑞)素疾大户兼并()寡人有疾,寡人好色()会长老,问人民所疾苦()解析:要准确理解实词在句中的意思。

答案:⑤④①③⑦②5.“绝”字有以下几个常用义:①杜绝、断绝,②隔绝,③极、尽、穷尽,④停止、消失,⑤无路可通,⑥很、非常,⑦渡过。

试按“疾”字要求做练习。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佛印绝似弥勒()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解析:要准确理解实词在句中的意思。

答案:⑦④⑥②二、阅读训练(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典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苏教版-语文-高一 劝学(节选) 同步巩固练习

苏教版-语文-高一 劝学(节选) 同步巩固练习

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文本8 劝学(节选)——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境界?一、语言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槁暴..(ɡǎo pù) 参省..(cān shěnɡ) 靛.青(diàn) 其曲中.规(zhòn ɡ) B .蓼.蓝(liǎo ) 须臾..(xū yú) 跬.步(kuǐ) 骐骥..一跃(qí jì) C .锲.而不舍(qì) 舆.马(yú) 蛟.龙(jiāo ) 金石可镂.(lòu) D. 以为轮(r óu )舟楫.(j í) 驽.马(nú) 跂.而望矣(qí) 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蚓无爪牙之利.(锋利)筋骨之强.(强健,强大)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广泛)声非加疾.也(快,速) D.⎩⎪⎨⎪⎧风雨兴焉.(兼词,“于此”,从这里)用.心一也(用意) 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 .求人可使报秦者B .甚矣,汝之不惠C .自古至今,未之尝闻 D.以为轮,其曲中规4.下列对各句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臣请完.璧归赵 ③晋于是始墨. ④一鼓.作气 ⑤项伯杀人,臣活.之 ⑥尔安敢轻.吾射 ⑦毕礼而归.之 ⑧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A .①③④/②⑤⑦/⑥⑧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 .②④⑦/①⑤/③⑥⑧D .③④/①②/⑤⑥⑦⑧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青,取之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 二、一法一练——弄清文言文的句读方法点拨弄清句读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劝学》同步练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劝学
基础链接
1.下面选项中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
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选出下面选项中加点的两个“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 ①蟹六跪而.二螯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D.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青,取之.于蓝锲而舍之.
D.风雨兴焉.圣心备焉.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 木直中.绳(zhōng 符合)
B.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guǐ半)
C. 金就砺.则利(lì磨刀石)
D.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qì用刀雕刻)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其曲中.规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下列各句中,没有形容词作名词现象的一项是()
A.其曲中规
B.筋骨之强
C.登高而招
D.积善成德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 车柔以为
..轮
C. 君子
..而思矣
..曰:学不可以已 D. 吾尝终日
8.下列加点字古今异义词的词义变化类型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之利
..者 B. 蚓无爪牙
C.蟹八跪.而二螯
D. 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9.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
B. 青,取之于蓝
C.时人莫之许也
D.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尝试运用
2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0—13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
异也,善假于物也。

10.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学不可以已.()②而青于.蓝()③金就.砺则利()
④声非加疾.也()⑤而闻者彰.()⑥而绝.江河()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答:。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答:。

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答:。

12.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一句?答:。

13.这两段文字通过设喻方式,列举许多常见的生活现象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8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
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4.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风雨兴焉.()②不积跬步
..()
③驽马十驾.()④下饮黄泉
..()
1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答:。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答:。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答:。

16.这段文字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角度论述了“”的中心论点。

17.把这段文字分成三层,并且概括每层的要点。

答:①;
②;
③。

18.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各有什么好处请各举一例加以简要说明。

答:
自主拓展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9-22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
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
硕师②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③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
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
获有所闻。

(节选自明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注]①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②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③乡之先达: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9.解释加点的词
①无从致.书以观()②人多以书假.余()
③门人弟子填.其室()④援疑质.理()
⑤俟.其欣悦()⑥卒.获有所闻()
20.翻译下列句子:
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答:。

②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答:。

21. 宋濂家贫,但他最终能够成为一代大学士,试问他获得教养的途径有哪些?请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4
答:。

22. 宋濂的成才对你有什么启迪?
答:。

《劝学》参考答案
1.B(B.有—又,暴—曝(A.车柔—煣,C.知—智,D.生—性)
2.D(A.①承接②并列,B.①转折②修饰,C.①并列②修饰,D①②并列)
3.C (A.着/但是,B.从/比,C.代词,它,D.于此/了)
4.C (A.zhòng, B.kuǐ半步,D.qiè)
5.B (A.名作状,每天;B.无活用,合于;C.名作动,游泳;D.名作状,向下)
6.B(A.曲:弯度; C.高:高处; D.善:善行。

以上均是形作名,B无活用)
7.D(A.金属/黄金,B.把…做成/认为, C.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品格高尚的,D.古今同义:整天)
8.B(B感情色彩有变化,ACD属词义转移)
9.A(A.定后句,B.状后句, C.否定句宾语前置句, D.判断句)
10.①停止②比③靠近④加强,响亮⑤清楚⑥横渡
11.①即使再把它晒干了,它也不再挺直的原因,是火烤弯曲使它变成了这样②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能对自己检查反省,于是就能智慧通明并且行动没有过错了。

③有学问有修养之人的天资并非有什么特异之处,只不过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12.学不可以已
13.学习对于人的重要性,从而说明为什么“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14.①兼词,于之,从这里;②半步;③马拉车走一天的路程;④地下水15.①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精神就会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般的思想也就从中具备了。

②雕刻一下就放弃了,那么即使是烂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一直刻个不停,那么即使是坚硬的金石也可以雕刻。

③螃蟹有六条腿和两把大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和鳝的洞穴,它就没有可以安身的地方,这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16.学不可以已
17.答:①“骐骥一跃”前,说明学习要日积月累;②“蚓无爪牙之利”前,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③“蚓无爪牙之利”到结束,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

18.答:(1)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好处是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比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两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积累对于学习的重要性(2)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好处是使道理更加鲜
5
明突出,比如:将蚯蚓与螃蟹作对比,形象深刻地说明了专一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19.①得到②借给③挤满④请问⑤等到⑥最终
20. ①天气酷寒时,砚台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但我仍不放松抄写。

②有时受到他的训斥,我的表情就更为恭敬,礼节更为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回复他。

21.①酷爱学习,借书抄书从不懈怠;②恭恭敬敬请教前辈。

22. 开放性问题,不求统一答案,学生只要结合自身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