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A2复习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端面扭转角:
Tl T 180 T [ ] (°/m) (rad) 单位长度的扭转角: (rad) G I π G I GI P p p
G E 2(1 )
G
3. 弯曲梁的变形计算
1


M (中性层的曲率公式) EI z
(1)积分法 EIw' ' M ( x) 解题步骤:① 写出弯矩方程;②写出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积分一次得到转角方程,再积分一次得到挠度方程;③ 利用边界条件、连续条件、对称条 件确定积分常数。 (2)叠加法 用六个基本梁的挠度和转角的公式,采用载荷叠加的方法计算
主平面的方位: tan 2 0
2 xy
max 和 min 和零比较,确定 1 、 2 和 3
x y
2
极值切应力:
max x y 2 xy min 2
1 3
2
2. 三向应力状态
最大切应力: max 方位:和 2 平行,和 1 、 3 成 45˚
FN l ; ④ 补充方程;⑤ 联立,求解 EA
2. 扭转超静定
变形协调条件为各截面的扭转角之间的关系,物理方程为
Tl GI P
3. 弯曲超静定——变形比较法 解题步骤:① 解除某些约束,用约束力(偶)代替,化成静定相当系统; ② 将静定系统和原系统比较,列出变形协调方程; ③ 用叠加法解变形,求出未知数。
临界应力总图:欧拉公式、经验公式、强度条件对应什么样的压杆(柔度、临界应力的范围) (七) 应力状态分析
1. 平面应力状态

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
x y
2 x y 2

x y
2
cos 2 xy sin 2

sin 2 xy cos 2
2
x y x y 2 主应力: max xy min 2 2
《工程力学 B2》复习提纲
(一) 内力及内力图——截面法 1. 轴力和轴力图 (注意:均布轴向力,轴力图为 轴力 FN:拉为正、压为负(背离截面为正、指向截面为负) 线性) 参考习题:第二章课后习题第 1 题、PPT 上例题 2. 扭矩和扭矩图 扭矩 T:右手螺旋法则,指向截面外法线为正(背离截面为正、指向截面为负) (注意:均 布力偶,扭矩图为线性) 参考习题:第三章课后习题第 1 题、PPT 上例题 3. 剪力和弯矩、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 i) 剪力 Fs:左上右下为正 弯矩 M:左顺右逆为正,上压(凹)下拉(凸)为正 ii)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1)求支反力; (2)分段; (3)建立坐标系; (4)分段写出剪力 方程和弯矩方程(注意区间的开闭)——应用:求梁下边缘总伸长量、积分法求梁的弯曲变 形等 iii) 剪力图和弯矩图: (1)用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作图; (2)利用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之 间的关系作图(重点)—— ① 先求支反力,一矩一投影,静力学平衡必须学好;② 注意 形状,零——平——斜,平——斜——抛 ,零——零——平;③集中力处剪力图突变,弯 矩图尖点,集中力偶处剪力图不变,弯矩图突变;④ 剪力图,从左往右,看着上就上,看 着下就下;⑤ 弯矩图,从左往右,根据剪力图画弯矩图,斜直线斜率由剪力正负决定,抛 物线开口由 q 决定,斜率由剪力正负决定,剪力为零的点为极值点;⑥ 数值用积分法确定, 下面一个图的两点插值等于上面一个图对应的面积。 参考习题:第四章课后习题、PPT 上例题 (二) 基本变形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1. 拉(压)杆强度计算 i) 单根拉压杆的三类基本计算: 校核强度、 设计截面、 确定许可载荷 max
3. 弯曲梁的正应力强度计算
(1)应力及强度计算 i) 中性轴是对称轴(矩形、工字形等) (会画横截面上正应力分布图) 计算公式:
My Iz
max
M Wz
矩形: I z
bh3 bh 2 , Wz 12 6 Iz 其他形状:平行移轴公式计算惯性矩 Wz ymax
岩石
压缩
沿纵向劈裂
第二强度理论 最大伸长线应变
r1 1 r2 1 ( 2 3 ) ★ 相当应力 r3 1 3 r4
1 [( 1 2 )2 ( 2 3 ) 2 ( 3 1 ) 2 ] 2
纯剪切应力状态: 1 , 2 0, 3 , r 3 2 , r 4 3 (九) 图形的几何性质 静矩: S z ydA
FN A max
ii) 多根拉压杆、固定载荷:每一根杆分别进行强度计算,或找出最危险杆进行强度计算 iii) 两根拉压杆、可移动载荷:⑴ 结构的许可载荷[F]——最危险位置,应力最大; ⑵ 移到什么位置, 许可载荷最大——最安全位置, 两根杆应力同时达到各自的许用应力。
(五) 组合变形及强度计算
1. 斜弯曲
矩形:
M t M = y z c W y Wz
2 My + M z2 , max
圆形: M =
M W
2. 拉(压)弯组合——偏心拉伸(压缩)
t FN M = c A W
3. 弯扭组合
M2 T2 r3 W 2 0.75T 2 M r4 W
K d 1
d d
a g
st
K
2. 构件作匀速转动

d
v 2
g

3. 构件受冲击载荷 (1)自由落体
K d 1 1
2h st
(2)水平冲击
Kd Kd 2
v2 g st
(3)突加载荷
4. 构件受交变应力
m
max min
2
Fcr
2 EI 注意:若各个面的约束形式相同 I = I min l 2
1
2 一端固支,一端铰支 0.7
一端固支,一端自由
两端固支
0.5 l
i
i= I A
实心圆: i =
柔度、惯性半径的计算 =
d 4
空心圆: i =
D2 + d 2 4
wenku.baidu.com
F 稳定性条件 n = cr ³ nst F
圆形: I z 解题步骤: (1)求 M
max
πd4 πd3 , Wz 64 32
(2)用 max
M 进行强度计算 Wz
ii)中性轴不是对称轴(T 形、U 形等)——常用铸铁梁,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 布置方式:中性轴(形心轴)靠近受拉侧
计算公式:
My 算出 t 和 c Iz
解题步骤: (1)画弯矩图,分别计算最大正弯矩和最大负弯矩(绝对值的最大值) (2) M 0 时,上压下拉,求出 t 和 c (3) M 0 时,上拉下压,求出 t 和 c (4)用 t t , c c 进行强度计算 (2)设计截面 尽量使抗弯截面系数 Wz 增大,而横截面积 A 减小 矩形梁该怎么放?圆形、矩形、工字形哪种好? y 铸铁采用 T 形梁,该如何放置?怎样设计? 1 t y2 c (3)合理布置载荷和约束 尽量使 M max 减小 加副梁——主梁、副梁同时达到许用应力 支座向中间移动,使最大正弯矩和最大负弯矩绝对值相等 (4)中性轴的曲率相关问题
,a
max min
2
,r
min max
r 1 对称循环
(十一) 能量法
1. 杆件应变能的计算 2. 互等定理 3. 卡式定理 4. 莫尔积分 5. 莫尔积分的图乘法 6. 能量法解超静定 7. 力法解超静定 8. 对称和反对称的应用
cos 2 iv) 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 ,横截面上正应力最大,45°斜截面上切应力最 sin 2 2
大,纵截面上正应力和切应力均为零。
2. 扭转圆轴的强度计算 i) 外力偶矩的计算: M e Nm 9 549
PkW nr/min
4. 拉、弯、扭组合
r 3 2 4 2 2 2 r 4 3
解题步骤: (1)利用力的平移定理,确定是何种组合变形 (2)找出危险截面和危险点 (3)计算危险截面上的内力,分析危险点的应力状态 (4)用合适的强度理论进行强度计算 (六) 压杆稳定性计算 细长压杆的欧拉公式 两端铰支
简单图形对形心轴:记公式 I z 注意: (1)移轴必需有一个轴是形心轴 (2)对形心轴惯性矩最小,由形心往外移是加,由外面往形心移是减 惯性积: I yz yzdA 性质:若一个或两个轴为对称轴,则对这对正交轴的惯性积为零。
A
(十) 内力及内力图——截面法 1. 构件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动静法
Ml Fl 2 ql 3
w Ml 2 Fl 3 ql 4
① 直接载荷叠加,或利用力的平移定理;② 加支座或固定端,注意和原图比较; ③ 利用对称或反对称 (四) 超静定问题 1. 拉压超静定 解题步骤:① 静力平衡方程;② 变形协调条件(作图,找出各杆的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③物理方程 l
A
S z yC A
性质:若 S z 0 ,则 z 轴必过形心,反之也成立 惯性矩: I z y 2 dA
A
I z iz2 A
bh3 πd4 π D4 Iz Iz (1 4 ) 12 64 64 组合图形:平行移轴公式 I z I zc a 2 A I y I yc b2 A I yz I yczc abA
1 [ 1 ( 2 3 )] E 1 3. 广义胡克定律 2 [ 2 ( 1 3 )] E 1 3 [ 3 ( 1 2 )] E
1
(八) 四个强度理论 关于脆断的理论:第一(最大拉应力理论) 、第二(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 关于塑性屈服的理论:第三(最大切应力理论) 、第四(畸变能密度理论) 适用范围:i) 第一、第二一般适用于脆性材料,第三、第四一般适用于塑性材料 ii)高温可提高塑性,低温可提高脆性;动载荷提高脆性,静载荷可保持塑性 iii)三向拉应力(三个主应力近似相等)用第一强度理论,失效形式为脆性断裂 三向压应力(三个主应力近似相等)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失效形式为塑性屈服 例子:低碳钢 拉伸 出现 45˚滑移线 第三强度理论 最大切应力 扭转 沿横截面破坏 第三强度理论 最大切应力 铸铁 拉伸 沿横截面断裂 第一强度理论 最大拉应力 压缩 沿 45˚斜截面断裂 第三强度理论 最大切应力 扭转 沿 45˚螺旋面断裂 第一强度理论 最大拉应力
M (中性层的曲率公式) EI z y y , E (已知曲率,可以求应力、应变)
1


4. 弯曲梁的切应力强度计算
=
Fs S z* Izb
矩形: max =
3 Fs 2 A
圆形: max =
4 Fs 3 A
(三) 基本变形的变形量计算
1. 拉(压)杆变形计算
l
ii)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及强度计算

T IP
max
I T Wt p (会画横截面上切应力分布图) max Wt
Ip 实心圆:
πd4 πd3 π ( D 4 d 4 ) π D 4 (1 4 ) π D3 (1 4 ) Wt Ip Wt , , 空心圆: , 32 16 32 32 16
Fl , , E EA
常见题型: (1)求直杆的总伸长量(每段叠加,或积分)——计算每一段的轴力 (2)求节点位移——解题步骤:① 求各杆轴力(静力学) ;② 求各杆伸长量 F l l N ;③ 作图,找出各杆伸长量之间的关系,以切代弧;④ 解图形 EA
2. 扭转圆轴的变形及刚度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