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2《滑轮及其应用》ppt

合集下载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2滑轮及其应用 精品课件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2滑轮及其应用 精品课件

四、滑轮组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想一想:还有别的绕线方法吗?
议一议
1.绳子的起点 2.拉力的方向 3.拉力的大小 4.移动的距离
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
试一试
利用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 可以怎样绕绳子呢?
议一议
F F
讨论: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
讨论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n为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3)能否省距离?
定滑轮不能省距离。
F1
受力分析
物体匀速上升: F1 = G物
理论上不省力也不费力。
F1>G物
绳子与定滑轮之间有摩擦,拉力略大
F1 F1
假如摩擦忽略不计
G物
使用定滑轮,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理论分析 转轴固定不动,相当于支点 O,拉力相当于动力,
物体对绳子的拉力相当于阻力。
L1 = L2
于多少?
G
F=
1 5
(G+G/)
斜面也是一种省力机械
练一练
1.定滑轮左端绳子下端挂着相同的重物,若在
定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F3,
则 ( D )。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三个力一样大
F1
F2 F3
2. 用滑轮按图甲、乙、丙所示三种不同方式,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课件-10.2 滑轮及其应用8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课件-10.2 滑轮及其应用8

向。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F
1 2
G总
3)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也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起物体,则 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 F n G总
定滑轮与动滑轮的比较
滑轮 定义
钩码重 拉力大小 改变力的方向情况
钩码移动距离 拉力移动距离 省力情况 费距离情况
F
F=
1 5
G
(b)若动滑轮重G/不能忽略,那么图中
G/
的拉力F应等于多少?
F=
1 5
(G+G/)
G
当堂检测
1、如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用下匀 速上升时,F应等于_10_0_N。(不计摩擦) 2、如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受 的拉力是__10_0 _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_50__N (动滑轮自重不计)
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 :“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 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第四 名,202,王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第十章 机械与人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
学习目标
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及特点;
2.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并能根 据要求使用和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10.2滑轮及其应用(课件PPT)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10.2滑轮及其应用(课件PPT)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实验一、探究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如下图所示,匀速提起相同的钩码,改变拉力方向,观察弹簧测力的示数如何变化?
不可以改变施力方向,但可以省力。
探究定滑轮工作时施力方向的特点?
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物体时:
实验一、探究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实验一、探究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F
F
活动:理论分析【滑轮的实质】
支点
rr O L2 L1
是哪种类型的杠杆呢? 实验二、探究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如下图所示,匀速提起相同的钩码,改变拉力方向,观察弹簧测力的示数如何变化?
不省力,但可以改变施力方向。
定滑轮: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活动:理论分析【滑轮的实质】
这些都是滑轮,请你观察它们的结构。
实验一、探究定滑轮工作时的特点
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L1=L2)
F
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 L1=L2)
G
3.探究定滑轮工作时施力方向的特点?
如下图所示,匀速提起相同的钩码,改变拉力方向,观察弹 簧测力的示数如何变化?
竖直向下
斜向下
水平
结论: 沿不同的方向,拉力大小都相等
L1 L2
O
F
L1=L2 等臂杠杆
G
改变拉力方向后,还是等臂杠杆,所以
只要是定滑轮,无论拉力方向怎么样, F=G
实验序号 物钩重码和重 动滑力轮G总物重/GN/N 弹簧测力计示数 F/N
2.总结动滑轮工作特点。
注意事项:
1.竖直拉动滑轮; 2.静止或匀速拉动时测 力计读数。
实验二结论:
2.动滑轮不可以改变施力方向,可以省力。
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物体时: (不考虑摩擦力)
思考与讨论:

2020-2021学年 10.2滑轮及其应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课件

2020-2021学年 10.2滑轮及其应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课件

• A.F1>F2>F3
B.F2>F3>F1
• C.F2<F1<F3
D.F3<F1<F2
巩固练习:
1:如下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用下 匀速上升时,F应等于_10_0_N。(不计摩擦)
F 图(a)
图(b)
2: 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 承受的拉力是_10_0 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50_N (动滑轮自重不计)
F
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 (匀速)
拉力F 物总重 大小 方向
2N 1N
竖 直
4N 2N 向
6N 3N 上
物体上升 绳端(拉力作 距离h 用点)移动距 (cm) 离s ( cm )
3cm
6cm
4cm
8cm
5cm
10c
m
动滑轮特点:
1、省一半的力,但费一倍距离.不改变力的方向. 2.力的关系:F=(G物+G动)/2 3.距离关系: S = 2h
动滑轮
F1
L2 O
L1 F2
∵杠杆平衡
∴ F1L1=F2L2
据图分析: L2 =2 L1

F=
1 2
G
结论: 1.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
l2
O
l1
F=2G
动滑轮使用中的特殊情况
F
F=2G物
SF=(1/2)S物
F=2f
F
SF=(1/2)S物
滑轮大一统:
① F1=F2 (一绳无二力), ② F1+F2=F3,即F1=0.5F3, (边上力是中心力的一半)
G
1 F= 5 G
S=5h
5、动滑轮、滑轮组平移物体共同点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课件-10.2 滑轮及其应用11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课件-10.2 滑轮及其应用11

3.如图,滑轮自身重力和摩擦不计,请 按题中所给的F与G的关系要求,在图 中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将滑轮组绕好.
板书
如图,滑轮处于静止,物重都是G,不 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的摩擦,使物 体匀速上升,拉力F最小的是( A )

• 难忘的一天 •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思考题:在左图所示的滑轮组中,n
分析:图中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为5
(a)若动滑轮重G动不计,拉力F是多少?
F = 1G
F
5
(b)若动滑轮重G动不能忽略,那么图中
G/
的拉力F应等于多少?
F
=
1 5
(G
G动 )
G
1.定义: 动滑轮和定滑轮
三.
组合在一起使用
滑 轮 组
2.特点: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
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 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
物重的几分一
G
F=
F = G G动
n
(不计绳重
n
及摩擦)
滑轮组的装配
n≥ G F
绕法:奇动偶定
例:
F
n≥
G F
= 345N = 2.3 150N
F
n取3

G
G
完成下表
滑轮
种类
能否 省力
能否改变 能否 动力方向 省距离
实质
定滑轮 不省力
F=G

不省距离 等臂 不费距离 杠杆
省一半力
动滑轮
F=
1 2
•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 “跳跳,你真厉害,,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 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第四名, 202,王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我 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 10.2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课件 (共43张PPT)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 10.2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课件 (共43张PPT)

滑轮的作用——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研究使用定,动滑轮将物体竖直
向上提升过程中,用力大小、方向,移动距离 与物重、物体上升距离之间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弹簧测力计测量物重和力的大小 尺子测量力移动的距离和物体移动的距离
注意事项:
1、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要注意调零,向什么方 向用力,就沿什么方向调零。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需要匀速缓慢拉动,尽量 使弹簧测力计示数保持稳定. 3、要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拉动,不然细线容易卡 住。
1 G •滑轮组: F= — (n为吊着动滑轮的绳 n
子的吃力段数)
巩固练习: 1:如下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用下匀速 上升时,F应等于___ 100 N。(不计摩擦)
F
图(a)
图(b)
2: 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受 50 N 100 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___ 的拉力是____ (动滑轮自重不计)
把一个定滑轮与一个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讨论一下,你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把你的 方案画在下面方框中,并动手做一做。 F
F
G
F G
G
组成滑轮组
F
G F 2段绳子承担 3段绳子承担 F 2段绳子承担 G G F=(1/2)G F=(1/2)G F=(1/3)G 还可以用多几个滑轮来组成滑轮组吗?试试看。
大家都想到了吗?



物理 生活


③工地上来了工人丙,他没有使用滑轮,而是直接用绳子将货物提上来。
提出问题:
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认为提升重物时使用滑轮与不使 用滑轮有什么不同吗?
滑轮的分类
使用时,滑轮的轴 固定不动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课件-10.2 滑轮及其应用14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课件-10.2 滑轮及其应用14

拉力F/N
1பைடு நூலகம்
竖直向下
2
斜向下
3
水平
特点2:拉力大小不随拉力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二)动滑轮是否省力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物重G物/N 滑轮重G轮/N
1 2 3
拉力F/N
特点1: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二)动滑轮拉力方向改变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拉力方向
竖直向上 斜向上
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 可能值是( )
A.20N
B.25N
C.30N
D.32N
2.如图所示的几种机械吊起同一物体(不计杠杆重、绳重、滑轮重以及机械 间的摩擦),其中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3.甲乙丙三个同学用同样的器材共同研究动滑轮的特点,如 图所示:
(1)三个学生实验操作正确的 ______ 同学,据此可说明 : ______ (2)斜拉时比竖直拉拉力大,原因是 ______ .
定滑轮+
动滑轮
=
滑轮组
动滑轮: (省力杠杆)
轴固定不动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不能省力 拉力大小不随方向改变
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不改变力的方向 能省力 拉力大小随方向改变
创造无限
七、创造无限 我校科技创新作品案例:
创造无限
创造无限
创造无限
• 难忘的一天 •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课件-10.2 滑轮及其应用2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课件-10.2 滑轮及其应用2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她家很好看,很精致。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
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定滑轮特点:可以改变作用力的方向。
思 考
使用定滑轮能省力吗?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一、定滑轮 实验探究
按下图方法进行实验
定滑轮不能省力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一、定滑轮 实验探究
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释使用定滑轮不省力的原因。
L2 O L1
G
F
L2 O L1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3、如图所示,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沿同
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1、F2、
F3,比较它们的大小应是( A )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二、动滑轮 实验探究 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释其中的道理。
L1 L2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儿的力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三、滑轮组
想想议议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 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为了结合两者的优点 ,我该怎么做呢?有 没有这种可能呢?

2020-2021学年 10.2滑轮及其应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课件

2020-2021学年 10.2滑轮及其应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课件

F
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 (匀速)
拉力F 物总重 大小 方向
2N 1N
竖 直
4N 2N 向
6N 3N 上
物体上升 绳端(拉力作 距离h 用点)移动距 (cm) 离s ( cm )
3cm
6cm
4cm
8cm
5cm
10c
m
动滑轮特点:
1、省一半的力,但费一倍距离.不改变力的方向. 2.力的关系:F=(G物+G动)/2 3.距离关系: S = 2h
• 例1 如图所示,物体A和B所受重力都为120 N,
滑轮重力和摩擦均不计.当分别用力匀速提升物体
A和B时,FA为__6_0____N,FB为___1_2_0__N.
• 用滑轮按如图所示的三种不同方式拉同一物体在同 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
力均为f则有F1=___1__f;F2=_1_/_2__f;F3=___2__f ;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C )
(cm) 离s (cm)
1N 1N 向下 5cm
5cm
2N 2N 向下 4cm
4cm
3N 3N 向下 6cm
6cm
定滑轮特点:
1、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 2.力的关系: F = G 3 .距离关系: S = h
四、定、动滑轮的实质
定滑轮
∵杠杆平衡
∴ F1L1=F2L2
据图分析: L1=L2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一、滑轮
1:将等臂杠杆的中间部分加宽, 2:使之变成一个绕中心轴转动的圆轮, 3:再把圆轮的外缘加工成槽状。
F
F3
F2
F1
9-14定滑轮
9-16动滑轮
返回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2 滑轮及应用(共25张PPT)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2 滑轮及应用(共25张PPT)

实验探究: (1)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铁架台、滑轮、细线、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 (2)实验需要测量哪些量?要测量几组数据? 请设 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注意:实验过程中要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
数据记录:
实验 次数
操作
1
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提升 物体
2
用弹簧测力计通过一个 定滑轮沿方向1提升物体
3
用弹簧测力计通过一个 定滑轮沿方向2提升物体
课堂小结
定滑轮 动滑轮
轴不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不省力,也不费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等臂杠杆 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费距离 实质:省力杠杆
滑轮组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叫滑轮组。
拉力 F 的大小与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n 有关。动滑轮 被几段绳子吊起,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
从定 滑轮 挂钩 开始 绕线
从动 滑轮 挂钩 开始 绕线
2.探究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探究实验:
(1)按左图分别组装滑 轮组;
(2)测量物重G、拉力 F、物体上升的距离h和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填入表格中。
次数
操作
1 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提 升物体
2 用弹簧测力计通过一 个A滑轮组提升物体
3 用弹簧测力计通过一 个B滑轮组提升物体
力,物体对绳子的拉力作用在轴上相当于阻力。
F
l1= 2r F
OA
l2 = r
O
G
G
杠杆的支点在 O 点处
由图可知:l1是滑轮的直径,l2 是滑轮的半径,l1=2l2,因为杠 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所以
F1
1 2
F2
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动力臂是阻力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课件-10.2 滑轮及其应用9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课件-10.2 滑轮及其应用9

例题反馈:
2、如下图所示,用四个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重力相同的物 体,若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其中用力最小的是( )
A.F1 B.F2 C.F3
B D.F4
中考连接
(山东淄博)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
速提升物体A时,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为 5.4 N,如果不计滑轮重和
摩擦,物体A的重力为 16.2 N。
滑轮及其应用
升旗手往下拉绳子,国旗冉冉升起
旗杆 的顶部 安装了
一种 简单
的 机械,
滑轮

带凹槽的轮
滑轮 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尝试采用绳,一个滑轮,铁架台将勾码提到 高处,你有什么方法?
细线
滑轮 钩码
铁架台
活动1:组装滑轮,提升重物
把一个滑轮、一根细线、一个钩码、在铁架台上组装好, 用该装置将钩码提升一定的高度。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 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 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第四名,202,王 跳跳。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我也开心得差点就 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她家很好看,很精致。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2滑轮及其应用》PPT课件(共22张PPT)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10.2滑轮及其应用》PPT课件(共22张PPT)

滑轮组
定滑轮和动滑轮组
合在一起的装置叫 做滑轮组。
滑轮组是否包含了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 优点?
自由端:可自由移动
承重端:承担物重
承重端数量:n
n=3 n=2
实验三:滑轮组的特点


探究内容:
(1)判断滑轮组能不能 改变力的方向 (2)判断滑轮组省力情 况(F和G关系) (3)判断滑轮组费距离 情况(S和h的关系) (4)改变钩码的数量重 复上述实验
F2 L2 L3 L1
R
o R
F3
F1
动滑轮的实质
L1 2L2
1 F1 F2 2

F1
L1
O
L2
动滑轮实质为:动力臂 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 杆
F2
实验二:动滑轮的特点


探究内容:
F1



(1)判断动滑轮省力情况, S 与上面的分析是否一致并 说明原因(F和G关系) F (2)判断动滑轮费距离情 况,与上面的分析是否一 致(S和h的关系) (3)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 上述实验 (4)判断动滑轮能不能改 h 变力的方向



F1
OA=OB
F2
Hale Waihona Puke 活中的滑轮 定滑轮: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生活中的滑轮
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实验一:定滑轮的特点
1、实验器材:滑轮、绳子、钩码、铁架台 刻度尺 2、仪器组装: 将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 将绳子从滑轮上方穿过 绳子的一端挂上钩码作为阻力 (G)绳子的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 向下拉动作为动力(F)
实验一:定滑轮的特点


3、探究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人类与动物的一个较大 区别是人类制造了工具, 并且懂得用工具去改变 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 世界,因此有了21世纪 伟大的今天
庄严的一刻
大家对这一现象有没有疑问? 五星红旗是向什么方向运动的? 旗手施加给五星红旗的力向什么方向? 为什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红旗 还可以顺利升起呢?奥妙在哪?
向上 向下
旗杆 的顶部 安装了 一种 简单 的 机械,
滑轮

带凹槽的轮

滑轮 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滑轮的定义:周边有槽, 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
生 活 中 的 滑 轮
尝试采用绳,一个滑轮,铁架台将钩码提到 高处,你有什么方法?
细线 滑轮 铁架台 钩码
动滑轮和定滑轮
你使用的哪种方法?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呢?
小结:
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
1.定滑轮: (1)使用特点: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费力; 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2)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2.动滑轮:
(1)使用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要多移动一倍距离.
(2)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 (1)使用优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但不 能既省力又省距离.
距离,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经行实验收集数据
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 (匀速)
物重
G物 G 滑轮
动滑轮 F拉=1/2G物 S=2h
拉力F
大小
方向
物体上升 距离h (cm)
忽略动滑轮的重力 和绳子与动滑轮, 绳端(拉力作用 定滑轮之间的摩擦 点)移动距离 s 力
(cm)
物体上升 的距离
实验结论: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费一
分析:图中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为5
(a)若动滑轮重G/不计,拉力F是多少? F G/ 1 F= 5 G
(b)若动滑轮重G/不能忽略,那么图中的拉
力F应等于多少?
G
1 F= 5 (G+G/)
巩固练习: 1:如下图(a)所示,物体B重100N,在力F作用下匀速 上升时,F应等于___ 100 N。(不计摩擦)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救命!
请您帮忙抓 住,我到楼 上接袋子。
好的,唉,唉 唉.......
啊?你怎么 上来了!
如何既省力 又能改变力 的方向
如何既能吃到香 菇又能吃到肉肉?
香菇炒肉
定滑轮
• 不能省力 • 可以改变力的方 向
动滑轮
• 可以省力 • 不能改变力的方 向
定滑轮虽然能改变力的方向,使我们工作 方便,但不能省力;
• 2、图1中A是____滑轮。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 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__(选填“上”、 “下”)。如果用26牛的拉力,匀速提起50牛 的物体,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 A重 牛。 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 ____米。
• 3、如图5所示甲、乙两个装置,已知: A 重 100牛,A在地面上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为40牛 (不考虑绳与滑轮的摩擦)。要使A向右匀速 滑,拉力F甲= 牛,F乙= 牛
F
1 拉= G物+G动 n


S=nh
滑轮组
滑轮组的特点
在不计摩擦时,所用动力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n 分之一,动力通过的距离s是阻力通过距离h的n倍
F
G物+G动 n s nh
绳子根数(n):与动滑轮直接接触的绳子根数
例题反馈:
1. 如图所示,物重 100N , 不计摩擦、绳重及动 滑 轮重,求拉力F的大小。
B
中考连接
(09山东淄博)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
速提升物体A时,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为 5.4 N,如果不计滑轮重和 摩擦,物体A的重力为 16.2 N。
中考连接
.如图所示,用滑轮 组将重为900N的物体匀速提 升2m,不计摩擦和滑轮重, 所施加的拉力F=_______N 300 , 6 m 绳子移动的距离S = ___
是一个等臂杠杆
( l1 =l2 )
练习:
• 1、 如图9所示中,通过定滑轮匀速提起重 物G时,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1、F2、 F3,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 • A.F1最大 B.F2最大 • C.F3最大 D.一样大
寻找支点
使用动滑轮为什么可以省力?
F
O
2r r G
动滑轮实质: 动力臂是阻力 臂2倍的杠杆
倍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 S=2h
F拉=1/2(G物+G动滑轮)
忽略绳子与动滑轮, 定滑轮之间的摩擦 力,考虑动滑轮的 重力
物体上升 的距离
实验结论
1、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
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F拉= G物
S绳= h物
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浪 费一倍的距离,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
定滑轮
方案一
实物图
方案二
这两种方案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 都 使 物 体 向 上 运 动
思考
共同点
区别
定滑轮
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动滑轮
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 D 是( )
(温州)
通过实验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研究使用定,动滑轮将物体竖直向 上提升过程中,用力大小、方向,移动距离与 物重、物体上升距离之间的关系。
(2)公式:F=G总/n=(G物+G动滑轮)/n (不计滑轮摩擦)
s=nh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弹簧测力计测量物重和拉力的大小 刻度尺测量力移动的距离和物体移动的距离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 (匀速)
物重G 大小
定滑轮 F拉=G物 S=h
拉力F 方向
物体上升 距离h (cm)
绳端(拉力作用 点)移动距离s (cm)
物体上升 的距离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省力、不省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弹簧测力计测量物重,动滑轮重和拉力的大小 刻度尺测量拉力移动的距离和物体移动的距离
拉力F 物体 上升 物 大 方 距离 重 小 向 h
绳端(拉 与动滑轮 相连的绳 力作用点) 子段数 移动距离 s
(cm) (cm)
1:滑轮组
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
F
F
F
G
G
G
实验结果:拉力F的大小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有关。 1 1 1 F= 2 G F= 2 G F= 3 G n=2 n=2 n=3
1 1 F= G物 F= (G物+G动 ) S=2h 2 2
杠杆知识回顾
•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
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2、杠杆的种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杠杆类型 杠杆特点
L1>L2,F1<F2
杠杆优点
省力 省距离
杠杆缺点
费距离 费 力
应用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F
图(a) 图(b)
2: 如上图(b)所示,物体A重为100N,挂重物的钩子承受 50 N 100 N。人匀速拉绳子的力是____ 的拉力是____ (动滑轮自重不计)
(b) 3: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中,图___可省一半力,图 ( c ) (d) (a) ___最费力,图____和图____用力大小一样。
物体上升 的距离
与 实验结论:滑轮组可以省力,但费 n倍 动滑轮 相连的绳子段数 距离
实验结论
滑轮组中拉力的大小和承担物体重力的绳子 段数(即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有关 在不考虑绳子与滑轮组的摩擦力、动滑 1 轮重力的情况下:
F拉= n G物
S=nh
在不考虑绳子与滑轮组摩擦力,而考虑 动滑轮重力的情况下:
变形的滑轮组 很轻松地就 可将两木棍 拉合拢 说明使用滑 轮组可以省 力
2:滑轮组
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拉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摩擦不计,动 滑轮被几股绳子拉住,所用的力就是物体与接触面摩擦力的几 分之一。即 1 F= n f F T N
.
G
f
1 f F = 如图所示,拉力F的大小等于____。 3
实验表明,使用滑轮组吊重物时,若动滑轮重和磨擦不计,动滑 轮被几股绳子吊起,所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 F= 1 G n 思考题: 在左图所示的滑轮组中,
(山东临沂)
总结:
设吊起动滑轮的绳子的股数为n,则关系式:
S=nh
不计绳重、摩擦
V绳=nV物
不计动滑轮重时: 1 F= n G 考虑动滑轮重时: F=
1 n (G
+ G动 )
很显然:吊起动滑轮的绳 子的股数越多,就越省力
1/6 F=____G
怎 样 判 断 滑 轮 组 能 省 多 少 力
?
第2题:
(a)
(b)
(c)
(d)
如图所示,物体A重G=80N,在F=60N拉力下 120N 匀速前进,此时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___ _N。(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不计)
F
T
.
N
f
因为
1 F= 2 f
A
所以 f=2F=120N
综合分析得:
G 1:竖直方向上有一对平衡力N和G G=N=80N 2:水平方向上有一对平衡力T和f T=f=120N
h
物体升高h相当于绳 子少了3h,则绳子端 在相等的时间移动的 距离为3h
经行实验收集数据
使用滑轮组提升物体 (匀速)
物体上 绳端(拉力 物重 大小 方向 升距离h 作用点)移 G物 G 滑轮 (cm) 动距离s ( cm) 拉 物
滑轮组 F =1/nG S=nh
拉力F
与动滑 轮相连 的绳子 段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