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声现象》知识点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声现象-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章节分类训练(解析版)

第二章  声现象-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章节分类训练(解析版)

第二章声现象(解析版)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

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4、回声及其利用:(1)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2)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最少需要0.1s,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3)回声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回声测距方法: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知识点2: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

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

2、超声波与次声波: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

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很多动物能够利用超声波交流),低于20Hz叫次声波(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课件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课件

定义
物理学角度 环境保护角度
声源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 产生干扰的声音
等级 人们用声强级客观描述声音的强弱,单位:分贝(符号为dB)。0 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 划分 音; 90 dB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控制 途径
①在 声源 ②在 传播 ③在 人耳
[答案]A [解析]立交桥上安装隔音墙是可以在传播 途径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禁止大声喧 哗”中的“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因此 “禁止大声喧哗”标志是提醒人们要降 低发声的响度,故B错误;高于20000 Hz的 声波是超声波,低于20 Hz的声波是次声波, 因此次声波的频率低于超声波的频率,故 C错误;因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 才可“闻其声,辨其人”,故D错误。
图1-5
[答案]D [解析]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 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在道路旁设置 隔音板以及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C不 符合题意;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与禁鸣喇叭控制 噪声的方法相同,D符合题意。
热点考向探究
【变式1】 [2018·盐城市盐都区一模] 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 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 振动 产生的,而且能传播较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 响度 大。为了不 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
热点考向探究
【变式2】 [2018·盐城市亭湖区校级一模] 小明家临街而住, 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1-6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 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dB 。利用噪声监测 仪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噪声 不能 (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声现象(教师版)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声现象(教师版)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声现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由物体 而产生, 停顿,发声停顿。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以 的形式在介质中向外传播。

气体、液体、固体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真空中不能传声。

3. 声速: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来说,声音在 中传播得最快,在 中传播得最慢。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1-⋅s m v空气〔15℃〕 340海水〔25℃〕 1531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蒸馏水〔25℃〕 1497 铁〔棒〕 52004. 回声: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 回来的现象。

利用回声可以测间隔 。

小结: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知道回声现象。

知识点三: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三个特性定义 决定因素 听感表现 响度 声音的强弱〔大小〕音调 声音的上下音色 声音的品质2.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回忆 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例1: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A. 悦耳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B. 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不能直接用口语交谈C.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真空中不能传声。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答案:D平行练习:2022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朵中。

答案:振动空气回忆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传播声音的介质有、、。

〔2〕声音以形式向外传播,真空传声。

2023年中考物理必背知识手册《第二章 声现象》思维导图及背诵手册

2023年中考物理必背知识手册《第二章  声现象》思维导图及背诵手册

(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
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如隔墙能听到相邻房间里的声音。不同障碍物对声波的吸
收和反射能力不同。通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
6.回声测距:当声源静止时,声音从发出到碰到障碍物反射回声源处所走过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物
距离的两倍,即
s
1 2
v声t
,其中
t
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
声为声音的传播速度。
★知识点三: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1)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用字母 f 表示。 (2)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用符号 Hz 表示。 2.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的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听起来越清 脆;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听起来越低沉。 3.振动发声的频率: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材料和松紧程度等有关。 (1)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程度。一般来说,弦乐的弦越细、越短、越紧, 其发声时的音调越高。 (2)管乐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发声的空气柱长短。一般来说,长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音调低,短空气柱振 动发声的音调高。 (3)打击乐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
4.噪声强弱的等级
(1)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属于强弱的等级,分贝符号是 dB。0dB 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
音—听觉下限。 (2)一些声音的声级和人们相应的主观感觉
声音 风吹落叶沙沙声理想环境
20-30
安静
阅览室、办公室
40-50
较静
一般说话
60
大声说话
70
发出声音,水(液体)振动发声。 (5)敲鼓:(1)敲鼓时,鼓面上纸屑的跳动;(2)敲鼓时,鼓面附近的蜡烛火焰晃动;说明鼓声是

2024年中考物理知识梳理及训练—声现象(含解析)

2024年中考物理知识梳理及训练—声现象(含解析)

2024年中考物理知识梳理及训练—声现象(含解析)一、声音的产生1.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时,应用了转换法、比较法和归纳法。

二、声音的传播1.介质: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波: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这种波叫做声波。

4.声速(1)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计算公式:v=s/t(2)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关系为:v固>v液>v气。

②声速大小与介质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5.回声(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回声。

(2)人耳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时,人耳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原声和回声。

当声速为340m/s时,障碍物距人耳至少为17m。

(3)回声的应用①加强原声: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会觉得声音更响亮。

音乐厅中常用这种原理使演奏的效果更好。

②回声测距:当声源静止时,声音从发出到碰到障碍物反射回声源处所走过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物距离的两倍,即s =12v 声t ,其中t 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 声为声音的传播速度。

6.在探究真空不能传声时,应用了实验推理法。

【例题1】如图所示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

航天员在太空活动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A .太空中声音传播速度太慢B .太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C .太空中航天员声带不会振动D .太空中没有阻碍,声音响度太大【答案】B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太空中处于真空状态,没有传声介质,声音无法传播,故航天员在太空活动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

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复习(答案)

初中物理:《声现象》专题复习(答案)

《声现象》专题复习基础知识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4.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它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体内小石,这些都表明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声能。

5.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是响度.音调.音色,人们通常将它们称为声音的三要素。

6.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7.声音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

例如:某人的心跳的频率是1.2Hz,其意义是:某人的心脏每秒跳动1.2次.8.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振幅指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9.人们听到的声音的大小不仅跟振幅有关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

10.音调高的声音其响度不一定大,同理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11.即使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靠的是音色。

12.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在一个充满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是在自来水管中传播的,最后一次是在空气中传播的。

13.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固体废物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14.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指物体有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其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是指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波形是无规律的。

15.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或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6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dB。

不同级别的声音对人们的影响不同。

中考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中考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中考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现象是中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它涉及到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人耳的听觉等方面。

以下是中考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介质(如空气、水或固体)也产生振动,这种振动的传播形式就是声波。

声音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人耳的听觉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到20,000Hz之间。

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这两种声波人耳都无法听到。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性决定。

声波的分类根据声波的传播特性,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

在空气中,声波主要表现为纵波。

回声与声速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通过测量回声的时间差,可以计算出声速。

声波的利用声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超声波清洗、声纳探测、医学上的B 超检查等。

噪声的控制噪声是指不悦耳的声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有负面影响。

控制噪声的方法包括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以及在人耳处减弱。

声现象在中考中的应用中考中,声现象的题目可能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等。

考生需要掌握声现象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验操作。

结束语:通过以上对中考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出,声现象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点,考生需要全面掌握其基本概念、特性和应用。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练习题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希望每位考生都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例如乐器的弦琴弓振动、声带的震动等。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通常是空气。

空气中的分子被声源振动使得分子间产生压缩和稀薄,形成了声波。

3.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通过分子的相互作用传播。

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例如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3米/秒。

4.声音的传播可通过实验验证。

例如用钟表计算声音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需要的时间,或者用手机录音来确认声音的到达。

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高低由声音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频率越低,声音越低。

2.声音的强弱由声音的振幅决定。

振幅越大,声音越大;振幅越小,声音越小。

3.声音的清晰度受到干扰的影响。

例如,有多个声源同时发出声音会使听到的声音变得模糊不清。

4.声音的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

高频率的声音听起来尖锐,低频率的声音听起来低沉。

声音的传导:1.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导。

在固体中传导最好,液体次之,气体传导能力最差。

2.固体中声音的传导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传递的,分子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传导越好。

所以,坚硬的物体能够更好地传导声音,而软物体则相对较差。

3.液体中的声音传导主要是通过分子的相互作用,液体的密度越大,声音传导越好。

4.气体中的声音传导主要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气体的压力越大,声音传导越好。

声音的衍射和反射:1.声音的衍射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时的传播现象。

当声波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声音沿着障碍物的缝隙或边缘传播到障碍物后面。

2.声音的反射是指声音遇到平滑表面时的反弹现象。

当声波遇到平坦的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声音以与入射角相等且反方向的角度反射。

3.声音的反射经常用于声纳,回声测距仪等技术。

利用声音的反射可以测量距离或者探测物体。

声音的吸收和共鸣:1.声音的吸收是指声音能量被介质吸收,导致声音传播的减弱。

各种材料对声音的吸收程度有所不同,例如软绵绵的材料对声音的吸收能力较好。

中考物理复习 声现象

中考物理复习  声现象

传递 超声碎石;超声清洗;播放音乐的扩音器
②__能__量__ 能使烛焰摇曳甚至熄灭
知识点
噪声 防治
项目 定义
防治措施
具体内容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妨碍 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1)在③_声__源__处__减__弱___(防止噪声产生);(2) 在④__传__播__过__程__中__减弱(阻断噪声传播); (3)在⑤__人__耳__处__减弱(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④_结__构___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 不同
• 【温馨提示】 声音的特性指音调、响度和音色。而频率、振 幅则是决定某特性的因素,声速更是与声音的特性无关,不同的声 音在同种介质中,速度相同。声音向外传播过程中,音调不变,但
响度要变小。
(2022·大连)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宋朝诗人辛弃疾的诗句。
• (2)根据实验现象,钢尺伸出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你可得 出什么结论?
• 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 调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 1.(2022·安徽模拟)小红在做“探究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 的关系”的实验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 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
它不仅保护于自然环境,还给了市民一个清静的居住环境。禁止燃
放烟花爆竹是
( C)
• A.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 B.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 C.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 D.以上三种减弱噪声的方法都用了
实验 1 声音产生的条件
声音的产生通常考查的是通过转换法来观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对比实验来考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中考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中考物理《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声音的利用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声现象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声现象

改变 方法
日常 描述
改变发声体的 松紧、长短、
粗细等 “飙高音” “尖叫声” “瓮声瓮气”
改变发声体的振幅、 与发声体的距离及分
散程度
改变发声体的材 料、结构等
“大点声”“震耳欲 聋”“引吭高歌” “声音洪亮”
“闻其声知其人” “悦耳动听”
⇨ 3.(人教八上 P34 图 2.2-3 改编)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 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发声的物体 是是否否在在振动;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有关,音 叉产生声音的响度(选填“音调”或“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 度越大.
考点2:声音的特性
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
概念 声音的□12 高高低低 声音的□13 强强弱弱 声音的□14 品品质质
发声体振动的 发声体的 □17 振振幅幅,
决定 □15 频频率率, □16 □18 振振幅幅越大,响度越 发声体的材料和结
因素 频频率率越高,音 大;还与距发声体的 构
调越高
距离和分散程度有关
命题点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2018·安徽 13 题 3 分)如图所示,8 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 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 7、1·”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4.(2020·安徽 2 题 2 分)实验用的音叉上通常刻有一个数值(如图),表 示该音叉所产生声音的频率.此数值越大的音叉,敲击时发出声音的 音调越高.

中考物理复习 声现象

中考物理复习   声现象
A.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 B.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 C.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 D.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
13. 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 B ) 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 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 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 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员发令枪冒烟的瞬间开始计时。若计时员操作失误,听到枪声
才开始计时,那么他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实际跑的时间长些还
是短些?相差多少?(空气中声速为340m/s)
解:
t s 100m 0.294s. v 340m / s
他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实际跑的时间短些,相差 0.294s。
4. 人对着山崖喊话,如果人到山崖距离为255米, 问多长时间后可听到回声?
26.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B.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 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D.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相同
27.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B ) A.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 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
知识点四,噪声及其防治
1.噪声的定义 (1)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 产生干扰的声音. 2.噪声强弱的表示: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原理
方式
防止噪声的产生 声源处减弱
阻断噪声传播
音,不同的乐符
语,用喇叭讲话,调节电视声 仿动物发声,分辨不同乐器的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声现象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声现象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4.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5.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6.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骨传导。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①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的符号为f,单位为Hz。

1Hz的物理意义:物体在1s内振动1次。

②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频率。

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③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④超声波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

这两种声人都听不到。

蝙蝠、海豚能发出超声波。

海豚、猫、狗能听到超声波,狗还能听到次声波。

⑤演示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设计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现象】在使用同种材料的情况下,伸出桌边越短,音调越高;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高。

【结论】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着音调的高低。

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注意】a. 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b. 不要听桌面被拍打的声音。

九年级物理-声现象复习课-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声现象复习课-人教新课标版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 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
11
3、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
中传播的速度
物质
空气 氧气 铝 铁 铅
物质的密度(Kg/m3)
1.2 1.4 270 790 9300
声音传播的速度(m/s)
8.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
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的声 音的( )
A. 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方向
-
48
9.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 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秒收到回声信号,海洋中 该处的深度是_____米(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 1500米/秒),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月亮与地球之 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
3、老黄牛的叫声和蚊子的嗡嗡声从 声音的三个特性进行比较,老黄牛发 出的声音__响__度____大,蚊子发出的声 音__音__调___高.
-
24
4、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 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 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 音的 音色 ,台下观众听到口 技演员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 播的.
-
25
5、萍萍是位音乐爱好者,钢琴独 奏或手风琴独奏她一听便能分辨, 她区分的依据是这两种乐器发出 声 音 的 ________音__色不 同 ; 她 用 不 同的力弹琴时,发出声音的 ___响__度____不同.
6.(选修) 海面上一炸弹爆炸,岸边的人听
到两次爆炸声,两次之间相隔△t秒,当时
声音在空气中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 v1米/秒和v2米/秒,那么,爆炸处离岸 ________米。

中考物理声现象考点总结3篇

中考物理声现象考点总结3篇

中考物理声现象考点总结3篇中考物理考点总结声现象知识归纳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震动产生。

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截止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块。

4. 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5.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23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23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声纳、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 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中考物理声现象重难点知识梳理1.产生声音和听到声音物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但由于受人的听觉、声音的响度等因素影响,有些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人们听不到;人听到声音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振动发声;(2)有介质传播声音;(3)声波能够引起人耳鼓膜振动。

重要提醒:人的听觉还受到声音的频率的限制,人耳只能听到20~20230Hz范围内的声波。

“声现象”实验三种典型研究方法1.转换法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显著,可以直接观察,而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较弱,不易直接观察。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一些转换,对声源的微弱振动进行放大,进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比如:在发声的纸盆上放小纸屑,纸屑跳动;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在桌面上放小豆粒(小玻璃球、小纸屑、一杯水),敲击桌面,观察其跳动等。

中考物理总复习 声现象

中考物理总复习   声现象
夯实基础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 2.声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在空气中,声音以看 不见的 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 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声音不能在 真空中传播。
• 3.声速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__种__类____及__温__度____有 关: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__气_体_____传声最慢,__固__体____ 传声最快;②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为___3_4_0__m_/_s___
[点拨]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的时间比原声 晚 0.1 s 以上。因此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超过 17 m 时,人才能听见回声,否 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2)回声测距:如测海深或障碍物距发声体的距离,测量原理:s=12s
声=v2声t。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 ①音调:声音的 高低 ;
“降低”)的.向保温瓶注水时,听到的
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的;随着注水
增多,听到声音的音调会 (选填“变
高”、“变低”或“不变”).
真题训练
• (2016•黄冈)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 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 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 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 水(如图),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 检查是为了 避免噪声的干扰 .利用听音棒可以使 听到的声音更 大 (选填“高”或“大”) 些.
乙与甲: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
丙与甲:响度和音色相同, 音调丁与甲:音调和音色相同,响度不同。
超 定义 声 波
超声波:高于 20 000Hz的声叫作超声波. 次声波:低于 20 Hz 的声叫作次声波.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中考中考总复习:声现象 知识讲解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中考中考总复习:声现象 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声现象【考纲要求】1、知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知道乐音的三要素;3、知道噪音的危害和控制。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

要点诠释:1、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性质,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声音在15℃中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考点二、声音的三个特性:【声现象复习乐音的三要素】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3.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性质决定。

要点诠释:1、超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

超声波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

2、次声波:通常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

火山爆发、激光、地震、海啸、台风、核爆炸、火箭发射等现象都会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

如: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传播了十几万米。

次声波速度大于风暴的速度,可以检测风暴。

但是有的次声波对人体有害。

考点三、噪声的危害及控制1、噪声:(1)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专题01声现象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

专题01声现象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

专题01声现象章节考点考试题型难易度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选择题、填空题★声音的三特性:音调、音色、响度选择题、填空题★声音的利用选择题、填空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选择题、填空题★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1)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2)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回声)。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6.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2)影响声速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②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7.声音的反射: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17m ;8.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1)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2)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8.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波→介质传声→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9.骨传导: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物理学中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通过骨传导来听声音;骨传导的原理是固体可以传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声现象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①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①振动,①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是,声音不会立即消失.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以①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①声波.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传声的①介质,①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
4.回声
(1)定义: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柔软多孔的物质会被⑭__吸收__,遇到较大障碍物会被⑮__反射__回来从而形成回声.
(2)辨别回声的条件: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为⑯__0.1__s以上,低于⑰___0.1__s时,回声可以使原声加强.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1.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
○25__振动__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来讲,一切影响人正常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在于
○26__是否影响人的正常生活__。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人们用○27__分贝__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其符号是○28__dB__,为保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声音不能超过○29 __70_dB__,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30__90_dB__.
3.噪声的控制
从三个方面入手,即防止噪声的○31__产生__,阻断它的○32__传播__,防止它进入○33__人耳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