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其四)》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他生 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
总 结
宽慰克制(人生有命)—认命 —悲 悲愤难抑(酌酒歌难) —不认—愤 矛盾痛苦(岂无感不敢言) —认命—无奈
《拟行路难》(其四)全诗突出写“愁”,所叹者愁,酌酒为 销愁,悲歌为泄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 “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古诗源》卷十一)。本 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对门阀制度的不满)。抒发了诗人怀 才不遇的愁闷悲愤之情。 在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深沉而又激 越奔放的感情。敢怒不敢言的悲愁无奈。
鲍 ,心中激愤难抑。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 照 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
与 《谢秣陵令表》)。20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
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
时 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 代 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鲍
谢 谢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南北朝〕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唱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拟行路难
写作特点
1、语言质朴。近乎口语,明白晓 畅。
2、此诗以真情动人。
3、音律也很独特。一与三、二与 四分别押韵,错落有致。
全诗小结: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 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 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 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 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 愁”.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口译课文 了解大意
❖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比喻人生际遇不同). ❖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这句说,歌唱
声因举杯饮酒的悲愁而中断。 ❖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
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明确:愁
作者“愁”的原因是什么?
无奈
领悟诗歌主旨
❖ 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 下的怀才不遇,抒发愁苦的感叹, 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 慨不平之情。
赏析诗句
1、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 达效果?
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作者以 “水” 喻人,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 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 低贵贱决定的。
效果:通过对泻水这一寻常现象的描写,形 象地揭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 的心情。
2、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
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1)从诗歌本身看“命”指门第决 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 样的遭遇。
高中语文第1单元鲍照《拟行路难》18选4原文注释及赏析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二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①千斫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
②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帏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③内含麝芬之紫烟。
④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注释】①博山:香炉名,形状象海中的博山。
②秦女携手仙:指弄玉和萧史。
相传弄玉是春秋时秦穆公的女儿,嫁给箫史,夫妇骑龙凤飞升而去。
这里有意以仙侣携手和情人变心相比照。
③此句言香炉在烛前光彩炫耀,有如龙鳞。
④此句言炉内烧麝香。
【赏析】《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本篇是第二首,设为闺怨,叹人心易变。
诗人采用以物写人和“睹物生情”的手法来体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诗中描写一位被遗弃的美女,孤独地注视着香炉,往事就象缕缕青烟,浮现在她眼前……。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把重点放在“物”——香炉上,工笔重彩,精心描画。
这只香炉是京师名匠制成,上面雕刻着一对恩爱的仙人携手跨凤图。
这只象征着爱情和幸福的香炉曾伴随她度过美好时光。
接下去,笔调陡然一变:“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曾几何时,丈夫变心了,她只好对着这只被闲置的香炉低嘘长叹……。
这明明是一首弃妇诗,却从香炉着墨;明明是写人,却不惜笔墨去写物。
诗人用那只精美的香炉来象征女主人公,香炉的始爱终弃也象征着女主人公不幸的命运。
诗歌的情调婉转而深沉。
女主人公虽然怨情郁结,却只是对炉孤坐,徐徐“长叹”,并无激愤之语,然而凄楚之情溢于纸面。
四泻水置平地,①各自东西南北流。
②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觉,举杯断绝歌路难。
③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④【注释】①泻:倾也。
②首二句以平地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不齐。
③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
④吞声:声将发又止。
从“吞声”、“踯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
【赏析】《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拟行路难》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愈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1、找出这首诗的关键词? “命” “愁”
2、哪几句表达了作者无法排解的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吞声踯躅不敢言。
3、联系作者的生活背景,思考“愁”是为何? 4、开头两句用比喻(兴)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5、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
第七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 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 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 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 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 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到达了高潮。 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 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 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 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 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怀才 不遇,抒发愁苦的感叹,表达了深感世路 艰巨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 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 “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 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 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 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平常 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 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鲍照出身寒微,“身地孤贱”,空有一 身才华,郁郁不得志,至多只做过一些小 官。他的诗文与谢灵运一样很有影响,竟 然史书无传。可见鲍照身前身后的寂寞冷 清境况。钟嵘为之叹道:“才秀人微,故 取湮当代!”(《诗品》)门阀制度像大 山一样压在鲍照身上,促使他把无比巨大 的愤懑不平之气化作《拟行路难》这样的 诗篇。
选修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选修理解性默写含答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1.《拟行路难》1、鲍照在《拟行路难》中“_________ ,______ __ ”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2、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________ _,_______ _”。
3、在《拟行路难》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
4、《拟行路难》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
2.《蜀相》1、《蜀相》中,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并抒发凭吊情怀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 ___ 。
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4、《蜀相》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并奠定了全诗“沈挚悲壮”的的句子是:,。
3.《夜归鹿门歌》1、《夜归鹿门歌》中,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对比描写中,使人联想起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的句子是:,。
2、《夜归鹿门歌》中,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的句子是:,。
3、《夜归鹿门歌》中,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的句子是:,。
4、《夜归鹿门歌》中,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耀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不知不觉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公的隐居处,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的句子是:,。
4.《梦游天姥吟留别》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 _”和“_____ _”令人叹为观止。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一单元-拟行路难(共23张PPT)
南 朝
行 路
·
宋难
鲍 照
( 其
四
2020/5/7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 东海.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 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 更产生过重大影响。诗、赋、骈文都不乏 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 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 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 18首。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 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 响。
2020/5/7
找出诗中表达“愁”的意象
❖明确:酒 歌
2020/5/7
抓关键词体会全文作者的感情
❖ 命—劝慰----叹---愁 ❖ 酒---排遣--- 消---愁 前三句自我克制的痛苦
寒士不平的悲愤 ❖ 歌---倾泻----断----愁 ❖ 感---不敢----言----愁 最后一句无力抗争无奈
2020/5/7
4、第七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 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际上是对 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 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 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 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2020/5/7
5、第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愁
2020/5/7
作者“愁”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命
2020/5/7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 1、 论世:门第决定人生走向,门阀制度阻塞 了寒士的进仕之路。
❖ 2、 知人:鲍照努力抗争,积极进取,争取机 会;一生仕途坎坷,多做小官,怀才不遇。 3、 观图:借酒浇愁图。 松树:寓意正直高洁的品格。 孤高正直的内在人格的追求和坚持。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拟行路难》课件 (14张PPT)
春日忆李白
杜甫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轶事摘录·
《晋书》卷四十九〈阮籍列传〉
唐 王勃《滕王阁序》:"孟尝 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
心非木石岂无感?
该句运用哪种句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以反问的句式大声疾呼:“人心不是木石,怎么会没 有感慨?”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不平的遭遇,理的劝慰, 酒的麻醉,都无法消解内心的愁闷,愤慨之情达到高潮, 随时都有可能喷薄而出。
面对即将喷薄而出的情感,作者的选择是什么?·
吞声踯躅不敢言
背景简介·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 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 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 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 个特色。(不平则鸣)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浊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
南 朝
行
( 宋
路
) 鲍难照来自 知人论世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 东郯tán城,有争议),大概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 市),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 。鲍照 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 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李 白)。461年,鲍照出任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 鲍参军"。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教案(系列一)
《拟行路难》教学重点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教学难点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教学1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四首。
二、解释题意《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
三、读懂大意1、学生自读。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补充:行叹复坐愁行时叹息坐时愁。
)3、学生齐读。
4、明确大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也是有命的(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喝点酒来宽慰自己,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5、根据大意试背诵。
四、把握情感1、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试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
明确:全诗突出一个“愁”字。
这首诗的开头以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起兴,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
这两句中,隐含诗人的不平之气。
但是这种现象,像大自然一样,很难改变。
诗的第三、四句,诗人以“命”来自我安慰,声称不要“行叹复坐愁”。
不过实际上愁是消除不了的。
诗的第五、六句,诗人就借酒浇愁,用唱歌断绝忧愁。
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于是,诗的第七句:“心非木石岂无感?”用反问句式,直说“人心有感”,发出了抗争。
诗的前四句不言愁,第五、六句借酒浇愁、用歌断愁,第七句是一个大转折,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
紧接着第八句,又是一个急转,“不敢言”。
第七句那么慷慨激昂,第八句却如此无可奈何,在对比中表现出诗人精神上极度的矛盾、痛苦和忍辱负重。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一单元 《拟行路难》(其四)
是否采用
否多媒体
检查预习:
作者作品简介
教师提问学生,检查预学生朗读预习查找的
资料;以鲍照及其生
平、作品、贡献为主;
1、激励学生发挥自主
学习意识和习惯;鼓
励学生自主查找学习
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
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
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
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
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
八、教学反思
备注:字体统一为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教师可根据所写内容自行调整表格宽度。
课件_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拟行路难》完美PPT课件
低贵贱决定的。 考核标准仅限于门第出身,以至于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 “每因酒酣而歌之,听者莫不流涕。
考核标准仅限于门第出身,以至于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4.“心非草木岂无感”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感? (1)诗人所生活的时代不同。
2.察举制和征辟制:两汉,察举即选举,是 转折:酒,歌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补充: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 清·沈德潜曰:“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每因酒酣而歌之,听者莫不流涕。
“每因酒酣而歌之,听者莫不流涕。 深受乐府影响,语言清新质朴,笔力酣畅淋漓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考核标准仅限于门第出身,以至于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按出身、品德等考核人才分为三等九品,并授予相应的官职。 后太白往往效之”
补充: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1.世卿世禄制:夏、商、周时代,通过家族
2、赏析作者在诗中如何表现“愁”的?
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 4.科举制:隋炀帝以后至清末,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 “每因酒酣而歌之,听者莫不流涕。
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 补充: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古诗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 考核标准仅限于门第出身,以至于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拟行路难使用
《拟行路难》教课设计教材剖析《拟行路难(其四)》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识》的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识》是高中语文实验教材中的选修教材,它侧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指引学生阅读古代诗文。
第一单元的题目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主要学习怎样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容与要旨,环绕这一目标,介绍两种阅读诗歌的方法:“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
我们在赏识先人的诗歌作品时,要尽量利用现存的各样资料,深入研究他们的平生易为人,全面认识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与时代,掌握他们的心灵历程与精神世界由于文学作品和作家自己的生活思想以实时代背景有着极为亲密的关系此外,古代诗人特别是一些大家的名作,常常还反应了那个特准时代的社会民风与时代精神我们要深入赏识和掌握此中的内容和旨趣,就要全面认识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民俗等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洞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志与反应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不然,就只好只见树木,不见丛林。
就像赏识《拟行路难》时第一要知道当时推行的是门阀制度,寒族士人广泛在政治上遭到到不公正待遇,这样才能深入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的怀才不遇的愁闷和愤激,决不只是是鲍照的个人怨言与私愤,而是有着深广的社会心义和激烈的批评精神。
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认识作者的平生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认识此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联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剖析学生大多数学生对诗词阅读的兴趣不浓,赏识诗词的能力逗留在对诗词内容的感性认识这一层面,不懂得怎样挖掘文本包含的深层含义,对赏识诗词的方法所知甚少。
这一节课,我将侧重培育学生阅读赏识诗词的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提高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忱,培育他们阅读诗词的兴趣。
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认识作者及其平生;( 2)掌握诗歌的内容(3)培育学生掌握诗歌感情的能力;(4)培育学生“知人论世”的诗歌阅读能力2、过程与方法(1)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优质ppt课件
1.结构图示 认命——抨击
拟行路难(其四)不认命——悲愤 认命——无奈
1.结构图示 认命——抨击
拟行路难(其四)不认命——悲愤 认命——无奈
2.主旨归纳 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和 人生的无限感慨,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 所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1.诗的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怎样 的哲理?
2.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 “命”有怎样的看法?
对应考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提示:结合“人生亦有命”一句和诗歌主旨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三句中“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 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际。作者认为人的命运各不相同,透露出一 点宿命论思想。
对应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提示:结合诗第一、二句和字里行间蕴藏的情感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的开头两句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如 同水是依照高低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由家 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知识链接
《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为乐府组诗名,为鲍照作,共18首。主要抒 发对人生艰难的感慨,表达出身寒门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 痛苦,也有描写游子和思妇之作。大多感情强烈,语言遒劲, 辞藻华丽,有五言、七言及杂言句。
1.字音识记 (1)酌.酒( zhuó )
(2)踯.躅.( zhízhú)
2.字义解释
【答案】“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 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的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 心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拟行路难》课件(26张))-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 欣赏》 第1单元 《拟行 路难》 课件( 26张) )-精品 课件pp t(完美 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 欣赏》 第1单元 《拟行 路难》 课件( 26张) )-精品 课件pp t(完美 版)
思考作业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 欣赏》 第1单元 《拟行 路难》 课件( 26张) )-精品 课件pp t(完美 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 欣赏》 第1单元 《拟行 路难》 课件( 26张) )-精品 课件pp t(完美 版)
拟
南 朝
行 路
·
宋难
鲍 照
( 其
四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 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杜甫
梁有汤惠休,常从鲍照游。峨眉史怀 一,独映陈公出。卓绝二道人,结交 凤与麟。
《赠僧行融》 李白
解题:
“行路难”字面意思是什么?《行路难》又 是什么?“拟”是什么意思?
道路难行。 汉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 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 或“拟”字。 拟,摹仿。即学习模仿《行路难》写的乐府 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 欣赏》 第1单元 《拟行 路难》 课件( 26张) )-精品 课件pp t(完美 版)
全诗小结: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 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 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 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 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 愁”.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 欣赏》 第1单元 《拟行 路难》 课件( 26张) )-精品 课件pp t(完美 版)
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拟行路难课件
大影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
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
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
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 首。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
朗读感知
拟行路难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四 拟 南 ) 行 朝 路 宋 难 鲍 ( 照 其
·
教材分析
《拟行路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 单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这本书着重 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歌散文,进一 步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 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文艺审美能力。 • 第一单元“古代诗歌鉴赏” 中赏析指导部分明确 提出本单元教学目标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因 而科学地引导学生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角度 来解读诗歌既可以为本单元其他作品的学习打下基础
•
古人眼中的鲍照
前人评价 ◎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若决江河,诗中不可比拟,大 似贾谊《过秦论》。 ◎明远长句,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 二。 老杜评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俊 逸:豪放飘逸】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诗 文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
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
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 Nhomakorabea中,就成为这
“门阀制度”
• 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 。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 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 阅、门阀世族、士族。西汉武帝以后,崇尚儒学,官僚多以经术 起家。他们授徒讲学,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其 子孙承家学,继续为官。久而久之,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 的大姓豪族累世公卿的状况。门阀制度,最主要特征在于按门第 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 。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使得世族地主能够 凭借家世出身参与政权。
《拟行路难》鲍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拟行路难》鲍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其一:这首诗描绘了奢华的生活场景,然而时光流逝,青春不再,诗人希望君主能倾听自己的心声,不要被悲伤和思念所困扰。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古代美好音乐的向往,认为如今已难听闻。
其四:诗人以“泻水置平地”为喻,指出人生的命运各不相同,无法改变。
他主张通过饮酒来宽慰自己,同时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认为即使内心有情感,也不敢轻易表达。
其六: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他认为人生短暂,不能虚度光阴,应该积极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己遭遇的悲愤。
其七:诗人在诗中描绘了自己的忧愁和苦闷,他跨马出北门,看到松柏荆棘郁樽樽,听到杜鹃的哀鸣,心中感到无比悲伤。
他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思考着生死的意义。
其八:诗人以桃花的盛衰为喻,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美好时光的短暂。
他认为人生应该及时行乐,不要过于悲伤和忧愁。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家庭的眷恋。
其十:诗人以蕣华的朝开夕落为喻,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他认为青春易逝,容颜易老,应该珍惜时光,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幸福。
其十一:诗人以枯箨和亡灵为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他认为人生应该及时行乐,不要过于执着于功名利禄,应该保持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其十二:诗人以花开花落、季节更替为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他认为自己的命运如同边戍的君主一样,难以捉摸,希望能够得到解脱。
其十三: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人初辞家从军侨,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
他担心自己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
其十四:诗人以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的老兵为喻,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他认为男儿生世轗轲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对社会现实表示不满。
其十五:诗人以柏梁台、阿房宫的兴衰为喻,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他认为人生短暂,应该及时行乐,不要过于执着于功名利禄。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拟行路难》课件 (36张PPT)
知人:阮籍(210~263),字嗣宗,三国魏诗 人,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 态度。
论世:正始年间,司马氏与曹氏争权,造成 了社会的极度黑暗恐怖的局面,在这种政治 背景下,产生了以阮籍和嵇康为代表的正始 文学,他们极力推崇老庄思想,以老庄的“自 然”与“名教”相对抗。
阮籍虽有济世之才,但随着政治风云的黑 暗,他只好放弃自己的雄心,用佯狂的办法 来躲避了杀身之祸。但内心却极度痛苦。他 把这种痛苦和愤懑在诗歌中用隐晦曲折的形 式倾斜出来,这就是著名的八十二首无言 《咏怀》诗。
人生亦有命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 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 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运用了借物起兴的 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 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 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 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 低贵贱决定的。
“安能行叹复坐愁”一句,从字面上 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能行时叹 息坐时愁呢?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 上,语言中蕴含着不平之气。这个反问 句,诗人含着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 基本上还比较平稳。
对比赏析
两首诗的相同之处
鲍照《拟行路难》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以 意 逆 志
知 读诗人 人 论 读时代 世
训练反思
思考:若两位诗人生活在现代中国,
他的遭际会有何不同?作为中学生的我 们应该如何去做?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比较阅读:
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与 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
知人论世 两首诗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学生探究
感情线索: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抨击 悲愤 无奈
全诗通过刻划诗人满怀郁结,
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忍辱负重而 又悲怆难抑的自我形象,抒发了深 沉而又激越奔放的怀才不遇的悲愤 之情,表达了对当时门阀制度的不 满和愤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行路难
教材简析: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这种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了这个时期的一个特色。
鲍照的这首诗就是一个代表。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诗人所处的时代比较陌生,因此介绍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制度是学生理解本诗所体现的思想情感的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3、理解文中大幅渲染愁绪的用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手法感受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分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预习,熟读课文,了解魏晋时代的文人特点。
教师准备课件,投影要点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学习的要点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那么通过赏析示例《长恨歌》的学习,你能说说什么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吗?
生答:用自己的经验来推测作者的本意,理解诗歌要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结合鲍照的《拟行路难》来实践一下“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
二、明确本课教学目标: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三、了解诗人:
请同学读书下注释1。
它除了关于诗题的介绍,主要介绍了鲍照的诗歌成就。
读课后相关链接,幻灯片显示:唐代诗人杜甫就曾以“俊逸鲍参军”来称美李白,宋代敖器之说“鲍明远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明代陆时雍说……这些都足以说明鲍照诗歌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的艺术风格在中国诗歌史上的突出地位。
(板书:鲍照——才子)
四、读诗:
下面我们来欣赏这位才子的佳作。
1、学生自读
2、朗读、齐读
五、分析诗歌内容:
读过诗作后,请你找出一个代表诗人情感的词?——“愁”
鲍照这位才子有什么愁呢?请你围绕“愁”,回答下面的问题:
1、愁什么?
2、为何愁?
3、愁的结果?
1.愁的内容——“命”(门第决定人生)
运用了比兴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
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板书:鲍照——寒士)
问:如果你是鲍照,拥有这样的双重身份,会有怎样的情感呢?(以意逆志)
生答:愤懑(怀才不遇)
师问:为什么诗人的感情基调会是愤懑的呢?(启发学生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本诗)
交流作者与作品信息
作者信息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
字明远。
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
南北朝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2、如何解愁?借酒消愁,悲歌断愁。
3、愁的结果?吞声踯躅不敢言。
心非木石岂无感?反问句,情感达到高潮。
不敢言:无可奈何,诗人精神上极度矛盾的痛苦和忍辱负重。
4、总结全诗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
5、请同学画出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
明确:平静压抑——悲愤难抑——激昂抗争——无奈压抑
6、师问:那么这首诗歌的主旨应该怎样归纳?
生答: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本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四、对比阅读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讨论陶渊明与鲍照面对同样的门阀制度不同的人生选择。
陶渊明——淡定,清高
鲍照——痛苦、无奈
参考名言: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史记.屈原列传》
学而优则仕。
——孔子
引导:如果你是他们,你将怎样选择,为什么?
人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障碍,面对它们,你有选择的权利,你的选择将会决定你的人生方向。
媒体使用: PPT课件
板书设计:
拟行路难
鲍照
才子寒士
还才不遇的愤懑与愁苦
激昂抗争
悲愤难抑
平静压抑无奈压抑
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谈谈你对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现象的认识。
教学反思:
任何一种对教材的解读、设计都必须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展开,才能让学生抓住主要掌握的诗歌鉴赏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其实这首诗并不难理解,只要在众多的材料中帮助学生提炼出诗人鲍照的矛盾身份——“才子”和“寒士”,再简单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制度,学生就很容易地能推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愁情——怀才不遇。
至于对乐府问题知识的重复介绍、对诗歌节奏的细致把握、逐字逐句的意义理解等,可以舍去不要,因为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
抓住主干,舍弃支流,才能让学生在短暂的45分钟内真正有收获,才是真正的高效率教学。
本课教学的有待改进之处在于“知人论世”方面,备课时我尝试每句话都能与诗人的经历、情感联系起来,把“知人”与“论事”交错起来,这样就能理解更深入,但是由于时间、资料的限制,没能够完成,今后会继续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