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拟行路难》课堂实录
《行路难(其一)》课堂教学实录
《行路难(其一)》课堂教学实录第一篇:《行路难(其一)》课堂教学实录《行路难(其一)》课堂教学实录一、忆海拾贝,走近李白1、师生互动,了解李白生平:师:提及李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李白的生平情况。
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生:唐代。
师:李白字什么,号什么?生: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师:李白的诗歌以什么风格著称?他有什么雅号?生:浪漫主义,被称为:‚诗仙‛。
师:好,说得很好。
2、回忆李白的诗歌及诗人形象:师: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作,从这些内容丰富的诗歌中,你认识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联系作品,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李白。
出示问题一:我们学习过不少李白的诗作,记忆中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你用以下句式来回答:“我从‘________’(诗句)中,读出______的李白”(例如:“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读出孤单寂寞的李白”)生1:‚我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读出思乡的李白‛。
《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乡的李白。
《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开阔的胸怀和豪放的精神境界。
《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重视友情。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孤独寂寞的心情。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苦闷的心情。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才华横溢,满腹忧愁。
《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自信乐观。
师:说得真好!思乡的李白,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怀才不遇的李白,自信乐观的李白,一个千年万年都让人读不厌、读不透的李白。
今天,我们将带着对李白的了解再一次走近这个伟大的诗人,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千古名作:《行路难》。
看看今天,我们又将认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30课《行路难》其一,李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行路难》的呢?生: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有着远大抱负、雄才大略的诗人本来能够幸运地亲近皇上,舒展自己的才略,但李白在朝廷里受到同列着的嫉妒、诽谤,自知不为当权者所容,乃愤然辞朝而去。
《拟行路难(其四)》(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54.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两句将其悲愤难忍、跌宕起伏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55.《拟行路难》(其四)中,“”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
33.《拟行路难》(其四)中的“,”两句是诗人就借酒浇愁,用唱歌断绝忧愁。
34.在《拟行路难》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35.在《拟行路难》中,“,”两句是诗人趁酒意击节高歌,将一切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的境况。
36.在《拟行路难》中,“,”两句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
(四)明确字音
酌酒(zhuó)踯躅(zhí zhú)
(五)解释下列词语
1.泻:。
2.吞声:。
3.踯躅:。
4.断绝:。
(六)理解性默写
1.鲍照《拟行路难》中,以比喻写人生贵贱穷达不一致的诗句是:,。
2.鲍照《拟行路难》中,“,”起首两句诗人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17.《拟行路难》(其四)中,作者以“”来宽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
18.《拟行路难(其四)》中理的劝谕,酒的麻醉,长歌当哭,均难抚平诗人内心的愤懑,毕竟“”,无奈只能忍气吞声了。
19.《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没有直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而是以“,?”来安慰自己,期望从苦闷中求得解脱。
二、自主学习
(一)作者简介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人,文学家;与庾信并称“鲍庾”(或“南照北信”);与、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拟行路难教案6篇
拟行路难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心得体会、学习心得、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方案、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insights, learning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pla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拟行路难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指导工具,教师通过编写教案可以更好地安排课堂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拟行路难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拟行路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拟行路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悲歌一曲诉愁肠——《拟行路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理解文中大幅渲染愁绪的用意2、学会比较阅读,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2、培养学生寻找诗眼的能力教学重点:2、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诗歌和联想比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唐代大诗人杜甫写了一首诗送给好友李白,开头的四句是这样的:“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在赞美李白才思敏捷,才华横溢,卓尔不群时,他提到了一个人:鲍参军,即鲍照。
他对李白的诗歌创作影响非常大,李白对鲍照也是推崇备至,在他眼中,鲍照就是马中赤兔,人中翘楚,诗人中的诗人,千载罕见!(语调激昂)鲍照,何许人也!(语调放低)竟然能同时得到唐朝两位大诗人的青睐!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他,学习他的组诗《拟行路难》第四首。
(板书)拟,是模仿的意思,《行路难》是古乐府题材,也就是说这首诗是学习《行路难》写的乐府诗。
解题:《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
拟,摹仿。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
鲍照《拟行路难》即仿古调为新词,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之情。
朗读:(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2、指名读(挑选2-3名同学);(二)再读诗歌,寻找诗眼:诗眼: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
教师给学生2-3分钟时间,自己默读或小声读疏通理解诗歌内容,请学生自己提出质疑,教师找其他学生帮助解决,其他学生解决不了再师生共同交流。
1、诗歌中的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诗人的哪些行为具体表现了这种情感?明确:“愁”;诗人的具体行为:行叹坐愁;借酒消愁;悲歌断愁;吞声咽愁(可以启发学生用诗句回答,师举一示例,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仿照教师的示例总结概括)追问:为何愁?愁什么?如何表现愁?四、合作探究:(一)为何愁?(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知人论世:悲愤亦有因时代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选拔官员并不依据才干品德,而是依据门第高下,血统贵贱,“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使广大寒士命途坎坷,心中激愤难抑。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拟行路难》(其四)名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拟行路难》(其四)名师教学设计拟行路难(其四)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教学重难点: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理解主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比兴”手法的运用。
3、对比阅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行路难》为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
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之情。
二、知人论世:(一)时代背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二)作者简介:1、鲍照的生平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
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
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
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2、鲍照的人生道路鲍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
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
公开课《拟行路难》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拟行路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古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拟行路难》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思想情感,认识友情、理想和人生价值的重要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拟行路难》的文意,分析作品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 教学难点:掌握古文的阅读方法,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拟行路难》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拟行路难》,理解文意,体会作品情感。
3. 讲解:分析《拟行路难》中的关键字词、意象和表达技巧,解读作品中的哲理。
4. 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友情、理想和人生价值,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学生对《拟行路难》的文意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情感表现,评价学生对友情、理想和人生价值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拟行路难》,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3. 选择一首古文诗歌,进行阅读分析和鉴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情感体验的学习氛围。
2. 问题驱动: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3. 分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拟行路难》的文意、技巧和主题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权威的信息来源。
2.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活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文作品,进行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拟行路难》全文。
(2)了解作者李白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的分析。
3. 诗歌的审美价值和人生哲理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难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情感和哲理的深入剖析。
3.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诗句为例,深入剖析诗歌技巧。
3. 采用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精神。
4. 运用启发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简介作者李白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1.2 提问:同学们对“行路难”有什么理解和感悟?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2 布置思考题: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见解。
3.2 各组选取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诗歌的审美价值和人生哲理。
4. 课堂讲解4.1 讲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翻译。
4.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以具体诗句为例进行剖析。
5. 课堂练习5.1 让学生运用所学,自行选取一首古典诗歌进行鉴赏分析。
5.2 分享练习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6. 总结拓展6.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2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拟行路难”的理解和感悟。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课题《拟行路难(其四)》学科语文学段高中年级高二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有节奏的诵读课文,把握诗歌大意。
2.通过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梳理诗歌情感起伏变化。
3.学会用知人论世去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有节奏的诵读课文,把握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梳理诗歌情感起伏变化。
核心素养批判性思维:诗中鲍照对命运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鼓励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社会现象,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表达与共鸣:诗歌作为情感的载体,通过鲍照的真挚情感表达,可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增强情感共鸣,丰富情感体验。
文学鉴赏: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习如何分析诗歌的意象、语言、结构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历史与文化意识:这首诗作为南朝时期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
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增强文化意识。
人生哲学与价值观:诗中鲍照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抗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和手段1. 诵读法音读:首先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重音和停顿。
意读: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传达出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情读:通过模仿诗人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融入个人的感情,增强情感表达。
2. 意象分析法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如“泻水置平地”、“人生亦有命”等,分析这些意象所承载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通过意象的串联,帮助学生构建诗歌的整体意境,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3.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学生创设一个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和社会环境,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4.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等方面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高二语文教案《拟行路难》
高二语文教案《拟行路难》一、教材分析《拟行路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这本书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歌散文,进一步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文艺审美能力。
第一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本单元又可分为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四部分。
赏析指导部分明确提出本单元教学目标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所谓“以意逆志”就是指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一方面要在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的基础上,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另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去推测作者的写作本意,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所谓“知人论世”就是指在分析诗歌时要结合作家的人生经历、思想倾向、审美情趣和他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来理解作品,深入挖掘作品的深刻含义。
二者之间是相互交融的,密不可分的。
在赏析示例部分,安排的诗歌是《长恨歌》,由于篇幅较长,难度较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自主赏析部分的《拟行路难》可以说是本选修教材的第一篇课文,科学地引导学生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角度来解读诗歌既可以为本单元的推荐作品部分的学习打下基础,也可为本教材剩下的两单元诗歌的学习起一个示范作用。
因此,本课的学习意义重大。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xxxx年湖北省高考语文大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以及14班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情况而制定。
(一)《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1、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2、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3、学习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行路难课堂实录
行路难课堂实录余映潮版来自中学语文教师版教学时间:2009年4月17日教学地点:广西南宁二中师:同学们;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我们今天学习李白的行路难..师: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背景材料..屏显1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受命入长安;但并没有得到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这首行路难可能作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不得不离开长安的时候..它表达了李白失意而又憧憬美好未来的心情..学生朗读师:皇帝把李白召到宫里去;只让他写写诗;过了一段时间;给了他一点钱;让他离开长安..李白于是写了三首行路难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快乐..再读背景材料..屏显2“行路难”是乐府古题; “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学生朗读师:把“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批在课题旁边..“怀才不遇”是说;有才能但是无法施展..师:看我们的学习任务:吟读——感受诗中的美句..屏显3学习活动一吟读——感受诗中的美句师:吟读之前;拿起笔划出这样几个地方..勾画两个字..“玉盘珍羞”的“羞”、“直万钱”的“直”..注释告诉我们;“羞”和“直”是通假字;用另外两个字来表达;意思是一样的..再画两个字..“停杯投箸不能食”的“箸”;“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这两个字的含义很重要..“济”;渡过..“箸”;筷子..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里常常用到..再画两个词..“长风破浪”;原来的表达是“乘长风破万里”;比喻的是一种境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云帆”;是“高高的船帆”的意思;因为一个“云”字;“云帆”这个词显得特别高雅..师:请大家齐读课文;我来听一听..学生齐读课文师:好..我觉得节奏有点问题..“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教师模仿学生读书;二二三节奏;这种节奏和表达作者心情的节奏不太吻合..作者这时心情是比较郁闷的、茫然的、急切的;所以读这首诗时要主要用四三节奏来读..教师示范四三节奏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如果读成“拔剑/四顾/心茫然”教师模仿学生二二三节奏就不行了;对不对好;一起来读..学生再次齐读课文师:这次好听多了聪明我刚才听出来一个很好的地方;你们比较注意这首诗情感的抑扬..有两句我们还能再体会一下..“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是抑好还是扬好呢一定是抑..最后一句呢一定是扬..来;再试..第二句要比较地抑;最后一句要很好地扬..学生第三次齐读课文师:好..最后一句我们再来学读一下;跟我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师:太好了;有些同学读得很有感受似的..师:下面思考一个问题:感受诗中的美句..哪句美呢哪句最美呢开始思考;并且用笔写下你的感受里面的关键词..学生思考;批注师:好;我们试着来交流一下..刚才我看见大家很用心;现在来谈谈你所感受到的诗中美句..请举手发言..学生举手师:谢谢你..生1:我觉得诗中美句是最后一句..师:请你阐释..生1:前面已经说了“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最后仍然要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表明作者虽然遭受排挤;怀才不遇;仍不放弃自己的梦想;我觉得这是一种人格美..师:这里表达了作者的奋发图强;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向往..谢谢你..学生举手师:谢谢..生2:我觉得第四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很美..这里运用了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和信念;这种信念美我也觉得很美..师:用典故来说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意..既是一种手法;也给人以美感..好;继续..生3:我觉得美句是倒数第二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它说出了作者当时怀才不遇的心情;感叹内心的凄苦..师:反复、反问;表达了一种悲怆的情感;和“长风破浪会有时”这一句形成强烈的反差;好像在给人一种迷茫的感觉的时候;突然又让我们眼前一亮..真美..生4:第三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里不仅有一种描写美;而且我认为;黄河不可能任何时候都那么容易渡过;而太行山此刻也已经雪满..这里表现他有计划的时候;大自然也仿佛在和他作对;这就表现了他在官场上的不得志和内心的忧郁..师:前途无路可走;这里好像是实写;好像是写自然状况;实际是虚写;是用比喻来表现作者现实心情的迷惘..这里是写心情、写感觉的;它和“行路难;行路难”这个句子密切地照应..师:好;我们把发言再集中到课文里最美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上面来..学生齐读这个句子师:这个句子为什么美我们来体会一下..屏显4乘风破浪;沧海扬帆..意境开阔;壮思飞扬..千古雄句;激荡人心..师:这个句子的含义是乘风破浪;沧海扬帆;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态的、勇往直前的画面..它表现出海阔天空的意境;是作者壮思飞扬的理想境界的描述..因此;人们这样评价;说它是“千古雄句;激荡人心”..这样的句子已经单独流传下来;流传在我们现在的书面语中;流传在口语中;流传在广告中;流传在我们写文章的引用中..这样的句子叫做警句..请做记录:屏显5课中微型讲座一警句——让诗文生辉警句;就是语言精炼、寓意深刻的语句..作品中的警句;往往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警句常常超越作品、超越时代而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教益..行路难因警句而格外让人喜爱;是一首情韵飞扬的诗歌..师:下面我们来再感受一首诗;请大家读出这首诗中你们熟悉的警句..屏显6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学生齐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师:这样的句子;可以超越作品、超越时代;它还将继续超越下去;给我们以教益..让我们再读这首诗..学生齐读师:这个学习环节就进行到这里..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学习环节:理解诗中的难句..屏显7学习活动二说读——理解诗中的难句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学习环节: 理解诗中的难句..师:其实我们刚才已经涉及到了几个难句;这里我提出两个难句需要大家来阐释;这两个难句弄懂了;这首诗也就懂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请自选一句阐释它的含义和作用..第一个层面;要阐释它的含义;第二个层面;要阐释它的作用..好;开始思考..学生思考;教师巡视师:同学之间;两两交流..学生思考;教师指导师:好了;全班交流;自由发言..学生举手师:请你来;谢谢..生5:我想说第三句;它有两层意思..作者想渡过黄河;但黄河结冰不能通过;他想登上太行山;但因为雪满他不能登山..这两句给我的深层感受是;作者有自己的一番理想和抱负;但是因为社会上、官场上的阻扰;不能让作者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抒发了作者的悲愤之情..师:嗯;很好..谢谢你的演讲..师:而且你有一个很有个性的地方;用手势助说话..阐释得很好;我就不接着你的话继续阐释了..生6:我选第四句..作者引用吕尚和伊尹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希望有识人才的人发掘他;让他有一番作为..师:第二句说得特别好;希望有人给他机会;使他得到重用;让他实现自己从政的理想..这两位同学的发言基本上把这两个句子解释清楚了..我再来阐释一下..第三句是用喻;就是用比喻..连续用喻;来描绘自己现实的困境;用比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第四句是用典;就是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希望、憧憬、梦想;同样也是写心情..好;我们再来学一种知识..看屏幕..屏显8课中微型讲座二用典;以传情达意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婉曲地表达“今”义..用典的效果:精炼语言;避直就曲;生动典雅..行路难:一首因用典而情意深长的诗..师:比如说“卧薪尝胆”;它既是词语又是故事..我们也常在口语中用到它;这就是典故..我们在运用成语的时候;很多都是典故..用典是一种高层次、很雅致的表现方法..它避直就曲;生动典雅..句子的含义是需要人们去理解的;就像作者不直接说“我要从政”、“我要当官”;而是用典故来说话..下面我们再来理解一下用典的句子..屏显9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这句是用吕尚垂钓时遇周文王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希望..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这句是用商朝伊尹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憧憬..学生齐读师:你看;从表面上看;都看不出来其真正的含义..真正的含义是希望有机会得到赏识;希望委以重任..师: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的意思全部串一下..齐读..屏显10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里摆满珍美的菜肴;价值万钱..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我拔出剑来;四处看着;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阻塞;想登上太行;却被满山的大雪阻拦..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我如今身在何处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我将挂起高高的船帆渡过茫茫大海..学生齐读师:两个难句都是婉曲地表达自己的心情..这两个句子读懂了;这首诗就基本读懂了..再来看另外一首诗;它既有典故又有警句..屏显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学生齐声朗读师:用典的句子是哪两句生: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师:“怀旧空吟闻笛赋”说的是物是人非;“到乡翻似烂柯人”说的是岁月流逝..这就是话不直说..师:警句是哪两句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师:作者在诗里写的是他的想法;其实这两句诗的意义早已离开文本原意;被人们广泛运用;它的寓意是新生事物不断出现;更加美好的事物在前面呢..用典和警句都是诗歌里高层次的表达技法;我们在读古诗时要有意识地注意一下..师:最后我们来读一读、背一背..各自读;大声读..学生自由、大声地读书..师:一起来背;不能背的就读..要求:读出四三的节奏;读出抑扬的表达要求;最后一句要按照老师教你们的来读..学生齐声背读..师:多好啊..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儿..送给同学们两句话:屏显12教学结语用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用憧憬激励我们的意志这两句话表现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在学习上;要用知识丰富我们的头脑;二是告诉我们;人在困境中要用憧憬激励我们的意志..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点评余映潮老师说过:“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他又说;“在教学艺术上我们要孜孜探求这样的境界: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思路..”他还说:“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高层次境界..”余老师执教的这首行路难;正是这些教学设计理念的集中体现..这节课;能够在如下方面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一、巧妙的切入余老师重点运用了“选点精析法”切入文本教学..这种方法要求师生集中目力;努力对文本中的某一个点——如课文的精美处、深厚处、丰满处、奇妙处、疑难处进行足够的咀嚼品味;进而读通读透全文..本课以“感受诗中的美句”和“理解诗中的难句”为切入点来组织教学;通过吟读、联读、译读、背读、吟诵等多种形式朗读;又辅以教师独具创意的两个微型讲座;自然巧妙地引领学生在诗歌学习中来回穿梭;反复地品读美句和难句..整个课堂教学思路简约而不失精致;简化而不失精彩;显得极具组合之美、层次之美、层进之美..二、精致的对话语文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行对话教学;对话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主要的作用是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每一个学生潜在的灵感..在本节课的教学之中;余老师对学生的发言总是迅速判断;及时点评;指向明确;内涵丰富;或补充到位;或提升精准;或优化巧妙..这一来一去的对话是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在教师不疾不徐的点评、引领下;学生轻松自然地完成了学习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平实、自然、大气;没有教师的极力表演;只有教师的应对自如..自然流露的“谢谢”等话语;充分表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三、诗意的讲析讲析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法;其意义在于深入文本;解决难点;凸显美点;解析规律;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拓展语文知识的宽度..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关键之处要有教师的讲析;疑难之处要有教师的讲析;生僻之处要有教师的讲析..且看本课中余老师的讲析:引入背景资料时;作了必要的解释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心境;学生齐读诗歌前;指出了“羞”、“直”等关键字词的意思;为学生的齐读作了必要的铺垫;学生齐读诗歌出现明显错误时;余老师对朗读的节奏和情感的抑扬作了及时充分的点拨;对美句的分析精炼含蓄;颇有见地:乘风破浪;沧海扬帆;意境开阔;壮思飞扬;千古雄句;激荡人心..这既是对学生发言的肯定;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由美句到警句、由难句到用典;余老师更是用两次微型讲座作了极为巧妙的讲析..这样的讲座既有助于学生对本课主要教学内容的掌握;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还加大了课堂容量;实属一石数鸟;匠心独运..整节课上;充满了诗意的、简洁生动的、精美实在的讲析;显现了余老师丰厚的知识积淀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艺术..四、丰富的积累阅读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地有所积累;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以进行既有形式也有内容地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的活动..要让学生真正地有所积累;需要老师分板块、设话题、作示范、给抓手..本课中;学生的积累主要有:在知晓关键词语的意义后;学生完成了对诗歌内容的初步感知;在多次的朗读演练中;学生领会了朗读的必要知识——节奏的把握和情感抑扬的处理;在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中;学生实现了对诗歌美句的欣赏和对难句的理解;在聆听课文的微型讲座之中;学生进一步积累了“警句”和“用典”的知识;课文联读无疑是一个亮点..两首诗的联读;由此及彼;加深了学生对警句与典故的理解;扩大了学习视野;丰富了知识积累..这一细节自然妥贴;别具一格..这些都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余映潮老师深厚的教材研读能力、不凡的教学设计能力和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
《行路难》教学实录(部编版九年级必修)
《行路难》教学实录(部编版九年级必修)行路难教学实录一、导入在大唐盛世,有一位诗人他豪情满怀,诗酒仗剑走江湖。
他才华横溢,满怀经世治国之志。
在道士吴均的推荐下,在人生迈入第四十一个春秋之际,他由布衣登上了卿相的殿堂,满以为实现理想、施展才华的时候到了,但是皇帝昏聩,美梦初醒,他很快被赐金还放,理想与现实的交织下,他陷入矛盾之中,这个人就是——李白。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行路难》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
二、学生朗读早上呢同学们都预习过了,我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请同学评价一下.……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感情呢?二、老师范读听到同学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好不好啊?等一下我也请同学来评价一下老师有没有读出情感..问:那么你们从老师刚才的朗读中听出什么样的感情呢?大家的意见是不是一样的?问:哪几句应读出苦闷?问:哪几句应该读出喜悦?问:哪个同学能给我们总结一下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变化:苦闷——憧憬——愁——喜悦,大家分析了之后感觉作者的情感复杂变化。
《行路难》呢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做了三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大家不要小看这首诗歌虽然短,但是它可是李白的传世名篇之一,因为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三、这节课我们试着看看能不能通过朗读读出李白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的情感世界,进而理解李白的人格理想。
1、问:我们如何朗读才能传递出李白的这种愁苦的情感?问:哪个同学能评价一下他朗读得怎么样?背景介绍:李白四十一岁时被玄宗召至长安,欣喜若狂的李白应诏如宫,供奉翰林,本以为可以实现其“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政治抱负,而唐玄宗已经昏聩了,不理政事,欣赏的只是李白的才华,只是想用李白的才华为宫廷生活作点缀粉饰太平。
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性格也同权贵们格格不入,如此种种,在宫廷不久即蒙受谗言,被李隆基赏了一些金子给赶了出来。
情感是非常失落、惆怅的。
(1)重读:斗千金、直万钱——盛宴(2)重读:停、投“停”、“投”什么意思?酒也喝不下了,饭也吃不下了,为什么?李白一生追求政治理想,熬到41岁才开后门,进入朝廷却被皇帝当作点缀生活、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还来不及抒发郁闷之情,在宫廷不久被人打小报告,就被李隆基赏了一些金子给赶了出来。
拟行路难(其四)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1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选题背景《拟行路难》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大型长诗,全诗共1077字,体现了诗人在政治、文化、生活方面的失意与苦闷。
诗中诗人决定出行,却遭遇重重困难,最终选择放弃出行的主旨也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失望。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叙述《拟行路难》的主旨和情节。
2.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及其与当今社会的联系。
3. 能够感受并理解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魅力。
4. 能够通过诗歌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1. 诗歌朗诵通过课前朗诵《拟行路难》,让学生先感受一下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魅力,切入主题,激发学生的语感和文化审美能力。
2. 教师讲授通过PowerPoint或黑板、白板等工具,结合学生已知的常识和语言表述方式,让学生先了解背景及文化内涵,再进一步分析诗歌中的语言技巧、结构和艺术特色等。
3. 课外拓展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默写和朗诵,以及结合古诗评析训练,在阅读和学习中提高语言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境场景设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加强感性体验。
2. 交际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和讨论,增强交流和合作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性和教学效果。
3. 体验教学法:通过诗歌朗诵和默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语言韵律和艺术魅力,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教师将课前布置好的预习资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理解背景及文化内涵,并准备好诗歌朗诵。
2. 情景体验教师通过讲解唐代的文化、政治和社会背景,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背景及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形象地感受诗歌情境,加强感性体验。
3. 交际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交流和互动,交流每个人对于诗歌中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交际和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拟行路难》课堂实录
拟行路难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的情感变化。
2、学习知人论世的读诗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背诵这首诗。
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鲍照的《拟行路难》。
(板书)拟,是模仿的意思,《行路难》是古乐府题材,也就是说这首诗是学习《行路难》写的乐府诗。
我知道,说到《行路难》我们首先想到的并不会是古乐府,也不会是鲍照的作品,而是李白的名篇《行路难》。
能不能请大家来背诵李白的这首诗呢?(学生背诵)李白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即使有过茫然,即使前路艰难,但依然高扬自信的风帆,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很好,大家对李白的这首诗很熟悉,但是,我们可能不知道,李白的这首诗不管是在语言上,还是思想内容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鲍照的这首《拟行路难》。
二、初读诗歌,理解大意1、请学生自由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请学生说出诗歌大意,不准确的地方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对于“举杯断绝歌路难”一句,引导学生分析两种不同的理解)三、再读诗歌,理解情感1、请学生找出诗中体现愁的动词,并概括所在句的含义。
(1)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愁)(2)古人常常借诗歌抒发心中愁绪,我们读到过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前者是借助环境展现愁,后者是借助动作展现愁,这首诗呢?(动作)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中表现诗人愁情的动作。
能不能都用四字词语概括这些动词所在句子的意思呢?(行叹坐愁——借酒消愁——悲歌激愁——吞声咽愁)(3)这些地方的愁是一样的么?(不一样,愁是流动的,是不断加深的。
诗人本想开解自己,哪能整天走着叹息,坐着发愁呢?但是哪能那么容易解脱,于是借酒消愁,没想到,这非但不能消愁,那郁结已久的愁情在酒的发酵下愈加浓烈,平添的酒意更激起了心中愁海的狂澜,于是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的悲愤倾泻出来。
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都难以排遣心中的愁绪,诗人竭力压抑自己的情绪,无奈人心并非木石,更何况诗人生就格外敏感的心肠?于是“心非木石岂无感”这痛苦的呐喊冲口而出!诗情在这里达到高潮,诗人似乎要将满腹的痛苦惆怅都说个够,但是就在这里,诗人却又硬生生地刹住,“吞声踯躅不敢言”!这两句情感由极高到极低,如瀑布跳崖,跌宕起伏,前句有多慷慨激愤,后句就有多痛苦矛盾,“岂无感”的情绪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
《行路难》教学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行路难》教学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行路难》教学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行路难》教学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行路难》作为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诗人在长长的旅途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与坚定的信念。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篇优美的文章,领悟其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呢?一、教学目标1. 了解《行路难》的作者李白2. 了解《行路难》的文学价值3. 理解《行路难》的表述手法4. 领悟《行路难》所传递的人生哲理二、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段著名的论述:“人生就像一条路,前途未定,必须不断地前行。
”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2. 了解作者通过课堂互动、小组研讨等方式,了解《行路难》的作者李白,介绍他的历史背景和作品特点。
3. 掌握文学价值通过询问、剖析、比较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行路难》的文学价值,使学生会对文学有更多的尊重和情感投入。
4. 理解表述手法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理解《行路难》的表述手法,例如比喻、拟人等等。
5. 领悟人生哲理探讨《行路难》的人生哲理,例如“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
6. 学以致用通过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感悟和思考,或者通过作文、诗歌的形式深化对《行路难》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探究《行路难》的文学价值、表现手法和人生哲理。
2.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体验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3. 分组合作教学法通过让学生组成小组,相互交流和启发,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能够基本了解《行路难》的作者李白,并对他的文学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
2. 能够基本掌握《行路难》的文学价值和表达手法。
3. 能够领悟《行路难》所传递的人生哲理,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拟行路难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
•[阅读次数:156]一、说教材《知人论世之〈拟行路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高中语文实验教材中的选修教材,它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文。
第一单元的题目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主要学习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容与主旨,围绕这一目标,介绍两种阅读诗歌的方法?..•[阅读次数:107]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掌握诗歌的内容。
2.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意旨。
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抱怨自己空有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阅读次数:359]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3、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教学重点:对诗歌的反?..•[阅读次数:251]年级:高二编写:谢一彰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编制时间:2017-10-22 班次:小组:姓名:使用时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诵读、听读,能用恰当的语调和语气读出诗词的情感,并准确无误地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交流,用“以意逆志、知...•[阅读次数:327]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3、理解文中大幅渲染愁绪的用意。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初中学过的一首诗,李白的《行路难》,初中时我们学习过李白的《行路难》,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阅读次数:1209]汤原县高级中学郎圆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2、理解思想内容,把握情感能力目标:1、学会比较阅读,积累一定量的诗歌 2、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 3、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情感目标:引...•[阅读次数:609]拟行路难--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拟行路难》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有认命”,可是虽然“有感”,但又“不敢言”,无可 奈何之中,又似乎只得“认命”了。
子问题六: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矛盾的思想情感 的?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诗人拈出泻水流淌 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 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我国魏晋南北 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 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 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 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而作者是 南北朝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 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 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 愤不得志,所以他既悲愤又实在无可奈何。
18 首。鲍照的集子有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 长懋之命所编 10 卷。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 明毛□校本《鲍氏集》为较早。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 三家集》本《鲍参军集》为最流行。鲍照集的注释,始 于清末的钱振伦,他的注本没有来得及刊行。近人黄节 在钱注基础上作了补注,称《鲍参军诗注》,今人钱仲 联作《鲍参军集注》,附有《鲍照年表》。鲍照擅长诗 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 等很有影响。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中的“俊逸鲍参军”, 就是赞美李白的诗有鲍照的俊逸风格。其作品留芳后 世,被称为“元嘉三大家”之一。
生命的喟叹《拟行路难》教学实录
生命的喟叹《拟行路难》教学实录发布时间:2021-09-29T09:27:01.67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5期作者:高紫筠[导读] 了解作者生平,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与李白《行路难》对比阅读,感受诗人情感和生命深沉的喟叹。
高紫筠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655000教学目标:了解作者生平,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与李白《行路难》对比阅读,感受诗人情感和生命深沉的喟叹。
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首诗玩一个竞猜游戏。
课件展示: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杜甫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在这两首诗中出现了“俊逸鲍参军”和“江鲍堪动色”大家猜一下是哪位诗人?生:诗人姓鲍。
(不确定性的)师:不错。
大诗人杜甫赞扬李白诗歌清新、俊逸,可与前代两位大诗人相提并论。
“鲍参军”就指鲍照。
而孤傲拔俗、目空一切的李白,都将鲍照视为天人,李白用江淹、鲍照都动容的方式,来夸赞别人的诗作,可见鲍照在李白心中的位置。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连太白都服膺的鲍照的诗歌《拟行路难》。
(板书)师:我们对鲍照的了解较少,所以刚才不能快速猜出诗人。
鲍照(约415~470),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
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 ,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 。
世称"鲍参军"。
在文学创作方面,鲍照在游仙、游山、赠别、咏史、拟古等方面均有佳作留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
由此看出,鲍照的确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怪不得像李白杜甫这样诗人都如此推崇他。
鲍照生活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正是门阀制度盛行的时期。
“上品无寒士,下品无世族”,出身寒微的文人往往空怀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不得不沉浸在壮志未酬的遗恨中。
即使跻身仕途,也多是充当幕僚、侍郎、参军等一类小官,备受压抑,在困顿坎坷中徒然挣扎,只落得身心交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行路难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情感变化。
2、学习知人论世的读诗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背诵这首诗。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鲍照的《拟行路难》。
(板书)拟,是模仿的意思,《行路难》是古乐府题材,也就是说这首诗是学习《行路难》写的乐府诗。
我知道,说到《行路难》我们首先想到的并不会是古乐府,也不会是鲍照的作品,而是李白的名篇《行路难》。
能不能请大家来背诵李白的这首诗呢?
(学生背诵)
李白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即使有过茫然,即使前路艰难,但依然高扬自信的风帆,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很好,大家对李白的这首诗很熟悉,但是,我们可能不知道,李白的这首诗不管是在语言上,还是思想内容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鲍照的这首《拟行路难》。
二、初读诗歌,理解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请学生说出诗歌大意,不准确的地方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对于“举杯断绝歌路难”一句,引导学生分析两种不同的理
解)
三、再读诗歌,理解情感
1、请学生找出诗中体现愁的动词,并概括所在句的含义。
(1)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愁)
(2)古人常常借诗歌抒发心中愁绪,我们读到过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前者是借助环境展现愁,后者是借助动作展现愁,这首诗呢?(动作)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中表现诗人愁情的动作。
能不能都用四字词语概括这些动词所在句子的意思呢?
(行叹坐愁——借酒消愁——悲歌激愁——吞声咽愁)
(3)这些地方的愁是一样的么?
(不一样,愁是流动的,是不断加深的。
诗人本想开解自己,哪能整天走着叹息,坐着发愁呢?但是哪能那么容易解脱,于是借酒消愁,没想到,这非但不能消愁,那郁结已久的愁情在酒的发酵下愈加浓烈,平添的酒意更激起了心中愁海的狂澜,于是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的悲愤倾泻出来。
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都难以排遣心中的愁绪,诗人竭力压抑自己的情绪,无奈人心并非木石,更何况诗人生就格外敏感的心肠?于是“心非木石岂无感”这痛苦的呐喊冲口而出!诗情在这里达到高潮,诗人似乎要将满腹的痛苦惆怅都说个够,但是就在
这里,诗人却又硬生生地刹住,“吞声踯躅不敢言”!这两句情感由极高到极低,如瀑布跳崖,跌宕起伏,前句有多慷慨激愤,后句就有多痛苦矛盾,“岂无感”的情绪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
)
(4)诗人为何而愁?
我们在诗中读到了鲍照心中那郁积已久却又难以言说的愁苦,感到诗人是那样痛苦而又纠结,那么诗人到底是因何而愁呢?
试着在诗中找找,看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愁的原因。
(命)是什么样的命呢?前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起兴的作用,就像水流到地上会流向不同的地方一样,人命也各有不同。
)四、知人论世,重品诗歌
那这样看来,诗人的愁和李白似乎差不多,都是在感叹怀才不遇,命运不公,面对相似的状况,李白是那样潇洒从容,鲍照就显得太过阴郁了,是不是鲍照太过小心眼呢?为何面对命运,他们有如此不同的态度?
(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诗人的性格遭遇等方面分析)
(魏晋学生不太熟悉,老师需要补充介绍诗人的经历及时代背景)
总结:李白生在大唐盛世,那是中国古代最为开放的时代,相对来说,在那个时代的人是自由的,他们有着许多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和途径,整个时代都洋溢着一种积极自信的时代精神,而李白自己更是既有诗人的浪漫,又有侠士的豪情,所以面对困
境,李白能够走出。
而鲍照呢,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森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寒门子弟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几乎没有什么机会。
而鲍照偏偏就是一位自信而才高的寒门子弟,杜甫给李白的诗作中,称赞李白的诗俊逸时,赞道“俊逸鲍参军”,这里的鲍参军便是鲍照,李白也说和鲍照结交,如“结交凤与麟”,可惜这样的才华竟无处施展,如此才高绝代的诗人居然史书无传,可见门阀制度对士人的压制到了何种地步。
仕途的艰难,世道的不平,世人的冷眼像铅似的乌云笼罩在诗人的心头,鲍照的痛苦要远比一般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沉重得多。
这样我们对诗中所说的“命”就应该有更深的认识了,就像水流于地,会随着地势的高低而流向各方一样,人的命也是由出身的高低所决定的,并不能因个人的努力而有所改变。
理性劝慰的背后是无尽的不平与愤懑。
五、激情诵读,体会诗情
了解了这些之后,在这首诗跌宕的情感变化中,我们似乎便可以看到诗人当年的样子,恐怕他常常都是将满腹心事深藏,强作平静,只有在凭几独斟时,趁着酒兴,才会慷慨悲歌,愤然陈词,然而,一悟到自己身在何处,又不得不冷静下来,忍气吞声。
如果不懂得鲍照面对的那个时代,我们就读不懂鲍照这郁积心中的苦闷。
现在就请我们投入情感,大声来朗读、背诵这首诗,去倾听,去感知诗人的痛苦,诗人的无奈。
六、类读比较,运用迁移
请学生赏析课本上阮籍的《咏怀》。
思考作者是怎样表现阮籍的忧思的,阮籍为何没有将忧伤的原因说明,理解阮籍内心的痛苦。
(背景:两晋是真正的乱世。
两晋之前的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然而当那些英雄谢幕之后,历史就好像一张绷紧的弓弦突然断裂,陷入到了无序混乱之中,壮丽的鏖战不见了,历史的诗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阴谋,各种卑劣的手段。
在司马氏篡权的过程中,太多的文人名士死于非命。
范晔、嵇康、潘岳……一座座文化的山峰轰然倒下。
阮籍的痛苦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那个时代,他曾驾着驴车,走到无路可走的地方放声痛哭,他哭的并非眼前的那条路,而是痛苦他的人生,痛哭满腹才华的他,在那个世上竟然无路可走。
人最害怕的并不是暂时处于困境,处于低谷,而是找不到一点希望,看不到一点未来,阮籍在诗中所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看不见希望,找不到出路的彻骨悲痛。
)课堂小结:
不了解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就不会懂得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愤激与无奈;不知道盛极一时的楚国在奸佞小人把持之下江河日下,就不会懂得屈原满纸香草美人背后的忠贞与悲愤。
任何作品都是植根于社会现实之中的,每位诗人也都有他所属于的那个时代,只有了解了他们所生长的那片土壤,才能对诗人及其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和正确的评价。
知人论世,是我们解读诗歌的一把重要的钥匙,也是我们能够跨越千年走进
诗人内心的必经之路。
七、作业设计
1、链接高考,实战检验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
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2、联系现实,价值引领
鲍照和阮籍的经历让人叹惋,他们的痛苦是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耻辱,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开放而自由的时代,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遭遇坎坷,面对困境,你会如何选择呢?请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短文。
【试题】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这道题学生要能够联系课本《书愤》的学习中了解到的陆游在南郑的经历和一生中不得重用,几起几落的遭遇,准确解读诗歌。
)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这道题引导学生通过对贺知章的处境和陆游的处境做对比,深刻理解陆游在这里运用这个典故的原因和表达的情感。
)
课后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我也将此作为了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在教学设计上,我没有像平常上课那样,先介绍作者、背景,而是让学生先读诗歌,对诗歌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思考,然后才将诗歌的背景介绍给学生,最后让学生重读诗歌,深刻体悟。
这样能够让学生对诗歌的解读有一个清晰的由浅入深的过程,从而让他们能对知人论世的重要性有更深的感悟。
在课堂的具体操作中,留给学生的时间还是有点少,特别是阮籍的诗歌,背景介绍给学生后,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来对诗歌进行再解读,这样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