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026-信息管理导论03

合集下载

信息管理导论信息化

信息管理导论信息化

应商的合作。
案例分析:某企业成功应用SCM提升竞争力
提升物流效率
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手段,如智能仓储、物联网等,提高物 流运作效率。
强化信息协同
建立供应链协同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透明化,提高决 策效率和准确性。
SCM应用效果评估
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优化措施,该企业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表现 为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素养教育的普及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 素养教育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未来将有更多的人接受信息素 养教育,提高信息获取、处理 和应用的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客户关系管理(CRM) 在信息化中运用Biblioteka CRM定义、功能及价值体现
定义
CRM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 策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客户 关系进行全面、系统、自动化的 管理,旨在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 诚度,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盈 利能力。
功能
价值体现
CRM系统主要包括客户信息管理、 销售过程管理、市场营销管理、 客户服务与支持等功能模块,可 帮助企业实现客户资源的整合、 优化和共享。
关键因素一
明确实施目标,制定详细实施 计划,确保项目按照预定目标
推进。
关键因素三
充分调研企业业务需求,进行 业务流程优化和重组,确保ERP 系统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关键因素二
选择合适的软件和硬件平台, 确保系统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关键因素四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ERP 系统的认识和操作技能,确保 系统顺利运行。
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与技术
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包括关联规则挖掘、分类与预测、聚类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异常检测等;常用的数据挖掘技术 包括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和可视化技术等。

信息管理导论-R-第03章

信息管理导论-R-第03章

3.2.1 信息交流的基本结构
1. 信息交流结构研究
P114
四要素说
(信源、信宿、媒介、信息)
三元主体结构说
(传播者、受传者、阐释者)
2. 信息交流的基本结构 P114
宏观
微观:(E(N)-SCU模式)
信息、 信源、信道、用户、环境
精选ppt
3.2.2 信息源
1.信息源及其评价
(1)信息源的含义
模式研究 用简明、具体、科学、明晰的模式来展示事物及其
内在运动规律。研究手段……。
模式研究的功能(美国学者多伊奇):
构造功能
解释功能
启发功能
预测功能
精选ppt
2. 信息交流的模式研究 (1)基本思路
对信息交流的模式分析,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
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即对信息交流一般化的
基本过程的模式化描述;
精选ppt
b. 信息获取行为的策略性 一般地讲,用户的信息选择具有两种策略: 宽聚焦策略 窄聚焦策略 c. 信息行为倾向的复杂性 信息获取目的的集成法则 信息行为的多效应法则 信息获取的重复强化法则
精选ppt
d. 信息需求满足的自我调适性 信息获取的期望法则 信息行为的习惯法则 信息利用的适度满足法则
在方式)
精选ppt
3. 信息交流的新方式 (1) Email (2) BBS (3) Blog (4) Wiki (5) ICQ
精选ppt
3.2.4 信息用户
1.信息用户的含义
信息接收者就是接收信息的人或物,又称为 信宿。在社会信息管理活动中,我们通常把 一切可以接收并且需要信息的人称为信息用 户,简称用户。
① 科学情报交流系统 ② 社会传播传染病模式 ③ 信息人本社会传播模型 ④ 信息交流的栈模式 ⑤ 其他

《信息管理导论(人大版)》教学课件—第二章 信息管理概述

《信息管理导论(人大版)》教学课件—第二章 信息管理概述
B信RE息AD资P源PT 管DE理SIG导N论
一、人类社会信息管理的主要阶段
阶段名称
产生时间
主要特征
手工管理阶段
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的 以文献资源收藏和保存为核心,以手工管理为标志,以图书文献、档案和情报
时代
资料收集、整理和保管及提供利用等为主要工作内容
技术管理阶段
20世纪40年代 末
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数据处理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系统化为标志,以计算 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设为主要工作内容
B信RE息AD资P源PT 管DE理SIG导N论
二、信息管理的内容
信息管理的内容包括:信息管理活动参与因子、管理对 象、管理目的和管理目标等。不同层面的信息管理,具体包 含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B信RE息AD资P源PT 管DE理SIG导N论
三、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关系
目前国内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主要观点包括:
• 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知识。各种社会组织都应当通过应 用信息技术,为组织成员处理、转换和创造知识提供服务 和帮助。知识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知识创造、知识整合 、知识蓄积、知识分享、知识移转、知识流通、知识运用 和知识创新等。
B信RE息AD资P源PT 管DE理SIG导N论
2.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差别
传统文献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关系图 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关系图
B信RE息AD资P源PT 管DE理SIG导N论
数据管理、信息管理、信 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层 级示意图
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 和知识管理关系示意图
B信RE息AD资P源PT 管DE理SIG导N论
数据管理、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 管理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逐级别发展的关 系,同时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价值链”

信息管理导论课程设计

信息管理导论课程设计

信息管理导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3. 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流程、策略和工具;4. 熟悉信息安全的基本措施和伦理道德规范。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2. 掌握利用信息系统进行信息检索、处理、存储和传播的技能;3. 学会使用信息资源管理工具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4. 能够识别潜在的信息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信息管理的兴趣,激发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精神;2.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观念;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管理在现代组织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为主,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信息管理基本概念:信息、信息管理、信息系统;2. 信息管理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有效性、安全性;3. 信息管理方法: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播、利用;4. 信息系统的结构:硬件、软件、数据、网络、人员;5. 信息系统功能:信息检索、数据处理、决策支持、协同工作;6. 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规划、组织、整合、优化;7.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措施、安全隐患识别、防范策略;8. 信息伦理道德:信息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知识产权。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章节进行安排,具体如下:第一章:信息管理基本概念与原则;第二章:信息管理方法与信息系统;第三章:信息资源管理;第四章:信息安全与伦理道德。

教学进度安排:共计16课时,每章节分别安排4课时。

《信息管理导论(人大版)》教学课件—第一章 信息管理客体概述

《信息管理导论(人大版)》教学课件—第一章 信息管理客体概述

2.具体科学层面的信息概念
• 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门 类。从事具体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往往习惯于从相 关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所涉及的信息现象出发 ,来研究信息的定义问题,所以,往往使所提出的信息 定义具有比较明显的“学科烙印”。
• 他们的定义尽管各有不同,但还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 对信息概念的认识,丰富了信息概念的外延。
岳剑波
事物自身显示其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信息是一种比运 动、时间、空间等概念更高级的哲学范畴,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概念
张辑哲
信息本质上是一种“虚在”,但其内容所指却可以是几乎全部的实在与虚在,而且它又可以 甚至是必须转化成实在(第二实在:信息物如文字或人的其他创造物),必须通过实在(第一 实在:人)才能存在,才能在现实中实现其价值——信息是一个游荡、穿梭于实在、虚在 之间的精灵
学科领域 控制论
信息论
思维科 学
信息论 系统论
系统科学
生物信息学
社会信息学
信息就是收集、分析、管理和传播的data(数据)。它是一种工具 客观世界在人们大脑中的反映的一切运动、概念,以及由此而来的情感、 意志等的统称 在严格的语言学意义上,信息是已知或可以预测的内容与新的或无法预 测的内容之间的张力。这与数学中的信息概念不一样,数学中的信息是 对不可预测性的测量。语言学意义上的信息是通过新内容和非新内容 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因此,信息单位是一种结构,它由新信息和已知信 息两种功能构成
彼得·F·德鲁克认为,当我们还在对“ 未来的办公室”猜测纷纷的时候,未来 的组织——一种以信息为中心和核心支 撑的组织——正在迅速成为现实。
一、信息概念的定义
(一)对信息概念已有的认识 • 人们对信息概念的定义已从最初的表象层面(即把信

信息管理导论重点

信息管理导论重点

信息的定义: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体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老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知识的定义:知识是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反映,是人们通过实践对自然和社会运动形态和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是人们对其在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经验材料进行概括、总结和升华的结果。

宋运郊三分法(多重信息分类体系):按内容、形式、效用分。

公开信息(白色信息):传递和利用范围几乎没有任何限制的信息。

非公开信息(黑色信息)传递和利用范围较小的内部信息和严格限制传递范围的信息。

半公开信息(内部信息)二次信息:是在一次信息基础上加工整理形成的,引导和使用一次信息的信息。

三次信息:是根据二次信息提供的途径,获取并使用一次信息,综合其他零次信息,分析综合形成的高层组织信息。

信息的特征:1,价值上的特殊性(共享性、绝对性和相对性)2,数量的无限性与供给的稀缺性(不完全性、不对称性、有机性、差异性)3,效用的特殊性(时效性、滞后性,体验性)实得信息=先验信息—后验信息普顿斯指数:现尚在利用的文献中近五年出版的文献数量占总利用数量的百分比。

与文献半衰期大致成反比关系。

文献半衰期:现尚在利用的文献的一半出版时间,是指某学科领域和主体领域(一年之内)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的一半(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也就是该学科领域和主题领域文献中的半数失效所经历的时间。

信息计量学三大定律:1,洛特卡定律(文献作者分布理论,揭示了著者与文献数量的关系)2,齐夫定律(词频分布理论,揭示了文献中词汇的分布规律)3,布拉德福定律(文献分散理论,揭示了文献数量与科学期刊数量的关系),如果将科学杂志按其刊载某个学科主题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有这些杂志中区分出载文率最高的核心部分和包含着与核心部分同等数量论文的随后几区,这时核心区和后继各区中所含的杂志数成1:a:a²…的关系。

信息管理学第三章

信息管理学第三章

(2)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因素包括人口结构、阶层结构、城乡
结构、家庭结构、文化结构等,其中人口结构 是劳动力结构的基础,直接影响信息产业的形 成和发展。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 民族结构、文化结构等,其中文化结构对信息 产业的影响最大。一般说,人们受文化教育水 平越高,对信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越高, 信息消费支出也越大。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 国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有很大提高(表8.9),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别。
基础设施政策:作为社会公共品的信息 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措施,特别是通信 网络等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问题。
相关法律法规:各种相应的信息产业法 律和法规,如电信法、信息公开法、数 据保护法、知识产权法、新闻出版法等。
三. 国外的信息产业政策
1.美国的信息产业政策—三个基本特征
(1)依靠私营部门和市场自由竞争,尽 量减少和消除不必要的规章等市场障碍, 加强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提高效率并以合理的价格向公众提供服 务,这是美国政府发展信息产业的一个 基本政策原则。
2.信息产业的外部关联
影响信息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很多, 包括消费结构、社会结构、贸易结构、 市场机制、科技进步、政策法规、社会 可提供的资源条件和经济发达程度等, 其中消费结构和社会结构是决定因素。
(1)消费结构
恩格尔消费结构理论普遍适用,我国城 镇居民1985-1995年消费结构的变化是 一个例证(表8.8)。
第3章 信息产业管理
第三节 信息产业政策 主要讲述了制定信息产业政策的原则,信 息产业政策体系,国外的信息产业政策。
一.制定信息产业政策的原则 1.从国情国力出发; 2.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3.符合信息产业发展的一般经济规律和具体

信息管理导论

信息管理导论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社会1.信息:信息是解决人们认识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就是能够对一个表述或事件状态进行逻辑转换或强化的内容。

2.信息与相关概念:a)信息与情报:一般意义上的情报和信息几乎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b)信息与数据:信息是特定背景下具有特定含义的数据,经过某种方式加工或以更具实义的形式提供的数据。

c)信息与知识:信息是知识的原料和基础,知识是信息中最具有革命性和活动性的部分。

知识是信息的高级形式,是信息加工的结果,是系统化和序化了的信息。

d)信息、物质与意识:P6 四种观点e)信息、物质与能量:物质是信息存在的基础,能量是信息运动的动力。

3.多重信息分类体系:4.信息的特征:1)广泛性和普遍性2)可识别性和计量性3)可储存性和转换性4)传递性和相对中立性5)可处理性和再生性6)共享性和可开发性7)价值相对性和绝对性8)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9)时效性和滞后性10)有机性和差异性5.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在社会发展中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达到一定数量的信息集合,是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和积累具有潜在或现实价值的有序化信息及相关要素的集合。

信息资源更强调了信息作为整体、作为可利用的资源、作为社会发展基础的作用,是信息的高层次状态。

6.信息资源的构成:a)信息资源的三要素:信息资源主要有信息生产者、信息和信息技术等基本要素。

b)信息资源的链式结构:信息资源是一个不断开发和利用的循环过程,构成了以渐变、更新、扩充为特征的信息资源链,主要包括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或智慧5个链环。

c)信息资源的三角结构d)信息资源的空间框架7.信息资源的一般功能:1)个体层次:第一,提高行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二,带来生活和情绪的充实感和认同。

第三,促进个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组织层次:第一,提高组织决策的科学性。

第二,维护组织运行的稳定性。

第三,指导组织成员的个人行动。

3)社会层次:第一,监控社会发展大环境。

920024-信息管理导论05

920024-信息管理导论05

书目记录功能需求
5.2.2 资源描述新方法
书目记录功能需求FRBR模型 RDA
书目框架(BIBFRAME)
5.2.3 Web标记语言
标记语言
标记语言(markup language)是指在文本文件中使用的一个代码集,用于指示计算机 在打印机或者显示器上编排文件的格式以及文件中的索引和链接内容等。它是为了方便 计算及处理而设计的,这些代码在应用程序中起相应的控制作用,因此又被称为“标记 代码(codes)”或者“tags”。
5.2.1 信息组织的基本方法
从信息组织活动来看,信息组织包括信息组织的规划、信息组织的实施和信息组 织的评估等方面;从具体技术方法来看,信息组织主要包括信息描述、信息揭示、信 息分析和信息存储等方面。
信息描述
信息描述是根据一定的管理规则和技术标准,对信息的外在特征和部分内容特征进行 全面描述并予以记录的过程。
在形成信息组织的科学方法论的众多学科中,最具有直接作用的是以计算机科学为主 导的信息技术学科群、语言学和逻辑学。以计算机科学为主导的信息技术学科群为信息组 织提供了技术工具,语言学和逻辑学为信息组织提供了语言工具和思维工具。信息构建作 为多学科结合并运用于现代信息管理理论和方法,为信息组织的科学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信息分析
信息分析建立在大量信息的分析、对比、归纳、综合、概括、推论的基础上,并融入 了信息分析人员的智慧,使原有信息在新的更高层次上凝结为全新的信息内涵。
1.课题的选择。 2.计划的制定。 3.信息的搜集。 4.信息的整理。 5.信息的研究。 6.报告的撰写。
信息存储
信息的手工存储
存储空间的划分 信息载体的排列 • 形式排列法,即以信息的外在特征作为存取依据 ,主要有登录号排列法、固定排

信息管理导论第3章

信息管理导论第3章
第三章 信息交流
3.1 信息交流原理
一、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点
共享说(传者与受者信息的分享) 影响说(传者对受者施加某种影响) 反应说(客观事物对某种刺激的反应) 符号说(符号的流动) 了解说(作为相互了解的过程) 需要说(来自减少不定性的需要) 联系说(分散世界联系的过程)
基本含义 个人或团体主要是通过符号向其他个人或团体传递信 息、观念、态度或情感 从最普遍的意义上说,信息交流是一个系统通过操纵 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这些符号能够通过连接 它们的信道得到传播 通过信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正式交流:网络期刊站点 半正式交流:学术团体站点(包括官方或自由组织的 学术团体、协会、学会、教学机构、科研机构、学术组织 等) 非正式交流:论坛站点
非正式过程 个人接触
科学情报使用者
科学情报创造者
科学技术文献系统
正式过程
科学情报和图书-书目工作
二次文献或书目的交流:书目学
借助于文献的交流:图书馆学
客观知识世界
认识
信息交流
定义2:社会信息流是一种社会信息现象,是信息从 生产者S,而不是其他中介者,经过或不经过其他社会环 节,最终转移到使用者R的流动过程。
1)S → O→O →O →O →R O→0 →O 2)S →O →O →O →R 3)S →R
定义3:信息栈W是信息从S向R流动过程中所经过的环 节,必须是人或人工系统,其功能是接收、处理和传递信 息。
情 报 学
直接情报的交流:传播学等
——管理学模型 法约尔跳板
A
A1 A12 A112 A111 A11 A2 A21 A22 A211 A212
——情报学模型 哥夫曼社会传播传染病模式 C=(N,i,s,S:t) N:人口 i:在N的成员之间传递传染病物质的媒介(情报) s:具体的状态(稳定:有传染作用者的数量随时 间自然增长的速度变化等于零或不稳定:有传染 作用者的数量随时间自然增长的速度变化等于零) S:一系列状态(易受感染、有感染作用、免除被 感染) t:时间

信息管理导论R第02章课件

信息管理导论R第02章课件
第四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信息社会理论得到进一步发 展,世界经合组织(OECD)1996年出版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 济》使“知识经济”之风刮遍全球。。
•信息管理导论R第02章
•5
2. 信息社会理论
(1)知识经济论----彼特·德鲁克
(2)后工业社会说--丹尼尔·贝尔
(3)第三次浪潮说--阿尔温·托夫勒
揭示了信息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依托关系
③科学因素 信息交流与科学发展的密切关系 ④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现状与信息交流,文化信息与信息管理 ⑤教育因素 教育活动与信息交流和管理 ⑥技术因素 “盖茨法则”,信息技术与信息活动
•信息管理导论R第02章
•3
2. 社会信息环境的变迁
(1)社会信息环境的变迁
即社会信息环境的各种构成因素组合方式的变迁。 变迁中,社会信息管理活动与社会信息环境具有明确的关联性:
•20
2. 关于信息文化
信息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 形态,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信息、信息资 源、信息技术为支点的信息活动而创造的物质和精 神财富。
•信息管理导论R第02章
•21
2.3.2 信息文化的一般特征 1.信息文化的特征分析
①一般特征 ②时代特征
•信息管理导论R第02章
在网上,没有人 知道你是一条狗!
•信息管理导论R第02章
•24
2. 信息文化的时代特征
(1)交往快捷化 (2)道德多元化 (3)组织分散化 (4)生活个性化 (5)结构复杂化
•信息管理导论R第02章
•25
2.3.4 信息文化的现代意义
1. 文化的冲突
文化冲突往往有两种形式:
不同地域或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是一种横向 文化冲突;

《信息管理导论(人大版)》教学课件—第九章 信息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信息管理导论(人大版)》教学课件—第九章 信息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 政府公开信息指完全可以对社会公开的信息 • 政府共享信息指在指定的系统或部门之间(含内部)共享的信息 • 政府内部信息指在本系统或部门内部共享的信息,如内部会议纪要 • 政府密级信息指对某些特定的个体开放的信息,这类信息一般有很 高的密级规定
B信RE息AD资P源PT 管DE理SIG导N论
(二)政府信息管理的含义及特征 1.政府信息管理的含义 • 政府信息管理指的是对在政府部门管理工作所涉及的信息
(一)政府信息资源及其层次
• 政府信息是指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相关部门所发布的信 息。它既包括有关组织机构的宗旨、业务范围、人员、出 版物、最新消息发布,也包括各种法律、法规或相关政策 信息。
• 政府信息资源是政府活动所涉及的信息资源的集合,它包 括政府信息的生产和管理者(政府公务员)、政府信息(内 容)及其信息技术资源(通信设施、软硬件平台等)。
B信RE息AD资P源PT 管DE理SIG导N论
二、政府信息化
(一)政府信息化的含义及主要内 • 政府信息化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
通过网络技术集成,以及对政府需要和拥有的信息资源进 行开发和管理,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决策质量、调控 能力、廉洁程度,节约政府开支,改进政府的组织结构、业 务流程和工作方式,全方位地向社会民众提供超越时间、 空间与部门分割限制的优质、规范、透明且符合国际水准 的管理和服务。
B信RE息AD资P源PT 管DE理SIG导N论
• 政府信息化的定义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 第一,政府信息化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和数字网络技术,以信息基础设 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为基础; • 第二,它处理的是与政权有关的公共事务,除政府机关的行政事务外, 还包括立法、司法部门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组织的管理事务; • 第三,政府信息化的目标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 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

920027-信息管理导论02

920027-信息管理导论02

代表人物
2.1.3信息社会的特征分析
基本特征 信息数量的激增

存储介质
纸张 胶片
磁介质 光学介质
合计
态 2002年信息生产量(上限估计,单位:TB) 1,634 420,254 5,187,130 103
信 2002年信息生产量(下限估计,单位:TB)
327
76,69 3,416,230
51

生 1999-2000年信息生产量(上限估计,单位:TB) 1,200 431,690 2,779,760
基本要素
由信息环境、信息主体和信息客体共同构成的信息生态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是当前必 须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
社会构成 从社会活动的现实性和一般性出发,可以从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和技术等 方面进一步阐释社会信息环境的社会构成状况。
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 科学因素 文化因素 教育因素 技术因素
社会信息环境的变迁
国内信息化测度方法
• 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IDICN) • 中国国家信息化指数(NIQ) • 中国信息能力报告指数 • 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测度报告指数
2.3 信息文化与现代社会
信息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态,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 以信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为支点的信息活动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信息文化的一般特征 动态开放性 即时发展性 技术推动性
信息文化的时代特征 交往快捷化 道德多元化 组织分散化 生活个性化 结构复杂化
信息文化的现代意义
文化行为的冲突
信息文化自觉
2.1.4信息社会的相关理论
数字地球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 :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的演讲。戈尔认为,数字地球建立在计算科学、海量存储、卫 星图像、宽带网络、互操作和元数据等技术之上,可以在指导仿真外交、打击犯罪、保护 生态多样性、预报气候变化和提高农业生产率等方面得以应用。

《信息管理导论(人大版)》教学课件—第三章 信息管理要素

《信息管理导论(人大版)》教学课件—第三章 信息管理要素
B信RE息AD资P源PT 管DE理SIG导N论
第三章 信息管理要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信息管理基本要素解读 信息管理主体 信息管理的目标与环境
B信RE息AD资P源PT 管DE理SIG导N论
第一节 信息管理基本要素解读
B信RE息AD资P源PT 管DE理SIG导N论
信息管理基本要素解读
所谓要素,是指事物所必须具有的、实质或本质的组成 部分,有时也用于泛指构成事物的主要成分。对事物活动进 行要素分析,能透过纷繁复杂的事物的外在表象,准确把握事 物的关键因素及其运动规律,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可见美国从立法到行政都有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而且其 专业性强,有相当的权力保障其进行综合协调与控制。
B信RE息AD资P源PT 管DE理SIG导N论
(二)我国信息行政管理机构现状分析
与美国相比,我国信息行政管理机构涉及国务院28个部 委(除办公厅)中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部、科技部等6个 部门,还有新闻出版总署、知识产权局、广电总局等直属机 构以及为数不少的直属事业单位和部属局(如新华社、档案 局等)。
• 信息管理目标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分别明 确了国家、行业(或地区)、信息机构在信息管理活动中的 纲领、定位、任务、导向或策略。
B信RE息AD资P源PT 管DE理SIG导N论
(一)信息管理五大基本要素
(4)信息管理方式 信息管理方式是信息管理的工具性和手段性要素,是程
序和方法的有机结合。
B信RE息AD资P源PT 管DE理SIG导N论
(一)美国信息行政管理机构设置
为了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美国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国家电 信与信息管理局(NTIA),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委员会 (NCLIS)等专职信息管理机构。此外还设立了联邦信息委员会 (Federal Information Council)。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

信息管理导论复习

《信息管理导论》期末复习第一章名词解释:信息定义:(1)信息是我们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知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名称。

(2)信息是使人们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的东西;信息是与外界相互交换的内容;信息是事物变化和差异的表现;信息是系统的组织程度和有序程度信息资源定义:(1)信息资源是在社会发展中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达到一定数量的信息集合,是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和积累具有潜在或现实价值的有序化信息及相关要素的集合。

(2)是信息本身或信息的集合:是包括信息生产者,信息和信息技术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了解这三部分的含义)简答信息类型:(1)○1按信息内容区分:社会化信息和非社会化信息○2按获取方式区分: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3按存在方式分:内存信息和外化信息(也可称个人信息和社会信息)外化信息又分记录信息和非记录信息。

记录信息指记录在延时性物质载体上如纸张、石碑、光盘、磁带等上的信息,非记录信息是指通过自然语言或表情、手势等身体语言等即时性物质载体表现的各种信息。

记录信息一班可以称之为文献信息,尤指可以比较方便利用和存取的记录信息。

非记录信息的具体种类则非常复杂。

内存信息和非记录信息不易于传递和把握,必须转化为记录信息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信息内涵的作用○4按传播范围划分: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

公开信息即传递和利用范围几乎没有任何限制的信息,非公开信息则指传递和利用范围较小的内部信息和严格限制传递范围的秘密、机密和绝密信息,以及几乎不传递的如日记等信息。

也可以分为:白色信息(公开信息)灰色信息(内部信息)黑色信息(秘密信息和几乎不传递的信息)○5按加工程度划分:零次信息(未经加工、零散不系统原始信息,第一手资料)、一次信息(初加工信息)、二次信息(信息组织的结果)和三次信息(分析综合形成的高层次组织信息)○6其他:按组织有序性,系统化、非系统化信息;按反应面,宏观、中观、微观信息;按产生时态,历史、即时、未来……………………P13(2)信息特征:(1)○1广泛性和普遍性○2可识别性和计量性○3可储存性和转换性○4传递性和相对中立性○5可处理性和再生性○6共享性和可开发性○7价值相对性和绝对性○8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9时效性和滞后性○10有机性和差异性(2)可存储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可开发性、价值的不确定性 (二)其他特征①② ③④⑤ ⑥⑦ (记录信息)(非记录信息)及时性、相关性、便利性、呈现性、准确性等信息资源类型:口语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体语信息资源、实物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特征:(1)一般经济学特征,需求性、稀缺性(时间形势上的稀缺性)、可选择性;信息资源的特殊性,相对共享性、不可分性(信息生产者为一个用户生产一组信息与许多用户生产同一组信息,在信息使用中,组成信息资源的各个要素具有不可分性)、不同一性、驾驭性(信息资源具有开发驾驭其他资源的能力)(2)无穷尽、可共享、对象的选择性、价值增值的间接特性、智能性、有限性 1. 信息资源的三要素信息:信息资源的本资源,是信息资源的核心,是连接人和信息技术的中间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福勒模式
两级传播模式 波纹中心模式
辐合模式
基于社会学的信息交流模型
(4)基于信息学或情报学的信息交流模式 科学情报交流系统
社会传播传染病模式
信息传播过程即传播知识的过程与传播传染性物质的过程具有许多共同点,他建立了 社会传播的传染病数学模型和科学信息传染病数学果评价来看,缺乏科学的评价不仅不能公正对待信息服务,而且可能 使信息用户形成心理障碍。
个案分析——信息倾向
信息倾向是用户信息需求规律性的体现,自然状态的信息倾向有可能导致信息交流 效果的偏差。
• 从信息渠道中的信息传输来看,信息渠道中信息传输速度快慢对信息功能发挥有不同 作用。
• 从信息渠道中的信息转换来看,信息的转换和还原总是由于人工因素的渗入而有一定 比率的误差,影响了信息交流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个案分析——信息压力
• 心理压力。信息过剩给信息用户造成强烈的心理负担。 • 时间压力。时间浪费和机会流失是时间压力的主要体现,直接的结果是分散了工作的
会的影响
模式,作为效果的“信息沟”
受众中心模式 使用与满足模式,使用与效果模式,信息寻求模式
大众媒介的体系、 制作、选择与流动
比较媒介体系:自由市场模式及其替代物,媒介组织:大众传播与公众的关系,吉伯与约翰逊的信源— 记者关系模式,怀特的守门人模式,麦克内利的新闻流动模式,巴斯内部新闻流动的“双重行动模式”, 盖尔顿与鲁奇的选择性守门模式
Instant Messenger
以QQ、SKYPE、MSN等为代表的众多即时通讯产品继承了电话的“即时性”和电 子邮件多任务的“并发性”两大优点, 不仅是日常交流的简单工具,而且已成为互联网信息 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特(Twitter)是即时信息的一种,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以短信息的形 式发送给手机和个性化网站群,而不仅仅是发送给个人。
各种人际信息交流、社区文化传播等 织信息交流等
共时信息交流与历时信息交流
交流形式 共时 历时
交流手段 互联网,传真,电话,电报,广播,电视,邮政,身势,旗语,钟 声,鼓点,灯光,烽火,口语,实物等 刻制光盘,拷贝磁盘,录音,录像,照相,绘画,文献,档案,古 迹,文物等
3.2 信息交流的结构
当信息交流双方凭借一定媒介、载体、渠道或手段参加交流活动时,就形成了一种信 息交流关系。这种关系的基本要素及其联系就是信息交流结构。
• 文化角度:落后的文化氛围形成信息传播阻力,文化心理障碍和利用习 惯对多样化信息传播方式具有排斥性。
• 技术角度:信息技术的低下必然影响信息交流的范围和速度,拥有或掌 握不同的信息技术导致信息水平的差异。
• 教育角度:社会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影响了社会信息化水平。
个案分析——信息分化
卡斯特尔(M. Castells) 1996年最早提出了“Informational Divide”问题。所谓的信息 分化,是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有效应用而导出的一种人类社会的不同信息活动主体 之间的信息差距及其不断扩大的社会分化现象。


间接或直接
交往者间有限的交互
广播和电视 即时和异时 近距或远距 声音、符号和图像 快
电子信息
可以转化为各种符
即时和异时 近距或远距

网络技术
号格式的数字
间接或直接 间接或直接
非交互或有限交互 扩展的交互
个体信息交流与组织信息交流
范围 途径 正式
非正式
内部
外部
管理层次线路、管理参谋线路、 禀议制度、会议制度、委员会 专门职能部门、公共关系部门、各种传播媒 制 度 、 专 门 职 能 部 门 、 介、社会信息管理机构、EXTRANET等 INTRANET等 组织内部个人接触、非正式组
信息交流的特点 物质性 实义性 双向性
目的性
3.1.1信息交流的模式研究
信息交流的模式研究 基于古典信息论的信息交流模式
基于传播学的信息交流模式
类型
模式
基本模式
拉斯韦尔公式,香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与丹斯模式,格伯纳的传播总模式,纽科姆的 ABX模式及其它“平衡”模式和互向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的传播研究概念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 播模式,赖利夫妇:大众传播的社会学观点,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3.3.2社会信息交流障碍分析
信息交流障碍的基本特征
原因复杂性
形态多样性
表现全域性
信息交流环境障碍
• 政治角度:人们总是置身于一定的政治背景中,人们的信息行为也不可 能不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 经济角度:经济生产力水平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经济环境并不一 定与信息交流相适应。
• 科学角度:科学发展水平体现了信息交流的水平,信息交流中各方作用 的发挥受其科学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制约。
直接信息交流和间接信息交流各具优势并具有互补性
特点 方式
语言 文字
印刷术
时间性 即时 异时
空间性 近距 近距或远距
异时
近距或远距
载体 声音 符号
符号
电报和电话 即时和异时 近距或远距
声音和符号
速度 快 慢

交往者之间的关 系 直接 间接
间接
传播和交流 范围 狭窄
受文字载体 数量限制 在印刷品数量范围内传
注意力和精力。 • 管理压力,信息管理系统所有人员都面临过分理想化和缺乏管理效益的诘难,信息用
户总是游离于信息过剩与饥渴的矛盾境地。
信息交流接收障碍
• 从信息用户需求本身的特点来看,用户的信息需求并不是恒定的,其需求多变性有可 能使信息传递的方向和内容难于准确地把握。
• 从信息用户的获取行为来看,信息用户的获取行为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具有差异 性。
个人影响、扩散和 大众传播对个体的
影响
刺激—反应模式及其修正,康斯托克的电视对个体行为之影响的心理学模式,卡茨—拉查斯费尔德的大 众传播和个人影响两级传播模式,罗杰斯—休梅克的创新扩散模式,新闻扩散:J曲线模式
大众传播对文化社 间接效果与长期效果的模式,议题设置,鲍尔—罗克希与德福勒的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沉默的螺旋
信息用户的需求
3.2.4信息用户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与信息需求
信息用户的发展特征 构成复杂性
角色多样性性
发展周期性
信息用户的研究
信息用户的发展规律——需求规律 用户信息需求的层次性结构
信息需求的动态均衡性
信息需求的平衡与分化性 罗宾汉效应(Robin Hood Effect)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
信息交流的栈模式
基于管理学的信息交流模式 法约尔跳板
信息沟通理论模型
c信息的组织维度
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 综合性信息交流基本模式
3.1.2信息交流的基本类型
信息交流的基本类型 直接信息交流与间接信息交流
直接信息交流作为信息创造者、发现者或持有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直接信息传输 和交换。
间接信息交流是信息交流一定阶段的产物,克服了直接信息交流的时空障碍。
3.2.1信息交流的基本结构
信息交流的基本结构 信息交流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信息、信息发送者(信息源)、信息渠道(信息通道、 信息媒介、信息媒体)、信息接收者(信息用户)和信息环境(含信息噪音)。
3.2.2信息源
信息源的含义 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称为信息源。信息势差是促使信息在信息源 与用户之间流动的根本动力。
第三章 信息交流
3.1信息交流原理
交流是人类社会关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机制,是一切智能和智力的象征。今天,基于 网络的信息交流活动给信息环境中的个体和组织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3.1.1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点
信息交流的含义
信息交流就是社会活动中信息交流双方借助某种符号系统,利用某种传播渠道,在 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实现的信息传输和交换行为。
信息交流发生障碍
信息交流发生障碍指信息发送中受各种噪音源干扰而产生的阻碍或影响信息交流的运 作和效益的现象和行为。
• 信息产生角度:信息与反映的事物之间总是有一定的时空差,信息内涵外化为信息 媒介也总是有一定的时空差,信息产生到信息传递之间也总是有一定的时空差。
• 信息表征角度:由于信息交流方语言能力和利用载体的能力并不是无限的,一旦信 息使用特定的语言和载体进行表征就可能形成信息交流障碍。
信息源的评价
信息源评价的核心在于评价信息源的“效用”问题,需要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和评 价服务对象将评价指标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决定评价的深度并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
信息源的发展特征 技术驱动性
结构多样性
功能互补性
3.2.3信息渠道
信息渠道与信息媒介
广义的信息渠道即信息联系。严格意义上的信息渠道即信息交流的渠道,就是各种信 息得以交流和传递的物理过程和通道。
个体与组织信息需求的差异性
信息用户的发展规律——行为规律
信息接收行为的选择性
信息获取行为的策略性
信息行为倾向的复杂性
信息需求满足的自我调适性
用户信息能力的结构性
3.3社会信息交流
3.3.1社会信息交流矛盾分析
社会信息交流矛盾分析 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 化解矛盾的基本思路
社会信息交流的主要矛盾 信息数量绝对激增和信息质量相对贫困 信息相对过剩和信息不虞现象 信息空间的广域和信息壁垒的存在 信息分布复杂性和信息利用有序性
微博,是基于有线和无线互联网中发布精短信息供其他网友共享的即时信息网络,由 于用户每次用于更新的信息通常限定于140个字符以内,故此得名“微”。
Wiki
维基,是一种网络上的共同创作方式,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是从一种自 由软件中发展出来的网络应用技术。维基经济学所揭示的四个新法则——开放( Openness)、对等(Peering)、分享(Sharing)和全球运作(Acting Globall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