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二次备课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
《春》公开课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表达和创造力,通过口语表达、绘画和手工活动等形式展示他们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 春天的特点和象征意义的介绍。
2. 学生对春天的感知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和文字资料,以便介绍春天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学生的绘画和手工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彩纸、彩笔、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描绘春天的音乐,同时展示一些春天的画作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春天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引入新知(10分钟)通过课件和文字资料,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教师可以讲述春天的温暖、明亮、绿色和新生等特点,以及春天代表着希望、生机和新的开始等象征意义。
3. 学生活动(25分钟)a. 观察描述: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幅春天的照片或绘画作品,通过观察和讨论,描述出其中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b. 绘画创作:学生用彩笔和彩纸自由绘制他们对春天的想象,可以是春天的景色、花朵、小动物等。
c. 手工制作: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或自己的创意,用彩纸和剪纸等材料制作春天的装饰品,如花朵、蝴蝶、阳光等。
4. 学生展示(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和手工制作展示给全班同学。
每位学生都要进行简短的口头描述,介绍自己作品中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5.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内容,强调春天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感知春天的美好,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每一天。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到校园里或家庭附近的公园、花坛等地观察春天的景色,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 带领学生了解更多有关春天的诗词、歌曲或故事,进一步丰富对春天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课堂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评价他们对春天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情况。
春 大赛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春大赛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春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理清行文思路。
能力目标,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词句,积存语言;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之情。
第1课时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思路。
(重点)2.把握春草、春花、春雨、春风等景物的特征。
(重难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
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
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春》,看他是如何通过自己的眼睛,用他的语言描绘春天、歌颂春天的。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理清写作思路1.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至二自然段盼春,第三至七自然段绘春,第八至十自然段赞春。
2.细读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讨论: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将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的春景图,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个字的小标题?明确:分别从草、花、风、雨、人五个方面具体描绘春天,这五幅画面分别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3.你认为笔下哪幅画面最美?美在哪里?你能为你最喜欢的画面配上一句古诗吗?明确:示例一:春草图——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令人见之则精神振奋。
可配“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古诗。
示例二:春花图——这是一幅百花争艳的画面,色彩明媚。
可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乱花渐欲迷人眼”。
目标导学二:把握景物特点1.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图画名称,景物特征,描写角度(或顺序)春草图,嫩、绿、多、软,由景到人春花图,多、艳、甜,由高到低(树上—花下—遍地)春风图,和煦、芳香与悦耳,触觉、嗅觉、听觉、视觉春雨图,细密、轻快,由物到人、由近到远迎春图,春到人欢,由景及人2.为什么把“迎春图”放在最后面写?明确:细致绘春,前面的草报春、花争春、风唱春、雨润春为人迎春做铺垫,用春的美好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计划要早早做好安排,告诉人们抓住人生的大好春光,奋发向上。
第1课《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课《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春》,理解其内容。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使用。
3.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理解春天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活动,深入理解课文。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课文描绘的景象感受春天的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春》,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一)课文内容的理解1. 通过课文的朗读,理解作者对春天景象的描绘。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理解其深层含义。
(二)生字新词的掌握1. 准确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其在文中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一)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1. 引导学生识别并理解课文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2. 通过修辞手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1.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分享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记忆,为课文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2. 直观感受(1)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片,如嫩绿的草地、盛开的花朵、温暖的阳光等。
(2)让学生描述图片中春天的特点,如色彩、气息、氛围等,激发学生对春天景象的直观感受。
3. 课文链接(1)引出课文《春》,说明朱自清先生是如何用文字描绘春天的。
(2)简单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风格,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支持。
4. 情感铺垫(1)通过提问“你们认为春天象征着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深层含义。
(2)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春天象征着新生、希望和活力,为学习课文《春》做好情感上的铺垫。
(二)课文朗读1. 朗读前的准备(1)导入课文主题通过提问“春天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激发学生对春天的联想,并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春天的特点,为课文的朗读做好情感铺垫。
七年级《春》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七年级《春》教案一、教案背景与目标本教案适用于七年级学生,以《春》为主题,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对春天的感知,了解春季的特点和变化,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1. 学习春季的特点和变化,包括天气的变暖、阳光的明媚、花草的成长等。
2. 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能够使用适当的词语、表情和手势描述春天的特点。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观察和分析春天的现象,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归纳。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分享观察结果和交流想法。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展示春天的美景和特点,引发学生对春天的思考和讨论。
2. 知识传授(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春天的特点和变化,包括天气的变暖、阳光的明媚、花草的成长等。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和记忆相关词汇和短语。
3. 观察与实践(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春季观察活动,每个小组在校园内选择一个观察点,观察春天的现象和变化,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发现。
学生可以观察树木、草坪、花朵等,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昆虫的活动情况等。
4. 分享与交流(15分钟)小组成员合作,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发现,其中一人负责记录并报告给全班。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补充观察结果,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师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推理分析。
5. 情景表达(20分钟)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春天的情景图片,并引导学生运用词汇和短语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和特点。
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口头描述,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
6. 总结与延伸(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春天的特点和变化,并与其他季节进行比较。
同时,教师提供一些延伸问题,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回答,如“为什么春天适合植物生长?”三、教学评价与反思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能够较好地理解春季的特点和变化,并能够简单描述和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春》试讲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春》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春季的景象与特点;2. 培养学生对春季的热爱与向往;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表达春季景象的词汇和句子;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描述春季景象的词汇和句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黑板、白板笔等;2. 学生准备:教科书《春》课文、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约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课文《春》,了解春季的景象与特点。
2. 师生互动:请学生谈谈春季是一年中哪一个季节?春季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Step 2:阅读课文(约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春》。
2. 选择几个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读。
Step 3:词汇学习(约15分钟)1. 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描写春季景象的词汇?请举例。
(学生回答)2. 教师出示词汇卡片,学生大声读出并理解意思。
例如:花开、鸟儿、风吹、阳光等。
Step 4:理解课文(约10分钟)1. 教师出示问题:课文中描写的春季景象有哪些?请举例。
2. 学生小组内讨论,然后展示答案。
3.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并回答问题。
Step 5:运用课文(约15分钟)1.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课文内容创造一个春天的故事。
2. 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故事分享。
Step 6:扩展延伸(约15分钟)1. 教师以春天为主题,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用诗歌、绘画、手工等方式展示春季的美丽。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鼓励赞美。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春》,引导学生了解春季的景象与特点,并培养学生对春季的热爱与向往。
课堂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学生合作讨论、小组创作等,让学生在互动中积极参与、思维开放。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还可以再优化,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1课《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课《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春》教学设计朱自清【教学设想】《春》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优美的语言向大家描绘了多幅春日图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盼望和赞美。
通过教授本课文,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通过不同方面对语言进行分析,体会文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盼望、赞美之情。
初一学生处于升学过渡期,他们对关于春天的文章了解较多,掌握基本修辞手法的运用,但是对于修辞手法的深层表达效果理解有一定困难。
而且,作为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应当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中,应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走近课文,感受文章的美,体会到作者感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等画面的描写,带领学生反复朗读,仔细琢磨和品位文中的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及其效果,感受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读出重音和连读,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重点)2、通过分析语言的句式、手法,体会文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盼望、赞美之情。
(重难点)【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法【教学时长】1课时【教学流程】《春》朱自清一、问题导入。
1、教师提问:雪莱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同学们,你们印象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思考回答。
2、导入课文:春天在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会通过不一样的语言的描绘春天,今天让我们走进朱自清笔下的《春》,看看他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吧。
板书:春朱自清二、初读课文。
1、教师布置任务:安排同学默读课文,标记课文中不懂的词语,小组结合文中注解进行讨论,把最终不会的词语上交给老师。
老师集中分析课文学生不会的词语。
2、疏通文意,通过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尝试根据老师的朗读标出重音和连读,学生自由朗读。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课《春》讨论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课《春》讨论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春》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深入研读文本,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2.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 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1. 赏析文中精彩的语句,品味语言的魅力和表现力。
2. 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景的层次,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1.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情感,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
2. 引导学生将文中的写景方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联想法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3 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2. 教师明确:文章可分为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绘春部分分别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二)精读赏析(20 分钟)1. 春草图- 请学生朗读“春草图"相关段落(第3 自然段)。
- 提问:这段文字从哪些方面描写春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点拨:从草的情态(“偷偷地”“钻")、质地(“嫩嫩的”“软绵绵的")、色泽(“绿绿的”)、长势(“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等方面描写春草;运用了拟人(“偷偷地”“钻")和排比(“嫩嫩的,绿绿的”)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和嫩绿可爱的特点,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2. 春花图- 学生默读“春花图"段落(第4 自然段)。
- 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春花的?运用了哪些感官描写?-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由树上的花写到花下的蜜蜂、蝴蝶,从高到低描写;运用了视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听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嗅觉(“花里带着甜味儿")描写,全方位展现了春花的多、艳、甜。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春》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基本信息年级:七年级授课篇目:《春》教科书版本及章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课型:新授课单元教学设计1.单元学习主题:“四季美景"2.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文主题是“四季美景”,能力培养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体会汉语之美。
“课程标准"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本单元以自然美景为主要内容,对“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了如下细化:(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2)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
(3)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本单元的阅读部分由三篇现代文和四首古代诗歌构成。
《春》描绘了春季新、美、力的独特魅力;《济南的冬天》描绘了济南冬天的温晴、小山和小雪;《雨的四季》描绘了四季中雨的形态和人们对它的态度。
四首古诗表达情感各不相同,但都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景自有特点。
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春》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第一单元的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
学习这个单元,要“重视朗读,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顿,感受汉语声韵之美”“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这一课的课前预习要求有两个:一是回忆以往读过的描写春天的诗文;二是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春景。
《春》是朱自清于1933年应中华书局之邀为中学语文教材所作的一篇文章。
1933年,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教,家庭美满、生活幸福。
《春》可以分为“盼春”(1自然段)“绘春"(2-7自然段)“颂春”(8-10自然段)。
初中语文1《春》教学实录(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1《春》教学实录(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春》教学实录《春》教学实录一、导语1、直接入课,今天我们学习《春》。
2、作者作品。
这是朱自清写的一篇精美写景散文,文中景物描写生花妙笔动人心弦。
师:拿起笔批注四字词语:精美散文生花妙笔拨动心弦脍炙人口二、学习方式美读《春》训练活动。
训练段三、积累1字音字形略读起来,纠错再来读,用手指在桌子上写藏抖擞薄嘹亮蓑衣2、常用雅词(八个2字词语四个4字词语)读起来师:来继续鞋子润默默繁花嫩叶3、精妙用字,读句子注意划线的美词主要是张钻闹酝酿卖弄等教师范读,生自由度。
师:在课文中圈出这些美词,这些词都有着美妙的动感,渗透着作者的赞叹之情,每位同学都要考虑这些词用的好处,然后欣赏它,再读。
四、进行第二次训练概说训练,课文段落美说师:首先在第三段批注小草,由景到人角度丰富,绘景写人角度美。
第三段用“赞草"概括第七段用“写人”概括,四五六段是你的事了?分组开始精彩地概括,注意老师表达的形式,我要观察每一个人的动笔情况。
师:现在请说话。
第四段请你来,一二三我找三个人。
请你来。
生甲:赞花师:我用过了,你不能用生乙:绘画师:这个还可以吧!还有其他说法吗?生丙:赏花师:欣赏花的色彩。
请你概括第五段。
生甲:描风师:思路对了,但是描风不好。
请继续,风字前加个动词不好加。
生乙:春风师:不好。
语言形式不对,请你说生丙:感风师:不太好请继续生丁:唤风颂风师:这个说得过去,第六段生甲:观雨师:好听。
继续生丁:赏雨师:用过了不好生:绘雨师:用过了生:说雨师:不好听拿笔来记忆咏花赋风,这个事重点要记得积累赋字绘雨这种概括就难多了,一起来读一读。
五、继续精段手法赏析师:继续学习。
来吧,读吧。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生齐读师:这样读可不行,一点感情也没有,我们只是在读字,要读出情味。
师范读,再来一遍读的柔美抒情读吧!生读这一次读得好多了。
再来读,要读出重音来。
春第二课时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春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学习描述春天天气的词汇;- 学习描述春天景色的词汇;- 学习描述春天活动的词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听音频和词语游戏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供多种参与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描述春天天气、春天景色和春天活动的词汇;- 运用所学词汇描述春天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2. 教学难点:- 描述春天景色和活动时使用合适的词汇;- 运用学习到的词汇进行口语表达。
三、教学准备1. 音频设备和相关音频素材;2. 图片素材(可包括春天天气和景色);3. 词卡(包含春天相关词汇);4. 实物道具(如花朵、草地等);5. 书写工具和学习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制作一个大屏幕的标题“春的特点”,引起学生对春天的兴趣。
- 通过讲述春天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天气、景色和活动等方面。
2. 学习词汇(10分钟)- 准备词卡,包含春天天气、景色和活动相关的词汇。
依次展示词卡,让学生发音、拼读并复习。
- 教师读出词汇,学生跟读并做动作表达。
3. 听力训练(10分钟)- 播放一段描述春天景色的音频,让学生仔细听并回答问题。
- 播放一段描述春天活动的音频,让学生仔细听并回答问题。
4. 观察图片(15分钟)- 展示多张春天景色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用所学词汇描述图片。
-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互相交流分享自己所观察到的景色和使用的词汇。
5. 游戏活动(15分钟)- 分发实物道具,如花朵、草地等,让学生观察并用所学词汇描述实物。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模拟春天的活动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进行对话练习。
6. 口语练习(15分钟)- 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春天的话题,用所学词汇进行口语表达。
部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春》教学设计核心素养语言运用学生能够饱含情感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精准捕捉并描绘景物特征,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重点) 审美鉴赏通过分析文本,掌握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多样化的视角展现景物之美。
(重点)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敏锐的自然感受力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篆体字,有谁认识这个字是“春",其字形由三部分构成:上面的“州”是绿草丛生;中间的“屯"像一颗种子,上部冒芽,下部生根;下面的“日”是暖阳。
三部分合起来,它表示经过了万物凋零的冬季,阳光回归,大地升温,地里的种子苏醒破壳,扎根生长,广阔林野,遍布新绿。
理解了篆体“春"字的构成,再提到这个字你会有什么感受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1.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之一,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0余种,200多万字。
散文代表作有《背影X 绿X 荷塘月色》等。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件《春》公开课课件
四季之歌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 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们 爱美的心灵,吸引了人们寻 觅美、赞赏美的双眸,众多 文人墨客高唱赞歌留下了无 数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
赏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名篇《 春》。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 日—1948年8月12日) ,原名 朱自华,号秋实,字佩弦。原 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作家、 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有诗 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欧游杂记》等。
春
体裁:散文
朱自清
古诗词中的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 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 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三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小结
盼
绘春 绘
赞
达标练习题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看像牛
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
顶上全[ ]着一层薄烟。
1、[
]中应填入的词语是
笼
——
运用了哪些 修辞手法?
作者抓住了春雨什么特点?
《春》优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春》优秀教案一、教案背景介绍《春》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描写春天的美好景象和人们对春天的向往,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魅力和生机。
本教案将以《春》这篇课文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春天的美好,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春》的作者:冰心,了解她的生平和文学成就;(2)理解《春》课文中描述的春天景象,掌握相关词汇及词语的意义;(3)理解课文中蕴含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对诗意描写的欣赏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语文表达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春天美丽景象的向往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冰心的敬爱和赞赏;(3)通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阅读《春》,理解春天景象,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完整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难点:培养学生对冰心的赞赏与理解,通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
四、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春》的课文及相关教辅材料;3. 笔记本、铅笔、绘图纸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首描写春天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并描述自己听后的感受。
2. 引导学生谈论春天对人们的重要性和意义。
3. 提问:你们期待春天吗?为什么?Step 2:阅读理解1. 学生课前阅读《春》,并以小组形式讨论文章主题和基本内容,然后向全班进行汇报。
2.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整理,并分析《春》的主题和情感。
Step 3:了解作者冰心1. 教师通过PPT展示冰心的照片,并简要介绍她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学生观看后,回答一些与冰心相关的问题。
Step 4:分析课文1. 教师通过PPT呈现课文的全文,学生齐读一遍并体会课文的意义和美感。
春朱自清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春朱自清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春朱自清优质课一等奖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朱自清优质课一等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朱自清优质课一等奖教案1教材分析:七年级(上)教材的前两单元是以人生为话题,写对人生的感悟,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春》所在的这个单元是以大自然为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治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所以它在教学中应重视美和感悟对好的词的积累和运用,好的句子的欣赏与游。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简介;2、诵美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品味。
2、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2、了解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3、记叙文章的情感美、语言美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体会作者的语言美课前安排:1、解决本文的生字词;2、读通读懂本文;3、收集有关春的诗句;4、收集作者简介。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一提到春,我们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有无穷力量。
古往今来,有无数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景,请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现在请我们一起去朱自清的《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春的?二、读中理解1、教师配乐背诵,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默读;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读出语气,并把生字词横线画出。
3、合作、交流教师引导,明确本文的生字词。
4、齐读,整体感知课文。
5、思考《春》描绘了几幅美丽的图?用三个字概括?若学生对第一个问题不能回答,就把问题缩小。
请学生找出描绘春景的句子,然后再引导用3个字归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6、请学生朗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引导学生归纳盼春—绘春—赞春。
三、读中品味请同学样找出像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来读,并说明理由(估计学生会找出一些修辞句式,教师见机点拨,完成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不同的语段来分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4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春朱自清【教材分析】朱自清先生的《春》,是部编版教材中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居于定篇,属精读课文。
《春》是一篇构思精巧、语言精美、富有诗情画意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通过学习这篇散文,带领学生领会自然景物之美、汉语声韵之美、语言之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的情怀以及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受过抒情性散文的学习,学习过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对抒情性散文有基本认识,但在整个单元中具体学习写景抒情性散文是第一次。
因此,教师在本堂课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写景性散文的写景特点,重视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领会汉语之美,景物之美。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辨别力和判断力尚未成熟。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教学目标】积累生字词,能够有感情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全文;感悟作者诗情画意的艺术语言,反复诵读中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写景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的修辞手法;培养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把握作者情感;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有层次的写景方法;理解作者诗情画意的艺术语言。
【教学难点】揣摩、品味本文优美语言,学习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法与学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批注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导入(播放《春回大地》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春天是怎样的景象。
春天,春回大地,鸟语花香,万物生机勃勃,在这无限的生机中,总会给人无尽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笔记录春天,赞美春天,如“春眠不觉晓,处处知多少",“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绘。
第1课 《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课《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本文《春》是朱自清的写景抒情的代表作,以生动形象的笔法,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一个特定时令的景象。
作者选取的最能体现“都是新的,有的是希望"这一特点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生机盎然和热爱春天的深厚情感。
教授本文可以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审美情感、提升精神品格。
本文多年来一直是语文的经典篇目,既可以浅读,也经得起深究。
学生初读,应以整体感知为主,逐渐过渡到对情感节奏、语言节奏的精心安排。
又由于是开学第一篇课文,可以将节奏放缓,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训练重点将朗读的训练和对优美散文的语言品析和对比喻、比拟修辞手法的学习运用贯穿起来,培养学生掌握方法,提高阅读散文的能力。
学情分析:新上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有较强的表现欲,善于调动起来。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
”《春》中的“春草"“春花”“春雨"“春风”等特点和形象鲜明,因此可以借助多层次的朗读教学,学习作者描写春天的角度和方法,感受春天形象的特点。
初一的新生有一定的朗读体验,但是初中的朗读要提升到美读。
为了达到美读的水平,本课的教授中要将朗读的指导落实在具体方法的实践上。
教学目标:1.学会停连,朗读优美散文。
2.多选角度,赏析品味美文。
3.感受领悟,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重点:赏析散文精美的句子,学习赏析文章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课型:讲读课品读赏析课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头脑风暴提到“春",你会想到什么?脑海里会浮现哪些画面?生自由谈(3-5人)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
《春》优质课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春》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春季的特点、春天的气象、春天的风景以及春天的动物和植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比较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和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春天的了解和感知。
2.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学习来描述和比较春天的不同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春天的素材图片、春的相关课件。
2. 教学素材:春天的图片、春天有关的故事、春的相关课文。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入春天的话题,让学生谈谈春天的特点和他们喜欢的春天活动。
2. 讲解(10分钟)以图片和课件的形式展示春天的气象和风景,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
3. 观察和比较(15分钟)给学生分发春天的素材图片,让他们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事物。
然后让学生比较春天和其他季节的差异,对学生观察力和描述能力进行培养。
4. 学习课文(20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春天的相关课文,引导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
然后进行课文的讲解和提问,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5. 创作(2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春天的感受,自由创作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或诗歌。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艺术素养。
6. 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对春天的特点和感受进行总结和归纳。
五、课堂延伸1. 完成春天的手工制作,如春天的花朵、春天的小动物等,加深对春天的了解和感知。
2. 组织学生进行春天的户外实地考察,观察春天的植物和动物,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对春天的观察和描述情况,评估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创作的短文或诗歌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对春天的气象、风景、动物和植物等进行观察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描述力和表达能力。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春》教学设计(3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想象文中的春之景。
2.揣摩关键语句,品味优美语言,体会文中优美的情境。
3.把握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关于春天的古诗我们学过很多了,回忆一下,选一首你认为最能表现春天特点的诗背诵给同学们听,好吗预设: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点评:这首诗里有春鸟、春风、春雨、春花,还有一个沉醉在春天里的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点评:诗人将二月春风比作剪刀,冒出嫩芽的柳枝在春风中轻轻摇动,春意盎然。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点评:绵绵细雨,滋润万物,复苏万物。
夜雨向我们宣告了春天的来临!)春天让人陶醉,春天令人振奋。
现代作家朱自清在他的散文名作《春》里,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图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好的春天。
二、初读入文,寻“春"之景(初步感知的朗读)1.【课前预习】学生自由诵读课文。
要求:读得响亮、准确、流畅。
2.【检测预习】学生多形式朗读:女生/教师读1-2段,分小组读3-7段,齐读8-10段。
(教师关注学生读音的正确与否,让学生跟随着书写课文注释中的重点语词。
)字音字形水涨(zhǎng) 迷藏(cang) 抖擞(sou) 酝云酿(niang) 宛转(wan) 应和(he)笼着(long) 薄烟(bo) 嘹亮(liao) 眨眼(zha) 黄晕(yun) 蓑衣(suo) 常用雅词朗润气息润湿清脆寻常烘托静默喉咙繁花嫩叶呼朋引伴轻风流水花枝招展精妙用词欣欣然张开了眼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蜜蜂嗡嗡地闹着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些精妙的用字用词,大家在课文中把它们圈画出来。
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春》【学习目标】1. 饱含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刻体悟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
2. 用心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式、精准抓住特征描绘景物的技巧。
3. 细细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精准理解其营造的意境和蕴含的情感。
【课时要求】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 知晓作者朱自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此篇的背景。
2. 初次阅读课文,处理生字词,疏通文意。
3. 全面感知课文,把控文章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四季之中,春天总是给人无尽的遐想和美妙的感受。
从古至今,众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妙笔描绘春天。
今天,咱们一同走进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瞧瞧他是怎样刻画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
(板书课题和作者)二、作者及背景介绍师:谁能给大伙讲讲朱自清先生?(学生讲述,教师补充)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来改名为自清,字佩弦。
他的籍贯是浙江绍兴,出生在江苏省东海县。
他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他的散文以朴素严谨、清新深沉、语言精炼、文笔优美而著称,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这篇《春》创作于1933年前后,那时作者刚结束欧洲之旅回国,与夫人陈竹隐在江浙一带生活。
他目睹了祖国大地历经军阀混战和帝国主义侵略后的残破景象,内心充满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因而写下了这篇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春》。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 教师通过PPT呈现重点字词,学生认读、理解。
3. 教师着重强调易错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四、整体感知1.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春"展开了哪些内容的叙述?预设答案:盼春、绘春、颂春。
2. 再次阅读课文,给“绘春”部分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核心内容。
预设答案:第一层(第2段):对春天到来的景象进行总体描绘。
第二层(第3 - 5段):分别刻画春草、春花、春风的景象。
第三层(第6 - 7段):分别描绘春雨、人们迎春的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lìxīshūdǒu sǒu cháo
酝酿嘹亮撑伞蓑笠稀疏抖擞安巢
二、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
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
(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2,理清文章结构:
(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第二部分)
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三、探究质疑:
(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2)难点: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语:
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歌曲)好了,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后,老师考考你们了: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文章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3)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春草图(第三自然段):朗读(齐读)
问题:
(1)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教师明确:嫩、绿、多)
(2)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1.切合实际的朗读指导
朗读,最重要的是个体独特的感受。对于同一句话,有多少种不同的读法,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含义。比如“你过来”这个句子就有很多种方式读,分别表达着不同的含义。有高兴时的语气,伤心时的语气,着急时的语气等等。通过不断的练习,孩子们知道了在什么时候该采用什么样的语气,这样读出来的效果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感情等等。
春草图:情态、质地、色泽、长势
春花图:多、艳、甜
第二部分(2~7)绘春:春风图:柔和、芳香、和悦
春雨图:经常、细密、轻盈、润物
迎春图:由景及人、春到人欢,与开头呼应
第三部分(8~10)~~~赞春:比喻→“新”、“美”、“力”
教学反思:
听着这篇课文的朗读录音,暖暖的,柔柔的,感觉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情境,孩子们读的却不够畅快。
为什么孩子们长大了一岁,朗读的热情却不高呢?我在反思这个问题,无论是在朗读课文,还是晨诵,孩子们的热情都不如从前。
分析原因:
1.孩子们的年龄长大了,步入青春期,不愿意张嘴。
2.在孩子们步入青春期的这个阶段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机制上做改变,一味的鼓励和比赛,他们没有更大的兴趣。如何调动孩子的朗读兴趣呢?
反思如下:
四、总结: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地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
仿写:以春夏秋冬中任意一个为主题,从文中找三句最美的句子仿写
六、板书设计
春
朱自清
第一部分(1)~~~~~~盼春:反复→盼春心切;拟人→喜春之情。
1、《春》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