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选修一知识总结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总结以及复习建议课件----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课堂练习
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 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 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 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 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 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 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 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 代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
答案:主要内容:①行政化: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 政化管理;②等级化:将地方行政机构分按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为三等 九级,据民户多少“依户给俸”;③管理化: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加强 中央对地方官吏的管理;④制度化:变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补充→宗主督 护制:北魏前期地方基层组织的一种形式,任命鲜卑族部落主为宗主督护地方)
选修一总结以及复习建议
一、对重大历史改革的全面把握 1.改革的分类 (1)从程度上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 局部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的彻底改 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从内容上看,分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 化改革。
一、对重大历史改革的全面把握 1.改革的分类 (3)从性质上看,可分为奴隶制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①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 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②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 改革。 ③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 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中 国的改革开放。
2023年高中历史选修一历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春秋战国时期旳改革商鞅变法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九单元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比较简表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首:历史发展旳多样性。
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①本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旳改革,如王安石变法。
②增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旳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明治维新等等。
其实质来看,均体现出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旳规律。
其背景均体现了这一实质,这也是我国目前实行改革开放必然性之所在。
从改革旳进程来看,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波及经济社会关系旳组合和各阶层利益旳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旳抵御,这就决定了改革旳复杂性。
阐明改革之路波折而艰巨。
从改革旳成果来看,这9场改革有成有败。
决定改革成败旳原因有:①改革与否顺应历史时尚,遵照社会发展规律。
②进步旳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旳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利旳高下强弱,以及改革者方略方针与否得当。
如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由于封建顽固势力、保守力量异常强大等原因而昙花一现,归于失败。
从改革旳作用来看,成功旳改革能极大推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
梭伦改革变化了雅典贵族专权旳局面,把雅典导向了民主政治和发展商品经济旳道路,迈出了雅典起飞旳第一步。
此后二百年间,雅典发明了政治、经济、哲学、艺术、科技全面繁华旳希腊文明;商鞅虽遭车裂,但新法未变,使秦国一跃而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旳国家,为后来秦旳统一奠定了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粉碎了天主教会旳精神禁锢,为西欧资本主义旳发展发明了思想条件;明治维新则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当时亚洲唯一一种近代化国家。
此外,在重大改革活动中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他们在改革中体现出旳坚强不屈、百折不挠旳意志品质,值得后人学习。
商鞅坚持公开颁行旳法令,对于敢违犯新法旳,坚决依法予以惩罚,以大无畏旳精神冲破层层阻力,将新法进行究竟,获得了重大胜利。
(完整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规律与方法总结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改革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二.课标要求: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因此,学习和掌握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史实,有利于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三.高考回眸:1.(2010新课标全国卷第45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
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
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新唐书)材料二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因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
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责"。
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
(8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
(7分)2.(2011新课标全国卷第45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其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
清朝入关前,统一漠南蒙古,开始分定各地部界,严禁互相侵越;入关后仿八旗制度形式逐步改造蒙古社会,形成盟旗制度。
(完整版)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
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要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改革的定义: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因此,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1、改革的分类①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②从内容看: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
③从性质看:奴隶制改革、封建制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A.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B.封建性质的改革①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②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③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C.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①思想文化领域:欧洲宗教改革②确立资本主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③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D.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2、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
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3、改革的原因(背景)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⑤民族危机严重。
4、改革成败的原因(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高中历史选修一改革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梭伦改革历史影响:(1)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势力,完善了雅典政治体制,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
(2)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a物质基础:经济改革消灭了债务奴隶制,稳定了小农经济,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
B社会基础:采取措施巩固了贵族奴隶主、工商业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
C制度保障: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洛阳的繁盛,使洛阳成为国际性商业大城市,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隋唐大统一和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④变法者个人的改革的意志坚定,失败后两人的命运基本相同;⑤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不同点有①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②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③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④结局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成功的改革;王安石变法则失败了。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选修1——重大历史改革回眸第一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⒈改革的分类从改革的程度看, 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 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 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 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 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⒉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
它与社会革命不同, 并不否定现存制度, 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 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⒊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总的来讲, 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 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为抑制土地兼并, 缓和阶级矛盾, 增加财政收入, 实现富国强兵;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⑤民族危机严重⒋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⑴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与时俱进, 因时改革, 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 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 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 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 必然会遇到阻力, 不会一帆风顺, 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 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2)、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与时俱进, 因时改革, 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 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 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 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 必然会遇到阻力, 不会一帆风顺, 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2)
高中历史选修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目录课标要求 (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3)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5)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8)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10)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12)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7)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0)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23)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28)课标要求1.梭伦改革(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商鞅变法(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4.王安石变法(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5.欧洲的宗教改革(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8.明治维新(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9.戊戌变法(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一记忆口诀
选修一记忆方法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1、财产等级制度:一全二高三低四无(第一等级可担任一切官职,第二等级担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可出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2、找三人代表三位改革家讲述改革措施第二单元商鞅变法2——11、春秋战国的新气象:经济大发展,地主要掌权,战争很频繁,百家齐呐喊2、秦国的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法家得到认同。
尚武精神很猛,晋国已经不行。
到处招揽贤能,孝公决心强兵。
商鞅及时到来,变法隆隆发生。
2——2商鞅名字的由来:商鞅本来不姓商,本姓公孙名叫鞅。
卫国是其出生地,故此又称他卫鞅。
曾投魏国不得志,后到秦国拜秦王。
两次变法功劳大,封到商地称商鞅。
对商鞅一生的评价:一代有雄才商鞅,变法使得秦强。
纵然有些局限,难掩成就辉煌。
招致贵族反抗,无奈命归西方。
生命死得其所,英名万古流芳。
第三单元孝文帝改革第2课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新制;长官租田(三长制、官吏俸禄制、租调制、均田制)迁都洛阳的原因:平城离得远,改革难进展。
粮食很困难,北方不安全。
迁都的进行:谎称要南伐,抵洛道路滑。
谁还愿南伐,只好迁都啦。
移风易俗的措施:讲易通改(讲汉话、易服装、通婚姻、改籍贯、改汉姓。
作业让老师一讲就容易了,学生们通通都改过来了)第3课政权封建化的措施:尊儒、办校、复礼、纳制第四单元第2课富国之法:青市农税均免(请示农税均免:请示中央后,农民的税全免了)强兵之法:甲马兵军(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第3课变法的作用:变法的启示:改革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改革的信念是不能妥协的,改革的人选是要细加斟酌的。
第五单元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因信能称义,仪式去一去。
《圣经》是权威,上帝心中立。
王权高教权,路德才出气。
第3课加尔文改革:核心虽是先定论,选民弃民自己混。
政权教权合为一,最高领袖加尔文。
第六单元第1课改革的背景:奥斯曼统治黑暗,马木路克割据混战,阿里上台夺权。
第3课英国的干涉:签约奥斯曼,策动奥斯曼,偏袒奥斯曼。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总结
历史学科选修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1、背景:前7世纪,雅典贵族政治确立。
贵族政治上垄断国家政权、占据首席执政官、把持长老会议,使得公民大会沦为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经济上盘剥平民。
贵族政治的专横和压榨,导致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的局面阻碍了雅典经济的发展。
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未能解决社会矛盾,国内形势更为紧张;麦加拉占领萨拉米岛,沉重打击了雅典经济。
前594年,梭伦实行改革。
2、改革(1)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一切债务,取消债务奴隶制,扩大公民基础,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2)采取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3)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公民按土地收入的多寡享受政治权利。
动摇了贵族政治基础,为民主政治开辟了道路。
(4)进行民主化改革,创立四百人会议,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5)组建公民法庭(公民陪审法庭),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3、基本特点:梭伦充当了“调停者”的角色,走中间路线。
他站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立场上,为维护雅典的长久稳定和发展,一方面削弱保守的氏族贵族势力,又不使其受到不当损失;另一方面扶持平民阶层,但又不使其过分强大。
4、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顺应了时代的需要;采用了可行的措施;梭伦既是全权的立法者,又严格遵循法治精神,为法律制度的推行树立了尊贵守法的典范。
5、历史影响:(1)打击了氏族贵族的势力,完善了雅典政治体制,促进了雅典国家的形成。
(2)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a物质基础:经济改革消灭了债务奴隶制,稳定了小农经济,确保了雅典公民经济上的独立。
B社会基础:采取措施巩固了贵族奴隶主、工商业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
C制度保障: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
商鞅变法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1、经济:(1)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2)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总结
改革一、思路(1)实质: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调整变革(解放与发展生产力)(2)目的: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历史发展(3)类型:①社会内部局部调整统治措施的改革②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4)根源:旧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5)原因:①旧制度本身存在缺陷②制度完善,统治者滥用(6)特点:艰巨性、多样性(追求客观、理性至上)(7)领导力量和方式:国家政府、自上而下(8)评价①标准:是否对社会发展起作用②基本思路:分析当时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在多大程度适应这一历史发展要求,对历史发展起什么作用(9)分析改革成败原因①历史潮流②新旧势力对比③配套措施④改革者素质⑤外部环境(10)改革成功重要条件①改革家远见卓识②社会互动③顺应历史潮流,促进思想解放④正确政策⑤先进理论指导(11)启示①改革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的调整、改良②人类进步需要改革③改革教训值得汲取④由于涉及利益重新分配,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刀光剑影,比革命温和⑤只要改革有利于发展生产、维护社会稳定,改善人民生活,就值得肯定⑥改革应适应国情,顺应民意,不能照搬照抄(12)革命与改革区别①背景不同(平和、动荡)②根本目的不同③方式、力量不同(和平、暴力)④对生产力发展影响不同(不会造成对生产力的破坏、对生产力造成一定破坏)(13)比较改革思路背景、目的、内容、性质、结果、作用二、革命(1)根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矛盾(2)根本目的:用暴力破怀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新的理想的社会制度(3)领导力量:下层群众发动,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4)评价人物标准: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三、梭伦改革㈠背景⒈爱琴文明时期(BC.30—BC.12世纪):君主制⒉荷马时代(BC.11—BC.9世纪):氏族公社⒊古风时代(BC.8—BC.6世纪):民主制奠基确立⒋古典时代(BC.5—BC.4世纪)民主制的成熟——走向衰落,先后被马其顿、罗马征服㈡原因1、改革是雅典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高中历史选修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目录课标要求 (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2)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4)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7)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9)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 (12)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6)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9)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21)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26)课标要求1.梭伦改革(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2.商鞅变法(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北魏孝文帝改革(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4.王安石变法(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5.欧洲的宗教改革(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背景。
(2)简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8.明治维新(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区分相同点(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头;(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从《罗马书》中采纳“因信称义”信条并将之引申为“唯信称义”;(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像的,人文主义者须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萨克森选侯的爱护,英国的宗教改革更是在亨利八世的领导下绽开的。
以上这些相同点说明两者之间存在顺向关系,它们在同一时代的社会冲突推动下,互为条件、相互影响地发展起来不同点(1)在人的问题上,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宏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起先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3)从核心内容上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宣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确定人性,反对神权,以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最终目的;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见“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但最终还承认神的存在。
(4)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5)从实质和影响看: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拓了道路。
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洋务运动比较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近代化它在经济领域的变更叫工业化、全球化,其社会结构的变更是城市化、都市化,政治结构的变更是民主化、法制化,思想观念的变更是理性化、科学化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之异同(1)不同点:A背景不同:俄国:a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缓慢发展,运用机器生产的工厂起先代替手工工场,而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峻障碍。
【知识提纲】高中人民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提纲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革命、改革、战争学习本模块必须明确改革与革命的区别。
无论改革或是革命都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进步为目标的,然而二者却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二、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革命(暴力)1.历史上重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义革命等。
革命是由暴力打造的,是用鲜血铸就的,它用暴力打碎了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用暴力来夺取国家政权,并且往往伴随着国家政权的更替,从而产生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秩序的巨大变革。
2.重大革命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结果。
3.根本目的:用暴力打碎了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夺取了国家政权,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
4.领导力量和方式:由下层群众发动的,是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三、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之一:社会改革(和平)1.历史上重大改革:(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戊戌变法;(10)苏联新经济政策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11)罗斯福“新政”;(12)中国的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
2.根本原因:旧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阻碍生产力发展。
3.根本目的、实质: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领导力量和方式:是国家、政府的行为,是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和平的方式。
四、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1.背景不同: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革命时社会背景相对动荡。
2.方式、力量不同: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历史上重大回眸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回眸》这个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一系列与历史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
1.法国大革命:在18世纪末,法国爆发了一场以民主、自由和平等为核心思想的运动,即法国大革命。
这场运动推翻了旧的封建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知识点包括:三级会议、1789年法国革命、重要人物如路易十六、拿破仑等。
2.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发生了一场工业化的革命,这就是英国工业革命。
知识点包括:纺织工业革命、煤炭和铁矿资源的开发、蒸汽机的发明、独立发明家与企业家、工厂制度、劳动条件改善、城乡差异、资本主义的形成等。
3.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爆发了一场由工人和农民领导的革命,即十月革命。
这场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知识点包括:旧俄国社会、沙皇专制、布尔什维克党、列宁、农民起义、红军、全民所有制等。
4.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至1783年,美国爆发了一场为争取独立而进行的战争,即美国独立战争。
这场战争使得美国脱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
知识点包括:殖民时期、不平等对待、独立宣言、华盛顿、合众国宪法等。
5.中国近代变革: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运动,目的是要改变积弱落后的国家面貌。
知识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6.德国统一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历了一场为实现德国的统一和民主而进行的运动。
这场运动成功将德国各邦联合起来,成立了德意志帝国。
知识点包括:德国分裂与三国同盟、统一派与分裂派、普鲁士王国、巴黎和约、威廉一世等。
7.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发生了一场基于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维新运动,即明治维新。
人教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简介1.梭伦改革(1)贵族政治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梭伦改革的必要性(2)财产等级制度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民众法庭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3)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本专题主要讨论古代雅典的梭伦改革,内容包括改革前的社会状况,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基本特点,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通过讲授,要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认识改革的必要性,结合梭伦“公正”“中庸”的价值观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弘扬梭伦不记个人得失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2.商鞅变法(1)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秦国“初租禾”李悝变法吴起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什伍连坐法轻罪重刑废除“世卿世禄制”二十等爵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焚烧诗书“为田开阡陌封疆”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制户赋(口赋)革除戎狄风俗迁都咸阳商鞅变法的特点(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本专题主要讨论战国时期的秦国变法运动,内容包括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颁布的主要法令及其特点、改革的成效以及商鞅个人的结局等。
通过讲授,要让学生结合时代特征理解商鞅变法的实质与特点,认识变法的历史作用与地位,学习改革家商鞅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与历史的责任感。
3.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统一北方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九品混通”民族歧视政策盖吴起义(2)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新租调制迁都洛阳汉化政策(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本专题主要讨论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包括改革的背景、内容与历史作用。
通过讲授,要让学生从少数民族发展的角度认识改革的背景与内容,从中华民族发展的角度认识改革的地位与作用。
通过学习孝文帝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接受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的优秀品德。
4.王安石变法(1)“三冗”“两积”庆历新政(2)“制置三司条例司”“富国之法”(经济改革措施)“强兵之法”(军政改革措施)“育才之法”(教育改革措施)“三不足”精神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本专题主要讨论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内容包括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历史作用。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区别相同点(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从《罗马书》中采用“因信称义”信条并将之引申为“唯信称义”;(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萨克森选侯的保护,英国的宗教改革更是在亨利八世的领导下展开的。
以上这些相同点说明两者之间存在顺向关系,它们在同一时代的社会矛盾推动下,互为条件、互相影响地发展起来不同点(1)在人的问题上,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3)从核心内容上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宣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肯定人性,反对神权,以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最终目的;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但最终还承认神的存在。
(4)从形式上看: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5)从实质和影响看: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不仅是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
第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洋务运动比较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近代化它在经济领域的变化叫工业化、全球化,其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化、都市化,政治结构的变化是民主化、法制化,思想观念的变化是理性化、科学化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之异同(1)不同点:A背景不同:俄国:a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工业在俄国缓慢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开始代替手工工场,而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最新整理)
税法
之
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赋税,得到实惠。
法
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 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 强制农民借贷;利
青苗法 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收 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 息偏高,农民负担
货后还本付息
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依然沉重
4
免役法
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 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服差役的 民户则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 为免役钱
(三)作用:⑴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⑵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
⑶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1、改革不加选择,全盘汉化,没有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2、忽视北部边境,忽略军事改革;(3)后继乏人。
成功原因:(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水(根);(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3)冯太后的支持以及孝文帝的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考点一
商鞅变法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并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内在动力)
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
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突出
原因:1、集中军权。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的分离,实行“更
戍法”;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积弱 积贫
积弱
局面
的形
成 背
积贫
2、在荒年招募流民当民,军队素质下降; 3、步兵为主,武器质量差,影响军队战斗力 表现:对辽和西夏战争败多胜少 原因:1、冗官(集中行政权分割宰相职位,官职增加;科举取士多; “恩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一)时间:公元前六世纪初(二)地域:欧洲希腊地区雅典城邦(三)历史背景(或原因):1、贵族政治的实施使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缓和。
2、雅典的地理环境和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为梭伦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
3、工商业奴隶主崛起,贵族政治腐败使得工商业奴隶主联合平民共同反抗贵族统治,梭伦改革成为必然。
4、梭伦通过自身的努力,在雅典树立了较高的威望,成为首席执政官。
(四)主要内容:①颁布“解负令”,释放债务奴隶,并归还其抵押的土地。
②颁布遗嘱法,规定无子女者可将财产交给指定的继承人。
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照财产多少划分政治权利,并规定其相应义务。
④恢复公民大会最高权力,并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
⑤司法方面,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⑥颁布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法令,鼓励发展工商业,扩大下层平民就业机会,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
(五)历史作用(或含有局限性):①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
②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为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③但是,没有完全解决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六)改革的性质(实质):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一次自上而下的完善奴隶制社会政治统治的改革,为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七)成败原因分析:(成功)①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的调节有效促进了生产力的的发展。
②改革措施切实可行,有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的支持。
梭伦不再担任首席执政官后,其改革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
(八)特点:崇尚中庸,手段温和。
(九)其他:特别注意梭伦改革调节的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不是阶级矛盾。
公元前六世纪晚期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真正确立。
公元前五世纪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①人民主权;②轮番而治;③崇尚法律,法律面前公民平等。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一)时间:公元前四世纪中期。
(前356年——前338年)。
或秦孝公在位期间。
(二)地域:战国时期的秦国。
(三)历史背景(或原因):①春秋战国之际,铁制农具和牛耕逐渐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②社会阶级关系变化,出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阶层,他们要求进一步打破束缚,解放生产力。
③社会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制度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④春秋战国之际,战争频繁,各国为了自保纷纷进行变法。
⑤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学说主张变革,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
(四)主要内容:A政治上:通过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推行郡县制,制定秦律等措施,打击旧势力,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加强中央集权。
B经济上:通过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改变旧的生产关系,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C军事上:通过奖励军功等措施,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社会习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的政策等。
(五)历史作用:①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②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
③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国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取得主动权。
④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强和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对于中国以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六)改革的性质(实质):商鞅变法是一次至上而下的促进秦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度转变的改革。
(七)成败原因分析:(成功)①、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是时代潮流,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个趋势;②、秦国国君有比较集中的权利,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秦孝公全力支持商鞅变法;③、商鞅制订了全面有效的改革措施并坚决贯彻执行。
(八)特点: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九)其他:局限性: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③没有与旧制度、旧文化彻底划清界限。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时间:公元五世纪末南北朝(420年——589年)(二)地域:北朝(中国华北地区或黄河中下游地区)(三)历史背景(或原因):①北魏的建立结束了西晋以来中国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加强。
②北魏政权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
③但是各种制度有许多缺陷,基层实行的宗主督护制,导致广大农民负担繁重阶级矛盾尖锐。
④北魏实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使民族矛盾尖锐,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
⑤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政权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进行改革。
⑥孝文帝具有良好的汉文化素养,深刻认识到了汉族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
(四)主要内容: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②推行均田制,使无地农民获得了耕地。
③设立三长制,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到完善。
④推行新的租调制,大大增加国家收入。
⑤495年,迁都洛阳以后,改革的重点在于移风易俗,措施有:易服饰、该汉姓、讲汉话、通婚姻、该籍贯等。
(五)历史作用:①改革促进了中国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繁荣,推动了鲜卑族的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变,增加了国家收入。
②鲜卑族积极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汉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③改革促进了中国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为隋唐时期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六)改革的性质(实质):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维护北魏鲜卑族封建统治的改革。
(七)成败原因分析:(成功)首先包括历史背景的①⑤⑥点另外加④改革措施顺应了封建化的历史潮流。
⑤始终有最高统治者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八)特点:是一次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的改革。
(九)其他:注意迁都洛阳和中原地区经济文化恢复和发展的关系。
前因后果。
文化落后的民族往往因为其军事力的得强大而能够征服先进的民族。
但是要维护其统治就必须像被征服民族学习。
元朝和清朝都是少数民主建立起的政权。
元朝很快被推翻,蒙古人又回到北方草原;清朝统治中国长达267年,满族在中国多数地区都有分布。
两种不同的结果,和当时统治者对汉民族和汉文化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一)时间:公元十一世纪中后期。
(约1069——1075年)(二)地域:北宋(黄河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三)历史背景(或原因):①北宋中期阶级矛盾激化,民族矛盾尖锐。
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对外战争败多胜少。
③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失败。
宋神宗即位后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四)主要内容:A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推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市易法、均输法。
B加强军事实力方面:实行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并设置军器监提高武器质量。
C改进选用官制度方面:改革科举制,重视时务;整顿太学,培养专门人才;唯才用人,重用有实际能力的改革派。
(五)历史作用:①变法开垦了大量耕地,并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市易法、均输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改变了北宋“积贫”的局面。
②保甲法、保马法的实行减少了冗兵,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设立军器监改进了兵器质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弱”的局面。
③变法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北宋的统治。
(六)改革的性质(实质):北宋政权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改变积贫积弱局面而进行的一次至上而下的改革。
或者(地主阶级领导的至上而下的维护北宋封建统治的改革)(七)成败原因分析:(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
)①变法触犯了地主、官僚的利益,导致他们阻挠和破坏变法,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②宋神宗在变法后期动摇罢免王安石。
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的阻挠。
司马光任宰后相基本上废除新法。
③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一些地方官员不按规定推行变法,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八)特点:①改革措施全面,经济改革尤其有效。
②以抑制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为改革的基本手段。
(九)其他: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①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使之相互牵制。
②集中行政权,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以相互牵制。
③设三司管理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利。
庆历新政(1043年)和王安石变法的目的都是挽救北宋的统治危机,但是效果不一样。
主要是因为改革的措施不一样,庆历新政以吏治改革为主要内容,一开始就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而王安石变法以经济改革为核心,在积贫改变之后,积弱局面有所好转才进行吏治改革。
所以改革不能急于求成,要讲求策略。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一)时间:16世纪前期(二)地域:遍布欧洲。
以德意志马丁·路德改革为开端,瑞士加尔文改革为高潮。
英国亨利八世的改革最有特色。
(三)历史背景(或原因):①16世纪的天主教对于欧洲进行着严密的控制,对民众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与封建王权矛盾深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不满教会的盘剥,要求建立强有力的国家以维护其利益。
③14、15世纪的“宗教异端”运动对天主教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
④一些封建君主也希望摆脱教会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⑤文艺复兴运动对于人文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对天主教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四)主要内容:A以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为基本内容①“因信称义”,信徒通过内心虔诚的信仰就能够与上帝沟通,并得到拯救。
②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并提出神职人员可以结婚生子。
③《圣经》是人们信仰的唯一神圣权威,每个人都能够直接阅读和理解《圣经》。
④国家权力为神所授,世俗权力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⑤德意志应停止向教皇纳贡,并建立本民族教会。
B瑞士加尔文改革思想的核心是“先定论”,鼓励人们发财致富,并强调选民应当具备忍耐、诚实、简朴、讲信用、谦逊等高尚的美德。
C1529年英国国王亨利八是领导的宗教改革主要是同罗马教廷争夺权力。
(五)历史作用:{①打击了欧洲天主教的神权统治;②为确立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奠定了基础;③新教登上历史舞台;④增强了欧洲民族意识,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⑤使语言、文学、艺术、音乐、教育等诸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⑥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⑦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以上是2007年广东卷对于宗教改革意义的参考答案。
(六)改革的性质(实质):总体上是一次以宗教为形式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政治运动。
(七)成败原因分析:(成功)①顺应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潮流。
②有近代民族国家的推动,并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
③符合近代化的趋势。
(八)特点:是一次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政治运动。
(九)其他:马丁·路德改革的影响:(提要)①引发农民战争;②合法地位;③开辟道路。
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一)时间:19世纪前期(约1809年——1838年)(二)地域:埃及(三)历史背景(或原因):①18世纪末的埃及名义上由奥斯曼帝国统治,实际上处于马木路克(军事封建主集团)统治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