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漏水处理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富春路站基坑漏水处理措施

中国中铁

中铁七局集团地铁富春路站项目经理部

二0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2)

2、工程地质、水文状况 (2)

2.1、工程地质 (2)

2.2、水文地质 (3)

3、基坑开挖中渗漏水处理 (3)

3.1、1号线W1-2与S1-31连续墙接缝漏水处理 (3)

3.1.1、情况概要 (3)

3.1.2、原因分析 (4)

3.1.3、处理措施 (4)

3.2、1号线E1-6和N1-33连续墙接缝漏水处理 (6)

3.2.1、情况概要 (6)

3.2.2、漏水原因分析 (6)

3.2.3、监测情况 (7)

3.2.4、处理方案一 (7)

3.2.4、处理方案二 (9)

3.2.5、方案比选 (11)

4、基坑开挖渗漏水预防措施 (11)

地铁富春路站基坑漏水处理措施

1、工程概况

富春路站是地铁1、4号线工程的换乘站,即是盾构始发站又是吊出站,在婺江路和富春路下呈“丁”字形布置。

1号线车站位于婺江路下,为地下三层三跨岛式车站,车站主体长为247.4m,标准段宽度为21.3m,标准段挖深约23.43m,端头井挖深约25.13m。围护结构采用1m厚地下连续墙,连续墙采用锁口管接头形式。标准段设6道支撑,第5道为双拼,端头井设7道支撑,第6道为双拼。1、4道为钢筋砼支撑,其它支撑采用φ609mm壁厚16mm的钢管支撑。

4号线车站位于富春路下,为地下两层三跨岛式车站,车站主体长为370.1m,标准段宽度为19.3m,标准段挖深约16.4m,端头井挖深约18.2m,围护结构采用0.8m厚地下连续墙,墙深约29m,连续墙采用锁口管接头形式。标准段设4道支撑,端头井设5道支撑,1道为钢筋砼支撑,其它支撑采用φ609mm壁厚16mm的钢管支撑。

2、工程地质、水文状况

2.1、工程地质

车站拟建场地处于市南面,临近钱塘江,属钱塘江冲海积平原地貌单元。本工程所处地质情况至上而下为:①杂填土:层厚1~6m。②全新统上中段冲海相沉积层,下分5个亚层:②-3砂质粉土:层厚0~6.2m。②-4砂质粉土夹粉砂:层厚2.2~7.8m。②-5粉砂夹砂质粉土:层厚1.3~8.7m。②-6砂质粉土:层厚1~5.7m。②-7砂质粉土夹粉细砂:层厚0~3.5m。⑤全新统下段浅海、滨海相沉积层,下分2个亚层:⑤-1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厚1.7~5.3m。⑤-2粉质粘土:层厚0~1.3m。⑥晚更新统上段河、湖相沉积,下分2个亚层:⑥-2粉质粘土:层厚1.5~4.7m。⑥-夹砾砂:层厚1~4.9m。⑧晚更新统上段古钱塘江河流冲洪积相沉积层,下分2个亚层:⑧-1中粗砂:层厚0~1.5m。⑧-4卵石:钻孔揭露最

13大厚度26.65m。○13白垩纪下统粉砂岩、含砾粉砂岩,本次勘探仅揭露强风化层。○

-2强风化粉砂岩、含砾粉砂岩,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4.3m。○

14侏罗系上统泥灰岩,

14-2强风化泥灰岩,钻孔揭露最大厚度1.55m。

本次勘探仅揭露强风化层。○

1号线车站底板位于⑤-1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上,4号线车站底板位于②-5粉砂夹砂质粉土和②-6砂质粉土层,高压缩性,低强度,高灵敏度,开挖施工时易产生触变和流塑性变形。

2.2、水文地质

本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是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水,根据地下水的含水介质、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利特征,可划分为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两大类。

本场地区域浅部地下水属孔隙性潜水类型,主要赋存于上部①层填土及②层粉土、粉砂中,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并与河塘呈互为补给关系,地下水位随季节性变化,与钱塘江江水具有水力联系,水位埋深1.1~4.15m,对应高程为3.53~5.34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浅层地下水位年变幅为1~2m,场地年均最高地下水位为地表下0.5m左右。

本场地区域承压含水层主要分布于深部的⑧-1层中粗砂和⑧-4层卵石中,水量较丰富,隔水层为上部的粘性土层(⑤、⑥层),承压水层顶板高程为-25.43~-23.23m,隔水层顶板高程为-16.65~-14.86m。承压水头埋深在地表下9.66~11m。

3、基坑开挖中渗漏水处理

本工程基坑开挖采用明挖法施工,遵循“分段分层、对称平衡,由上而下、先支撑后开挖”的原则,分层、分区、分块、分段,抽槽开挖、留土护壁,先撑后挖。但因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基坑开挖施工风险很大,极易出现连续墙缝渗漏水现象。

3.1、1号线W1-2与S1-31连续墙接缝漏水处理

3.1.1、情况概要

2009年8月9日上午,因连续几日暴雨影响,1号线W1-2与S1-31连续墙接缝(具体位置见下图),在地面下7m处突发漏水,且漏水泥沙含量较大,导致基坑外水土流失,现场值班人员发现后,立即上报了现场情况,项目部立即启动了

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及时进行了处理,下午16时,漏水点到了得到了有效控制,停止漏水。情况发生后,项目部以每1小时测量1次的频率,对所有监测项目不间断进行了监测,发现受水土流失影响,1号线基坑周边土体分层沉降监测点CX19,累计沉降达到了26.5cm,严重超过警戒值(+30mm),漏水点停止渗漏后,经继续监测,土体沉降基本稳定。支撑轴力,墙体位移等其余监测项目处于正常围,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处于安全稳定状态。

连续墙接缝漏水位置示意图

3.1.2、原因分析

(1)、受台风“莫拉克”影响,多日连降暴雨,坑外地表水量及土体含水量迅速增大,导致基坑外水压力加大,连续墙接缝发生漏水并带有泥沙,连续墙外水土流失严重,致使土体收缩沉降。

(2)、漏水点在婺江路地面下7m位置,此围土体为粉质沙土,且根据基坑已开挖部分土体发现,婺江路下土体不太密实,若连续墙接缝发生渗漏,土体极易随漏水流失,并收缩沉降。

(3)、W1-2与S1-31连续墙接缝质量不好,接缝夹泥较多,连接质量不好,在前期开挖施工中,接缝已不断渗水,经止水处理,渗水量较小,且不掺有泥沙,故未做进一步处理,导致暴雨来临后,接缝渗水处漏水流沙。

3.1.3、处理措施

(1)、发现漏水情况后,项目部立即组织了人员,分成两班,轮换作业,用木楔子配合棉纱堵塞漏水口,同时在漏水位置堆码沙袋,防止泥沙随漏水进一步流失。沙袋堆码时,层层压茬,并踩踏压实,确保沙袋堆稳定性,在堆码过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