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学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 )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0分)

1、有机质的矿化过程: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料的过程称为有机质的矿化过程。

2、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

3、土壤缓冲性:酸性或碱性物质加入土壤后,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反应变化的性能。

4、土壤质地:指土壤中各粒级所占的百分比组合

5、供肥容量:土壤全量养分的含量

6、土水势:土壤水在各种力(如吸附力、毛管力、重力等)的作用下,势(或自由

能)的变化称为土水势。或单位数量水可逆地等温地无限小量从标准大气压下规定水平的水池移至土壤中某一点,所作的有用功。一般用Ψ表示。

7、CEC:在一定PH值(pH=7)时,每千克干土所含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

用cmol(M+)·Kg-1来表示。

8、纬度地带性:指土壤类型沿经线东西方向延伸,按纬度南北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

9、土壤淋溶系数(β值):指淋溶层钾钠氧化物与氧化铝的分子比与母质层钾钠氧

化物与氧化铝的分子比的比值。

β=(K2O+Na2O)/Al2O3(淋溶层)/(K2O+Na2O)/Al2O3(母质层)

10、土壤分类:选择土壤的某些性质和特征作为区分标准,将土壤群体中的个体进

行分类或归类,形成类别或类型。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2.√3..√4.√5.√

6.×7.×8.×9、×10、√

三、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

1、简述粘质土壤的肥力特点(每点1分)

粘质土壤颗粒细,小孔隙多;透性差;保蓄性好;有机质转化慢积累高;温度变幅小;耕性差;发老苗不发小苗;有害气体容易积累。

2、简述国际上土壤学发展中三大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内容

李比希的农业化学学派(2.5分);法鲁的农业地质学派(2.5分);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发生学派(3分)。

3、简述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每点2分)

负电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和土壤溶液中阳离子发生的代换过程。

代换过程是可逆的、等电荷代换、代换过程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

4、什么是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简述它们在土壤形成中的关系。

地质大循环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再次成岩作用,这是地球表面恒定的周而复始的大循环。2分

生物小循环是指在岩石矿物风化产物的基础上进行植物营养元素的富集、保蓄,使部分营养元素暂时脱离地质大循环的轨道,这就是营养元素的生物小循环。2分

作用:①地质大循环是生物小循环的基础,没有大循环就没有生物小循环;2分

②无生物小循环,仅有地质大循环,土壤难以形成;1分

③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共同作用是土壤发生的基础。1分

5、什么是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影响土壤垂直带谱的因素有哪些?

垂直地带性是指土壤随地势的增高而发生的土壤演替规律。

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是山地生物气候多伴随地势改变而造成。随地形海拔高度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岩石风化、自然植被等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造成土壤分布有规律的变化。2分

影响因素:

山体的大小与高低、山地所在的地理位置、坡向与坡度等都影响土壤的发育分布,因而土壤的垂直带谱的类型和结构是复杂多样的。

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山地土壤,由于基带生物气候条件的差异,土壤的垂直地带谱类型是不同的。2分

随着山体高度的增加,相对高差愈大,山地垂直结构带谱愈完整。2分

山地坡向对土壤垂直带谱结构的影响在我国有十分明显的反映。2分

四、论述题(30分,每题15分)

1、试述有机质在作物生长及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生产上如何提高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有机物质。(2分)

在作物生长及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表现在:(8分)

⑴提供作物需要的养分。⑵增强土壤的保肥性能。

⑶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物理性质。⑷促进微生物活性;

(5)对作物有生理刺激作用(6)有助于消除土壤中农药残毒和重金属的污染;提高土壤有机质的途径:(5分)

a 、增施有机肥b、种植绿肥作物c、秸秆还田d、合理轮作耕作

2、试述盐碱土的形成条件和利用改良措施。

形成条件(7分)

(1)气候。除海滨地区以外,盐渍土分布区的气候多为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降水量小,蒸发量大,使土壤层中所含的盐分及地下水高矿化度所含盐分随毛管水由底土层逐步向上转移,盐分在土壤表层聚积,导致土地盐渍化。

(2)地形。盐(碱)土所处地形多为低平地、内陆盆地、局部洼地及沿海低地。

(3)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特别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运动和水化学特性,对土壤盐渍化的发生和分布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4)母质。

主要决定于母质本身的含盐程度。沉积母质多含有一定可溶性盐分。有些地区土壤盐渍化与古老含盐地层母质有关

(5)生物积盐作用。

干旱地带的一些深根性盐生植物或耐盐植物从土层深处及地下水吸取大量的水溶性盐,并通过茎叶上的毛孔分泌盐分于体外。当植物机体死亡后,在土壤中残留大量的盐分,直接参与土壤生物积盐过程,成为表层盐分来源之一,从而加速土壤的盐渍化。

(6)人类活动对次生盐渍化的影响。

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引起土壤盐渍化,称为次生盐渍化。包栝原来非盐化的土壤而产生盐化,以及原来轻盐化的土壤变成重盐化,以致变为盐土而弃耕。

利改途径:(每点2分)

(1)水利工程措施

(2)农业改良措施

1. 种植水稻。

2. 耕作改良与增施有机肥

(3)生物措施

(4)化学改良措施

常用的化学改良剂有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硫酸亚铁、酸性风化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