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预习单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2.4.1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哲学上的运动概念、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运用人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二.重难点: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三.自主学习过程:.要求:1.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练习册22页自主梳理部分2.高效完成相关练习,看谁的得分率最高哦!(一).知识要点梳理:要点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为什么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本质看: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要点二:物质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二)当堂练习:1.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洲玉树县民生7.1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像地震等重大灾害的发生表()A.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发展密切相关C.自然界的发展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实践证明,脱离生产力来讲生产关系,特别是脱离生产力的实际状况盲目地变革生产关系,追求所谓的“先进生产关系”,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A.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B.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完全是自发进行的C.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D.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3.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这一事实说明()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D.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优秀学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优秀学案优秀资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运动的含义;(5)静止的含义;(6)规律的含义;(7)运动是有规律的;(8)规律是客观的。
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8)规律的客观性。
分析:(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2)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
二、重点、难点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
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方法点津(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规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天津一中2014届高三政治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前预习(知识要点归纳难点知识剖析知识讲解,pdf版)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 9: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客观的;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 果。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考点 10: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 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 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因 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 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是客观的、物质的。
(2)构成人类社会的人口是客观的、物质的,因为人类是在自然界的长期发展过程中, 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
(3)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决定性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 的,具有物质性。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 力的实体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的。
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经济关系,它 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等,它们 都是物质关系,具有物质性。
人们既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总之,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 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 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温馨提示: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探究世界的本质》有效教学工具单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设计人:屈现荣 审核人: 李晓明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 【预习单】 一、学习目标1、识记:物质的定义、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2、理解: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二、重点、难点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4、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三、预习指导1、预习方法:查、划、写、记、练、思2、预习提要:(一)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定义2、世界的物质性的内容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规律的含义、普遍性、客观性及其方法论要求四、预习评价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此处的“物质”是指( ) A 、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 B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C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 、客观存在的自然物2、下列能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一观点的是(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④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 ①人脑 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家 ⑥辩证唯物主义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③⑤⑥D .②③⑤ 4、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 ) A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 .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C .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D .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5、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这一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B 、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C 、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D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6、“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这说明( ) A 、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和永恒的 B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 C 、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和暂时的 D 、静止是不存在的7、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 ( ) A 、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 、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D 、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8、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及答案
2.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 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
区 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 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
别 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 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
内容目标
学习建议
1.识记运动、静止、规律的含义。
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懂
2.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及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同
3.自觉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坚
持可知论。
【自主学习】
一.体系构建(要求:认真通读教材,完成下面知识结构,不能填写的,自主探究后再做。)
2.如何全面理解物质的含义?
3.人类社会是怎样产生的,谁起了决定作用?
4.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1
5. 为什么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主探究二:
判断下列现象属于物质现象还是意识现象:
1.学习计划
2.班规班纪
5.雷神
6.鬼神
9.生产力、生产关系
10.阶级斗争
13.疾病
14.人口
7
(1)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集中表现在 不可抗拒性。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改造、改变、发明。可以 被发现、认识和利用。 (2)普遍性:指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领域的运动都遵循其固有的规 律。 注意:规律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只有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存在,规律才会起作用。就是说规 律并不是永恒不变的。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规律起作用或让规律不起作 用,从而造福人类。但我们改变的是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不是规律本身,规律本身是 客观的,无法改变。例如:人工降雨、反季节蔬菜、西气东输。 三.原理总结: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方法论:(1)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高中政治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中政治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理解物质的概念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理解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理解规律的含义以及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学习重难点】(1)规律的含义以及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课前自主学习案(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概念: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界的物质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离不开运动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离不开物质(3)错误倾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区别:——含义不同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错误倾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节 课内探究学案
《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节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识记并理解物质的含义,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二、学习重难点物质的含义,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三、学习过程探究一: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明为什么上帝创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探究二:(1)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火”“原子”等,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具体事物是什么关系?(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探究三:(1)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会结构的转变?四、反思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当堂检测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据此回答1~2题。
1.这里的“客观实在”是()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2.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国家⑥辩证唯物主义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⑤⑥D.②③⑤3.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
”这种观点()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不是由人随意规定的,而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4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doc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目标: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复习重点、难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基础知识复习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世界物质性原理(1)自然界是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物质性。
(2)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运动与静止(1)运动是绝对的、普遍的、永恒的、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的。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诡辩论。
3.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
(3)规律可以认识、发现、利用、变化,但不能改变、改造、创造和消灭规律。
答案:意识;物质;劳动;物质性;根本属性;物质;无条件;暂时;相对主义;必然;客观性。
重点难点知识梳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世界的固有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探究世界的本质【使用说明】1.以学案为线路复习知识、提升能力。
遇到的疑难问题填写在【我的疑问】栏。
2.预习阶段完成预习案和探究案,课上完善探究案、完成训练案。
3.学案要求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一、考点点击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二、构建知识体系 三、易错点剖析1、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2、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
3、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4、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
5、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
探究一:(2016衡水七校作业精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中国经济继续面临下行压力。
目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增长向适度增长转变的转型阶段。
两位数的增长率已成为过去,这应该在预料之中,毕竟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成熟,房地产市场饱和、甚至供应过量,经济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增长放慢是发展进程的必然组成部分。
过去几年,经济发展一直是太快,经济总体过热,产生了许多挑战,如严重的环境恶化、社会冲突加剧、国际压力上升等。
与此同时,中国的环境、资源、劳动和土地不可继续承受如此大规模和粗放型发展的重压。
虽然中国经济减速了,但经济会转变到今后数年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新常态总趋势。
所以,经济转型和升级势在必行。
在转型期,不同寻常的事必然会发生。
许多对中国未来经济持悲观看法的人,不太理解调整时期的经济增长规律,也不了解大趋势。
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有关知识分析,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分析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探究二:(2014高考山东卷42)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
2、规律的特征
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 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 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
规律的特点: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 律 的 客 观 性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注意1:规律与规则的区别 注意2: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运动变化中把握 规律。(规律会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及 其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太阳系模式图
大雁南飞北返
青蛙冬眠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人类社会 发展道路 资本主义社会
高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 应生产力 状况规律
低
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100 保 持 80 百 60 分 数 40 20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 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 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 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 人类。
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 变害为利(如:三峡 大坝)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D.人们可以根据自然规律,改变或创造条件为人类造福
[答案]D
16.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
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
画面形成。该现象蕴涵的哲理是(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
12.(2009· 江苏)《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 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这表明( )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
【解析】“不违农时”、“斧斤以时入山林”都体现了对客 观规律的尊重,这样改造客观世界才会“谷不可胜食”、 “林木不可胜用”,即取得胜利,也即遵循客观规律改造客 观世界才会成功,D项正确。A、C项不符合题意,B项认为规 律可以被改造,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错误。
注意:任何规律就其内容和作用而言,都是客观的。
误区5: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注意: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
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
律为人类造福。
1.“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不 可思议的。”这种观点强调了规律的( A.客观实在性 C.普遍性 [答案]C B.稳定性 D.本质性 )
15.从 2011 年 4 月 14 日至 6 月 12 日,湖北省宜宾市江安 县持续干旱,达到了特旱标准,江安县的抗旱形势严峻。为缓 解旱情,江安县于 6 月 11 日和 14 日两次实施人工降雨,缓解
旱情。这表明(
)
A.人们可以创造规律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的学习已经结束,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梳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②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①规律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④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6、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探究世界的本质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1.(海南卷)达尔文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
4生活与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温故知新】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目标导航】高考考点:※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相信你一定行!1。
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
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4。
什么是物质?1.什么是运动?2。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3.什么是静止?4。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
什么是规律?2.什么是规律的客观性?什么是规律的普遍性?3。
为什么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一、互动探究: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
(培根)亲爱的同学,请你参与讨论,合作共享。
1、议一议: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和联系首先,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谈不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万事万物都只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其次,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物质的具体形态各有其属性与特征,而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则舍弃了这些具体属性与特征,它只承认物质的惟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可能是看得见的、暂时的、可以消灭的.2、想一想:否认运动会导致什么错误?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什么错误?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议一议:人在规律面前应该怎么办?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运动的含义(5)静止的含义(6)规律的含义(7)运动是有规律的(8)规律是客观的◇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足上帝和神创造的(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8)规律的客观性◇分析(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2)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二、【重点、难点】: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在本上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方法点津】:(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编写人:姜炎炎审核人:王中印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组名_______【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物质的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运动的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按图索骥自主学习】(具体要求:先通读一遍课本,找出问题,再研究预习案,在课本上规范的勾划并标注以下知识;用红笔标注不明白的问题)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概念(1)含义:物质是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所反映的。
(2)唯一特性:(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的,而不是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都是客观的。
4、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和。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和。
(2)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3)离开运动谈物质是机械唯物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区别: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运动是、和。
②静止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和空间位置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静止是、和。
(2)联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
(3)误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则导致和。
4、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必然的、的联系。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①规律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和,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这要求我们:①必须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和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规律。
【深入思考生成问题】(请你将预习中未解决的问题和疑问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同学们和老师探究,讨论解决)【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判断正误1.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非物质的。
()2.“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3.“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观点。
()4.“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鼓风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观点。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6.人只能被动地服从客观规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7.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和创造规律。
()【巩固基础提升能力】二、单项选择题1.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他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运动性C.可知性D.永恒性2.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括自然事物和现象,也包括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包括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物质关系。
哲学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区别是()A.前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后者依赖于人的意识B.前者是永恒的,后者是暂时的C.前者具有客观实在性,后者没有D.前者是可知的,后者不是3.哲学上讲的运动就是指()A.自然界和社会的显著变化和发展B.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4.我国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上草”的“枯荣”表明()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A.运动离不开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6、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7、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A、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变B、事物处于不变化的状态C、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运动过程中的无条件性和绝对性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分歧,实质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C.是否承认绝对运动的存在D.是否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9.下列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A.静即含动,动不舍静B.濯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10.“刻舟求剑”中的那个楚国人之所以“求”不到“剑”,主要原因是他()A、否认了船、水、剑的客观存在B、否认了船、水、剑三者有的运动,有的静止C、只承认剑的客观存在D、不知道船、水、剑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1.继2009年夏天出现日全食之后,2010年1月15日出现的日环食再次点燃了人们的“追日”热情。
实际上,太阳、地球、月亮都在运动,但是大自然呈现给人们的却是月亮从静止的太阳下经过,从而掩盖了太阳的光辉。
日食的形成能够印证()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 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相对绝对的统一12.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丙说:“飞鸟之景(通影),未尝动也。
”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13.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④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A.①②⑨ B.③④⑧ C.⑦⑧⑩ D.②④⑥⑦14.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C.“谁挥鞭策驱四运? 万物兴衰皆自然”D.“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15.“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 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16.下列成语与“揠苗助长”表达的哲学寓意不一致的是()A.缘木求鱼B.欲速不达C.急于求成D.望梅止渴17.2010年夏天,罕见的高温袭击北半球,从北美道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天气。
但气象专家警告说,入冬后,欧洲可能将面临“千年严寒”,中国等亚洲地区也可能难以幸免。
这种异常气候与干扰大洋暖流的“拉尼娜”现象有关。
这表明()①气候的变化和发展遵循其固有的规律②气候变化尽管复杂但其规律性可以被认识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完全掌握了气候规律④气候规律是否发生作用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8.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8.0级的地震,造成当地人员伤亡、建筑毁坏。
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
这说明()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D.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于客观规律的掌握19.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醒我们()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否则必受惩罚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20.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②③④三、简答题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2008年全世界自然灾害频繁,干旱.洪水.飓风.地震等极端天气状况比以往更为严重。
据此,有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可抗拒的,人们只有服从它。
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以上观点的认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5 ××√××6-7 ××二、单项选择题1-5 ABBBB 6-10 BCDBD 11-15 CADCD 16-20 DADBA三、简答题(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具有不可抗拒性。
(2)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基础上改变规律作用的形式和条件,造福于人类。
(3)题目中的观点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正确的,而认为人们只能服从规律,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错误的有害的。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