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诗与新诗的关系

合集下载

关于古诗与新诗的经典性探究

关于古诗与新诗的经典性探究

、诗歌应该反 映时代性 ” “ 、诗歌要 写小人物 写 日 来表达到对生命 的超越性认识 , 并以此教 化世 人。 因为中国古 应该有血性 ” “
、诗 、 诗歌 创作 要有学 现实的渠 道 , 就是诗歌。 因此 , 在古代几乎每一个文化人都要 要来 自生 活 ” “ 人分 民间 和知识 分子 ” “ 写诗 , 每一个古代人几乎都要读诗 , 那些著名 的大诗人就是 当 理 ” ……这些 诗歌批评 浮于表 面 , 于形式 , 略了诗歌本 身 流 忽
参 考 文献 :
【 杨朴 . 1 】 中国现 当代文学史【 】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0 2 5 0
言” 藉此 强调诗歌 的重要性 。 诗教” 中国古代 , , “ 在 不但是 一种 教育 、 教养 , 更是一种 “ 宗教” 。讲 世俗生活 的儒家通过 “ 诗教” 代是一个 没有宗教信仰 的国度 ,唯一能够勾连超越性意 义与
有浓 重的意识形态 以及阶段性 :诗 歌应该表 达生命 ” “ “ 、诗歌 常生 活” “ 、 诗歌要继承传 统” “ 、诗歌 要东西兼 用” “ 、 诗歌语 言
露, 就算 敞露 出也少 有共 鸣 , 朦胧 诗以及后朦胧诗的产生大抵 如此 , 以说新诗 的创作 本质上是一种 “ 可 个人写作” 而并非 “ 读 者阅读” 的文体 。 这样使得新诗成为个人 化而非公众化 的文学 形式 , 这一点有 利主体于诗 人安心写 作 , 却不利 于读 者 阅读 。
时明星。中国古代把诗歌学习作 为人生成长 的基本课程 , 绵延 千年的科 举考试更要求 学子作诗 。《 经》更是从 “ 诗 春秋 ” 到 “ 主要的教科 书之一 。 清” 而相 比于古代 的诗 教 , 中国现今 的诗歌教育差距甚远 , 更 注重于实用 , 而轻视诗歌教育 。古代诗 歌由于有悠久 的历史 , 的复杂性 与深刻性 。 用阶段性的意识形 态统领诗歌批评 , 非但 不去发现 当下 诗歌问题纠正 问题 ,还一 味得在 诗歌圈子内部 相互 吹捧 , 反复说一些 自认为 “ 深刻 ” 的废话 , 不去发掘当下 并 诗歌 中的精 品之作 。而在诗歌圈子之外 , 就是媒体批评 。这些 批评根本不是 为了诗歌本身而做 的, 而是为 了 行 当下 , 教育 诗歌 显然被 当做是多余 , 浩如 烟海 的新诗 中又怎能凸显出经典?

中国古代“歌诗”传统之于新诗发展的启示

中国古代“歌诗”传统之于新诗发展的启示
7 O
维普资讯
初唐 以来, 近体诗 能兴盛起 来, 成为一种人 们 乐于采 用的文体 , 必有 一个普及 的机制 。这 一点我们过
去一直揭 示得 不够, 现在我们从这“ 体制复一” “ 、千篇一律” 中可以找到一 个解释 , 即歌 曲的演唱, 不断需要

伶拊节 而唱 , 乃曰:寒 雨连 江夜入吴 , 明送 客楚 山孤 。洛 阳亲友如相 问 , “ 平 一片冰心在 玉 壶。 昌龄 则引 ”
Fb , 06 e . 20
(O IL CE C E IIN S CA S IN E DTO )
中 国古 代 “ 诗 ” 统 之 于新 诗 发 展 的启 示 歌 传
钟 军 红
( 东技术 师范 学院中文系 , 广 广东广州 506 ) 165
摘 要:歌诗”新诗史上一个渐被淡忘的语词, “ , 但在中国诗歌史上,歌诗” “ 却是我们民族诗歌的
尤其是吴相洲 , 他在任半塘《 唐声诗》 的基础上 , 从歌诗人乐对诗律要求的角度 , 进一步深入
研 究歌 诗传 唱在唐 诗创 作 中的地 位和 作用 。他 发现 , 时近体 诗 的兴盛 正得 益于诗 的演唱 : 唐
收稿 日期 :0 5 9 2 2 0 —0 —0
基金项 目: 东省社会科学“ 广 十五 ” 规划项 目“ 胡适与 中国新诗形态 建构 的得与失 ”批 准号 :30 I 2 ( 0/4H/一0 ) 作者简介 : 军红(9 1 , , 钟 15 一)女 海南海 口人 , 广东 技术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很大关系。“ 由于皇帝提倡 , 歌舞演唱成了社交、 庆典、 娱乐场所的重要 内容 , 也是诗人借 以传播 诗 名的重 要途径 , 诗名 的大小 与诗人 的政 治前途 密切 相关 ”(因此 ,在 当时 , 而 。) 垒 “ 诗人 亦如 现在 走 红的歌星一样 , 在民间很有名声。他们诗名的高下与其作 品的被人演唱多少有直接的关系。 ”

旧体诗和新诗的知识点介绍

旧体诗和新诗的知识点介绍

【导语】诗乃⽂学之祖,艺术之根。

诗是⼀种阐述⼼灵的⽂学体裁,⽽诗⼈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定的⾳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凝练的语⾔、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度集中地表现社会⽣活和⼈类精神世界。

下⾯©⽆忧考⽹就给⼤家介绍下旧体诗和新诗的知识点,欢迎阅读! 旧体诗 1、古体 古⼈在齐梁体以前都是算是古体诗,齐梁时期开始发现了四声与平仄,当时的永明体可以算是不完全成熟的格律诗。

这⼀时期的格律诗,⼤多缺少黏连,其他格律诗的要素⼤多具备,当然也有⽆意间完全符合格律的诗,如阴铿的排律。

古体诗不仅仅在隋唐以前,包括隋唐以后的不合律的诗都是古体诗。

2、近体 在唐朝格律诗定型,符合格律的诗我们称之为近体诗,也叫今体诗,不符合格律的诗我们称之为古体诗(古风)。

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

初唐和盛唐时期,都有不少不完全合律的格律诗,如李⽩⼋句完全不对仗的五律:⽜渚西江⽉;崔颢半古半律的:昔⼈已乘黄鹤去。

奠定唐朝格律诗的三个重要任务时沈佺期宋之问杜审⾔;早于他们的王绩有⼀⾸五律《野望》,常常被各种选本录⼊,最为初唐格律诗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唯落晖。

牧⼈驱犊还,猎马带禽归。

相顾⽆相识,长歌怀采薇。

3、近体诗四要素 平仄、押韵、对仗(绝句不需要)、黏连 旧体诗各种分类 1、绝句有古绝句、律绝句 ⽩⽇依⼭尽,黄河⼊海流。

欲穷千⾥⽬,更上⼀层楼。

绝句不需要必须对仗,但是其他三个要求缺⼀不可。

2、⼋句诗 1)⼋句有古体诗也有格律诗,古体诗如杜甫(唐)《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曾云,决眦⼊归鸟。

会当凌绝顶,⼀览众⼭⼩。

2)⼋句的格律诗被称为五律(五⾔)和七律(七⾔),如王绩的《野望》是五律,杜甫的秋兴⼋⾸都是七律: ⽟露凋伤枫树林,巫⼭巫峡⽓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泪,孤⾈⼀系故园⼼。

寒⾐处处催⼑尺,⽩帝城⾼急暮砧。

最新原创论文(文学理论)--新诗的传统与现代

最新原创论文(文学理论)--新诗的传统与现代

新诗的传统与现代杨亚臣摘要:传统不仅是变化的,丰富复杂的,也是有待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来发现的。

传统不仅是对过去的意识,也是对现在的意识。

应当从现代性出发去汲取传统,不是将传统视为标准,而是将其视为创造过程中不断对话的资源。

然而新诗在多重困境中自觉寻求新的形式秩序,建设汉语诗歌的现代诗形,又创造出新诗“自己的传统”关键词:新诗;传统;现代一、新诗的传统这是一个很难解释清楚的命题。

我不得不承认,现代诗歌没有几篇能够让我记得住,或许是因为好的诗歌要经过历史的沉淀才会显示它的醇美。

我宁愿相信这是真的。

但现实是新诗的低迷和自身的特点有着重要的原因,而传统便是这个症结!什么是传统?应当怎样对待传统?在谈起新诗应当回到“传统”、向“传统”学习时,人们经常把这个“传统”定义为古典诗歌传统,新诗与“传统”的关系即新诗与中国古代诗歌传统的关系。

郑敏先生就持这种看法。

李怡先生的“传统”也是“中国现代新诗如何受古典诗歌传统影响”的“传统”。

郑敏先生以为,胡适、陈独秀等所发起的白话文运动不是文学革命而是政治运动,新诗因在文化上断然拒绝古典文化传统而在今天陷入绝境,新诗若要重新获得生命,必须从古典的汉语文化中汲取资源。

李怡先生承认新诗的历史合法性,但是这一合法性似乎是在这样一种关系中成立的:新诗走向“现代”的过程,就是“古典诗歌传统在中国诗歌‘现代’征途上的种种显现、变异和转换”的过程,就是“西方诗学观念对中国诗歌‘现代’取向的种种影响,它怎样受到古典诗学传统之限制、侵蚀和选择,最终到底留下什么”的过程。

郑敏先生强调的是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的“割裂”,李怡强调的是古典诗歌传统在新诗历史中的强大的文化权势和语言权势。

这两种传统观,其实都存在这样一种意识:只有古典诗歌的传统是“传统”,是值得重视和提倡的,而新诗的历史,就是一部被动地与此传统要么彻底割裂,要么受其影响的历史。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光明认为,传统不仅是变化的,丰富复杂的,也是有待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来发现的。

中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我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与发展我国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和传承。

它以其丰富的意境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世人所称道。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学语境的转变,我国新诗在传承古典诗歌的也进行了艺术上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就我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与发展进行探讨。

一、继承1.传统题材的延续我国新诗在继承古典诗歌的过程中,对古典诗歌中的传统题材进行延续。

对山水、花鸟、田园等题材的表现,我国新诗在情感和意境上进行了深化和提升,使传统的题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2.诗歌形式的传承我国新诗在形式上延续了古典诗歌的特点,如继承了古典诗歌的格律,同时也开展了对格律的重新诠释和创新。

这种传承保留了古典诗歌的韵律之美,同时又符合了现代诗歌的表现需求。

3.文化传统的继承我国新诗在继承古典诗歌的也继承了我国文化的传统,对我国古代文学的积淀进行了传承和承担。

在我国新诗中,可以看到对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使我国新诗具有了浓厚的我国文化气息。

二、发展1.现代意识的融入我国新诗在继承古典诗歌的基础上,也不断地融入现代意识,表现了对当代社会生活、人们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的关注。

这种现代意识的融入使我国新诗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使其更贴近当代的生活和文化。

2.感情表达的多样化相比古典诗歌的典雅含蓄,我国新诗在感情表达上更加丰富多样。

新诗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对爱情、友情、家国情怀等进行了深刻的表达,使我国新诗更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3.形式语言的创新我国新诗在形式语言上进行了多样化的创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格律体裁。

比如自由诗、散文诗等形式的出现,为我国新诗注入了新的艺术元素,拓展了诗歌的表现空间。

三、继承与发展的结合我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继承与发展中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古典诗歌为我国新诗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诗歌技艺,而我国新诗则在继承古典诗歌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艺术上的创新,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和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

旧体诗和新诗的知识点介绍

旧体诗和新诗的知识点介绍

旧体诗和新诗的知识点介绍旧体诗1、古体古人在齐梁体以前都是算是古体诗,齐梁时期开始发觉了四声与平仄,当时的永明体可以算是不完全成熟的格律诗。

这一时期的格律诗,大多缺少黏连,其他格律诗的要素大多具备,当然也有无意间完全符合格律的诗,如阴铿的排律。

古体诗不仅仅在隋唐以前,包括隋唐以后的不合律的诗都是古体诗。

2、近体在唐朝格律诗定型,符合格律的诗我们称之为近体诗,也叫今体诗,不符合格律的诗我们称之为古体诗(古风)。

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

初唐和盛唐时期,都有许多不完全合律的格律诗,如李白八句完全不对仗的五律:牛渚西江月;崔颢半古半律的:昔人已乘黄鹤去。

奠定唐朝格律诗的三个重要任务时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早于他们的王绩有一首五律《野望》,常常被各种选本录入,最为初唐格律诗的代表作: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还,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近体诗四要素平仄、押韵、对仗(绝句不需要)、黏连旧体诗各种分类1、绝句有古绝句、律绝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绝句不需要必须对仗,但是其他三个要求缺一不可。

2、八句诗1)八句有古体诗也有格律诗,古体诗如杜甫(唐)《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八句的格律诗被称为五律(五言)和七律(七言),如王绩的《野望》是五律,杜甫的秋兴八首都是七律: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3、八句以上1)八句以上的格律诗叫做排律,唐诗科举考试的诗就是排律,如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是一首六韵排律: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排律可以写得很长,如白居易的排律《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100韵就是押100个韵足,这首诗100句、1000个字。

浅谈中国现代新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关系

浅谈中国现代新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关系

浅谈中国现代新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关系作者:曹婷婷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6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 266000)摘要:徐志摩作为中国现代新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其新诗虽然受到了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的影响,但徐志摩的新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从徐志摩诗歌中的意象,诗歌内容和章法等方面来研究新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关系。

关键词:诗歌传统;意象;自然之子;复沓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8-0021-01徐志摩是现代新诗代表诗人之一。

诚然,徐志摩的诗歌创作是在1920年到英国以后才开始的,哈代、雪莱等人是他特别推崇的诗人。

正如艾略特所说:“诗歌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表达感情和感受。

与思想不同,感情和感受是个人的,而思想对于所有的人来说,意义都是相同的。

用外语思考比用外语来感受要容易些。

正因为如此,没有任何一种艺术能像诗歌那样顽固地恪守本民族的特征。

”①在中西文化浸染下成长的徐志摩尽管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仍然无法摆脱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

徐志摩的诗在形式上摆脱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束缚,但在内容和题材上还与古典诗歌保持着密切联系,多为表现送别酬答、伤时讽喻、山水田园、忧国忧民、爱情婚姻的诗作。

徐志摩在诗歌创作上倾向于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而非简单直接地将情感外露,这与中国古典诗学中的“托物言志”传统相契合,与西方诗歌所重视的直接抒情相去甚远。

吕家乡曾评价志摩的诗“徐志摩在构思中注意寻找最有表现力的一个场景,甚至一个细节作为落笔点,以“一斑”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独特体会,而不做一般化的平铺直叙。

”②“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③诗人在《沙扬娜拉十八首》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水莲花,杜鹃,夜蝶,花蜂等,营造出一个朦胧的美好世界,表达自己在离别之际淡淡的忧伤,情感含蓄内敛,颇具古代文人之风。

“传统”与中国新诗的艰难性

“传统”与中国新诗的艰难性
“ 舶 来 品 ” 的 艺 术 ,在 包 括 曹 禺等 一 批 又 一 批 探 索 者 的 不
拟 世界 ,然后 通过读者对 这个世界 的进入来感知作 家的心 灵 。诗是没有这 些途径 的,诗就是表 达诗人 自己,这样一 来 ,诗就 只剩 下 了语 言本 身 。诗歌 的整个载体就是 语言 , 只能运用语 言本身来 最真实地裸 露诗人的 内在 心灵 。因此 诗也是最难 的, 因为 它逃无可逃 ,无处躲藏 ,直接 用心灵 面对 读者 ,面对 这个世 界 。就靠挑 选和排列几个 词语来呈
“ 优势 ”,在 中国现 代新诗发生 发展的过程 中, “ 传统 ”
也一度成为现实艰难性的一种来源 。
正是 “ 传 统”与中 国新诗艰难性 的关系, 当可为破解 现代文学 的国现 代文学其他几种 文体相 比较 ,这 样争 论不休 的情况可 能就更为 明显 。 比如小说 ,大家一致 认为
生 很大变化 。这 些举措为诗接近 大众 ,表 现大众生 活创 造
了条件 ,但也 窄化 了诗歌语 言对 更多 资源 的吸取 ,降低 了
语 言的柔韧程度 和多方面 的表现 力 。因此 就会发生这样 的
( 陈李力摘 自 文艺争 鸣》2 0 1 5 # - 第1 期)

传统 ” 与 国新 诗 的艰 难 性
而紧密 。 “ 不 学 诗 , 无 以言 ” , 这 是 孔 子 的名 言 ; “ 没 有 任 何 一 种 艺 术 能 像 诗 歌 那 样 顽 固地 恪 守 本 民族 的 特 征 ” , 这 是 艾 略特 的著 名 判 断 。但 民族 特 征 与 民族 传 统 并 不 总 是
包括早期 的艾青 、 “ 十 四 行 ” 时 期 的 冯 至 。 这 说 明 ,在 中 国新 诗 的 发 生 发 展 方 面 , 很 多 基 本 认 识 问题 并 没 有 得 到 解 决。

新诗与旧诗关系的再发现仅供参考

新诗与旧诗关系的再发现仅供参考

新诗与旧诗关系的再发现仅供参考今年是中国新诗诞生一百周年。

在这一百年里,新诗一路磕磕绊绊走到现在,已经形成新的传统。

中国诗歌还有一个传统是用文言文写的旧诗。

新诗初期是宣称与旧诗决裂的,是在高喊“破坏”的声音中一路走过来的。

但经过一百年的发展,现在新诗与旧诗已经和解了。

在这个语境下研究新诗与旧诗传统的关系,无疑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青年学者罗小凤这些年一直潜心研究新诗与旧诗的关系,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著有《1930年代新诗对古典诗传统的再发现》《晚唐诗热现象研究――以“再发现派”为例》等系统研究新诗与旧诗之关系的专著及系列相关文章,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价值。

小凤是一位创作、评论和学术研究同时并举的发展较为全面的年轻学者,是据我所知中国诗歌研究领域最先的“80后”教授,迄今她已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上发表百余篇文章(其中《文学评论》占了两篇,这在“80后”学者中是很难得的),出版专著三部,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并多次获省部级奖,同时发表了为数众多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是“80后”中成绩突出的优秀者。

小凤的文章,一般都能从现代汉诗的实际问题出发,就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与理论话题做比较深入的探讨,总试图有自己的“发现”与表述。

譬如她在《被遮蔽的承传――“五四”时期新诗与传统的关系》一文中重新审视了“五四”时期新诗与传统的关系,学界一直认为新诗与传统是“断裂”的,小凤对此做出了批驳与细致阐述,她认为:“新诗从未真正与传统决裂过,外在的断裂不过是特定历史阶段采取的文化策略与姿态,断裂的暂时性、局部性与外在性并未截断新诗与传统的内在关联,新诗创作、诗学观等依然不自觉地承传着古典诗歌传统。

内在的承传虽然处于被遮蔽的隐性状态,但这股潜流无疑对新诗当时和后来以至未来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显然是大胆、创新的独特发现,这或许是这篇文章发表后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的关键原因。

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不同

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不同

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不同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有很多的共同点也有很多的不同点,具体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的不同点,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的不同点现代诗:写法自由,更适合抒发现代人的情感.古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祖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古诗词中蕴藏着大量的物理知识,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有机的插入古诗词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现代诗的含义:1.形式是自由的2.内涵是开放的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古诗包括古体诗、近体诗和宋词元曲,现代诗则主要指五四运动以后产生的新诗.古诗和现代诗的时间划分以五四运动为界.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首先表现在语言上.古诗是用文言文写成的,而现代诗则是用白话文写成的.而两者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字数的齐整和平仄押韵.从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古诗有着较为固定的语言形式和比较严格的韵律要求.这让各种形式的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致.从总体上来说,各种形式的古体诗体现了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种节奏感和韵律感与人的思想感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语言氛围.至于现代诗,它的妙处主要体现在意象的新奇上,并且更符合大部分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更容易创造一种气氛.另外,我国的现代诗起源于“五四”时期的白话文前后,跟随白话文一同成长起来.现代诗打破格律限制之后的自由形式始终是它创作的基础.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来避律.古典诗歌分类(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我国古典诗歌传统对新诗的影响

我国古典诗歌传统对新诗的影响

我国古典诗歌传统对新诗的影响
陈强
【期刊名称】《攀登(汉文版)》
【年(卷),期】2007(026)004
【摘要】从"五四"运动到今天,新诗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这一历史进程曲折复杂而又历尽艰辛,从文化传统和美学的角度看,新诗与古典诗歌不但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且有着谁也不能割断的民族的血缘.我国古典诗歌传统对新诗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页数】3页(P210-212)
【作者】陈强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学院,青海,西宁,81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百年新诗之"旧路"——中国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关系的几种模式
2.新诗会消亡吗?--兼评当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
3.吉狄马加:“研究百年新诗,要记得向伟大的古典诗歌传统致敬”百余中外诗学名家汇聚山城为新诗发展“把脉”
4.百年新诗之“旧路”——中国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关系的几种模式
5.为新诗研究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评李怡《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发展及鉴赏

高中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发展及鉴赏

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2.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

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

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

“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离骚》是其代表作。

《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

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3.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

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

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

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4.魏晋时期,文人五言诗开始兴盛。

其代表是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晋朝的陶渊明。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

《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的代表,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新诗与古典诗歌比较

新诗与古典诗歌比较

以两位现代诗人为例,分析中国新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关系。

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影响了中国新诗,而中国新诗在中西融合中不断发展前进。

以徐志摩为例,他的诗歌在诗歌意象方面充满着古典韵味,他的灵感源泉,也是主要描写对象,就是自然。

他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是非常热衷且擅长的,他的代表作《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都是写景抒情诗。

在通过写景抒发哀思的诗歌书写中,往往一面通过景色描写寄托爱而不得或者理想失落的惆怅心情,一面通过景物的描摹暗示自己对诗意的彼岸生活的永恒理想。

这是对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

他在新诗的艺术形式上也作出了创新。

他在诗歌形式上大多采用“参差建行”的诗歌创作形式,不采用每行诗行都要顶格的形式,而是间隔在诗行前空一格或两格,表现出一种参差的建筑视觉,形成一种错落的美感。

而象征派诗人李金发吸收法国象征主义,追求意象的暗示性与神秘性,与中国古典诗歌有些许共通之处,与此同时,他还注重现代情绪的表达,运用新奇的想象和比喻表达微妙的情境,依靠艺术形象的暗示来表达感觉和情调,追求诗歌语言的省略和跳跃,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古典诗学与新诗名家传承关系的三种样态

古典诗学与新诗名家传承关系的三种样态

[ 金 项 目 ] 文 为 国 家社 科 基金 项 目“ 基 本 中国 古 典 诗 学 与 2 0世 纪 新 诗 ” 0 B W0 8 的 阶 段性 成 果 。 (9 Z 3 )
[ 作者简 介] 杨景龙( 9 2一) 男 , 16 , 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 主要从事 中国诗学研究 。
第 3期
类 似 “ 洗 过 的 旧诗 ” 第 二 编 里 1 1 秋 天 到 刷 , 9 7年
与传 统 诗歌 并 无 不 同 。《 试 集 》( 尝 四版 ) 、 、 一 二
三 编 中属 于或指 涉 社会 政 治 的诗 有 《 克 强 先 生 黄
定 为 “中 国 文 学 史 上 一 个 最 光 华 灿 烂 的 时
不 断 的瓜葛 。把关 注 的 目光 投射 到 中 国古 典诗学
与新 诗名 家 的传 承关 系 之 上 , 古今 传 承 关 系 的 对 三种 样态 加 以剖析 , 中 国诗 歌 影 响史 和接 受 史 是
期 ” ‘ 。
杨 景 龙 : 典 诗 学 与 新 诗 名 家传 承 关 系 的 三 种 样 态 古
5 5
由、 平等 的现 代社 会政 治思 想 , 同于 传统 士大 夫 不 文 人诗 歌 的思想 内涵 , 但其 突 出的社会 政 治关 怀 ,
词 曲的痕 迹 , 这使 得他 的《 试 集 》 一 编 里 的诗 尝 第
古 典 诗 学 与 新 诗 名 家 传 承 关 系 的 三 种 样 态
杨 景 龙
( 阳 师 范 学 院 文 学 院 , 南 安 阳 4 50 ) 安 河 5 0 0 摘要 : 中国 古典 诗 学 与 2 0世 纪 新 诗 名 家 之 间 一脉 不 断 的血 缘传 承 关 系 , 现 三 种 样 态 : 是 新 诗 名 家 现 身 呈 一

从传统诗歌与新诗的比较看当下诗歌的沉寂

从传统诗歌与新诗的比较看当下诗歌的沉寂

从传统诗歌与新诗的比较看当下诗歌的沉寂Monstmian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诗歌这颗文学王冠上的明珠的光芒日渐暗淡,不少人认为这种局面是诗歌的新旧对垒所造成的。

本文将传统诗歌和新诗发展的外因和内因相对比,分析传统诗歌兴盛而新诗却不景气的原因,旨在说明当下诗歌之所以沉寂,并非因为传统诗歌与新诗相互抑制。

关键词:传统诗歌;新诗;沉寂;新诗产生一个世纪以来,各种各样的诗歌流派走马灯似地出现了又消失,消失了又出现,虽然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作品,但从总体上讲,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正日益走向沉寂。

有人说是传统诗歌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思维导向限制了新诗的发展,所以要从内在思想内容到外部表现形式等方方面面清扫传统诗歌的影子。

也有人认为是对新诗的大力提倡压抑了传统诗歌的发展,应该恢复传统诗歌在诗坛的地位。

但是我们从传统诗歌和新诗的发展历程来看,不管是客观的社会基础、文化背景,还是主观的诗歌自身形式与内容,传统诗歌和新诗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所以我们并不能说当下诗歌的沉寂是传统诗歌与新式相互抑制所造成的。

一、传统诗歌与新诗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背景毋庸置疑,传统诗歌与新式产生和发展是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传统诗歌的成长环境是封建社会,而新诗则产生在封建社会被推翻之后,所以传统诗歌和新歌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背景自然是大相径庭的。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写作和欣赏往往是少数读书人的特权,并非普通大众可以参与的活动。

由于条件的限制,当时的教育并不普及,普通百姓整日为温饱奔波,能识字的已经算是有文化,能够写诗读诗的自然是少之又少,只有那些尚可满足温饱的人,才有读书学诗的资格。

历朝历代的著名诗人,也大都是有钱有势,或者几经宦海沉浮,如屈原是楚国的大夫,王维、李白、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人,无一不是曾经地位显赫,李煜更是贵为一国之君。

所以说,诗歌在当时,可谓是统治阶级的专利,就算是贫家子弟读书学识,也是为了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从而跻身统治阶级的行列。

当今旧体诗词写作中的问题和与新诗写作的关系

当今旧体诗词写作中的问题和与新诗写作的关系
于对 立的位 置 , 互相排 斥 , 而应 该 互相 学 习、 互相 促进 。
关键 词 : 旧体 诗词 ; 新诗 ; 诗 歌 内容 ; 诗歌 形 式 中图分 类号 : 1 2 0 7 . 2 2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4 4 7 6 ( 2 0 1 3 ) 0 3— 0 0 0 5— 0 5
旧体 诗词 是我 国文 艺百 花 园 中的一株 奇 葩 , 它 有着 悠 久 的历 史 , 在 它邈 远 的发 展 过 程 中 , 诞 生 了繁 星
灿烂 、 光辉照人的众多知名作家和流传千古、 字字珠玑 的优秀作 品, 为我 国的文学宝库创造 了无数的辉煌。 在世 界文 学史 上也 占有 着非 同凡 响 的位 置 。 进人新时期以来 , 随着历史的重大转变 , 社会经济 的快速发展 , 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和思想 的逐 步解放 , 文化需求也相应增长 , 旧体诗词园地也就有 了长足的发展和全新 的开拓。写作 的人数和作品迅猛 升腾 , 相关 的报刊出版、 举办的有关活动也随之增多, 伴随着 网络传播 的普及优势 , 旧体诗词就更有了如虎


诗歌 的 生命 在 于它 坚实 的 内容和 鲜活 的 思想
当今 旧体诗词写作中涉及的内容范畴 , 我以为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
1 . 诗歌 写作应 该反 映现 实生活 , 具有 鲜 明的 时代 特征
唐代的伟大诗人 白居易 , 在其《 与元九书》 中说 : “ 文章合为时而著 , 歌诗合为事而作 。 ” “ 感人心者莫先 乎情 , 莫始乎言 , 莫切乎声 , 莫深乎义。诗者根情、 苗言 、 华声 、 实义。 ” 类似 的议论 , 打开文论 史、 诗话 、 词 话, 可 以说是俯拾皆是。比自居易时代更早的颜之推所说 “ 文章 当以理致为心 肾, 气调为筋骨, 事义为皮 肤, 华 丽 为冠冕 。今 世相 承 , 趋末 弃本 , 率 多浮艳 。辞 与理竞 , 辞 胜而 理伏 ; 事 与才 争 , 事 繁 而才损 。放 逸 者 流宕 而忘归 , 穿 凿者 补缀 而不 足 。 ” L l J 《 婵 更 是结 合 当时 的文坛 弊 端 , 从 正反 两 方 面进行 了论 说 。

割裂还是继承——浅谈中国现代新诗与传统诗歌的关系

割裂还是继承——浅谈中国现代新诗与传统诗歌的关系

鉴赏割裂还是继承——浅谈中国现代新诗与传统诗歌的关系杜楠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摘要:五四新文化时期掀起的“白话文运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诗歌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现代新诗与传统诗歌的关系”这一问题始终伴随着诗歌现代化的发展。

从胡适的《尝试集》开始,青年学者就开始要求打破传统诗歌的形式和韵律然而其作品中仍存在着割舍不掉的“传统意识”。

郭沫若的新诗创作可谓是“彻底的现代化”,然而其诗歌虽然具有现代的词藻、现代的意象以及工业发展时代的人们能够改变一切的气势,全然脱去了传统诗歌的影子,然而郭沫若说对自己诗歌创作影响最大的是屈原。

现代诗歌发展的第一个接受高峰要到“新月派”诗人尤其是徐志摩的出现,他们为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另一条道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作才更能引起共鸣。

关键词:现代新诗;传统诗歌;关系;胡适;郭沫若;“新月派”在早期的现代诗歌起步阶段,胡适、郭沫若等皆主张新诗应与传统文化、古体诗决裂,未免有些矫枉过正。

文学形式的革新绝不像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一般简单。

一旦废除古体诗的格律,随之而来便是诗歌创作形式的“极端”自由,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新诗来说,旧的诗歌形式被“废除”,新的诗歌理论尚未建立,这时是诗坛最混乱的时候,许多新诗人简单地将白话当作白话诗。

这也是为什么五四时期部分人士反对白话诗,认为新诗不是诗,即便是当时提倡并写作新诗的俞平伯也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中国现行白话,不是做诗的绝对适宜的工具”[1],“白话诗和白话的分别,骨子里是有的,表面上却不很显明;因为美感不是固定的,自然的音节也不是要拿机器来试验的。

”[2]五四新文化时期的“白话新诗”在诞生之时便强调要打破传统诗歌的形式,割裂与传统诗歌的联系。

然而这个联系真的就这么容易被打破吗?答案是否定的。

当代著名诗人任洪渊说:“那么多文字的/明月压低了我的/星空/没有一个/殒/蚀/等你的第一声呼叫/抛在我头上的全部月亮/张若虚的/王昌龄的/李白的/苏轼的/一齐坠落”。

浅析传统诗与新诗的关系

浅析传统诗与新诗的关系

浅析传统诗与新诗的关系新旧对抗:对古典诗歌的片面理解导致诗体自由化与规范化的极端对抗文○刘康宁【摘要】: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国,有唐诗、宋词、元曲等辉煌灿烂的诗歌。

阳春白雪的诗歌有骚、词、赋、曲等,下里巴人的诗歌有民歌、民谣、小调、弹词、大鼓词等,雅俗共赏的有打油诗等。

历史留下了丰富的诗歌遗产,应该对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兼收并蓄,都留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百年新诗史上,却常常否定中国古代诗歌史上雅俗诗歌见存在的多和解少对抗的事实,将两者完全对立。

这与现代诗歌的多样化、实用性特点是相左的,现代诗歌更需要个体与群体的和解、多样化与艺术性的和谐,更需要采用渐进的方式发展,这样才能促进中国诗歌的长久繁荣。

【关键词】:新旧对抗;古典诗歌;新诗;诗体建设王珂在《百年新诗诗体建设研究》中认为新旧对抗:对古典的片面理解导致诗体自由化与规范化的极端对抗。

我也认同他的观点,本文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新诗已有百年的历史,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特别是从数量上看,成绩更是巨大。

如1988年出版的《中国新诗大辞典》就收入了1917年至1987年70年间是诗人、诗评家764人,诗集4244部,诗评论集306部。

⑴但是,新诗也存在问题。

在20世纪汉语诗歌(新诗)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奇特的现象:很多诗人年轻时诗兴大发,却越写越不知诗为何物,最后弃诗而去;很多是个研究者越研究越觉得“诗无达诂”,发现诗总是远离自己而去;很多诗人“老去渐于诗律细”,甚至重写古体诗。

很多流派、诗潮、诗体都只领风骚三两年,如昙花一现......原因是新诗一直处在诗体自由化与律化多对抗少和解的特殊生态中,(2)20世界新诗的文体建设太薄弱,经历了一条十分曲折的诗体构建之路,诗体建设总是呈现“建设难”、“定型难”、“规范难”的状态。

新诗经历百年绝大多数时间都处在文体自发阶段,或从问题自发到自觉的过渡阶段,或幼稚的文体自觉,并未真正进入成熟的文体自觉阶段。

建立起成熟的诗体,使许多诗人、读者、研究者都不知道“新诗为何物”。

新诗和旧体诗

新诗和旧体诗

新诗和旧体诗《新诗与旧体诗漫谈》嘿,咱来说说这新诗和旧体诗呀!新诗呢,就像是个洒脱的小伙子,充满了活力和新奇。

它不受那些老规矩的束缚,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自由自在的。

你看那句子,长长短短,随心所欲,就好像是小伙子在广阔天地里尽情奔跑,想说啥就喊出来,充满了个性。

有时候啊,读新诗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奇妙的冒险。

你不知道下一句会蹦出个啥来,可能是一句让你拍案叫绝的妙语,也可能是一个让你摸不着头脑的怪想法。

但这就是它的魅力呀,总是能给你带来惊喜,或者让你陷入深深的思考。

旧体诗呢,则像是一位优雅的老先生。

它有着严谨的格律和韵律,一招一式都有规矩。

那平平仄仄的音韵,就像是老先生有节奏的脚步声,稳稳当当。

写旧体诗就像是在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每一个字都要仔细推敲,不能有丝毫马虎。

而且呀,旧体诗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些经典的意象、典故,就像是老先生肚子里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

读旧体诗呢,就像是在品味一杯陈酿的美酒。

你得慢慢咂摸,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

有时候一句诗就能让你回味半天,越琢磨越有意思。

新诗和旧体诗各有各的好,就像不同口味的美食,不能说哪个就一定比哪个好。

新诗能让你感受到时代的气息,能让你和诗人一起疯狂;旧体诗能让你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能让你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

我觉得呀,我们既要有新诗的创新和活力,也不能丢掉旧体诗的优雅和韵味。

就像我们的生活,既要有新奇的尝试,也要有对传统的坚守。

我们可以在新诗里释放自己的情感,也可以在旧体诗里寻找那份宁静和深远。

不管是新诗还是旧体诗,它们都是诗人心灵的倾诉,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道风景。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欣赏它们,去感受它们带给我们的美好。

让我们在新诗和旧体诗的世界里遨游,去发现更多的精彩吧!所以呀,新诗和旧体诗都很重要,都值得我们去好好品味和珍惜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传统诗与新诗的关系新旧对抗:对古典诗歌的片面理解导致诗体自由化与规范化的极端对抗文○刘康宁【摘要】: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国,有唐诗、宋词、元曲等辉煌灿烂的诗歌。

阳春白雪的诗歌有骚、词、赋、曲等,下里巴人的诗歌有民歌、民谣、小调、弹词、大鼓词等,雅俗共赏的有打油诗等。

历史留下了丰富的诗歌遗产,应该对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兼收并蓄,都留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百年新诗史上,却常常否定中国古代诗歌史上雅俗诗歌见存在的多和解少对抗的事实,将两者完全对立。

这与现代诗歌的多样化、实用性特点是相左的,现代诗歌更需要个体与群体的和解、多样化与艺术性的和谐,更需要采用渐进的方式发展,这样才能促进中国诗歌的长久繁荣。

【关键词】:新旧对抗;古典诗歌;新诗;诗体建设王珂在《百年新诗诗体建设研究》中认为新旧对抗:对古典的片面理解导致诗体自由化与规范化的极端对抗。

我也认同他的观点,本文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新诗已有百年的历史,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特别是从数量上看,成绩更是巨大。

如1988年出版的《中国新诗大辞典》就收入了1917年至1987年70年间是诗人、诗评家764人,诗集4244部,诗评论集306部。

⑴但是,新诗也存在问题。

在20世纪汉语诗歌(新诗)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奇特的现象:很多诗人年轻时诗兴大发,却越写越不知诗为何物,最后弃诗而去;很多是个研究者越研究越觉得“诗无达诂”,发现诗总是远离自己而去;很多诗人“老去渐于诗律细”,甚至重写古体诗。

很多流派、诗潮、诗体都只领风骚三两年,如昙花一现......原因是新诗一直处在诗体自由化与律化多对抗少和解的特殊生态中,(2)20世界新诗的文体建设太薄弱,经历了一条十分曲折的诗体构建之路,诗体建设总是呈现“建设难”、“定型难”、“规范难”的状态。

新诗经历百年绝大多数时间都处在文体自发阶段,或从问题自发到自觉的过渡阶段,或幼稚的文体自觉,并未真正进入成熟的文体自觉阶段。

建立起成熟的诗体,使许多诗人、读者、研究者都不知道“新诗为何物”。

钱理群在探索新诗诗人为何“回归”写旧诗时说:“和充分成熟与定型的传统(旧)诗词不同,新诗至今仍然是一个尚未成型、尚在实验中的文体。

因此坚持新诗的创作,必须不断地注入新的创造活力与想象力;创造力稍有不足,就很有可能回到有着成熟的创作模式、对本有旧学基础的早期新诗诗人更是驾轻成熟了的旧诗词的创作那里去。

”(3)郭沫若也认为,他进入中年以后,当诗潮涌来时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形式表现意境只好被迫选择旧诗体。

在中西诗歌创作史上,诗都有一个内容被赋予形式的过程。

人的追求自由的本能,要求打破形式的羁绊,艺术的自主性要求诗人必须遵循特定艺术的形式,使诗一直在对形式的“破”与“立”的矛盾中运动,使诗最终成为“文质彬彬”式的内容与形式的混合体成为理想。

然而实现这个理想,几乎是不可能的。

任何优秀的形式,都有一个产生、繁荣、萧条的过程。

文言类古代汉诗的形式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定型和准定型的诗、词和曲。

准定型的古体诗平仄、句数不定,形式大致确定,代表诗体有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和杂言古诗;定型体的近体诗的平仄、句数一定,形式完全确定,代表诗体有四句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八句的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十句以上的五言排律,还有少量的六言绝句、七言排律等诗体。

不管这些形式多么完备,最后都会受到诗人的厌倦和新兴诗体的挑战。

虽然从元代起就在民间出现了与古典格律诗体不同的散曲,内容更大众化,一些民间语言成为诗家语,但是诗的形式,特别是以音乐美为代表的格律形式并无多少改变。

元明清时代的正统诗坛的诗体并无多大变化,到了晚清,一些诗人已经忍无可忍,不仅出现了“汉魏六朝诗派”、“晚唐诗派”、“宋诗运动”的支流,“同光体”等想以古救新的改良运动,还出现了黄遵宪、梁启超、谭嗣同、夏曾佑等人的“诗界革命”,倡导写既要有古人风格,也要有新意境、新诗句的汉诗,一些口语及外来音译新名词也可以入诗,可是汉诗形体并未有大的破坏,实质上只是改良汉诗。

真正的诗界革命是继之而起的“新诗运动”。

白话类汉诗虽然也有准定型诗体,如民歌、新歌和如十四行诗的改化诗,但近百年流行的新诗大都是非定型体。

百年新诗几乎一直处于“律化”与“自由化”的极端对抗及相互取代的运动中,只在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歌中两者的对抗性有所减少。

尽管整个世纪都是自由诗占优势,但是很多新诗诗人都有将其定型的愿望,很多诗人先写自由诗,后来逐渐想“带着镣铐跳舞”写现代格律诗(又称“新格律诗”),甚至放弃新诗转而写古体诗原因是这些诗人在“自由”的创作中意识到,即使是游戏也应该有一定的规则,了解到诗体并非无形物,中外诗歌都有一定的文体形式。

“现代格律诗虽然讲究有规律的节奏,有规律的押韵,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写现代格律诗要比写旧体诗词容易得多了。

有些习惯了自由诗体的诗人不是在无意之间也写出了符合现代格律诗要求的作品么?”(4)如艾青诗歌的文体走向是从自由体到半格律体。

有的学者指出,在抗战时期,“艾青全力倡导诗的散文化,他使散文化的诗,或诗的散文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5)他早期的自由诗也在无意之中写出了带有一定格律的诗句,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这些诗句的顿数相同,具有“句的匀齐”的特点。

他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写起现代汉语格律诗,如1957年10月出版的诗集《海岬上》,其中《泉》的第一个诗节:“你唱的山歌/ 远近都闻名/听你的歌声/比泉水还清”。

如果说这节诗有民间格律形式,他在1954年7月25日写的《珠贝》更是具有20年前新月派诗人倡导的新格律诗的改良:“在碧绿的海水里/吸取太阳精华/你是彩虹的化身/璀璨如一片朝霞//凝思花露的形状/喜爱水晶的素质/观念在心里孕育/结成了粒粒珍珠”。

他还将外国诗歌和古典汉诗的某些诗体形式合为一体,形成现代汉语诗歌的新诗体。

臧克家在1961年九月提出了诗应当精炼、大体整齐和押韵。

闻一多先写自由体诗后写新格律诗。

自由体诗的最大倡导者郭沫若早期诗作,都是不拘形式、极端反对格律形式的自由诗,但是他们后来都用现代汉语写有一定格律形式的诗。

徐志摩早期的诗也带有浓厚的散文化倾向,最早还写散文诗,他的诗歌也是倾向于自由诗的,如蓝棣之所言:“他多诗歌特征的理想是‘分行的抒写’,是散文的分行抒写。

”(6)不久却成为新格律诗的主要倡导者。

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倡导无韵自由体诗的代表诗人,他在40年代创作诗时也用起脚韵来......现代格律诗,在百年新诗史中一直受到一些诗人,特别是中老年诗人的青睐。

中国的20世纪是以革命为主旋律的世纪,在新诗的三大源头外国诗歌、民间歌谣和古典诗歌中,古典诗歌似乎很不走运,一开始就成为革命的对象。

20世纪也是一个无产阶级大革命的世纪,为大众而艺术的文艺方针长期存在,世俗化的“平民的文学”流行于整个世纪。

对于继承传统的片面理解,出现继承方针上的时“左”时“右”,要么极端地革命,打倒传统,割裂旧诗;要么恋旧保守,极端地反对新诗,这两种极端给新诗发展,特别是诗体的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使新诗建设要么白手起家要么完全照搬外国诗体,要么沿袭古代汉诗诗体的极端境地,三者之间特别是新旧之间总是多对抗少和解。

于是新诗诗人对旧诗也就持有敌对态度和极端革命认识,这不仅是特定历史造成的,特别是新诗革命时期,正是文化激进主义甚至政治革命的产物,而且源于新诗诗人对古代诗歌的误读。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误以为千年汉语诗歌诗体的演变不是渐变的,并没有真正弄清格律在诗中,特别是在古代汉诗的作用,新诗也就采取了破旧立新的“大创体”方式。

根本没有看清新诗和旧诗的出发点不同在哪里。

被称为20世纪20年代唯一能用外语写诗的叶公超,他是公认的英美诗歌的权威,在1937年5月的《文学杂志》创刊号上撰文说:“新诗人不妨大胆地读旧诗。

我并且感觉新诗人应当多看文言的诗文,就是现在人写的也应当看。

我的理由是:一,我们希望诗人的意识扩大,能包括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现阶段的知觉;二,旧诗文里有许多新诗的材料。

”(7)尽管20世纪新诗通常是以旧诗的极端对抗的姿存在的,实质上却受到旧诗的消极与积极的两方面影响,这种名不正言不顺地片面继承传统的生态,反而妨碍了旧诗成为新诗最重要的诗歌资源。

二是认为古代汉诗诗体总是一元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基础诗体,特别是格律诗诗体是最大的垄断诗体,已经形成了“文体的专横”,不但严重束缚了诗人的创作自由,也影响了汉诗诗歌的健康发展。

因此,新时代应该有新诗体,20世纪就应该以自由诗为代表的诗体,不允许古体诗,甚至用现代汉语写的古体诗的存在。

这种极端的理解是没有其存在的土壤的。

纵观古代诗体的演变,尽管中国诗歌的确有“唐诗、宋词、元曲”这样明显的演变轨迹,即在某个时代确实有主流诗体,也有辅助诗体;总是诗体的规范与自由相辅相成的,既有格律严谨的诗体,也有形式较松散的诗体;汉诗诗体的演变也总是以渐进的方式进行的,而且诗体之间既有相互取代,又有相互交融。

总之,20世纪的“新诗革命”,主要是革古代汉诗的“命”,特别是极端“仇视”格律形式,所以提出的革命口号是“新瓶装旧酒”。

只认识到限制形式、规范诗体导致了古诗的衰落,并没有认识到正是相对规范诗体,使诗人有了统一的游戏规则,可以有效地调整两者的极端,创作诗的繁荣。

更没有意识到人类历史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的人类进化规律,承认任何一种优秀的诗体都有被历史淘汰的必然结局,却不能因此否定旧的汉诗诗体的一些价值,更不能否定建立诗体对繁荣诗歌的积极作用。

导致自由诗最后不知诗为何物的地步了,没有了游戏规则,也就没有了游戏存在的意义。

这便是本文对新、旧诗对抗的简单思考。

【注释】:[1]周晓风.新诗的历程1919—1949[M].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第一页[2]王珂.新诗百年诗体建设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一页[3]钱理群.“论现代诗与现代旧体诗的关系”《诗探索》[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二期第101页[4]邹绛.中国现代格律诗选1919—1984[M].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第30页[5]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下卷)[M].香港昭明出版社有限公司1978年版[6]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M].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第31页[7]陈子善编选.“论新诗”叶公超批评文集[M].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62页【参考文献】:周发祥、史史义.主编诗学探索:人文视野[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编.新诗评论2007年第一辑(总共5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张岳琦、张听主编.诗词格律简捷入门(上册)[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王珂.新诗百年诗体建设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骆寒超.20世纪新诗综论[M].学林出版社2001版杨怀周.论诗的“以旧促新”与“新旧并重”[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年04期钱理群.论现代新诗与现代旧体诗的关系[J].《诗探索》.1999年0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