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比较鉴赏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角度】讲义及练习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角度】讲义及练习解析对比鉴赏要注意的四个角度1.形象角度——意境意象的比较这个角度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较。
一般来说,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
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2.语言角度——遣词造句的比较语言比较鉴赏主要分微观语言比较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题两类。
其中对“字词句”型的微观语言比较题主要通过“炼字题”在单首诗歌内进行比较。
但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也屡有考查。
风格类试题主要是就诗歌、诗人的整体风貌而言。
3.技巧角度——手法技巧比较在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中,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居多,有的没有点明表现手法,需要考生辨别相关手法;有的点明了表现手法,但要求结合作品分析、比较。
4.情感角度——内容感情的比较本角度往往考查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读懂诗歌,理解内容、把握情感是前提。
[核心提示]比较鉴赏题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的诗歌进行比较。
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相异点,因此,答题时不仅要求同更要求异。
古诗歌比较鉴赏题表面看来较难把握,实则有规律可循,纵观近年试题,一般是从诗歌的形象(意象、意境)、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方面设置题目。
突破点比较鉴赏题答题四角度角度一形象角度——————————————————————————————[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题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鉴赏题练习
一轮复习: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题练习第一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野菊唐·王建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野人饷菊有感明·张煌言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两首诗歌均写到菊花,但所写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野菊》侧重于描写野菊生长的环境和野菊的冷香,展现了菊花超脱世俗、矢志不移的品质。
寄托了作者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
②《野人饷菊有感》侧重于描写菊花的花茎虽饱经风霜,仍不失挺拔咄咄之势;“铁骨”一词展现出不畏风霜的菊花的伟岸不群的品格。
诗人对不畏风雨的菊花的爱护。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野菊经霜不老的傲岸实为诗人自身凛凛正气的象征。
【解析】本题是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考查。
题干要求分析两首诗歌均写到菊花,但所写内容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回答此题可先分开赏析两首诗歌的内容,然后再比较有哪些不同点。
王建的《野菊》此诗紧扣住“野”字,写出了野菊特有的风貌。
其首句“晚艳出荒篱”,意谓野菊之花在草木凋残,百卉纷谢,连园菊也枯黄萎落的时候,却舒展出她那艳丽的容颜,突出野菊生命力的顽强。
接句“冷香著秋水”,意谓野菊花吐放的缕缕馥香荡漾在湛蓝的秋水之上,突出野菊之造福人间的心志。
转句“忆向山中见”,展现出野菊的出生地和来源处,紧扣题名中的“野”字拓宽诗的境界,从而使诗意得以升华。
其结句“伴蛩石壁里”是野菊在“山中”生活的必然交代,它客观地描绘出一位虽终日只能与低吟浅唱的蟋蟀为伴,但却立根岩缝、咬定青山、忍寂耐寒、矢志不移的强者形象,其孤标独显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此诗虽短小,野菊之野劲、野香、野趣尽融其中,而作为“在野”的王建,其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亦因此而得以寄托。
张煌言的《野人饷菊有感》是感事即怀诗,乡居野处的百姓为表达对隐居英雄的敬佩,以菊相赠,诗人对此事有感;事中之物“菊”确是感怀的聚焦,所以又是咏物诗。
古代诗歌鉴赏 比较鉴赏古诗词答题方法指导 课件ppt优质精选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篇章构思(结构)。 具体地说,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古诗词中表达方式通常用描写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议论、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少用记叙和说明这 两种表达方式。特别要注意描写中的白描。 古诗词用得较多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对比、双关、设问、反问、夸张、对偶、借代等,因 篇幅原因,少用排比、顶针等修辞手法。这些常用的修辞手法要识别出来,且知道其表达效果。 表现手法范围较为广泛,常用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反写、虚实结合(想象和联 想)、用典故、渲染、衬托、抑扬等。这些手法的意思要知道,识记可用顺口溜——“景象反常,点 燃衬衣”。拿到一首诗,当感悟不出其表现手法时,可调出顺口溜,一一快速对照,这样,可以马上 识别出表现手法。 属于结构方面的有句式的倒装结构,篇章中的铺垫、伏笔、照应、悬念、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借古讽今等。 识别不同诗歌所用的不同艺术技巧,且能分别指出各自的表达效果,这就是比较技巧。解答此类 题应按照“指明技巧+表达作用”的格式进行表述。
三、比较炼字 【答题思路】 此类也包括不同诗歌间炼字比较,同一首诗歌不同版本不同字的比较,不同评论家对炼字的评判 比较等。因为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性、凝练性要靠语言来达成,所以,品味诗人的遣词造句妙 处,就是炼字。 怎样炼字呢?首先要善于识别值得炼的词语,一般说,诗句中首选炼动词,其次是副词,再次是 叠词,最后才是名词。 其次要知道炼字的思维。诗歌中值得炼的词语的妙处,妙就妙在其形象和凝练上,丰富的内涵凝 成一个词语,故而,对鉴赏者来说,我们炼字的过程就是凝练展开,如同将茶叶泡开一样。 最后,还要养成固定的答题习惯(模式)。所谓的比较,就是分别说出诗中各自词语的妙处即可。 首先是指出该炼的词语(题干已明确的,此步骤应省略);第二步是解释该词语在诗中的含义;第三 步是指出该词语有无活用、修辞情况;第四步,将该词语放入句中,翻译该句;最后一步(关键), 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四、比较技巧 【答题思路】 鉴赏古诗词,总的说来说有两大块:一是该诗词表达了什么情感(写了什么),二是该诗词用什 么技巧表达情感的(怎么写的)。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很重要。所有表达技巧都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都是为了达成诗歌语言形象、凝练这一本质的。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导语】中国诗起源于先秦,⿍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于宋代。
在中华⽂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
诗词是阐述⼼灵的⽂学艺术,⽽且诗词在语⽂教材中也是很重要的⼀门课程。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欢迎阅读!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静夜思》 《静夜思》 唐代:李⽩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刹那间所产⽣的错觉。
⼀个独处他乡的⼈,⽩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到夜深⼈静的时候,⼼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明之夜,更何况是⽉⾊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动地表达了诗⼈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光误作铺在地⾯的浓霜。
⽽“霜”字⽤得更妙,既形容了⽉光的皎洁,⼜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凝望着⽉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的照耀下。
于是⾃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动作描画出诗⼈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草⼀⽊,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不在思念之中。
⼀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华美的辞藻;它只是⽤叙述的语⽓,写远客思乡之情,然⽽它却意味深长,耐⼈寻味,千百年来,如此⼴泛地吸引着读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钱塘湖春⾏》 《钱塘湖春⾏》 唐代:⽩居易 孤⼭寺北贾亭西,⽔⾯初平云脚低。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不⾜,绿杨阴⾥⽩沙堤。
诗词鉴赏: 这是⼀⾸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古诗比较鉴赏
古诗比较鉴赏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存异,辨同析异。
方法:求“同”关键词;求“异”关键词比较思想情感:借助意象,品味意境,体味情感。
方法:整体把握,求同存异1、求“同”关键词:方法: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2、存“异”关键词:比较表达技巧方法:整体把握,求同存异,求同析异。
方法:分清类别,解析诗句,明确效果。
意象的比较提问变体①两诗为什么都写到某一个相同的形象?②某一相同形象在两诗中的寓意有何不同?③某一相同形象在两首诗歌中的写法有何不同?④同一艺术手法在两首诗歌中艺术效果有何不同?3、解题要领①没有明确给出比较点的,请找准比较点。
②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
③同时兼顾两首诗歌,对两首诗歌的鉴赏并重。
情感的比较手法的比较语言的比较诗与画(意境)的比较解题要领①要熟悉课本诗句,并能准确鉴赏。
②结合题意,找准比较鉴赏点(相同点和不同点)求同存异型提问变体①两诗为什么都写到某一个相同的形象?②某一相同形象在两诗中的寓意有何不同?③某一相同形象在两首诗歌中的写法有何不同?④同一艺术手法在两首诗歌中艺术效果有何不同?解题要领①没有明确给出比较点的,请找准比较点。
②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
③同时兼顾两首诗歌,对两首诗歌的鉴赏并重。
优劣评价型提问变体①你是否同意(某一观点)?②诗中哪句(字)更妙?③哪个版本更好?此外,还有一种命题形式,就是对比赏析同一首诗歌中的不同诗句(或不同意象)的不同特点,或者把某一锤炼过的诗句与另一版本(或未经锤炼之前)的诗句作比较,赏析其高下异同。
这类命题广泛而又灵活。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实际上还是第四种题型的变体。
解题要领①正面回答,观点要鲜明,至于孰优孰劣,则可自由选择。
②比较鉴赏时应有所偏重,可采用正反对比的方式进行鉴赏,得出“一有一无”的结论。
小结: 以积累深厚的鉴赏知识为基础,规范作答,有条不紊:(1)紧扣要求。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专题11 微专题二 求同辨异,比较鉴赏
微专题二求同辨异,比较鉴赏[微导语]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
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
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①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②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③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④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等。
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
“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
“知同”也好,“辨异”也罢,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歌中找到具体依据。
一、形象异同比较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①[唐]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②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③动,雕眄④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时期。
②飕飗(sōu liú):拟声词,形容风声。
③拳毛:蜷毛,马毛拳曲貌。
④眄:斜视。
鉴赏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精神。
首联“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意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
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
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后与诗人分别的情景,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
在这里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
《礼记·月令》载,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
古诗词对比赏析阅读①无限情思寄楼台《黄鹤楼》和《登金陵凤凰台》都是因楼名而起兴,进而由传说展开遐想,抚古思今,感慨盛衰变化,接下来回归对眼前实景的描写,最后在此基础之上抒发愁情。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①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②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①历历:清楚可数。
②乡关:故乡。
[诗歌鉴赏]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①。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②,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古丘:古坟②浮云蔽日:比喻奸臣蒙蔽君主。
[诗歌鉴赏]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
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心头。
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律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对比阅读]这两首诗虽都是触物兴感、登临抒怀之作,但却各有兴会,各抒其情,各擅胜境。
崔颢的诗突出的是乡愁,确实其对乡愁的抒写动人情肠,将中国人普遍具有的怀乡情结表现得气概苍莽、出神入化,特别呈现出一种突破格律、“不法而法”的奇崛之美。
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呈现出诗人关注现实、注意国家命运、渴望对国家有贡献的忧国伤时的心情。
②夜里赏花古人赏花总是别有一番情味,借景抒情的大有人在,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和苏轼的《海棠》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却大不相同。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①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②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释]①怅:伤感,愁闷,失意。
②明朝:明天。
[诗词鉴赏]诗文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翰林院中牡丹的厚爱,以及因为花期将过而产生的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态。
从五个方面入手,更好地鉴赏古代诗歌
从五个方面入手,更好地鉴赏古代诗歌下面从以下五个角度简析鉴赏古代诗歌的一般方法。
一、正面描写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解说】正面描写晚秋落叶纷飞,江水滔滔东流的雄阔壮美之景。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解说】正面描写了山村幽雅宁静的田园生活氛围。
二、侧面描写(衬托)(间接)1.衬托分映衬和反衬。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2、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
如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答案是D项: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作者是通过问答、责问慨叹绿肥红瘦,将怜花伤春之情,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是间接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
三、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1.《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正面描写是:天姥连天向天横【解说】直接说天目山很高,直插云霄,侧面描写是: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解说】天姥山的高度超过了五岳和赤城。
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也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五岳、赤城、天台都从侧面衬托天目山的高大。
2、动静结合《归园田居》诗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运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用狗的吠叫声衬托巷子里的宁静,用鸡的鸣叫声衬托环境的幽静,表现出田园生活的安逸、宁静,不似官场生活的喧嚣、嘈杂,表达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诗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抓住田园生活的特点,自然环境的特点,按照从近到远、从低到高的顺序,对诗人生活的环境进行描写。
高考语文20首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20首经典古代诗词鉴赏1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八阵图 [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凉州词 [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
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闺怨 [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2024高考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
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的珍贵遗产,包括唐诗宋词等诸多经典作品。
在2024年的高考中,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将成为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
本文将以古代诗歌为主题,对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语文水平。
一、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古代诗歌具有丰富的形式美和意象美,其基本特点包括:1.韵律优美:古代诗歌注重韵律和音乐美,因此在表达方式上更为优美动听。
2.意境深远:古代诗歌常常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具有深邃的意境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手法。
3、情感真挚:古代诗歌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动人,能引起读者共鸣。
二、唐诗与宋词的比较鉴赏唐诗和宋词都是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品,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
1. 唐诗的比较鉴赏唐代诗歌以五言、七言诗为主,其代表作品有《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其特点包括:(1)丰富的意象:唐诗常常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如在《春晓》中用“满城尽带黄金甲”来描绘春天的景象。
(2)平易近人:唐诗通俗易懂,语言简练,表达直接,能够深入人心。
(3)抒情性强:唐诗常常表达诗人的内心真情实感,情感真挚,感染力强。
2. 宋词的比较鉴赏宋词以婉约、婉约、婉约著称,其代表作品有《声声慢》《水调歌头》等。
其特点包括:(1)婉约多情:宋词以婉约、婉约、婉约见称,借助婉约的语言表达深情的内心世界。
(2)蕴含哲理:宋词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意境。
(3)音乐美:宋词强调音乐美,常常配以美妙的乐曲,更具有动人的韵味。
三、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在高考中的意义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是高考语文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2. 培养文学素养: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的瑰宝,通过比较鉴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提高其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增强综合能力: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不仅要求学生对诗歌的语言、意境等进行准确理解,还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提高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课件68张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近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宫廷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比较鉴赏形象(作用)
参考答案:
①欧诗中作者以画眉鸟自比,以林中画眉鸟与笼中 画眉鸟暗合作者生活的两种状态,托物言志,富含理 趣;(2 分)画眉鸟是作者官场失意、向往自由的情 感化身,更是对生命自由的思索。(1 分)
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 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 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答案】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 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 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
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C.柳诗用“千山”“万径”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
作衬托。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
奇,没有了感染力。
D.柳诗“寒江雪”三字是“画龙点睛”之笔,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
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凝练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
象。
解析:B项,“打了一场胜仗”错。所写的战争从全局上看,是一场败 仗。但虽败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可见将领的出众、豪气。 答案:B
参考答案:
相同点:都塑造了一位年老多病的诗人形象。此诗中的“颜状” 体现了诗人的年老,“扶病”体现了诗人的体弱多病。《登高》 中的“繁霜鬓”“百年多病”体现了诗人的年老多病。
不同点:此诗塑造了一个老而弥坚、倔强进取的诗人形象。诗人 虽已年老多病,但依然有战马从征、飞雕击空的壮志。《登高》 塑造了诗人长年漂泊、孤愁潦倒、忧国伤时的形象。“常作客” 体现了诗人正漂泊他乡,“独登台”“潦倒”体现了诗人的孤愁 潦倒,“艰难苦恨繁霜鬓”既指诗人的处境艰难,又指时世艰难, 同时写出了诗人已经两鬓斑白、青春不再的窘态。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比较鉴赏+课件(共21张PPT)
(考点:形象、情感)
9.2016全国III卷《内宴奉诏作》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 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考点:思想情感)
诗歌比较阅读题规律
命题特点
对应的考点
1.主观题、客观题 2.单首诗、组诗(同一诗
人同题诗,不同诗人同主 题诗) 3.与课内诗比较,与自身 其他联比较
三、例题精讲
千秋岁· 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
辛弃疾
塞垣秋草,又报平安好。尊俎上,英雄表。 汤生气
象,珠玉霏谈笑。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难老。
莫惜 尊倒,凤诏看看到。留不住,江东小。从容帏
幄去,整顿乾坤了。 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
词中“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与“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 《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
①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 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 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②不同点: 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 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 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部编版语文古诗词对比鉴赏
古诗词对比鉴赏(一)《峡口送友人》《送蜀客》峡口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唐)雍陶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 峡口送友人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色。
送蜀客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色。
2. 请比较这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和写法的异同。
3.简析第一首诗首句“峡口花飞欲尽春”的作用。
(二)题木兰院二首(其一)(唐)王播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
2.这两首诗所抒发的情感不尽相同,试分析不尽相同的原因。
(三)秋夜独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夜深(宋)周弼虚堂人入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村居(宋)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渔村夕照(明)沈明臣洲前洲后尽垂杨,村尾村头满夕阳。
换酒醉眠高晒网,远山修竹正苍苍。
1.“夕阳”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词中的内涵是否相同?请做具体分析。
2.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五)衰荷白居易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题败荷(元)王翰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1.两首诗都写“残荷”,但在表现“残”这一特点上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六)秋夜曲(唐)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思寄子由①(宋)黄庭坚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古诗鉴赏短评10则
古诗鉴赏短评10则1.迎春(清)叶燮律转鸿钧佳气同①,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注:①律转鸿均:指一个朝代的乐律与历法制度的变革和确立。
意思是化淳俗美,天下太平律,音律、乐律。
鸿,大。
钧(亦作均),平。
②肩摩毂击:形容路上行人车辆很多,非常拥挤。
毂,车轮中心的圆木,代指车轮。
这首诗歌咏传统节日——春节的盛况——路上行人熙熙攘攘,车队如龙,家家户户燃放鞭炮,逛接“春神”。
诗行中充溢着对新春莅临的无限喜悦。
2早梅[南朝•陈]谢燮①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注:①谢燮,南朝陈诗人。
②疑:恐惧。
③别意:特别注意。
这首《早梅》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诗人抓住了一个“早”字,用极富表现心理状态的“疑”字和“畏”字,写出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巧妙地寄寓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
3.早梅[唐)张谓①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注:①张谓,字正言,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
天宝二年登进士第,《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②白玉条:形容缀满花朵的梅枝。
③迥:远。
傍:靠近。
这首《早梅》构思新颖,在写梅花的诗中别具一格。
诗人“错”把梅枝作雪枝,这就不仅写出了梅花的早发,而且写出了梅花的晶莹如玉,皎洁似雪。
利用人的“错觉”突出梅花特征,可谓“错”中见奇。
4.岭梅(1) (南宋)张道洽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注:①岭梅:岭上梅林。
②张道洽,字泽民,号实斋,开化(今浙江省开化)人,端平年间进士。
他曾做过池州佥判、襄阳府推官,著有梅花诗三百余首。
③诗境;富有诗意的地方。
④物华:美丽景物。
⑤应酬:交际往来。
这里是应接的意思。
这首咏岭梅的小诗,写得婉转、含蓄。
诗人并未直接描绘梅林如何广阔、明艳和幽香,而是从诗境处处、物华时随有起笔,来点染环境,制造气氛,衬托梅岭景色的不同寻常。
既然它吸引了频繁的游客,使人目不暇接,那么,梅花的香艳夺人,自在读者意料之中,就无须多费笔墨了。
课内外诗歌比较阅读
课外诗歌课内比较阅读鉴赏一、古代诗歌对比鉴赏题设题角度命题角度:“整体把握,寻同求异,辨同析异”即所选诗歌在题材相同或相近的基础上比较辨别其他方面的异同。
对比阅读与单首诗歌的阅读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阅读多了一个“作比较”的要求。
做题时应该把握住对比鉴赏的方法:寻找“求同”和“求异”两类关键词,用“相同”去鉴赏“不同”,也就是所说的存“同”赏“异”。
二、对比鉴赏要注意“四角度”角度一:形象角度——意境、意象的对比这个角度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较。
一般来说,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
对比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浪淘沙邓剡①疏雨洗天清。
枕簟凉生。
井桐一叶做秋声。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梦断古台城。
月淡潮平。
便须携酒访新亭②。
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①邓剡:南宋词人。
南宋灭亡,邓剡被俘北上。
本词为北上途经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
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
赏析本词和李清照《声声慢》两首词中都使用了“桐”和“雨”意象,请结合诗句分析其在两首作品中表情达意上的异同。
(6分)【答案】(1)相同点:两首词的“桐”和“雨”都寄托了作者的悲秋之感和凄苦哀愁。
(2)不同点:①李清照借“桐”和“雨”更多地抒发了自身的凄清孤独之苦;②而邓剡则表现了寂寞飘零的无奈,抒发了亡国之痛,境界更深远。
【特别提醒】(1)分析意象的寓意,首先要做的是把握全诗的情感,在诗歌主题的统摄下,把握诗人情感和诗中景物的内在关系。
(2)诗人情感决定、影响着诗人对意象的选择和描绘,意象又疑聚、表现着情感。
不要单就景物谈景物,那样可能会南辕北歌。
(3)有时候还要分析概括意象特点和手法。
【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效古秋夜长钱起秋汉飞玉霜,北风扫荷香。
含情纺织孤灯尽,拭泪相思寒漏长。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比较鉴赏
一、概述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学生接触了许多古诗,这些古诗丰富多彩,充满着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比较鉴赏这些古诗,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更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文学修养。
本文旨在对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的古诗进行比较鉴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优秀的古诗作品。
二、《春晓》与《春夜喜雨》的比较鉴赏1.《春晓》《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诗中通过描绘春天清晨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句,展现了春天清晨的宁静和美好;“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句,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变幻莫测,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沉思之情。
2.《春夜喜雨》《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经典之作,诗中描绘了春夜的雨水滋润了大地,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清新和生机。
诗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悦之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则展现了春夜雨水的温柔和神秘,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美好的幻想。
三、《静夜思》与《登鹳雀楼》的比较鉴赏1.《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思考人生的艰辛和命运的无常。
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给人以宁静和思索的氛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乡愁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2.《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之一,诗中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和超然。
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感慨和赞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追求和进取的精神。
四、《将进酒》与《李颀的《玉阶怨》》的比较鉴赏1.《将进酒》《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诗中通过描绘宴饮的场景和豪情万丈的气概,表达了诗人豪迈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由飞翔的热情和向往;“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和奔放的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采莲少 女的形象
❖ 【参考答案】 ❖ 两首诗中的都是热爱劳动、辛勤劳作的
采莲少女。王诗中的少女美丽、欢乐, 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的少女羞涩、纯 真,感情真挚。
语言比较鉴赏
❖ 【解题指导】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抓两个方面: 一是品字析句抓关键字词,首先抓动 词,其次抓形容词,再抓数词、副词 和其他虚词。二是分门别类抓语言风 格,或朴素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 新明丽,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 或悲壮慷慨等。
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 【问题】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 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 要分析。
❖ 【参考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 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王昌龄诗中 的“愁”是远谪之愁;以“愁”衬托 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 之情。
❖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这里的两首《华清宫》诗,从题目看,题材是 相同的。但其题咏的角度、所用的手法、所表现 的主题并不相同,请指出不同之处?
❖ 1.取材的角度不同
吴诗取材于唐朝红火、华清宫兴盛之时。 崔诗则取材于天宝之乱以后的华清宫。
❖ 2.作品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 吴融的诗主要用了对比手法。
崔橹的诗主要用了“分述”的手法。作者写衰落的 华清宫,一、二句言白昼之情:从登山入宫之道写起, 御辇之道修得很齐整,昔日御驾来时,气派也是不小的, 而如今,朝代衰了,帝也不来了,道路上便杂草芜生了。 再写华清宫中之景,由于久无人居,宫中树便长得又高 又密。层层绿树环抱,各种花卉相拥,皇宫仍是一片碧 绿景象。但空室无人,那碧绿给人的就不是生机,而是 充溢着寒冷的气氛,使人感到阴森,乃至恐怖。三、四 句写夜间之景:到了夜里,华清宫笼罩在一片月色之中。 然而,光有月光照楼影,再无欢歌笑语声,那玉人倚楼、 望月赏景的画面,已消逝得无踪无影。
❖ 【参考答案】
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 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 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及社 会的感慨。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 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 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 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 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比较鉴赏
【解题指导】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的比较鉴 赏,一要熟知基本知识,如抒情方式有直接 抒情、间接抒情,其中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 情、托物言志、用典用事、借古喻今等;描 写手法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联想、 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修辞方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结构安排常用 的模式有伏笔、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 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 章显志。二要了解各种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 (注)①凤城:京城。
❖ 【问题】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 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问题】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 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 法,并作简要说明。
❖ 【问题】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 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 法,并作简要说明。
❖ 【参考答案】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 (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 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 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 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 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 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 【参考答案】描述了木芙蓉耐寒的自然属性。 运用了拟人手法。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
雨后霜前着意红。 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
一生开落任东风。 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 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薛宝钗 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林黛玉 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4分)
❖ 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 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 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吴融《华清宫》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崔橹《华清宫》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 【问题】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 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 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 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清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 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 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 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 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但其在诗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