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脑干梗死56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小脑梗死68例临床分析

小脑梗死68例临床分析
小脑梗死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临床上没有独特症状 ,可因梗 死部位 、病灶范 围不同而症状不 同。眩晕是其最常见症状之一 ,部 分患者仅表现为眩晕 ,恶心呕吐 ,缺乏小脑体征或体征十分轻微 , 诊 断困难 ,易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美尼尔病。小脑的血液 供 应来 源 于椎 基底 动脉 系统 的小脑 上 (SCA)、小脑 前下 动脉 (AICA)、小脑后下 动脉 (PICA),因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会 出现 小脑症状 。此外 ,脑干、枕叶也是椎系供血 ,因此柞系血栓形成可同 时 出现小脑 、脑干 、枕叶梗死体征 。根据临床及影像学改变 ,小脑梗 死可分三型日:(1)良性小脑梗死 (I型 ),即轻型 ,无脑 干受压及脑 室 系统 阻塞症状 ,病情 轻 ,最 为常见 ,梗死 直径多在 3.0cm 以下 。 (2)假肿瘤 型(Ⅱ型 ),即中型 ,有脑干受压及高颅压症状 ,可 出现意 识 障碍 ,梗死直径在 3~5era。(3)昏迷型(Ⅲ型 ),即重型 ,发病短时 间内出现昏迷 ,脑干受压明显 ,梗死直径多 >5em,预后不 良。本组 病例中 Ⅱ型有 2例 ,1例为 Ⅲ型 ,病情较重 ,出现意识障碍 、脑疝 , 最后死亡。据文献报道 ,小脑梗死以 PICA IX.梗死最多见 ,SCA区 梗死次之 ,而 AICA区梗死较 少见 。一般认为 ,小脑共济失调是小
均为急性或亚急性 起病 。68例患者 中静态发病 42例 ,动态 发病 26例 。首发症状 中眩晕 36例 ,共济失调 11例 ,恶心呕吐 9 例 ,视物旋转 4例 ,头痛 2例 ,言语不清 5例 ,饮水呛 咳 2例 ,1例 呈嗜睡状。体征 :肢体 和(或 )躯干共济失调 56例 ,眼球震 颤 46 例 ,锥体束征 16例 ,偏瘫 14例 ,面瘫 11例 ,霍 纳征 6例 ,咽反 射减退 4例 ,偏身感觉障碍 4例 ,4例患 者无任何 阳性体 征 ,2例 神 志 呈 嗜 睡 状 态 。 1.3 影像 学检查

56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脑电图观察分析

56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脑电图观察分析
电图是反 映全脑 功能 的一个 较好 指标 ,它对 于预测 癫痫发 作 是否发 生和病情 变 化有着 重要 的价值 。 关键词 :脑梗 死 ;癫痫 ;脑 电图 d i 1. 6/i n17—79 001.9 o : 0 99 .s. 227 . 1.6 1 3 js 6 2 0 文 章编 号 :17-7 9(0 0 1- l一1 622 7 2 1 )-6叭 0O

脑梗 死(e ba if ci ,c ) 称缺 血性 脑卒 中 cr r na t n i e l ro 又 (eerlsh mi s o e I) cr a i e c t k ,C S ,是指局部脑组织 因血液 b c r 循环障碍,缺血、缺氧 而发生 的软化坏死 。主要是 由于 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使管腔 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 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 ;也 有 因异常物体( 固体 、液体 、气 体) 沿血液循环进入 脑动 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 ,造成血流 阻断或血流 量骤减而产生相 应支配 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 。心脑血 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是人类死亡最高 的疾病 ,脑梗死 是老年人 常见病 、多发病 、其致残率 死亡率很高 。脑梗 死后不少患者继发癫痫 , 笔者就其对我院 20 06年 1 月至 2 0 年 l 月 门诊确诊的 5 07 2 6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回 顾性分析 ,现就其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 l 资料 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脑梗死后癫痫 5 . 6例, 中男 3 例 , 其 6 女 2 例 ;年龄 4  ̄8 O 4 3岁,平均 5 2岁。全部病例均被确 诊为脑梗死 ,并经过脑 C T或脑 M 检查证实 。既往无 癫痫或惊厥病史 。 1 脑 电图检查 按 固际标准(0 0系统放置 电极采 . 2 1 ̄2 ) 用双极导联 ,记录时间 1mi ̄6mi,所有患者均做视 0 n 0 n 反应 、过度换气、闪光刺激。用徐州 X .3 0型脑 电地 C60 形 图 仪 ,按 国际 1/0 系 统 放 置 头 皮 电极 ,T = _ 0 2 C 0 3 秒 ,F 6 H ,增益 5  ̄ / H =0 z 0V5 t mm,纸速 3 m 秒, c / 于安静状 态 下作参考导联 、双极导联描记。常规作睁 闭眼反应及 过度换气 ,均加做蝶骨电极 ,总描记 时间不少于 2mi, 0 n 其 中脑 电图表现低 电压 l 例 : 5 在低 电压背景上出现不规 则尖 ( )波 、尖 ( ). 棘 棘 慢波 6例;广泛性 6、 0 波增 多 8 ;广泛性 6、 0 例 波增 多伴尖 ( )波、尖 ( )一 棘 棘 慢波 1 ;爆发性慢波节律 6 ,2例未见异常。本组 3例 例 5 6例病人 中,依其 发作形式及脑 电图表现 ,计单纯部分 性发作 1 4例,复杂部分性发作 9例,部分发作继发全面 发作 1 例 ,强直 阵挛发作 9 ,强直发作 2例,不典型 8 例 失神 3例,精神运动性发作 l 。 例 1 治疗 全部患者于确诊后均立 即依据长程、足量 、 - 3 单药的原则, 根据其不同的发作类型选择不同的抗癫痫药 物进行治疗。部分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强直阵挛发作 、 强直发作首选丙戊酸钠 , 不典型失神首选乙虎胺 。 联合用 药主要为丙戊酸钠与妥泰 ,辅以其他治疗方法 。其 中 3 4 例单药治疗得到完全控制, 8例发作次数 明显减少,l 2例 加用 1 种抗癫痫药物后得到完全控制,2 例失访。 2 结果 21 脑 电图检查结果 癫痫组 5 . 6例病人脑电图的 Q频率

依达拉奉治疗56例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56例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56例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依迭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115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纽59例;治疗组给予治疗脑梗死的基础方案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剂30m g;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7、14、21d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E S S)和日常生活能力(A D L)。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依达拉奉治疗第14d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至第21d时同样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21d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优于治疗前(P<0.05)。

A D L改善于治疗第14、21d均优于对照组(P<0.05)。

依达拉奉治疗组3例出现皮疹,未停药自行缓解;3例出现皮下瘀点,停药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肝功能损害,停药后自行恢复正常。

无颅内出血和消化道出血。

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5-0067-02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研究认为与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的扩展、侧支循环血管阻塞、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液的高凝状态及精神因素等有关,其中自由基损伤是导致脑水肿形成和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1]。

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能清除脑缺血时神经细胞膜所产生的自由基,对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我院于2008年1月~2010年12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56例急性脑梗塞,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发病24 h以内的急性脑梗塞病人115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确定诊断[2],并经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且符合以下情况:①既往无颅脑外伤史及脑血管意外史或其他脑炎病史、颅内占位病史等。

脑干梗死64例临床诊疗分析

脑干梗死64例临床诊疗分析
脑 梗死 是 糖 尿病 患 者 的重 要并 发 症之 一 , 尿 糖 病 增加脑 梗死 的发病 机会 。糖 尿病 患者合并 脑 血 ]
管病 发生率 较非糖 尿病者 高 2 ~6倍 , 文献 报道糖 尿 病患者 约 2 %死 于脑血 管病 , 内流行 病学 对 糖 尿 5 国 病合 并 脑血 管 病 调 查 显示 , 血性 脑 血 管 病 占 缺
3 讨 论
程度 明显 高于梗 死灶对侧 颈 动脉 。 本 研究结 果 表 明 , 随着 I MT 的增 厚 , 尿 病 患 糖 者合并 脑梗 死 的发病 率 增 高 , 对 照组 比较 有统 计 与
学差异 ( < 0 0 ) 观 察组 检测 到 的斑 块 明 显增 多 , P .1; 并且 随着糖 尿病 病程 的增 长 , 块 的发 生 率 逐渐 增 斑 加 , 对照组 比较 有显著 差 异 ( 与 P<0 0 ) 观 察组 脑 .1 ;
脑 干梗 死 6 4例 临 床 诊 疗 分 析
于 钧 成 雷 爱 弟 金 萍 萍
滨 州 医学 院 附属 乳 山 市人 民 医院 神 经 内二科 乳 山 2 4 0 6 50
【 键 词】 脑 干梗 死 ; 床 分 析 关 临
【 图 分 类 号】 R 4 . 3 中 7 3 3 【 献 标 识 码】 B 文 I 章 编 号】 1 7 1 0 2 0 ) 50 4 — 3 X 6 3 5 1 ( 0 9 0 —0 2 0

4 ・ 2
中 国 实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0 0 9年 3月 第 1 2卷第 5期
C ieeJun l f rcia Nev u sae r2 0 , 11 . hn s o ra at l ro sDi ssMa. 0 9 Vo. 2No 5 oP c e

无症状脑干梗死26例临床分析

无症状脑干梗死26例临床分析

无症状脑干梗死26例临床分析近年来,随着MR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无症状脑干梗死的检出率显著增加,现将笔者遇到的36例无症状脑干梗死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均经头MRI诊断为脑干梗死,男23例,女13例,年龄30~84岁,平均年龄60.05岁,高血压病28例(77.78%),心脏疾病15例(41.67%),糖尿病12例(33.33%),高脂血症>18例(50%)。

1.2 临床特点眩晕24例,伴有呕吐12例,一侧肢体无力15例,肢体感觉障碍11例,眼部症状,如瞳孔改变,眼球活动障碍,Horner征8例,语言障碍6例。

1.3 MRI检查本组36例全部行头MRI检查,病变位于桥脑26例,中脑6例,延髓4例。

梗死灶多为点状、小椭圆形,无占位效应。

1.4 临床分析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8例,大脑半球梗死16例,小脑梗死2例,无1例脑干梗死。

1.5 预后治愈13例,好转20例,无变化3例。

2 讨论2.1 误诊原因脑干梗死临床征象复杂,典型交叉瘫少见,也可以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本文中以眩晕起病有24例,占66.7%,其中18例在临床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后经头颅MRI检查脑干出现腔隙性梗死灶,脑干解剖结构复杂,当脑干内前庭神经核出现缺血时,首发症状眩晕、呕吐。

本文中15例出现一侧肢体无力,占41.7%,考虑病灶损害桥脑面神经核以上部位所致引起一侧中枢性面瘫、舌瘫及肢体偏瘫,在临床上易诊断为大脑半球梗死。

至于有些脑干梗死为何无定位体征,Brant-Zawadki[1]等指出,当脑组织持续受损害时,临床神经机能可以不存在,暂时存在或不同程度存在,这说明脑组织缺血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存在差异,亦提示脑干梗死可以在临床上无症状及体征。

另外,病灶小,处于相对静区,未损伤颅神经及其传导通路,可能是无临床定位体征原因之一。

2.2 无症状脑干梗死临床特征本组病例中以桥脑梗死居多,有26例(占72.2%),无典型的桥脑综合征,更多的是一些非特异的症状和体征,由于桥脑体积较延髓和中脑大,梗死的部位多位于基底部,因不易损伤到颅神经核或传导束,而不表现交叉性瘫痪或感觉障碍症状,故易出现定位错误其原因主要为脑干结构相当复杂,脑干内的传导束相对弥散,在不同平面有时靠拢,有时又散开,其受损后出现的症状体征取决于病变的水平、部位、范围和性质等因素。

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作者:郑辐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5期郑辐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云南红河州 652399[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和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严格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症状特点、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导致患者大面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有心源性血栓、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

具有突然起病、病情进展快的特点,症状主要表现为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偏瘫、意识障碍、同向性偏盲、颅内高压、眼球同向侧视障碍等。

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是脑梗死疾病中比较严重的类型,临床期间注意患者的临床特点,做好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以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充分保护脑组织为主要治疗措施。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症状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措施;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2(b)-0113-02大面积脑梗塞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脑血管事件,主要包括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质支,颈内动脉主干,椎基底动脉主干梗塞。

主要是由于大面积的脑肿胀导致的颅内压升高,发生脑疝而导致患者缺血性脑血管死亡的主要原因。

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探究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和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2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36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45岁,平均年龄(60.32±4.05)岁;其中48例患者具有高血压病史,16例患者具有冠心病史,16例患者具有房颤病史,32例患者具有糖尿病病史,具有脑梗死病史者2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患者60例,中度昏迷患者36例,昏睡患者24例,76例患者具有语言障碍,96例患者肢体瘫痪;肌力在0-2级之间的患者48例,眼珠同向侧视障碍患者48例,偏身感觉障碍患者32例,呕吐患者44例,小便失禁患者40例,肢体抽搐患者12例,持续性癫痫患者4例。

浅析56例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磁共振成像的关联

浅析56例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磁共振成像的关联

2 . 2后循环梗死 的磁 共振成像结果 磁共振成像 结果显示 ,单一病变部 位3例 ,其 中枕 叶5 ,小脑 3 2 例 例 ,丘脑4 ,中脑 1 ,延髓2 ,脑桥 2 ,两个邻 近区域 1例 ,双 例 例 例 例 0 侧病灶 5 。有多个病 变部位 的有2 例 ,均在大脑半 球的6 ,分 别在 例 4 例 大脑半球 、小脑和脑干者 4 ,病变 在大脑半球和脑 干的5 ,在 大脑 例 例
结 果 显示 有 l 例表现 为 多个 病 变部位 。结 论 后 循 环梗 死 患者 的 临床症 状和 体征 可 表现 为 多种 多样 ,典型 表现 有助 于 P C 的诊 断 。脑干 1 OI
病 变的临床 特征 与 MR 检 查结果一 致 性较 多 。 J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键词 】后 循环 ;脑梗 死 ;磁 共振 成像 关 中图分 类号 :R 4 . 73 3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7- 14 (02 1 0 2- 2 61 8 2 1)2 - 1 1 0 9
共 济 失调 89 (/ 6 、脑 神 经 麻 痹 ( 眼神 经 、面 神 经 、外 展神 .% 55 ) 动
/P C 的诊断 ,早期干 预尤为重要 。这就需 要有一 种可靠而 又方便  ̄O I
快捷 的检查手段 , 由于P C 患者行数字 减影血管造 影( A检 查有一 O I DS )
经).% ( 5) 8 9 5 6、饮水呛咳5 %( 5) / . 3 6、交叉性感觉异常3 % ( 5) 4 / . 2 6、 6 /
21 0 2年 7月第 1 0卷 第 2 期 1
善 ,大 部分患者评级 降为 I 级和 Ⅱ ,患者缓慢性心 律失常症状 明显 级 减轻 ,显示出D D D 对该病的 良好疗效。在为期3 月的随访 中 ,仅有一 个 例 患者 出现轻微 并发症 ,说明人体对D D D 的排异性 很低 ,毛继康等 对 植人心脏起 搏器术后 并发症的分析 中发现 ,在保证 良好术后处理 的前 提下 ,可有 效避免患者 的感染 、气胸 、房性快速性 心律失常 的并发 , 保证 了患者 的预后 。双腔 心脏起搏器 安装的关键是 正确穿刺部位 的选 择和心 房、心室 电极 的固定 ,在 围手 术期进行相 应的抗菌 、抗感 染护

脑梗塞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

脑梗塞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

脑梗塞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收集脑梗死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5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以及中药进行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脑梗塞、无症状心肌缺血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降压、调脂、扩张脑血管、降粘以及抗血小板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20μg+100ml生理盐水予以静脉注射,1次/d。

同时予以补气养心汤服用,药用生黄芪、丹参各30g,山楂、人参、生蒲黄各15g,鹿角片及白芥子各10g。

本方每日1剂以水煎煮,分早晚两次服用。

1.3 疗效评价脑梗塞疗效:基本痊愈:患者无病残;显著进步:患者的病残程度在1-3级之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降低>21分;进步:nds 降低8-20分;无效nds减少0.5mv,但尚未达到正常水平;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心电图无明显的改善;恶化: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频率增加或者心电图st段的降低幅度增加。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并经t 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并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脑梗塞疗效比较治疗前,观察组的nds评分为(26.2±7.1)分,对照组为(25.9±7.1)分,结束治疗后,观察组为(18.5±4.1)分,对照组为(14.3±3.6)分。

两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束治疗后,观察组的脑梗塞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无症状心肌缺血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显效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脑干梗死60例临床分析

脑干梗死60例临床分析
越 性 , 怀 疑 脑 干 病 弯 的应 及 时 查 头 MR , 对 I以便 明确 诊 断 , 及 早 治 疗 , 止 病 情 加重 。 防
参 考 文 献
br e 综合征 3例 , 表现病侧动眼神经麻痹 , 对侧轻偏瘫 l 例合 并基底节区腔梗 。( ) 5 纯运动性轻偏瘫 6例 , 均位 于脑桥部 。 () 6基底动脉尖综 合征 ( OB 6例 , 中 2例 以意识障 碍起 T ) 其 病, 患者因有饮酒史 , 增误 诊为醇 中毒 , 眼光 反射消失 , 双 头
导 致急 性 脑 供 血 不 足 引起 的局 部 脑 干 组 织 坏 死 [ 。随 着 磁
本组 6 例 以老年人 多见 , 0 且有高 血压、 糖尿病 、 高血 脂 等主要易患因素 。与大脑 半球梗死 相 同, 长期患有 高血 压 、 糖尿病 、 高血脂 , 使全脑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粥样硬化 , 易形 容 成脑干梗死 , 因此控制上述 易患因素 , 做好 I 预防 , 级 就显得 尤为重要 。脑 干梗死临床现不典型 , 其原 因主要为脑 干结构
3 1 0 090
中 图分 类 号 : 73 3 文 献 标 识 码 i 文 章 编 号 :0 17 8 (0 0 O一1 60 R 4.3 B l 0—5 5 2 1 )2O 5 —l
脑干梗死 为脑梗死中较 为少见 的一种 , 由基底动脉及 是 其分支 的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硬化 和血栓形成 使动脉血 管管 腔狭窄 、 闭塞 ,
16 5
t ns J . u gNe r l2 0 , 1 6 :2 - 2 . i t[ ] S r u o , 0 4 6 ( ) 5 3 5 7 e
医学理论与实践 2 1 0 0年第 2 3卷第 2 期

老年脑梗死合并房颤56例

老年脑梗死合并房颤56例

老年脑梗死合并房颤56例孟祥武唐荣华1(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神经内科,湖北恩施445000)〔关键词〕老年;脑梗死;房颤〔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3)03-0648-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3.03.0671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第一作者:孟祥武(1975-),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诊治。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脑栓塞〔1〕。

与动脉硬化性脑卒中相比,房颤导致的脑卒中死亡率更高〔2〕,住院时间越长,遗留的神经损害和功能障碍越重。

为了进一步了解老年患者房颤与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更好地指导其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接诊的脑梗死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及单纯脑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接诊的56例脑梗死合并房颤的老年患者(观察组)及32例单纯脑梗死老年患者(对照组)。

观察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55 80〔平均(66.4ʃ11.8)〕岁;左侧梗死25例,右侧梗死16例,双侧梗死13例,脑干梗死2例;病程9 68h ,平均(35.74ʃ11.09)h 。

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57 79〔平均(65.2ʃ10.9)〕岁;左侧梗死14例,右侧梗死9例,双侧梗死7例,脑干梗死2例;病程10 69h ,平均(37.12ʃ12.23)h 。

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年龄、梗死部位、病程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

1.2方法两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 ,辅以降颅压、减轻脑水肿、利尿、清除自由基治疗,1次/d ,2w 为1个疗程。

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1.3疗效标准治愈:0级病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以上;显效:1 3级病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89%;好转:生活能自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无体征性脑梗塞62例报告

无体征性脑梗塞62例报告
素 ,临 床 表 现 及 C T特 点 :
的症状 ,体征 ,临床诊 断较 困难 ,C T诊 断文献报导 占急性 缺血性 中风病人 的 1 %~3 %L ,本 组病人 占同期 脑梗塞 0 8 t l 病人 的 2 .%,与文献报导 基本相符 ,但 因病人症 状轻微 82 而未就诊或临 床 医生 重视 程度 不够 来做 C T检壹 ,发病率
叶 4个 ;颓 叶 3个 ;小脑 2个 。 1 4 治疗 和 预 后 . 全 组 病 人 均 经 门诊 治疗 , 分 别 选 用 维 脑
年患者 , 尤其是有高血 压者 , 即使临床症状轻 微 , 亦应 常规傲 头颅 C T检查 , 以提 高 N/C 的诊 断准 确率 , 以 积极 系统 SI 予 治疗 , 防止病情 加重 , 对提 高中 老人 生 活质量有 着重要 的 这
维普资讯
JJ i n

锦 州 蜃 学睫 葶报 20 A r 2 ( ) 02 p 3 2
r o M e xl g hu a d C ̄e e l
. ,

无体 征 性 脑 梗 塞 6 2例报 告
晏 垒伟
r 州 铁 路 中心 医 院神 经 科 . 辽 宁 锦 锦 州 1 10 ) 2 00
可 能会 >2 . %。 82 / C 常 发 生 在一 过 性 脑 缺 血 之 后 ,脑 动 脉 闭塞 所 致 。 SI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 19 9 8年 1月~20 0 1年 l 2月 ,我科 门诊经
供血 区缺血超过 5分钟后 即可 出现 脑梗死 ,高血压 导致 的 小动脉 、徽动脉壁脂质透 明性变 性会 引起 管腔闭塞 而产生 腔隙性 病变 ,舒 张 压 升高 是 多发 性 腔 琼性 梗 死 的 主要 因 素怛 ,本组患高血压病人 占 8 . %,是 N/ C j 06 S I的主 要发病 因素 ,其它冠心病 、塘尿 病 、高粘 滞血 症 、高脂 血症 本组 病人也 占有一定比例,也是不可忽视的发病因素。 本组病例梗 塞灶 多为腔隙 性梗塞 , 8 .%, 占 4 6 以基底节 最为常见 , 大梗 塞灶 多发 生在 脑 叶、 脑 , 文献 报道 相 较 小 与 符l 。本组病例之所以缺 乏临床体征 , l ~ 考虑 多与梗塞 灶较 小、 较大梗 塞灶位于 大脑 “ 区” 累及脑 内重要结 构所 致。 静 未 本组 l 0例病人 仍有 反 复轻微 的头痛 、 晕 , 系高血 压 患 头 均

无症状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

无症状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

1 临床 资料
11 一 般 资 料 本 组 3 病 人 均 为 我 科 19 —2 0 年 住 院 病 . 0例 98 0 1 人 , 部分 是 正常体检 发现 , 部分是 因其 它疾 病住 院后发 现。 一 一 男 2 例 , 6 , 龄 最小者 4 岁 , 大者 8 , 4 女 例 年 9 最 6岁 , 均 6 . 。 平 74岁 12 病 史 3 . 0例 中, 有高血压 病史者 2 例 , 3 高血脂 症者 2 , , 4例 糖 尿 病 者 4例 , 电 图 缺 血 改 变 者 l 例 , 有 房 颤 者 4例 , 烟 心 l 伴 吸 者 9例 , 量 饮 酒 者 2例 。 大 13 影 像 学 特 点 影 像 学 检查 发 现 ,0例 中 病 灶 在 侧 脑 室 周 围 . 3 白质 者 6例 , 底 节 区 者 1 , 脑 者 2例 , 质 下 白质 者 2例 , 基 7例 丘 皮 小 脑 者 3 , 灶 大 小 15 5 Om, 中陈 旧性 病 灶 2 例 病 . .e 其 7例 , 鲜 新 病 灶 3例 。病 灶 类 型 : 隙 状 态 者 2 腔 2例 , 区 脑 梗 死 2例 , i— 静 Bn sagr w ne 病者 6例。在腔 隙状态 2 2例 中, 单病灶 6例 , 2 .%; 占 73 两个 以上病灶( 多病灶 )6例 , 7 .%。累积 病灶数 7 1 占 27 6个 , 其 中基 底 节 2 5个 占 3 .% ; 射 冠 2 个 , 3 . % : 囊 前 肢 9 29 放 , 4 占 16 内 个 , 1 .% ; 囊 膝 部 3 个 ,占 3 9 ; 囊 后 肢 8 个 , 占 18 内 .% 内 占 1. % ; 脑 2 , 2 6 ; 脑 4个 , 53 。 05 丘 个 占 .% 小 占 .%

神经外科ICU患者死亡原因的相关性分析

神经外科ICU患者死亡原因的相关性分析
[参 考 文 献 】
[1]栾永 ,李继 良 ,骆 铁 波 ,等 .常 温体 外 循环 心 脏不 停 跳手 术 的实 验研 究 lJJ. 中 国体外 循环 杂志 ,2003,1(1):28—30.
[2】汪 曾炜 ,刘 维 永 ,张 宝仁 .心脏 外 科 学 [M].北 京 :人 民 军 医 出版 社 ,2003
17例 ,年 龄 2l~79岁 ,平 均 (57.2±18.9)岁 。根据 格 拉斯 哥
预后 积分 (GOS评分 法 ),良好 75例 ,中残 143例 ,重残 144例 。 双侧 瞳孑L散 大 34例 ;一侧 瞳孔 散大 138例 ;瞳孑L小如 针尖 2l 例 ;瞳孔正常 169例 。 1.2 诊 断
ICU收治 的严 重脑疾 病患 者 ,包 括脑 出血 、脑梗死 、重 型颅 资料 采用 z检验 ,计量 资料采用 t检 验。P< 0.05为差异有统
脑损 伤等 。进入 ICU治疗 可 以对 患者 进行 强化 治疗 和重症 监 计学 意义。
护 ,降低 死亡 率 和提高 生存 质量 …。笔者 所在 医 院 2008年 1 1 月 ~ 2011年 9月 ICU 内收 治 的 362例 神经 外科 患 者 ,包括 脑
脑 出血患 者死 亡原 因和 出血 量 的大小 及 出血部位 有密 切
的关 系 ,研 究表 明脑干 出血 死亡率 最 高 ,脑叶 出血死 亡率 比较 低 。本研 究显示 ,48% 的患者 由于脑 出血本身 引起 。
19~ 80岁 ,平均 (43.5±16.7)岁。脑 出血 143例 ,重型颅 脑损 伤 137例 ,脑梗死 87例等 。本研究死 亡 56例 ,死亡率 20.99%。
表 1 首 次脑 梗 死与复 发脑 梗 死死亡 率的 比较

原发性脑干损伤的CT及临床表现

原发性脑干损伤的CT及临床表现

原发性脑干损伤的CT及临床表现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脑干损伤后的CT及临床表现,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方法:收治原发性脑脑干损伤患者56例,全部进行CT检查,其中30例进行CT复查。

结果:56例患者中首次CT检查显示脑干内出血16例,表现为脑干背侧环池内出血8例,表现为脑干肿胀10例,脑干肿胀伴脑干背侧脑池内出血7例,脑干出血伴脑干肿胀4例,脑干出血伴脑干背侧环池内出血5例,6例在首次检查时表现为阴性。

再次复查时4例表现为脑干肿胀,1例表现为脑干出血,1例表现为脑干背侧环池内出血。

56例患者中35例伴有脑内外其他部位的血肿及脑挫裂伤。

56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

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CT表现多样,临床症状较重,死亡率较高,掌握原发性脑干损伤的CT及临床表现,能够早期准确判断原发性脑干损伤,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关键词原发性脑干损伤CT及临床表现原发性脑干损伤是颅脑损伤中较重的一种,CT表现的多样,临床症状较重,死亡率较高,近5年来,经CT检查确诊且具有脑干损伤临床表现的患者56例进行分析,具体材料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7~2012年收治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7~65岁,平均40岁。

56例患者中全部由外伤病史,其中37例车祸伤,10例为高处跌落摔伤,9例殴打致伤。

方法:本组56例均经CT检查,其中50例在首次检查中脑干CT表现为阳性,6例表现为阴性,表现阴性的6例经再次CT检查后均有脑干损伤的阳性CT 表现。

56例均用GE4排CT轴位扫描,脑干部分扫描层厚5mm,层间距5mm,矩阵512×512,窗宽80,窗位40。

结果CT表现:56例患者中首次CT检查显示脑干内出血16例,表现为脑干背侧环池内出血8例,表现为脑干肿胀密度减低10例,脑干肿胀密度减低伴脑干背侧脑池内出血7例,脑干出血伴脑干肿胀密度减低的,脑干出血伴脑干背侧环池内出血5例,6例在首次检查时表现为阴性。

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脑干梗死的临床特点

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脑干梗死的临床特点

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脑干梗死的临床特点杨颖;张拥波【摘要】目的探讨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脑干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8月在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7例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脑干梗死患者,均行MRI+DWI及头颈CT血管造影(CTA)检查,按梗死部位分为中脑、桥脑和延髓梗死三组,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脑干梗死,主要发生在桥脑,占68.97%;其次是延髓,占24.14%.所有患者均以头晕起病,其中仅表现为孤立性头晕(无其他伴随症状)的患者18例(占20.69%),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为单侧肢体无力占(51.72%);中脑梗死病变血管主要分布于大脑后动脉,桥脑梗死病变血管主要分布于基底动脉、以轻、中度狭窄为主,延髓梗死病变血管主要分布于椎动脉、以重度、闭塞为主.结论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脑干梗死患者,最好发部位为桥脑,单侧肢体无力为最常见的伴随症状,病变血管中脑梗死主要分布于大脑后动脉,桥脑梗死以基底动脉的轻-中度狭窄为主,延髓梗死以椎动脉的重-闭塞为主.【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9(016)017【总页数】4页(P129-132)【关键词】头晕;脑干梗死;临床特点;CT血管造影【作者】杨颖;张拥波【作者单位】北京水利医院内科,北京10003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脑干梗死是指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的中脑、脑桥或延髓缺血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脑干梗死占所有脑梗死的9%~21%[1]。

脑干梗死发病急、进展快,网状结构受累可出现意识障碍,其病死率和致残率高于前循环梗死。

脑干梗死的病因及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给预后判断带来困难。

本研究收集了以头晕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87例,对其临床表现特点及颅内病变部位及病变血管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脑干梗死的早期识别、降低误诊率提供数据支持。

脑梗死病例报告模板

脑梗死病例报告模板

脑梗死病例报告模板背景介绍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中的一根或多根血管发生梗塞,导致供应该血管区域的脑部细胞因缺血而受损或坏死的一种疾病。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

本篇报告将详细介绍一名患有脑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与治疗情况。

病例资料基本信息- 姓名:张某某- 性别:男- 年龄:65岁- 诊断日期:2021年2月10日主要症状- 头痛:从上午开始出现持续性头痛,疼痛程度逐渐加重。

- 寻常型无力:双上肢及下肢出现无力、肌肉无力、行走困难等症状。

- 语言障碍:患者出现口语表达能力下降、语言理解受损等症状。

病史- 高血压:患者有10年高血压病史。

- 糖尿病:患者有5年糖尿病病史。

- 吸烟史:患者有30年吸烟史。

- 饮酒史:患者有20年酗酒史。

检查结果- 脑电图:显示左侧大脑半球电活动异常。

- 脑血管造影:显示左中动脉闭塞。

诊断与治疗诊断-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以防止再次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稠度;维持患者血压稳定。

- 综合护理:提供适当的休息,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并提供心理支持。

随访观察在治疗期间,通过定期的随访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症状、体征及生化指标等。

1. 症状观察:密切观察患者头痛、无力、语言障碍等症状的变化情况。

2. 体征观察:检查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也观察患者肢体活动度、心率、瞳孔等情况。

3. 生化指标观察:每周检查患者的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结果与讨论通过药物治疗和综合护理的综合干预,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稳定与控制。

在随访期间,患者头痛、无力、语言障碍等症状逐渐减轻,患者的生活能力也逐渐恢复,能够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该病例的诊断与治疗进一步验证了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等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

及早发现危险因素以及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于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脑干梗死28例临床分析与治疗

脑干梗死28例临床分析与治疗

脑干梗死28例临床分析与治疗徐玉泉【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7)4【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inlfuencing th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brain stem infarction. 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aus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complication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28 cases of brainstem infarction, and analyz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combined with relevant literature. Results In 28 cases, 3 cases<br> cured, 18 cases of disability, plant survival in 3 cases, 4 cases died,the mortality was 15.2%. Death causes:3 patients died of central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1 patient died of abandoning assisted breathing with ventilator. Conclusion Brainstem infarction is a major cause of atherosclerosis, thefirst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dizziness, nausea, vomiting, the main complication is pulmonary infection. The area of the brainstem infarction and whether have an effective thrombolytic therapy within 6 h is the main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prognosis.%目的:探讨影响脑干梗死治疗及预后的因素。

急性颅脑损伤后56例垂体前叶激素变化分析

急性颅脑损伤后56例垂体前叶激素变化分析

[文章编号]1000-2057(2008)03-0203-02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Medical S ciences)2008∶28(3)近年来,颅脑损伤患者内分泌系统功能变化已普遍受到临床重视,为研究急性颅脑损伤后垂体前叶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定量分析法,对56例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中的泌乳素(PRL )、促卵泡生成素(FSH )、促甲状腺素(T SH )进行了定量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急性颅脑损伤患者56例,排除伴有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

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18~55岁,平均35岁。

其中急性硬膜外血肿1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11例,对冲性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10例,广泛脑挫裂伤、脑内多发小血肿4例,原发性脑干伤3例,损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开放性颅脑损伤4例。

颅脑损伤56例,其中入院时GCS 计分9~12、6~8、3~5分者分别有21、16、19例。

1.2方法(1)31例行开颅血肿和(或)挫裂伤灶清除术,其中14例加作去骨板减压,25例采用非手术疗法或仅作气管切开术;(2)采用磁性酶联免疫定量分析法测定患者颅脑损伤后第1天、3天、5天的PRL 、FSH 、T SH 含量。

所用Ⅰ型诊断仪、混匀器及试剂均购自瑞士SERONO 公司。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各组数据,采用t 检验比较各组激素水平的差异,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出院时按GOS 标准评定良好35例,中残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例,死亡5例(8%)。

重度颅脑损伤例(G S 3~5分),其中术前脑疝形成者7例,6例出现严重的下丘脑症状。

2.2急性颅脑损伤后第1、3、5天血清垂体前叶激素的检测结果见表1。

PRL 、FSH 的含量在3个时间段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显示急性颅脑损伤后PRL 、FSH 含量急剧升高,与正常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出血性脑梗死 56 例临床分析

出血性脑梗死 56 例临床分析
型: 梗 死区域 出现的颅 内血肿 在梗死 区 3 0 %以上 , 有 明显的
1 . 1 临床资料 :选 自我 院 2 0 1 0 年 1月至 2 0 1 3年 1 O月收治
的符 合全 国第 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 ] 的急性脑 梗死患
者9 8 2例 , 其中 5 6例经 头颅 c T或磁共振成像 ( Mi d ) 证 实为 出血性脑 梗死 , 同时排 除其他 出血性疾病 、 肿瘤 及严重 心肺 肝肾疾病 。本组病例 中男 3 0例 , 女2 6例 , 年龄 4 1 ~ 8 3岁 , 平 均( 6 8 ± 7 ) 岁; 有心房颤动病史 3 5例 , 冠心病病 史 8例 ,风湿 性心脏瓣 膜病病史 4 例 ,高血压病史 3 7 例 ,糖尿病病史 2 2 例; 大 面积脑梗死 3 8 例, 非大面积脑梗死 1 8例 ; 病前应 用抗 血小板治疗 4 4例 , 抗凝治疗 1 5例 。 降纤 治疗 1 1 例 。临床表
梗死在出血时间上进行 比较 , 7 2 h以内发生 的出血多为血肿
型, 3 1 4 d 发生 的出血则 以非血肿 型较 多 ,计数 资料 采用
检验 , 1 9 < 0 . 0 5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中国药物与临床 2 0 1 4年 3 月第 1 4 卷第 3 期C h i n e s e R e m e d i e s &C l i n i c s , M a r c h 2 0 1 4 ’ v o 1 . 1 4 , N o . 3

37 5 ・
出血 性脑 梗 死5 6 例 临床 分 析
再灌 注等原因所致梗死区 内继发 出血 的现象 , 临床也称 为脑
梗死 后 出血 性转化 [ ( H T ) , 它是 脑梗死 的严重并发 症之一 。 因其 直接影响患者的I 临床治疗和预后转归 , 甚至威胁 患者 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症状脑干梗死56例临床分析【摘要】无症状脑干梗死早期诊断困难,为对其早期诊断,笔者分析了56例无症状脑干梗死的临床特点,MRI显示病灶小、相对静区,桥脑多见,占85.7%,且多合并半球梗死,占92.5%,或小脑梗死占10%,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为其主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无症状脑干梗死相对静区
【Abstract】Early diagnosis of asympto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ACI)is difficult, we analyzed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56 cases of ACI, MRI shows small lesions in relative silent area of brain stem, 85.7% of which in pons. 92.5% of all accompanied with cerebral hemisphere infarction, and 10% accompanied with cerebellum infarction. Hypertension, cardiac disease and diabetes mellitus are main risk factors.
【Key words】 asympto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 relative silent area
无症状脑梗死报告较多,但无症状脑干梗死报道并不太多。

近年来,随着MR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无症状脑干梗死的检出率显著增加,现将笔者遇到的56例无症状脑干梗死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均经头MRI诊断为脑干梗死,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35~82岁,50岁以下患者12例, 50~70岁患者36例, 70~82岁患者8例。

1.2 易患因素既往有高血压36例,心脏病11例,糖尿病9例,高血脂20例。

1.3 临床特点起病时头痛22例,头昏18例,失语26例,呕吐13例,中枢性面瘫24例,中枢性舌瘫16例,偏瘫50例,偏身感觉障碍7例。

1.4 MRI检查本组56例全部行头MRI检查,病变位于桥脑48例,单侧22例,多发26例,延髓9例(合并桥脑梗死3例),中脑2例,全脑3例(半球、脑干)。

梗死灶多为点状、小椭圆形,无占位效应。

1.5 临床分析临床诊断为大脑半球梗死52例,小脑梗死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例,无1例脑干梗死。

1.6 预后治愈20例,好转31例,无变化5例。

2 讨论
脑干位于后颅窝,体积小,传导束密集,功能重要,在MRI 应用于临床之前,脑干梗死的确诊率较低,漏诊率较高,从而造成病死率亦高,给人留下病情凶险之印象。

脑干的供血由椎-基底动脉发出一系列向脑干深部穿行的旁正中支以及沿脑干腹侧的长、短环旋支,并由环旋支沿途向脑干深部发出一系列基底支和背外侧支。

组成脑干的穿通动脉,其直径多在40~500μm 之间,一般均在200μm 以下,尤其是供应桥脑腹侧及中线两旁的旁正中动脉,较供应脑桥外侧及背侧区的两个环旋支动脉管径细,其分支多为终末动脉,这提示桥脑可能是梗死的好发部位。

Fisher和Taszynski分别在上千例尸检中发现桥脑是腔隙性梗死灶中仅次于基底节的常见好发部位,以桥脑腹侧及中间
居多,两作者均认为中脑的腔隙性梗死灶相对少见,而延脑腔隙性梗死灶更罕见[1,2]。

Brant-Zawadki 等指出,当脑组织持续受损害时,临床神经机能可以不存在、暂时存在或不同程度的存在。

这说明脑组织缺血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存在差异,亦提示脑干梗死灶可以在临床上无症状及体征。

脑干结构相当复杂,脑干内的传导束相对弥散,在不同平面有时靠拢,有时又散开,其受损后出现的症状、体征取决于病变的水平、部位、范围和性质等因素。

梗死的好发部位与局部血管的解剖结构及有否良好的侧支循环有关,中脑和延髓分别由Willis 环和脊髓前动脉沟通两侧,侧支循环丰富,而脑桥供应的桥支属终末动脉,且分支较多,梗死后缺乏侧支循环,是脑干梗死最常见的部位,有人认为病灶小且位于传导束相对弥散的背侧中枢区是造成无体征脑干梗死的原因[3]。

本组56例患者都没有任何脑干梗死的症状及体征,均行头MRI检查发现脑干梗死,无症状脑干梗死多是由神经影像学或尸检发现,其特点为脑动脉深穿支闭塞而形成深部微梗死,多为腔隙性小梗死,影像为点状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周围无水肿,无占位效应[4]。

Fisher曾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认为高血压是其直接原因。

高血压病是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病因,长期持续高血压引起小动脉及微血管壁节段性脂质透明样变、纤维蛋白样杯死及微动脉瘤,其中最重要的是脂质透明样变,本组56例中,高血压38例,占64.2%,因此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也有研究认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液粘稠度、高龄、高脂血症为重要危险因素[5]。

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也是常见的危险因素。


组资料,糖尿病占16%,心脏病占19.6%,高脂血症占35.7%,因此控制血压的同时,也应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这些均是防止脑梗死的关键。

脑干梗死一般表现为同侧颅神经麻痹伴对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重者表现为起病急、迅速昏迷、高热、球麻痹、四肢瘫或交叉瘫、“针尖样”瞳孔,而本组病例多表现为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半球梗死的表现,均未诊断为脑干梗死,与其大多为多发性脑梗死有关。

另外,笔者认为脑干存在相对静区、病灶小,未损伤颅神经及其传导通路亦有密切关系,均易被漏诊、误诊。

脑干梗死的早期诊断,对于二极预防、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本组均行头MRI检查确诊,说明MRI诊断脑干梗死明显优于CT,尤其是对早期或较小的脑干梗死。

原因之一是24h内CT 检查可以是阴性,其次是骨伪影可以掩盖病灶,小病灶因部分容积效应而难以显示。

MRI 无骨质伪影,可使正常结构与病灶清晰地显影。

另外可行矢状、冠状与轴面扫描,有助于准确定位与定性。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多发性脑梗死的患者,特别是存在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者,虽CT 脑干未见异常,也应详细询问病史,尽可能行头MRI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干预,以防漏诊、误诊。

【参考文献】
1 Fisher CM. Lscunes:small cerebral infarction. Neurology,1965,15 :774.
2 Tuszynski MH,Petito CK,Levy DE. 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manifestions of pathologicallg verified lacanar infarction.
Troke,1989,20:990.
3 韩伏莅,张贞浏,李作汉,等. 无定位体征的脑干腔隙梗塞.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71.
4 王祖英,刘忠岩. 腔隙性脑梗塞100例临床与CT分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13(2): 121.
5 Vermeer SE,Den Heijer T,Koudstaal PJ,et al.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silent brain infarcts in the population-based rotterdam scan study. Stroke, 2003,34(2): 392-3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