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城市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探究进展
30_立交桥绿化研究

立交桥绿化研究第一部分立交桥绿化的重要性分析 (2)第二部分现有立交桥绿化的类型和特点 (5)第三部分立交桥绿化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9)第四部分立交桥绿化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13)第五部分立交桥绿化的植物选择与配置 (16)第六部分立交桥绿化工程的施工与管理 (19)第七部分国内外立交桥绿化的案例分析 (22)第八部分立交桥绿化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26)第一部分立交桥绿化的重要性分析立交桥绿化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从立交桥绿化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立交桥绿化的生态效益立交桥绿化的生态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空气污染: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助于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
根据相关研究,每平方米绿地一年可以吸收约 3 千克二氧化碳和 0.9 千克其他有害气体。
2.增加空气质量: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尘埃和其他悬浮颗粒物,从而净化空气。
据估计,一个成年的阔叶树每年可以吸附大约 50 克粉尘。
3.降低噪声污染:植被具有吸声降噪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车辆产生的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研究显示,绿化带可以将噪声降低 3-5 分贝。
4.缓解热岛效应:植被可以降低地表温度,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研究表明,绿地的降温效果可达 3-7℃。
二、立交桥绿化的景观效益立交桥绿化的景观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城市形象:精心设计的立交桥绿化可以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展示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审美品味。
2.营造宜人空间:绿化可以软化硬质构筑物的形象,为市民提供舒适的休憩空间,增强城市生活的舒适性。
3.强化交通导向:色彩丰富、形态多样的绿化可以起到引导视线、明确行车方向的作用,有利于保障交通安全。
三、立交桥绿化的社会效益立交桥绿化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绿化可以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满足市民的精神需求,提高生活满意度。
关于城市立交景观设计探讨

关于城市立交景观设计探讨一、城市立交景观设计的定位与作用城市立交景观设计的定位首先应该是为了服务城市交通系统的功能需求。
立交桥是连接交通道路的重要节点,其设计应当首先考虑到交通流线的顺畅和通行的安全性。
城市立交景观设计也应当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与美学价值。
立交桥作为城市道路系统的一部分,其设计应当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与城市的整体风貌相统一,使之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城市立交景观设计的定位应该既注重其实际功能,又要注重其美学价值,使之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展示城市的风采与魅力。
城市立交景观设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城市形象。
城市立交桥作为城市的交通节点和景观节点,其设计可以通过艺术化的手法来丰富城市的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2.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城市立交桥的设计可以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整体环境,改善周边空间的品质,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体验。
3. 塑造城市特色。
城市立交桥的设计可以通过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使之成为城市的地标和符号,提升城市的独特魅力。
二、城市立交景观设计的特点和设计原则城市立交景观设计与其他建筑设计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城市立交桥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其特殊的功能需求,如交通的通畅和安全等,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其实际功能需求,确保其在实际使用中能够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
城市立交桥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其在城市空间中的定位和作用,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到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使之与城市的整体风貌相统一,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1. 与周边环境协调。
在城市立交景观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包括与周边建筑的风格相统一、与周边道路交通系统的连贯性等,使之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3. 融入艺术元素。
城市立交景观设计需要通过融入艺术元素,如雕塑、壁画、灯光等,来丰富城市的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1. 伦敦塔桥伦敦塔桥是一座横跨泰晤士河的桥梁,是伦敦的重要地标和象征之一。
佛山市一环快速干线互通立交绿化景观分析

用生 态设计 手法 , 通过 大尺度 设计 组合 , 营造 出自然 大气 的植物 多样 性自然 生态 景观。 其建造 充 分考虑 了交通功 能需 要, 挖
掘本地 人文地 理特 征, 用场地 现状 条件 . 植物选 择上立 足于 乡土树 种, 物群落 结构丰 富厦品 种多样 , 利 在 植 体现 了浓郁 的地方 特色 , 反映 了道路绿 化向 自然化、 生态化 、 多样化和 人文化 发展 的趋向 。 关 键 词 :园林植物 中圈分 类号 :S6 8 8 快速 干线 立交 绿化 . 观井析 景 景观特 色
佛 山市
环快 速 干 线 是佛 山市 连 接 珠三
水、 植物 等 自 然元 素 . 模仿 自然 , 工营 建 自然 人 生 态 景 观 具 体 表 现 在 : ) 景 观 表 现 形 式 1在 上 . 拟 自 然生 境 . 注 重景 观 与 周 围环 境 的 模 并 契台 . 突出 表 现景 观 自 然生 态形 态 2 理 利 冶 用场 地 的 现 状条 件 , 现 状 植 物 、 系进 行 合 对 水 理保 留和 调 整 , 量减 少 资 源 损失 . 尽 让现 状 自
Epes e .a d ie fu mi t frea pe h ieca g aoe ai o F sa Fs i x s y xr w s y n l d o t s r p e s o x m l  ̄ Te n r ne f r tn f oh n i R g Epes l h t s o r t n r wa
Ab rd: T e p pe s t sa h a r umm aied h l d c e haace sis f h r z te an s ap c r ld t o fe i ̄r h ng af r t in c n  ̄ a e r es o o al F hh Fs R g os a it i r n
关于城市立交景观设计探讨

关于城市立交景观设计探讨城市立交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车辆来往的必经之路,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立交桥的设计和景观如何融合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将对城市立交景观设计进行探讨,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城市立交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地区陆续建起了立交桥,这些巨大的交通枢纽成为了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的立交桥设计往往只注重其功能性,而忽略了其在城市景观中的角色。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的立交桥往往给人一种冷峻、单调的感觉,甚至会给人带来压抑的感受。
如何在满足其交通功能的基础上,使立交桥的景观设计更加人性化、绿化、美观,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城市立交景观设计的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
城市的立交桥不仅仅是车辆行驶的通道,更是城市中的一种景观。
在景观设计中,要将人的需求和感受放在首位。
在桥体的结构设计上,可以考虑采用曲线设计或者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来丰富其形态,使其更加具有韵律感和美感。
在桥体的装饰上,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元素或者植物装饰,以增加其美观性和艺术性。
在桥下的空间利用上,可以改善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或者打造成人行步道、休闲广场等,使其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立交桥的景观设计要以人的需求和感受为出发点,让人们在城市立交景观中感受到舒适、愉悦和美好。
城市立交景观设计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新型材料和工艺的出现,为城市立交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可以利用LED灯光来打造夜景效果,打造立交桥夜晚的璀璨景观;可以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和绿植种植系统来改善桥下的环境,增加生态效应;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来为立交桥提供部分电力,降低城市的能源消耗。
这些新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提升立交桥的景观效果,还可以使其成为一个集环保、节能、科技于一体的典范。
城市立交景观设计应当与城市规划相一体化。
园林景观设计——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

互通式立交的景观设计简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高速公路以越来越显现出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同时对高速公路的设计也提出了一些新课题。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高速公路的功能,使其成为与自然相协调的建筑群体,创造出一个高速、快捷、舒适、优美的公路环境,已经成为公路设计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互通式立交由于其在高速公路中特殊性,其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1. 序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高速公路以越来越显现出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同时对高速公路的设计也提出了一些新课题。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高速公路的功能,使其成为与自然相协调的建筑群体,创造出一个高速、快捷、舒适、优美的公路环境,已经成为公路设计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互通式立交由于其在高速公路中特殊性,其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2.景观设计的含义景观设计就是在考虑使道路具备固有功能的同时,还需考虑使道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减少“建设性景观破坏”,提高其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也就是在考虑道路建设及养护的经济性同时,还需考虑道路给司乘人员以及沿线居民在心理上带来的舒适感和安全感,建设一个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人工构造物,从而营造出一个新的优美环境,尽可能少地造成“建设性景观破坏”。
这里所提到的“建设性景观破坏”是指由于道路的建设破坏了自然环境,以致对自然景观产生了不利影响。
比如,有些结构物在设计阶段由于只注重了其工程条件和经济性,而忽视了建成后所产生的副作用,以致进一步破坏了道路两边的自然景观。
景观,它同时还是一种人的心理评价。
当立场不同,观点不同,爱好不同,对景观的评价也会不同。
例如同样都是防噪墙,对卡车司机来说只遮断了其视线的一部分,并没感觉什么不适,而对小车司机,防噪墙就如一堵高墙,司机会有一种压迫的感觉,这就是因为两人所处的视点不同,对景观产生了不同的评价。
因此针对景观设计,就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景观设计。
互通立交绿化园林景观设计【规划】

互通立交绿化景观设计作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解决城市区域间交通的有效手段,高速公路越来越显现出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互通式立交是高速公路重要的构造物之一,它是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是路与路之间连接的交通枢纽,车辆的进出均是通过立交实现的。
城市高速公路通过互通式立交由郊外延伸到城市中心地带,成为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如何利用快速路立交区的绿化,使城市快速路立交桥景观以及快速路景观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交通作用的同时也成为城市生物的绿色廊道,从而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高速公路的功能,使其成为与自然相协调的建筑群体,创造出一个高速、快捷、舒适、优美的交通环境,总的说来要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
互通式立交区绿化应首先满足交通要求,保证行车安全。
中环线-民族大道立交车流量大,线路复杂,除了立体交叉的快车道外,底层还有平面交叉的慢车道,匝道盘旋交叉围成几个面积大小不一,立地条件各异的开阔空间。
由于是一些起相对封闭的区域,在养护管理等方面受到许多限制。
另外,高速公路绿化需要长期养护的面积大,地形复杂、费用高,养护资金有限等因素的制约。
考虑以上特点,此互通式立交区绿化以“安全、实用”为宗旨,以管理方便为原则。
互通式立交区绿化还应满足景观效果,凸现城市形象的要求。
作为进入市区中心的视觉焦点,互通式立交区又是城市的形象窗口,其景观必须反映地方特色,时代风貌、和都市的现代化气息。
因此,在景观营造上,以优化植物配植为主,强调生态绿化;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突出季相效果;立体绿化层次分明,突出层次效果;以丛植为主,注重涵养水源;在创造良好生态群落的前提下,追求景观效果,力求做到生态性与视觉效果上的有机结合。
细分一下,互通式立交区绿化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安全性原则。
在交通安全上,立交区绿化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探究进展

城市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探究进展首先,城市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的理念和意义逐渐受到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的认可。
互通立交作为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其设计应该超越功能性考虑,更注重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绿地景观设计可以为互通立交增添生态元素,打造宜人的城市空间。
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绿地景观纳入互通立交设计,使其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能成为城市绿化和休闲的场所。
其次,城市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不断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三维建模、卫星遥感等工具的应用,设计师可以更准确地分析互通立交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优化绿地布局和形态。
同时,设计师还可以通过景观模拟和可视化技术,将设计方案直观地展示给决策者和公众,促进设计效果的共识和认同。
此外,城市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中注重生态和可持续性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城市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越来越强调生态功能的发挥和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通过合理选择植被、设置雨水花园、引入天然光线和通风等手段,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最后,城市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还需要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空间限制,城市互通立交的用地是有限的,设计师需要在有限的空间中合理布局绿地和交通节点,使其充分发挥生态和休闲功能。
其次是投资和运营成本问题,添加绿地和景观元素会增加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成本,需要权衡设计效果和经济可行性。
此外,还需要解决设计与实际施工之间的差距,确保设计方案的实施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城市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在理念、技术手段和可持续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设计理念,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解决设计与实施之间的差距,以实现更美观、生态和可持续的城市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
同时,需要政府、设计师、公众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城市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的发展。
湖北省武汉市立交桥绿化景观探析

89-92.
河立交桥绿化景观探析
张玮王慧苏静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建工系710100
摘要:通过调查分析湖北省武汉市几座具有代表性的立交桥景观绿化现状,提出适当运用仿生植物,融入地域特色,合理选择配置 植物,加强后期养护管理等可行性建议,以期为城市立交桥绿化景观的发展提供基本材料。 关键词:立交桥:号观绿化:植物配置
季风陛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四季分明,夏季高温、降水集中,冬季 稍凉湿润,适合很多种类的植物生长。 另外,武汉市享有“桥都”之美誉,除 了有著名的长江大桥外,人行天桥、立 交桥更是星罗棋布,数量众多。 (二)调查地点和方法 选取岳家嘴立交桥、卓刀泉立交 桥、珞狮路立交桥等武汉市城区内具 有代表性的立交桥景观,进行实地调查 研究。搜集植物的种植种类、配置方式 及景观特性等,结合文献资料分析研究 武汉市立交桥景观绿化的现状,希望为 城市立交桥的发展提供基本材料。 (三)武汉市立交桥绿化景观分析 所调查的几座立交桥的植物种类 共计22种,其中:乔木共7种,常绿 乔木有3种,落叶乔木4种;灌木共 10种,常绿灌木9种,落叶灌木1种; 多年生草本2种,常绿藤本和落叶藤 本各1种。植物的选择较合理,考虑 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桥下日晒不充 足的环境下,多选择喜温暖阴湿的灌 木洒金珊瑚和忌阳光直晒的八角金盘 作为桥荫绿化,以及耐荫的藤本花叶 络石和爬山虎作为立柱的垂直绿化。 在调查的几座立交桥中,高层绿 化都比较欠缺,绿化重点均为低层绿 化。在低层绿化中,岳家嘴立交桥使 用的植物种类最丰富,光谷大道立交 桥则使用植物种类最少,只有八角金 盘、洒金珊瑚及麦冬。在中层绿化中, 只有岳家嘴立交桥的立柱使用爬山虎 和花叶络石作为垂直绿化。 所有的立交桥景观在安全视距范围 内,未见遮蔽视线的高大乔木和浓密的 灌木,不影响立交桥景观美观与安全并 存的原则,体现了景观功能的多重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探究进展城市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探究进展摘要:城市互通立交是城市区域景观中不能忽视的组成部分,从互通立交的立案、建设到建成后的验收和使用,都会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
城市互通立交是缓解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与此同时,立交绿地便成为了良好的粘合剂,它使其周围的道路、建筑、文化、生态等各种元素得以和谐共处。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相关法规、生态、立交美学、规划设计方法等方面针对互通立交绿地的研究,总结当前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展望关键词:城市;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综述城市互通立交是城市区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立交桥体、立交绿地、道路和周边建筑等共同组成。
设计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不是形式、空间与形象,而是体验(Experience)”[1],在景观建设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立交绿地景观的生态性和科学性。
对互通立交绿地景观的研究应避免过分强调立交自身,将立交桥与其周边的环境进行机械的分割,更不能脱离立交桥体应具备的交通功能以及周边环境对立交的影响,而应将其作为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一个部分进行景观设计的研究。
目前可用于指导城市立交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体系尚未确立一、国外研究进展(一)相关法规在美国和英国,高速公路的线路选定常常先由园林设计师或建筑师来完成[3]。
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和施工规范中,均有对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方面的规定。
相关法规有:1965年美国制订的《公路美化规定》、1976年日本制订的《公路绿化技术基准》及1975年原苏联制订的《公路建筑和景观设计规范》(二)生态角度的研究1.生态补偿生态补偿(Eco-compensation)是以保�o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
德国巴伐利亚省于1993年6月通过“生态补偿原则”法案,以期通过科学、生态的景观设计使道路包括立交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冲击能得以补偿2.生态规划英国园林设计师伊安・麦克哈格最早将生态规划的理论运用于高速公路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上,其中包括互通立交。
在美国里士满公园路线规划中,研究和分析了高速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且运用地图叠加技术获得了良好的规划结果美国景观设计师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在《景观设计学》一书中提出绿色通道的概念,是“为车辆、步行者运动和野生动物迁徙提供的通道[3]”,其中包括作为城市道路节点的互通立交(三)城市景观角度的研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道,道路是构成城市意象的五大元素之一,且“高速公路的交叉口由于缺少典型特征而令人迷惑”[4]。
他又在《总体设计》一书中指出,在考虑景观设计问题之前,应使立交桥体和立柱绿起来,并利用色相与季相变化突出立交的动态景观变化[5]二、国内研究进展(一)相关法规的制定1994年,国家交通部发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对匝道的平面设计提出要求:“互通式立交的景观应与匝道线形布设相配合,并与环境相协调”[6];1997年,国家建设部发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1997),其中第5.1条对交通岛绿地设计提出了规划与设计的规范[7];1998年,国家交通部发布《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其中第6条对互通立交的景观设计作出规定[8](二)立交美学方面的研究根据立交环境美学,互通式立交既属于道路系统,也是城市区域景观的组成部分,因此,它需满足基本的交通功能,也需要与原有的环境共同作用,构成新的城市区域景观立交美化主要阐述立交绿化、桥体照明、小品、构筑物等布置的内容和要求。
立交装饰主要阐述桥体线条、色彩、图案等装饰方面的要求和原则(三)互通立交绿地景观的研究层次相关文献对于互通立交绿地景观的研究层次定位有不同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互通立交的景观问题属于桥梁建筑学或美学的研究范畴[11、19];将互通立交作为一个独立于城市交通系统的范畴进行讨论和研究,而景观设计又是立交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0];把互通立交作为城市道路系统中的设施,使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论对其进行讨论和研究[20];在符合道路绿地景观整体风格的前提下,对立交桥下的绿地景观作为个案,单独进行规划设计[21];将立交桥体围合形成的绿地纳入城市绿地系统,在此前提下对其进行功能定位及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讨论和研究[22](四)互通立交绿地特点与功能1.互通立交绿地景观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子立交地段景观的主要构成要素可归纳为立交桥体景观、建筑与立交周边环境景观[9]高速公路立交绿地景观具有多功能性、景观的大尺度性、视线的开放性和流动性等特点。
相较于高速公路立交,城市立交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如气候、地形、水文等的影响 [10],其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有:周边环境的复杂性、总体造型的多样性、观赏的多方位性、较强的观赏性和游乐性[11]等2.互通立交绿地的绿化形式与功能根据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所处环境不同,可将立交绿地设计形式分为田园型、田园型和中间型[13]。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绿地的植物配置形式可分为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2]城市互通立交绿地布局包括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图案式、街心花园式和垂直绿化六种[14、21]。
其中开放式的景观林地和街心花园可以为市民提供户外游憩的场所[15]为弥补藤本植物难以完全绿化覆盖桥体两侧这一缺点,立交垂直绿化主要采用挑台花槽、桥体种植槽等方式[16~17],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可以用灯光补充自然光照[18]。
(五)互通立交绿地景观的设计原则生态优先、整体性、景观个性[2]重点保护立交用地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将立交桥体和照明设备作为区域地标,保证视觉效果的连续性和舒适性[20、23]注重路网中联系的多个互通立交的景观协调性和整体性[24~26]注重立交景观在桥体尺度和比例、起伏规律、光影、色彩等方面和周边建筑、街景的协调,并精心设计桥墩、桥头、栏杆等部位的景观[27]植物造景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保证足够的安全视距;以大体量植物景观营造大气势;与周边建筑、照明设备、硬景等紧密联系;以乡土树种为主,以适应粗放式后期管理[28](六)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单元分类在相关硕士论文中,对于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的对象单元有不同角度和分类,主要包括:从宏观层面上,研究城市互通立交的总体设计风格与一个城市的自然、生态、建筑甚至政治环境是否协调;从微观层面上,分析城市互通立交与周边环境协调所涉及到的具体问题[10]根据互通立交所处位置不同,对地处历史文化遗址处、风景旅游区、农村郊野、城郊的高速公路立交景观进行讨论和研究[18];对地处城市入口、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的城市立交景观进行讨论和研究[9]根据互通立交景观的影响因素,从绿化设计、光的运用、节点处理、雕塑及小品处理、视觉空间序列等六个方面进行景观设计研究[30]从互通立交工程结构的角度,以桥跨、匝道、边坡等桥体的组成部分作为景观设计手法的探讨单元[29]三、总结与展望(一)研究进展中存在的问题从立交绿地景观角度出发的理论有道路景观理论和立交美学理论。
而城市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零散不成体系,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对城市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的探讨不具针对性,未充分把握城市互通立交区别于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自身特征其次,现有相关理论都停留在将互通立交作为城市道路系统的附属部分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未将其作为个案进行研究再次,注重动态景观研究,忽略了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城市互通立交绿地应承担的生态功能与活动功能(二)建议与展望1.景观设计的提早介入在互通立交规划设计中,逐步将景观设计和立交选线、桥体线性设计和构造设计等置于同一阶段,在互通立交立案时即开始介入。
与此同时,将互通立交绿地作为与城市广场、街头游园等同样重要的城市景观节点,对其进行绿地景观设计的研究2.功能性的完善城市互通立交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其功能:生态功能;交通组织功能,即绿地辅助立交更好地组织交通;游憩、休闲功能;社会文化功能;保护功能,即保护城市肌理、防震减灾等3.弹性设计在景观设计中保留一些弹性空间,可以更好地保证互通立交景观设计的预见性和合理性。
如事先把握互通立交周边用地性质和发展,预见桥下空间的用途,避免重复建设 4.人性化设计由于市民对于城市公共活动空间需求的提高,互通立交绿地的开放程度也应相应提高,桥下活动空间的合理利用,成为其景观设计的另一重点。
设计中应充分把握活动人群的行为特点,考虑其在公共空间中的心理感受,以提高民众的参与度与舒适度5.加大后期管理力度在建设的同时加强后期管理维护,才能更好地保证城市互通绿地的实用价值与景观价值。
如规定维护责权,建立相关设施的管理档案,普及民众维护技术与意识等参考文献:[1]伊里尔・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M].顾启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2]张静.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4.[3][美]约翰・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4][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5]凯文.林奇,加里.海克.总体设计[M].黄富厢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6]JTJ011-9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7]李红杰,张肖宁,首艳芳,李伟航.高速公路景观的四维性研究[J].中外公路,2008,28(3):15~17.[8]JTJ/T006-98.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9]梁竞.城市立交桥地段景观设计与改造原则[D].华中科技大学,2004.[10]徐玉莲.城市道路网立交布局与形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5.[11]李海涛,汪莲.立体交叉景观设计与美学的考虑[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2):18一20.[12]孙大江,王自勇,刘光立.城市快速路立交区绿化模式探讨[J].四川林勘设计,2004,(01):25~27.[13]林瑛.高速公路�h境设计中景观与生态、文化的整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4.[14]杨淑秋、李炳发.道路系统绿化美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87~95.[15]屠苏莉.都市生态景观的营造――苏州官渎里立交景观工程的思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6.3,19(3)∶68~72.[16]段大娟,周瑞林,张涛.立交绿化布局形式与植物选择的探讨[J].河北林果研究,2001,16(3):287.[17]申勇.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研究――以珠海市为例[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6.[18]刘光立.垂直绿化及其生态效益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2[19]Florida highway landscape guide.Florida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1995.4[20]薛峰.城市道路相关设施景观设计要则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21]文友华,范俊芳.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初探[J].湖南农业科学,2006,(01):59~60.[22]于爱芹.城市高架桥空间景观营造初探[D].东南大学. 2005.[23]汤振兴.高速公路与沿线景观协调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8.[24]李红杰,张肖宁,首艳芳,李伟航.高速公路景观的四维性研究[J].中外公路,2008,28(3)∶15~17.[25]张铭,向剑.论城市互通式立交景观特性与景观设计[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6.22(2)∶42~45.[26]潘丽霞,吕明伟.北京市六环路京石立交景观绿化设计[J].技术与市场(下半月),2006,3∶16~18.[27]李朝阳.现代城市道路交通规划[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33~140.[28]朱仁,金涛.城市道路・广场植物造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5~95.[29]慎小嶷.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建筑的景观设计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30]韩效.城市立交桥节点景观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 2004.作者简介:罗媛媛,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