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规范标准
贵州省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及施工指南

目录
5.4 多样性原则 ...............................................................................................................12 6 贵州省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区划 .......................................................................... 13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技术指南
JTT52/04-2021
贵州省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及施工指南
2021-8-4 发布
2021-8-4 实施贵 州 省 交 通 运 Nhomakorabea输 厅 发布
前言
前言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提出的“一条大道,两路风景,三季有花,四 季洁美”的高速公路景观效果要求,着力打造“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全面提 升贵州省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品质及施工质量,实现高速公路建设与自然环 境、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和贵州省“绿色交通”的创建目标,本指南从高速公路 的路侧、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隧道、边坡、分离式路基中间带、房建区和取 弃土场等方面提出绿化景观设计及施工工艺要求,以指导贵州省高速公路绿化景 观设计及施工。
审 查 人:邵 勋 龙平江 康厚荣 黄 强 许湘华 张晓忠 袁 泉 颜 华 杨黔江 张 胤 束 懿 马显红 宋 刚 唐 斌
前言
王志泰 张华海 龙 皎 王秀荣 杨荣和 安明态 甘荟歆 廖朝华 韩 超 张 斌 付义书 熊 辉 李 薇
目录
目录
1 总则 ........................................................................................................................ 1 1.1 目的 .............................................................................................................................1 1.2 适用范围 .....................................................................................................................1 1.3 编制依据 .....................................................................................................................1
互通式立交景观与绿化设计

4 互通式立交景观与绿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4
1 立交的规划布局 立交 的规划布局是 立交设计 的前期工作 , 在高 速公 路的总 体平 面走 向确 定以后 就需 要 初步 确定 立交设 置 的位置 、 立交 的规模 、立 交的 类型 等。互 通式 立交 位置 的选取 要根 据 交叉 道路 等级 、交通 量调 查和 预测 、路 网整 体规 划 、经济效 益和 社会 影 响等诸 多方 面 因
2当前互通立交景观绿化设计存在的问题
2 1 缺少专业设计队伍 . 不少 公路设 计 部 门缺少 专业 景 观设 计队 伍或者 设计人 员专 业素 质不高 、经验 不足 , 不 了解 高速公路 景观设计 的意义和 功能 , 因袭传 统设 计 思想 和方法 把高 速 公路景 观设 计简 单 化 、概念 化 , 设计 千 篇一律 , 条线 路 自始至 一 终一 个设计模 式 , 只是 把绿化景 观设计 当作一 种 无足 轻重 的点缀 。 2 2 景观设计与路线设计脱轨 . 现在 的景 观设 计是 在路 线设 计 完毕 后进 行 的 , 路 线设 计 过程 中对 整 体景 观 考 虑不 在 多, 导致 景观 设计 与路 线设 计脱 轨 , 设计 出来 的景 观 与路线 协调 性不 好 , 以融 于一 体 。 难 2 3 绿化景观艺术性不突出 景观 绿化 还 处在满 足 交通 行使 技术 要求 和视 觉美感 的层面上 , 较少从确 保路域生 态系 统持 续 稳定 发展 、延 续 历史文脉 、提高 沿线 居 民生 活环 境 质量等 方面加 以 考虑 。景 观设 计 中很 少 采 用 借景 、框景 等 手 法 , 充分 利 ’ 未 用 、结 合沿 线的 自然景 观和 人文 景观 。
维普资讯
Q: !
Sci ence an d Tec hno ogy nno l I vat on i He I a 工 程 技 术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标准:根据《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D80-2006)的有关规定,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平均间距不宜大于50km;最大间距不宜大于60km。
高速公路服务区应该保持一定的间距,但又不能机械的按间距简单设置。
要综合考虑路网规划,相邻高速公路服务区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内容,以及沿线的人文景观等条件确定。
此外,服务区的位置还应顾及沿线城市及旅游景区、工程技术条件、建设费用、管理维护等因素。
在大城市和著名旅游胜地附近,交通量较大,对服务设施的需求较强烈;在小半径曲线路段、陡坡路段、隧道出入口和互通立交附近应避免设置服务区;由于服务区占地较大,在地形陡峭的地区修建的土石方费用和建筑物建设成本都较高,应在需求和费用间充分权衡考虑;服务区的设置还应该使得管理、服务人员对外交通方便,食品、物资运输供应顺畅。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总平面规划设计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总平面布置通常采用分离外向型(上、下行停车场分别布置在高速公路两侧)。
总平面规划设计应使得功能分区明确,流线清晰、布局合理,人车设施、内外部设施都应分开布置,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服务区主要包括车辆停车场、公共厕所、休息厅、餐厅、商店、加油站、机修间等功能分区,其中休息厅、餐厅、商店设置于综合楼中;从遮阳避雨的需要考虑,公共厕所和综合楼通常以连廊相连接。
公共厕所和综合楼沿停车场长边设置,与停车位之间设置一定宽度的广场作为人员活动聚散场地,该部分地面可采用毛面花岗石或广场砖铺地,起过渡和美化作用。
加油站宜在服务区的出口处设置,以便司机先停车,让旅客进入服务区主楼,再加油、修整。
出口加油的方式可以避免加油车辆和其他车辆的流线交叉,避免因排队等候加油而导致的入口“瓶颈”现象,确保服务区的正常营运和主线车辆的安全行驶。
加油站与停车区间有足够的距离,以保证其他不需要加油的车辆能顺利地进入或离开停车场。
汽车维修间宜设置在服务区入口侧,使得待修车辆能以最短路径到达,避免在整个场地内穿行。
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送审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报批稿)××××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主编部门: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施行日期:年×月×日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前言本规范系依据交公路发()号文《关于下达年度公路建设标准、规范、定额等编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组织有关单位制订的。
本规范共分章,规定了公路收费广场平、纵、横线形要求、通道数计算方法、收费岛、收费天棚、收费亭、地下管道、收费站房建设规模及平面布置、站房区管线布置、供电照明和其他设施预埋等技术要求。
本规范参考了发达国家相关技术标准。
为使本规范更能符合我国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交通部公路司(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号,邮政编码:)和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号,邮政编码:),以便下次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由交通部公路司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委托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
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主要起草人:何勇钟纪楷唐琤琤杨光贡锁白徐钢蒋旭峰目次总则…………………………………………………………………术语…………………………………………………………………收费通道及收费广场………………………………………………收费通道数……………………………………………………收费广场………………………………………………………收费岛…………………………………………………………收费亭…………………………………………………………收费天棚………………………………………………………广场电缆管道及地下通道……………………………………收费站房……………………………………………………………建设规模………………………………………………………站房平面布置…………………………………………………机房设计………………………………………………………防雷保护接地…………………………………………………站房区管道综合布置…………………………………………供电照明……………………………………………………………供电……………………………………………………………照明……………………………………………………………附录A:收费通道数量理论计算方法…………………………………附录:本规范用词说明………………………………………………总则目的为保证公路交通和收费站业务工作正常运行,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规范和统一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标准,特制订本规范。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识别视距计算模型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识别视距计算模型摘要: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路段是事故多发点段,其中出口匝道的事故率占匝道事故很大比率,以侧翻、追尾和碰撞护栏事故为主,当车辆在匝道路段行驶时,其运行速度的变化过程合理与否、匝道平面线形指标的高低和加速车道的长短是影响其在出口匝道行驶安全性的最重要的因素。
为了更好地让设计人员了解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特点,有必要从互通安全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当前互通设计易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从而更好地从实际问题出发,针对互通路段的线形指标进行更符合实际要求的设计。
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识别视距计算模型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识别视距;计算模型引言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互通式立交的设计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早期互通式立交更多重视造价,造价低是当时设计者追求的主要目标。
现代互通式立交强调是安全,“安全至上”是需要秉承的第一设计原则。
广大设计人员往往在设计指标的规范符合性、立交造型的美观性上做的很好,而在互通立交的整体宏观把握、安全设计方面做的还不够,认为设计时是否满足大多数驾驶员切身期望是评判互通立交安全性设计的第一要素,只有充分地考虑到驾驶员的身理及心理感受,不断完善、优化设计,才能保证互通立交设计的安全性,才能设计出与驾驶员的行为特征相适应的安全的设计作品。
1、驾驶员主要期望因素识别众所周知,道路交通是人、车、环境四者的有机统一,其中交通参与者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在传统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往往重视于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认为只要设计指标大于了规范所规定的最小值,也就满足了安全要求。
实际情况是设计师忽略了交通运行中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的感受,这就造成了现实中许多互通立交的设计经过了层层审核,设计指标均满足或远大于规范要求,却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事故频发。
主要从驾驶员期望的角度,结合前述学者的研究,对在互通立交设计时常见的容易引起与驾驶员期望不一致的因素,结合平时的实际工作经验,利用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进行了识别,认为人是交通系统的第一要素,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区域之所以是事故频发,主要原因就是互通区的行驶特征与驾驶员的期望不符,从设计方面归纳总结起来主要为三个方面:设计与驾驶员的速度期望不符、与驾驶员方向期望不符、与驾驶员信息获得期望不符。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

红球04 05 23 26 31 32;蓝球06。
摘要本文着重对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所涉及的位置选择,型式选定及几何设计等问题进行探讨。
具体分析设计中的影响因素和技术要求,提出观点,旨在提高互通式立交设计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速度变速车道探讨1 前言互通式立体交叉是高速公路之间和高速公路与其它公路交叉时所采用的主要交叉方式之一,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速公路的重要构造物之一,它是公路网中最完美的沟通设施。
互通式立交设计除了具有路线设计的一些特点外,还受小区域车辆行驶轨迹多向性、行驶速度多变性、线形元素多元化的影响,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如何正确把握互通式立交设计要素,合理选定互通式立交位置,正确选择立交型式,准确应用各项技术指标,对保证互通式立交具有完善的交通功能、较高的服务水平、行车安全舒适、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占用土地和拆迁建筑物,提升公路景观效果等至关重要。
2 互通式立体交叉位置的选择互通式立体交叉位置的选定应以现有公路网或规划的公路网为依据,结合考虑交通,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等条件慎重选择。
一条高速公路与既有公路或规划的公路相交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每个交叉点都设立互通式立交,应根据相交公路等级、路网中的地位、发展远景、服务功能、互通立交间的合理间隔、交通流量以及场地条件等权衡确定。
一般情况下,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1)高速公路之间及其同一级公路相交处。
(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同通往县级以上城市、重要的政治或经济中心的主要公路相交处。
(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同通往重要工矿区、港口、机场、车站和游览胜地等主要公路相交处。
(4)两条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相交时。
(5)由于地形或场地条件等原因设置互通式立交的综合效益大于设置平面交叉时。
确定相交公路应设互通式立体交叉后,要进一步根据项目功能、被交公路现状、地形、项目所在地城镇规划、收费制式等,综合确定互通立交具体位置,即高速公路结点位置。
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

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
设计标准: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如《公路收费站设计规范》、《公路收费广场设计规范》等。
布局设计:需要考虑收费站和收费广场的布局设计,包括车道数量、车道宽度、车道长度、收费亭数量和位置等。
功能设置:需要考虑收费站和收费广场的功能设置,包括收费亭、车道指示标志、路灯、监控设备、紧急电话等。
安全设计:需要考虑收费站和收费广场的安全设计,包括防撞设施、防火设施、逃生通道、应急救援设备等。
环境设计:需要考虑收费站和收费广场的环境设计,包括景观绿化、噪音控制、空气质量等。
总之,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保障收费站和收费广场的安全、高效运行,同时也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美化城市的因素。
高速公路生态绿化景观工程设计深度及编制格式规范

广西地方标准《高速公路生态绿化景观工程设计深度及编制格式规范》编制说明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〇一七年四月目录一、编制背景、目的及意义 (1)二、适用范围 (5)三、工作简况 (5)四、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7)五、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依据 (7)六、本标准的实施解决的问题 (8)广西地方标准《高速公路生态绿化景观工程设计深度及编制格式规范》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目的及意义(一)编制背景近十几年来,广西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实现了广西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的突破,发展到今天,全区公路总里程达10489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754公里。
“十二五”是自治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实现自治区党委“五年打基础,十年上台阶”战略决策的重要时期,也是继续推进交通优先发展、掀起交通建设高潮的重要机遇期。
“十二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态势,必然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求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交通,为社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安全保障。
因此,公路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生态绿化景观工程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做好高速公路生态绿化景观工程建设,国内已开展了多条生态示范路的建设,提出了“三同步”要求——主体工程设计与景观设计同步、工程施工与景观保护同步、工程竣工与景观恢复同步。
2010年,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联合自治区绿化委员会、林业厅出台《广西交通绿化美化指导意见》,虽然该意见对全区交通绿化美化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还远远满足不了当前高速公路大建设的需要。
因此,如何搞好高速公路绿化建设还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难题。
(二)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现有公路环保绿化景观设计存在的不足1.1 多家设计单位独立设计现有的高速公路环保景观设计还没有形成很完善的规范体系,归属在主体设计中,一条路往往主体设计分标几个单位,短时间内设计单位对地域环境了解不深,环保绿化景观设计分属在各个路基设计单位。
高速公路枢纽互通a,b,c,d,e,f,k匝道命名原则和要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高速公路枢纽互通a,b,c,d,e,f,k匝道命名原则和要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编写关于高速公路枢纽互通a,b,c,d,e,f,k匝道命名原则和要求的长文时,本文的概述部分将提供一个简要的介绍。
概述将包括以下内容:高速公路枢纽互通是现代交通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设计和命名原则对于确保道路交通的流畅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旨在研究和探讨高速公路枢纽互通各个匝道的命名原则和要求。
在文章的正文部分,将分别针对枢纽互通a,b,c,d,e,f,k的匝道进行详细的讨论。
每个匝道都有其独特的位置和功能,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命名原则和要求。
通过研究和分析现有的枢纽互通匝道命名实例和经验,探讨如何合理、准确地对枢纽互通匝道进行命名。
本文将以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组织。
在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概述进行简要阐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对每个枢纽互通的匝道进行详细的命名原则和要求的分析,包括要点1和要点2。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文章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高速公路枢纽互通命名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希望能为高速公路枢纽互通的命名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为道路交通的规范化和便利化做出一定的贡献。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高速公路枢纽互通a、b、c、d、e、f、k匝道的命名原则和要求进行详细阐述。
文章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并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
通过引言,读者可以快速了解本文的主题和研究范围。
在正文部分,将会分别对每个枢纽互通的匝道命名原则和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每个枢纽互通的命名原则和要求将以子标题的形式呈现。
在每个子标题下,将按照要点的顺序进行阐述,并逐一解释每个要点的具体内容。
通过对每个枢纽互通的匝道命名原则和要求的详细介绍,读者可以全面了解不同匝道的命名规则和相关要求。
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计探讨——以衡南县107国道与云集大道为例

[ 1 ]罗志远 , 李磊, 佘君. 高速 公路 互通立交绿地景观设 计 [ J ] . 交通 世界, 2 0 0 7 , ( 1 1 ) : 1 2 9 - 1 3 1 .
[ 2 ]张静 . 高速 公路互通立 交绿地 景观 规划设 计研究 [ D ] . 南京 : 南 京林业大学, 2 0 0 7 . [ 3 ]骆 勇, 赵 立栓 . 绕城 高速 公路环 境绿化 及环 保设计 [ J ] . 公路 ,
过晚砧 木储存营 养减少 ,接芽生长 期也大大 缩短 。嫁 接头
3 . 2 绑支棍
接穗成 活后 ,则会快 速生长 ,枝 叶快速 增加 ,但 这一
数是影 响高接 树健壮 生长 的关键 因素 ,一般 以 2 5~ 4 0个
为宜 。
过 程 中,接 口愈 伤组织 因为是新 形成 的,故而较嫩 ,难以 承受新枝 重量 ,刮 风时特 别容易折 断 ,故每接 头上 必须绑 1 支棍 ,粗 l c m 左右即可 。捆绑时 间从接穗新梢有 1 0 c m 长时开 始 ,随新 梢生长 ,可捆绑 3~ 5道 ,捆 绑一定 要牢
的空 隙,再把塑料袋下端用 塑料 条绑于砧木上 。
3 . 5 除虫、防害
食叶 主要 害 虫包 括刺 蛾 、卷 叶蛾 、舟形 毛 虫 、蚜 虫 、
天幕毛虫 等 ,在危害 发生初期 ,必须用 无公害杀 虫药进行
2 . 6 砧木放伤流
在改接 的同时 ,在树 干基 部两 侧锯 口放 水控 制伤 流 。
接穗为止 ,然后用塑料薄膜绑缚牢 固,封紧接 I = 1 。
3 . 3 除萌蘖
高 接换优 后枝干上会 有大量 的潜伏 芽萌发生长 ,故及 时去 除萌蘖 ,能帮助接穗 快速生长 并实现接 口愈合 。除萌
山东济菏高速公路沿线互通区景观设计

浅谈山东济菏高速公路沿线互通区景观设计济菏高速公路是山东省交通“十五”发展计划及2010年发展规划目标“五纵连四横、一环绕山东”公路网主骨架的重要路段,同时也是国家高建公路网布局中济南至广州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途经济南市长清区、平阴县、泰安市东平县、济宁市汶上县、梁山县、嘉祥县、菏泽市郓城县、巨野县。
在山东济菏高速公路沿线互通区景观设计中考虑到山东济菏高速是途径山东西部地区很多县市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在景观设计时应把沿线各县市的地方特色突出集中的表现出来以使其成为展现山东西部地区最靓丽的“名片”,使其成为齐鲁大地历史文化深厚积淀的缩影,而展开设计思路。
1.别具一格之文化长卷齐鲁文化景观长廊1.1为了打造独具特色高速公路互通区景观设计,突出齐鲁大地历史文化深厚积淀和近代改革开放山东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表现山东地块地域性的特色,促进沿途旅游资源的开发;此次7个互通区景观设计以“和谐山东、绿色山东”为主题,创造“车在画中行”的良好行车环境,同时舒缓司乘人员视觉疲劳,以“文化景观为主,绿化为辅”的设计思路展开,以弘扬齐鲁文化,美化济菏高速为目的。
运用几种代表齐鲁历史文化、具有山东特色的文化符号为过渡将各个内容相串连。
体现厚重的历史文化感、积极向上的精神,通过在重点景点建立雕塑、壁画和标志性组合景观,以加强深化、升华景点的文化主题。
使之成为一道线型、蕴含跳跃性的艺术思考的优美景观风景线。
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化为这延续千米的齐鲁风情图,在中外旅客心中缓缓流淌……1.2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高速公路的行车特点。
当人们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经过许多路段,从开始到结束,必然给人一种整体的印象。
由于人们在高速路上是处于运动状态的,考虑到速度的因素,高速公路景观是连续的视觉画面的有序展示,所以我们充分考虑动态视觉艺术,设计为一个动态的景观序列布局,整个道路景观形成一个统一体,构筑一个完好的景观布局。
其间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协调;既有平缓,又有波折起伏,直至高潮等特征。
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

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本文旨在介绍《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的背景和目的。
收费站和收费广场是高速公路通行费的重要收费设施,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交通流畅和出行效率。
因此,为了提高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制定统一的设计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规范旨在为收费站和收费广场的设计提供指导,明确设计的原则、要求和标准。
它涵盖了收费站和收费广场所需考虑的各个方面,包括收费通道的数量和排布、停车场的规划和设计、交通流量的管理、各种交通设施的配置等等。
通过制定明确的设计规范,可以确保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收费广场的设计与建设符合安全、便捷、高效的原则,以提升用户的出行体验和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本规范将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促进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收费广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包括收费站外观、大小、布局等方面的规范。
外观设计要求收费站外观应符合现代化、简洁大方的设计风格;考虑到交通流量和用户需求,外观设计应具备良好的辨识度和可视性;外墙材料应具有耐候性和易于清洁保养的特性;外观色彩应与周围环境协调,不影响视觉美观和交通安全。
大小规格要求收费站建筑面积应根据所服务道路的交通流量进行合理规划;内部空间布局要合理,能够容纳必要的办公设施、设备和工作人员;应充分考虑停车场和交通流线等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布局设计要求收费站应具备良好的交通组织能力,布局应考虑交通流线、出入口通道、车辆停靠区等因素;布局中应设置明确的标识和导向系统,方便用户进行导航和交通引导;设计时需要考虑各个功能区域的合理划分,例如办公区、服务区等。
以上是《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要点,旨在为相关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具体细节和标准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进一步详细规划和设计。
1.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的设计规范,确保收费广场的设计满足一定的要求和标准。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doc18(1)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关于发布《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交公路发(1998)444号各省、自治区交通厅,北京市交通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天津市市政工程局,重庆市交通局,部属公路设计、施工、科研、监督、监理单位,公路院校:现批准发布《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编号JTJ/T 006—98),作为推荐性行业标准,自1998年12月1日起施行。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由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希望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以便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前言为满足公路环境保护设计工作需要,交通部于1992年下达了编制《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任务。
公路工程建设历来十分重视环境保护设计,编制组在广泛搜集近年来所做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科研、监测资料以及国外有关环境保护资料,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与论证,对公路建设全过程的环境保护的各方面作出了规定。
本规范共六章,主要内容有总则、总体设计、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环境污染防治、景观与绿化。
本规范主编单位为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参编单位为辽宁省交通厅、西安公路交通大学、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系首次编制,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将发现的问题以及有关建议及时函告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电话:029—7210249;地址:西安市友谊西路87号;邮编:710068)。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陈永耀汪双杰胡建勋张玉芬刘书套何仁杰蔡志洲总则1.0.1 为确定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标准、原则、内容和方法,提高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01—97)等有关规定,在总结我国多年来公路环境保护实践经验并广泛搜集、研究公路对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基础上制定的。
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条文说明).doc

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JTJ×××-××条文说明编制说明交通行业标准《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是依据交通部交公路发(1998)82号文“关于下达1998年度公路建设标准、规范、定额等编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精神, 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组织编写的。
编写组于1999年5月提交了规范编写大纲和工作大纲,1999年7月交通部公路司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大纲审查会。
根据会议纪要求和与会专家的意见,编写组于1999年9月完成规范编写大纲,报部审查后据此开展了初稿的编制工作。
编写组在起草过程中, 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的标准规范和设计资料, 走访了国内设计、科研, 建设单位和大专院校, 调查了解了十几个省区近20条高速公路收费站及其广场的实际应用情况, 并征求了有关单位专家同行的意见。
2000年上半年,编写组组织力量调查了北京、山东、山西、江苏、福建、浙江、广东等省区重点高连公路典型收费站的使用情况并进行了实地观测。
在分析总结国内现阶段收费站及广场设计使用经验的基础上, 于2000年6月完成了规范征求意见稿,并在全国范围征求意见。
至2000年9月底,共计收到十几个单位的回函意见80余条。
2000年8月中旬在北京召开了本规范的专家征求意见会(请见征求意见回函处理表)。
依据专家和回函意见,编写组进一步调研和搜集了大量资料,调整和充实了相关章节的内容形成规范送审稿,现特报部审查。
本规范名称在申报及部交公路发(1999)82号文件上都暂定为“高速公路收费广场设计规范”。
但实际上一但谈论收费广场, 就必然涉及到收费站房、收费天棚、收费岛及站房区的布置、管线埋设、照明等。
因此遵照大纲审查会专家的建议,将规范命名为“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收费广场设计规范”, 并将上述内容全都列入标准范围, 从而使收费区域的设计和征地融为一体, 做到统一规划, 避免交叉和遗漏, 同时有利于设计和建设单位使用。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规范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的术语和定义、设计原则、绿化设计要求及植物材料选择参考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境内新建、改扩建的高速公路绿化设计。
其他等级公路的绿化设计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16453.2-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JTJ002-1987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G B04-2010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CJJ/T91-2002园林基本术语标准JT/T644-2005公路绿化术语JT/T647公路绿化设计制图LY1000容器育苗技术D14/7134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14/7135主要绿化树种质量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3术语和定义JTJ002-1987、CJJ/T91-2002和JT/T644-2005界定的术语和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文件定义的术语均适用于本文件。
4设计原则4.1应与道路安全、路基防护设计相结合,确保道路运输安全。
4.2应优先考虑植被恢复和防治水土流失等生态功能,兼顾美化和景观效果。
4.3应选择成活率高、寿命长、养护成本低和管理较粗放的绿化树种,不得引进入侵树种。
4.4绿化效果应与周围景观、自然环境相协调,创造优美和谐的行车环境。
5设计程序5.1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外业勘测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5.2外业勘测阶段需要调查项目沿线的地形地貌、行政分区、植被类型、气候因子、土壤类型等。
5.3初步设计阶段应提供设计说明书附在工程总说明中,拟采用的植物选择及特性表、植物配置表,景观工程数量表等表格,绘出典型路段横断面、互通立体交叉、服务区、隧道洞口、取土场、弃土场等典型公路区段的绿化设计图,并给出设计概算。
高速公路互通区绿化设计

日圈四豳 高速公路互通区绿化设计 规划设计
安明杨蝉 湖北武汉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430051 摘要:随着现代高速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其互通区的绿化已成为公路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点。随着人们 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互通区绿化效果与自然环境的相协调已成为重要的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结合实例,分析高速公 路中互通区的绿化设计理念,并提出绿化设计的有效方法,以促进互通区绿化与周围自然环境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区;绿化设计
高速公路互通区指由立交围合成的区域,是高速公路中主线景观的重 点。因此,对互通区的绿化设计必须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其 周边环境、植被等因素进行设计,以充分利用自然,协调自然,以淡化高速公 路和环境之间的界线,促进公路和环境的有机融合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 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如何设计出符合自然环境口T持续 发展的互通区绿化方案显得无比重要。本文主要以湖北省某高速公路互通区 』:程为例.提出高速公路绿化的关键设计方法,以满足公路与环境相协调的 要求。 1工程概述 以湖北省某高速公路互通区 程为例。该工程采用单喇叭A型互通形式, 是由一条主线与五条匝道共同组成。该互通区所处位置绿树成荫,但缺乏视 觉焦点,使互通区的绿化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性较差。 2高速公路互通区绿化的设计理念 2 1坚持四李常绿的设计原则 根据湖北省的气候条件,为了避免}l{现冬季寒冷而导致缺少冬季景观现 象,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四季常绿的设计原则,应在互通区巾栽 植雪松、棕榈、龙爪槐、罗汉松、夹竹桃、海栀子、麦冬等植物,以保证互通区冬 季景观的长绿性。同时,还要结合植物的观花期、观叶期与观果期的特点,进 行不同植物的合理搭配,以保证互通区四季的绿色景观。其中,该互通区的绿 化设计坚持采用当前原有树种进行种植,如种植罗汉松、夹竹桃、杜英、雪松、 木芙蓉、红叶李、麦冬、夹竹桃、杜鹃等植物,以保证所种植的植被能和当前的 环境植被相融洽。 2.2坚持立体造景的设计原则 在高速公路互通区设计中,其绿色景观应为立体景观。因此,对景观的营 造就要采用乔木、灌木等等植物进行搭配,以从高度、颜色、【办调性等方面出 发,以将高速公路互通区绿化的丰富性、层次性及主次景观性等内容充分地 体现出来。 2.3坚持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 首先,因高速公路的立体条件比较差,因此要选择一些根系发达、耐贫瘠 及生长较快的树种,但必须以当前原有的物种为主,必要时刻引进外来的优 良树种,以保证绿化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其次要根据当前的气候特点, 选择一些常绿、花期较长的植物,以延长绿色景观的观赏期。最后还要根据当 地地形、地貌特点,以选用当地原有的绿化植被,对地形进行优化改造,以提 高植物的成活性,从而促进互通区景观与四周环境的相协调。 2 4坚持匹配环境、和谐生态的设计原则 对互通区绿化景观的设计必须要坚持匹配环境、和谐生态的设计原则, 在选用当地原有树种的前提下,并适当引进一些适应性强、长势较好及观赏 性较高的品种,以增强新植植物的适应性,使新植植物能有效融合到原有的 植被环境中,从而增加绿色景观的协调性与美观性。 2.5坚持突出主景的设计原则 在互通区的绿色景观设计中,选择合理的主景是体现其绿色景观的关 键。因此,必须要结合互通区周嗣的环境条件进行考虑。如果互通区绿化景观 选择的是乔术、灌木植物,那么其设计的主景就应该为整个互通区的正前方, 因此在主景的设计中必须要乔木、灌木、花草按照一定的比例种植,以体现出 互通区正前方的主景景观。 3高速公路互通区的绿化设计方法 。114’ 由于互通区具有地理位嚣特殊性及环境复杂性,因此在景观绿化设计的 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互通区的地质特点、土壤及植被等因素,选择一些适 应性强的当地原有植物,如罗汉松、雪松、木芙蓉、夹竹桃、红叶李、夹竹桃、卡1. 鹃等植物。同时,在互通区开始施T后,还要对施 时破坏的植被进行及时的 修复。另外,还要合理选择植物的搭配,以建立起良好的空间层次效果。 3.2协调于周围环境的景观设计 南于该高速公路互通区的周边植被主要为林地及耕地,因此在设计中过 程中应以草坪作为底色,以有效展现出耕地的纹理,使其能与巨通区周边的 农田景观相协调,并有效体现出当地的地域特色,使互通区绿色景观能有效 融合在 地环境巾。而对于部分自然环境保护完好、植被茂密的区域,存没计 与施1.时应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以将自然环境的美好景色展现 来.. 3 3协调于自然环境景观的设计 在高速公路互通区设汁中,在能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还要协凋于 四周的自然环境。因此,需要结合气候、地质及植物自身的特点,在空间、时间 J 进行合理的配合设计,以将互通区景观作为周围自然景观的延伸及渗透, 且要求要有合理的疏密度,以体现出肖地林地的特色p .. 3 4结合立交桥景观的设计 在高速公路互通区绿化设计中,还有根据 交桥的特点进行设计,以合 理选择植物,从而体现出其个体美与整体美。因此,需要根据 交桥的特点进 行不同形式的布局,通过合理的搭配植物种植,以展现出当地的特色景观。同 时,还要以较为广阔的草坪作为底衬,以对互通区的树丛进行点缀,以体现出 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及四季常青的设计效果。并以各种植物搭配成符合H,i,It ̄ 发展的图案,以有效衬托出现代立交桥的特色。另外,还要以植物造景为主, 采用自由式和规则相结合的形式布局,同样以草坪为底衬,以构建以立交桥 绿化为主景的景观,充分体现出互通区的特点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景观设计规一、国法规鉴于互通立交桥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各国十分重视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的景观设计。
我国国家交通部1998年关于发布《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JTJ/T006--98),下面摘录关于互通立交桥景观设计的几条规定:条文6.2.2.1公路上的桥梁、互通式立交、隧道和服务区、管理设施等作为一个景点,设计时应使构造物本身各部位比例协调。
条文6.2.2.2各景点设计路段应充分结合工程和自然景观,宜具有一定风格,且与地域景观协调一致。
各景观设计路段之间的过渡应自然。
条文6.3.4.4互通式立交区及服务区围,有条件时宜作景观绿化设计。
二、设计手法公路互通立交桥景观环境要素包罗万象,但我们不应将精力集中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人造景观上,而应重点体现对原有的建筑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以及公路主体与原有自然及社会环境的相融--“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
从互通立交桥景观设计入手,例如通过植物高低的变化引导视线,构造景观的节奏感;从互通立交桥线形入手,优化平纵组合、改善线形,使其流畅连续,确保车辆快速安全通过,提供舒适的行车条件,营造出“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的公路交通环境;从互通立交桥结构入手,要求边坡以曲线柔美自然流畅的曲面为主,挡墙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渐变且与路线线形吻合为主要造型,边沟以隐蔽、宽浅或远离路基为首选。
互通立交桥周围的山岭、坡地、河流,构成美丽的风景,千变万化的植被体现出一种自然美。
互通立交桥作为一种构造物,既要满足车辆通行的基本要求,又要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一。
互通立交桥匝道大量曲线的设置,使公路线形能更好地适应地形,增加了互通立交桥的曲线美,给人以幽静和耐人寻味的感觉。
曲线丰富的变化和节奏感,驾驶员行驶在上面,眼睛左右移动,不断扫视整个视域,并把视线引向远方,避免了驾驶员遇到紧急情况而手慌脚乱。
匝道的美学价值如此重要,为方便建筑师对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进行建筑美学设计,建筑师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匝道的如下特征:互通立交桥匝道圆弧的设置,不光是从公路美学出发,且它可以辅助直线,圆弧可自然表明道路方向变化,将道路两侧层出变化的全景提供给驾驶员,起到合理诱导视线的作用。
互通立交桥匝道匝道与线路相交处,缓和曲线的设置,使道路线形和景观配合和谐,驾驶员容易感到线形的连续,觉得道路间线形过渡自然,变化不突然,使驾驶员视线平顺,有效清除了视线障碍,缓和人体对离心力变化的不适,驾驶员易于操作,尽快改变方向盘的微小偏差。
互通立交桥匝道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完美结合,道路线形看起来不觉扭曲,过渡自然、优美,可避免视线曲折,达到良好地诱导驾驶员视线的目的。
消除了驾驶员的不安感,并从美学上形成清晰的透视形态。
互通式立交桥建筑景观设计,要有一个新颖别致的主题(1).绿色环保概念不能代替景观设计的全部容现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最流行的提法是绿色环保为主题。
笔者认为绿色环保的确是正确的;然而绿色环保是一种要求,是一种标准,千篇一律的绿色环保主题也缺少个性,它不能代替景观设计的全部容。
笔者认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桥景观设计,要有一个新颖别致的主题,一个好的主题,将给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桥景观设计增添美感。
实例1开阳高速公路水口互通立交桥景观绿化方案设计,其主题为“绿色的音符“。
将互通立交桥比喻为五线谱上的音符,既体现了绿色环保概念,又体现了互通立交桥的动态美,可谓别具一格,有所创新。
图2.16.图2.17.为水口互通立交桥的效果图。
此设计完成于2000年,当时就提出了绿色概念,难能可贵。
互通立交桥区建筑色彩的利用此外,互通立交桥区色彩的充分利用,还可以极大的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这是因为色彩影响人的情绪和行动。
现代公路的灰色或黑色,容易使驾驶员昏昏欲睡,诱发疲劳,产生事故。
因此在路面上通过增加色彩,每隔一段距离再变化,大大有助于驾驶员精神处在兴奋状态。
为给驾驶员必要的警告,在交叉路口,居民密集点涂以红色,使驾驶员小心谨慎;在陡坡、转弯处和限速区涂以黄色,使驾驶员注意;在医院、学校处涂以蓝色,表示安静,使驾驶员放轻机器声并不鸣喇叭。
最近,北京在东直门二环立交桥转弯处,涂以红色,初见功效;瑞典曾在阿尔卑斯山上的某些危险路段涂上红色,结果使交事故减少了85%-90%三、互通立交桥绿化的原则绿化应考虑公路互通的特点,以“安全、实用、美观”为宗旨,以经济可行,管理、维护方便为原则,力求建造一个集绿化、生态、美化于一体的互通区环境。
绿化应满足交通要求,保证行车安全,使司机视线畅通,转弯区应有足够开阔的安全视距。
乔、灌木结合,树立大绿化的思想,道路、互通的绿化应与沿线自然的绿化环境相结合,注意绿化的整体性和节奏感,道路绿化应有特色。
(1)交通功能的绿化注重交通功能开展绿化是由互通工程的功能所需要,因为互通是解决车辆冲突点而设计的,互通设计的技术规要求比较多,其中有确保主线车辆与互通匝道车辆及匝道与匝道间车辆相互间的视线关系,这对互通的绿化提出了一个功能上的要求。
在互通出主车道的匝道口处应种植一排具有引导作用的乔木以诱导司机的视线,引道车辆能安全的进入出口匝道,图 3.12。
因此在绿化的设计上应充分的考虑到互通区的功能的要求,使绿化与互通的功能结合,达到绿化美化同时又能对车辆起到交通的提示作用。
如不理解互通功能一味的种植绿化可能会影响行车视线,起到反作用,这正是互通绿化的特殊性。
在车辆进入主线快车道的匝道口的交接区域,应充分的了解主线行车与接线口保持良好的视点,使高速行驶的主线车辆能观察到匝道的车辆,同时匝道口的车辆也能了解主线快速道的车辆行驶情况,保证行车的安全,这区域的绿化,不可种植高大的乔木,只能种植低矮的灌木,否则会影响行车的视线,造成安全隐患。
因此在此区域的绿化设计应具有这方面的功能要求,图3.14。
绿色为乔木,红色为灌木(2).园林及环保绿化:由于大型互通工程占地面积大,与环境的冲突也比较大,植被都受到了破坏,为了恢复生态、保护环境,对大面积的互通区受破坏的区域进行绿化,这是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是高速公路互通区景观要求的组成部分。
互通区的绿化也应满足环保的要求,但互通区的景观受到互通功能的车辆行驶动视点的要求,因此互通的绿化景观要求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特点,结合功能要求开展设计这就要互通的绿化应以简练、大方的形式进行绿化,不宜设计的复杂。
这主要是行车动视点只能对互通区的景观要求保证大的效果的手法绿化。
同时,由于高速公路所建的地区不同,绿化所采用的植被也不相同,应根据当地的风俗、气候、水文、土壤等条件尽量采用当地的乡土树种,这样可以确保绿化的成活率和成长的效果。
由于互通区的面积大,绿化的养护、灌溉都有很大的困难。
在互通的绿化中应尽量选用耐旱的植物和生长较慢的低矮灌木,以减少养护的工作量和成本。
(3)互通立交桥绿化模式当前立交区绿化模式,一般有自然风格和植物模纹图案绿化模式2种.或者作成模纹图案的同时,适当配有苗圃景观绿化,在满足绿化美化要求的同时,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的水平,图中的雪松苗构成一片绿色,长成后追求一定经济效益。
互通立交桥立交匝道、边坡、以及匝道区域的绿化设计都可以融合现代思想,被赋予了不同意义的造型,成为公路景观中的一个个亮点。
如北京五环路奥运大道五方桥景观设计绿化独具匠心,从空中俯瞰,桥区周围的绿化以足球为主造型,体现了五环路奥运大道的特点。
(4)模纹植物块的要求模纹植物块要求图案美丽而清晰,有较长的稳定性。
模纹植物块所用植物的高度和形状对模纹块的纹样表现有密切关系,低矮、细密的植物才能形成精美的图案。
所以,一定要选择生长缓慢整齐、株型矮小、分枝紧密、叶子细小、萌蘖性强、耐移植、耐修剪、易栽培、缓苗快的植物材料。
如果是观花植物要选择花小而繁、观赏价值高的种类,合理搭配植株的高度与形状。
[33]模纹植物块的色彩设计应服从于图案,用植物色彩突出纹样,使之清晰而精美,用色块来组成不同形状。
同一个模纹植物块的花色要协调,种类不可过多,设计图样要秀美大方,轮廓鲜明,以展示不同花卉或品种的群体效果及其相互配合所形成的绚丽色彩。
常见模纹植物有:瓜子黄、雀舌黄、红叶小檗、尖叶红叶苋、白草、红绿草、四季秋海棠、半支莲、三叶草、红枳木等。
(5)草地在互通立交桥区的模纹植物块的成功,其最大的难度在于维护和管理不易。
红花绿叶虽好,耐久实难,远离城市的地区尤其如此。
因此近年来,草坪的应用逐年扩大,草坪可以覆盖地面,不利于水土流失,保护环境和改善小气候,也是游人露天活动和休息的理想场所,柔软如茵的大面积草坪不仅给人以开阔愉快的美感,同时也给绿地中的花草树木以及山石建筑以美的衬托。
不同类型、风格的公园、广场等绿地,草坪和植物的规划设计形式也不同。
草坪植物的种植设计,是使绿地充满活力,达到协调统一的重要一环。
故要把握好草坪的色彩与季相。
从早春到深秋,草坪的颜色由浅到深,但总的色相为绿色,在这个颜色的底色上,适当配置某些植物,配置的色彩与季相对草坪空间景观与艺术效果的影响是相当显著的。
在草坪植物配置上应充分利用本地植物资源,展现丰富多彩的四季景观。
避免一季开花、一季萧瑟,偏枯偏荣的现象,尽量使春色早临,秋色晚去。
在配置手法上,春、夏之花,秋之叶、果,冬之枝、干都是很好的素材,或以春花为主,或以秋实为主,组织得好可以体现本地鲜明的季相特点,使草坪空间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34]。
总之,草坪植物的种植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种植设计得当,不仅给人以开阔愉快的美感,同时也给绿地中的花草树木以及山石建筑以美的衬托。
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考虑草坪空间环境特点,立地条件,规划设计要求以及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等多方面的因素,精心组织,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和观赏效果,创造多姿多彩、容丰富的草坪景观。
(6)养护城市建设的发展,在互通立交桥区域,可供植树的地面空间往往有限,为了增加城市绿量、营造植物景观,容器栽植树木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弥补措施。
但容器基质的封闭环境不利于根际水分平衡,遇暴雨时不易排水,干旱时又不易适时补充,故根据树体的生长适期给水,是容器栽植养护技术的关键。
四、互通立交桥建筑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良好的通视条件设计时应保证互通立交桥区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出入口应易于分辨,并通过标志、标线、绿化栽植等进行视线诱导。
植物尺度不宜过高,以小灌木为主.互通式立交出口减速车道宜设置于上坡路段,入口加速车道应设置于下坡路段,互通立交桥匝道可绿化部分应全部进行绿化设计。
上跨主要公路的跨线桥、天桥等跨线构造物应满足桥下净空要求。
各种构造物的结构、造型、材料(比如护栏)均应与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条件相适应,图3.21。
2.充分利用互通立交桥地带附近的景观空间选线时应合理确定互通立交桥区与风景区的距离,避免分隔生态景观空间和视觉景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