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呼唤》教学设计
心灵的呼唤ppt优秀课件1 教科版
![心灵的呼唤ppt优秀课件1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7132b164aaea998fcd220e31.png)
心灵的呼唤PPT课件1 教科版(18张)
![心灵的呼唤PPT课件1 教科版(18张)](https://img.taocdn.com/s3/m/664747e108a1284ac85043b3.png)
思考探索
你从小学刚到这个新的班集体, 面对这个陌生的班集体,你渴望得 到什么? 那些同学已经得到了,拥有了 它们,你的感受是什么?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马克思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பைடு நூலகம்--雨果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 ---霍伯斯[英国作家] 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克尼雅日宁[俄国剧作家・诗人] 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 ---法奇(法国科学家) 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 ---麦考利[英国作家] 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 ---伯克[美国想思家] 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 ---华盛顿(美国政治家) 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 ---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高尔基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雪莱(英国诗人)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富兰克林 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伏尔泰(法国哲学家、文学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 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
《心灵的呼唤》教学设计
![《心灵的呼唤》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b4bf26cbe1e650e52ea9973.png)
《心灵的呼唤》教学设计课题心灵的呼唤版本教科版七年级下册执教者解读理念对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来说,人与人之间是永恒的话题。
“初中生”是人生的一个阶段的身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初中生普遍关心的话题和生活主题。
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到一个新的环境里,怎样与人交往,成为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此,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交往的基本要素和艺术十分必要。
第九课主题一“心灵的呼唤”,着重阐述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要,是人的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求。
如果这种需要被剥夺,对人的精神、心理甚至身体都会造成很大损害。
解读学生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中学生特别是七年级上学期刚进入一个新环境的学生,遇到麻烦或需要帮助时渴望交流,渴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致使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对待交往,认识不到交往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所以让学生全面认识交往是一个人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从而能在生活中积极交往,完善自我。
课程标准知道交往的重要性,体会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要,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并乐于交往。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要,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了解交往的需要被剥夺造成的危害,进而产生乐于与人交往的愿望。
能力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从自己身边发现交往的重要性,主动与人交往。
知识目标交往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交往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
教学难点人类的众多需要只能通过交往来实现的。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说文解字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理解“人”字结构的含义。
1.投放图片,提问:这个图形象一个什么字?2.总结并解释“人”字结构的含义,引导学生自然进入课题。
学生观看图片,说对“人”字结构的理解,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更直观地对“人”字结构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入课题。
环节二:经典再现亲身体验感受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要,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人与人之间第一课你我同行第1框心灵的呼唤教案教科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人与人之间第一课你我同行第1框心灵的呼唤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df7c5310661ed9ac51f352.png)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人与人之间第一课你我同行第1框心灵的呼唤教案教科版心灵的呼唤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要,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了解交往的需要被剥夺造成的危害,进而产生乐于与人交往的愿望。
2(能力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从自己身边发现交往的重要性,主动与人交往。
3( 知识目标懂得交往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懂得交往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
教学难点理解人类的众多需要只能通过交往来实现。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熟读教材,把握课程体系和基础知识。
2(教学课件制作、搜集讲课用的资料、视频。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初步了解交往的重要性。
2(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咨询专业人士等途径,积累有关交往的知识。
导入新课【呈现课件】我的人际关系网【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编织一张人际关系网,从家庭到社区,从1社区到学校,我们与各种各样的人建立起了不同的关系。
下面,就请同学们说说你都与哪些人建立了关系,如何与他们建立的关系,【交流分享】学生交流、分享。
【教师引导】可以说,人生的历程就是与人交往的历程,我们形成的朋友关系、师生关系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形成的,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往来就是交往。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们交流讨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而导入,引导学生更直观、真实地感受到交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分不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交往”的含义。
)【呈现课件】【教师引导】这幅图片像什么,你能从这幅图当中得到什么启示,【交流分享】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这幅图片形象地诠释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关系。
同时也启示着我们,没有人能够脱离他人而独立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一幅直观且有深意的图片,引导学生们对“人”这个字进行拆文解字,从而意识到,人不可能孤立地存在社会当中,每个人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自-七中八一周慧《心灵的呼唤》教学设计
![自-七中八一周慧《心灵的呼唤》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071165cc22bcd127ff0cd2.png)
第九课“人”字的结构第一章心灵的呼唤教学设计一、课题: 《心灵的呼唤》二、内容分析:交往是学生生活的永恒主题。
本单元是在本册第一单元《杨帆起航》学生进入新环境、接触新老师和新同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交往主题的延伸。
拓展和深化。
在本单元,是“面”上的展开,在初二年级《跨越代沟》、《友谊天空》等单元将从“点”上深入,从具体的、不同的角度涉及同学交往、异性交往、老师交往、亲子交往等具体深入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要,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
2、能力目标:提高在交往中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3、知识目标:了解交往的重要性三、教学重难点:“交往是人类心灵的呼唤”是本部分教学重点。
因为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中学生遇到麻烦或需要帮助时,渴望交流,渴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致使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对待交往,认识不到交往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所以让学生全面认识交往是一个人内在需要,从而能在生活中,积极交往,完善自我,自然成为本部分教学的重点。
“人类的众多需只能通过交往来实现。
”是本部分的教学重点。
因为初一的孩子知识水平有限,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缺乏了解,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成为本部分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四班,是我带班主任的班级。
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进入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初中生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和生活主题。
初一上学期,学生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怎样与人交往,成为学生最关心的问题。
由于我们班上是长期住校生最多的班级,所以这些孩子缺乏关爱,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比较薄弱,另外我们班上还有一个藏族孩子,他老是认为班上有孩子会歧视藏族,所以从孩子们的内心真正需要出发,让他们意识到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是我们每个人心灵必须的,是我设计本课的原则。
六、教学活动设计一、导入师:上周,我们结束了第三单元的学习。
浙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心灵的呼唤》教学设计
![浙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心灵的呼唤》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4814cd9b89680203d825fe.png)
第1课我们是朋友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学习,理解艺术作品中表达情感的方式与技法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表达感情,传达对朋友的爱。
2、通过参与、展示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二、教学思路拓展教学前让学生收集歌颂友谊的占诗词、当代诗歌织欣赏作品,学生可以给诗歌朗诵配乐,画。
三、教学设计:1 欣赏“帮助盲孩子感受冰雪消融”的照片。
结合朗读涛歌“我的太阳”,引导学生用语言描绘画面,感悟出友谊需要双方付出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闭上眼睛,找置身于冰雪之中的感觉,进入联想的美妙情景中。
教师用语言提示:假如你是一个盲孩子,你摸到了什么,你感觉到了什么?在深深的水塘边,你什么也看不到,你害怕吗?你需要别人的帮助吗(通过引导学生对时空感、真实感的体验,让他们与画中的孩子进行角色对换,明白盲孩子需要别人帮助的道理)?教师轻轻朗读诗歌“我的太阳”进行情绪渲染,并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学生朗读诗歌,体会涛歌中的美妙意境与深刻含意。
教师指导井参与学生的讨论,让学生体会帮助、付出、给于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作品进行展示。
3、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施以情感影响,通过情境表演,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消除隔膜。
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给学生以亲近感,师生之间的关系进入到朋友境界为最理想。
4、总结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意思是说:正直、诚实、知识广博的人可以作为有益的朋友,而惯于走邪路,喜欢阿谀奉迎,会用花言巧语骗人的人是有损你的朋友。
可见,古人也是非常注意择友的。
古人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因此,我们要结交益友,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5、布置下节课安排第2课无言的伙伴(2课时)一、教学目标通过对相关的摄影、绘画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来自心灵的呼唤 心理健康教案
![来自心灵的呼唤 心理健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b4f44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e.png)
来自心灵的呼唤——心理健康教案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1.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及挑战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小组讨论:探讨心理健康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验学生对心理健康基础概念的理解小组分享: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第二章:情绪管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情绪的能力2.2 教学内容情绪的类型及影响因素情绪管理的方法情绪管理的实践技巧2.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角色扮演:模拟情绪管理场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2.4 教学评估情景模拟:评估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情绪管理技巧的能力小组讨论:检验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和分享精神第三章:压力应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压力的本质及影响培养学生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3.2 教学内容压力的定义及影响因素压力应对的方法压力管理的实践技巧3.3 教学方法心理测试: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压力状况小组分享:探讨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3.4 教学评估心理测试:评估学生对压力状况的了解程度小组分享:检验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和分享精神第四章:人际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本质及影响培养学生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4.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定义及影响因素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技巧人际交往中的沟通策略4.3 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模拟人际交往场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了解人际交往中的沟通策略4.4 教学评估情景模拟:评估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人际关系技巧的能力小组讨论:检验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和分享精神第五章:自我认知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价值的意识5.2 教学内容自我认知的定义及意义自我认知的方法和技巧提升自我价值的途径5.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自我认知的基本概念及方法个人反思: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的实践5.4 教学评估个人反思:评估学生对自我认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小组分享:检验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和分享精神第六章: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定义及其危害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意识6.2 教学内容心理障碍的类型及表现心理疾病的成因及影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识别和预防6.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表现小组讨论:探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及应对策略6.4 教学评估情景模拟:评估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识别和应对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能力小组讨论:检验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和分享精神第七章: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定义及其作用培养学生寻求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意识7.2 教学内容心理辅导的类型及方法心理咨询的流程及原则寻求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途径7.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及方法角色扮演:模拟心理咨询场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7.4 教学评估情景模拟:评估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技巧的能力小组讨论:检验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和分享精神第八章:心理素质提升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素质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培养学生提升心理素质的意识和方法8.2 教学内容心理素质的定义及内涵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和技巧心理素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8.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心理素质的基本概念及方法个人反思:引导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实践8.4 教学评估个人反思:评估学生对心理素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小组分享:检验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和分享精神第九章:心理危机干预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危机的定义及其危害培养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意识和方法9.2 教学内容心理危机的类型及表现心理危机干预的流程及原则心理危机干预的技巧及方法9.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危机的表现角色扮演:模拟心理危机干预场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9.4 教学评估情景模拟:评估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小组讨论:检验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和分享精神第十章:心理健康促进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促进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培养学生自我促进心理健康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促进的定义及原则心理健康促进的方法和技巧心理健康促进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10.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心理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及方法个人反思: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促进的实践10.4 教学评估个人反思:评估学生对心理健康促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小组分享:检验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和分享精神第十一章:心理弹性与韧性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弹性和韧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培养学生培养心理弹性和韧性的意识和方法11.2 教学内容心理弹性和韧性的定义及内涵培养心理弹性和韧性的方法与技巧心理弹性和韧性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1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心理弹性和韧性的基本概念及方法个人反思: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弹性和韧性的实践11.4 教学评估个人反思:评估学生对心理弹性和韧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小组分享:检验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和分享精神第十二章:网络心理健康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网络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和方法12.2 教学内容网络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网络心理健康的维护方法网络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应对12.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网络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及方法小组讨论:探讨网络心理健康的影响和应对策略12.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内对网络心理健康的理解和讨论深度个人反思:检验学生对网络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应对能力第十三章:特殊群体心理健康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的特点及需求培养学生关注和理解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的意识和方法13.2 教学内容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的定义及内涵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的需求和挑战关注和理解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13.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及方法小组讨论:探讨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的需求和挑战13.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内对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的理解和讨论深度个人反思:检验学生对关注和理解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能力第十四章:心理测评与评估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测评与评估的方法及其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心理测评与评估工具的意识和能力14.2 教学内容心理测评与评估的定义及方法心理测评与评估工具的选择与应用心理测评与评估结果的解释与运用14.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心理测评与评估的基本概念及方法小组讨论:探讨心理测评与评估工具的选择与应用14.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内对心理测评与评估工具的选择与应用的理解和讨论深度个人反思:检验学生对心理测评与评估结果的解释与运用能力第十五章:心理健康教育实践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方法及其重要性培养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意识和能力15.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定义及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实施步骤与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案例分析与反思15.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基本概念及方法小组讨论: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实施步骤与原则15.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内对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理解和讨论深度个人反思:检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实施步骤与原则的应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以“来自心灵的呼唤——心理健康教案”为主题,涵盖了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关系、自我认知、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弹性与韧性、网络心理健康、特殊群体心理健康、心理测评与评估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等十五个章节。
心灵的呼唤感悟教案
![心灵的呼唤感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3cc43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3e.png)
心灵的呼唤感悟教案(注意:本篇文章根据题目所给要求,采用教案格式进行撰写)课程名称:心灵的呼唤感悟适用对象:高中生(年级不限)课时数:1课时教案作者:XXX教学目标:1. 了解心灵的呼唤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2. 通过具体案例,培养学生对内在心灵的敏感和应对能力;3. 提高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2. 案例分发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令人心灵呼唤的话题,例如:“在你的生活中,是否经历过有些特殊的时刻,仿佛有声音在你内心深处默默呼唤着你?”2.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本课话题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展示,介绍心灵的呼唤概念和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分析心灵的呼唤特点,例如出现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等。
3. 结合实例说明心灵的呼唤对人们的启示和决策产生的积极影响。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分发案例分析材料,让学生独立阅读与回答问题。
2. 鼓励学生讨论案例中的故事和情境,并分享他们对该案例的看法。
3.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了解心灵呼唤对他们的影响。
四、思考总结(10分钟)1. 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心灵的呼唤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体验,并分享他们的感悟。
2. 学生发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他们的心灵呼唤体验以及从中学到的启示。
3. 教师点评:根据学生的回答和分享,给予适当的点评和引导,进一步巩固课程要点。
五、课堂延伸(5分钟)1. 延伸学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倾听自己的心灵呼唤,鼓励他们以行动响应内心的呼唤。
2. 个人反思:要求学生写下对本课的反思和未来的行动计划,提醒自己时刻关注内心的声音。
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引发学生对内心的关注和反思,培养了学生对心灵呼唤的敏感度和认可度。
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学生不仅了解到心灵呼唤的重要性,还掌握了一些应对内心呼唤的方法。
心灵的呼唤说课稿
![心灵的呼唤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d3abe0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a.png)
心灵的呼唤说课稿心灵的呼唤说课稿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灵的呼唤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心灵的呼唤》是黑龙江九年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材(上)中的一课。
不论从课题还是选材来说,都是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契机。
感悟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重视亲情、无私帮助他人、心存感恩,体会到爱是人类生命的依托,迸发出激情的心灵的呼唤。
我预设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呼唤出心底的声音,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教材以成长的经历做切入点,直接切入到成长的主题,唤起学生成长的思考,引导学生珍惜我们的成长过程。
基本知识部分有五个内容:“活动广场”“感受自我”“青春导航“怦然心动”“自我训练”课堂活动——以多媒体为导向一步一步引入内容。
教材为教师对教材的进一步开发运用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为抛砖引玉,本课采用其他教学活动方式,学生自编小故事调查讨论等形式。
2、教学目标我预设通过本课的教学,将要达成课标规定的三维目标是: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努力营造美丽心情。
能力目标—能在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中掌握控制和调节情绪。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多变性,认识到消极的情绪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学会合理调节情绪,争做情绪的主人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与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重点—对成长中男女生交往会让学生体验到情绪的多面性,认识到怎样营造美丽心情给自己,让自己快乐起来。
难点—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调节情绪的方法。
出现的问题的正确处理。
重点、难点的突破:重点的突破——通过播放学生交往的视频片,引起学生对同学交往的深层意义,正确面对同学们的交往。
难点的突破——正确处理问题,适时点拨,才能达到光凭学生自悟无法企及的高度。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1《心灵的呼唤》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1《心灵的呼唤》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3c1f0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8.png)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1《心灵的呼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心灵的呼唤》是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相互关爱、尊重和帮助,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对于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等问题,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关爱、尊重和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提高道德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同理心,将道德观念付诸实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关爱、尊重和帮助他人的情感。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思考道德行为的意义。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实践教学法: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将道德观念付诸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讲解。
3.学生分组,便于开展小组讨论。
4.安排实践活动,如公益活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关爱、尊重和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引导学生认识关爱、尊重和帮助他人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心灵的呼唤
![心灵的呼唤](https://img.taocdn.com/s3/m/49ecb952312b3169a451a44d.png)
第九课“人”字的结构第一课时心灵的呼唤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要,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
能力目标:提高在交往中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交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交往是人类心灵的呼唤。
教学难点:人类的众多需要只能通过交往来实现,教学准备:1、学情分析初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初中生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和生活主题。
初一上学期,学生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怎样与人交往,成为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物质资料准备(1)教师通过个别谈话或集体讨论了解学生对“人类能否离开交往”这一问题的看法。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交往的诗歌、歌曲、名人名言、名人轶事等。
让学生观察体会现实生活中交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MTV《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教师引导:歌曲中哪句歌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教师引导: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这句话蕴含了什么道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第九课第一部分:心灵的呼唤。
环节一说文解字教师:首先,我们分别请两组同桌在黑板上一起来合作完成一个“人”字,请大家注意他们写这个字的过程。
假如“撇”代表你自己,“捺”代表他人,这个他人指的是谁?请解释你的理由。
学生1:代表父母,理由是从小到大,“我”都依赖着“父母”的照顾。
学生2:代表同学(好友),理由是我童年的记忆里,“我”和“同伴”一起玩耍。
学生3:代表老师,理由是来到学校,“我”听从“老师”的教诲。
教师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与各种各样的人建立起了不同的关系与联系,友情关系、朋友关系······可以说人成长的历程就是与人交往的历程,而“人”字结构就形象地诠释了人与人之间互相依赖、相互支撑、缺一不可的关系。
环节二经典再现教师: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人可以脱离他人而独立生活呢?请大家朗读《鲁滨逊漂流记》教师:在遇到“星期五”之前,鲁滨逊的心情如何?学生:孤独、寂寞、害怕教师:遇到”星期五”以后,鲁滨逊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喜悦教师:假如你是鲁滨逊,你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如果把“星期五”换成鲁滨逊”过去”最不喜欢交往的一个人,流落荒岛的鲁滨逊愿意和他交往吗?教师总结:可见,与人交往,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如果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心灵的孤独和精神的寂寞。
来自心灵的呼唤 心理健康教案
![来自心灵的呼唤 心理健康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76f0d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0.png)
来自心灵的呼唤——心理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持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3.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的定义与重要性2. 常见的心理问题及预防方法3. 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5.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法,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4. 情境模拟法:设计情景剧,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会应对心理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心理健康的定义与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2. 讲解:分析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预防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并关注自身心理状况。
3. 实践:教授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情绪管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活跃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心理状况,观察其心理素质的提升。
4. 学生人际关系改善:观察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评估其人际关系的发展。
六、教学活动1. 心理健康的自我评估:学生通过填写心理健康自我评估问卷,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
2. 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心理师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
3. 心理辅导活动: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4. 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
5.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定期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
七、教学资源1. 心理健康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材。
2. 心理健康视频:收集心理健康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演示。
3. 心理健康问卷:设计心理健康自我评估问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心理状况。
9号第九课第一框 心灵的呼唤说课稿课件
![9号第九课第一框 心灵的呼唤说课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0e2748767f5acfa1c7cd1b.png)
(一)活跃气氛,导入新课 活跃气氛, 多媒体播放MTV《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教师引导:这首歌曲中哪句歌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提问:对这句话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蕴涵了什么道理? 由此引入新课:心灵的呼唤 激发兴趣, (二)激发兴趣,学习新课 在讲授新课环节,主要是通过四个活动进行展开的。 活动一: 活动一:说文解字
过障碍物,走到教室对面,然后回来时其他同学默不作声,不给他任何提 示,由他自己回到起点。再请被蒙住眼睛的同学讲讲自己的感受。
此活动的目的: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对比,更加深刻的认 识有无交往的区别。进一步突出本课重点。
(二)激发兴趣,学习新课 激发兴趣, 活动四、 活动四、情境体验 多媒体展示以下三种情境,把学生分成三组思考讨论后派代 表发言,其他组员也可以适当的补充。
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一起来合作完成一个“人”字,请大家注意他 们写这个字的过程。 提问:假如“捺”代表你自己,“撇”代表他人,这个他人指的是谁?请解 释。
请学生自由回答。(父母、朋友、老师等) 假设:擦掉“捺”一画,是什么字?展示:“人”字的分析。 教师进行总结: 1、“人”字结构形象地诠释了人与人之间这种相互依赖、相互 字结构形象地诠释了人与人之间这种相互依赖、 、 支 缺一不可的关系。 撑、缺一不可的关系。
(二)激发兴趣,学习新课 激发兴趣, 活动二、 活动二、经典再现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人可以脱离他人而独立生活呢? 播放影片《荒岛余生》片段。 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问题: ①影片中主人公查克在和谁说话?为什么要和他说话? ②当排球丢了以后,查克的反应怎样?
要求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得出: 2、与人交往,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要求,如果交往的需要 、与人交往,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要求, 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心灵的孤独和精神的寂寞。 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心灵的孤独和精神的寂寞。 活动三、 活动三、模拟人生 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把一位同学的眼睛蒙起来,首先让他在同学的提示和帮助下绕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心灵的呼唤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心灵的呼唤](https://img.taocdn.com/s3/m/e3a0325dff00bed5b9f31dc7.png)
第四课——心灵的呼唤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欣赏《让世界充满爱》、《酒干淌卖无》、《千手观音》等音乐、艺术作品,感受人间真爱,激起内心的情感共鸣,知道珍视“爱”与给予“爱”,感悟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重视亲情、无私帮助他人、心存感恩,体会到爱是人类生命的依托;领略以艺术作品为载体的灿烂民族文化。
2.在聆听、歌唱、欣赏、表演等过程中,运用模仿、比较、归纳、感悟、等方法学习音乐,提升审美素养。
3.能用松弛、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唱好弱起和切分节奏;掌握各种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1.把握艺术(音乐)学科特点的同时,以生命教育贯穿教学,引领学生感恩,并适时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2.二声部歌曲的演唱【教学难点】以音乐、艺术作品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1.出示课题——心灵的呼唤。
2.播放视频,教师朗诵。
二.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一)复习歌曲:1.引入:看了刚才这段画面,你有什么感受?2.出示歌词。
怀着对父母、对家人、对师长的那份爱来重温这首爱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三)歌曲处理1.处理歌曲第一段:(1)唱好弱起节奏;用深沉的情感、较慢的速度、较弱的力度演唱。
(2)歌曲把我们引入了怎样的意境?。
(3)满怀深情地演唱歌曲第一段。
2.处理歌曲第二段:(1)唱好切分节奏;运用二声部演唱加强歌曲的表情达意。
(2)切分节奏彷佛是爱的力量的涌动,是声声爱的呼唤;二声部加强了音色的厚度,使歌曲表达的情感更浓厚。
(3)富有激情地用二声部演唱歌曲第二段。
3.完整地演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4.归纳:爱是人间最伟大的情感,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三.歌曲与电影——电影“搭错车”主题歌:《酒干倘卖无》)1.简单介绍歌曲《酒干倘卖无》和歌曲讲述的电影故事《搭错车》。
2.播放歌曲视频,并听出音乐中用鼓声模拟的哑叔的心跳声。
3.分析每一次“酒干倘卖无”的呼喊在力度和速度上有何变化。
《心灵的呼唤》教学设计
![《心灵的呼唤》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e5a464a216147916112854.png)
《心灵的呼唤》教学设计课题心灵的呼唤版本教科版七年级上册执教者兼爱初中蒙江凤解读理念对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来说,人与人之间是永恒的话题。
“初中生”是人生的一个阶段的身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初中生普遍关心的话题和生活主题。
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到一个新的环境里,怎样与人交往,成为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此,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交往的基本要素和艺术十分必要。
第九课主题一“心灵的呼唤”,着重阐述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要,是人的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求。
如果这种需要被剥夺,对人的精神、心理甚至身体都会造成很大损害。
解读学生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中学生特别是七年级上学期刚进入一个新环境的学生,遇到麻烦或需要帮助时渴望交流,渴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致使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对待交往,认识不到交往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所以让学生全面认识交往是一个人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从而能在生活中积极交往,完善自我。
课程标准知道交往的重要性,体会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要,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并乐于交往。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要,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了解交往的需要被剥夺造成的危害,进而产生乐于与人交往的愿望。
能力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从自己身边发现交往的重要性,主动与人交往。
知识目标交往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交往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
教学难点人类的众多需要只能通过交往来实现的。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说文解字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理解“人”字结构的含义。
1.投放图片,提问:这个图形象一个什么字?2.总结并解释“人”字结构的含义,引导学生自然进入课题。
学生观看图片,说对“人”字结构的理解,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更直观地对“人”字结构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入课题。
环节二:经典再现亲身体验感受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要,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
第四单元 心灵的呼唤
![第四单元 心灵的呼唤](https://img.taocdn.com/s3/m/f56676087cd184254b353572.png)
初二年级第二学期音乐教案第四单元心灵的呼唤教材分析:1、通过听、唱、看、奏、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情感特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2、通过欣赏《让世界充满爱》与《酒干淌卖无》等歌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表现的人间真爱,激起内心的情感共鸣;用欢快流畅的情绪唱《地球是一个美丽的圆》,表现“和平、友爱、共进”的主题;用各种实践手段表达人间的亲情,友情与爱情。
3、了解有关通俗音乐、器乐小品的音乐知识。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一) 《让世界充满爱》1.内容介绍这首由郭峰(1962—)作曲的组歌是为1986年国际和平年而创作的,也是电视艺术片《为了和平》的插曲。
首演时有全国一百多名歌手联袂演唱,盛况空前。
随即不胫而走,传遍全国。
全曲采用大型变奏曲式,运用重唱、独唱、合唱和器乐多种手段,熔传统音乐、现代作曲技法与通俗音乐于一炉。
旋律兼具民族音乐音调特点和通俗音乐重复的表现手法,自然而又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全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小颗粒”式的旋律,颇有热爱和平的人们走到一起来的意境,感喟的下行音调显然来自杰克逊的《天下一家》。
第二部分平缓而虔诚的音调则流露出对世界和平的追求与向往。
第三部分速度变快,频繁的切分音使音乐具有鲜明的通俗音乐风格,情绪转向欢愉,色调明朗。
2.(1)、歌曲的词与曲均很抒情,感人或鼓舞人心,先让个别学生有表情地朗诵一下歌词(也可分角色朗诵)。
先熟悉歌曲内容,制造气氛,使学生欣赏时情绪非常投入。
(2)、通俗歌曲很受学生欢迎,在欣赏之后,播放卡拉OK象带让学生跟着学唱。
(3)、歌曲全长有近20分时间,不要在一节课上全部听完,可能分两~三次或选择某一首作重点欣赏,其余可简明。
建议听第二首,唱第三首。
(4)思考题答案参考“内容介绍”:旋律风格相近,但情绪不同。
二、欣赏《感恩的心》三、音乐小辞典:通俗音乐又曾名“流行音乐”,是相对于严肃音乐而言的一个音乐品种门类。
心灵的呼唤ppt优秀课件1
![心灵的呼唤ppt优秀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25a601336bd97f192279e9dd.png)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人在生活中需要与人交往, 交往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 要,不与人交往,人就会产生孤 独、寂寞等情感。
请欣赏
电影《鲁宾逊漂流记》片段
体验
1、如果我是鲁滨逊,我的感受 是 。 2、设想造就将在很长很长的时间内在同 一个陌生的地方 过一种完全孤独的生活,我的感受 是 。
情感体验
能力目标:提高在交往中处理各种关
系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
要,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
这个图形 象一个什么 字?
人
说文解字
人
自 身
诠释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关系
他 人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阅读教科书第71~72页中的案例,并就 两个案例展开联想:
1.如果你是鲁滨 逊,你的感受 如何? 2. 此时你的最大 愿望是什么? 3.假如“星期 五”这个人与鲁 宾逊有血海深仇, 还会愿意与他交 往吗?
交往需要被剥夺的后果
交往是人的一种强烈的渴望, 如果人的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 不仅会影响人的心理和精神健 康,而且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 健康。
与人交往的重要性:
与人交往,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 在需要。如果交流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就会导致心灵的孤独和精神的寂寞。 如果交往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不仅 会影响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甚至会 危胁人的身体健康。
课“人”字结构
1、心灵的呼唤
请你欣赏
“人”字的结 接受我的关怀 构
期待你的笑容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走进我的视野 从此不再陌生 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 告诉你一个发现 你和我灵的呼唤 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交往的重要性以及交 往的需要被剥夺的后果。
思考探索
心灵的呼唤教学设计
![心灵的呼唤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7f8420fb52acfc789ebc94a.png)
第九课《人字的结构--心灵的呼唤》教学设计平昌县福申小学郑丽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交往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了解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所造成的危害,进而产生乐于与人交往的愿望。
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一系列体验活动,帮助学生从身边发现交往的重要性,主动与人交往。
知识与能力目标:交往是人类心理和精神的内在需要。
教学重点:交往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
教学难点:人类众多的需要只有通过交往来实现。
教学方法:点拨讲解法、情感体验法、活动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初步了解交往的重要性;让学生观察体会现实生活中交往带给人们的快乐。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课前小活动:请两位同学用身体摆出一个“人”字。
2、说文解字提问:“人”字由一撇一捺组成,如果一撇代表我们自己,那一捺代表谁呢?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人字的结构形象的诠释了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依赖的关系。
二、揭示课题,学习新知过渡:从小到大,我们与不同的人建立了不同的关系和联系,可以说人生的历程就是与人交往的历程,那么交往对我们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今天我们去切身感受一下。
1、环节一:影片知识竞猜观看电影《荒岛余生》片段,体会与人交往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如果交往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心灵的孤独和精神的寂寞。
2、环节二:游戏体验---蒙眼走路游戏规则:把一位同学的眼睛蒙起来,首先让他在一位同学的帮助下绕过障碍物,走到教室中间,然后让这位同学走到黑板面前,最后独自返回起点,其他同学不能给他任何提示。
教师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即时采访,从而得出:交往可以满足安全的需要。
3、环节三:情感体验情境一:当你生病时,父母出差在外,你的感受是————你渴望什么——————当你生病时,父母陪在你身边,你会感到————————学生谈感受。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爱护,这种需要就是爱的需要,而交往就是满足人们爱的需要的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 教 材
内容标准
交往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和意义;初步认识人的基本需要。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
观目标
重视交往、乐于人类天性的需要,了解交往需要被剥夺 造成的危害,认识交往的重要意义。
教学资源
课本、视频材料、课堂现场的学生资源
教学重点
交往是人类的内在需要
教学难点
《心灵的呼唤》教学设计
课 题
心灵的呼唤
版 本
教科版七年级
解读
理念
通过情景创设、模拟体验、合作探究等活动来解读交往对人类的影响和意义,让 学生感悟交往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乐 于交往的生活态度,以求达到知、情、行的最佳统一。
解读
学生
“交往”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他们还不认识交往对人的影
人类的需要只能通过交往来实现
解读
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
学习方法
自主、交流、探究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图片、视频),制作教学课件
教
教学环节
学
教学环节一
说文解字
呈现人字
学生思考人字的 组成,进行讨论
懂得人类离不
开交往
教学环节一
交往需要得不到满 足,导致心灵的孤独 和精神的寂寞
响和重要,更不懂得如何通过交往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扩大知识面、增长见 识、积累经验、锻炼能力,以使自己的情感、意志、和人格健康发展,提升自己 的道德、审美等素质。鉴于七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弓1导他们从懵懂、依赖、闭 锁的心理矛盾中走出来,走进一个重视交往、乐于交往、学会交往的生活世界, 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呈现视频讲述《鲁
滨逊漂流记》
学生发挥思考、
讨论、再进行辩
论
深刻体会与人
交往是人的内
需^<
教学环节二
人还有哪些需要
设置游戏、创设情 境
讨论交流
人的需要都要 通过人际交往 才得以实现
教学环节四
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 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呈现视频讲述《囚 徒与小草》的故事
讨论交流
懂得交往的重
要性
教学环节五
总结、练习
板书
设计
第九课“人”字的结构
一、心灵的呼唤
交往一一/得到满足一一开心、快乐
\得不到满足一一危害身心的健康
教学
效果
预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交往对人成长和发展的影响和意义,感悟交往是人类心灵和 精神的内在需要,提咼交往的道德、审美等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