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选阅读试题及答案(全册九个单元)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单元整合9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单元整合9 Word版含解析

单元整合一、网络构建二、典题训练下列材料是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材料二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

(2)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例结合史实说明上述某个观点。

答案:(1)材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变法者的心智和变法策略(或者变法者主观方面的局限性)。

材料三:整体的社会环境。

(2)材料一: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新政措施。

材料二:百日之内颁布大量改革上谕(或光绪帝大幅度调整礼部官员,激烈反击)。

材料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三、升华拓展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戊戌变法的相同点(1)背景:都受到外来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埃及在19世纪初受到英法等国的殖民侵略;中国在19世纪末面临帝国主义瓜分的危险。

(2)内容:政治方面,都对原有的政体进行变革。

例如:埃及在中央设立国务会议,设立咨议局;中国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都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

例如:埃及努力建立自己的民族工业,中国则设立农工商总局等。

文教方面,都建立新学校,派遣留学生。

军事方面,都主张建立新军队。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归纳总结在高中答历史大题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面临两种情况,一种是面对历史大题感觉无话可说;另一种是面对大题滔滔不绝,但是这两种情况的结局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不得分或是得分少。

那么历史大题要怎么答呢?下面小编整理了《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归纳总结》,供大家参考!历史大题答题模板1、历史背景、原因、条件、目的含义及区别历史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后强化演练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A.资本输出和大量倾销工业品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贷款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D.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争以后,列强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是以资本输出为主,A项正确。

B、D 两项是资本输出的方式,C项是为了倾销商品。

答案:A2.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直接目的是()A.阻挠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B.打入他国在华势力范围,进行自由竞争C.攫取在中国的势力范围D.促进中国走向近代化解析:结合中国已经被瓜分完毕的现实,美国门户开放的直接目的当然是B项。

答案:B3.19世纪末,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主要表现在()①财政危机②吏治腐败③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④人民起义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十九世纪末,结合清政府内忧外患的现实,四个选项都是表现。

答案:D4.面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下列哪一项不是清政府采取节支增收的措施()A.增加税收额度B.降低官员薪俸C.裁减军队D.将沉重的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解析:结合基础知识,A、B、C三项都是清政府节支增收的措施,所以符合要求的是D项。

答案:D5.甲午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内销时免缴内地税的要求,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

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A.为列强商品输华创造平等条件B.为列强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获取高额利润D.列强联合起来压低中国关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

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要求对外输出资本和扩大商品输出,以便攫取高额利润,甲午战争后提出在华设厂、产品内销时免纳内地税就反映了这种要求。

19世纪末的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首位,急于扩大海外市场和寻求资本输出的场所,“门户开放”政策就是这种要求的反映。

美、日都是要为本国资本家获取高额利润。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1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1 Word版含答案

第4课戊戌政变预习导引知识点一新旧势力的交锋1.原因:新政措施的推行,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

2.表现(1)旧势力①慈禧太后解除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

②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

③大部分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对新政抵制。

④荣禄等人暗中密谋由慈禧太后训政。

(2)新势力①光绪帝革去礼部两名尚书及四名侍郎的职务。

②任命谭嗣同等人担任军机章京,参与维新变法。

谭嗣同等四人被称为“军机四卿”。

③拉拢袁世凯,却不识其真面目。

④游说列强支持,最终落空。

[名师点拨] 维新派变法措施严重触及了守旧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抵制和反对。

这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反对势力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社会基础。

知识点二百日维新的失败1.导火线(1)光绪帝受到慈禧太后训斥之后,急忙召见杨锐等人商议对策,并授以密谕。

(2)谭嗣同带着密谕夜访袁世凯,后该事被袁曝光。

(3)1898年9月20日,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2.经过(1)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囚禁光绪帝。

(2)慈禧太后下令捕杀“戊戌六君子”。

(3)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之外,其他措施全被取消。

3.结果:“百日维新”宣告失败。

[名师指津] 戊戌政变的发生是必然的,这主要取决于守旧势力对自身根本利益的维护。

戊戌变法的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变法在中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这是封建地主势力的代表慈禧太后所无法容忍的。

知识点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1.失败原因(1)客观原因(根本原因):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2)主观原因①既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光绪帝和极少数帝党官僚,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2.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是漫长而又坎坷的。

3.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19世纪70年代若干敏锐的人们已经看出西人“学校建而志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这反映当时的国人()A. 认为西方的军事实力取决于教育B. 意识到洋务运动已彻底宣告破产C. 民主意识觉醒维新思潮兴起D. 对西学的认识由科技延伸至政教【答案】D【解析】“议院立而下情可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表明当时的国人对西学的认识由科技延伸至政教故D正确A错在“取决于” 排除B太过绝对排除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2.以下表格内容是某同学的历史研究论文提纲由此判断该论文的主题应该是()A. 工业革命对亚洲的影响B. 反对殖民侵略的变革C. 富国强兵的革命浪潮D. 现代化改革是救国之道【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未体现工业革命故A排除克里米亚战争不是殖民侵略战争故B排除通过改革巩固自身统治不是“革命” 故C排除根据所学可知克里米亚战败俄国开始废除农奴制的改革“黑船事件”导致日本国门被打开不得不面向世界学习西方才有明治维新的改革运动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材料表明三个国家都是试图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实现现代化来挽救国家于危亡故D正确故选D3.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曾积极主张“保教” 立儒学为国教作为变法的重要理论根据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公开反对“保教” 他认为其最大危害是“束缚国民思想” 这一转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 梁启超思想的西化C. 意识到思想自由的重要性D. 儒学主张违背时代的需要【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可知梁启超从主张“保教”、立儒学为国教到反对“保教”的主要原因是儒家思想“束缚国民思想” 这体现了梁启超对民主、自由等观念认识的深入 C项正确梁启超生活的年代中国始终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项错误排除从宣传维新变法之日起梁启超的思想中就含有西方启蒙思想的成分但材料强调的是其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与其思想的西化无关排除B项儒家思想中含有很多符合时代潮流的东西但也含有些糟粕 D项错误排除故选C4.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上清帝第六书》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 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B.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C. 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D. 明确提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惟一出路【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在此奏折中康有为向光绪帝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变法主张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5.张之洞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提出“凡我普天臣庶遭此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力变以前积弊其兴勃焉又何难雪此大耻”材料说明张之洞()A. 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B. 突破中体西用思想C. 受变法图强思想影响D. 批判传统伦理道德【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马关条约》签订后”“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力变以前积弊其兴勃焉”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后张之洞不满现状、期待改革在思想上与维新派有诸多相通之处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维新变法故A项错误张之洞是中体西用思想的主张者并没有突破这一思想故B项错误张之洞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主张维护封建制度维护传统伦理道德故D项错误故选C6.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人类”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举国若狂人人竟言西学”的局面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此时期中国()A.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B.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C. 社会舆论环境渐趋宽松D. 政治体制发生质变【答案】B【解析】由“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人类”到“举国若狂人人竟言西学”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故B项符合题意故选B7.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A. 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B. 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辱之道C. 形成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D. 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答案】C【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AB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排除C是对戊戌变法的评价故C正确D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排除8.强学会成立后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加入这说明()A. 强学会为研究儒学的团体B. 张之洞等人与顽固派决裂C. 各省督抚赞成维新变法D. 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扩大【答案】D【解析】强学会成立后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加入这说明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扩大故D 正确A项强学会为政治团体排除B、C两项不符合史实张之洞属于顽固派各省督抚大都反对变法排除9.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 挽救民族危亡B. 实现富国强兵C. 引领思想启蒙D. 建立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选C10.早期维新思想家郑观应认为西方诸国国强民富不尽在“士马之强壮船炮之坚利器用之新奇” 而在“朝野上下同心同德”“合众志以成城” 这一思想()A. 有利于西方政治文明的传播B. 冲破了“中体西用”的主导地位C. 标志维新派完整理论的形成D. 标志着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郑观应认为西方诸国国强民富不尽在器物先进而在于“朝野上下同心同德” 这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反思说明他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优势这有利于西方政治文明的传播故A项正确B项中的“主导地位”无法从材料得出而且也不符合史实排除早期维新思想为维新变法奠定思想基础故C项错误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而且材料也无法得出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故D项错误故选A11.20世纪初“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在中国诞生但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却大相径庭梁启超提出“多元混合说” 革命党人章太炎提出“汉族中心说” 孙中山则提出“五族共和说” 以下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有误的是()A. 梁启超的阐释客观上纠正了革命党人的大汉族主义B. 章太炎更注重血统对中华民族形成的作用C. 孙中山的阐释呈现出于排满革命的需要D. 三者的阐释受到自身政治主张的影响【答案】C【解析】通过材料“梁启超提出‘多元混合说’”可知梁启超认为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格局承认国内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华民族的概念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通过材料“章太炎提出‘汉族中心说’” 可知章太炎更注重汉族在中华民族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他对汉族血统的重视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通过材料“孙中山则提出‘五族共和说’” 结合所学可知实质上是孙中山倡导中华民族是由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同缔造的不能反映排满性质故C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梁启超章太炎孙中山他们的主张实质上都是针对当时中国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与他们各自的政治主张相适应 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2.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新学家们带来的最深远的“解放作用”是()A. 传播西方政治学说的启蒙意义B. 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C. 指导维新变法的实践经验D. 启示知识分子继承改良道路【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维新派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响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维新派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其主张君主立宪提高了民众的参政热情故答案为A项B项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从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已经开始排除C项该项属于“实践” 不属于“解放作用” 排除D项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救国必须另寻他路而且接下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不是“继承改良道路” 排除故选A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 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答案】示例一观点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改造社会孔子主张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等级秩序但“克己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潮流清末西方列强入侵使得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 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 魏源据此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人们思想但未受重视影响有限总结在历史的变革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发展但也难免有时代局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知识分子示例二观点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礼乐崩坏矛盾丛生孔孟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为求天下安定之道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德治、仁政等践行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代表的维新派把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结合起来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总结时代巨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他们心忧天下为家国命运奔走呼号显示了强烈的担当精神【解析】第一小问的论题依据表格内容可以得出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以及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等论题第二小问的阐述论题一可从百家争鸣背景和新思想萌发的内容分析论题二可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内容、维新思想的作用分析即可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4.(1)根据材料一提取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信息14.(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4.(3)改革要取得成功我们可以从上述材料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答案】(1)信息宋神宗支持变法变法对百姓有益(或得到百姓支持)变法触犯了士大夫的利益变法遭到以文彦博为代表的贵族集团的反对和抵制【解析】(1)根据“彦博曰“祖宗法制且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可知变法触犯了士大夫的利益遭到以文彦博为代表的贵族集团的反对根据“上(宋神宗)曰‘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并结合所学可知宋神宗支持变法变法还得到百姓支持【答案】(2)原因变法措施操之过急损害了较多人的利益招致了反对面过大反对派顽固势力强大.【解析】(2)依据材料二“光绪帝请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又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以致他们怨声载道”材料三“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知变法措施操之过急损害了较多人的利益招致了反对面过大依据所学可知反对派顽固势力强大【答案】(3)启示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改革要注重策略用人要得当措施要合理【解析】(3)启示可以从领导核心、改革策略、用人、措施等方面来回答15.(1)与传统的“华夷观”相比材料一的作者是如何认识西方的?15.(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15.(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15.(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四中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答案】(1)认识从鄙视西方到认识西方先进【解析】(1)从材料中的“至于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可以看出与传统的“华夷观”相比作者认识到西方比我们的先进之处【答案】(2)基本特点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具体体现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解析】(2)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根据材料中的“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等信息可以概括得出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的具体体现联系所学可知表现在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答案】(3)理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不彻底而陈独秀领导的启蒙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3)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应当联系所学从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来回答【答案】(4)动力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解析】(4)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 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可知是救亡图存16.(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16.(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16.(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16.(4)综合以上材料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答案】(1)“西方的脚步” 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旧制度” 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解析】(1)要结合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时俄国与西方的政治制度分析【答案】(2)依据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是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思想上宣扬民权、平等、进化论起到启蒙作用影响近代民主革命【解析】(2)要结合维新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分析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归纳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是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思想上宣扬民权、平等、进化论起到启蒙作用影响近代民主革命【答案】(3)主要表现政治宪法赋予天皇拥有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文化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解析】(3)要结合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找出能体现本土化的方面政治宪法赋予天皇拥有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文化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答案】(4)启示既要顺应历史趋势即时改革又要与本国国情结合【解析】(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中国儒家限制君权的思想并对其作简要评价17.(2)根据材料二概括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综上分析近代德国和古代中国在限制君权上有何不同【答案】(1)思想先秦时期孔子主张德政、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荀子主张“君舟民水” 从道德和民心角度限制君权汉代董伸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提”和“灾异谴告”借天的神秘和权威限制君权南宋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以限君权明末清初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提倡“君臣共治、地方分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评价儒家思想在皇权至上和法自君出的前提下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客观上对君主权力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并为近代思想家接受、改造和传播西方民主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解析】(1)第一小问思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得出先秦时期孔子主张德政、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苟子主张“君舟民水” 从道德和民心角度限制君权根据材料一“董仲舒的天人相与及灾异谴告’说得出汉代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灾异告” 借天的神秘和权威限制君权根据材料一“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结合所学得出南宋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以限制君权根据材料一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结合所学得出明末清初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提倡君臣共治、地方分治” 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 第二小问评价可从儒家提出限制君权的出发点和实际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答案】(2)特点确立君主立宪制赋予帝国皇帝外交行政、军事等大权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带有军国主义色彩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不同古代中国一通过相权(谏官)、天道(道德)、地方分权来制約君权目的是巩固君主统治本质上仍是封建专制制度近代德国一通过议会立宪以明确的法律制约君权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的新政权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解析】(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和同外国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得出赋予帝国皇帝外交、行政、军事等大权根据材料二“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在本宪法公布之后在全帝国内应立刻全部采行营鲁士的军事立法”得出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根据材料二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得出带有军国主义色彩结合所学得出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第二小问不同综合分析两则材料得出制约君权的方式不同古代中国通过相权(课官)、天道(道德)、地方分权来制约君权近代德国通过议会立完以明确的法律制约君权根据所学从两国的社会形式和政治形态得出两者本质和目的不同古代中国限制君权的目的是巩固君主统治本质上仍是封建专制制度近代德国限制君权的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的新政权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9-4戊戌政变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9-4戊戌政变含解析

第九单元第4课戊戌政变课后强化演练1.英、日等国都曾暗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的主要原因是()A.帮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推翻清王朝的统治C.推翻慈禧太后的统治D.与他国争夺在华的利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任何举措,其基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其在华的侵略权益。

英、日等国为了与俄国争夺在华利益,曾暗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

答案:D2.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不包括()A.解除了支持新政的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B.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C.将人事任免和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D.指使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A、B、C三项是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符合题干“不包括”之意的是D项,因为袁世凯是自己出卖维新变法的,而非指使。

答案:D3.光绪帝为了贯彻新政,在人事上进行的重大举措是()A.颁布变法法令B.游说外国人支持C.给袁世凯加官晋爵,委以重任D.将礼部两尚书、四侍郎全部革职,任命谭嗣同等为“军机四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实再认再现能力。

应重视题干中的“人事上”的限定,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C、D两项。

题干中点明是“为了贯彻新政”,符合此条件的只有D。

答案:D4.《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政变的前因后果,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百日维新颁布了包括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等内容的变法诏书。

戊戌政变的发生标志着百日维新的破产,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被恢复,经济特科被取消。

故选B项。

答案:B5.戊戌政变后,大部分新政措施被推翻、废止,重行禁止士民上书,大权被慈禧太后所掌握,皇帝徒有虚名,改革之事,遂成泡影。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右图是《荷马史诗》插图本的封面。

下列关于这本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描写内容处于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B.描写内容处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C.描写内容会出现部落或氏族之间长期纷争不休的社会背景D.所描述的时代被称为“荷马时代”【解析】荷马时代的时间跨度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这一时期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人们对于这一时期的了解来自于盲诗人荷马,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

只有A表述不正确。

【答案】A2.(2015·临沂模拟)普鲁塔克在《梭伦传》中记述道:“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者是替富人耕种土地,缴纳5/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汉’或‘塞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

”“六一汉”群体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C.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解析】“六一汉”是指无力还债的平民,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保留收成的1/6。

“六一汉”的状况是当时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

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是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答案】B3.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A.雅典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险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C.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D.自然灾害的威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的背景。

梭伦改革之前,雅典处于贵族政治统治之下,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改革势在必行。

A、C、D与题意不符。

【答案】B4.右图展示的是古代雅典的轻装步兵,该兵种是当时雅典军队的三大兵种之一。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19世纪末康有为在其论著中提出“人道进化各有定位……盖自据乱世进而为升平升平进而为太平进化有渐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虽默想太平世犹未升乱犹未拔不能不盈科乃进循序而行”这实际上阐明了()A. 维新变法方向只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B. 封建思想正统地位受到猛烈冲击C. 维新变法迈出近代化历程第一步D. 革命“突变”是现实社会的必然选择【答案】A【解析】“盖自据乱世进而为升平升平进而为太平进化有渐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虽默想太平世犹未升乱犹未拔不能不盈科乃进循序而行”表明维新变法方向只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故A正确BD材料未体现排除C错在“第一步” 排除2.士大夫们对康有为富于煽动性解释的学说感到烦恼儒家的本来面目和特征何在?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个问题的出现必然是一大震动它冲击着士大夫的精神世界这表明士大夫()A. 冲破牢笼开始睁眼看世界B. 普遍接受西方民主政治学说C. 精神家园被毀后群体震怒D. 对康有为学说存在不同思考【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了康有为的思想冲击了士大夫的思想观念对其思想产生了不同的思考故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的萌发就已经开始睁眼看世界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士大夫对康有为思想的不同看法不能说明他们普遍接受西方民主政治学说故B项错误C项明显是对材料的误解排除3.“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A. 林则徐、魏源B. 康有为、梁启超C. 孙中山、章太炎D. 陈独秀、胡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可以理解到一历史史实叙述的是康有为联合在京的举人发起的“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使维新变法从思想宣传演变成为政治行动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4.严复译著的《天演论》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引入中国目的在于()A. 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合理性辩护B. 为维新派变法努力提供理论依据C. 为中国近代革命派提供思想武器D. 为西方学说在中国传播扫清道路【答案】B【解析】联系所学可知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他翻译的《天演论》阐释了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将进化论从自然界引入社会领域为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奋起抗争、挽救民族危亡起了积极作用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著作所以ACD错误 B正确5.1895—1898年中国约有76个学会组织只要一群知识分子有意就可以成立当时知识分子集会、讲学、论政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些学会()A. 普遍反对清政府的统治B. 属于资产阶级政党C. 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播D. 宣传二民主义思想【答案】C【解析】6.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吾国土地人民十倍于彼而富强力三十倍则亦三倍于我故吾幸未灭而为彼所弱可比较而得之矣”据此可知康有为()A. 认为器物不如人是中国衰败的根源B. 对西方认识并未超越洋务派的水平C. 极力鼓动光绪帝效法西人变法图强D. 科学解释了中国积弱而未亡的原因【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属于维新变法派这一派别已经超越了洋务派的认识水平突破了“器物”的限制主张维新变法因此康有为并未把中国之衰的根本原因归结于器物题干大意为蒸汽机的生产水平是人力生产的三十倍所以英国的富强程度是我们的三十倍…我国人口是英国的十倍但是由于英国富强程度是我们的三十倍折合下来英国只是我们的三倍所以我们才能幸存但英国对我们的削弱是可以通过比较看出来的这些只表现了康有为以此劝说光绪帝正视中西方之差别勇于改革故A、B项错误 C项正确D项夸大了康有为此论断的意义中国积弱的原因不仅是器物不如人还包括制度和社会思想方面康有为代表改良派所持的维新思想仍有其局限性故D项错误7.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A. 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B. 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C. 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D. 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答案】C【解析】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多次颁布诏令鼓励士民上书言事这大大激起了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的参政热情他们纷纷对新政提出建议故C正确A项说法明显错误下层民众上书并非对皇帝的不尊敬而是不懂得相关书写规矩故排除B项说法断章取义本段材料中心不在于人民受教育的问题故排除D项材料也能体现但是并非最优选项故排除故选C8.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缪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A. 侧重提倡务实之风B. 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 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D. 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答案】C【解析】“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说明戊戌变法为了变革坚持“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这就减少了变革的阻力故C项正确A项“务实之风”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项排除B项戊戌变法是改良而非革命故B项错误D项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宗旨有根本不同戊戌变法的宗旨是通过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洋务运动根本上是为了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故D项错误故选C9.晚清官员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写道“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对这段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 披露了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B. 变法触动了广大中下层市民的利益C. 变法阻力主要来自清廷冗滥官员D. 一些变法措施客观上阻碍变法推进【答案】D【解析】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故A错误戊戌变法主要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故B错误材料只是表明戊戌变法裁汰冗官冗员的措施增加了维新变法的阻力不能体现变法阻力主要来自冗官故C错误材料“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反映的是戊戌变法裁汰冗官冗员的措施增加了维新变法的阻力阻碍了变法的推进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19世纪末某组织的《章程》开宗明义地提出“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该组织最有可能是()A. 兴中会B. 保国会C. 强学会D. 同盟会【答案】B【解析】“19世纪末”“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表明该组织是保国会 1898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保国会其宗旨是保国、保种、保教故B正确AD是革命派的革命团体或政党排除C是清末资产阶级创立的第一个维新派政治团体不符合题意排除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11.(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科举制存在弊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社会需要新式人才)【解析】(1)据材料一中“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可归纳出科举制存在弊端据“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归纳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民族危机日趋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要求变法等【答案】(2)简评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改革不彻底(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解析】(2)据材料一中“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可归纳出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据材料二中“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会试亦如之”可归纳出改革不彻底1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士的思想出现“独立发展空间”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12.(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在先秦、唐宋、民国初年中国知识分子在处理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时呈现的阶段性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2.(3)“知识分子是时代和社会的脊梁应担负起时代的使命”任举一中国历史人物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答案】(1)影响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百家争鸣文化局面的出现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志的理论武器道家学说奠定了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解析】(1)影响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战国时期则相当多的‘士’就十分风光……常常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于是‘思想’便出现了独立的发展空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思想解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法家思想和道家学说的影响等角度展开分析作答【答案】(2)春秋战国时期特点知识分子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为诸侯国出谋划策脱离现实政治追求精神自由原因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诸侯争霸笼络人才封建社会时期特点知识分子形成依附人格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原因儒家思想及科举选官制度以及宗法纲常观念的影响民国初年特点知识分子重视议政或专门从事学术研究不直接参政原因混乱的政治局面挫伤了知识分子参政的积极性新文化运动的高涨提高知识分子从事学术硏究的积极性【解析】(2)春秋战国时期特点根据材料一中“战国时期则相当多的‘士’就十分风光……常常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于是‘思想’便出现了独立的发展空间”可得出知识分子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为诸侯国出谋划策根据材料一中“春秋末到战国时期下层平民中大量受过教育的‘士’或进入诸侯大夫的机构或独立于社会形成一个不拥有政治权力却拥有文化权力的知识人阶层”可得出脱离现实政治追求精神自由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诸侯争霸和笼络人才等角度分析作答封建社会时期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唐宋时期独立人格在传统知识分子身上极为匮乏相反地倒表现出另一种人格形象依附人格即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可得出知识分子形成依附人格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原因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在宗法一体化的社会结构中儒家学说、科举制度和宗法纲常这三张大网将知识分子的身心紧紧笼罩起来使之成为黏附于官僚政治的人格化的工具”可从儒家思想、科举选官制度和宗法纲常角度分析作答民国初年特点根据材料三中“他们必须既议政又参政民初知识分子大体上认同于士这一社会角色也力图继承士的社会责任但他们相对要超然一些多数是像胡适一样倾向于‘讲学复议政’ 即停止在议政阶段作‘社会改良’ 把直接参政置于第二位”可得出知识分子重视议政或专门从事学术研究不直接参政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当时的政治局面、新文化运动等角度分析作答【答案】(3)示例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理学占统治地位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束缚了人们思想面对时代变化生活于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敢于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和限制君权的主张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提出工商皆本这些主张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变化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更是明清之际知识分子担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的表现【解析】(3)根据题干中“任举一中国历史人物”可举例为黄宗羲然后再结合所学黄宗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即可要观点鲜明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1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公车上书进行评价13.(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的历史影响13.(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背景及其特征【答案】(1)评价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与爱国救亡运动的有机联系康有为确立了维新变法领袖的地位“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或者落空或者失败了【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与爱国救亡运动的有机联系康有为确立了维新变法领袖的地位“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或者落空或者失败了【答案】(2)影响突破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调动民间投资的热情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有利于挽回权力抵御列强的经济侵略【解析】(2)根据材料“恤商惠工”“农工商总局”“保护回国侨商”等可从积极性方面分析【答案】(3)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西战争后美国致力于向远东太平洋地区扩张特征维护各国在华利益各国在华“机会均等” 声称保持中国的领土与行政完整【解析】(3)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西战争后美国致力于向远东太平洋地区扩张特征是维护各国在华利益各国在华“机会均等” 声称保持中国的领土与行政完整14.(1)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走向请结合洋务思想加以说明14.(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14.(3)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西方文化如何在中国有了进一步的传播据材料三归纳《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14.(4)据材料四归纳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答案】(1)走向从一元走向多元说明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 强调以封建伦理纲常为安身立命的根本采用先进西方科技来维护统治【解析】(1)第一小问走向根据“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概括得出从一元走向多元第二小问说明根据“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并结合所学洋务思想分析得出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 强调以封建伦理纲常为安身立命的根本采用先进西方科技来维护统治【答案】(2)基本特点借助儒家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具体体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资本主义【解析】(2)第一小问基本特点根据“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借助儒家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第二小问具体体现结合所学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分析得出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资本主义【答案】(3)文化传播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重大贡献推动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进程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析】(3)第一小问文化传播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二小问的贡献根据“《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概括得出【答案】(4)观点应该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新的革命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解析】(4)第一小问的观点根据“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归纳得出应该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第二小问新的革命理论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右图是《荷马史诗》插图本的封面。

下列关于这本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描写内容处于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B.描写内容处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C.描写内容会出现部落或氏族之间长期纷争不休的社会背景D.所描述的时代被称为“荷马时代”【解析】荷马时代的时间跨度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这一时期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人们对于这一时期的了解来自于盲诗人荷马,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

只有A表述不正确。

【答案】A2.(2015·临沂模拟)普鲁塔克在《梭伦传》中记述道:“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者是替富人耕种土地,缴纳5/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汉’或‘塞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

”“六一汉”群体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C.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解析】“六一汉”是指无力还债的平民,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保留收成的1/6。

“六一汉”的状况是当时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

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是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答案】B3.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A.雅典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险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C.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D.自然灾害的威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的背景。

梭伦改革之前,雅典处于贵族政治统治之下,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改革势在必行。

A、C、D与题意不符。

【答案】B4.右图展示的是古代雅典的轻装步兵,该兵种是当时雅典军队的三大兵种之一。

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答案全集(全)人教版

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答案全集(全)人教版

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答案全集高中历史选修一课后答案全集1.1 雅典城邦的兴起(参考答案)【学思之窗】与古代的埃及、印度和中国文化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答案提示: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地处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式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

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河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

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鱼、制盐和经商谋生。

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

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是居民,才能从事农业。

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

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的出现。

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行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如古代埃及、中国,以及印度,从而将每个人都纳入某种高度集中的政体制之下,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

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探究学习总结】(一) 本课测评1. 试简要分析早期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答案提示: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甚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2.简述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的作用。

答案提示: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经商,不仅出口雅典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还经营其他地区的产品,赚取丰厚利润,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专权越来越不满,他们一方面要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力,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

高中历史选修一全册训练题【人教版】

高中历史选修一全册训练题【人教版】

选修一全册训练题【人教版】优化训练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优化训练基础巩固1.古希腊城邦兴起于A.公元前8世纪前后 B.公元前6世纪前后C.公元前5世纪前后 D.公元前2世纪前后2.下列对希腊城邦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的是A.指希腊的一种民族意识B.指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C.指希腊的一种国家组织D.小国寡民是其突出特征3.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贵族把持的权力机关有①首席执政官②长老会议③公民大会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⑧4.梭伦改革前最尖锐的社会矛盾是A.国王与贵族 B.贵族与平民C.贵族与奴隶 D.国王与贵族5.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的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雅典人主要在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经商②有些贵族也加入了经营工商业的行列③雅典人从商业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④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为求吉利绝不使用奴隶劳动A.①② B②③ C.③① D.①④6.雅典城邦对梅加蜡城邦宣战并取胜的原因不包括A.广大平民的强烈要求B.工商业奴隶主的呼声C.梭伦的个人努力D.雅典统治者的推动强化提高7.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

这种现象是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C.城邦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8.关于公元前632年雅典武装暴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的结果B.暴动的参加者主要是平民C.起义曾一度占领了雅典卫城D.暴动成功地推翻了贵族政治9.雅典的“山地派”①都是债务奴隶②大都居住在山区③不能享受公民权④主张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10.雅典公民推举梭伦为首席执政官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 B.巩固贵族的既得利益C.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城邦统一 D.征服其他城邦的需要课外延伸1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1)材料二众多古希腊城邦的形成与材料一所反映的地理环境有何关系?(2)材料一所反映的地理环境能否促进古希腊海外贸易的发展?请说明依据。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单元质量检测(一)梭伦改革(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一堂关于“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原因”的课堂讨论中,四位同学的发言中最接近体制因素的表述是()A.雅典的“五百人会议”扩大了雅典的民主基础B.雅典港湾众多,工商业发达C.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D.雅典注重对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解析:选C题干中的“体制因素”是关键词,符合这一限制条件的只有C项。

2.普鲁塔克在《梭伦传》中记述道:“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者是替富人耕种土地,缴纳5/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汉’或‘塞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

”“六一汉”群体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C.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解析:选B“六一汉”是指无力还债的平民,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保留收成的1/6。

“六一汉”的状况是当时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

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是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3.梭伦改革前夕,雅典贵族进行了一场辩论,下列说法符合当时社会现状的是()A.辩论背景:平民反抗激烈,贵族统治危机B.辩论各方:奴隶主贵族、工商业奴隶主、下层平民C.辩论内容:是否发展海外贸易D.辩论结果:取消了贵族专权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关键信息是“梭伦改革前夕”“雅典贵族”“辩论”,辩论是在社会矛盾尖锐、贵族统治危机的前提下进行的,故A项正确。

4.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写道:“(梭伦)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

……法律写在牌子上……所有的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

……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①梭伦用立法的形式进行改革②梭伦的法治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③梭伦要求解除债务奴役④雅典城邦已经实现了高度繁荣的民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阅读史料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3课《百日维新》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3课《百日维新》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第3课百日维新课后练习题一、选择题1.1898年6月 ,光绪帝公布?定国是诏? ,开始维新变法。

当时中国面临的形势是〔〕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C.帝国主义结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2.维新变法时期 ,张之洞在其所著的?劝学篇?中说:“使民权之说一倡 ,愚民必喜 ,乱民必作 ,纪纲不行 ,大乱四起。

〞其根本用意是〔〕A.减少变法的阻力B.竭力拉拢维新派C.保卫专制制度D.投机变法运动3.推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开展C.中国人民展开了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D.光绪帝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4.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理纲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5.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人人封章 ,得直达于上。

举国鼓舞欢蹈 ,争求上书民间疾苦 ,悉达天听〞。

反映的内容是〔〕A.命各省保荐、引进人才B.提倡官民上书言事C.裁汰冗员 ,澄清吏治D.设××局6.在光绪帝公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 ,没有涉及的是〔〕A.废除旗人的特权B.改革科举制度C.鼓励开展农工商业D.改变中国的政体7.1898年夏 ,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 ,表示变法决心 ,认为国是不定 ,那么号令不行 ,遂公布此诏。

“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以下事件不可能出现在诏书上的是〔〕A.京师设立大学堂B.设立译书局C.奖励科学著作和创造D.废除科举制度8.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 ,突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 ,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 ,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这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9.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 ,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

最新人教版选修一高中历史单元检测卷(九)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选修一高中历史单元检测卷(九)及答案

单元检测(九)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一般说,当帝国的权力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

……如果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

”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辛亥革命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答案 B解析仔细阅读材料,材料表明倡导者主张权力自人民,即民主政治。

中国最早倡导民主政治的是维新派。

2.《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辟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答案解析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革命的完成,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根本目的是为本国资本寻找投资场所,以资本输出为主。

《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利用“利益均沾”的原则,一并享受,因而它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

3.“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属康梁”这句诗描述了清末一次著名的思想政治运动,其背景之一是( )A.《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社会与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D.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答案解析依据材料判断,这次思想政治运动是维新变法运动,故此符合题目要求的只有项。

4.“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所说的“大梦之唤醒”的表现是( )A.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运动兴起B.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富强.广大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D.认识到日本的先进,大批知识分子赴日留答案 A解析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呼声。

5.“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试题及答案全套高中历史选修1第一、二、三单元检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邓学红于德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梭伦在当选执政官前曾经赋诗说“……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他们自己的阿提卡言语,远方漂荡……”“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透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到 ( )?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 ?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 ?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A(???? B.??? C.??? D.???2. [美]J•H•布雷斯特德《文明的征程》“希腊的殖民扩张和手工业发展引发了一场变革。

……随着富裕资产阶级的崛起,……贵族阶级也有了新的敌人。

首先,新兴的富裕阶级憎恨贵族;其次,雅典手工业的发展使金属制品变得非常便宜,普通人也买的起武器和铠甲了,……普通公民在军队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因而大大增强了下层阶级在城邦中的势力。

”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 )?平民 ?奴隶 ?工商业奴隶主 ?外部城邦A.??B.??C.??D.??3. “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柏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是无辜被害,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我都使他们解放。

”梭伦改革措施中,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是( )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建立四百人会议D.设立陪审法庭4. 下图是14世纪法国人为亚里斯多德的《雅典政制》一书所作的插图,由左至右分别解释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

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图1 图2 图31A. 图1直观地反映出君主制就是一人的专制B. 图2直观地反映出贵族制就是少数人专制C. 图3直观地反映出民主制就是所有人统治D. 图1到图3反映了古雅典政制的演变历程5. 秦孝公曰“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一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第1课同步习题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选修一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第1课同步习题及答案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课要求] 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背景(1)《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2)欧美帝国主义列强扩大对华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

2.表现(1)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①奴役性借款: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等国举借了附有政治条件的大借款。

②争夺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

③开设工厂。

④开采矿山。

(2)政治侵略——瓜分中国。

①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②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3.影响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归纳总结]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进一步加紧对外扩张,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体现出新的特点——以资本输出和瓜分为目的,使中国面临更加严重的民族危机。

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挽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财政危机①原因.从1896年起偿还借款。

b各地的洪涝灾害。

②应变措施:节支增收。

③结果:遭到了官员的抵制,成效甚微。

(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救国”的呼声与主张。

③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

(2)表现:出现了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

(3)存在问题①民族工无力与实力雄厚的外国在华资本及其廉价商品竞争,随时都有破产和倒闭的危险。

②民族工面临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

(4)影响①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变革,改善社会环境,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经济基础。

[历史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两面性的特点是由其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因而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即革命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练习)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练习)1.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A. 开设银行和争当中国的债主B. 在中国投资筑路和开办工厂C. 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D. 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答案】C【解析】19世纪末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因此经济侵略的方式也在商品输出基础上主要以资本输出为主,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这是早期的经济侵略形式;B选项只体现出资本输出部分,没有商品输出部分;D选项是早期商品输出的内容。

点睛:解答本题要清楚地认识到一点:虽然垄断资本已经形成,但并不代表着原来的商品输出形式被抛弃,只是在原来商品输出的基础上增加了资本输出,且资本输出的比例较高而已。

2.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内销时免纳内地税的要求,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

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A. 为列强商品输出创造平等的条件B. 为列强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C.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获得高额利润D. 列强联合起来压低中国关税税率【答案】C【解析】这两种要求均涉及到减免关税的问题,所以这两种要求的共同点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获取高额利润,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都是不平等条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为列强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仅仅涉及到日本和美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3. 面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下列哪一项不是清政府采取节支增收的措施A. 增加税收额度B. 降低官员薪俸C. 裁减军队D. 将沉重的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答案】D4.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政治变革的要求,其目的是A. 推翻清政府统治B. 抵制洋商洋厂C. 摆脱封建势力的压迫D. 挽救民族危机,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答案】D【解析】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改革上主要体现在维新变法上,维新变法的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并不是推翻清政府,A选项错误;维新变法的政治变革中没有涉及到抑制洋商洋厂的内容,排除B选项;C选项错误,维新派的主张是一种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的妥协;D选项说法正确,符合维新派的主张与目的。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1小题,每题3分,共计63分)1.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 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B. 都提倡民权和西学C. 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 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力提倡民权、西学,都不同程度的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故ABD正确,不符合题意;袁世凯的执政时间是1912年3月至1916年6月,而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与此不符,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只适合新文化运动而不适合戊戌变法,故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2.如图为19世纪法国《小巴黎人》杂志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状况促使中国()A. 开启了学习西方先河B. 近代化在艰难中起步C. 维新思想应运而生D. 戊戌变法运动开始【答案】D【解析】法国《小巴黎人》杂志的彩色画片,题为“中国蛋糕”,以漫画的形式,把中国比喻成一个大蛋糕,将列强瓜分中国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是在19世纪末的情况,画面反映的历史状况就促使维新变法开始,故D项正确;开启了学习西方先河的是魏源、林则徐等人,故A错误;B项说的是洋务运动,排除;C项维新思想早已产生,排除。

3.有学者认为:借助传统文化外衣宣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思想不失为一种高明的手段。

以下能作为该观点论据的是()A.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B.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C. 洋务运动和国民大革命D. 戊戌变法和文艺复兴【答案】D【解析】戊戌变法托古改制,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宣传资本主义,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选阅读试题及答案(全册九个单元)第一单元梭伦改革(东中)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居优势。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所引梭伦诗句材料二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远方漂泊,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诗句材料三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益分配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指导思想?(2分)(2)材料二、三分别是梭伦改革中的哪项具体措施?(2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

(3分)(4)综合材料,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雅典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全部从贵族中选出,最初设立3名,主管宗教、战争和行政事务,任期10年。

后来又增添了6名司法执政官,9名执政官任期缩短为1年。

材料二雅典城附近的土地多石、缺水,收成非常有限。

平民在自己的小块土地上辛勤耕作,却常常食不果腹。

走投无路的农民被迫向贵族借种子、工具或口粮,为此,不得不将土地或人身抵押给债主,在田间立起石碑作为土地抵押的标记。

若欠债的农民不能按期还债,土地便归债权人所有,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替贵族种地的雇农,必须将土地收成的5/6交给地主。

当时人身抵押十分流行,无地的农民只有人身这一最后的“财产”可以支配。

一旦无力交纳地租,农夫本人及其妻子、儿女就会被债主捉去抵债,要么在债主家中服劳役,要么被卖到国外当奴隶。

材料三“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梭伦诗句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雅典怎样的政治特点? 为此,梭伦推行了什么改革?(3分)(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雅典平民怎样的生活状况? 梭伦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3分)(3)综合上述材料判断,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梭伦解决矛盾的原则是什么?(4分)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东中)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摘自《谏逐客书》材料二“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及得用,刑分子虔,欺魏将。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丧社稷。

”——摘自《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三个材料中哪一个对商鞅变法完全持肯定态度?(2)你认为材料一中哪句话最不符合当时历史事实?为什么?(3)材料二中整理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错在哪里?(4)材料三中“务本”是指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

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

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

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

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

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

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请回答:(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东阳二中)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

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善谈《庄》、《老》,尤精释义。

才藻高瞻,好文为章。

诗、赋、铭、颂,有兴而作。

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材料二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图一:胡服俑图二:孝文帝出行图三:魏晋的汉人胡食画像砖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2)材料二中图三《汉人胡食图》所示的景象出现于北魏时期,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图三中哪一现象最能体现民族融合?(3)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5)你认为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不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同商鞅变法相比,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通过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思考改革成功需要什么条件?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高祖记》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对实行两年轮相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乐迁者听逐空荒。

……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

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

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

(2)它能抑制“富强者兼山泽”吗?为什么?(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4)简要评议北魏孝文帝均田令的影响。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东阳二中)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安石出《青苗法》使辙熟议,曰:“有不便,以告勿疑。

”辙日:“经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拯民,非为利也。

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至良民不免妄用;用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

如此,恐鞭垂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安石曰:“君言诚有理,当徐思之。

”自此逾月不言青苗。

——引自《苏辙传》材料二熙宋三年二月一日,大名府判韩琦上书曰“今乃乡村第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数,坊郭户有物业抵挡者,依青苗例支借,且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户,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一千,令纳一千三百,则是官戏患钱。

”——引自《宋史·食货》材料三司马光日:“今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

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

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

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强迫借贷交息)。

恐其逋员,必须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员。

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

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矣。

”——引自《宋史·司马光传》回答:①根据材料说明,三人的立场与观点有什么相似之处?三人侧重的角度有什么不同?②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青苗法对谁有利?对谁有害?2.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材料一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

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

……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

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二臣(司马光)向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膏,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

”——《续通鉴长编》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

后之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

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旦而更。

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可反矣。

——《日知录》回答:(1)材料一与材料二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2)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要关心“民”的疾苦,对此你有何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民本思想对今天有何现实意义?(3)材料三的观点与材料二比较,有何相同点和区别?(4)三段材料整理所谈问题的根本目的有无区别?为什么?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巍山高中)1、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据(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在欧洲以德意志、瑞士和英国的宗教改革为典型。

三国宗教改革的发动者分别是谁?(3分)(2)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何历史意义?(7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滕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

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路大减。

──摘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资料材料二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袋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

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惟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

──摘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请回答:(1)路德认为的“因信称义”的实质是什么?它代表当时哪些人的利益?(4分)(2)加尔文和路德主张的相同点是什么?(4分)(3)加尔文比路德更为激进的主张是什么?(2分)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巍山高中)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穆罕默德·阿里“致力于把埃及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